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骨后甲状腺肿外科策略
胸骨后甲状腺肿手术分析

4. , 6 2岁 病程 1个月~2 年 。其 临床表现为 颈前肿块 1 O 2例 , 和修复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 增强抗感染 能力 , 减轻肝 细胞的免 疫病理损伤 , 促进 肝细胞功能 的修复 。 拉米夫定和胸腺肽 a 联合治疗理 论上 可减 少 HB 1 V复制
<O0 , . 1差异有显著性 。通过 以上结果 表明, 拉米夫定 、 胸腺肽 a 联合人工肝治疗重型乙型肝炎重建和修 复机体 细胞免疫功 1
2 Vie e P, n r a , ie sB, ta. miu iete t nt l n u J Co d e yLD W l m e 1La v dn r ame l l
fr d c mp nstd ir o i rs lig r m c r nc e aii O e o e a e crh ss e utn fo h o i h p tts R H e aoo y, 0 0, 1 2  ̄ 2 0 p tlg 2 0 3 : 07 1.
d i1 . 9 9 j i m 1 0 -3 7 2 1 .3 0 2 o:0 36 / .s 0 44 3 . 0 00 . 2 s
胸骺 甲状腺肿是指肿大的 甲状腺部分甚至全部位于胸廓
人 口水平 以下, 甲状腺疾病中较为少见, 在 在诊断和治疗上有其 特殊性。19 年 1 97 月 ̄20 年 1 月我们手术治疗胸骨后甲状腺 06 2 肿患者 1 例 , 6 现对胸骨后甲状腺肿的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
・临床科研 分析 ・
胸骨后 甲状腺肿 手术分析
陈治国 陈宝 钧
武 汉 40 1) 3 0 4
( 汉市 中心 医院胸外科 武
摘
要 : 目的 : 探讨胸骨后 甲状腺肿 的外科手术治疗 。方法 : 回顾 1 9 9 7年 1 月 ̄2 0 年 1 06 2月期间手术治疗胸骨后 甲状腺肿患
胸骨后甲状腺肿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胸骨后甲状腺肿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胸骨后甲状腺肿瘤是甲状腺外科常见的疾病,由于肿大的甲状腺部分或全部位于胸腔内,且多数位于上纵隔内,常与大血管、心包、气管、食管、迷走神经、肺等器官关系密切。
故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术后并发症多,手术的治疗情况和恢复效果均受到并发症的影响。
因此,治疗护理中的关键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现对本院收治的58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基本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择我院在2021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58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瘤患者,其中包括男性37例,女性21例,患者的年龄在27-70岁之间,平均年龄(49.6±1.5)岁。
发生并发症14例,其中手足抽搐6例,喉返、喉上神经损伤4例,气胸2例,伤口出血2例,住院时间8-14天。
1.2治疗方法对胸骨后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总结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
术前医护人员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详细的治疗护理计划,术中、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分析其原因并制定预防及处理对策。
2结果全部58例患者在经过相应的治疗措施后,效果良好的有44例,占75.9%,出现并发症的有14例,占24.1%。
其中包括手足抽搐6例(10.3%),喉返、喉上神经损伤4例(7.0%),气胸2例(3.4%),伤口出血2例(3.4%)。
经过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患者均痊愈出院。
3护理干预3.1加强术前病情评估:医护人员要高度重视,术前共同讨论病例,详细评估病情,确定治疗方案,研究手术意外对策,对特别复杂的病例请胸外科医生共同协商处理。
同时还要对患者的营养状况、年龄及全身各主要器官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耐受手术和预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特别是胸骨后的甲状腺手术,对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最大。
因此,医护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同时做好各种应急准备。
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综述)

要】 胸骨后甲状腺 肿是 最常见的上纵 隔占位性病变。 胸骨后 甲状腺 肿多是 因胚胎 时期 甲状腺异 常生长发育而导致的位
置及形 态的异常 , 一般位 于气管和胸骨 间的前上纵隔处生长, 部分可生长于咽后 间隙。由于其恶 变可能性大 。 且压 迫症状影响 器官功能 , 一旦发现通常采取手术治疗。目前大 多数主要 采用低领式切 1 3 ' 路径切除胸 骨后 甲状腺。 胸 骨 后 甲状腺 的诊断及治疗并不复杂, 如何早期发现 疾病 , 把 握不 同手术适应证是我们主要探讨的问题 。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 0 1 3年 1 2卷第 2期
・
21・
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综 述)
章
【 中图分类号 】 R 6 8 1 【 摘 【 文献标 识码 】 A
超
杨见 明
【 文章编号 】 1 6 7 1 — 8 0 5 4 ( 2 0 1 3 ) 0 2 — 0 0 2 1 — 0 3 【 关键词 】 胸骨来自 甲状腺 肿 低领 式切 口
少作为常规显像剂圈 。 l _ 3 诊 断分 型 根 据 上述 相关 体 征 及 x线 片 、 C T 、 下, 其形成原因大多数因甲状腺 自身重力及胸腔的 MR I 等 影像 学检 查 , 为选 择 不 同 的手 术 人 路 , 吴 跃 负压吸引 , 致 使 肿 大 的 甲状 腺 向胸 骨 后 坠人 。本 文 煌等将 R S 补充分型为以下三型: I 型, 颈部 甲状腺 综述 R S的诊 断 及外科 治 疗进展 。 肿一半 以上进人胸骨后, 下极达主动脉 弓上缘水平 ; 1 R S的诊 断 Ⅱ型 , 甲状 腺 肿几 乎 全 部 进 入 胸 骨 后 方 , 下极 可 达 1 . 1 病史 和体格检查 高龄女性为胸骨后 甲状腺 主 动 脉 弓后 方 ; I I 1 型, 巨大 的胸 内 甲状 腺肿 突 人胸 肿 的多发群体 , 主要 出现相应气管压迫症状 , 如胸 腔 , 此 类 胸 内 甲状腺 肿 又称 为 坠人 性 甲状 腺 肿 或 继 痛、 胸 闷、 声嘶 、 呼 吸 困难 , 吞 咽 困难 , 颈静脉怒张 、 发 性胸 内 甲状 腺肿 。 霍纳综合症等。体检时部分患者可在颈部扪及肿大 2 R S的外科 治疗 的甲状腺并 向胸 内延伸 , 下极多不能扪及 , 通 常随 2 . 1 颈前低位领形切开术 颈前低位领形切 开术 吞咽上下移动的体征不明显。 是经典的常规术式。一般做颈部胸骨上窝低位弧形 1 . 2 影像学检查 B超可观察 甲状腺肿大小及 部 切 口,切 口位置通常都较 常规 甲状腺手术切 口低 位, 鉴别囊实性 , 与血管瘤可初步鉴别f 1 1 。随着超声 1 ~ 1 . 5 c m。术 中应 充分 暴露 患侧 甲状 腺上 极 , 游 离 腺 弹性成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 以其高分辨率和 叶上半部分 , 向上牵引腺体 , 使胸内部分腺体上移。 灵敏度 等特点在 甲状腺结节诊断 与鉴别诊断 中广 甲状 腺 下 极 的 显 露 首 先用 手 指 沿 甲状 腺 真 假 被 膜 泛 应用 , 利 于对 甲状腺 癌 的早期 诊 断翻 。胸 骨后 甲状 间 进行 钝性 分 离 , 然 后采 用 “ 共 力牵 引法 ” 。不 易经 腺肿在常规 x线胸片表现为上纵隔增宽 , 特点是肿 胸腔上 口抬起 时 , 可用粗针抽吸囊 内液体 , 减小体 块影以锁骨为 中心向上下延伸。由于 R S 位于胸骨 积 , 再行肿物切除[ 6 1 。喉返神经的人喉点虽位置较恒 内, 易造成 R S 的漏诊。 C T检查是 目前诊断 R S 的最 定 , 但 多在 甲状腺下动脉与神经交叉处显露 , 可以 佳选择 [ 3 1 。R S 的C T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前上纵隔肿 避免分离过程中引起的损伤。操作时不能拖出者强 块, 可与颈部 甲状 腺相连 , 体积增 大时可压迫周 围 行分离时可能致胸膜撕裂而致气胸 , 或损伤无 名静 器官 , 部分可见钙化斑或伴气管移位。C T在临床上 脉及 甲状腺 下 静脉造 成 出血 。 应 用普 遍 , 对 于 恶性 肿 瘤 可 明确 肿瘤 对 周 围组织 浸 2 . 2 颈胸联合胸骨劈开术 胸骨后 甲状腺在纵 隔 润 的程 度 , 并 了解有 无 淋 巴结 转 移 。 M R I 能 较好 地 内位 置 较低 , 采用 低 领式 切 口术 中可 能 出现难 以控 判断 甲状腺肿性质 , 明确甲状腺肿与周 围组织及血 制 的大 出血 , 则需行 颈胸 联合 胸骨 劈开 术[ 7 1 。一 般采 管 的解 剖关 系 , 因胸 骨 后 甲状 腺 肿 的 血运 丰 富 , 采 取 颈部 低领 式 切 口联 合 胸部 正 中皮 肤 纵行 切 口 , 在 用M R I 检查较为适宜。 对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及有无 直视下按常规手术方式将肿块 与周 围纵 隔组织及 淋巴结转移 , 临床分期评价及手术方式 的选择有重 重要 血管 神经 分离 , 从而 完整 切 除肿块 。 要意义 , 并有效减低术 中大出血。甲状腺核素显像 2 . 3 开胸术 胸骨后 甲状腺Ⅲ型( 即胸 内迷走 甲状 对 于迷走性胸骨后 甲状腺肿 的术前定性有重要 意 腺 肿 ) 或胸 骨 后 巨大 甲状 腺 肿及 疑 为恶 性 的肿瘤 也 义, 但是较多 的胸 骨后 甲状腺肿无 功能 , 对该部分 可选择此种术式。切 口人路选择偏 向一侧 的胸腔 , 的病例的诊 断意义不大[ 4 1 。 且诊断剂量 的 ・ I 显像可 通过肋床进胸切除。其具有手术视野大 , 暴露充分 , 引起抑顿从而干扰诊断及进一步治疗 , 故临床上较 便 于血 管结扎 , 易切除胸腔 内腺肿等优点 , 同时也 具有损伤大 , 并发症多 , 术后恢复慢等缺点。 作者单位 : 安徽医 二附属医 合吧 2 3 0 6 0 1 2 0 1 2 — 1 2 — 2 8 收稿 , 2 0 1 3 — 0 2 一 O 1 修回 3 术后 并发 症及处 理
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徐震壮;胡斌;吴小波
【期刊名称】《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10(029)003
【摘要】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36例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6例均为Ⅰ型坠入性胸骨后甲状腺肿,且为部分型,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25例,甲状腺腺瘤8例,甲状腺囊腺病3例.33例采用颈部低位领式切口,3例采用颈部低位领式切口+部分胸骨劈开;行甲状腺大部切除28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8例.全组无手术及住院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声嘶8例,其中5例术前有声嘶症状;一过性手足抽搐6例.结论:胸骨后甲状腺病变是颈部甲状腺的病变向下延续所致,且大部分患者手术可经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完成,必要时行胸骨部分劈开.
【总页数】3页(P259-261)
【作者】徐震壮;胡斌;吴小波
【作者单位】无锡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江苏,无锡,214023;无锡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江苏,无锡,214023;无锡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江苏,无锡,214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6.1
【相关文献】
1.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J], 李伟杰;方丹青
2.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J], 纪成
3.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综述) [J], 章超;杨见明
4.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J], 吴康瑞
5.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J], 吴康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部低领状切口治疗胸骨后甲状腺肿临床分析

2 李维勤 , 黎介寿 , 顾军 , 腹腔感染 后低蛋 等.
白血 症 的 分 子 机 理 和 防 治 实 验 研 究 . 华 中
外科杂志 ,9 7,5:0 . 19 3 10
中国 社 区 医师 ・ 医学专 业 2 1 年 第 2 期 ( 2 总第2 6 )l 9 00 1 第1 卷 4期 0
除肿 物后 的 胸 骨 后 术 腔 , 肺 的 膨 胀 及 气 因
胸骨后 甲状腺 肿的疗效 。方法 : 回顾分 析 2 6例 胸 骨 后 甲 状 腺 肿 的 临 床 资 料 。 结
果 :6例 患 者均 顺 利 完 成 手 术 , 术 中 及 2 无
术后 死 亡 , 术 后 大 出血 , 气 胸 及 胸 腔 无 无
5 9 m, 均 4 1 m。胸 片 、 T显 示 气 管 .c 平 .e C 不同程度受压或移位及胸骨 后肿块影 , 肿 瘤下缘均在主动脉 弓上 缘水 平 以上 。
继 发性 胸 内 甲状腺 肿 … 。临床 所见病例 大多属于此类 。后者 由于胚胎期部分或全
部 甲状腺胚基离开原基并在纵隔内发育 , 就 形成了迷走性胸 内甲状腺肿或异位 甲状腺 肿 , 床上 较少 见 。胸 骨后 甲状腺 肿往 往 位 临
颈 部 低 领 状 切 口治 疗 胸 骨 后 甲状 腺 肿 临 床 分 析
物拉到颈部 , 然后将 肿 物 向前 翻 转 , 解剖
叶群 立
4 00 5 0 3河 南 郑 州 市 中 心 医 院
喉返神经 , 小心结扎 甲状腺 下动 、 脉 , 静 取 出肿物 。如肿物 较小而无粘连很易 剥离 , 如肿物 较 大不 易 取 出 , 切 断 甲状 腺 峡 先 部 , 甲状腺与气管分 离。如肿物是囊性 将
腔静 脉及头臂 静脉及 其 分支位 于 以上大 动脉 的前下方 。术 中仔细 、 牢固结扎 甲状 腺上 下动 脉 , 密 缝合 残 留 甲状 腺被 膜 严
胸骨后甲状腺肿的外科诊治特点

12 手术 方式 .
内的位置 可分 为三种 类型 :型 : I 颈纵 隔 甲状腺 肿 , 甲
难 3例 ; 咽不畅 2 吞 O例 ; 声音 嘶 哑 7例 ; 腔 静脉 阻 状 腺 肿部 分或 大 部伸 展 于胸 骨 后 , 颈 部 甲状 腺 组 上 与 织相 连接 。I 型 : I 甲状 腺 肿 沿 气 管 延 伸 完 全 坠 人 胸 本 组均 采用 全麻 , 用 口径 略 骨 后 , 选 只有 细 小 的血 管 纤 维 素 与 颈 部 相 连 。I 型 : I I
人 口发展 , 接近胸廓人 口时, 又受到胸廓负压的持续 2 结 果 吸引和吞 咽产 生 的压 差作 用 , 速 肿 大 的 甲状 腺 坠 加 全组均完 全切 除 , 块 最 大 约 1 m X m ×5 入胸 内 。左右 两侧 腺 体 坠 人 胸 内 的机 会 相 近 , 肿 5c 5 c 以右 e 重约 3 0g m, 3 。术 后 病 理证 实均 为 良性 , 中结 节 侧稍 多 , 血液 供应来 源于 甲状 腺下 动脉 。 其 其 性甲状腺肿 1 , 7例 滤泡性 甲状腺腺瘤 4例 , 继发 甲 胸骨后 甲状腺肿的病理类型多为结节性 甲状腺 状腺功能亢进 2例。全组围手术期恢复顺 利, 无严 肿或甲状腺瘤 , 极少数为正常甲状腺组织。
( 南医学 院附属 医院肿 瘤外科 , 南 海 口 500 ) 海 海 700
【 摘要 】 目的 总结胸骨后 甲状腺肿的外科诊治 经验 , 探讨其 分类 、 临床特 点和诊治方 法。方法 回
顾性分析 2 0 00年至 2 0 年共 9 8例各类 甲状腺手术 中的 2 08 7 3例胸 骨后 良性 甲状腺肿 的生长部 位 、 态、 形 大 小及采取的手术人 路。结果 全组病例手术均获成功 , 术后 无严重并发 症发生。呼吸 困难 、 吞咽不 畅 、 腔 上 静脉阻塞及声 音嘶哑等症状逐渐完全消失 。结论 全叶切除 的需要 。 C T扫描 具有诊断价值 ; 先进的麻醉技术 和小 口径 的气 管
胸骨后甲状腺肿的手术治疗附12例报告

例, 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 2 例。随访时间 治疗无效, 因而胸骨后甲状腺肿是手术 时行囊肿减压。
2 月~10 年。
绝对适应证, 一经确诊均应尽早手术治
气管软化不多见, 主要发生在 腺肿
2结 果
疗 , 除 非 有 手 术 禁 忌[4, 5]。
较 大且病 史超过 10 年的 患者[7], 本组 病
出现喉返神经损 伤 1 例 , 术 后半年
《海南 医学 》2008 年第 19 卷第 9 期
文章编号: 1003 —6350( 2008) 09—044—02
胸骨后甲状腺肿的手术治疗( 附 12 例报告)
临床研究
蔡 翔 , 周 晓刚 ( 新疆 昌吉 州人 民医 院普 外科 , 新疆 昌 吉 831100)
摘要 目的 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的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所收治的 12 例胸骨后甲状 腺肿患 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出现喉返神经损伤 1 例, 术后半年恢复, 甲状腺功能减退 1 例, 给予甲状腺片治疗后恢复。 无气胸, 无低钙抽搐。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术前通过完善的影像学检查, 确定分型及手术方案, 术中仔细 操 作。 是 胸 骨 后 甲 状 腺 肿 手 术 成 功 的 关 键 。
86.5%, 银锌霜治疗摩托车热排气管烫伤
1 临床资料
总治愈率 74.8%( 见表 1) , 浅Ⅱ°创面平
1.1 一般资料 147 例中, 男 98 例, 均治愈时间 11 天较通常治 愈时间 14 天
如下 :
压的吸引, 促使甲状腺肿逐渐坠入胸腔 型 11 例, Ⅱ型 1 例) 均经颈部切口切除。
1 资料与方法
内, 临床上绝大多数病例属此类, 本组
术前 通过垫 肩、颈, 仰头 体位, 可 使
外科治疗胸骨后甲状腺肿瘤的手术入路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案探讨

外科治疗胸骨后甲状腺肿瘤的手术入路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案探讨朱小龙;周顶斌;缪爱林【摘要】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瘤外科治疗的手术入路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案.方法回归性分析2005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42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中,38例(90.48%)采用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入路,4例(9.52%)加胸骨完全劈开切口入路,无术中死亡病例,其中,甲状腺腺瘤1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瘤2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甲状腺滤泡癌2例.结论大部分胸骨后甲状腺肿瘤的患者,可采用经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入路完整切除,加强术前影像学检查和围手术期的管理,可减少手术并发症.【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工程》【年(卷),期】2016(024)006【总页数】3页(P51-53)【关键词】甲状腺肿瘤;胸骨后;外科治疗【作者】朱小龙;周顶斌;缪爱林【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江苏常州213032;江苏省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江苏常州213032;江苏省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江苏常州213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1.3;R736.1胸骨后甲状腺肿瘤是头颈外科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病变,是指肿大的甲状腺部分甚至全部位于胸廓入口水平以下,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1]。
但是胸骨后甲状腺肿位置隐蔽,与颈部和纵隔关系密切,早期不易发现,因此手术治疗困难较大。
本文回顾性总结了2005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42例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共收治胸骨后甲状腺肿瘤患者42例,其中,男16例,女26例;年龄30~72岁,中位年龄52岁;病程4周~32年,中位病程3.0年;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咳嗽、胸闷及呼吸困难33例(78.57%),哽噎感或吞咽不适3例(7.14%),声音嘶哑6例(14.2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骨后甲状腺肿外科策略
发表时间:2009-07-20T16:03:51.8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5期供稿作者:张红玉(吉林省松原市中医院吉林松原138001)
[导读] 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手术入路选择。
【摘要】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手术入路选择。
方法回顾1996年初至2007年底期间手术治疗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36例,男12例,女24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55岁。
甲状腺良性肿物34例,恶性肿瘤2例。
结果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X线、同位素扫描、CT、MRI等检查确立诊断。
手术入路一般分3种:①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坠入胸腔内的甲状腺多可经此切口完成手术(本组24例) 此切口便于处理甲状腺上、下血管及中静脉,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机率。
②低位领形切口加纵劈开胸骨:适于较大的甲状腺不能自胸廓入口取出、疑有恶性变、
粘连严重或低位领形切口操作困难者 (本组11例)。
③开胸手术:适用于迷走性甲状腺肿或坠人深度在1 2cm以上或从颈部取出困难及术前诊断不明者(本组1例)。
术后并发症1例,为损伤喉返神经。
结论 X线胸片、CT、MRI检查、同位素扫描是主要诊断手段。
手术切除是胸内甲状腺肿首选治疗方法。
应根据肿物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径路。
出血和喉返神经损害是术后主要并发症,可通过术中防范措施来预防。
【关键词】手术治疗胸内甲状腺胸骨后甲状腺肿是头颈外科经常遇到的甲状腺病变,手术是治疗该病唯一有效的手段。
然而对于不同状况下的胸骨后甲状腺肿采取其相应的外科策略,能使患者得到恰当合理的治疗。
现回顾我院1996~2007年手术治疗36例经病理证实的胸内甲状腺肿,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12例,女24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55岁。
甲状腺良性肿物34例,恶性肿瘤2例。
主要症状有呼吸困难、喘鸣30例,胸痛2例,声音嘶哑1例,吞咽困难1例。
无自觉症状5例。
全部病例均行胸部X线和CT检查,肿物平均大小为8cm×6cm×8cm。
30例行同位素核扫描,提示胸骨后吸碘26例,颈胸部冷结节2例,温结节6例,未见异常6例。
1.2 手术治疗 36例均手术治疗,手术径路分别为颈部领式切口24例,低位领形切口加纵劈开胸骨11例,开胸手术1例。
1.3 结果及随访本组病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4例。
本组术前明确诊断34例(96%),余误诊为纵隔肿瘤。
喉返神经损害1例,本组无近期死亡病例。
术后随访30例,随访率84%,随访时间1~12年,除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术后4年复发外,余无复发病例。
2 讨论
2.1 胸骨后甲状腺肿临床症状主要由于肿物压迫气管、食管,牵扯刺激神经造成,肿物大小及位置不同,可引起不同症状,也可能无明显不适。
和颈部甲状腺疾病类似,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
好发年龄40岁以上,本组平均年龄达55岁,因而伴有多种合并症,增加治疗的难度,影响疗效。
病理类型主要是结节性甲状腺肿。
2.2 胸内甲状腺肿绝大部分来源于正常甲状腺颈部两侧有胸骨舌骨肌及胸骨甲状肌的限制,而胸廓人口组织薄弱,胸膜腔存在负压,肿大的甲状腺容易进入胸部,而且多在前上纵隔。
血供来源于甲状腺下动脉及其分支。
本组大多数属于一类型。
极少部分胸内甲状腺来自异位甲状腺,是胚胎发育期甲状腺胚基随心包和大血管进入纵隔并发育形成。
血供来自胸内纵隔。
2.3 胸骨后甲状腺肿的特点有:咳嗽、呼吸困难、吞咽困难、胸部隐痛、颈部肿物等症状,部分病人有曾经出现颈部肿物,一段时间后消失或缩小,其原因是肿物进入胸腔。
体检可触及颈部肿物,较硬,随吞咽上下移动,并向胸内延伸,不能触及下极。
辅助检查意义更大。
甲状腺功能检查在伴甲亢的患者可有异常。
胸部X光片提示纵隔影增宽,前上纵隔圆型或椭圆阴影,有时可见阴影和颈部相联,可伴钙化点及气管移位狭窄,部分病例食道吞钡点片有外压造成狭窄,B超见肿物与甲状腺相连并进入胸腔,CT示与甲状腺相连的前上纵隔肿物,常见征象包括:纵隔肿物与颈部甲状腺连接,边界清晰,可有点状、环状钙化灶,可见肿物内低密度区,CT值高于周围肌肉组织,可见气管受压变型。
CT不能鉴别胸内甲状腺肿的良恶性,除非有明显外侵及转移。
CT对胸内迷走甲状腺肿和其他纵隔肿瘤的鉴别意义不大。
131扫描在部分有功能的胸内甲状腺肿可呈阳性。
MRI检查可了解胸内甲状腺肿和大血管的关系,及部分血供情况,利于手术前对术中危险的评价。
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特殊检查,诊断多不困难。
2.4 胸内甲状腺肿的治疗一旦诊断成立,无手术禁忌症,无论有无压迫症状都应该手术治疗,但伴甲亢者必须先控制甲亢,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如果气管严重受压变窄,应该先行气管支架,然后行手术治疗,防止窒息死亡。
2.5 手术治疗的要点
2.5.1 麻醉选择常规选择全麻。
2.5.2 手术切口选择 (1)绝大多数位于前纵隔的坠入胸内的甲状腺肿可采用颈部低位领式切口。
此切口可以暴露颈部甲状腺组织并能辨认甲状旁腺,解剖喉返神经,减少损伤的机会,同时容易切除颈部甲状腺病变。
术中首先探查并处理甲状腺的血管,然后逐步将肿物牵出,完整切出。
注意保护胸膜等纵隔组织,减少损伤及出血。
(2)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加胸骨纵形劈开。
除如上述的颈部切口外,沿正中线纵切,纵劈开胸骨,撑开,暴露纵隔组织,处理血管,切出肿物。
主要应用在下列情况:①有颈部手术史,估计组织粘连,分离困难。
②坠入胸内的甲状腺位置深,估计不能从颈部切口牵出。
③诊断为甲状腺癌。
④伴严重气管、上腔静脉、食管压迫症状 (3)后外侧切口。
经胸内甲状腺偏向的一侧胸腔,必要时切除1根肋骨,经肋床进胸。
该切口手术野广,暴露良好,便于结扎血管,容易切除胸内甲状腺肿。
适用于巨大胸内甲状腺,迷走胸内甲状腺及有探查性质的手术。
2.6 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手术后出血及喉返神经损伤是最常见并发症。
严重出血可造成气管受压,呼吸衰竭而死亡。
喉返神经损伤致声音嘶哑,不能恢复。
气管塌陷所造成的呼吸衰竭,是危及生命的最严重并发症,因此,预防意义更大。
出血的预防:手术所涉及的血管主要有胸廓内动脉、肋间动脉、甲状腺上动脉、甲状腺下动脉及相应的静脉。
手术中要清晰地暴露血管,结扎或缝扎止血,电灼止血多不可靠,在术后疼痛造成血压高时,有再出血的可能。
经胸骨正中劈开入路时,胸廓内动脉、肋间动脉有时暴露困难,增加止血的难度。
必要时可以扩大切口,甚至横断胸骨,以达到显露良好,止血确切。
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熟悉喉返神经的解剖位置。
因为该神经经过甲状腺包膜外,手术时保证在包膜内分离,可以避免损伤。
另外,在手术中意外出血时,不能盲目钳夹和缝扎,以免损伤。
切除甲状腺后,缝合剩余甲状腺创面时切勿进针过深,防止触及喉返神经。
气管塌陷的预防。
多发生在甲状腺肿过大,气管长期受压
迫而变形软化,造成气管腔狭窄。
在肿物去除后,吸气时的气道负压,使气管进一步下陷,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多发生在术后第一天早晨。
术前充分考虑到这一情况可能出现,术中可将变形气管缝合固定于颈前肌群上,或留缝于气管的预置线,术后必要时使用。
有作者报道用环行支架外套固定软化气管,取得良好疗效。
另外可以延长使用呼吸机被动通气时间,待渡过危险期后去除。
及时行气管切开术也是治疗的有效办法。
我们认为,只要术前诊断明确,围手术期准备充分,术中操作合理到位,大多数的胸骨后甲状腺肿是可以沿颈路手术治疗的。
参考文献
[1] 苏东升,曾亮,陈建平.不劈胸骨的甲状腺肿的外科治疗[J].中国临床医学,2002,9(4):454~455.
[2] 杨异,张志红,陈文虎.胸内甲状腺肿的外科治疗[J].医师进修杂志,2003,26(2):29~30.
[3] 程可洛,何悦概,钱定一.胸内甲状腺肿的诊断与手术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2004,12(8):485~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