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上学期期中测试试卷
2024年全新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2024年全新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人教版)一、选择题1. 若一个数的平方根是3,那么这个数是( )A. 9B. 9C. 3D. 3答案:A2. 下列哪个数是负数?( )A. 2B. 2C. 0D. 1/2答案:B3. 若一个数的三次方是27,那么这个数是( )A. 3B. 3C. 9D. 9答案:B4. 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那么这个数可能是( )A. 5B. 5C. 0D. 1答案:A5. 下列哪个数是正数?( )A. 2B. 0C. 1/2D. 1/2答案:C二、填空题1. 若a的平方根是b,那么a的立方根是_________。
答案:b2. 若a的绝对值是5,那么a可能是_________。
答案:5或53. 若a的三次方是27,那么a的平方是_________。
答案:94. 若a的平方根是b,那么b的平方根是_________。
答案:a5. 若a的绝对值是5,那么a的平方是_________。
答案:25三、解答题1. 若一个数的平方根是4,求这个数。
解:设这个数为x,根据题意,有√x = 4。
解这个方程,得到x= 4^2 = 16。
所以这个数是16。
2. 若一个数的三次方是8,求这个数。
解:设这个数为y,根据题意,有y^3 = 8。
解这个方程,得到y = 2。
所以这个数是2。
3. 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7,求这个数的平方。
解:设这个数为z,根据题意,有|z| = 7。
由于绝对值表示数的大小,不考虑正负,所以z可以是7或7。
无论z是正数还是负数,其平方都是49。
所以这个数的平方是49。
4. 若一个数的平方根是5,求这个数的立方。
解:设这个数为w,根据题意,有√w = 5。
解这个方程,得到w= 5^2 = 25。
求w的立方,得到w^3 = 25^3 = 15625。
所以这个数的立方是15625。
5. 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3,求这个数的立方根。
解:设这个数为v,根据题意,有|v| = 3。
由于绝对值表示数的大小,不考虑正负,所以v可以是3或3。
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1.以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3,3,3 B.3,3,6 C.3,2,5 D.3,2,62.下列图案是几种名车的标志,在这几个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3.五边形的内角和是()A.180°B.360°C.540°D.600°4.下列图形中有稳定性的是()A.正方形B.直角三角形C.长方形D.平行四边形5.如图,△ABC中,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BC,交AB于E,∠A=60°,∠BDC=95°,则∠BED的度数是()A.35°B.70°C.110°D.130°6.已知:如图,AC=CD,∠B=∠E=90°,AC⊥CD,则不正确的结论是()A.∠A与∠D互为余角B.∠A=∠2C.△ABC≌△CED D.∠1=∠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全等8.点M(1,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1,﹣2)B.(﹣1,2)C.(1,﹣2)D.(2,﹣1)9.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A.等腰三角形B.正方形C.圆形 D.线段10.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cm,一边为11cm,则腰长为()A.11cm B.7.5cm C.11cm或7.5cm D.以上都不对11.如图:DE是△ABC中AC边的垂直平分线,若BC=8厘米,AB=10厘米,则△EBC的周长为()厘米.A.16 B.18 C.26 D.2812.如图,在CD上求一点P,使它到OA,OB的距离相等,则P点是()A.线段CD的中点B.OA与OB的中垂线的交点C.OA与CD的中垂线的交点D.CD与∠AOB的平分线的交点二、填空题(本题满分24分,每小题4分)13.如图为6个边长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1+∠2+∠3=°.14.已知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PA=6,则PB=.15.已知,如图,∠ACD=130°,∠A=∠B,那么∠A的度数是°.16.已知A(﹣1,﹣2)和B(1,3),将点A向平移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点与点B关于y轴对称.17.如图,AC=AD,BC=BD,则△ABC≌△;应用的判定方法是(简写).18.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片,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形状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去配,这样做的数学依据是.三、解答题(本大题满分50分)19.如图,已知△ABC中,AB=AC,AD平分∠BAC,请补充完整过程,说明△ABD≌△ACD的理由.∵AD平分∠BAC∴∠=∠(角平分线的定义)在△ABD和△ACD中∴△ABD≌△ACD.20.已知:如图,A、C、F、D在同一直线上,AF=DC,AB=DE,BC=EF,求证:△ABC≌△DEF.21.已知:如图,点E、F在BC上,BE=CF,AB=DC,∠B=∠C,求证:AF=DE.22.已知:BE⊥CD,BE=DE,BC=DA,求证:△BEC≌△DAE.23.已知:如图,已知△ABC,分别画出与△ABC关于x轴、y轴对称的图形△A1B1C1和△A2B2C2.24.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且AB∥DC,OC=OD,求证:OA=OB.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1.以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3,3,3 B.3,3,6 C.3,2,5 D.3,2,6【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三角形的三条边必须满足: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第三边.【解答】解:A中,3+3>3,能构成三角形;B中,3+3=6,不能构成三角形;C中,3+2=5,不能构成三角形;D中,3+2<6,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应用.判断是否可以构成三角形,只要判断两个较小的数的和<最大的数就可以.2.下列图案是几种名车的标志,在这几个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解答】解:根据轴对称图形定义可知:A、不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C、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3.五边形的内角和是()A.180°B.360°C.540°D.600°【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专题】常规题型.【分析】直接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5﹣2)•180°=540°.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是基础题,熟记定理是解题的关键.4.下列图形中有稳定性的是()A.正方形B.直角三角形C.长方形D.平行四边形【考点】三角形的稳定性.【分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可得答案.【解答】解:直角三角形有稳定性,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是需要识记的内容.5.如图,△ABC中,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BC,交AB于E,∠A=60°,∠BDC=95°,则∠BED的度数是()A.35°B.70°C.110°D.130°【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分析】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ABD=35°,由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BC=2∠ABD=70°,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同旁内角互补∠BED+∠ABC=180°,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BDC=∠A+∠ABD,∴∠ABD=95°﹣60°=35°,∵BD是∠ABC的角平分线,∴∠ABC=2∠ABD=70°,∵DE∥BC,∴∠BED+∠ABC=180°,∴∠BED=180°﹣70°=11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运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ABD的度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6.已知:如图,AC=CD,∠B=∠E=90°,AC⊥CD,则不正确的结论是()A.∠A与∠D互为余角B.∠A=∠2C.△ABC≌△CED D.∠1=∠2【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先根据角角边证明△ABC与△CED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对各选项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C⊥CD,∴∠1+∠2=90°,∵∠B=90°,∴∠1+∠A=90°,∴∠A=∠2,在△ABC和△CED中,,∴△ABC≌△CED(AAS),故B、C选项正确;∵∠2+∠D=90°,∴∠A+∠D=90°,故A选项正确;∵AC⊥CD,∴∠ACD=90°,∠1+∠2=90°,故D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先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本题的突破口,也是难点所在.做题时,要结合已知条件与全等的判定方法对选项逐一验证.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全等【考点】全等图形.【分析】根据全等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得答案.【解答】解:A、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说法错误,应该是形状相同且大小也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说法错误;C、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说法正确;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全等,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图形,关键是掌握全等形的概念.8.点M(1,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1,﹣2)B.(﹣1,2)C.(1,﹣2)D.(2,﹣1)【考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析】根据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得答案.【解答】解:点M(1,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1,﹣2),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1)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9.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A.等腰三角形B.正方形C.圆形 D.线段【考点】轴对称的性质.【分析】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即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据此即可进行选择.【解答】解:A、因为等腰三角形分别沿底边的中线所在的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则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的中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所以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B、因为正方形沿对边的中线及其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则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对边的中线及其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其对称轴,所以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C、因为圆沿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都能完全重合,则圆是轴对称图形,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圆的对称轴,所以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D、线段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解答此题的主要依据是: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及其对称轴的条数.10.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cm,一边为11cm,则腰长为()A.11cm B.7.5cm C.11cm或7.5cm D.以上都不对【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分边11cm是腰长与底边两种情况讨论求解.【解答】解:①11cm是腰长时,腰长为11cm,②11cm是底边时,腰长=(26﹣11)=7.5cm,所以,腰长是11cm或7.5c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难点在于要分情况讨论.11.如图:DE是△ABC中AC边的垂直平分线,若BC=8厘米,AB=10厘米,则△EBC的周长为()厘米.A.16 B.18 C.26 D.28【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AE=CE,再等量代换即可求得三角形的周长.【解答】解:∵DE是△ABC中AC边的垂直平分线,∴AE=CE,∴AE+BE=CE+BE=10,∴△EBC的周长=BC+BE+CE=10厘米+8厘米=18厘米,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应用,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12.如图,在CD上求一点P,使它到OA,OB的距离相等,则P点是()A.线段CD的中点B.OA与OB的中垂线的交点C.OA与CD的中垂线的交点D.CD与∠AOB的平分线的交点【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利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知CD与∠AOB的平分线的交点.【解答】解:利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知CD与∠AOB的平分线的交P.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做题时注意题目要求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到角两边距离相等,②点在CD上,要同时满足.二、填空题(本题满分24分,每小题4分)13.如图为6个边长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1+∠2+∠3=135°.【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观察图形可知∠1与∠3互余,∠2是直角的一半,利用这些关系可解此题.【解答】解:观察图形可知:△ABC≌△BDE,∴∠1=∠DBE,又∵∠DBE+∠3=90°,∴∠1+∠3=90°.∵∠2=45°,∴∠1+∠2+∠3=∠1+∠3+∠2=90°+45°=135°.故填135.【点评】此题综合考查角平分线,余角,要注意∠1与∠3互余,∠2是直角的一半,特别是观察图形的能力.14.已知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PA=6,则PB=6.【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直接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PA=6,∴PB=PA=6.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知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5.已知,如图,∠ACD=130°,∠A=∠B,那么∠A的度数是65°.【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直接根据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ACD是△ABC的外角,∴∠ACD=∠A+∠B,∵∠ACD=130°,∠A=∠B,∴∠A==65°.【点评】本题比较简单,考查的是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16.已知A(﹣1,﹣2)和B(1,3),将点A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点与点B关于y轴对称.【考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析】熟悉: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把一个点左右平移,则横坐标是左减右加,把一个点上下平移,则纵坐标是上加下减.【解答】解: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称点的规律可知,点B关于y轴对称的点为(﹣1,3),又点A(﹣1,﹣2),所以将点A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点(﹣1,3).【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1)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平移时坐标变化规律:把一个点左右平移,则横坐标是左减右加,把一个点上下平移,则纵坐标是上加下减.17.如图,AC=AD,BC=BD,则△ABC≌△ABD;应用的判定方法是(简写)SSS.【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此题不难,关键是找对对应点,即A对应A,B对应B,C对应D,即可.【解答】解:∵AC=AD,BC=BD,AB=AB(公共边),∴△ABC≌△ABD(SSS).【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普通两个三角形全等共有四个定理,即AAS、ASA、SAS、SSS,本题要用SSS.18.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片,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形状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③去配,这样做的数学依据是两个角及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已知三角形破损部分的边角,得到原来三角形的边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可求解.【解答】解:第一块和第二块只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个角和部分边,根据这两块中的任一块均不能配一块与原来完全一样的;第三块不仅保留了原来三角形的两个角还保留了一边,则可以根据ASA来配一块一样的玻璃.故答案为:③;两个角及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开放性的题,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要认真观察图形,根据已知选择方法.三、解答题(本大题满分50分)19.如图,已知△ABC中,AB=AC,AD平分∠BAC,请补充完整过程,说明△ABD≌△ACD的理由.∵AD平分∠BAC∴∠BAD=∠CAD(角平分线的定义)在△ABD和△ACD中∴△ABD≌△ACD SAS.【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推理填空题.【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填空即可.【解答】解:∵AD平分∠BAC∴∠BAD=∠CAD(角平分线的定义),在△ABD和△ACD中,,∴△ABD≌△ACD(SAS).【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角平分线的定义.20.已知:如图,A、C、F、D在同一直线上,AF=DC,AB=DE,BC=EF,求证:△ABC≌△DEF.【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首先根据AF=DC,可推得AF﹣CF=DC﹣CF,即AC=DF;再根据已知AB=DE,BC=EF,根据全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SS即可证明△ABC≌△DEF.【解答】证明:∵AF=DC,∴AF﹣CF=DC﹣CF,即AC=DF;在△ABC和△DEF中∴△ABC≌△DEF(SSS).【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熟练掌握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21.已知:如图,点E、F在BC上,BE=CF,AB=DC,∠B=∠C,求证:AF=DE.【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要证明AF=DE,可以证明它们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即证明△ABF≌△DEC,已知两边(由BE=CF得出BF=CE,AB=DC)及夹角(∠B=∠C),由SAS可以证明.【解答】证明:∵BE=CF,∴BE+EF=CF+EF,即BF=CE,又∵AB=DC,∠B=∠C,∴△ABF≌△DCE,∴AF=DE.【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证明两边相等时,如果这两边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通常是证明它们所在的三角形全等来证明它们相等,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22.已知:BE⊥CD,BE=DE,BC=DA,求证:△BEC≌△DAE.【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已知得出Rt△CEB和Rt△AED,利用HL定理得出即可.【解答】证明:∵BE⊥CD,∴∠CEB=∠AED=90°,∴在Rt△CEB和Rt△AED中,∴Rt△CEB≌Rt△AED(HL).【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添加时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能添加,根据已知结合图形及判定方法选择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3.已知:如图,已知△ABC,分别画出与△ABC关于x轴、y轴对称的图形△A1B1C1和△A2B2C2.【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分析】根据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画出图形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轴对称变换,熟知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4.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且AB∥DC,OC=OD,求证:OA=OB.【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分析】根据OC=OD得,△ODC是等腰三角形;根据AB∥DC,得出对应角相等,求得△AOB是等腰三角形,证明最后结果.【解答】证明:∵OC=OD,∴△ODC是等腰三角形,∴∠C=∠D,又∵AB∥DC,∴∠A=∠C,∠B=∠D,∴∠A=∠B,∴△AOB是等腰三角形,∴OA=O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含解析)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2分)剪纸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下列剪纸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2.(2分)正八边形的外角和为( )A.540°B.360°C.720°D.1080°3.(2分)在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与5cm、9cm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A.3cm B.4cm C.5cm D.14cm4.(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2,3)B.(﹣2,3)C.(2,﹣3)D.(﹣2,﹣3)5.(2分)根据下列已知条件,不能画出唯一△ABC的是( )A.∠A=60°,∠B=45°,AB=4B.∠A=30°,AB=5,BC=3C.∠B=60°,AB=6,BC=10D.∠C=90°,AB=5,BC=36.(2分)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它的周长为( )A.9B.7C.12D.9或127.(2分)如图,已知△ABC≌△BDE,∠ABC=∠ACB=70°,则∠ABE的度数为( )A.25°B.30°C.35°D.40°8.(2分)如图,BD是∠ABC的平分线,DE⊥AB于E,S△ABC=36cm2,AB=18cm,BC=12cm,则DE的长为( )A.2cm B.cm C.cm D.3cm9.(2分)如图,在△ABC中,∠ACB=90°,AC<BC.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D,E两点,直线DE交BC于点F,连接AF.以点A为圆心,AF为半径画弧,交BC延长线于点H,连接AH.若BC=3,则△AFH的周长为( )A.3B.4C.5D.610.(2分)如图,△ABC≌△DEF,FH⊥BC,垂足为E.若∠A=α,∠CHE=β,则∠BED 的大小为( )A.α﹣βB.90°+α﹣βC.β﹣αD.90°﹣α+β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3分)如图,△ABC中,∠B=35°,∠ACD=120°,则∠A= .12.(3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轴对称图形,直线AC是它的对称轴,若∠BAC=65°,∠B=50°,则∠BCD的大小为 .13.(3分)一个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44°,则n= .14.(3分)如图,在△ABC中,∠B=∠C=30°,AD⊥AB交BC于点D,BC=6,则AD = .15.(3分)如图,在△ABC中,AB=AC.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ABC的角平分线于点D,连接CD.若∠BAD=140°,则∠ACD= °.16.(3分)如图,在等边△ABC中,BF是AC上中线且BF=4,点D在线段BF上,连接AD,在AD的右侧作等边△ADE,连接EF,则AE+EF的最小值为 .三、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其中17题6分,18、19、20题各8分,共30分)17.(6分)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CE∥DF,EC=BD,AC=FD.求证:AE=FB.18.(8分)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边上一点,AD=BD,AC=DC.求∠BAC 的度数.19.(8分)如图为某单摆装置示意图,摆线长OA=OB=OC,当摆线位于OB位置时,过点B作BD⊥OA于点D,测得OD=15cm,当摆线位于OC位置时,OB与OC恰好垂直,求此时摆球到OA的水平距离CE的长(CE⊥OA).20.(8分)如答题卡中的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C的坐标为(4,﹣1).(1)请以x轴为对称轴,画出与△ABC对称的△A1B1C1,并直接写出点A1、B1、C1的坐标;(2)点P(a+1,b﹣2)与点C关于y轴对称,则a= ,b= .四、解答题(本题共2小题,其中21题8分,22题10分,共18分)21.(8分)如图,在△ABC中,∠BAC的平分线与BC的中垂线DE交于点E,过点E作AC 边的垂线,垂足N,过点E作AB延长线的垂线,垂足为M.(1)求证:BM=CN;(2)若AB=2,AC=8,求BM的长.22.(10分)已知:如图,AC∥BD,请先作图再解决问题.(1)利用尺规完成以下作图,并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①作BE平分∠ABD交AC于点E;②在BA的延长线上截取AF=BA,连接EF;(2)判断△B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五、解答题(本题共2小题,其中23题10分,24题12分,共22分)23.(10分)如图,长方形ABCD中,AB=4cm,BC=6cm,现有一动点P从A出发以2cm/秒的速度,沿矩形的边A﹣B﹣C﹣D﹣A返回到点A停止,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t=3时,BP= cm;(2)当t为何值时,连接CP,DP,△CDP是等腰三角形;(3)Q为AD边上的点,且DQ=5,当t为何值时,以长方形的两个顶点及点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DCQ全等.24.(12分)在△ABC中,AB=AC,∠BAC=α,射线AD,AE的夹角为,过点B作BF ⊥AD于点F,直线BF交AE于点G,连结CG.(1)如图1,射线AD,AE都在∠BAC内部.①若α=120°,∠CAE=20°,则∠CBG= °;②作点B关于直线AD的对称点H,在图1中找出与线段GH相等的线段,并证明.(2)如图2,射线AD在∠BAC的内部,射线AE在∠BAC的外部,其它条件不变,探究线段BF,BG,CG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六、解答题(本题12分)25.(12分)综合与实践阅读材料:材料1:如图1,在Rt△ABC中,∠ACB=90°,∠A=60°,以C为圆心,CA长为半径画弧,交AB边于点D,连结CD,则△ACD是等边三角形,△BCD是等腰三角形.材料2:如图2,△ABC是等边三角形,D为直线BD上一点,以AD为边在AD右侧作等边△ADE,连结CE,随着D点位置的改变,始终有△ABD≌△ACE.根据上述阅读材料,解决下面的问题.已知,在△ABC中,∠ACB=90°,∠A=60°,D为AB边上一点,以CD为边在CD 右侧作等边△CDE.特例探究:(1)如图3,当点E在AB边上时,求证:DE=BE.感悟应用:(2)如图4,当点E在△ABC内部时,连结BE,求证:DE=BE.拓展延伸:(3)当点E在△ABC的外部时,过点E作EH⊥AB于H,EF∥AB交射线AC于F,CF=2,BH=3,请画出图形,并求AB的长.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2分)剪纸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下列剪纸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逐项分析判断即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平面内,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解答】解:选项A、B、D均能找到这样的一条直线,使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所以是轴对称图形;选项C,不能找到这样的一条直线,使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所以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2.(2分)正八边形的外角和为( )A.540°B.360°C.720°D.1080°【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解答即可.【解答】解:∵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正八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掌握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是解题的关键.3.(2分)在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与5cm、9cm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A.3cm B.4cm C.5cm D.14cm【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确定第三边的范围,判断即可.【解答】解:设第三边的长为xcm,则9﹣5<x<9+5,即4<x<14,∴四根木棒中,长度为5cm的木棒,能与5cm、9cm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是解题的关键.4.(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2,3)B.(﹣2,3)C.(2,﹣3)D.(﹣2,﹣3)【分析】根据“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解答即可.【解答】解: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2,﹣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1)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5.(2分)根据下列已知条件,不能画出唯一△ABC的是( )A.∠A=60°,∠B=45°,AB=4B.∠A=30°,AB=5,BC=3C.∠B=60°,AB=6,BC=10D.∠C=90°,AB=5,BC=3【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逐个判断即可.【解答】解:A.∠A=60°,∠B=45°,AB=4,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能画出唯一的△ABC,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A=30°,AB=5,BC=3,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不能画出唯一的△ABC,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B=60°,AB=6,BC=10,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能画出唯一的△ABC,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C=90°,AB=5,BC=3,符合全等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HL,能画出唯一的△ABC,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能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两直角三角形全等还有HL.6.(2分)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它的周长为( )A.9B.7C.12D.9或12【分析】求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即是确定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底的长求周长;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2和5,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解答】解:(1)若2为腰长,5为底边长,由于2+2<5,则三角形不存在;(2)若5为腰长,则符合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5+5+2=1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题目从边的方面考查三角形,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求三角形的周长,不能盲目地将三边长相加起来,而应养成检验三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的好习惯,把不符合题意的舍去.7.(2分)如图,已知△ABC≌△BDE,∠ABC=∠ACB=70°,则∠ABE的度数为( )A.25°B.30°C.35°D.40°【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计算出∠A=40°,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BE=∠A=40°,然后计算∠ABC﹣∠DBE即可.【解答】解:∵∠ABC=∠ACB=70∴∠A=180°﹣70°﹣70°=40°,∵△ABC≌△BDE,∴∠DBE=∠A=40°,∴∠ABE=∠ABC﹣∠DBE=70°﹣40°=3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8.(2分)如图,BD是∠ABC的平分线,DE⊥AB于E,S△ABC=36cm2,AB=18cm,BC=12cm,则DE的长为( )A.2cm B.cm C.cm D.3cm【分析】过点D作DF⊥BC于F,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E=DF,然后根据△ABC的面积列出方程求解即可得到DE.【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F⊥BC于F,∵BD是∠ABC的平分线,DE⊥AB,∴DE=DF,∵S△ABC=36cm2,AB=18cm,BC=12cm,∴S△ABC=S△ABD+S△BCD=AB•DE+BC•DF=DE•(AB+BC)=36cm2,解得:DE=(cm).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9.(2分)如图,在△ABC中,∠ACB=90°,AC<BC.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D,E两点,直线DE交BC于点F,连接AF.以点A为圆心,AF为半径画弧,交BC延长线于点H,连接AH.若BC=3,则△AFH的周长为( )A.3B.4C.5D.6【分析】直接利用基本作图方法得出DE垂直平分AB,AF=AH,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F+FC=BF+FC=BC,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由基本作图方法得出:DE垂直平分AB,则AF=BF,∴AF+FC=BF+FC=BC=3,而AF=AH,AC⊥FH,∴FC=CH,∴AF+FC=AH+HC=BC=3,∴△AFH的周长为:AF+FC+CH+AH=2BC=6.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正确得出AF+FC=BF+FC=BC是解题关键.10.(2分)如图,△ABC≌△DEF,FH⊥BC,垂足为E.若∠A=α,∠CHE=β,则∠BED 的大小为( )A.α﹣βB.90°+α﹣βC.β﹣αD.90°﹣α+β【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C=90°﹣∠CHE=90°﹣β,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B=180°﹣∠A﹣∠C=90°﹣α+β.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求出∠DEF=∠C=90°﹣α+β,根据∠BED=∠BEF﹣∠DEF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FH⊥BC,垂足为E,∴∠CEH=∠BEF=90°,∴∠C=90°﹣∠CHE=90°﹣β,∴∠B=180°﹣∠A﹣∠C=180°﹣α﹣(90°﹣β)=90°﹣α+β.∵△ABC≌△DEF,∴∠DEF=∠B=90°﹣α+β,∴∠BED=∠BEF﹣∠DEF=90°﹣(90°﹣α+β)=α﹣β.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垂直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相关性质与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3分)如图,△ABC中,∠B=35°,∠ACD=120°,则∠A= 85° .【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ACD=∠B+∠A,那么∠A=∠ACD﹣∠B=85°.【解答】解:∵∠ACD=∠B+∠A,∴∠A=∠ACD﹣∠B=120°﹣35°=85°.故答案为:8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2.(3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轴对称图形,直线AC是它的对称轴,若∠BAC=65°,∠B=50°,则∠BCD的大小为 130° .【分析】直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DAC=∠BAC=65°,∠D=∠B=50°,再结合三角形内角的定理得出答案.【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轴对称图形,直线AC是它的对称轴,∴∠DAC=∠BAC=65°,∠D=∠B=50°,∴∠BCA=∠DCA=180°﹣65°﹣50°=65°,∴∠BCD的大小为:65°×2=130°.故答案为:13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正确得出对应角度数是解题关键.13.(3分)一个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44°,则n= 10 .【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2)180°求解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可得:(n﹣2)180°=n×144°,解得n=10.故答案为:1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是关键.14.(3分)如图,在△ABC中,∠B=∠C=30°,AD⊥AB交BC于点D,BC=6,则AD = 2 .【分析】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BAC=120°,结合垂直的定义可求得∠CAD=30°,BD=2AD,进而可求得AD=BC=2,即可求解.【解答】解:∵∠B=∠C=30°,∴∠BAC=180°﹣30°﹣30°=120°,∵AD⊥AB,∴∠BAD=90°,∴∠CAD=∠C=30°,BD=2AD,∴AD=CD,∴AD=BC=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AD=CD是解题的关键.15.(3分)如图,在△ABC中,AB=AC.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ABC的角平分线于点D,连接CD.若∠BAD=140°,则∠ACD= 70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B=AD,进而得出AC=AD,进而得出∠DAC=∠ACB=4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解答】解:∵∠BAD=140°,AD∥BC,∴∠ABC=40°,∵AB=AC,∴∠ACB=∠ABC=40°,∵AD∥BC,∴∠DAC=∠ACB=40°,∵BD是∠ABC的角平分线,∴∠ABD=∠DBC,∵AD∥BC,∴∠ADB=∠DBC=20°,∴∠ABD=∠ADB=20°,∴AB=AD,∴AC=AD,∴∠ACD=×(180°−∠CAD)=×(180°−40°)=70°.故答案为:7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证明AC=AD是解题的关键.16.(3分)如图,在等边△ABC中,BF是AC上中线且BF=4,点D在线段BF上,连接AD,在AD的右侧作等边△ADE,连接EF,则AE+EF的最小值为 +4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AC,AD=AE,∠BAC=∠DAE=60°,据此得出∠ABD=∠ACE,作点A关于CE的对称点M,连接FM交CE于E′,此时AE+EF 的值最小,此时AE+EF=FM,证明△ACM是等边三角形,得出FM=FB=4,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ABC、△ADE都是等边三角形,∴AB=AC,AD=AE,∠BAC=∠DAE=60°,∴∠BAD=∠CAE,∴△BAD≌△CAE(SAS),∴∠ABD=∠ACE,∵AF=CF,∴∠ABD=∠CBD=∠ACE=30°,∴点E在射线CE上运动(∠ACE=30°),作点A关于CE的对称点M,连接FM交CE于E′,此时AE+EF的值最小,此时AE+EF=FM,∵CA=CM,∠ACM=60°,∴△ACM是等边三角形,∴△ACM≌△ACB,∴FM=FB=4,∴AB=,∴AE+EF的最小值是AF+FM=+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的性质﹣最短路径问题,掌握轴对称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其中17题6分,18、19、20题各8分,共30分)17.(6分)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CE∥DF,EC=BD,AC=FD.求证:AE=FB.【分析】根据CE∥DF,可得∠ACE=∠D,再利用SAS证明△ACE≌△FDB,得出对应边相等即可.【解答】证明:∵CE∥DF,∴∠ACE=∠D,在△ACE和△FDB中,,∴△ACE≌△FDB(SAS),∴AE=F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8.(8分)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边上一点,AD=BD,AC=DC.求∠BAC 的度数.【分析】设∠B=α,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B=∠C=α,∠B=∠BAD=α,进而得∠CDA=∠B+∠BAD=2α,则∠CAD=∠CDA=2α,∠BAC=3α,进而根据∠C+∠CAD+∠CDA=180°可解得α=36°,据此可得∠BAC的度数.【解答】解:设∠B=α,∵AB=AC,∴∠B=∠C=α,∵AD=BD,∴∠B=∠BAD=α,∴∠CDA=∠B+∠BAD=2α,∵AC=CD,∴∠CAD=∠CDA=2α,∴∠BAC=∠BAD+∠CAD=3α,在△CAD中,∠C+∠CAD+∠CDA=180°,∴α+2α+2α=180°,解得:α=36°,∴∠BAC=3α=3×36°=108°.【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灵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角度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9.(8分)如图为某单摆装置示意图,摆线长OA=OB=OC,当摆线位于OB位置时,过点B作BD⊥OA于点D,测得OD=15cm,当摆线位于OC位置时,OB与OC恰好垂直,求此时摆球到OA的水平距离CE的长(CE⊥OA).【分析】利用AAS证明△COE≌△OBD,得CE=OD=15cm.【解答】解:∵OB⊥OC,∴∠BOD+∠COE=90°,∵CE⊥OA,BD⊥OA,∴∠CEO=∠ODB=90°,∴∠BOD+∠B=90°,∴∠COE=∠B,在△COE和△OBD中,,∴△COE≌△OBD(AAS),∴CE=OD=15cm,∴摆球到OA的水平距离CE的长为15cm.【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COE≌△OBD是解题的关键.20.(8分)如答题卡中的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C的坐标为(4,﹣1).(1)请以x轴为对称轴,画出与△ABC对称的△A1B1C1,并直接写出点A1、B1、C1的坐标;(2)点P(a+1,b﹣2)与点C关于y轴对称,则a= ﹣5 ,b= 1 .【分析】(1)根据轴对称的性质作图,即可得出答案.(2)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由此可得a+1=﹣4,b﹣2=﹣1,求出a,b的值即可.【解答】解:(1)如图,ΔA1B1C1即为所求.点A1(1,4),B1(5,4),C1(4,1).(2)∵点P与点C关于y轴对称,C(4,﹣1),∴点P的坐标为(﹣4,﹣1),∴a+1=﹣4,b﹣2=﹣1,解得a=﹣5,b=1.故答案为:﹣5;1.【点评】本题考查作图﹣轴对称变换,熟练掌握轴对称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四、解答题(本题共2小题,其中21题8分,22题10分,共18分)21.(8分)如图,在△ABC中,∠BAC的平分线与BC的中垂线DE交于点E,过点E作AC 边的垂线,垂足N,过点E作AB延长线的垂线,垂足为M.(1)求证:BM=CN;(2)若AB=2,AC=8,求BM的长.【分析】(1)连接BE,CE,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EM=EN,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BE=C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M=AN,设BM=CN=x,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解答】(1)证明:连接BE,CE,∵AE平分∠BAC,EM⊥AB,EN⊥AC,∴EM=EN,∵DE垂直平分BC,∴BE=CE,∴Rt△BEM≌Rt△CEN(HL),∴BM=CN;(2)解:∵∠M=∠ANE=90°,∴Rt△AME≌Rt△ANE(HL),∴AM=AN,设BM=CN=x,∵AB=2,AC=8,∴x+2=8﹣x,∴x=3,∴BM=3.【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2.(10分)已知:如图,AC∥BD,请先作图再解决问题.(1)利用尺规完成以下作图,并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①作BE平分∠ABD交AC于点E;②在BA的延长线上截取AF=BA,连接EF;(2)判断△B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分析】(1)①根据要求作出图形即可;②根据要求作出图形即可;(2)证明AE=AF=AB,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即可.【解答】解:(1)①如图,射线BE即为所求;②如图,线段AE,EF即为所求;(2)△BEF是直角三角形.理由:∵BE平分∠ABC,∴∠ABE=∠EBD,∵AC∥BD,∴∠AEB=∠EBD,∴∠ABE=∠AEB,∴AB=AE,∵AB=AF,∴AE=AF=AB,∴∠AFE=∠AEF,∠ABE=∠AEB,∵∠ABE+∠AFE+∠BEF=180°,∴2∠AEF+2∠AEB=180°,∴∠AEF+∠AEB=90°,∴∠BEF=90°,∴△BEF是直角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五、解答题(本题共2小题,其中23题10分,24题12分,共22分)23.(10分)如图,长方形ABCD中,AB=4cm,BC=6cm,现有一动点P从A出发以2cm/秒的速度,沿矩形的边A﹣B﹣C﹣D﹣A返回到点A停止,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t=3时,BP= 2 cm;(2)当t为何值时,连接CP,DP,△CDP是等腰三角形;(3)Q为AD边上的点,且DQ=5,当t为何值时,以长方形的两个顶点及点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DCQ全等.【分析】(1)当t=3时,点P运动到线段BC上,即可得到BP的长度;(2)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点P在AB上时,②当点P在BC上时,③当点P在AD 上时,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答案;(3)根据题意,要使一个三角形与△DCQ全等,则点P的位置可以有四个,根据点P 运动的位置,即可计算出时间.【解答】解:(1)当t=3时,点P走过的路程为:2×3=6,∵AB=4,∴点P运动到线段BC上,∴BP=6﹣4=2,故答案为:2;(2)①当点P在AB上时,△CDP是等腰三角形,∴PD=CP,在矩形ABCD中,AD=BC,∠A=∠B=90°,∴△DAP≌△CBP(HL),∴AP=BP,∴AP==2,∴t==1,②当点P在BC上时,△CDP是等腰三角形,∵∠C=90°,∴CD=CP=4,∴BP=CB﹣CD=2,∴t==3,③当点P在AD上时,△CDP是等腰三角形,∵∠D=90°,∴DP=CD=4,∴t==9,综上所述,t=1或3或9时,△CDP是等腰三角形;(3)根据题意,如图,连接CQ,则AB=CD=4,∠A=∠B=∠C=∠D=90o,DQ=5,∴要使一个三角形与△DCQ全等,则另一条直角边必须等于DQ,①当点P运动到P1时,CP1=DQ=5,此时△DCQ≌△CDP1,∴点P的路程为:AB+BP1=4+1=5,∴t=5÷2=2.5,②当点P运动到P2时,BP2=DQ=5,此时△CDQ≌△ABP2,∴点P的路程为:AB+BP2=4+5=9,∴t=9÷2=4.5,③当点P运动到P3时,AP3=DQ=5,此时△CDQ≌△ABP3,∴点P的路程为:AB+BC+CD+DP3=4+6+4+1=15,∴t=15÷2=7.5,④当点P运动到P4时,即P与Q重合时,DP4=DQ=5,此时△CDQ≌△CDP4,∴点P的路程为:AB+BC+CD+DP4=4+6+4+5=19,∴t=19÷2=9.5,综上所述,时间的值可以是:t=2.5,4.5,7.5或9.5,故答案为:2.5或4.5或7.5或9.5.【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线段的动点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动点的运动状态,从而进行分类讨论.24.(12分)在△ABC中,AB=AC,∠BAC=α,射线AD,AE的夹角为,过点B作BF ⊥AD于点F,直线BF交AE于点G,连结CG.(1)如图1,射线AD,AE都在∠BAC内部.①若α=120°,∠CAE=20°,则∠CBG= 20 °;②作点B关于直线AD的对称点H,在图1中找出与线段GH相等的线段,并证明.(2)如图2,射线AD在∠BAC的内部,射线AE在∠BAC的外部,其它条件不变,探究线段BF,BG,CG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分析】(1)①先根据角的运算得出∠BAD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求出∠ABC的度数;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出∠ABG的度数,作差可得结论;②连接AH,可得出AB=AH=AC,再根据∠BAC=α,∠DAE=α,可得出∠BAF+∠CAE=α,∠HAF+∠HAG=α,所以∠CAE=∠HAG;进而可得△AGH≌△AGC (SAS),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结论;(2)在BG延长线上取点H,使HF=BF.连结AH.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B=AH,∠BAF=∠HAF;设∠CAD=x,∠CAE=y,所以∠DAE=x+y,由此表达∠BAC,∠BAF,∠HAF,由∠HAE=∠DAE+∠HAE,可得x+2y=x+y+∠HAE,所以∠HAE=y,即∠HAE=∠CAE;由此可得△ACG≌△AHG(SAS),所以CG=HG,由此可得结论.【解答】解:(1)①∵∠BAC=α=120°,∠DAE=α=60°,∠CAE=20°,∴∠BAD=120°﹣60°﹣20°=40°,∵BF⊥AD,∴∠AFB=90°,∴∠ABF=90°﹣40°=50°,∵AB=AC,∴∠ABC=∠ACB,∴∠ABC=30°,∴∠CBG=∠ABF﹣∠ABC=50°﹣30°=20°;故答案为:20.②GH=GC,理由如下:证明:如图1,连结AH,∵点B与点H关于直线AD对称,AF⊥BH,∴BF=HF,∴AD是BH的垂直平分线,∴AB=AH,∠BAF=∠HAF,∵AB=AC,∴AH=AC,∵∠BAC=α,∠DAE=α,∴∠BAF+∠CAE=α,∠HAF+∠HAG=α,∴∠CAE=∠HAG;∵AG=AG,∴△AGH≌△AGC(SAS).∴GH=GC;(2)BG=2BF﹣CG;证明:如图2,在BG延长线上取点H,使HF=BF.连结AH.∵AF⊥BH,BF=HF,∴AB=AH,∠BAF=∠HAF;设∠CAD=x,∠CAE=y,∴∠DAE=x+y,∵∠DAE=∠BAC.∴∠BAC=2x+2y,∴∠BAF=∠BAC﹣∠CAD=2x+2y﹣x=x+2y.∴∠HAF=∠BAF=x+2y,∵∠HAE=∠DAE+∠HAE,∴x+2y=x+y+∠HAE,∴∠HAE=y,即∠HAE=∠CAE;∵AB=AC,AB=AH,∴AC=AH,∵AG=AG.∴△ACG≌△AHG(SAS).∴CG=HG;∵BG=BH﹣GH,BH=2BF,∴BG=2BF﹣CG.【点评】本题在三角形背景下考查旋转的相关知识,属于三角形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轴对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六、解答题(本题12分)25.(12分)综合与实践阅读材料:材料1:如图1,在Rt△ABC中,∠ACB=90°,∠A=60°,以C为圆心,CA长为半径画弧,交AB边于点D,连结CD,则△ACD是等边三角形,△BCD是等腰三角形.材料2:如图2,△ABC是等边三角形,D为直线BD上一点,以AD为边在AD右侧作等边△ADE,连结CE,随着D点位置的改变,始终有△ABD≌△ACE.根据上述阅读材料,解决下面的问题.已知,在△ABC中,∠ACB=90°,∠A=60°,D为AB边上一点,以CD为边在CD 右侧作等边△CDE.特例探究:(1)如图3,当点E在AB边上时,求证:DE=BE.感悟应用:(2)如图4,当点E在△ABC内部时,连结BE,求证:DE=BE.拓展延伸:(3)当点E在△ABC的外部时,过点E作EH⊥AB于H,EF∥AB交射线AC 于F,CF=2,BH=3,请画出图形,并求AB的长.【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B=30°,结合△CDE是等边三角形即可求出∠BDE=∠B,从而得证.(2)以C为圆心,CA长为半径画弧交AB边于点M,连接CM,EM,则CM=CA,即可得出△ACM是等边三角形,然后证明△ACD≌△MCE,△MCE≌△MBE即可得证;(3)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当点F在线段AC上时和点F在AC延长线上时,分别计算即可.【解答】(1)证明:在△ABC中,∠ACB=90°,∠A=60°,∴∠B=30°,∵△CDE是等边三角形,∴∠CED=60°,∵∠CED=∠B+∠BDE,∴∠BDE=60°﹣30°=30°,∴∠BDE=∠B,∴DE=BE.(2)解:如图,以C为圆心,CA长为半径画弧交AB边于点M,连接CM,EM,则CM =CA,∵∠A=60°,∴△ACM是等边三角形,∴∠ACM=∠AMC=60°,又∵△CDE是等边三角形,∴CD=CE,∠DCE=60°,∴∠ACM=∠DCE,∴∠ACM﹣∠DCM=∠DCE﹣∠DCM,即∠ACD=∠MCE,∴△ACD≌△MCE(SAS),∴∠CME=∠A=60°,∵∠AMC=60°,∴∠BME=180°﹣∠AMC﹣∠CME=180°﹣60°﹣60=60°,∴∠CME=∠BME,∵∠BCM=∠ACB﹣∠ACM=90°﹣60°=30°,∴∠BCM=∠ABC,∴MC=MB,又∵ME=ME,∴△MCE≌△MBE(SAS),∴CE=BE,又∵△CDE是等边三角形,∴CE=DE,∴DE=BE.(3)解:如图,当点F在线段AC上时,以C为圆心,CA长为半径画弧,交AB边于M,连结ME,BE,CM,则△ACM为等边三角形,∴△ACD≌△MCE(SAS),∴∠CME=∠A=60°,∠EMB=60°=∠CME,又∵CM=BM,∴△CME≌△BME(SAS),∴BE=CE,∵CE=DE,∴BE=DE,∵EH⊥BD,∴BD=2BH,∵BH=3,∴BD=6,∵EF∥AB,∴∠CFE=∠A=60°,∴∠CFE=∠CMA.∵∠ECF=∠ECD+∠ACD=60°+∠ACD,∠CDM=∠A+∠ACD=60°+∠ACD,∴∠ECF=∠CDM,又∵∠ECF=∠CDM,∴△ECF≌△CDM(SAS),∴DM=CF=2,∴BM=BD﹣DM=6﹣2=4,∵CM=AM,CM=BM,∴AM=BM,∴AB=2BM=8;如图,当点F在AC延长线上时,同理可得BD=2BH=6.∵EF∥AB,∴∠F+∠A=180°,∴∠F=120°,∵∠AMC=60°,∴∠CMD=120°,∴∠F=∠CMD.∵∠ACM=∠DCE=60°,∴∠FCE+∠MCD=180°﹣120°=60°,∠MCD+∠MDC=∠AMC=60°.∴∠FCE=∠MDC.又∵CD=CE,∴△FCE≌△MDC(AAS),∴MD=FC=2,∴MB=BD+MD=8.同理AM=BM=8,∴AB=2AM=16.综上所述,AB的长为8或16.【点评】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关键.。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检测共5套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那么它的周长为( ) A.9 B.12 C.15 D.12或15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A.(-2,-3) B.(2,-3) C.(-3,-2) D.(3,-2) 4.已知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是14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 A.6 B.7 C.8 D.95.如图,在△ABC中,边AC的垂直平分线交边AB于点D,∠A=50°,则∠BDC=( )A.50°B.100°C.120°D.130°6.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点D,AE∥BD交CB的延长线于点E,若∠E=35°,则∠BAC的度数为( )A.40°B.45°C.60°D.70°7.如图,在△ABC中,∠C=90°,BC=35,∠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若DC DB=25,则点D到AB的距离是( )A.10 B.15 C.25 D.208.如图,在△ABC中,AC=2,∠BAC=75°,∠ACB=60°,高BE与AD相交于点H,则DH的长为( )A.4 B.3 C.2 D.19.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4,AD是BC边上的中线,F 是AD上的动点,E是AC边上一点.若AE=2,则EF+CF取得最小值时,∠ECF的度数为( )A.15°B.22.5°C.30°D.45°10.已知:如图,在△ABC,△ADE中,∠BAC=∠DAE=90°,AB=AC,AD=AE,C,D,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以下四个结论:①BD=CE;②∠ACE+∠DBC=45°;③BD⊥CE;④∠BAE+∠DAC=18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 B.2 C.3 D.4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11.一木工师傅有两根木条,木条的长分别为40 cm和30 cm,他要选择第三根木条,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设第三根木条长为x cm,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12.如图,在△ABC中,点D在边BC上,∠BAD=80°,AB=AD=DC,则∠C=________.13.如图,在△ABC中,AB=AC=6,BC=4.5,分别以A,B为圆心,4为半径画弧交于两点,过这两点的直线交AC于点D,连接BD,则△BCD的周长是________.14.如图,已知PA⊥ON于A,PB⊥OM于B,且PA=PB,∠MON=50°,∠OPC=30°,则∠PCA=________.15.由于木制衣架没有柔性,在挂置衣服的时候不大方便操作,小敏设计了一种衣架,在使用时能轻易收拢,然后套进衣服后松开即可.如图①,衣架杆OA=OB=18 cm,若衣架收拢时,∠AOB=60°,如图②,则此时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 cm.16.如图,在△ABC中,AB=AC,∠BAC=54°,∠BAC的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将∠C沿EF(点E在BC上,点F在AC上)折叠,点C与点O恰好重合,则∠OEC的度数为________.17.如图,在2×2的正方形网格中,有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ABC,请你找出网格中所有与△ABC成轴对称且也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_个.18.在△ABC中,AB=AC=12 cm,BC=6 cm,D为BC的中点,动点P从点B出发,以1 cm/s的速度沿B→A→C的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当t=____________时,过点D,P两点的直线将△ABC的周长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是另一部分的2倍.三、解答题(19~21题每题6分,23,24题每题8分,26题12分,其余每题10分,共66分)19.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A=∠C=90°.求证∠B=∠DEF+∠EDG.20.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P是BC上一点,且∠BAP=90°,CP=4 cm.求BP的长.21. 已知:如图,点O在∠BAC的平分线上,BO⊥AC,CO⊥AB,垂足分别为D,E.求证OB=OC.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3,2),B(-4,-3),C(-1,-1).(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2)写出点A1,B1,C1的坐标:A1________,B1________,C1________;(3)求△A1B1C1的面积;(4)在y轴上画出点P,使PB+PC最小.23.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D⊥BC于点D,以AD为一边向右作等边三角形ADE,DE与AC交于点F.(1)试判断DF与EF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2)若CF的长为2 cm,试求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24.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D为BC的中点,DE⊥AB,垂足为E,过点B作BF∥AC,交DE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CF,交AD于点G.(1)求证AD⊥CF;(2)连接AF,试判断△AC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5.如图,把三角形纸片A′BC沿DE折叠,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点A处.(1)写出图中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并写出它们的所有对应角.(2)设∠AED的度数为x,∠ADE的度数为y,那么∠1,∠2的度数分别是多少(用含x或y的式子表示)?(3)∠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找出这个规律,并说明理由.26.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10 cm,BC=8 cm,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 cm/s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向点A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1 s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则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2)若点Q以第(1)题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经过多少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答案一、1.C 2.C 3.A 4.D 5.B 6.A7.A 8.D 9.C 10.D二、11.10<x <70 12.25° 13.10.5 14.55° 15.18 16.108°17.5 18.7或17三、19.证明:在五边形ABCDE 中,∠A +∠B +∠C +∠EDC +∠AED =180°×(5-2)=540°. ∵∠A =∠C =90°,∴∠B +∠AED +∠EDC =360°.又∵∠AED +∠DEF =180°,∠EDC +∠EDG =180°, ∴∠AED +∠EDC +∠DEF +∠EDG =360°. ∴∠B =∠DEF +∠EDG .20.解:∵AB =AC ,∠BAC =120°,∴∠B =∠C =12(180°-∠BAC )=30°.∵∠PAC =∠BAC -∠BAP =120°-90°=30°,∴∠C =∠PAC . ∴AP =CP =4 cm.在Rt △ABP 中,∵∠B =30°, ∴BP =2AP =8 cm.21.证明:∵点O 在∠BAC 的平分线上,BO ⊥AC ,CO ⊥AB ,∴OE =OD ,∠BEO =∠CDO =90°. 在△BEO 与△CDO 中,⎩⎨⎧∠BEO =∠CDO ,OE =OD ,∠EOB =∠DOC ,∴△BEO ≌△CDO (ASA). ∴OB =OC .22.解:(1)△A 1B 1C 1如图所示.(2)(3,2);(4,-3);(1,-1)(3)△A1B1C1的面积=3×5-12×2×3-12×1×5-12×2×3=6.5.(4)如图,P点即为所求.23.解:(1)DF=EF.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BAC=60°.又∵AD⊥BC,∴AD平分∠BAC.∴∠DAC=30°.∵△ADE是等边三角形,∴∠DAE=60°.∴∠DAF=∠EAF=30°.∴AF为△ADE的中线,即DF=EF.(2)∵AD⊥DC,∴∠ADC=90°.∵△ADE是等边三角形,∴∠ADE=60°.∴∠CDF=∠ADC-∠ADE=30°.∵∠DAF=∠EAF,AD=AE,∴AF⊥DE.∴∠CFD=90°.∴CD=2CF=4 cm.∵AD⊥BC,AB=AC,∴BD=CD,∴BC=2CD=8 cm.故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8 cm. 24.(1)证明:∵BF ∥AC ,∠ACB =90°,∴∠CBF =180°-90°=90°.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 =90°,∴∠ABC =45°. 又∵DE ⊥AB , ∴∠BDF =45°, ∴∠BFD =45°=∠BDF . ∴BD =BF .∵D 为BC 的中点, ∴CD =BD .∴BF =CD . 在△ACD 和△CBF 中,⎩⎨⎧AC =CB ,∠ACD =∠CBF =90°,CD =BF ,∴△ACD ≌△CBF (SAS). ∴∠CAD =∠BCF .∴∠CGD =∠CAD +∠ACF =∠BCF +∠ACF =∠ACB =90°. ∴AD ⊥CF .(2)解:△ACF 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 由(1)可知BD =BF . 又∵DE ⊥AB ,∴AB 是DF 的垂直平分线. ∴AD =AF .又由(1)可知△ACD ≌△CBF , ∴AD =CF ,∴AF =CF . ∴△ACF 是等腰三角形.25.解:(1)△EAD ≌△EA ′D ,其中∠EAD 与∠EA ′D ,∠AED 与∠A ′ED ,∠ADE与∠A ′DE 是对应角. (2)∵△EAD ≌△EA ′D ,∴∠A ′ED =∠AED =x ,∠A ′DE =∠ADE =y .∴∠AEA ′=2x ,∠ADA ′=2y . ∴∠1=180°-2x ,∠2=180°-2y . (3)规律为∠1+∠2=2∠A .理由:由(2)知∠1=180°-2x ,∠2=180°-2y , ∴∠1+∠2=180°-2x +180°-2y =360°-2(x +y ). ∵∠A +∠AED +∠ADE =180°, ∴∠A =180°-(x +y ). ∴2∠A =360°-2(x +y ). ∴∠1+∠2=2∠A .26.解:(1)①△BPD 与△CQP 全等.理由如下:运动1 s 时,BP =CQ =3×1=3(cm). ∵D 为AB 的中点,AB =10 cm , ∴BD =5 cm.∵CP =BC -BP =5 cm , ∴CP =BD .又∵AB =AC ,∴∠B =∠C . 在△BPD 和△CQP 中,⎩⎨⎧BD =CP ,∠B =∠C ,BP =CQ ,∴△BPD ≌△CQP (SAS).②∵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 ∴BP ≠CQ . 又∵∠B =∠C ,∴两个三角形全等需BP =CP =4 cm ,BD =CQ =5 cm. ∴点P ,Q 运动的时间为4÷3=43(s).∴点Q 的运动速度为5÷43=154(cm/s).(2)设x s 后点Q 第一次追上点P .根据题意,得⎝ ⎛⎭⎪⎫154-3x =10×2.解得x =803.∴点P 共运动了3×803=80(cm). ∵△ABC 的周长为10×2+8=28(cm), 80=28×2+24=28×2+8+10+6,∴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AB 边上相遇.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一、精心选一选,慧眼识金!(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下列每组数分别表示三根木棒的长,将它们首尾连接后,能摆成三角形的一组是( )A .1,2,1B .1,2,2C .1,2,3D .1,2,43.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 固定长方形门框ABCD ,使其不变形,这样做的根据是( )A .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B .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C .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D .三角形有稳定性4.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A.三条中线的交点B.三条高的交点C.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5.等腰△ABC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5,则△ABC的周长是()A.9 B.9或12 C.12 D.7或126.从一个多边形的任何一个顶点出发都只有5条对角线,则它的边数是()A.6 B.7 C.8 D.97.如图,在△ABC中,点D在BC上,AB=AD=DC,∠B=80°,则∠C的度数为()A.30°B.40°C.45°D.60°8.如图,△ABC中,∠ACB=90°,沿CD折叠△CBD,使点B恰好落在AC边上的点E处.若∠A=22°,则∠BDC等于()A.44°B.60°C.67°D.77°9.如图,BE、CF都是△ABC的角平分线,且∠BDC=110°,则∠A=()A.50°B.40°C.70°D.35°10.如图,在△ABC中,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 于点E,连接BE,则∠CBE的度数为()A.70°B.80°C.40°D.30°11.如图,在△ABC中,∠C=90°,∠B=30°,AD平分∠CAB交BC于点D,E为AB上一点,连接DE,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AD=30° B.AD=BD C.BD=2CD D.CD=ED1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外角(不在同一顶点)的和等于270°,则此三角形一定是()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13.如图,点D是△ABC的边BC上任意一点,点E、F分别是线段AD、CE的中点,则△ABC的面积等于△BEF的面积的()A.2倍B.3倍C.4倍D.5倍14.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A(2,2),在x轴上确定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的个数共有()A.4个B.3个C.2个D.1个二、填空题(简洁的结果,表达的是你敏锐的思维,需要的是细心!每小题3分,共18分)15.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度数为70°,则它的其余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16.如果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900°,那么n的值为.17.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3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18.如图,已知△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点E在线段BD上,且AE平分∠BAC,若∠B=40°,∠C=78°,则∠EAD= °.19.如图,已知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B=10cm,BC=11cm,则△ABD的周长为cm.20.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方向,则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等于度.三、解答题(耐心计算,认真推理,表露你萌动的智慧!共60分)21.(10分)求图中x的值.22.(10分)已知:如图所示,(1)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B′C′,并写出△A′B′C′三个顶点的坐标.(2)在x轴上画出点P,使PA+PC最小,写出作法.23.(10分)如图,在△ABC中;(1)作∠C的角平分线CE交AB于E(保留痕迹,不写作法),过点E分别作AC、BC的垂线EM、EN,垂足分别为M、N;(2)若EN=2,AC=4,求△ACE的面积.24.(8分)如图,在△ABC和△ABD中,AC与BD相交于点E,AD=BC,∠DAB=∠CBA,求证:AC=BD.25.(10分)如图,AB=AC,CD⊥AB于D,BE⊥AC于E,BE与CD相交于点O.(1)求证:AD=AE;(2)连接OA,BC,试判断直线OA,B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6.(12分)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SAS”、“ASA”、“AAS”、“SSS”)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HL”)后,我们继续对“两个三角形满足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情形进行研究.【初步思考】我们不妨将问题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然后,对∠B进行分类,可分为“∠B是直角、钝角、锐角”三种情况进行探究.【深入探究】第一种情况:当∠B是直角时,△ABC≌△DEF.(1)如图①,在△ABC和△DEF,AC=DF,BC=EF,∠B=∠E=90°,根据,可以知道Rt△ABC≌Rt△DEF.第二种情况:当∠B是钝角时,△ABC≌△DEF.(2)如图②,在△ABC和△DEF,AC=DF,BC=EF,∠B=∠E,且∠B、∠E都是钝角,求证:△ABC≌△DEF.第三种情况:当∠B是锐角时,△ABC和△DEF不一定全等.(3)在△ABC和△DEF,AC=DF,BC=EF,∠B=∠E,且∠B、∠E都是锐角,请你用尺规在图③中作出△DEF,使△DEF和△ABC不全等.(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精心选一选,慧眼识金!(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B、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C、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2.下列每组数分别表示三根木棒的长,将它们首尾连接后,能摆成三角形的一组是()A.1,2,1 B.1,2,2 C.1,2,3 D.1,2,4【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计算两个较小的边的和,看看是否大于第三边即可.【解答】解:A、1+1=2,不能组成三角形,故A选项错误;B、1+2>2,能组成三角形,故B选项正确;C、1+2=3,不能组成三角形,故C选项错误;D、1+2<4,不能组成三角形,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3.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固定长方形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这样做的根据是()A.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B.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C.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D.三角形有稳定性【考点】三角形的稳定性.【分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解答.【解答】解:用木条EF固定长方形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的根据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基础题.4.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A.三条中线的交点B.三条高的交点C.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因为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所以到三角形的三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解答】解:∵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到三角形的三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故选:D.【点评】该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因为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所以到三角形的三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易错选项为C.5.等腰△ABC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5,则△ABC的周长是()A.9 B.9或12 C.12 D.7或12【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分为两种情况:①当腰是2时,②当腰是5时,看看三角形的三边是否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求出即可.【解答】解:分为两种情况:①当腰是2时,三边为2,2,5,∵2+2<5,∴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此种情况不可能;②当腰是5时,三边为2,5,5,此时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周长是2+5+5=1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的应用,注意要进行分类讨论.6.从一个多边形的任何一个顶点出发都只有5条对角线,则它的边数是()A.6 B.7 C.8 D.9【考点】多边形的对角线.【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对角线的定义可知,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 ﹣3)条对角线,由此可得到答案.【解答】解:设这个多边形是n边形.依题意,得n﹣3=5,解得n=8.故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8.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对角线,如果一个多边形有n条边,那么经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所有的对角线有(n﹣3)条,经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7.如图,在△ABC中,点D在BC上,AB=AD=DC,∠B=80°,则∠C的度数为()A.30°B.40°C.45°D.6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DB的度数,再由平角的定义得出∠ADC 的度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BD中,AB=AD,∠B=80°,∴∠B=∠ADB=80°,∴∠ADC=180°﹣∠ADB=100°,∵AD=CD,∴∠C===4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知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如图,△ABC中,∠ACB=90°,沿CD折叠△CBD,使点B恰好落在AC边上的点E处.若∠A=22°,则∠BDC等于()A.44°B.60°C.67°D.77°【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由△ABC中,∠ACB=90°,∠A=22°,可求得∠B的度数,由折叠的性质可得:∠CED=∠B=68°,∠BDC=∠EDC,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求得∠ADE的度数,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ABC中,∠ACB=90°,∠A=22°,∴∠B=90°﹣∠A=68°,由折叠的性质可得:∠CED=∠B=68°,∠BDC=∠EDC,∴∠ADE=∠CED﹣∠A=46°,∴∠BDC==67°.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9.如图,BE、CF都是△ABC的角平分线,且∠BDC=110°,则∠A=()A.50°B.40°C.70°D.35°【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分析】根据数据线的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可以证明.【解答】解:∵BE、CF都是△ABC的角平分线,∴∠A=180°﹣(∠ABC+∠ACB),=180°﹣2(∠DBC+∠BCD)∵∠BDC=180°﹣(∠DBC+∠BCD),∴∠A=180°﹣2(180°﹣∠BDC)∴∠BDC=90°+∠A,∴∠A=2(110°﹣90°)=40°.故选B.【点评】注意此题中的∠A和∠BDC之间的关系:∠BDC=90°+∠A.10.如图,在△ABC中,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连接BE,则∠CBE的度数为()A.70°B.80°C.40°D.30°【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等腰△ABC中,AB=AC,∠A=40°,即可求得∠ABC的度数,又由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交AC于E,可得AE=BE,继而求得∠ABE的度数,则可求得答案.【解答】解:∵等腰△ABC中,AB=AC,∠A=40°,∴∠ABC=∠C==70°,∵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交AC于E,∴AE=BE,∴∠ABE=∠A=40°,∴∠CBE=∠ABC﹣∠ABE=30°.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1.如图,在△ABC中,∠C=90°,∠B=30°,AD平分∠CAB交BC于点D,E为AB上一点,连接DE,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AD=30° B.AD=BD C.BD=2CD D.CD=ED【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AB,求出∠CAD=∠BAD=∠B,推出AD=BD,AD=2CD即可.【解答】解:∵在△ABC中,∠C=90°,∠B=30°,∴∠CAB=60°,∵AD平分∠CAB,∴∠CAD=∠BAD=30°,∴∠CAD=∠BAD=∠B,∴AD=BD,AD=2CD,∴BD=2CD,根据已知不能推出CD=DE,即只有D错误,选项A、B、C的答案都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注意: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1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外角(不在同一顶点)的和等于270°,则此三角形一定是()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则第三个外角是90°,则与其相邻的内角是90°,即该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解答】解:∵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外角的和是270°,∴第三个外角是90°,∴与90°的外角相邻的内角是9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能求出∠BAC+∠ACB的度数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13.如图,点D是△ABC的边BC上任意一点,点E、F分别是线段AD、CE的中点,则△ABC的面积等于△BEF的面积的()A.2倍B.3倍C.4倍D.5倍【考点】三角形的面积.【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解答.【解答】解:∵点E是AD的中点,∴S△ABE=S△ABD,S△ACE=S△ADC,∴S△ABE +S△ACE=S△ABC,∴S△BCE =S△ABC,∵点F是CE的中点,∴S△BEF =S△BCE.∴△ABC的面积等于△BEF的面积的4倍.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主要利用了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原理为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14.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A(2,2),在x轴上确定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的个数共有()A.4个B.3个C.2个D.1个【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坐标与图形性质.【分析】分三种情形考虑∠O为顶角,∠P为顶角,∠A为顶角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AO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的个数共有4个.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漏解,属于基础题,中考常考题型.二、填空题(简洁的结果,表达的是你敏锐的思维,需要的是细心!每小题3分,共18分)15.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度数为70°,则它的其余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55°,55°或70°,4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已知给出了一个内角是70°,没有明确是顶角还是底角,所以要进行分类讨论,分类后还要用内角和定理去验证每种情况是不是都成立.【解答】解: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7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当70°的角为顶角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所以其余两个角的度数是(180﹣70)×=55;当70°的角为底角时,顶角为180﹣70×2=40°.故填55°,55°或70°,4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分类讨论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6.如果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900°,那么n的值为7 .【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根据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得到(n﹣2)•180°=900°,然后解方程即可求解.【解答】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n﹣2)•180°=900°,解得n=7.故答案为:7.【点评】本题考查了多边行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17.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3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12 .【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而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30°,由此做除法得出多边形的边数.【解答】解:∵360°÷30°=12,∴这个多边形为十二边形,故答案为:12.【点评】本题考查根据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关键是明确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18.如图,已知△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点E在线段BD上,且AE平分∠BAC,若∠B=40°,∠C=78°,则∠EAD= 19 °.【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由三角形的高得出∠ADC=90°,求出∠ADC,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由角平分线求出∠EAC,即可得出∠EAD的度数.【解答】解:∵△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DC=90°,∴∠DAC=90°﹣∠C=90°﹣78°=12°,∵∠BAC=180°﹣∠B﹣∠C=180°﹣40°﹣78°=62°,∵AE平分∠BAC,∴∠EAC=∠BAC=×62°=31°,∴∠EAD=∠EAC﹣∠DAC=31°﹣12°=19°.故答案为:19.【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和差计算;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能进行推理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9.如图,已知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B=10cm,BC=11cm,则△ABD的周长为21 cm.【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要求周长,就要求出三角形的三边,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计算.【解答】解:因为DE⊥AC,AE=CE,则DA=DC,于是C=AB+BD+DA=AB+(BD+DC)=AB+BC=10+11=21.△ABD∴△ABD的周长为21.【点评】此题设计巧妙,解答时要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将三角形ABC的周长问题转化为三角形ABC的两边长问题.20.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方向,则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等于90 度.【考点】方向角;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方位角的概念和平行线的性质,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解答】解:∵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DAC=50°,∵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方向,∴∠CBE=40°,∵DA∥EB,∴∠DAB+∠EBA=180°,∴∠CAB+∠CBA=90°,∴∠ACB=180°﹣(∠CAB+∠CBA)=90°.故答案为:90.【点评】解答此类题需要从运动的角度,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三、解答题(耐心计算,认真推理,表露你萌动的智慧!共60分)21.(10分)(2016秋•秦皇岛期中)求图中x的值.【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1)根据三角形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2)根据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1)由三角形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得x+70°=x+x+10°,解得x=60°,∴x=60°(2)由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得x+x+10°+60°+90°=360°解得:x=100°,∴x=100°.【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外角,多边形内角和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2.(10分)(2016秋•秦皇岛期中)已知:如图所示,(1)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B′C′,并写出△A′B′C′三个顶点的坐标.(2)在x轴上画出点P,使PA+PC最小,写出作法.【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作图-轴对称变换.【分析】(1)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B、C关于y轴对称的点A′、B′、C′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再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各点的坐标;(2)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C关于x轴的对称点C″的位置,连接AC″与x轴相交于点P,根据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点P即为所求作的点.【解答】解:(1)△A′B′C′如图所示,A′(﹣1,2),B′(﹣3,1),C′(﹣4,3);(2)如图所示,点P即为使PA+PC最小的点.作法:①作出C点关于x轴对称的点C″(4,﹣3),②连接C″A交x轴于点P,点P点即为所求点.【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利用轴对称变换作图,熟练掌握网格结构准确找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23.(10分)(2014春•邵阳期末)如图,在△ABC中;(1)作∠C的角平分线CE交AB于E(保留痕迹,不写作法),过点E分别作AC、BC的垂线EM、EN,垂足分别为M、N;(2)若EN=2,AC=4,求△ACE的面积.【考点】作图—复杂作图.【分析】(1)利用角平分线的作法以及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作法得出即可;(2)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求出即可.【解答】解:(1)如图所示:CE为∠ACB的角平线,(2)∵CE为∠ACB的角平线,∠EMC=∠ENC=90°,∴EM=EN=2,∴S=AC×EM=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复杂作图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EM的长是解题关键.24.如图,在△ABC和△ABD中,AC与BD相交于点E,AD=BC,∠DAB=∠CBA,求证:AC=BD.【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SAS”可证明△ADB≌△BAC,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明AC=BD.【解答】证明:在△ADB和△BAC中,,∴△ADB≌△BAC(SAS),∴AC=B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25.(10分)(2011•德州)如图,AB=AC,CD⊥AB于D,BE⊥AC于E,BE与CD 相交于点O.(1)求证:AD=AE;(2)连接OA,BC,试判断直线OA,B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证明△ACD≌△ABE,即可得出AD=AE,(2)根据已知条件得出△ADO≌△AEO,得出∠DAO=∠EAO,即可判断出OA是∠BAC的平分线,即OA⊥BC.【解答】(1)证明:在△ACD与△ABE中,∵,∴△ACD≌△ABE,∴AD=AE.(2)答:直线OA垂直平分BC.理由如下:连接BC,AO并延长交BC于F,在Rt△ADO与Rt△AEO中,∴Rt△ADO≌Rt△AEO(HL),∴∠DAO=∠EAO,即OA是∠BAC的平分线,又∵AB=AC,∴OA⊥BC且平分BC.【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难度适中.26.(12分)(2016秋•秦皇岛期中)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SAS”、“ASA”、“AAS”、“SSS”)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HL”)后,我们继续对“两个三角形满足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情形进行研究.【初步思考】我们不妨将问题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ABC和△DEF中,AC=DF,BC=EF,∠B=∠E,然后,对∠B进行分类,可分为“∠B是直角、钝角、锐角”三种情况进行探究.【深入探究】第一种情况:当∠B是直角时,△ABC≌△DEF.(1)如图①,在△ABC和△DEF,AC=DF,BC=EF,∠B=∠E=90°,根据HL ,可以知道Rt△ABC≌Rt△DEF.第二种情况:当∠B是钝角时,△ABC≌△DEF.(2)如图②,在△ABC和△DEF,AC=DF,BC=EF,∠B=∠E,且∠B、∠E都是钝角,求证:△ABC≌△DEF.第三种情况:当∠B是锐角时,△ABC和△DEF不一定全等.(3)在△ABC和△DEF,AC=DF,BC=EF,∠B=∠E,且∠B、∠E都是锐角,请你用尺规在图③中作出△DEF,使△DEF和△ABC不全等.(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考点】三角形综合题.【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HL”证明;(2)过点C作CG⊥AB交AB的延长线于G,过点F作FH⊥DE交DE的延长线于H,根据等角的补角相等求出∠CBG=∠FEH,再利用“角角边”证明△CBG和△FEH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CG=FH,再利用“HL”证明Rt△ACG和Rt △DFH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D,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BC和△DEF全等;(3)以点C为圆心,以AC长为半径画弧,与AB相交于点D,E与B重合,F与C重合,得到△DEF与△ABC不全等;【解答】(1)解:HL;故答案为:HL;(2)证明:如图,过点C作CG⊥AB交AB的延长线于G,过点F作FH⊥DE交DE的延长线于H,∵∠ABC=∠DEF,且∠ABC、∠DEF都是钝角,∴180°﹣∠ABC=180°﹣∠DEF,即∠CBG=∠FEH,在△CBG和△FEH中,∴△CBG≌△FEH(AAS),。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带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9的平方根是()A.3B.±3C.√3D.-32.下列实数中,是无理数的是()B.0.35C.π﹣3.14D.-√9A.763.如图是济南市地图简图的一部分,图中"济南西站"、"雪野湖"所在区域分别是()A.E4,E6B.D5,F5C.D6,F6D.D5,F64.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4,2)、B(-2,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线段AB=2B.直线AB // x 轴C.点A与点B关于y轴对称D.线段AB 的中点坐标为(2,2)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1,-2)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6.下列函数图像中,能表示函数图象的是( )7.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2√2-√2=1 B.√6+√3=√9 C.√6÷√3=2 D.√2x√8=48.如图,今年的冰雪灾害中,一棵大树在离地面9米处折断,树的顶端落在离树杆底部12米处,那么这棵树折断之前的高度是( )9.直线y1= mx + n 和y2= nmx - n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可能是()10.如图,在长方形纸片ABCD 中,AB =8cm,AD =4cm.把纸片沿对角线AC 折叠,点B 落在点E 处,AE 交DC 于点F ,则重叠部分△ACF的面积为()A .5cm2B .10cm2C .15cm2D .20cm2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4(3,4),B (a,b)关于x 轴对称,则a + b 的值为。
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

南昌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形成性测试八年级(初二)数学试卷说明:本卷共有六个大题,23个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023年暑假期间,国家高度重视预防溺水安全工作,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积极落实防溺水安全教育,以下与防溺水相关的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2.如图,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为直线上的一点,已知线段,则线段的长度为( )A .6B .5C .4D .3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D .4.我国的纸伞工艺十分巧妙,如图,伞圈能沿着伞柄滑动,伞不论张开还是缩拢,伞柄始终平分同一平面内所成的角,为了证明这个结论,我们的依据是( )A .B .C .D .5.如图,在Rt 中,是角平分线,,则的面积为()CD AB P CD 5PA =PB 3332b b b ⋅=()()2222x x x +-=-22(2)4a a -=222()a b a b +=+D AP BAC ∠SAS SSS AAS ASAABC △90,C AF ∠=︒35,2AB CF ==AFB △A .5 B. C . D .6.如图,在Rt 中,,以的一边为边画等腰三角形,使得它的第三个顶点在的其他边上,则可以画出的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最多为( )A .5B .6C .7D .8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关于轴对称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8.分解因式:______________.9.如图所示,已知是上的一点,,请再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_,使得.10.已知:,则______________.11.如图,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4,面积是14,腰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于点,若点为底边的中点.点为线段上一动点,则的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11.已知中,如果过顶点的一条直线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为等腰三角形,另一个为直角三角形,则称这条直线为的关于点的二分割线.如图1,Rt 中,显然直线是的关于点的二分割线.在图2的中,,若直线是的关于点154152132ABC △90C ∠=︒ABC △ABC △()2,5y 22ax ay -=P AD ABP ACP ∠=∠ABP ACP △≌△2,3m na a ==2m n a +=ABC BC AB EF ,AB AC E F 、D BC M EF BDM △ABC △B ABC △B ABC △BD ABC △B ABC △110ABC ∠=︒BD ABC △B的二分割线,则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三、(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3.(1)计算:(2)如图,点在一条直线上,,.求证:.14.先化简,再求值:,其中.15.如图所示,的顶点分别为.(1)画出关于直线(平行于轴且该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均为2)对称的图形,则的坐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求的面积.16.如果,那么我们规定,例如:因为,所以.(1)【理解】根据上述规定,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应用】若,试求之间的等量关系.17.如图是由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的三个顶点都是格点,仅CDB ∠()()424242y y y y +÷--,,,B E C F ,B DEF BE CF ∠=∠=A D ∠=∠AB DE =()()()2232a b ab b b a b a b --÷-+-1,12a b ==-ABC △()()()2,3,4,1,1,2A B C ---ABC △2x =y 111A B C △111,,A B C 1A 1B 1C 111A B C △nx y =(),x y n =239=()3,92=()2,8=()2,4=()()()4,12,4,5,4,60a b c ===,,a b c 66⨯ABC △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的网格中完成作图.(1)在图1中,作边上的中线;(2)在图2中,作边上的高.四、(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8.为了测量一幢高楼的高,在旗杆与楼之间选定一点.测得旗杆顶的视线与地面的夹角,测楼顶的视线与地面的夹角,量得点到楼底距离与旗杆高度相等,等于8米,量得旗杆与楼之间距离为米,求楼高是多少米?19.如图,甲长方形的两边长分别为,面积为;乙长方形的两边长分别为.面积为(其中为正整数).(1)现有一正方形,其周长与图中的甲长方形周长相等,试探究:该正方形面积与图中的甲长方形面积的差(即)是一个常数,求出这个常数;(2)试比较与的大小.20.如图:已知等边中,是的中点,是延长线上的一点,且,垂足为.AC BH AC BD AB CD P C PC 17DPC ∠=︒A PA 73APB ∠=︒P PB 33DB =AB 1,7m m ++1S 2,4m m ++2S m S 1S 1S S -1S 2S ABC △D AC E BC ,CE CD DM BC =⊥M(1)试问和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之;(2)求证:是的中点.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21.图1是一个长为、宽为的长方形,沿图中虚线用剪刀均分成四块小长方形,然后按图2的形状拼成一个正方形.(1)图2中的阴影部分的正方形的周长等于______________;(2)观察图2,请直接写出下列三个代数式之间的等量关系;(3)运用你所得到的公式,计算:若为实数,且,试求的值;(4)如图3,点是线段上的一点,以为边向两边作正方形,设,两正方形的面积和,求图中阴影部分面积.22.课本再现:如图,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我们把这种图形的变换叫全等变换.生活体验:(1)数学作图工具中有一个三角尺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两个锐角相等,都是______________.问题解决:(2)如图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为边上的一点(不与点重合),连接,把绕点顺时针旋转后,得到,点与点恰好重合,连接.DM DE M BE 2a 2b 22(),(),a b a b ab +-m n 、3,4mn m n =-=m n +C AB AC BC 、8AB =1226S S +=︒AOB 90,,AOB AO BO C ∠=︒=AB ,A B OC AOC △O 90︒BOD △A B CD①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求的度数.结论猜想:(3)如图1,如果是直线上的一点(不与点重合),其他条件不变,请猜想与的数量关系,并直接写出猜想结论.六、(本大题共12分)23.【探究发现】(1)如图1,中,,点为的中点,分别为边上两点,若满足,则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类比应用】(2)如图2,中,,点为的中点,分别为边上两点,若满足,试探究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拓展延伸】(3)在中,,点为的中点,分别为直线上两点,若满足,请直接写出的长.OC OD COD ∠=30AOC ∠=︒BDC ∠C AB ,A B AOC ∠BDC ∠ABC △,90AB AC BAC =∠=︒D BC E F 、AC AB 、90EDF ∠=︒AE AF AB 、、ABC △,120AB AC BAC =∠=︒D BC E F 、AC AB 、60EDF ∠=︒AE AF AB 、、ABC △5,120AB AC BAC ==∠=︒D BC E F 、AC AB 、1,60CE EDF =∠=︒AF南昌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形成性测试八年级(初二)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1.D2.B .3.C .4.B5.B6.C二.填空题(共6小题)7.(﹣2,5).8. . 9. ∠BAP=∠CAP 或∠APB=∠APC 或AP 平分∠BAC(答案不唯一) .10. 12 11. 9. 12. 140°或90°或40°三.解答题13.(1)计算:解:(1)y 4+(y 2)4÷y 4﹣(﹣y 2)2=y 4+y 8÷y 4﹣y 4=y 4+y 4﹣y 4=y 4;……………………3分(2)证明:∵BE=CF∴BE+EC=CF+EC即BC=EF……………………1分在△ABC 和△EDF 中,∴△ABC ≌△DEF (AAS ),∴AB=DE……………………3分14.解:原式…………………1分…………………3分…………………4分将代入上式得,原式…………………6分15.,,,则为所求作的三角形,…………………4分如图所示:()()y x y x a -+⎪⎩⎪⎨⎧=∠=∠∠=∠EF BC DEFB D A 22222()a ab b a b =----22222a ab b a b =---+2ab =-112a b ==-,12(1)2=-⨯⨯-1=()16,3A ()18,1B ()15,2C 111A B C △1111111111A B C DA C EB C FA B DEB F S S S S S =--- 矩形…………………6分16.解:(1)23=8,(2,8)=3,,(2,4)=2,故答案为:3;2;……………………2分(2)证明:∵(4,12)=a ,(4,5)=b ,(4,60)=c ,∴4a =12,4b =5,4c =60,∴4a ×4b =60,∴4a ×4b =4c ,∴a +b =c ;………………6分17.即中线BH 为所求 ………………3分即高BD 为所求 ………………6分18.,,,,………………2分在和中,,∴(ASA ), (5)分11132132211222=⨯-⨯⨯-⨯⨯-⨯⨯2=17CPD ∠=︒ 73APB ∠=︒90CDP ABP ∠=∠=︒73DCP APB ∴∠=∠=︒CPD ∆PAB ∆CDP ABP DC PBDCP APB ∠=∠⎧⎪=⎨⎪∠=∠⎩CPD PAB ≅,米,米,………………7分(米),答:楼高是25米.………………8分19.解:(1)图中的甲长方形周长为2(m +7+m +1)4=4m +16,∴该正方形边长为m +4,∴S ﹣S 1=(m +4)(m +4)﹣(m +1)(m +7)=(m 2+8m +16) -(m 2+8m +7)=9,∴该正方形面积S 与图中的甲长方形面积S 1的差是一个常数9;……………4分(2)S 1=(m +1)(m +7)=m 2+8m +7,S 2=(m +2)(m +4))=m 2+6m +8,S 1﹣S 2=(m 2+8m +7)﹣(m 2+6m +8)=2m ﹣1,∵m 为正整数,∴2m ﹣1>0,∴S 1>S 2.……………………8分20.(1)DM 和DE 有何数量关系为:DE=2DM证明:∵三角形ABC 是等边△ABC ,∴∠ACB =∠ABC =60°,又∵CE =CD ,∴∠E =∠CDE ,又∵∠ACB =∠E +∠CDE ,∴∠E=∠ACB =30°;又∵∠DME=90°∴DE=2DM………………………4分(2)证明:连接BD ,∵等边△ABC 中,D 是AC 的中点,∴∠DBC=∠ABC =30°由(1)知∠E =30°∴∠DBC =∠E =30°∴DB =DE又∵DM ⊥BC∴M 是BE 的中点.………………………8分21.(1)阴影部分的正方形边长为a -b ,故周长为4(a -b )=4a -4b ;故答案:4a -4b ;………………………1分(2)大正方形面积可以看作四个矩形面积加阴影面积,故可表示为:4ab +(a -b )2,大正方形边长为a+b ,故面积也可表达为:(a +b )2,因此(a +b )2=(a -b )2+4ab ;故答案为:(a +b )2=(a -b )2+4ab ; (3)分为DP AB ∴=33DB = 8PB =33825AB ∴=-=AB(3)由(2)知:(m +n )2=(m -n )2+4mn ;………………………4分已知m -n =4,mn =-3;所以(m +n )2=42+4×(-3)=16-12=4;所以m +n =2或一2;………………………6分(4)设AC =a ,BC =b ;因为AB =8,S 1+S 2=26;所以a +b =8,a 2+b 2=26;因为(a +b )2=a 2+b 2+2ab ,所以64=26+2ab ,解得ab =19,由题意:∠ACF =90°,所以S 阴影=ab =,故答案为:.………………………9分22.解:(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相等,∴它的两个锐角都是;故答案为:.………………………1分(2)①根据旋转可得,∴,∴,∴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3分②∵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是等腰直角三角形,∴,∴………………………7分(3)当在上时,1219219245︒45ACO BDO ≌AOC BOD ∠=∠OC OD=90COD AOB ∠=∠=︒COD △90=︒,AOB 90,AOB AO BO ∠=︒=45A ∠=︒30AOC ∠=︒105ACO ∠=︒ACO BDO≌105BDO ∠=︒COD △45CDO ∠=︒60BDC BDO CDO ∠=∠-∠=︒C 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8分当在的延长线上时,如图所示,∵,∵∴∵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当在的延长线上,如图所示,∵,∵∴∵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9分综上所述,或.23.(1)()180135ACO A AOC AOC ∠=︒-∠+∠=︒-∠ACO BDO≌135BDO AOC AOC∠=∠=︒-∠COD △45CDO ∠=︒90BDC BDO CDO AOC∠=∠-∠=︒-∠90AOC BDC ∠+∠=︒C BA 45ACO AOC ∠=︒-∠ACO BDO≌45BDO AOC AOC∠=∠=︒-∠COD △45CDO ∠=︒454590BDC BDO CDO AOC AOC ∠=∠+∠=︒+︒-∠=︒-∠90AOC BDC ∠+∠=︒C AB 180135ACO BAC AOC AOC ∠=-∠-∠=︒-∠ACO BDO≌135BDO AOC AOC∠=∠=︒-∠COD △45CDO ∠=︒()4513590BDC CDO BDO AOC AOC ∠=∠-∠=︒-︒-∠=∠-︒90AOC BDC ∠-︒=∠90AOC BDC ∠+∠=︒90AOC BDC ∠-︒=∠如图1,∵AB =AC ,∠BAC =90°,∴∠B =∠C =45°,∵D 为BC 中点,∴AD ⊥BC ,∠BAD =∠CAD =45°,AD =BD =CD ,∴∠ADB =∠ADF +∠BDF =90°,∵∠EDF =∠ADE +∠ADF =90°,∴∠BDF =∠ADE ,∵BD =AD ,∠B =∠CAD =45°,∴△BDF ≌△ADE (ASA ),∴BF =AE ,∴AB =AF +BF =AF +AE ;故答案为:AB =AF +AE ;………………………2分(2)AE +AF=AB .理由是:………………………4分如图2,作AG=AD ,∵AB =AC ,∠BAC =120°,点D 为BC 的中点,∴∠BAD =∠CAD =60°,AD ⊥BC又∵AG=AD∴△AGD 为等边三角形∴DG =AG =AD∴∠GDA =∠BAD =60°,即∠GDF +∠FDA =60°,又∵∠FAD +∠ADE =∠FDE =60°,∴∠GDF =∠ADE ,在和中,12GDF ∆ADE ∆,∴(ASA )∴GF =AE ,∵AD ⊥BC ,∠BAD=60°∴∠B=90°-60°=30°又∵∠AGD=60°∴∠GDB=∠AGD-∠B=60°-30°=30°∴BG=GD又∵GD=AG∴AG=BG∴AG=AB =AF +FG =AE +AF ,∴AE +AF =AB ;………………………8分(3)当点E 在线段AC 上时,如图3,作AH=AD 同理可得△AD H 为等边三角形当AB =AC =5,CE =1,∠EDF =60°时,AE =4,此时F 在BA 的延长线上,∴∠DAF=180-∠BAD=180°-60°=120° ∠DHC=180-∠AHD=180°-60°=120°∴∠FAD=∠CHD=120°同(2)可得:△ADF ≌△HDE (ASA ),∴AF =HE ,同(2)可得:DH=HC ,AH=DH∴AH=HC∵AH =CH =AC =,CE =1,∴,GDF ADE DG ADAGD DAE ∠=∠⎧⎪=⎨⎪∠=∠⎩GDF ADE ≅ 1212125253122AF HE CH CE ==-=-=当点E 在AC 延长线上时,如图4,同理可得:;综上:AF 的长为或.………………………12分57122AF HE CH CE ==+=+=3272。
北京二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上学期 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北京二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考查目标1.知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的全部内容.2.能力: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际应用能力,数形结合能力,分类讨论能力.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卡,共16页;其中第Ⅰ卷2页,第Ⅱ卷6页,答题卡7页。
全卷共三大题,28道小题。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在第Ⅰ卷、第Ⅱ卷指定位置和答题卡的密封线内准确填写班级、姓名、考号、座位号。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 16分)一、选择题(共16分,每题2分,以下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1.中国古典建筑中有着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以下四个纹样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D.3.如图是尺规作图中“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该作法运用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这一性质,那么判定图中两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SSSB.SASC.AASD.ASA 4.如图,在中,边上的高是()32m m m -=326m m m ⋅=624m m m ÷=()239m m =ABC △BCA. B. C. D.5.如图,在中,,于D ,点B 关于直线的对称点是点,若,则的度数为( )A.8°B.10°C.20°D.40°6.已知式子的计算结果中不含x 的一次项,则a 的值为()A. B.3 C.1.5D.07.根据下列已知条件,不能画出唯一的是()A.,, B.,,C.,, D.,,8.如图,和分别是的内角和外角的角平分线,,连接.以下结论:①;②;③;④,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1个B.2个C.3个D.4个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4分)二、填空题(共16分,每题2分)9.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2和5,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10.若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1.如图,摄影师在拍照时为了确保照片的清晰度,往往会放一个三脚架来固定和支撑相机,这里用到的数学道理是______.BD CE BE AFABC △90BAC ∠=︒AD BC ⊥AD B '50B ∠=︒B AC '∠()()23x x a +-3-ABC △10AB =6BC =5CA =10AB =6BC =30A ∠=︒10AB =6BC =60B ∠=︒10AB =6BC =90C ∠=︒BD AD ABC △ABC ∠CAE ∠AD BC P CD AB AC =2BAC BDC ∠=∠4EAC ADB ∠=∠90ADC ABD ∠+∠=︒()021x -12.如图是一个五边形,图形中x 的值为______°.13.如图,在长方形中,,垂足为E ,交于点F ,连接.请写出一对面积相等但不全等的三角形______.14.若,,则______.15.如图,在等腰中,,,,,点C 的坐标是______.16.如图,等边的边长为5,点E 在上,,射线,垂足为点C ,点P 是射线上一动点,点F 是线段上一动点,当的值最小时,的长为______.ABCD AF BD ⊥AF BC DF 3a x =2b x =3a b x +=Rt ABC △90CAB ∠=︒AB AC =2OA =3OB =ABC △BC 2CE =CD BC ⊥CD AB EP FP +BF三、解答题(共68分,其中第17-21,23题每题5分,第22,24,25,26题每题6分,第27-28题每题7分)17.计算:.18.因式分解:.19.因式分解:.20.已知,求代数式的值.21.如图,中,,于点E ,于点D ,与相交于点F .求证:.22.如图,已知.(1)根据要求尺规作图:①作的平分线;②在上取点C ,作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D ,连接;(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在(1)所作的图中,求证:.解:平分 垂直平分线段(____________)(填推理依据) (____________)(填推理依据)()2533a a a⋅--2328x y y -()()314x x +-+2410m m --=()()()22311m m m ---+ABC △45ABC ∠=︒BE AC ⊥AD BC ⊥BE AD BF AC =AOB ∠AOB ∠OP OP OC MN OA CD CD OB P OC AOB ∠AOC BOC ∴∠=∠MN OCDO DC ∴=AOC DCO ∴∠=∠BOC DCO ∴∠=∠CD OB∴P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顶点坐标如下:,,.(1)画出关于x 轴对称的图形.其中A 、B 、C 分别和、、对应;(2)点P 在y 轴上,若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 的个数是______个.24.如图,是等边三角形,于D ,为边中线,,相交于点O ,连接.(1)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若,求的长.25.如图1有三种纸片,A 种纸片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B 种纸片是边长为b 的正方形,C 种纸片是长为b ,宽为a 的长方形,老师用A 种纸片一张,B 种纸片一张,C 种纸片两张拼成如图2的大正方形.(1)观察图2的面积关系,写出一个数学公式______;(2)根据数学公式,解决问题:已知,,求的值.26.我们已经学习过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多项式一般可用竖式计算,例如:计算,可用竖式除法.步骤如下:①把被除式、除式按某个字母降幂排列,并把所缺的项用零补齐;②用被除式的第一项除以除式第一项,得到商式的第一项;③用商式的第一项去乘除式,把积写在被除式下面(同类项对齐),再把两式相减;ABC △xOy ()3,1A -()1,2B --()1,3C ABC △111A B C △1A 1B 1C ACP △ABC △BD AC ⊥AE BC AE BD DE CDE △2OD =OB 7a b +=2229a b +=()2a b -()()43267121x x x x ---÷+46x 2x 33x 33x ()21x +()4363x x +④把相减所得的差当作新的被除式,再按照上面的方法继续演算,直到余式为零或余式的次数低于除式的次数时为止.被除式=除式×商式+余式.若余式为零,说明这个多项式能被另一个多项式整除.余式为0,可以整除.请根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直接填空):(1)请在两个方框内分别填入正确的数或式子;(2)多项式除以商式为______,余式为______;(3)多项式的一个因式是,则该多形式因式分解的结果为______.27.已知,,,连接和.(1)如图1,①求证:;②当时,的延长线交于点F ,写出与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如图2,与的延长线交于点P ,连接,直接写出的度数(用含的式子表示)2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过点且垂直于x 轴的直线记为直线,过点且垂直于y 轴的直线记为直线.给出如下定义:将图形G 关于直线对称得到图形,再将图形关于直线得到图形,则称图形是图形G 关于点M 的双对称图形.(1)已知点M 的坐标为,点关于点M 的双对称图形点的坐标为______;()3210x x-- 432671x x x ∴---21x +2357x x +-2x +324839x x x +--1x -AB AC =AD AE =BAC DAE α∠=∠=BD CE BD CE =AD BD ⊥ED BC BF CF CE DB AP APB ∠αxOy (),M m n (),0m x m =()0,n y n =x m =1G 1G y n =2G 2G ()0,1()2,3N 2N(2)如图,的顶点坐标是,,.①已知点M 的坐标为,点,点,线段关于点M 的双对称图形线段位于内部(不含三角形的边),求n 的取值范围;②已知点M 的坐标为,直线l 经过点且平行于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当关于点M 的双对称图形与坐标轴有交点时,直线l 上存在满足条件的双对称图形上的点,直接写出k 的取值范围.北京二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数学期中考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分)1-5.ACADB 6-8.CBD二、填空题(共16分,每小题2分)9.12 10.1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12.121°13.和(和,和,和)14.24 15. 16.3.5三、解答题(共68分,其中第17-22题每题5分,第23-26题每题6分,第27-28题每题7分)17.原式18.原式19.原式20.解:原式当时 原式21.证明:, ABC △()2,3A -()4,1B -()0,1C ()1,1-()4,P n ()4,1Q n +PQ 22P Q ABC △(),3m m -+()0,k ABC △222A B C △222A B C △12x ≠ABF △DBF △ABD △AFD △BCD △AFD △ABE △DEF △()5,2--66698a a a=-=-()()()2224222y x yy x y x y =-=+-()222234211x x x x x =+-+=++=+2224129131210m m m m m =-+-+=-+2410m m --=31013=+=BE AC ⊥ AD BC ⊥90ADB ADC BEC ∴∠=∠=∠=︒, 在与中 22.(1)图略(2)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等边对等角23.解:(1)图略 (2)524.(1)等边三角形证:在等边中,,, 又为边上的中线 又 是等边三角形(2),,,为边上的中线, 在中, 25.解:(1)(2)9又 26.解:(1)2,(2),(3)27.解:(1)①证: 90EBC C ∴∠+∠=︒90DAC C ∠+∠=︒EBC DAC ∴∠=∠45ABC ∠=︒ 9045BAD ABC ∴∠=︒-∠=︒ABC BAD∴∠=∠AD BD ∴=BFD △ACD △ADB ADC BD ADEBC DAC ∠=∠⎧⎪=⎨⎪∠=∠⎩()ASA BFD ACD ∴≌△△BF AC∴=ABC △AB BC AC ==60C ABC BAC ∠=∠=∠=︒AB BC = BD AC ⊥12CD AC ∴=AE BC 12CE BC ∴=CD CE ∴=60C ∠=︒ CDE ∴△AB BC = AB AC =BD AC ⊥AE BC 1302ABD ABC ∴∠=∠=︒1302BAE CAE BAC ∠=∠=∠=︒ABD BAE ∴∠=∠OA OB ∴=BD AC ⊥ 90BDA ∴∠=︒ Rt AOD △30CAE ∠=︒24OA OD ∴==4OB OA ∴==()2222a b a ab b +=++7a b += ()249a b ∴+=()()()22222a b a b a b ++-=+ ()2229499a b ∴-=⨯-=32105x x--31x -5-()()2123x x -+BAC DAE α∠=∠= BAC CAD DAE CAD ∴∠+∠=∠+∠在与中 ②法1:延长至G ,使,连接。
人教版数学初二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解答参考

人教版数学初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选择题)小明骑自行车去图书馆,他每小时可以骑行10公里。
如果图书馆距离小明家20公里,那么小明骑自行车去图书馆需要的时间是()小时。
A、1.5B、2C、2.5D、32、(选择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长的一半,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A、60B、72C、48D、363、下列各数中,有理数是()A、√2B、πC、3.14D、−2√54、下列方程中,方程的解集是实数集的是()A、x2+1=0B、x2−4=0C、x2−1=0D、x2+2x+1=05、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cm和4cm,求斜边的长度。
A. 5cmB. 5√2cmC. 7cmD. 8cm6、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若长方形的周长是48cm,求长方形的长和宽。
A. 长为20cm,宽为10cmB. 长为16cm,宽为8cmC. 长为24cm,宽为12cmD. 长为18cm,宽为9cm7、(1)下列各数中,有理数是:()A. √16B. √-9C. πD. 2/38、(2)已知函数f(x) = 2x - 3,若f(x)的值比x的值大1,则x的值为:()A. 2B. 3C. 4D. 59、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底边BC上的高AD垂直于BC,且BD=DC=4cm,AD=6cm。
求三角形ABC的周长。
A. 20cmB. 24cmC. 28cmD. 32cm 10、一个长方形的长是a,宽是b,它的面积是ab。
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20%,那么新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A. 1.2abB. 1.44abC. 1.6abD. 2.4ab二、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6cm,腰长为8cm,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cm。
2、若一个数的平方加上3倍这个数等于25,则这个数是 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当x与y乘积一定时,y就是x的反比例函数,x也是y的反比例函数。
(3)如果一个函数不是正比例函数,就是反比例函数。
(4)y与x2成反比例时y与x并不成反比例。
(5)y与2x成反比例时,y与x也成反比例。
A、4
B、2
C、1
D、0
7、已知一个Rt△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
A、25
B、14
C、7
D、7 或25
8、已知x、y为正数,且| x2-4 | + (y2-3)2=0,如果以x、y的长为直角边作一个直角三角形,那么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
A、5
B、25
C、7
D、15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4分)9、计算:—6 4= ____________ 。
19、已知丄-丄=3,则分式2x 3x y-2y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
x y x_ 2xy _ y
20、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二角形都是直角二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和长为7cm,则正方形A ,B ,C,D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___________ cm
、解答题(共52分))
初二数学上学期期中测试试卷
、选择题(每小题3 分,
a -
b x(x 3)
1、在
2 x
A、1个
B、2个
下列各组数中,以a, A、a=1.5, b=2,c=3 C、a=6,b=8,c=10 JI
2、
3、
4、5、6、
共24
分)
a b
中,是分式的有
a - b
C、3个
D、4个
b,c为边的三角形不是Rt△的是(
B、a=7,b=24,c=25
D、a=3,b=4,c=5
分式口的值为0,则x的值为(
x
A、x=—1
计算8x2y4
A、- 3x
若分式方程
B、x=0
C、x = 1
D、x = 0
3x )一「x2y [砧”田日 /。
.-J [的结果是(
4y3 2
B、3x
C、- 12x
D、12x
— 2 •—J有不符方程的根,则a的值为(
x-4 x-4
B、2
A、4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1) 如果y是x的反比例函数,那么当x增大时,y就减小。
1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02006=___________ 。
11、当x 时,分式一—有意义。
1-x
12、如果函数―kx k-2是反比例函数,那么k= ____ ,此函数的解析式是
13、计
算:
—2x+ 1
14、当x为时,分式二的值为正数。
x2 2
15、水池中有水若干吨,若单开一个出水口,水流速v与全池水放光所用时t 如下表:
用时t (小时)105
10
3
5
2
2
5
4
1
――……一逐渐减少
出水速度乙(吨/小时)12345810
.. —逐渐增大
①写出放光池中水用时t(小时)与放水速度v(吨/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为;这是一个 _____________ 函数。
16、
在厶ABC 中,点 D 为BC 的中点,BD=3,AD=4,AB=5,则AC=。
17、如图,一只蚂蚁从长、宽都是3,高是8的长方体纸箱的A点沿纸箱爬到B
点,那么它所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 _____________ 。
18、观察下列各式:32+42=52; 82+62=102; 152+82=172; 242+102=262;……;你有没有发现其中的规律?请用你发现的规律写出接下来的式子:
A
第
仃
题
图
21、计算和方程:(每题5分,共15分)
⑴先化简,
x 2 -1
4 X 2 -4 3x
x 1 1 x -2 再取一个你喜欢的数代入求值:
⑶x-1
6
22、巳知y=y 1 +y 2,y 1与x-1成正比例,y 与x 成反比例,并且时x=1时y=2,x=2 时
y=3,求x=4时y 的值。
(本题6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本题8分) 1 3 5
1 1 1 5 7 - 2(
5 7
1 1“ 1 1、
2003 2005 一2(
2003 2005)
二 匚」
1
1 3 3 5 5 7
2003 2005
=1(1_1 1 2 3 3 5 5
1
2005
解答下列问题: (1)
在和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第5
项为 ,第n 项为
1汉3 3汉5 5汇7 ___________ ,上述求和的想法是:将和式中的各分数转化为两个数之差,使得 首末两项外的中间各项可以 ______________ ,从而达到求和目的。
(2) 利用上述结论计算 十川+
x(x 2) (x 2)( x 4) (x 4)( x 6) (x 2004)(x 2006)
24、一辆汽车开往距离出发地 180干米的目的地,出发后第一小时内按原计划 的速度匀速行驶,一小时后加速为原来速度的 1.5倍,并比原计划提前40分钟 到达目的地。
求这辆汽车的全程的平均速度。
(本题8分)
25、(本题10分)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 2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 A ,B 两点,且A 点的横坐标与B 点的纵坐标都是- 2; 求:(1) A 点和B 点的坐标。
⑵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 △ AOB 的面积。
y A ;
0 x
/B
26、在一棵树的10米高处有两只猴子,一只猴子爬下树走到离树 20米处的池 塘的A 处。
另一只爬到树顶D 后直接跃到A 处,距离以直线计算,如果两只猴 子所经过的距离相等,则这棵树高多少米?(本题5分)
D
参考答案
22、 6.5
1
1 23、 ⑴一
- 相抵消
9^11
(2n _ 1)(2n+1)
2006
x(x 2006)
24、 540千米/时
7 25、 ⑴ A(-2,4) B(4,-2)
(2) y= x
⑶ 6 26、 15 米
1、 B
2、 A
3、C
4、D 5 A 6、B 7、D 8、A 二二、填空题:
9、 一丄 10、‘ _5 -2.006X 105 11、 x 工1 12、 k=1 y= 1 13、1 14、xv 1
6
x 2 t= 10 一 反比例 16、5 1710 18 2 2 2 35+12 =37 19、3/5 20、49
、选择题: v
三、解答题:
21、 ⑴2x+4 当x=2时8 (答案不唯一)
1 ⑵⑶无解 x 2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