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喘5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喘5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喘5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索在基层医疗机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咳喘的的疗效。
方法:治疗组50例,在西医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全程加服中药加味止嗽散并辨证加减,对照组48例单纯采用西药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83.2%,P<0.05。
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咳喘,标本兼治,有协同作用,提高了临床疗效。
【关键词】小儿咳喘;中西医结合;疗效【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4-0143-02呼吸系统疾病是小儿高发病,而小儿咳喘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且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直接影响了儿童的生长发育。
如何提高小儿咳喘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
为进一步探讨中药在小儿咳喘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笔者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对50例小儿咳喘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儿科门诊,按就诊先后完全随机分组原则分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单纯西药组)。
治疗组50例,男26例,女24例;1~3岁8例,3~7岁25例,7~14岁17例;病程最短3天,病程最长3个月。
经西医确诊支气管炎2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15例,支气管哮喘7例。
对照组48例,,男24例,女24例;1~3岁7例,3~7岁25例,7~14岁16例;病程最短3天,病程最长3个月。
经西医确诊支气管炎29例,喘息性支气管炎13例,支气管哮喘6例。
经统计学处理,以上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及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两组均选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常规雾化吸入等对症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加味止嗽散,其基本方组成:橘红6g、紫苑10g、百部10g、桔梗6g、白前10g、荆芥5g、甘草3g、薄荷3g、钩藤10g、干姜1g、僵蚕5g、五味子10g,并随症加减,如热性咳喘可加桑白皮、川贝;发热者加石膏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5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50例疗效观察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在儿童哮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患儿5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25例患儿仅使用西医治疗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25例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法,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用药情况、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平均用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可有效减少儿童哮喘患儿的用药时间,对于改善哮喘临床症状和提高治疗效果均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标签:中西医结合;儿童哮喘儿童哮喘是临床上儿科的一种常见病,该病在每年的冬春季发病率较高,且具有病情迁延、病程较长,严重影响着患儿健康成长[1],近些年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儿童哮喘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儿童哮喘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基于此,笔者在传统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法进行了儿童哮喘的临床治疗研究,并与单纯西医治疗法进行了疗效比较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患儿50例,年龄3~7岁,平均年龄5.1±1.3岁,男性患儿31例,女性患儿19例,50例患儿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25例患儿仅使用西医治疗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25例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法,作为观察组。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P>0.05,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临床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法进行治疗,即给予患儿布地奈德气雾剂,雾化吸入治疗,100μg/次,2次/d,给药过程中应在患儿深吸气的同时将气雾剂送至患儿气管深处,吸气和按压同时操作,每次憋气5s,从而使药物充分吸收;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辩证施治法进行综合治疗法,基础处方使用玉屏风散加减麻杏石甘汤进行治疗,具体处方为:白术5 g,黄芪10 g,,黄芩5 g,鱼腥草15 g,防风2 g,杏仁5 g,生石膏10 g,细辛1 g,炙麻黄2 g,甘草3 g。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和机制。
方法:研究纳入120名3至12岁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孟鲁司特钠治疗。
观察指标包括咳嗽缓解、消失时间,肺功能指标(PEF、FVC、FEV1),以及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咳嗽缓解和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肺功能指标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
结论:该疗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症状频发,减轻医疗负担。
【关键词】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其症状包括哮鸣、呼吸困难和咳嗽,给患儿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负担。
为了更好地治疗这一疾病,许多研究致力于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为一种综合性疗法,结合了传统中医药和现代西医药物,提供了一种有望改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症状的全面治疗策略。
中医药物以其多样性的药理作用,尤其是润肺止咳、清热解毒、平喘安神等特性,为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此外,通过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本研究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本院儿科收治的CVA患儿1200例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纳入了120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纳入标准包括:1)年龄在3至12岁之间;2)确诊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3)患者及家长愿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包括:1)严重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损害;2)严重免疫系统疾病;3)对研究药物存在过敏史。
1.2方法所有患儿均接受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
具体方法为口服,每次5 mg,睡前服用,每日1次,连续用药7天。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3 热毒宁注射液有青蒿 、金银花、桅 子三种植物组成 的纯 中药制剂 , . 2 经过研 究 ,具有抗病 毒 ,解热 ,抗 菌作用 ,可直接 抑制轮状病 毒 ,改 善患 儿发热症状 ,提高 机体免疫力 ,同时对受损 的小 肠上皮细胞 的再
常憋醒 ,但 可间断入睡。
+J哮喘是儿科常见病 ,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炎性细胞和炎『递 L 生 质是发病的重要原因,其中白三烯 的作用 日 益受到临床医生 的认 同” 。 联合吸人 糖皮质激素和长效 D一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治疗 哮喘是全球哮 喘防治指南 推荐 治疗方案 ,但在临床应用过 程中发现患儿 的哮喘症状 仍不能不 能完全控制 ,治疗 效果不是很理想 ,且副作用 大患JJ应性 L ̄ I 差 。研究表 明白三烯在哮喘 发病过程 中发挥 重要作用 ,白三 烯受体拮 抗 剂能有效 降低哮喘的症状和 改善肺功能 而受受到关注 ,成为 了防治
中西 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观 察
肖天 津
( 东省河源市人 民医院儿科 ,广东 河 源 5 7 0 ) 广 10 0
【 要 】 目的 探 讨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儿童 哮 喘的 临床 疗效 。方 法 将 10 诊 断为 哮喘 的 患 儿随机 分 为观 察组 6 例和 对 照 组 6 ,观察 组 摘 2例 0 0例 在 常规 治疗 基础 上加 用肺 力咳合 剂和 孟 鲁 司特 治疗 ,对 照 组在 常规 治疗基 础上 加 用孟 鲁 司特 治疗 ,观 察周期 为 4个 月 ,记 录比较 两组 治疗
[] 王 秀坤 . 毒宁 注射 液治 疗小 儿轮 状病 毒性 腹泻 临床 观察 [ . 2 热 J中 ]
中医药治疗50例儿童哮喘临床疗效观察与分析

中医药治疗50例儿童哮喘临床疗效观察与分析发表时间:2016-09-29T09:15:01.47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2期作者:程炜宗[导读] 儿童一般患上哮喘其危害大,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而中医治疗哮喘,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并发症少。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西固医院 730060 【摘要】目的:讨论了50例儿童哮喘采用中医药治疗的优点和好处;方法:将临床治疗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为25名,实验组采用中医药治疗办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纯西药的治疗方法,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和临床表现进行差异化对比;结果:中医药治疗的方法效果比纯西药要好,具有临床疗效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儿童一般患上哮喘其危害大,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而中医治疗哮喘,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儿童;哮喘;中医药治疗;临床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0例儿童哮喘患者,其中,男童34例,女童16例;患者年龄分布在3-10岁之间;患者病程分布在4~9天,平均病程为6天,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基本资料,均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纯西药治疗的方法,即给患者与口服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以3~4天为一疗程,共两个疗程。
实验组:采用中药的进行治疗,采用的主要材料有:人参五味子汤加减,其中人参(党参)、五味子补气敛肺;苏子、桑白皮泻肺平喘;沙参、麦冬、桑叶、天花粉、生甘草具有养肺润肺、生津润燥的功效。
伴有咳嗽的患者,加用桔梗、杏仁,发挥清肃肺气、化痰止咳的作用;如果无痰咳的患者,加用百合、款冬花。
一日一剂,采用水煎取汁两次,总计200~250ml,分成2~3次服用。
一共两个疗程,一疗程6天。
1.3统计学处理本组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检验结果P。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型肺炎50例疗效观察

5mI中静 脉点滴 , 日1次 , 0 每 疗程 3 ~5天。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2 4 不 良反应 ..
周 后 症 状 缓解 。 4 讨 论
法, 使用地塞米 松 、 氨茶 碱等 。目前 抗生 素的 广泛 使用 和滥 五酯胶囊( 内含有五味子 甲素等成分 l.5 ) 12 g 是从五味子 中提取 的木脂素生丙素等 , 临床 药理试验 证明五味子 甲素具 有显著 的肝细胞损伤拮抗作用 , 可以阻断各种毒物 , : 毒、 如 病 酒 精及某些药物对肝细胞 膜的损 伤, 诱导肝 微粒细胞 色素氧 化酶 P 5 4 0的活性 , 对活性 氧化 自由基有拮抗作 用 , 而抑制 从 肝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 。进一步促进肝糖原生成和蛋 白质的
喘憋型肺炎 ( 毛细支气管炎) 是婴幼儿 时期 常见 的一种下 呼吸道感染性 疾病 , 好发于冬春季 , 流行面广 , 发病 率高, 且该
病 治 疗 较 为 困 难 , 此 , 择 既 疗 效 快 又 安 全 的 药 物 尤 为 理 , 显 著 性 差 异 ( < O0 ) 见 4 2组 经 有 P .5。
文 章 编 号 :O 7 39 2 0 ) 2 O 4 2 1 0 ~2 4 (0 8 l~O 2 一O
2 1 疗效标准 .
参照卫 生部药 政局 19 93年颁 布的《 中药新
药临床研究指 导原则 》] [ 。显效 : 1 治疗 3天后 患儿体 温正常 , 咳嗽减少, 喘憋消失 , 听诊肺部 喘鸣音消 失 , 哆音 减少 ; 有效 : 治疗 5天后 , 咳嗽减少 , 肺部喘 鸣音消失 , 哕音 减少 ; 无效 : 治 疗 5天后 , 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 2 2 治疗结果 .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 , 6 对照组总有效率 为
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2 . 2不 良反应 比较 在此次调查中,两组患者均 未发生 明显不 良反应 。 用药 安全性较高。 3讨 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儿科 常见 的一类呼吸系统疾病 , 该病
病程长 , 具有反复性及持续性 , 可 对 患 者 的 生 活及 学 习造 成 严 重 不 良影 响 。 常 规 西 药 法 治 标 不 治本 ,虽 能 在 短 时 间 内 改 善患者的临床病症 , 但持续效果欠佳 。 因此 , 在此次调查 中, 我 院结合 中医法对患者进行 治疗 。 中医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属于 “ 久咳 ” 范畴 , 且主 要 病 因为 “ 风寒 束 表 ” 、 “ 肺 失宣降” 。 因此 中医学将治疗重点放于止咳、疏风散寒、宣肺益气等方 面。在此次调查中,我院主要以紫 苏、炙麻黄、石膏、蝉蜕 、 前 胡、杏仁 、僵蚕、桔梗、射干、黄芩等中药对患者进行治 疗,其中,麻黄 具有止 咳功效 ;杏仁 、射干具有利咽润肺功
2结果
2 . 1治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果 比较 3个疗程后 ,我院依据诊 断标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
比较 。由结 果可 知 ,观 察 组 患者 的 治疗 效 果 明显 优 于 对 照 组 患者 ,组 间差 异 显 著 , 结 果具 有 统 计 意 义 ( p <0 . 0 5 ) 。具 体 情 况 见表 1 : 表1 :两组患者 的治疗效果 比较 组别 人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 察 组 4 0 2 2( 5 5 % )1 3 ( 3 2 . 5 %) 5( 1 2 . 5 %) 3 5 ( 8 7 . 5 %) 对照组 4 0 1 7 ( 4 2 . 5 %) 1 3 ( 3 2 . 5 %) 1 0( 2 5 % )3 0( 7 5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缓解期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缓解期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并分析针对小儿哮喘临床缓减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探讨其最终疗效与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治疗的小儿哮喘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即抽样方法将其分别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
其中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最终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两组患儿经过相应的治疗病情均有所缓减,治疗后1个月,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小儿哮喘疾病一般采用西医药物治疗方法,但对小儿的身体免疫环境与肺部器官造成的破坏较大,如药量用量不佳,则会引发更加严重的并发症,而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疗效更加显著,且中药具有调节患儿功能器官的作用,可以帮助患儿后期获得更佳的恢复,因此该种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标签:小儿哮喘;中西医结合;激素小儿哮喘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疾病,病情出现速度与变化速度相对较快,在临床治疗上如果不能根治就会造成疾病的反复,现阶段针对该种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采用西医药物进行治疗,但西医药物对患儿的伤害较大,尤其对疾病炎症的消除效果相对有限,基于此,选取我院治疗的的小儿哮喘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分析针对小儿哮喘临床缓减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探讨其最终疗效与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治疗的小儿哮喘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即抽样方法将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
其中实验组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2.7±2.2)岁;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2.6±2.3),均符合病症选入标准,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喘50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6-05-20T14:16:20.6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4期作者:尹彩丽
[导读]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新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蒙古赤峰 024300)呼吸系统疾病是小儿高发病,而小儿咳喘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且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直接影响了儿童的生长发育。
尹彩丽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新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蒙古赤峰 024300)
【摘要】目的:探索在基层医疗机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咳喘的的疗效。
方法:治疗组50例,在西医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全程加服中药加味止嗽散并辨证加减,对照组48例单纯采用西药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83.2%,P<0.05。
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咳喘,标本兼治,有协同作用,提高了临床疗效。
【关键词】小儿咳喘;中西医结合;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4-0143-02
呼吸系统疾病是小儿高发病,而小儿咳喘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且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直接影响了儿童的生长发育。
如何提高小儿咳喘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
为进一步探讨中药在小儿咳喘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笔者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对50例小儿咳喘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儿科门诊,按就诊先后完全随机分组原则分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单纯西药组)。
治疗组50例,男26例,女24例;1~3岁8例,3~7岁25例,7~14岁17例;病程最短3天,病程最长3个月。
经西医确诊支气管炎2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15例,支气管哮喘7例。
对照组48例,,男24例,女24例;1~3岁7例,3~7岁25例,7~14岁16例;病程最短3天,病程最长3个月。
经西医确诊支气管炎29例,喘息性支气管炎13例,支气管哮喘6例。
经统计学处理,以上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及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两组均选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常规雾化吸入等对症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加味止嗽散,其基本方组成:橘红6g、紫苑10g、百部10g、桔梗6g、白前10g、荆芥5g、甘草3g、薄荷3g、钩藤10g、干姜1g、僵蚕5g、五味子10g,并随症加减,如热性咳喘可加桑白皮、川贝;发热者加石膏等。
上述中药水煎2次,煎出的药液混匀约100~200ml,每日1剂,分早、中、晚口服(注:方中剂量适宜7岁以上儿童,7岁以下儿童要酌减)。
3.诊断标准和治疗结果
3.1 诊断标准
中医症候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内外妇儿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为诊断依据,以咳嗽、喘息、喉中痰鸣为主证,并结合胸部X线、血象及肺部听诊为客观指标,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喘、痰等为主要症状。
所有患者完全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而确诊。
3.2 治疗结果
结果判定:①痊愈:咳喘痰鸣消失,肺部啰音消失,胸片及血象正常;②显效:咳嗽痰鸣明显减少,肺部啰音减少,胸片及血象明显改善;③有效:咳喘痰鸣减轻,肺部啰音减少,胸片及血象改善;④无效:经治疗一周症状及体征无好转而改用其他方法治疗。
治疗组50例患儿临床痊愈34例(占68%),显效8例(16%),有效6例(12%),无效2例(4%),总有效率96%。
对照组48患儿临床痊愈18例(37 .5%),显效13例(27%),有效9例(18.7%),无效8例(16.7%),总有效率83.2%。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4.讨论
咳喘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隶属于中医内科学的“感冒”、“咳嗽”、“喘病”、“喘症”等诸病的范畴。
小儿咳喘,可见于小儿感冒、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支气管肺炎等诸多疾病中。
现代医学认为小儿气道高反应和气道炎症反应,两者相互反应增长,是造成小儿咳喘症状持久且反复发作的基本因素。
因此,中药的抗炎和抗过敏治疗小儿咳喘病越来越受到重视。
由炎症或过敏反应造成的支气管痉挛、气道狭窄通气功能障碍,属于中医的“风”证,可用止嗽散治疗。
止嗽散这一名方出自清代名家程钟龄的《医学心语》,原方组成为:荆芥、桔梗、蒸紫苑、蒸百部、蒸白前、陈皮、甘草。
功用止咳化痰、疏表宣肺,主治风邪犯肺、咳嗽咽痒,或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等。
本方加味止嗽散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宣肺疏风、止咳化痰之功效。
主治外感咳嗽,症见咳而咽痒、咳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百日咳等疾病。
方中紫苑、百部化痰止咳,橘红理气化痰,意在气行痰亦行之机,桔梗、荆芥疏风宣肺,白前降气祛痰、宣肺利气,甘草调和诸药;僵蚕、薄荷、钩藤有解痉熄风之功,具有明显的解除支气管痉挛的作用,干姜、五味子湿肺止咳,止嗽散加味诸药合用有明显的祛风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对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1]。
本方虽以祛邪为主,但不伤正。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桔梗所含皂角能反射性地增加支气管分泌,使痰液稀释而有较强的祛痰作用,并能镇咳消炎;百部碱能降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从而有助于抑制咳嗽反射;紫苑所含的紫苑苷、紫苑素、紫苑酮能起到显著镇咳作用,并能增加呼吸道腺体分泌,对于咳有痰液的患者使用效果更佳;甘草内含甘糖,不但可以作矫味剂,还有较强的祛痰止咳之功效[2]。
通过本组病例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组有效率高达96%,说明加味止嗽散配合西药治疗小儿咳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长花.加味止嗽散治疗小儿风邪犯肺型咳嗽变异性哮喘30例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09,28(8):619620.
[2]雷载权.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