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写作中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有哪些1、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1中学生一般能摆脱具体事物的限制,运用概念、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来进行抽象逻辑思维。
2中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已有预见性特征,即能在复杂活动或问题解决之前有计划、有策略。
3中学生的思维具有形式化的特征,即中学生能时常有意或无意地运用逻辑规律来解决问题。
4中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或自我监控能力,即表现为中学生不但能考虑如何解决问题,还能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调控,确保思维的正确性和高效率。
5中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在逐步增长。
突出表现在他们能不断提出新的假设、理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明显增强。
2、辩证逻辑思维开始发展1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理论思维的发展,有力地促进着辩证思维的发展,从而形成了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中学生基本上能理解一般与特殊、演绎与归纳、理论与实践等的辨证关系,能用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间题。
2中学生的思维结构趋于稳定,并基本完整与系统化。
中学生由于理论思维的发展,思维结构的内部关系更加协调,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演绎与归纳、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认知与非认知因素等形成了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从而使中学生思维的功能更完善,思维的效率更高。
1、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1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基本体系形成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更加成熟。
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发展。
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由于理论思维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的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像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3认知与情意、个性得到协调发展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离不开情感。
意志和个性等。
情感、意志、需要。
兴趣、动机、理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对认知活动起走向。
初中生思维品质特点

初中生思维品质特点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培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落实到思维品质的培养上。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初中生思维品质特点,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生思维品质特点1、假想的观众初中生自我中心式思维的结果之一就是,在心理上,他们制造出了假想的观众。
因此,他们感觉每天就象生活在舞台上一样受到别人的欣赏或批评。
他们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要花很多时间和心力来应付这些假想的观众。
当他们感到自责的时候,便感到别人也在责备自己,所以,常会有加倍的“疚罪感”;在公众场合中,他们会感到无数双眼晴在监督自己,因而常感到手足无措;也常将自己的是非观、审美观与别人的混淆起来,认为自己认为美的,别人自然喜欢;自己认为正确的,别人也应读接受。
所以,初中生常常不理解父母的想法为什么总是与他们的想法格格不入,而导致与父母关系的危机。
初中生还常将极度自我欣赏的心境投射到别人身上,例如,男生会站在镜子前面伸展自己的胳臂,欣赏自已逐渐发达的肌肉;女生会花很多时间试用不同的化装品、头发式样及衣服等,他们都希望能给那些关注自己的人一个极好的印象。
然而不幸的是,当他们大家在一起的时候,每个人都在欣赏着自己,而并不过多地去关心别人,事实上,他们每人都是自己的演员和观众。
2、独特的自我在初中生自我中心的思想中,与“想象的观众”相对应的是关于“个人的虚构”。
初中生将别人如此关注他们的原因解释为自身的“与众不同”,即他们具有一个独特的自我。
因此,他们总是将思想集中在自己的情感上,常常夸大自已的情绪感受,认为他的情绪体验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他才能感受到那种极度的痛苦与极度的狂喜。
许多初中生的家长都熟悉自己的孩子常说的这样一句话,即“你们怎么会了解我的感受呢?”这种对于自己的感受过分夸大的倾向,就便他们在分析、评价事物时带有了强烈的主观性色彩,他们会依照个人的意愿,创造出一套独立的推理体系,并试图按照自己的推理模式对现实中的一切进行分析,最后常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及其训练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及其训练浏览次数:401字体:T | T 关键词:[思维发展]摘要: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成分。
中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在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社会影响下,通过个人主观努力而实现的。
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成分。
中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在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社会影响下,通过个人主观努力而实现的。
因此,中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一、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同时,辩证逻辑思维出现、形成和较快发展且逐渐占优势形式逻辑思维,是指在感情认识的基础上对事物本质联系的抽象同一的反映。
它所反映的是事物的相对静止和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
在形式逻辑思维活动中,人总是先撇开事物的个别性、差异性和运动性,而孤立地、静止地、抽象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某一方面。
辩证思维,是指对客观现实的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映。
它既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区别,又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既反映事物的相对静止,又反映它们的绝对运动。
它承认事物自身的同一性,但认定这种同一性只存在于差异和对立之中。
所以,无论在反映内容还是反映方式上,这两种思维都有明显的不同。
全国青少年心理研究协作组的研究结果表明,形式逻辑思维在初一即开始占优势,在解答形式逻辑思维的试题时得分为55.5分;高二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已趋于基本成熟,在解答同一套试题时得分接近75分。
这个协作组还对国内23个省市在校青少年的辩证思维的发展做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辩证思维发展的速度是较迅速的(初一得分37.94分,初三为45.28分,高二为53.38分)。
有关统计数据还显示了他们掌握辩证逻辑思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这三种形式的不平衡性;在每一年级中,辩证概念和辩证判断的发展几乎处于同一发展水平,而辩证推理的发展,则远远落后于前两者,高二时,其得分也只有37.10分。
可见,中学阶段只是辩证思维出现、形成和较快发展逐渐占优势的阶段,而不是其成熟阶段。
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 初中生的思维变得更有逻辑性啦!就像搭积木,从之前的胡乱堆叠,到现在能有条理地一块一块往上搭。
比如说解决数学问题,不再是瞎蒙,而是会一步步分析推理呢。
2. 他们开始能够独立思考了呢!这就好比一只刚刚学会飞翔的小鸟,虽然还不熟练,但已经勇敢地张开翅膀啦!像对一些社会现象,他们会有自己的看法,不再完全听从大人的了。
3.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也发展起来了哟!就好像原本只能看到眼前的实物,现在能想象出那些看不到的东西。
比如学物理,能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啦。
4. 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也崭露头角呀!就像一个小法官,开始对各种事情提出质疑和评判。
比如对老师讲的知识,会思考是不是完全正确呢。
5. 这个时候他们的思维也更具有创造性了呢!仿佛突然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有好多新奇的想法往外冒。
比如在画画的时候,会想出独特的创意来。
6. 思维的广阔性也增强了呢!不再局限于眼前的一点点,而是像望眼镜,能看到更远更广阔的世界。
比如对未来的规划,不再只是想想明天干什么,而是会思考长大后要做什么。
7. 初中生的思维还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呢!就像一艘小船在海上航行,容易被风浪左右。
比如看到身边的同学都喜欢某个东西,自己也很容易跟着喜欢呢。
总之,初中生的思维发展真是充满了各种奇妙和变化呀,我们要好好引导和关注他们哟!。
作文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

作文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作文教学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什么是思维品质、为什么要培养思维品质、如何培养思维品质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什么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指一个人在处理问题时所具备的一些思维特质。
它受到人的基本素质、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思维态度及情感品质的综合体现。
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 敏锐性:是指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在接触未知事物时能够敏锐地捕捉相关信息并转化为有效思维。
2. 原创性:是指在思考过程中有出奇制胜、富有创意地想法和发现,独立思考并表达新颖的思想观点。
3. 逻辑性: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依据自身的知识体系建立逻辑思维路径,合理组织、精细化的思维过程。
4. 推理性:是指对已知事物之上的扩展思考,利用不同的证据和原则,推断出新的结论,使自己的思考深入、精准并且有力量。
5. 分析性:是指分析并细致思考复杂问题,理清思路,达到明确结果的目的。
二、为什么要培养思维品质当前教育改革普遍呼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已经成为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思维品质的培养对于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规范学生的思维方式。
规范学生的思维方式是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前提。
培养“洞察力”、“判断力”、“创新力”等品质,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科学、合理、有条理。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思维品质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包罗了知识、行为、情感等各个因素。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帮助学生更好的面对未来。
未来世界是一个变化异常快速的世界,需要有较强的适应力,这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具备依据自己的思想进行快速决策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去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
三、怎样培养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具有良好可塑性的。
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中学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发展的金色年华。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和身体都得到发展,那么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还有赖于具体形象。
(2)开始能初步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
初三处于迅速发展转折期,但尚未处于优势地位。
(3)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进入关键期。
初二是关键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 向“理论性”转化。
(4)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明显发展,但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特点。
2.初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初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随年级的增长而提高。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兴趣广泛、思维活跃、敏感;少有保守性;喜欢进行丰富、奇特的幻想;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
初中生的求异思维发展非常明显,求同思维发展比较缓慢。
初中生的这种创造欲望,主要来自于心理上强烈的成人感和高涨的自我意识。
3.初中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1)深刻性及其培养:初中生能够自觉地要求从本质上看问题,但实际中往往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
采用一题多变、设置隐含条件、模型转换、多题归一等问题情境来促使思维的发展。
(2)灵活性及其培养:初中生思维灵活性迅速发展,个体差异显著,进入高中这种差异很快定型。
采用灵活多变、举一反三;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比较复杂问题;研究逆定理训练逆向思维;典型例题总结规律。
(3)独创性及其培养:初中生独创性开始萌芽。
采取将知识进行多种组合,一题多问,提出异想天开的问题,诱导变换思维角度、多途径、多方位思考。
(4)批判性及其培养:思维过程的重要品质。
初中生开始怀疑一切,批判性不成熟,常具片面性、表面性,容易孤立偏激看问题。
采用“悖论”、设置“误区”的习题;有意设置陷阱,引诱“上当”“中计”。
(5)敏捷性及其培养:初中生思维敏捷性有了一定提高,敏捷性的差异开始表现出来,初二开始较为显著,年级越高差异越大。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有哪些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1)中学生一般能摆脱具体事物的限制,运用概念、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来进行抽象逻辑思维。
(2)中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已有预见性特征,即能在复杂活动或问题解决之前有计划、有策略。
(3)中学生的思维具有形式化的特征,即中学生能时常有意或无意地运用逻辑规律来解决问题。
(4)中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或自我监控能力,即表现为中学生不但能考虑如何解决问题,还能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调控,确保思维的正确性和高效率。
(5)中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在逐步增长。
突出表现在他们能不断提出新的假设、理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明显增强。
2、辩证逻辑思维开始发展(1)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理论思维的发展,有力地促进着辩证思维的发展,从而形成了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中学生基本上能理解一般与特殊、演绎与归纳、理论与实践等的辨证关系,能用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间题。
(2)中学生的思维结构趋于稳定,并基本完整与系统化。
中学生由于理论思维的发展,思维结构的内部关系更加协调,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演绎与归纳、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认知与非认知因素等形成了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从而使中学生思维的功能更完善,思维的效率更高。
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发展。
(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由于理论思维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的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像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3)认知与情意、个性得到协调发展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离不开情感。
意志和个性等。
情感、意志、需要。
兴趣、动机、理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对认知活动起走向。
发动、维持和调控的作用;同时,认知发展又促进了情意、个性等发展。
因此,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情意、个性等形成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使心理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关于中学生散发思维发展的特点

关于中学生散发思维发展的特点发散思维是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与探索,挖掘出比常规认识更深刻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思维过程,其特点是突破和创新。
是创造型建设人才必备素质之一。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中学生散发思维发展的特点,希望大家喜欢!中学生散发思维发展的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1)中学生一般能摆脱具体事物的限制,运用概念、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来进行抽象逻辑思维。
(2)中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已有预见性特征,即能在复杂活动或问题解决之前有计划、有策略。
(3)中学生的思维具有形式化的特征,即中学生能时常有意或无意地运用逻辑规律来解决问题。
(4)中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或自我监控能力,即表现为中学生不但能考虑如何解决问题,还能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调控,确保思维的正确性和高效率。
(5)中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在逐步增长。
突出表现在他们能不断提出新的假设、理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明显增强。
2、辩证逻辑思维开始发展(1)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理论思维的发展,有力地促进着辩证思维的发展,从而形成了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中学生基本上能理解一般与特殊、演绎与归纳、理论与实践等的辨证关系,能用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间题。
(2)中学生的思维结构趋于稳定,并基本完整与系统化。
中学生由于理论思维的发展,思维结构的内部关系更加协调,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演绎与归纳、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认知与非认知因素等形成了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从而使中学生思维的功能更完善,思维的效率更高。
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1、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1)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基本体系形成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更加成熟。
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发展。
(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由于理论思维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的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像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
五种思维品质随年级的变化趋势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Cronbach
系数为 0 90, 评分者
一致性信 度系数为 r = 0 89( p < 0 01) 。各思维品 质的测试内容和简要计分标准见表 2。
表 2 思维品质编码评分表
评分标准 思路、 表述混乱 ( 看不 懂 ) 、 观点材料严重不一致或无答题 0 分 , 较差、 一般、 好、 很好分别计 1- 4 分。 3 个维度的平均分为总分。
25 07*** 1 08
表 4 的结果表明, 思维品质总分在年级和性别 方面均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 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 用不显著。事后比较结果表明 , 相邻年级思维品质 之间的差异均达到 p < 0 05 的显著水平 , 思维品质 从初一到高三随年级增长显著提高 , 女生显著优于 男生。 3 2 五种思维品质的变化特点 五种思维品质随年级变化的情况见图 2。
灵活性 : 以∃ 种子 % 为题 写 短 文 批判性 : ! 修改给定文章 ∀ 修 改 能 力自 我 评 价
支离破碎、 看不懂或无答题 0 分 , 较差、 一般、 好、 很好分别给 1- 4 分。 3 个维度平均分为总分。
! 修改文章 : 每项两处 , 每处改正错误计 1 分 , 指出原 因计 1 分 , 两处 合计为相应维度得分 , 各维度平均 分为总分。 ∀ 自我评 价 : 对上述 7 个方面的自我判断与 7 个方面修 改结果的吻合程度。本题∃ 总是、 经 常、 有时、 偶尔、 从不% 分别对应文章 修改的 4、 3、 2、 1、 0 分。 完全对应 计 4 分 , 相差 1 级减 1 分。各维度平均分为总分。修改文章与自我评 价的平均分为总分。 维度 ! ∀ : 频次占全部作品的 5% 以内 4 分 , 6- 15% 3 分 , 16- 35% 2 分 , 无答题或答案明显残缺 0 分 , 其余 1 分。维度 # : 根据整体情况将 被试叙述方式新颖独特的程度划分为 4 个等级 , 分别计 1- 4 分。维 度 &: 1 篇短文计 1 分 , 极为混乱、 完全重复或未答题计 0 分。两个故 事分别计分 , 两个故事相同维度平均分为该维度得分 , 各维度平均分 为总分。 深刻性、 灵活性、 批判性和独 创性得分 的平均 分 , 乘以 整体被 试平均 完成时间与本人完成时间的比值。
通讯作者 : 林崇德 ,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 .
[5]
2 2 研究工具 自编 中学生写作中思维品质问卷 。问卷设 6 题 , 分别测查写作中深刻性、 灵活性、 批判性和独创
100
王
可
林崇德
中学生写作中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
性思维品质。敏捷性品质通过对学生答题用时与上 述四个品质得分的计算获得。问卷和评分标准的编 制严格依照林崇德的思维品质理论框架以及在此框 架之下产生的操作定义进行, 具有较高的构思效度 ;
1
问题提出
一些心理学家提出, 完整的关于思维和语言的
中学阶段是个体思维开始成熟的时期, 写作与 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 因此 , 通过写作对其思维进行 研究很有必要。到目前为止 , 尚未见到对中学生写 作中思维发展特点的完整、 直接的研究。对这方面 的研究 , 可以进一步揭示思维发展的规律 , 进而为思 维培养提供实证依据 , 也可以为研究思维与写作的 关系奠定基础。 本研究将通过对被试完成不同写作任务情况的 分析, 考察中学生写作中思维品质的发展趋势, 考察 不同思维品质的年级特点及相互关系。
思维品质与任务要求 深刻性 : 按要求列提纲 测评维度 ! 阐明、 揭示论题本质的程度深。 ∀ 言之成理 , 逻辑性强。 # 论证全面具体周密。 ! 观点鲜明合理易于接受 , 辩证、 有弹性。 ∀ 表达方式多样、 灵活。 # 观察、 分析事物多层面、 多角度。 ! 标点 ∀ 立意 # 选 材 & 结 构 ∋ 字 词 ( 句 ( 语 ) 法 ) 修辞。
2 3 施测 2 3 1 预测 从郑州市一所普通初中一、 二、 三年级抽取好、 中、 差共 36 名学生进行预测。在预测基础上 , 针对 指导语理解困难、 任务要求难易等方面 , 对问卷予以 修订。 2 3 2 正式测验 主试选自被测学校平时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 测试前在计时、 指导语、 过程执行要求方面对主试进 行培训。使用晚自习时间同时开始测试。测试开始 时, 先由主试读指导语, 然后学生答题。学生完成答 题时 , 由主试核查班级、 姓名、 起止时间等基本项目。 答题不限时。 2 4 数据处理 问卷回收后, 由两名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和 一位博士研究生根据评分标准独立评分。评分前先 抽取 20 份问卷试评 , 统一操作标准, 然后再开始正 式评分。收集的数据经初步整理后 , 录入计算机, 使 用 SPSS12 0 软件做统计分析处理。
独创性 : ! 根 据 给 定材 料 写 短 文, 含 题 目 与 中 心。 ∀ 续写短文 , 含 题目与中心。
! 叙事内容新 颖独特 ∀ 表达 主题 新颖 独特 # 叙述方式新颖独特 &作品数量多。
敏捷性 : 根 据 深 刻 性、 灵活 性、 批 判 性、 独创性 得分计算。
完成各项任务的质量与速度表现。
要 : 从洛阳市一所普通中学 6 个年级随机选取 801 名被试 , 使用自编问卷研究了中 学生写作中思维品质的发展
特点 , 结果发现 : ( 1) 中学生写作中思维品质总体上呈随年级增长显著上升的发展特点 , 初二到初三阶段更为突出 ; ( 2) 深刻 性和灵活性品质为上升趋势 , 但在高一年级存在 1 个回调点 ; ( 3) 批判性和独创性 从初一到 高一呈现明 显 上升趋势 , 高一以后呈波浪式发展 ; ( 4) 中学生写作中的思维品质在初一 、 初二 、 高一和高三年级存在性别差异 。 关键词 : 思维品
3 1 中学生写作中思维品质总体发展特点 为探查中学生思维品质的一般情况, 本研究首 先对各年级思维品质总分情况进行了分析 , 具体情 况见表 3:
表 3 各年级写作中思维品 质总分描述统计结果
组别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全体被试 N 120 132 142 128 121 158 801 M 1 10 1 36 1 85 1 97 2 10 2 31 1 80 SD 0 36 0 44 0 36 0 25 0 36 0 30 0 54
[ 3] [ 2] [ 1]
。过去也有人把写作的修改分成
2 研究方法
2 1 被试 在洛阳市一所录取分数处于中等水平的市区普 通中学, 分别选取初一 2 个班、 初二 3 个班、 初三 3 个班、 高一 3 个班、 高二 3 个班和高三 4 个班的学生 作为被试, 共 816 名。研究结束后 , 除去未在问卷上 做任何回答的被试 15 名, 有效被试 801 名。被试基 本特征见表 1。
表 3 显示, 中学生思维品质表现出随年级发展 的趋势 , 从离散程度看 , 整体上初中大于高中。中学 生思维品质的变化趋势见图 1。 为进一步分析年级和性别因素对中学生思维品 质的影响, 本研究以思维品质总分为因变量, 进行年 级 ∗ 性别( 6 ∗ 2) 的方差分析, 结果见表 4。 101
2007 年
以批判性品质为因变量进行年级 ∗ 性别( 6 ∗ 2) 的方差 分析, 结果 表明, 仅年级 主效 应极为 显著, F(5, 801) = 77 35, p < 0 001; 事后比较发 现, 初一与初 二、 高一与高三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 其他各年级之 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 平均分由低到高分别为初一、 初 二、 初三、 高二、 高一、 高三 ; 性别主效应及年级与性 别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3 2 4 独创性的变化特点 以独创性品质为因变量进行年级 ∗ 性别( 6 ∗ 2) 的方差分析 , 结果表明 , 年级主效应极为显著, F( 5,801) = 95 78, p < 0 001; 事后比较发现, 除了高二与高三 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外 , 其他各年级之间均存在显 著差异 , 平均分由低到高分别为初一、 初二、 初三、 高 二、 高 三、 高 一; 性 别 主 效 应 极 为 显 著, F( 1, 801) = 17 891, p < 0 001, 女生好于男生 ; 年级与性别的交
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 2期
响 , 我们分别以五种思维品质的得分为因变量, 以年 级、 性别为自变量 , 进行方差分析。 3 21 深刻性的变化特点 以深刻性品质为因变量进行年级 ∗ 性别( 6 ∗ 2) 的方 差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 年 级 主 效 应 极 为 显 著, F ( 5, 801) = 100 71, p < 0 001; 事后比较发现 , 除了初一 与初二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外, 其他各年级之间均 存在显著差异 , 平均分由低到高分别为初二、 初一、 高一、 初 三、 高 二、 高 三 ; 性 别 主 效 应 极 为 显 著, F ( 1, 801) = 17 136, p < 0 001, 女生好于男生 ; 年级与性 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图1 思维品质年级变化趋势
3 22
F
*** 231 76
灵活性的变化特点
表 4 写作中思维 品质总分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年级 性别 年级 ∗ 性别 注 :*** p < 0 001. df 5 1 5 MS 27 37 2 96 0 13
以灵活性品质为因变量进行年级 ∗ 性别( 6 ∗ 2) 的方差分析 , 结果表明 , 年级主效应极为显著, F( 5,801) = 104 42, p < 0 001; 事后比较发现 , 除了初二与高 一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外 , 其他各年级之间均存在 显著差异, 平均分由低到高分别为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二、 高一、 高三; 性别主效应显著 , F( 1,801) = 5 036, p < 0 05, 女生好于男生; 年级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 著。 3 23 批判性的变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