导尿患者引起尿路感染原因护理论文
导尿患者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导尿患者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作者:宋冰冰张帆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45-02【摘要】:在泌尿系统感染治疗过程中,导尿是基础护理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也是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有导尿或有尿路器械操作的病人中约有25%的病人有尿路感染。
大多数与尿路器械有关,因此探讨导尿以及留臵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手段至关重要。
【关键词】:尿路感染原因护理因素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较高,留置尿管是临床常用的导尿措施,可针对各种疾病进行应用。
而护士的综合护理工作,可降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几率。
在临床工作中,为避免尿路感染的发生,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尽量不适用留置尿管。
留置尿管是临床常用的导尿措施,可针对各种疾病进行应用。
但是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证实,采用留置尿管,患者发生尿路感染例数较多,占医院院内感染的40%甚至更高经分析,有90%的发生与留置尿管有关。
可根据患者情况酌情使用尿垫等。
因此作为医护工作者必须具有正确的留置尿道的护理知识,并能正确操作。
一、引发尿路感染原因分析1 导尿操作是引起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
正常情况下尿道是一个无菌环境,完整的粘膜是防止细菌侵入泌尿系统的有力屏障,导尿管的插入常导致尿道粘膜损伤,破坏了尿道粘膜的天然屏障。
且导尿管是人体的异物刺激尿道及膀胱粘膜,削弱了膀胱及尿道对细菌的防御作用,也影响了膀胱对细菌的正常冲刷作用,致使细菌逆行至泌尿系生长繁殖引起感染。
2 留臵尿管是引起尿路感染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留臵导尿管不仅损伤尿道粘膜破坏机体防御屏障,增加逆行感染的机会,同时也对尿路上皮细胞造成机械性损伤,促进病原菌的定植,加上长期留臵导尿管管腔内细菌定居,及各接头的污染致使细菌容易逆行至泌尿系统生长繁殖引发感染。
二、护理目标:1 首先要严格无菌技术遵守操作规程,对医护人员要加强院内感染和消毒防范意识,护士在操作时,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注意插管动作轻柔,做到插管一次成功。
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留置导尿术是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
广泛应用于抢救危重、休克患者时记录每小时尿量、测量尿比重、麻醉及手术后排尿困难的患者,是一项基础护理技术。
但留置尿管伴随的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院内感染,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医护人员的难题。
每天约有5%的带管病人发生菌尿[1],也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预防留置导尿造成的尿路感染是预防院内感染和护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作者从尿管留置时间、集尿袋更换时间、膀胱冲洗的必要性等角度对留置导尿所致尿路感染进行综述,以有效预防及控制留置导尿并发的尿路感染,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 原因分析1.1导尿管的选择:对导尿管选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导尿管的材质和型号上。
黄位耀[2]等认为,全硅橡胶管在插管过程中对粘膜损伤小,血尿发生率低,能进一步避免患者留置过程中的不适和疼痛感,故建议选用与组织相容性较好的硅胶气囊导尿管。
对于导尿管型号的选择,米智慧等[3]认为选择型号应视患者病情而定,成人为18-24号为宜,使用型号较小的导尿管插管较容易,但若长期保留可因导尿管外径较细,而致漏尿。
对于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的患者应选择型号相对较小的导尿管,而对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的女性患者,应选型号较大的导尿管,这样可以有效预防漏尿,又能保证尿管通畅。
1.2消毒液,润滑剂的选择马秋霞等[4]认为,碘酒、乙醇、碘伏、安尔碘4种消毒液中,安尔碘消毒液效果最好,对皮肤黏膜刺激性小,皮肤着色浅,省时省力,操作方便,无需脱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鉴于安尔碘在控制医院感染及方便护理人员操作和减轻患者痛苦等方面的优点,建议留置导尿时首选安尔碘III型(无醇型)消毒[5]。
赖美燕等[6]从尿道外口注入无菌液体石蜡10ml和利多卡因5ml混合液,显著提高了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这与张颖娟[7]认为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在男性患者导尿术中使用能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减少导尿术并发症的发生,且提高了导尿操作成功率相一致。
导尿患者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次 的研 究对象 ,通过给 予行 留置尿 管术后 的患者 精细 的护 时送 检 ,尿 常规 的检测情 况为 白细胞 >1 O 个 或者幽 门螺杆
理 方法 ,在控 制尿路 感染发 生上取 得较 为满意 的结果 ,现 菌/ 尿 细菌培养 呈现 阳性 的患者,即可诊 断为泌尿系感染 。 将此次研 究作如 下报 告。
尿 路 感 染 现 象 成 为 当前 临 床 科 室 工 作 者 主 要 关 注 的 焦 点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严格观察两组患者行 留置尿管术后3 d 、5 d 、7 d 和1 4 d
将2 0 1 2 年8 月~2 0 1 3 年8 月我 科 收 治 的 1 1 2 例 导 尿 患者 作 为 此 发 生 尿 路 感 染 的 临 床 表 现 ;对 患 者 尿 液 进 行 无 菌 抽 吸 后 及
直接 因素 。根据相 关研 究结 果显示 ,行 留置 尿管 术后患 者 毒 会 阴部 , 擦 拭 频 率 为 2 次/ d ; 最 后 ,应 定 期 巡 房 ,及 时 更 发 生尿路 感染在 医院总 体感 染现象 中 占据 首位 ,并且尿 管 换集尿系 统 ,巡查 频率为 1 次/ d 并指导 患者进行提肛 锻炼 , 的安全 、清洁度 和尿 管插入 的深度 和留置 时 间的长度等 都 尽 可 能 控 制 和 缩 短 患 者 导 尿 的 时 间 。 是影 响尿路感染发生 的因素[ 1 】 。所 以,如何控制 导尿 患者的 1 - 3尿 路感染临床诊 断的标准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标签:留置导尿;尿路感染;原因;预防留置导尿是临床常见的操作技术之一,是解决排尿异常,观察尿量的基本手段。
然而留置导尿是引起院内尿路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且留置导尿的时间越长感染的机会越多。
我科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份在我院住院的106例留置导尿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以探讨留置导尿所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及不同感染原因的预防和护理对策。
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12月在我科住院的留置导尿患者106例,其中男62例(58.5%),女44例(41.5%),年龄为62-93(68.28±12.73)岁。
基础疾病主要为尿路结石、膀胱癌、肾囊肿、前列腺增生、尿潴留等。
本组患者中尿路感染发生率为26.4%,送检的尿标本中检测出革兰阴性杆菌占78.5%;留置尿管最短时间1d,最长时间96d;尿管留置时间3d、7 d、14d及以上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2%、4.5%、35.6%。
2 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2. 1 导尿操作污染是导致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尿道是一个无菌环境,插管导尿的侵入性操作,常可导致尿道黏膜屏障受损。
选用导尿管管径不合适或者操作粗暴均可导致尿道粘膜损伤,从而损伤其屏障作用,如果操作时没有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必然导致尿路感染。
2. 2 尿管留置是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导尿管刺激尿道及膀胱黏膜,破坏了正常的生理环境,削弱了其对细菌的防御作用,所以留置导尿本身就是一个容易导致尿路感染的治疗措施,置管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尿路感染。
2. 3 留置导尿的腔外途径感染。
尿道口临近肛门,同时与内衣裤、被褥的接触,均可能污染尿道口及尿管。
所以必须重视直观期间的个人卫生,除了正规的护理外,还应该知道患者采取自护措施。
2. 4 留置导尿的腔内途径感染。
腔内途径的逆行感染也是留置導尿致尿路感染不可忽略的因素。
导尿管与接尿袋连接处细菌上行引起感染。
如果导管连接处反复打开,细菌可经管腔进入膀胱引起菌尿。
脑卒中留置导尿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论文

脑卒中留置导尿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26-0221世纪我国脑卒中患者发病率已经占世界首位。
在脑卒中患者中泌尿系统感染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且是留置导尿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留置导尿伴随尿路感染,主要是由于尿管作为异物影响膀胱对细菌的正常冲刷作用。
从而增加感染的危险,是常见的一种留置导尿并发症。
①所以,脑卒中留置导尿患者,如何有效预防医院内尿路感染,已引起许多临床工作者的关注,现将相关研究综述如下:1 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及其诊断1.1 尿路感染发生率尿路感染是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国内研究均表明,脑卒中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发病率较高,国内容桂荣等报道②,在尿路机械性操作或有导尿管的患者中约20%~60%的患者有尿路感染,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40%。
俞学红等③认为,留置尿管3天发生尿路感染的几率为31%。
5天以上感染的几率为74%,长期留置尿管感染的几率几乎为100%。
国外的研究数据。
④与国内上述研究基本一致。
研究证明,女性、老年人、自身慢性疾病都是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
⑤1.2 尿路感染诊断依据参照2001年卫生部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泌尿系统病历学诊断标准,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5cfu/ml2 脑卒中留置导尿并发尿路感染的危害2.1增加病死率脑卒中留置导尿伴随尿路感染容易导致持续性菌尿,并有发生严重肾盂肾炎和无症状细菌尿,甚至严重菌血症的危险⑥从而增加患者痛苦,导致病死率的增加(25~60%)。
⑦2.2增加住院费用及时间脑卒中患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不仅增加治疗费用,而且增加脑卒中的治疗难度,及患者的住院时间,据国外文献报道,每发生1次尿路感染将会花费至少600美元。
假如并发菌血症将至少花费2800美元,尿路感染导致住院时间的延长,平均延长2.4~10.3d。
⑧3 相关因素3.1 脑卒中疾病的影响因脑卒中导致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临床上常表现为排尿困难或尿失禁,需长期留置导尿这将更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
留置导尿患者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患者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导尿以及留置尿管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也是目前主要治疗排尿困难的一种手段。
但是,如果导尿以及留置尿管的操作不当,则容易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而最常见的就属尿路感染了。
留置导尿在进行手术的患者中、昏迷的患者中、排尿异常的患者中、会阴部有伤口的患者中以及危重患者中都非常的常见,但是导尿术是一种无菌操作技术,留置导尿则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
但是,如果操作人员的操作方式不当、无菌观念不强,再加上所使用的尿管材料不合适、留置的时间过长、患者的抵抗力下降等原因,均可导致尿路感染的发生。
而尿路感染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容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例如:感染性休克、败血症。
从而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导致了院内感染率的增加。
据统计,在所有导尿管/尿路机械操作的患者中,大约有高于20%,低于60%的患者伴有尿路感染,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40%。
而且留置管时间越长,感染的发生几率就越高。
因此,为了减少尿路感染,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几率,护理人员就必须严格遵守无菌的操作流程完成导尿术,并认真检查导尿管材料,对留置导尿认真护理,这样方能从最大的程度上降低尿路感染以及院内感染的发生几率,并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引发尿路感染的原因1、导尿管材质:完整的尿道粘膜可以防止细菌侵入泌尿系统,而导尿管对我们的身体来讲又是个异物,当我们插入导尿管时,就会对我们的尿道以及膀胱黏膜带来刺激,从而导致尿道以及膀胱对细菌的防御功能有所下降,所以才会引发感染。
而不同材质的导尿管对尿道带来的刺激损伤也是不同的。
比如:橡胶材质的导管偏硬,对黏膜带来的刺激就比较大,在插管以及留置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黏膜受损,而硅胶材质的导管带来的刺激就偏小,比较适合长时间的留置。
导管以及球囊对膀胱带来的刺激,会使膀胱发生痉挛,导致尿液外溢,这也是引发尿路感染的一个主要因素。
另外,导尿管会导致中性粒细胞的抗菌作用降低,而长期的留置导尿管会导致尿道分泌物的黏液、鸟粪石、磷酸钙的沉积,从而形成壳垢,导致尿管不畅、堵塞,这也是引发尿路感染的因素之一。
留置导尿管患者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留置导尿管患者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目的为了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患者留置导尿管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
方法通过本我科2011年3月~2016年3月关于留置导尿管患者进行调查,归纳分析。
结果院内尿路感染与留置尿管的时间,无菌操作,长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尿道粘膜损伤,导尿系统的密闭性以及导尿患者中高危人群的自身情况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结论提高留置导尿的操作水平及规范良好的护理工作,对留置尿管所致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与作用。
标签:导尿;留置导尿管;无菌操作;密闭导尿系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尿路感染;预防措施留置导尿管是临床有效解决排尿困难的技术手段,但是导尿引起的医源性尿路感染一直困扰着临床医护人员[1]。
为了解决留置尿管患者的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
以便积极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我科对2011年3月~2016年3月对留置尿管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报告如下:1 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1.1无菌技术操作不严等引起的尿路感染导尿术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插管过程中易损伤尿管粘膜,引起尿道感染[2],如留置尿管时尿道口不清洁消毒或者消毒不严格,病原菌主要通过导管腔外和腔内两条途径上行引起尿路感染,腔外感染时病原菌主要通过导尿管外壁与尿管粘膜之间的细菌性生物膜而上行,种植于膀胱导致尿路感染[2]。
另外由于操作时未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而导致尿路感染,具体表现在:无菌导尿用物未达到无菌要求;操作时未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使细菌侵入尿道和膀胱;上尿管时未充分暴露尿道口,手触碰到尿管;插尿管时误入阴道,拔除重插未更换无菌导尿管;留置尿管期间未进行会阴部的清洗。
1.2造成尿道粘膜损伤引起泌尿系感染导致尿道粘膜损伤引起尿路感染因素有很多,操作中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均可导致。
比如导尿时患者情绪高度紧张,插管时出现尿道括约肌痉挛;操作者插导尿管动作粗鲁,或者因为技术不熟练反复插管;导尿管型号不合适或质地僵硬,插管前未充分润滑尿管;男性患者尿道长,有两弯三个狭窄的解剖特点;有些男性患者伴有前列腺肥大增生,前列腺部尿道狭窄等诸多因素均可引起尿道粘膜损伤;尿管及气囊未进入膀胱内,使充盈的气囊嵌顿在尿道膜部,压迫粘膜引起坏死;尿管质量不合格,不能回抽氣囊内的液体;尿管气囊漏液,致尿管自行滑出再次损伤尿道粘膜;患者长期卧床尿管留置时间过长,没有及时更换,尿垢积聚在尿管及气囊周围极易形成结石,拔管时损伤尿道粘膜;翻身时尿管牵拉过紧导致气囊变形进入尿道,压迫尿道粘膜造成损伤。
留置导尿患者并发尿路感染原因及其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患者并发尿路感染原因及其护理措施目的:分析导致留置导尿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的原因,探讨其护理对策。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留置导尿患者,分析尿路感染主要原因,总结护理对策。
结果:经护理,60例患者有1例发生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7%,导尿操作及无菌意识不够强烈等均是导致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
结论:护理干预措施是预防留置导尿并发症的有效手段,可有效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
标签:留置导尿;尿路感染;原因;护理留置导尿主要用于排尿困难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容易导致尿路感染,有研究发现,对留置导尿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避免并发症发生。
本文以我院收治的60例留置导尿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尿路感染原因,并探讨留置导尿护理对策,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留置导尿患者,男女分别为18例、42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90岁,平均年龄(48.2±3.6)岁。
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泌尿畸形、泌尿结石、膀胱输尿管反流等情况。
1.2护理方法(1)针对护理:对留置导尿患者进行尿液引流时,应采用连续性、封闭性的引流方式,防止尿管分离或脱出,降低细菌感染发生率。
在留置导尿过程中,应保持外阴清洁,每日冲洗外阴,并行尿道口护理,防止尿道感染。
加强患者的个人卫生,患者的衣裤和床单应保持清洁,定时更换。
应观察导尿管引流情况,确保导尿管通畅,尽量避免出现尿管弯折的情况,以免导致尿液逆行。
倾倒尿液时,应注意避免便器与集尿袋接触,每日采用无菌操作进行更换集尿袋。
对留置导尿时间较长的患者,每周更换尿管。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感染征象,并及时对症处理。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感染预防意识,进行导尿时,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规范进行操作,保持动作轻柔,避免尿道粘膜损伤,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
采用碘伏进行尿管消毒,每天两次[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尿患者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45-02
【摘要】:在泌尿系统感染治疗过程中,导尿是基础护理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也是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有导尿或有尿路器械操作的病人中约有25%的病人有尿路感染。
大多数与尿路器械有关,因此探讨导尿以及留臵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手段至关重要。
【关键词】:尿路感染原因护理因素
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较高,留置尿管是临床常用的导尿措施,可针对各种疾病进行应用。
而护士的综合护理工作,可降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几率。
在临床工作中,为避免尿路感染的发生,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尽量不适用留置尿管。
留置尿管是临床常用的导尿措施,可针对各种疾病进行应用。
但是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证实,采用留置尿管,患者发生尿路感染例数较多,占医院院内感染的40%甚至更高经分析,有90%的发生与留置尿管有关。
可根据患者情况酌情使用尿垫等。
因此作为医护工作者必须具有正确的留置尿道的护理知识,并能正确操作。
一、引发尿路感染原因分析
1 导尿操作是引起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
正常情况下尿道是一个无菌环境,完整的粘膜是防止细菌侵入泌尿系统的有力屏障,导尿管的插入常导致尿道粘膜损伤,破坏了尿道粘膜的天然屏障。
且
导尿管是人体的异物刺激尿道及膀胱粘膜,削弱了膀胱及尿道对细菌的防御作用,也影响了膀胱对细菌的正常冲刷作用,致使细菌逆行至泌尿系生长繁殖引起感染。
2 留臵尿管是引起尿路感染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留臵导尿管不仅损伤尿道粘膜破坏机体防御屏障,增加逆行感染的机会,同时也对尿路上皮细胞造成机械性损伤,促进病原菌的定植,加上长期留臵导尿管管腔内细菌定居,及各接头的污染致使细菌容易逆行至泌尿系统生长繁殖引发感染。
二、护理目标:
1 首先要严格无菌技术遵守操作规程,对医护人员要加强院内感染和消毒防范意识,护士在操作时,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注意插管动作轻柔,做到插管一次成功。
整个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对疑似污染的尿管,要更换新的无菌导尿管,重新插入。
导尿成功后,将导尿管妥善固定,避免受压、扭曲甚至脱落。
2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熟练掌握导尿和护理技术。
防止感染(1)在导尿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
(2)对于留置尿管的患者应该每周换导尿管1次,每天换尿袋1次,每天必须进行会阴护理两次,在尿道口周围不能有分泌物和血迹。
(3)患者应该多饮水,保证每日尿量在1000ml以上,并且尿的ph值在6.5—7.0。
(4)注意固定尿管的左手必须保持无菌,绝不能接触消毒后的皮肤。
保证见尿后再插入尿道尿管绝对无菌。
避免表皮细菌的带入造成导管口内感染。
为女患者导尿时应辨清尿道
口若误入阴道或尿管、手套疑有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还应注意避免反复多次插入,缩短操作时间。
三、护理措施
1 首先护士还有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细心对待留置尿管的操作,
在操作时多询问患者感受,动作轻柔不粗暴。
操作结束后每日对患者进行会阴部的冲洗,冲洗认真无死角。
定期对患者进行巡视,详细记录患者留置尿管的时间。
认真观察尿液的量及颜色。
告知患者留置尿管的注意事项,在患者情况允许时,嘱咐患者多喝水。
2 倾倒尿液时不可将引流袋提高于床沿,以防引起逆行感染,首次放尿不可超过1000ml,以防腹压骤减引起虚脱及膀胱黏膜急剧充血而引起血尿。
术后第6d开始夹闭尿管,每4h放尿1次,以锻炼膀胱功能。
将尿管和引流袋固定在患者裤腿。
在留置尿管期间,定期巡视,观察患者的尿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3 要做到干净卫生。
清洁留臵尿管病人的个人卫生对预防感染的发生十分重要。
应保持床单、被褥的清洁、祝福患者勤换内裤。
每日进行插管部位皮肤和各接头处的清洁消毒。
根据女性尿道短的特点,在每次排便后要求患者清洗会阴部,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防止肠道细菌的感染。
4 严格掌握导尿指征。
缩短留置尿管时间树立插入尿管就会引起尿路感染的观念,不能用留置导尿解决尿失禁和记出入量问题。
对于尿失禁者,应了解原因,重视心理护理,耐心训练患者排尿,不能自行排尿时,女性尿失禁患者用尿不湿,男性患者用男性接尿
袋;对已留置导尿的患者注意训练自主排尿功能,根据患者尿意和膀胱充盈度来决定放尿时间,尽早恢复膀胱收复功能,缩短留置导尿时间5合理的抗生素使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上慎用广谱抗生素尽量控制或避免使用预防性药物。
因抗生素非但不能预防感染,反而加重医院尿路感染的形成。
并且要掌握给药的方法和用药的时间。
尽量缩短用药时间,避免菌群失调增加二重感染的危险。
总之,导尿是引起医院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是尿管与尿道间隙细菌上行感染。
尿管与集尿袋放尿口污染,且留置导尿的时间越长,感染机会越高。
预防尿路感染的最好办法是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尽量不插导尿管。
留置导尿后,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进行尿管护理。
尽量缩短导尿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使留置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野博.导尿引起的感染及其预防管理j.国外医学医院管
理分册19896271-
[2] 刘德木梁.尿路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井冈
山学院学报20072810:112.
[3] 黄晓美,徐叶进,朱碧红等. 留置导尿管致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分析 [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7, 19 (6):
570
[4] 王其花. 病人留置导尿管引起尿路刺激症的原因分析与护
理对策 [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11):108-109
[5] 汪敏邓洁吴玉玲.留臵尿管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防范
措施j.广东医学2003246:675.
[6] 徐敏徐榕张优琴.留臵导尿与医院泌尿系感染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5:368-369.
[7] 徐潜林桂秋.医院与社区泌尿系细菌感染病原菌及临床分
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1:869-870.
[8] 刘晓玲唐洁李车琼.糖尿病患者留臵尿管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3: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