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值贸易视角下的中日服务贸易再考察
中日贸易的新发展、新变化及问题

中日贸易的新发展、新变化及问题刘昌黎【摘要】新世纪以来,中日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贸易商品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由于中国经济崛起而日本经济低迷,中国在日本对外贸易中的地位迅速提高,而日本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却明显下降。
中日贸易发展对中日两国经济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尽快解决。
%The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shows an increasing value and a changing structure in the new century. Due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Japan's recession, China's position in Japan's international trade has ascended; on the contrary, Japan's position has descended to China. The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contributes positively to the economy of the two counties, whereas there are some pressing problems we have to do with it seriously and solve them as soon as possible.【期刊名称】《日本问题研究》【年(卷),期】2011(025)004【总页数】8页(P16-23)【关键词】中日贸易;新发展;特点;问题【作者】刘昌黎【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辽宁大连116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一、中日贸易的新发展、新动向(一)中日贸易规模扩大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贸易规模一直呈现快速扩大的态势。
中日服务贸易的政策的比较与对策

中日服务贸易的政策的比较与对策中日是亚洲两大经济体,在服务贸易方面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国际竞争力,中日当局和企业都采取了一系列与服务贸易相关的政策。
本文将比较中日服务贸易政策,并提出一些建议的对策。
中日两国在服务贸易政策方面的相似之处在于都致力于吸引外资和促进本国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
两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如减少外国投资的限制,简化外商投资审批程序,提供税收和财务激励等。
两国的政府和企业也积极推动本国服务业的国际化,鼓励企业开展跨境服务贸易。
中日两国在服务贸易政策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服务贸易自由化方面,日本相对更加开放,采取了更积极的政策。
日本不仅降低了外国投资的限制,还减少了对外国人才的限制,鼓励外国人在日本工作和创业。
日本通过与其他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议,进一步促进了服务贸易的自由化。
相比之下,中国在某些服务领域仍存在限制,如金融、文化和教育等领域。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中日两国有不同的政策和立法。
虽然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实践中仍存在问题,如侵权行为频发和法律执行不彻底等。
相比之下,日本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更为完善,法律执行力度更大。
这对于服务贸易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中日服务贸易政策的比较,可以提出一些对策。
中方可以加大对外资的吸引力度,降低外国投资的限制,简化投资审批程序,并提供更多的税收和财务激励措施。
中方还可以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推动本国服务业的国际化。
鼓励企业培养外语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提供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
中方可以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加大力度,加强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加强知识产权法律的执行,提高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中方还可以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中方可以积极与其他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加强与各国的合作,推动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与此中方还可以与日本等国家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中日服务贸易的政策的比较与对策

中日服务贸易的政策的比较与对策中日服务贸易是两国经济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双方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在中日服务贸易中存在着一些政策差异,这对于双方的企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中日服务贸易的政策比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在政策比较方面,首先是中日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政策。
中日两国针对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政策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中国,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政策较为保护主义,对外国服务企业设置了一定的准入壁垒。
而日本则相对开放,允许外国服务企业进入本国市场。
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的障碍。
其次是中日服务贸易的税收政策。
中日两国在税收政策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对服务贸易征收增值税和所得税等税收,对外国企业同样适用;而日本在服务贸易税收上一般适用本国企业税收政策。
这导致了中日服务贸易税收成本的差异,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再次是中日服务贸易的监管政策。
中日两国对服务贸易的监管政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对服务贸易进行了一些监管措施,如需符合特定标准和资格以及在特定机构注册等。
而日本则相对简化了对服务贸易的监管程序。
这种差异会增加中国企业在日本市场的运作成本和时间成本。
最后是中日服务贸易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中日两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政策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相对较低,侵权行为较为普遍。
而日本则对知识产权保护要求较为严格。
这种差异会影响到中日服务贸易的发展,使得中国企业在日本市场的知识产权受到侵权的风险增加。
针对中日服务贸易政策的差异,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加强中日服务贸易合作。
在市场准入方面,中国可以进一步放宽服务贸易的准入壁垒,提高对外国服务企业的市场开放程度,并加强与日本的市场准入协商,推动达成更加平等和互惠的贸易协议。
在税收方面,中国可以研究降低对服务贸易的税收负担,为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加强与日本的税收合作,共同制定更加透明、公平和可预测的税收政策,为企业经营提供更好的环境。
中日服务贸易的政策的比较与对策

中日服务贸易的政策的比较与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服务贸易已成为国家之间的重要经贸往来形式。
中日作为亚洲两个重要经济体,其间的服务贸易也日益增长。
本文将比较中日服务贸易的政策,并提出对策。
1.市场准入政策中日在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方面存在差异。
日本对外国服务供应商设置了严格的准入门槛和市场准入限制,对外国人在日本从事服务业也实行严格的管理。
相比之下,中国对外国服务供应商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程度也较高。
2.专业资质认证与标准日本在服务业领域设立了许多专业资质认证与标准,要求从事特定领域服务的人员必须符合相关资质要求。
中国的专业资质认证与标准相对较少,对从事服务的人员的要求较为宽松。
3.外资参股比例限制在某些服务领域,日本对外资参股比例限制较高,例如银行、保险、电信等。
中国的外资参股比例限制相对较低。
4.跨境数据流动政策中日对于跨境数据流动的管理和处理方式存在差异。
日本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要求较为严格,对个人数据的跨境流动进行了限制;而中国对跨境数据流动的管理较为灵活,允许部分行业的个人数据跨境流动。
5.相关税收政策和财务审计政策中日的税收政策和财务审计政策也存在差异。
日本对外国服务供应商实行了较为严格的税收政策,同时也对外国服务供应商的财务审计进行了严格要求。
相比之下,中国的税收政策和财务审计政策较为灵活。
1.增强市场准入透明度中日应共同致力于提高市场准入透明度,建立公平竞争的服务贸易环境。
双方可以加强信息交流,深入了解对方市场准入政策,争取在市场准入方面取得相互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2.加强专业资质认证与标准的对接中日可以加强在服务贸易领域的专业资质认证与标准的对接,共同制定更加互通的专业资质认证与标准,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水平。
3.放宽外资参股比例限制中日可以逐步放宽外资参股比例限制,吸引更多外资进入服务市场,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4.强化跨境数据流动管理中日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制定跨境数据流动的管理机制和标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并促进跨境数据流动的便利化。
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研究

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服务业中最基本,贸易比例最大的运输业和旅游业近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得出g-l指数的基础上,进行测度和分析运输业和旅游业产业内贸易现状;与此同时通过eviews软件建立基本模型,验证中国gdp、日本gdp以及双方货物贸易总额对双方运输贸易的影响。
关键词: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中日关系友好发展中日贸易往来不断加深,中日服务贸易发展较快,并且中日服务业贸易产业内贸易水平不断提高。
产业内贸易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对于同一产业部门产品即进口又出口的贸易形势。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消费者的消费喜好不同,以及产品的差别和规模经济。
森田恭二(2003)通关过研究表明,日本在电子机械方面的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东亚垂直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
国内学者在产业内贸易方面包括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也有一定的研究。
王璐(2009)对于中日韩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指出,中日韩之间农产品的贸易方式正发生着改变,产业内贸易逐渐占主导地位。
陈双喜,王磊(2010)研究表明,中日服务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要发展模式,但其产业内贸易发展仍以垂直型为主,亟待像水平型方向进一步转化。
由于服务业是比较特殊的行业,其各产业之间基本无关联,影响因素也基本无联系,因此本文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专门对服务业中的运输业和旅游业的g-l指数进行研究,并以运输业为例单独研究。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在产业内贸易的测定方面,运用最为广泛的是由格鲁贝尔和劳埃德提出的g-l指数法,即:gl=1-∣x-m∣/(x+m)。
通过计算中日服务贸易中的运输业和旅游业的g-l指数如下表:在服务贸易中,运输业和旅游业是比较传统也是在贸易额中所占额度比较大的两个产业。
因此本文主要对这两个产业进行分析。
由表中数据可知,运输业是较为典型的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行业,其g-l指数数值均在0.5以上,并且平均值能达到0.9。
中日服务贸易的政策的比较与对策

中日服务贸易的政策的比较与对策中日服务贸易是两国经济交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中日两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政策也存在一些差异。
下面将对中日服务贸易政策进行比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在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方面,中日两国存在一些差异。
日本对外开放的程度较高,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对外国公司开展投资和经营活动给予鼓励和便利。
而中国在部分领域对外资企业存在一定的限制和管理。
对此,中国可以进一步放宽对外资企业的准入限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高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
在服务贸易相关政策的制定与管理方面,中日两国也存在差异。
日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服务贸易相关政策和管理机构,以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和提高服务贸易的质量。
而中国在服务贸易政策和管理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可以加强对服务贸易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建立完善的服务贸易管理机构,提高服务贸易的规范化和便利化水平。
在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方面,中日两国存在一定的差距。
日本重视人才培养,鼓励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以满足服务贸易发展的需求。
而中国在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人才培养的体系不够完善,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等。
中国可以加大对服务贸易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加强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在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中日两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日本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执法机构,对服务贸易中的知识产权进行有效保护。
而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执法力度不够强劲等。
中国可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法力度的加强,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效果,增加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日服务贸易政策存在一些差异,但也可以从对方的经验中学习和借鉴。
中方可以通过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加强服务贸易政策与管理的建设、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以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努力,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提高服务贸易的水平和质量。
中日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

中日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服务贸易成为新的发展热点。
作为亚洲的两大经济体,我国和日本在服务贸易发展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日本的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要强于我国。
因此,借鉴日本的服务贸易发展策略,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中国和日本作为比较对象,主要从服务贸易总量、服务贸易内部结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三个方面对两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做了具体的比较分析,对于进一步认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通过结构调整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中国、日本、服务贸易、状况比较、市场占有率、TC指数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人们对服务的需求日益加大,从而使服务产品在国际间的流动性大大加强,服务贸易也由此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日本和中国都是贸易大国,是亚洲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两国在服务贸易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
日本是服务贸易大国,日本2007年的服务贸易额为2792亿美元。
而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相对货物贸易滞后,但近年来发展迅速,2007年我国的服务贸易额已达到2509亿美元。
中日两国都是服务贸易逆差国,两国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均不如货物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强。
而且两国都是先发展货物贸易,再发展服务贸易的,两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都为负值。
但总体来说,日本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强于我国,因此,借鉴日本服务贸易的发展策略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日服务贸易发展状况比较1.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从2000年的660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2862亿美元,年均递增19%,2008年我国的服务贸易额达到最高3045亿美元。
虽然我国的服务贸易总额不断扩大,但却连年出现了逆差。
据统计,2009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862亿美元,由于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比上年同期下降6%。
其中,出口1287亿美元,同比下降12.1%;进口1575亿美元,同比下降0.3%;贸易逆差高达288亿美元。
贸易增加值口径下的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测算及国际比较

贸易增加值口径下的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测算及国际比较2021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WTO)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推出以增加值口径统计的双边贸易数据库,并对2021年服务贸易数据进行重新测度,结果发现服务贸易在全球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翻番,从23%上升到45%。
服务贸易以直接参与制造环节、制造业前后环节及售后服务和回收等环节进入全球价值链,这对全球贸易结构的变迁和提升一国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货物贸易规模的扩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急剧增长,其国际地位日趋凸显。
1990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9829亿美元,2021年突破5 000亿美元,1990-2021年间的年均增长率高达1816%。
其中出口贸易额由1990年的5712亿美元扩张到2021年的2 1059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622%,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也从1990年的073%提升至2021年的455%(具体数据变化见图1)。
一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测度主要通过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数(TSI)、EXPY指数、修正的EXPY指数、TC模型的测度和出口相似性指数(ESI)与出口非相似性指数等指标来实现。
Hausmann等(2005)通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构建单个产品的出口复杂度PRODY指数,以对应产品的PRODY指数与该产品出口额占该国总出口的比重进行加权平均,构造衡量所有出口产品的技术复杂度EXPY指数。
修正EXPY指数主要包括QPRODY指数和剔除加工贸易的EXPY指数(Bin Xu,2010;姚洋和张晔,2008)。
杜修立和王维国(2007)拓展了Lall(2005)的假设,以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近似替代产品在世界该产品产出总额的比重,以此作为权重来计算出口产品的技术复杂度TC指数。
该指数的测度具有时间可比性,使模型的假设前提趋于现实化,提高了测度结果的准确性。
Schott(2008)基于Fringer and Kreinin(1979)构造的出口相似性指数(ESI)来反映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变迁,即通过衡量一国出口产品与发达国家出口商品集的相似重叠程度来估量其出口复杂度,以表征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
一
、
较优 势 ,各 行 业 竞 争 力 有 所 差 异 的结 论 。邵 亚 申
2 1 世纪 以来 ,国际贸 易从 工业 型 贸易 向服务 型 ( 2 0 1 2 ) 运用 2 0 0 0— 2 0 1 0年 中 日两 国 的时间序列 数 贸易转变 ,国际 市 场竞 争逐 渐 以服 务 贸 易竞 争为 核 据 R C A指数对 两 国服 务贸易 的互补性 和竞争性 进行 心 ,服务业正成为各 国国际竞 争力的 中坚力量 。商务 分析 ,表 明两 国服务 贸易具有竞争性和互补性 ,中国 部数据表 明,2 0 1 3年 中国服务 贸易 总额为 5 3 6 4亿 美 在服 务 贸 易 竞 争 中 处 于 劣 势 地 位。韩 岳 峰 ,张 龙 元 ,位居世界第三位 ,而服务 贸易 总额仅 为全部贸易 ( 2 0 1 3 ) 研究 了中 日两国服务业 的 R T C指数 ,R R C A 额的 1 3 %左右 ,并 且 多年保 持 逆差 状 态。2 0 1 3年 日 指数 ,竞争力互补指数等发现 中 日服务业竞争性多于 本服务 贸易 总额为 3 1 2 1 亿 美元 ,其 中对 中 国的服务 互补性 ,两 国服务贸易 出 口政策 的实施力度不 同。 贸易所 占的 比重 为 1 1 . 2 %。作 为亚 洲 最大 的新 兴 经 还有学者分析 了中 日服务 贸易 的结构变化与依存 2 0 0 7 ) 对 中 日两 国的服务 贸易结 构 济体与发达经济体 ,中 日服务 贸易的 良性发展对两 国 度变化 。李莹 ( 经济具有举足轻重 的作用 。 进行分析后表 明中国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具备 比较优
( 1 3 Y S 1 1 9 ) 。
价格 ,服务 贸易除服务本 身跨境 流动外 的主要渠道是 嵌入在商 品贸易 中实现 间接 出口的服务业增加值呈现
包含 服务价值在 内的商品跨 境流动。因此 ,传 统服务 出来 ,凸显服务业在贸易 中的重要作用 ,并且能更加 贸易数据具 有大量 重复计算 和忽略物化在商品 中的服 科学全面地评价一 国服务业 的国际竞争力 。 务 贸易 ,低 估 服务业 在 全球 贸 易 中 的重 要 作用 的弊 端 。考虑到服务附加在 制造业 中间的 间接 出 口规模 , ( 一 )双边服务 贸易增加值的核算与分解
关于 中 日服务 贸易 的发展 状况及 国际竞争力 ,纵 势 ,而 日本 的 资本 、知 识 密集 型服 务业 具 有 比较 优 观 已有研究成果 ,诸多学者在 贸易竞 争力指数与显性 势 。孙亚轩 ( 2 0 1 3 ) 认 为 日本 的服 务贸易 结构仍 具
竞 争 优 势 指 数 上 进 行 了 有 益 探 讨。 如 谭 晶 荣 有静态 的绝对优势 ,但 呈现 出恶化趋 势 的动态 特征。 ( 2 0 0 6 ) 对 中 日韩 三 国之 间 服务 贸易 关 系研 究后 发 刘丽 娟 和胡 杨 ( 2 0 1 4 ) 计算 了 中 日间 的 贸易 依 存
《 经济 问题探 索》2 0 1 贸易再考察
郑 国姣 ,杨来科
( 华 东师 范 大 学 ,上海 2 0 0 2 4 1 )
摘 要 :在全球 生产 网络 分工的 背景下 ,增加值 贸易核算 方法更能 准确 的评估一 国在 国际贸易 中的 实际 贡献和具体行业 的 国际竞争力。本文基 于贸易增加值 的视 角综合 考虑 了服 务业嵌入在 制造业 的间接 出口,对
现 ,三国 的 T C指数 和 R C A指数较 为接近 ,服务业总 度 ,总体而言 ,中国对 日本 的贸易依 存度 逐渐 下降 ,
体竞争力持平 。金 明玉 ,翟璐 ( 2 0 1 1 ) 通 过计算 日
日本则逐渐上升 。
韩两国商品 的相关系数 和显性 比较优 势指数 ,得 出 日 值得注意 的是 ,在 当前 全球 价 值链 分 工 的背 景 韩贸易关系竞争性与互补性并 存 ,中 日韩三 国间的比 下 ,中间产 品和服务 贸易体现为分散化和 国际化 的全 较优势明显 。蒋文 ( 2 0 1 1 ) 运用 贸易竞 争力 指数 对 球生产 ( U N C T A D,2 0 1 3 ) 。服务 外 包 发展 迅速 ,服 中 日两国的整体服务贸易及各行业 服务贸易 的竞争力 务 业 嵌 入 到 商 品 贸 易 的 比 例 逐 渐 升 高 ,G r u b e l 进行 了 比较研究 ,得 出中 日服务 贸易整体均不具备 比 ( 1 9 8 7 ) 指出产 品最终 价格 的 7 0 % 以上 代表 服务 的
作者简介 :郑 国妓 ( 1 9 8 9 一) ,女 ,华 东师范大学金 融与统计学 院博 士研 究生 ,研 究方向 :国际贸易理论 与政 策,贸 易与低 碳 经济 ;杨来科 ( 1 9 6 8一) ,男 ,华 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 究方向 :国际贸易理论 与政策 。 基 金项 目:国 家社科基金项 目 “中国对外贸 易的隐含碳测度研 究” ( 1 1 B G J 0 3 6) 、教育部人 文社会科 学规 划基金 项 目 “国际贸 易与气候变化 一我 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 应评 估 ” ( 1 0 Y J A 7 9 0 2 2 1 ) 、上 海 市教 育委 员会科 研创 新 项 目 “中国对 外经济 发展 方 式转 变”
中 日服务 贸易直接 出口的 国际竞争力 ,中 日双边服务 贸易重要 性差异 ,出 口结构 变化 以及优 势产业情 况再次
进行 了分析考察 。研 究表明 :中 日服务业在增加值核 算法下 与传统 国际市场 占有率 ( I MS )和 显示性 比较优
势指数 ( R C A) 的差异 上具有 显著 的行 业异质 性 ;对 中国而言 ,双 边服务 贸 易重要 性逐 渐下 降 ,日本 则相 反 ;传统 贸易核 算法低 估 了中 日服务 贸易结构 的优化程度 ; 中 日在服务 贸 易上互补性 明显 ,中国在传 统的 劳 动 密集型服务业 具有 比较优 势 ,而 日本则在 资本 、知识 密集型服务 业具有 比较优 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