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级控制实验步骤-给学生

合集下载

实验四 串级控制系统

实验四 串级控制系统

实验四 加热炉温度串级控制系统(实验地点:程控实验室,崇实楼407)一、实验目的1、熟悉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特点。

2、掌握串级控制系统临界比例度参数整定方法。

3、研究一次、二次阶跃扰动对系统被控量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1、MATLAB 软件,2、PC 机 三、实验原理工业加热炉温度串级控制系统如图4-1所示,以加热炉出口温度为主控参数,以炉膛温度为副参数构成串级控制系统。

图4-1 加热炉温度串级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图4-1中,主、副对象,即加热炉出口温度和炉膛温度特性传递函数分别为主对象:;)130)(130()(18001++=-s s e s G s 副对象:21802)1)(110()(++=-s s e s G s主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PI 或PID ,副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P 。

对PI 控制器有 221111)(),/(,111)(c c I c I I c I c c K s G T K K s K K s T K s G ==+=⎪⎪⎭⎫ ⎝⎛+=采用串级控制设计主、副PID 控制器参数,并给出整定后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和阶跃扰动响应曲线,说明不同控制方案控制效果的区别。

四、实验过程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反复调整调节器参数进行实验,利用MATLAB 中的Simulink 进行仿真,可以方便、快捷地确定出调节器的参数。

1.建立加热炉温度串级控制系统的Simulink 模型 (图4-2)在MATLAB 环境中建立Simulink 模型如下:)(01s G 为主被控对象,)(02s G 为副被控对象,Step 为系统的输入,c 为系统的输出,q1为一次阶跃扰动,q2为二次阶跃扰动,可以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

PID1为主控制器,双击PID 控制器可设置参数:(PID 模块在MATLAB/Simulink Library Browser/Simulink Extras ),Step 为阶跃信号,参数起始时间应设置为0。

串级控制实验步骤-给学生

串级控制实验步骤-给学生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姓名:黄佳鑫班级:自动化1201学号:1210410106实验三:利用MATLAB/对串级控制系统进行仿真一、实验目的1.学会利用MATLAB/Simulink 对串级控制系统进行参数整定。

2.学会利用MA TLAB/Simulink 分析串级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二、实验设备安装Windows 系统和MATLAB 软件的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内容构成以锅炉温度为主变量,锅炉夹套温度为副变量的串级控制系统,假设主、副对象传递函数分别为试采用串级控制设计主、副PID 控制器的参数,并与等效的简单控制系统进行抗干扰能力的比较。

四、实验步骤1.系统设计和参数整定1)简单控制系统(1) 利用NCD Outport ( 或Signal Constraint )模块,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简单控制系统的Simulink 结构图。

图一 仿真电路图首先点击Simulation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stop time 设置为100,其余参数采用默认值) 在MA TLAB 窗口中利用以下命令对PID 控制器的初始值进行任意设置:>>Kc=1;Ti=1;Td=1; 然后,双击Signal constraint →g oals →desired response →点击第2个选框→进行设置参数(Settling Time 为25、Rise Time 为15、% overshoot 为12,其余参数采用默认值)单机ok 。

图二11()(301)(31)p G s s s =++221()(101)(1)p G s s s =++注:在图二中应注意把Final value的值改到和给定值相同的值,因为我们控制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给定要求。

Optimization →T uned Parameters→add(添加需要优化的参数,参数采用默认值)→点击ok。

图三注:在操作图三的过程中,应采取默认值,因为我们实验前不知道参数的准确范围,所以采用默认参数,如若能确定参数的范围,可以进行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修改,但范围尽量选的较大。

串级控制系统实验

串级控制系统实验

实验四串级控制系统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组成原理。

2.掌握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调节器参数的整定与投运方法。

3.了解阶跃扰动分别作用于副对象和主对象时对系统主控制量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1.THPCAT-2型现场总线过程控制对象系统实验装置;2.AT-I智能调节仪表挂件、RS485/232转换器及RS485通讯线;3.PC机。

三、实验原理图4-1是串级控制系统的方框图,该系统有主、副两个控制回路,主、副调节器相串联工作,其中主调节器有自己独立的给定值R,它的输出m1作为副调节器的给定值,副调节器的输出m2控制执行器,以改变主参数C1。

图4-1 串级控制系统方框图R-主参数的给定值; C1-被控的主参数; C2-副参数;f 1(t)-作用在主对象上的扰动; f2(t)-作用在副对象上的扰动。

本实验要求针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设计串级控制系统,它是由主控、副控两个回路组成。

主控回路中的调节器称主调节器,副控回路中的调节器称副调节器,主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副调节器的给定,因而副控回路是一个随动控制系统。

副调节器的输出直接驱动电动调节阀,从而达到控制主对象液位的目的。

为了实现系统在阶跃给定和阶跃扰动作用下的无静差控制,系统的主调节器应为PI或PID控制。

由于副控回路的输出要求能快速、准确地复现主调节器输出信号的变化规律,对副参数的动态性能和余差无特殊的要求,因而副调节器可采用P调节器。

四、实验内容与要求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实验前应复习教科书有关章节,认真研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项目、方法与步骤,明确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按实验项目准备记录等。

2)实验前应了解实验装置中的对象、水泵和所用控制组件的名称、作用及其所在位置,如图4-2所示,以便于在实验中对它们进行操作和观察。

3)熟悉实验装置面板图,要求做到由面板上的图形、文字符号能准确找到该设备的实际位置;4)熟悉工艺管道结构、每个手动阀门的位置及其作用。

实验4:串级控制20110526

实验4:串级控制20110526

实验四:上水箱液位和流量串级实验实验目的:(1) 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组成结构(2) 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和设计方法,掌握串级控制主、副回路的选择(3) 掌握串级控制系统参数整定方法,以及串级控制系统参数的设置实验仪器:水泵、压力变送器、变频器、调节器(708型)、上水箱、上水箱液位变送器、调节器(708型)、主回路流量计、主回路流量变送器、主回路调节阀、调节器(888型)、牛顿模块(输入、输出)实验内容:调节器控制实验系统的流程图如下所示:上水箱液位和流量串级控制实验(调节器控制)系统框图液位和流量串级控制实验(调节器)接线图①恒压供水回路②液位和流量串级控制计算机控制实验系统的流程图如下所示:上水箱液位和流量串级控制实验(计算机控制)系统框图实验步骤;调节器控制:1、选择控制系统的方案,上水箱液位和主回路流量。

2、选择主被控参数、副被控参数,打开上水箱进水电磁阀V3、上水箱排水电磁阀、中水箱手动排水阀。

3、主副调节器,在恒压供水条件下工作,将上水箱和流量组成串级实验所用设备,按系统框图接好实验导线。

4、实验参数的整定,先自整定副回路流量系统。

待系统稳定后再整定主回路液位系统,最后串在一起整定。

待系统稳定后,上水箱液位给定值加个阶跃(幅度不要太大),观察流量和液位变化,并绘制曲线。

5、稳定后,分别在主副回路加一个干扰信号,然后观察流量和液位的变化。

计算机控制:1、打开计算机组态王软件的工程管理器,选中“串级实验”,点击运行,进入串级实验界面。

2、点击“自动/手动”按钮,使系统在自动状态,点击“PID设定按钮”,调出PID设定界面。

PID设定1框图是副回路流量参数,PID设定2框图是主回路液位参数。

3、投入参数,观察液位和流量的曲线,调整参数观察计算机控制的效果。

待系统稳定后,给定加个阶跃信号,观察其液位的变化曲线。

4、再等系统稳定后,给系统下水箱加干扰信号,观察上水箱液位变化曲线。

1、根据试验结果编写实验报告。

实验三 串级控制实验2016

实验三  串级控制实验2016

实验三串级控制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特点。

2.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投运与参数整定方法。

3.了解阶跃扰动分别作用于副对象和主对象时对系统主变量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1.PCS-C型过程控制综合实验装置(DDC控制单元、信号及控制板)。

2.计算机及MCGS组态软件(PCS-C-DDC.MCG)。

3.实验专用线若干及九芯通讯线两根。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计算机控制,将下水箱液位控制在设定高度。

串级回路是由内反馈组成的双环控制系统,属于复杂控制范畴。

在计算机中设置了两个虚拟控制器作为主副控制器。

将上水箱的液位信号输出作为主控制器输入,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输入,在串级控制系统中,两个控制器任务不同,因此要选择控制器的不同调节规律进行控制,副控制器主要任务是快速动作,迅速抵制进入副回路的扰动,至于副回路的调节不要求一定是无静差。

主控制器的任务是准确保持下水箱液位在设定值,因此,主控制器采用PI控制器也可考虑采用PID控制器。

上下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的方块原理图如图4.2所示。

图4.1 液位串级控制系统块原理图串级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参考本章概述部分内容。

四、实验步骤与内容1.了解实验装置中的对象,流程图如图4.2所示。

图4.2 上下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流程图2.按图4.3接好实验导线和通讯线。

图4.3上下水箱双容串级控制实验接线图(高联实验台)上下水箱双容串级控制实验接线图(云创实验台)3.将控制台背面的通讯口与上位机连接。

4.将手动阀门1V1、V4、V6打开,将手动阀门1V6、1V7、LV关闭。

5.先打开实验对象的系统电源,然后打开控制台上的总电源,再打开直流电压和DDC控制单元电源。

6.打开计算机上的MCGS运行环境,选择“系统管理”下拉菜单中的“用户登录”,出现如下界面。

图4.4 用户登录界面7.点击“确认”,用户登录完毕。

选择“串级控制实验”下拉菜单中的“上下水箱双容控制实验”。

实验3 串级控制系统实验

实验3 串级控制系统实验

实验三串级控制系统实验
一.试验类型:设计型。

二.实验目的:
⒈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和设计方法。

⒉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投运步骤。

⒊掌握控制器参数的整定方法。

⒋掌握串级控制系统回路状态的无扰动切换方法。

三.实验内容:
水槽的液位控制系统:
针对过程控制实验装置,设计水槽的液位串级调节系统。

设计并实施控制方案,进行参数整定。

四.实验要求:
⒈根据工艺流程设计控制方案,确定测量点和控制点(调节量和被调量),绘出控
制系统工艺流程图。

⒉绘出控制系统方框图。

⒊画出控制系统电路原理图。

⒋按步骤投运,进行控制器参数整定,加干扰测试,使系统达到4:1衰减过渡过
程。

五.实验设备:
⒈被控对象:水槽液位。

⒉控制装置:PLC。

⒊仪表:液位变送器。

⒋执行器:电动调节阀。

⒌附属设施:变频器,水泵等。

六.预习要求:
预习串级控制系统相关知识。

严格按实验要求中各项内容进行准备,绘制所需图表,描述整定方法,并准备调试过程数据记录表格。

预先确定实验步骤。

七.实验报告要求
⒈控制方案说明,系统方框图和接线图。

⒉参数整定结果及相应过渡过程曲线。

⒊总结PID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4.与实验二的结果对比,分析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

八.思考题
⒈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

4。

实验四串级控制系统

实验四串级控制系统

液位-液位串级控制系统
具体步骤如下:
①串级控制系统的投运准备 串级控制的最主要特征是一个控 制系统,两个控制回路,内回路 (副环)含在外回路(主环)之 内;有两个控制器,仅有一个执 行机构,因为主控制器是通过发 出指令来操纵副控制器,由副控 制器负责执行控制,完成控制动 作,所以,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 副控制器的设定。如何实现?-注意控制器在限号转接面板上的 连线或按钮。
液位-液位串级控制系统
(3)SP1加干扰。注意:设定值变化10%,具体向哪个方 向变化取决于当前水位的状况。
(4)给系统施加一干扰后待其稳定,需观察控制过程是 否满意。 (5)然后可将主控制器的比例度调整到50~20,每次改 变后,都要改变给设定值加扰动进行测试,观察控制过 渡过程曲线的变化—是否稳定较快,超调量较小,接近 4:1衰减震荡过程。最后确定一组最合适的参数.
(2)投运需按照“先副后主”的原则进行,先投运副控制器,再 投运主控制器。待两个液位都基本达到稳定,分别将两个控制器 的设定值与测量值(液位高度)对齐,即消除系统偏差。
液位-液位串级控制系统
具体步骤如下:
特别注意:调整副控制器的设定值时,应该在哪里调? (实际工业中一般是操作测量值等于设定值,在这为了加快试验速度, 才采用此法操作;)
液位-液位串级控制系统
具体步骤如下:
①串级控制系统的投运准备 同上次实验操作,首先检查管路、阀门(闸板的高度),设备加电, 进行信号连线,构建一个以1#控制器为主控制器,2#控制器为副 控制器,以调节阀为执行环节的串级控制系统; 启动实验软件,选择主、副控制器,全部都置于手动状态;先调 整副控制器的手动输出为50%左右,启动水泵。待系统达到平稳, 其间不要频繁调整阀的开度; 在自动控制系统投运自动前,务必要确保控制系统运行后一定是 负反馈控制,即控制作用是消弱而不是增强干扰作用的影响-根据 调节阀的作用方向,确定主、副控制器的正、反作用;由于副控 制器是先于主控制器投入工作,必须先保证副控制器单独工作时 也是负反馈(通过set键->PID->cont->ract/act)

计算机控制技术 串级控制算法的研究实验

计算机控制技术 串级控制算法的研究实验

计算机控制技术串级控制算法的研究实验
计算机控制技术中的串级控制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控制策略,它通过两个或更多的控制器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控制系统。

这种算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化工过程控制、电力系统和污水处理等。

为了研究串级控制算法,需要进行实验。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实验步骤:
1. 确定实验目标: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标,例如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减小系统的超调量等。

2. 构建控制系统:根据实验目标,设计一个由两个或更多的控制器串联组成的控制系统。

这些控制器可以是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或其他类型的控制器。

3. 模拟实验: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输入不同的干扰信号,观察系统的响应和性能。

4. 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控制算法的性能,找出最优的控制参数和策略。

5. 改进控制系统:根据实验结果,对控制系统进行改进,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

6. 实际应用:将改进后的控制系统应用到实际场景中,验证其性能和效果。

在进行串级控制算法的研究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在进行实验时,需要保证所有实验条件的一致性,例如输入信号、初始条件和系统参数等。

2. 充分考虑干扰因素:在实际应用中,系统会受到许多干扰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验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模拟真实情况下的系统响应。

3. 比较不同控制算法的性能:在进行串级控制算法的研究实验时,需要与其他控制算法进行比较,找出最优的控制策略和参数。

4. 充分挖掘数据价值: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深入了解系统的动态特性和性能指标,为控制算法的优化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姓名:黄佳鑫
班级:自动化1201
学号:1210410106
实验三:利用MATLAB/对串级控制系统进行仿真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利用MATLAB/Simulink 对串级控制系统进行参数整定。

2.学会利用MA TLAB/Simulink 分析串级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二、实验设备
安装Windows 系统和MATLAB 软件的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内容
构成以锅炉温度为主变量,锅炉夹套温度为副变量的串级控制系统,假设主、副对象传递函数分别为
试采用串级控制设计主、副PID 控制器的参数,并与等效的简单控制系统进行抗干扰能力的比较。

四、实验步骤
1.系统设计和参数整定
1)简单控制系统
(1) 利用NCD Outport ( 或Signal Constraint )模块,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简单控制系统的Simulink 结构图。

图一 仿真电路图
首先点击Simulation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stop time 设置为100,其余参数采用默认值) 在MA TLAB 窗口中利用以下命令对PID 控制器的初始值进行任意设置:>>Kc=1;Ti=1;Td=1; 然后,双击Signal constraint →g oals →desired response →点击第2个选框→进行设置参数(Settling Time 为25、Rise Time 为15、% overshoot 为12,其余参数采用默认值)单机ok 。

图二
11()(301)(31)p G s s s =++22
1()(101)(1)p G s s s =++
注:在图二中应注意把Final value的值改到和给定值相同的值,因为我们控制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给定要求。

Optimization →T uned Parameters→add(添加需要优化的参数,参数采用默认值)
→点击ok。

图三
注:在操作图三的过程中,应采取默认值,因为我们实验前不知道参数的准确范围,所以采用默认参数,如若能确定参数的范围,可以进行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修改,但范围尽量选的较大。

点击开始,即可运行。

运行结果如下所示
图四
注:在的到图四的结果后,可进行坐标的调整edit→axes properties→得到图五,可以设定想要的参数便于分析观察图形。

图五坐标的调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将simulink图截图至实验报告
2、将示波器显示结果和参数整定结果截图至实验报告。

3、思考并总结串级控制的参数整定的基本方法与原理,在整定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实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