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喘的治疗经验

合集下载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等则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等则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等则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是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中成药。

这种口服液主要成分是桔梗、杏仁、蜂蜜等中药成分,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镇静咳嗽等功效。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常被用于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喉炎、气管炎等各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该药品能够有效地缓解小儿肺热所引起的咳嗽、喘息等症状,促进儿童的呼吸系统症状的康复。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不但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还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不会对小儿身体产生过多负担和损害。

而且药物口感香甜,易于儿童服用。

但是,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也有一定的适应症,对于一些特殊病情,该药物并不适用。

在使用该药物时,需先征求医生的意见,遵循医生的嘱咐,按照正确的剂量和用法来进行服用,并且合理搭配其他药品,避免产生相互作用而引起不良反应。

总之,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是一种十分安全、有效的中成药品。

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能有效地治疗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减轻症状,加速儿童身体恢复。

但是,肺热咳喘口服液并不是随便可以使用的,必须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药品说明书进行使用,以防出现问题。

对于儿童健康,任何不负责任的行为都应该避免。

张燕萍教授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经验

张燕萍教授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经验

张燕萍教授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经验张燕萍教授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经验丰富,认为本病应审因辩证,主张专主于痰,临证中注意”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以热哮为主,采用甘寒清肺,中病即止。

治疗上衷中参西,分期治疗,注重通腑泄热,并结合外用帖敷和内服膏方治疗,患儿易于接受。

标签:儿童;支气管哮喘;张燕萍;经验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严重危害小儿身体健康的常见呼吸道疾病,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许多患儿由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措施不当,最终发展为成年性哮喘而迁延不愈。

中国儿科哮喘协作组于2000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儿童哮喘患病率为0.5%~3.34%,全国平均为1.54%[1],发病率持续增长,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张燕萍教授从事呼吸病临床近40年,为北京市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传承人,笔者跟随张教授临床学习,深受启迪。

1专主于痰支气管哮喘在中医学属”哮证”、”喘证”范畴。

哮喘总属本虚标实之证,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不足,导致痰饮留伏,隐伏于肺窍成为哮喘的宿根。

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接触异物、异味以及嗜食肥甘厚腻等。

清·《薛生自医案》:”少年背冷夜喘,此为伏饮成哮。

”张师认为,现代幼儿多痰饮,是由于多食高蛋白、高糖等肥甘厚腻之品,超过脾胃的运化功能,脾伐失运,聚湿生痰,久之使宿痰内伏,儿童先天禀赋不足,在气候变化时寒暖失慎、感受外邪而诱发,或海鲜腥味、吸入特殊气味而触发。

张师认为究其病源以痰饮为主因,推崇《丹溪心法·喘论》”哮喘专主于痰”[2]。

认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

《证治汇补·哮病》有云:”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甚则不能平卧。

张师注重培土生金法,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虚则补其母”,正如《慎斋遗书》云”扶脾即所以保肺,土能生金也”。

罗笑容辨治小儿咳喘经验

罗笑容辨治小儿咳喘经验
第1卷第 1期 4 0
Vo .4 No 1 11 .0

医 药
导 报
20 08年 1 0月
0co e . 0 8 tb r 0 2
Cud n o r a f T a i o a iee iig J u l o rd t n lChn s Me ii e a d Ph r c n i dcn n a ma y
【 高太刚月 心病抗凝治疗概况[ . 2 】 市 J临床荟萃 ,9 4 ()9— 1 ] 19 , :0 9 9
[】 3赵凤达 , 建祥 . 谢 洪广 祥治疗 慢支 、 肺气 肿 的经 验[ _ 中 J新 ]
医 ,9 5 2 19 :
治气滞痰壅之名方。
参考 文献 :
[】 1 汪盛贤 . 缺氧性肺 动脉高压大 鼠肺毛细血管超微结构变化
1 风寒咳喘 . 1
d JP 感风寒 ,  ̄L F 咳嗽痰鸣 , 临床可
见咳嗽频作 , 痰声不爽, 恶寒发热 , 鼻塞或流清涕 , 腠 闭而无汗 , 脉见浮紧 , 舌苔薄 白。 罗老师常拟三拗汤
加减。 特别 对于 呛咳连 咳 , 咳剧而 喘 , 本方 更宜 。 痒 咽
显减 少, 痰减, 鼻塞流涕减轻 , 胃纳增 , 舌淡红苔白。

名 医学术经验 ・
罗笑容 辨治小儿 咳喘经验
杨 京 华 许 尤佳 邓 国安 , ,
I . 州中医药 大学 第二附 属医院 , 广பைடு நூலகம்1 广东 广州 502 ;. 中医药 大学 , 110 2广州 广东 广州
【 摘要】 本文列举2 例医案 , 绍了岭 南名 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咳喘的经验 , 介 颇有 临床 价值 。
f.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0 5 (9:6 3 1 2 0 , )3 — 7 0

运用《伤寒论》经方辨治小儿咳喘疾病的临床体会

运用《伤寒论》经方辨治小儿咳喘疾病的临床体会

运用《伤寒论》经方辨治小儿咳喘疾病的临床体会对张仲景之《伤寒论》关于治咳喘之经文、方药及其机理进行分析。

认为治喘大法为发则治标,缓则治本;宣降肺气、祛痰化饮、理气和胃为治疗哮喘的主要治法。

标签:伤寒论;张仲景;哮喘;方剂;经方《伤寒论》成书于东汉时期,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著作,被历代医家奉为“医门之圣书”。

它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及某些杂病的诊治规律,发展并完善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从而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1]。

长期以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

笔者作为一名儿科医师,临床所见小儿外感病发病最高,这与小儿稚阴稚阳的体质特点密不可分。

而咳、喘则是小儿外感病中的常见病证,笔者就将临床应用《伤寒论》经方治疗小儿咳喘的部分体会简述如下。

小儿咳、喘多因素体虚弱,正气不足,感受外邪,致肺宣发肃降功能失常,甚则肺气郁闭所引起,病位在肺。

可伴有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咽痛、身疼痛等症状,属《伤寒论》之太阳病范畴[2]。

据临床辨证之寒热不同,笔者常选用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进行治疗。

1 麻杏石甘汤《伤寒论》第63条言:“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第162条言:“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此2条都是论述表邪已解,不能再用桂枝汤发汗,如果患者出现喘促症状,可用麻杏石甘汤治疗[3]。

其病机为肺主气而司呼吸,邪热壅肺,宣降失司,故见喘逆;肺合皮毛,热壅于肺,热迫津泄,则有汗出。

其“无大热者”,是谓表无大热,而里热壅盛。

因此,本证重点在于肺热壅盛[4]。

该方为麻黄汤去桂枝加石膏,变辛温发表之法为辛凉宣透之方。

方中麻黄辛温宣肺定喘,石膏辛寒直清里热,麻黄配石膏,清宣肺中郁热而定喘逆,而石膏用量倍重于麻黄,可借石膏辛凉之性,以制麻黄辛温发散之力,又能外透肌表;杏仁宣肺降气而治咳喘,协同麻黄更增平喘之效;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

王素梅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小儿咳喘经验撷萃

王素梅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小儿咳喘经验撷萃
陈 自佳 , 杨 蕾 , 王素梅
作 者 单 位 :0 0 8北 京 , 京 中医 药 大 学 东方 医 院儿 科 10 7 北 作 者 简 介 : 自佳 (9 4 ) 女 , 陈 1 8 一 , 医学 硕 士 , 师 。 研究 方 向 : 医 中西 医 结 合 治 疗 &J 多发 性 抽 动 症 。 L
【 键 词 】 王 素 梅 ; 中 医 学 家 ; 咳喘 / 医 药疗 法 ; 辛 开 苦 降 ; 儿 童 关 中
d i1 . 9 9 j is . 6 4 3 6 . 0 0 0 . 2 o : 0 3 6 /.s n 1 7 — 8 5 2 1 . 1 0 5
【 中图 分 类 号 】 R2 2 【 献 标 识 码 】 A 7 文
通 讯 作 者 : 素 梅 ,0 0 8北 京 , 京 中 医药 大 学 东 方 医 院儿 科 。 王 1 07 北
【 要 】 辛 开 苦 降 法 是 中 医一 种 常用 的 、 特 的 治 疗 方 法 , 用 于 治 疗 各 种 寒 热 错 杂 、 降 失 常 、 实 摘 独 可 升 虚
互 见 的 病 证 。 导 师 王 素 梅 教 授在 多年 临 床 中 , d J 的 生 理 特 点 出发 , 其 应 用 于 小 儿 咳 喘 等 症 , 治 疗 从 xL 将 在 外 感 疾 病 的 同 时 注 重 调 理脾 胃 , 清 降 浊 , 见 疗 效 。 升 颇
辛开 苦降 法源 于《 内经 》 广 泛 应 用 于 张 仲景 的 , 《 伤寒 杂 病论 》 。张仲景 受 《 内经 》 升降 相 因说 “ 甘 辛
发散 为 阳 , 酸苦 涌 泄为 阴” 辛 能散 能润 , 和“ 苦能坚 能
泄” 理论 的启 迪 , 伤寒 杂病论 》 “ 等 于《 列 半夏 泻心 汤”

王霞芳应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小儿咳喘经验

王霞芳应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小儿咳喘经验

王霞芳应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小儿咳喘经验标签:名医经验;王霞芳;小儿咳喘;苓桂术甘汤本院王霞芳教授是首届著名中医儿科专家董廷瑶学术经验继承人,第三、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从事儿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治学严谨,学验俱丰,临证施治,每获良效,尤其对小儿咳喘研究深入,应用经方苓桂术甘汤治疗小儿咳喘经验颇丰。

笔者有幸随师学习,侍诊于侧,亲聆教诲,受益良多。

现将王师相关经验介绍如下。

1 理论基础苓桂术甘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具有温阳化气、健脾利水的作用,适应于脾阳不足、气不化水、聚湿成饮的痰饮病。

张仲景首先提出“痰饮”病名,认为该病的形成与肺、脾、肾功能失调有关,在“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治疗法则下,创制了从脾治饮的苓桂术甘汤,主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等。

本方虽四味,配伍严谨,温而不热,利而不峻,确为痰饮之和剂。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

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云:“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又“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稠者为痰,清者为饮”。

痰饮为患,流动不拘,涉及范围广泛,从内到外,从上到下,均可因痰饮停聚而成病,故苓桂术甘汤作为治疗痰饮病的基础方剂,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王师认为,肺、脾、肾三脏具有互相资生、互相协调的作用。

肺在上焦,主宣发肃降,肺气充足,则能促进脾气的正常运化;脾在中焦,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升清,将精微物质上输于肺,以资肺气旺盛布散;肾在下焦,主水,只有肾气旺盛,人体内水液才能正常地吸收、输布和排泄,才能协助肺、脾保持水液代谢的平衡。

若发生病变,肺、脾、肾三脏则相互影响。

如肺病迁延不愈,日久则必然肺气虚弱,影响脾肾气机调节,导致脾的运化和升降功能失调,气滞湿郁,清阳不升,则清窍不利,故见胸闷、头晕等症。

《中医儿科课件:小儿咳喘辨证论治》

《中医儿科课件:小儿咳喘辨证论治》

针灸与推拿疗法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具有调节肺气、减少咳喘、防治感冒等作 用,可采用少泽、太渊、太冲等穴位。
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可以起到舒畅情绪、消除疲劳、刺激神经、 促进气血循环等作用,如膏肓拨罐法、清宫疏肝、 小儿保健推拿等。
预防与日常保健
睡眠保障
饮食调整
定期体检
• 保证儿童有足够充足的睡眠
• 防止睡前过度兴奋,建 立固定的睡眠习惯
《中医儿科课件:小儿咳 喘辨证论治》
小儿咳喘是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给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成 长造成严重影响。本课件将介绍中医辨证论治小儿咳喘的方案和一些日常保 健知识。
病因与发病机制
1 外感风邪
2 内伤情志
3 饮食不当
喜欢在潮湿寒冷的环境下 长期停留的小儿,易受外 感风邪影响。如体弱多虚、 抵抗力差或疲劳过度、营 养不良等,则更容易引发 小儿咳喘。
• 避免刺激性、过于油腻、 冷饮、煎炸食物的摄入
• 多吃一些益肺、润肺的食品
• 定期去医院检查肺功能 情况,如有需要,及时
• 打避疫免苗染上传染疾病
小结
本课件全面介绍了中医辨证论治小儿咳喘的方案及常用药物,并分享了疗效 良好的针灸与推拿疗法,以及日常保健注意事项。希望各位家长可以重视小 儿咳喘的治疗,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
常用药物及用法
防患于未然
使用预防性药物,如Montelukast、露兰芬酯等, 可以减少喘息的次数和程度,预防发作。
急性期处理
吸入克霉唑布地奈德、沙丁胺醇等药物,可快速 缓解急性喘息症状。
慢性期处理
口服茯苓口服液、鱼腥草、蜘蛛抱蛋等,以补充 体内热量为主。
外用药物
采用局部应用中药贴敷等物理疗法,缓解咳喘症 状。

黄明志教授治疗小儿咳喘的经验

黄明志教授治疗小儿咳喘的经验

黄明志教授治疗小儿咳喘的经验
黄甡;邢新婵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06(027)010
【摘要】目的:总结黄明志教授治疗小儿咳喘的经验.方法:整理老师医案医话,学术思想.结论:认为小儿咳喘分为虚、实两大类.实证临床常分为外寒内饮证,痰热壅肺证,及痰食互结证等;虚喘主要表现为气虚精亏证.痰热壅肺,喜用定喘;寒痰伏肺,独善青龙;久喘难愈,益气填精:治肺未效,医胃收功.
【总页数】2页(P1256-1257)
【作者】黄甡;邢新婵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450000;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中医院,450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黄明志教授治疗婴幼儿腹泻经验拾萃 [J], 都修波;黄甡
2.黄明志教授治疗小儿脑积水的临床经验 [J], 黄甡
3.黄明志教授治疗小儿遗尿经验 [J], 黄甡
4.黄明志教授治疗小儿大脑发育不全的经验 [J], 都修波;和红霞
5.黄明志教授治疗小儿多动症临床经验 [J], 邢新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肺 ,则肺 之气道 不通 ,而精气疾 病 ,故用辛温 以行之 散 之 ,用 以化 水 ,而 佐 以酸收 ,收肝木 之火 ,使水无所
生 。治其化 源 。以求根本 ,方 为妙法 。这是 本人 的理
解 ,不对之 处请予 以斧 正 。
气 喘痰 多 ;精 气拥 塞于皮 毛 ,则皮毛 不通 ,而 精气 欲
鼻受肺之 精气方 能 嗅, 今肺 之精 气太过 , 肺 中化痰 , 在
谷 之精 ,上聚 于肺 中 ,或皮 毛 、或 肌表 ,停而 不能变 化 为其所 用 ,故而成 痰 、成 涕 、成 汗 、成 水 。表 现 出
在 鼻 中则 化涕 ,在皮 毛化为汗 。精 气拥塞 于则鼻 塞气 不 通 ,而精 气欲 出于鼻 ,则有 喷嚏鼻 涕多 ;精气拥 塞
咳喘是 儿童 常见 的疾 病之一 ,也是 较为棘 手难 治 的疾病 。临床 多伴有痰 多、喘息 、流涕 、鼻塞 、打 喷 嚏等症 状 ,或 有常 出现 皮疹 等过敏 的症状 。临床 医 生 称他 ( )们 为过敏 体质 。或认 为和遗传 有关 。这类 她 儿童 多有 体质偏 胖 ,肤 色略 白,汗 多 ,胃 口较好 。入 睡容易 ,但 睡不 安稳 。且较为 难治疗 ,易复 发 ,每 逢 春秋 季易发 。为什 么会 有这个特 点 呢? 首先小儿 本是肝 木之 体 ,身体各部 分都处 于生长 发育 的快速 时期 ,而 身体本 身却 是 比较 幼小 ,还不够 强大 ,机 能 尚弱 但生机 旺盛 ,属于 体阴而用 阳 ( 身体 幼 小而发 育成长 迅速 ) 这 是儿童 的正 常属性特 点 。 。 而
梅 的用量 ,便得 到意想 不 到的疗效 。其 实这里也 蕴含 了脾 为生痰 之源 ,肺为 储之器 的道理 。 也很好 的解释
了上 面所 说的道理 。
而用 弱 。即金气 不 降;木 体弱而用 强 ;就是身 体肥胖 , 胃 口好 ,食欲 强 ,食 后经脾 胃运 化吸 收后化 为形而存 于体 为 肉, 开始 长 肉, 但后 来 随反复不 断 的化 形长 肉, 形体 开始肥胖 ,最后 到 阳不 能化 阴 ,发病 了。而春秋 季节也 正是木金 二气 当令之 时 ,更 易加重 以上情 况而
发病。
患者 乙,男 ,4岁 。发 病时见 四诊如 下 :形体 偏
胖 ,面 色 白,活泼 ,好动 ,性格 急躁 ,易激动 。反应
灵 敏 ,汗 多 ,常有流 鼻涕 ,打喷 嚏 ,后越 来越 重 ,发
为喘 咳 ,呼吸不顺 ,经多方 治疗不好 。笔 者先用 小青
龙汤 原方 比例先 以五 味子 6 , g 有些疗 效 , 不够理想 , 但 后加 大五 味子到 2 g 0 ,疗 效及极其 明显 。 从 以上病 例 ,笔者体会 到 了这些辛 中用酸 的原 因
常 因喘 咳、发热 、惊厥 入 院。临床 治疗非 常棘手 ,西 医几乎 是束手 无策 。 只有 用王牌一 激 素及抗 生素治疗 ,
也无 能为力 ,后告知 家属 是先天 遗传 问题 。家属 只 能
暗 自垂 泪 ,而 经笔者 中 医治疗 ,竟 取得 意想不到 的结
果 ,笔 者只不 过就是用 了二陈汤 原方而 已。或加 重乌
当儿童肝木 用太 过 ,便 化火而 成肺金 。便成 金体 强 ,
用 五味子 ,再拿 临床常用 的 《 方 》二陈汤 为什么用 局
乌梅 , 我想 不用解 释 , 据上面 的理论 也可 以解 答 了。 根
笔者 临床有深 刻 的体会 ;现将具 体情况汇 报如下 :
患者 甲,女 ,1 . ,就诊 时表现 ,面 白,略胖 , 8岁 掌略红 ,活泼 ,聪 明,好动 ,易 兴奋 ,语 声急促 迫切 , 口中有食 物不消 化 的气 味 ,脉较 快或促 ,掌热 , 多 , 汗
出于皮毛 ,则有皮疹 瘙痒 汗多 ;现 在机 理 已经 阐述 的
很清楚 了 ,下一 步需要 临床验 证 。
拿权 威仲景 的 《 寒论 》为例 ,为什 么小青龙 汤 伤 编 号 :E 10 1 19 ( 回:2 1—41 ) A.0 3 0 6 修 0 00 —2
..
6. 8 .
C i clJun lo hns dcn 0 0年 V L() N 7 l ia o ra fC iee Mei e2 1 n i O . 2 O.
小 儿 咳 喘 的 治 疗 经 验
Tr ai g e pe e c o e i ti o h a d a t m a e tn x r n ef rp d arcc ug n sh
或 道理 ,更体 会到五 行 的变 化 ,了解仲 景 的用 意 。水
首先 ,食欲好 ,吃很 多 ,脾 胃不 能运化 ,就有 胃 胀 ,食积 ,呕吐 ,接着又 有些精 气经脾 胃运 化 ,上输 于肺 ,而身体 已经过 剩 了,便不 能利用 ,存 于肺 中,
肺 主皮 毛 , 毛得肺 之布津 ,方能濡 润 ; 开窍 于鼻 , 皮 肺
丛 鹏 黄 慧琳 房 莉萍 陈 璐 ( . 医学 院第三 附属 医院 ,广 东 广州 ,50 5 ; 1广州 1 10
2广州市荔 湾 区中医院 ,广 东 广 州,5 0 4 ; . 1 10
中图分类号:1 5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 . 6 2 1 )0 . 6 .1 证型:G I 1 61 2 2 6 4 8 0( 00 7 0 8 7 0 0 DA 【 摘 要 】 咳喘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多伴有痰多、 喘息、流涕、 鼻塞 、 打喷嚏等症状, 且较为难治疗, 易复发 ,每 逢春秋 季 易发 。小儿本是 肝木之 体 ,属 于体 阴而用 阳, 当儿童肝 木用 太过 ,便 成金体 强 ,而用弱 。 笔 者临床 多用 小青龙 汤重用五味 子 ,二 陈 汤重用 乌梅 取得较 好 的疗效 。 【 关犍词 】 儿童 咳嗽 中医治 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