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概论试题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教育过程B. 学习过程C. 教学过程D. 心理过程答案:B2.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A. 基础学科B. 应用学科C. 交叉学科D. 边缘学科答案:C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演绎法答案:D4. 以下哪项不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学习心理B. 教学心理C. 学校管理D. 评价心理答案:C5.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目的不包括()。
A. 揭示教育规律B. 促进学生发展C. 提高教学效率D. 增进教师福利答案:D6.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A. 两个阶段B. 三个阶段C. 四个阶段D. 五个阶段答案:B7.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A. 基础学科B. 应用学科C. 交叉学科D. 边缘学科答案:C8.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演绎法答案:D9. 以下哪项不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学习心理B. 教学心理C. 学校管理D. 评价心理答案:C10.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目的不包括()。
A. 揭示教育规律B. 促进学生发展C. 提高教学效率D. 增进教师福利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包括()。
A. 描述教育现象B. 解释教育现象C. 预测教育现象D. 控制教育现象答案:ABCD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包括()。
A. 客观性原则B. 发展性原则C. 系统性原则D. 教育性原则答案:ABCD3.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包括()。
A. 基础学科B. 应用学科C. 交叉学科D. 边缘学科答案:BC4.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演绎法答案:ABC5.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不包括()。
A. 学习心理B. 教学心理C. 学校管理D. 评价心理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概述》训练题+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概述》训练题+参考答案1.(多选题)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A.学生学的心理活动B.教师教的心理活动C.教育过程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D.—切教育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参考答案:ABC2.(单选题)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A.教学媒体B.教学环境C.教学理念D.教学内容参考答案:D3.(判断题)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Y4.(多选题)在宏观上,学与教的过程包含的要素有()。
A.学生与教师B.教学内容C.教学媒体D.教学环境参考答案:ABCD5.(判断题)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一般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N6.(多选题)以下()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A.学生的学习兴趣B.学习动机C.教师的工作压力D.教师的社会地位参考答案:AB7.(单选题)“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明教学环境具有()。
A.导向功能B.凝聚功能C.陶冶功能D.激励功能参考答案:C8.(单选题)下面不属于现代教学媒体作用的是()。
A.提高教学质量B.增进教学效率C.扩大教学规模D.经济实用参考答案:D9.(多选题)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的作用是()。
A.预测B.描述C.解释D.控制参考答案:ABCD10.(单选题)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A.教学心理学B.教师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学习心理学参考答案:C1.(判断题)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一般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N2.(判断题)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这意味着它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N3.(判断题)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Y4.(多选题)选择教学媒体应考虑的因素有()。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一)(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 教学方法B. 教师C. 学生D. 学习过程答案:D。
解析:教育心理学旨在探究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心理规律,核心在于学习过程,了解学生如何获取、维持知识等。
2. 按照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最大特点是()A. 获得守恒概念B. 凭借具体事物支持运算C. 能进行抽象逻辑思维D. 思维不可逆答案:C。
解析:形式运算阶段约 11 岁起,儿童可脱离具体事物,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做假设演绎推理。
3. 学生为获得教师赞扬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动机属于()A. 附属内驱力B. 自我提高内驱力C. 认知内驱力D. 内部学习动机答案:A。
解析: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获长者认可、表扬而产生动力,多在儿童早期凸显,想借此维系亲密关系。
4.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属于学习迁移中的()A. 同化性迁移B. 顺应性迁移C. 重组性迁移D. 一般迁移答案:A。
解析:同化性迁移指不改变原有认知结构,直接将新知识纳入,借此贯通类似知识,达到举一反三效果。
5. 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还会配合手势,这利用的感知规律是()A. 强度律B. 差异律C. 活动律D. 组合律答案:C。
解析:活动律指活动对象更易被感知,教师手势、抑扬顿挫声音都属动态刺激,吸引学生注意力。
6. 个体记忆发展中,最早出现的记忆是()A. 运动记忆B. 情绪记忆C. 形象记忆D. 语词记忆答案:A。
解析:运动记忆与儿童动作活动关联,婴儿出生不久就有本能动作记忆,如吸吮动作,所以它最早出现。
7. 学生通过列提纲、画思维导图来学习,运用的学习策略是()A. 精加工策略B. 组织策略C. 复述策略D. 元认知策略答案:B。
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列提纲、思维导图能梳理知识内在关系,让内容结构化。
8. 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应着眼于()A. 学生现有水平B. 学生潜在水平C. 学生现有水平与潜在水平中间D. 学生最近发展区答案:D。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含答案)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含答案)(一)一、单选题(每题 3 分,共30 分)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 教学过程B. 学习过程C. 评价过程D. 反思过程答案:B2. 苛勒在研究黑猩猩的学习时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A. 迷箱实验B. 迷津实验C. 叠箱实验D. “三山实验”答案:C3.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相似的单词不能加以正确区分的现象属于()A. 分化B. 泛化C. 消退D. 遗忘答案:B4.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A. 能力B. 技能C. 兴趣D. 刺激—反应联结答案:D5.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 斯金纳B. 布鲁纳C. 奥苏贝尔D. 桑代克答案:C6. 个体能用语言直接陈述,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称为()A. 感性知识B. 理性知识C. 陈述性知识D. 程序性知识答案:C7. 学生通过学习后,能说出“诚信”的含义。
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这种水平的学习主要属于()A. 言语信息学习B. 智慧技能学习C. 认知策略学习D. 态度学习答案:A8. 学生为了自己在班级中的成绩排名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主要属于()A. 内部动机B. 外部动机C. 认知性动机D. 交往性动机答案:B9. 一种学习中所习得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这种迁移是()A. 正迁移B. 横向迁移C. 特殊成分迁移D. 非特殊成分迁移答案:D10. 动作技能学习心理过程的第一阶段是()A. 联结阶段B. 认知阶段C. 自动化阶段D. 熟练阶段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 5 分,共25 分)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教的心理活动B. 学的心理活动C. 教与学的互动机制D. 学生的差异心理E. 教师的心理答案:ABCDE2. 下列属于认知派学习理论的是()A. 格式塔的顿悟学习理论B.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C.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D.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E.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答案:ABCDE3.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A. 问题的特征B. 已有的知识经验C. 定势与功能固着D. 原型启发E. 情绪与动机答案:ABCDE4. 知识学习的类型包括()A. 符号学习B. 概念学习C. 命题学习D. 上位学习E. 下位学习答案:ABC5.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E. 道德信念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 分,共20 分)1. 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教育心理学概论试题

《教育心理学概论》一、单选题1、现代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将 B 看作是个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A、陈述性知识;B、知识;C、程序性知识;D、策略性知识2、 C 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感知、如何记忆、如何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即有关学习策略或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识。
A、知识;B、陈述性知识;C、策略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3、 B 是第二个信息贮存库,其中保留着的是个体正在有意识地思考着、使用着或工作着的信息。
A、感觉记忆;B、工作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4、 C 是指对要记忆的新信息,按照项目之间的相似性或项目之间的关系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模式的过程。
A、复述;B、维持性复述;C、组织;D、精制性复述5、 C 就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从选题到具体研究过程,都应该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并从教育实际的需要出发,最终解决教育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D、整体性原则6、动作技能的形成需要经历相互联系的四个主要阶段:认知阶段、分解阶段、联系定位阶段和 A 。
A、自动化阶段;B、熟练阶段;C、巩固阶段;D、稳定阶段7、 C 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信息间的附加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与记忆的策略。
A、学习策略;B、元认知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8、 D 是指在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上的增加。
A、动机;B、内驱力;C、诱因;D、强化9、 C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A)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
A、认知好奇心;B、成就动机;C、自我效能感;D、成就归因10、 D 是指较大儿童(10岁以后)根据行为者的主观意图作为道德判断的基础,是由儿童自己内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
A、主观道德;B、客观道德;C、他律道德;D、自律道德11、 C 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各种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套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套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一套)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学习B. 教学C. 评价D. 管理2.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7-11岁之间通常处于哪个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3. 以下哪项不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特点?A. 强调学生主动参与B. 强调知识结构C. 强调教师主导D. 强调问题解决4. 教育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概念是由谁提出的?A. 班杜拉B. 弗洛伊德C. 斯金纳D. 马斯洛5. 以下哪个不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室实验法D. 逻辑推理法...(此处省略16-20题)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6.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_与_________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7. 根据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_________。
8. 学习风格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偏好的_________方式。
9. 动机是推动个体进行_________的心理状态或过程。
10. 教育心理学中的“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此处省略11-20题)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1. 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22. 解释什么是元认知,并举例说明元认知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23. 描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并说明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24. 论述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5. 分析教育心理学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五、案例分析题(20分)26. 根据以下案例,分析学生的行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案例:小明是一个八年级的学生,最近在课堂上经常分心,成绩下滑,老师发现他经常在课堂上玩手机。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C4. A5. D...(此处省略16-20题答案)二、填空题6. 教育心理7. 最近发展区8. 学习9. 学习活动10. 影响三、简答题2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教育心理学各章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各章试题及答案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以下是教育心理学各章的试题及答案,供参考: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试题: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2.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哪些?答案: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2.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学习理论、教学策略、评估与评价、学生发展、教师心理等。
第二章:学习理论试题: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有何不同?答案: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的关联来实现的,强调外部刺激对学习的影响。
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内部认知过程,如信息加工、记忆、思维等,认为学习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第三章:学习动机试题:1. 什么是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2.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答案:1.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出于兴趣、满足感等内部因素而进行学习;外在动机是指由外部奖励或惩罚驱动的学习动机。
2. 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包括设置合理的目标、提供积极的反馈、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等。
第四章:认知发展与教育试题: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哪些阶段?2. 教育如何适应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学生?答案: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 教育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如为低年级学生提供具体操作的学习材料,为高年级学生提供抽象思维的训练。
第五章:教学策略试题:1. 什么是直接教学法?2. 探究式教学法的特点是什么?答案:1. 直接教学法是一种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师的讲解和指导,学生通过听讲、观察来学习。
2. 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学生主导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提问、探索和实验来获取知识。
第六章:评估与评价试题:1.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区别是什么?2. 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生评价?答案:1.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用于指导教学和学习;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结束后进行的,用于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育心理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学习理论B. 教学方法C. 学习者的心理过程D. 教育环境2. 以下哪个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A. 行为主义理论B. 认知发展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人本主义心理学3. 根据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教育应该:A. 强调记忆和重复B. 强调发现学习C. 强调教师的权威D. 强调学习者的自我调节4.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在7到11岁之间通常处于哪个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5.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A. 学习是个体内部过程的结果B. 学习是社会互动的结果C. 学习是环境适应的结果D. 学习是先天遗传的结果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学习者的动机?A. 个人兴趣B. 家庭背景C. 社会文化D. 教师期望7.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下哪些属于基本需求?A. 安全需求B. 归属与爱的需求C. 自我实现需求D. 尊重需求8. 教育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概念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班杜拉B. 斯金纳C. 皮亚杰D. 布鲁纳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9.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0. 解释什么是“元认知”,并举例说明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1. 论述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12. 论述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5分)13. 假设你是一名教育心理学家,你被邀请到一所中学进行教学改革。
请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提出你认为可能有效的教学策略。
答案:1. C2. A3. B4. C5. B6. A, C, D7. A, B, D8. A9.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学习者的心理过程、学习动机、认知发展、学习策略、教学方法、评估与评价等,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教育过程和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概论试题一判断题×√√1.技巧是技能的高度发展阶段。
√2.从广义上来说,概念的学习也包括了定律、公理、规则的学习,因为他们在学习规律上有很多共同之处。
√3.从发展角度来看,反射动作主要受遗传的影响,是随个体成熟发展起来的。
√4.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人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特征或倾向。
√5当一个人通过各种载体获取知识,并将知识贮存于头脑中时,知识便为个人所拥有,成为个体的知识。
√6.技能由不会到会,由会到熟练,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7.技能是先天就有的,不是后天经过练习获得的×8.动作就是运动技能。
√9.动作技能是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不是生而有之的,故而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学习过程。
×10问题不同,但解决问题的方式和策略绝对相同。
※单选题11智力活动是以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来进行的,它要求对言语机制进行很大地改造,这属于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按阶段形成的理论的哪个阶段DA : 活动的定向阶段B : 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C : 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D : 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12一类事物的最佳代表,也就是某个概念的典型例证,这就是BA : 概念的基本特征B : 原型C : 定义D : 模型13包括耐力、力量、韧性、敏捷性等系列内容的就是AA : 体能B : 动作C : 动作组D : 认知能力14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梅耶的观点,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感知、如何记忆、如何思维等方面的知识是CA : 陈述性知识B : 程序性知识C : 策略性知识D : 语法知识15在技能形成后期出现练习成绩暂时停滞的现象,这就是BA : 平原现象B : 高原现象C : 洼地现象D : 木桶效应16舞蹈、球类运动、体操等,这些属于BA : 不连续的动作技能B : 连续的动作技能C : 开放性动作技能D : 封闭性动作技能17一般来说,动作技能由初步学会到熟练掌握,需要经历相互联系的四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AA : 认知阶段B : 分解阶段C : 联系定位阶段D : 自动化阶段18由舆论力量和内心驱使来支持人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就是AA : 道德B : 品德C : 法律D : 法规19最简单的动作是CA : 技巧动作B : 基本—基础动作C : 反射动作D : 复杂动作20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就是DA : 道德行为B : 道德意志C : 道德情感D : 道德认识21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判断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追踪研究的是 BA : 华生C : 柯尔伯格D : 裴斯泰洛齐22学习者在特定目标的指引下,通过练习而逐渐熟练掌握的、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运用的操作程序,这就是AA : 技能B : 技巧C : 知识D : 智力23小学三、四年级学生中,部分人有了初步的道德信念,但不够明确和稳定,这属于道德信念发展的哪个时期CA : 无道德信念时期B : 道德信念巩固时期C : 道德信念萌芽时期D : 道德信念开始确立的时期24中学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大约有AA : 0.1B : 0.2C : 0.3D : 0.3525在若干已知的下位概念基础上,概括出一个新的上位概念,这就是CA : 并列结合学习B : 下位学习C : 上位学习D : 平衡学习※多选题26心理健康者具有的特征包括ABCDA : 了解自我的现状与特点,接受自己的优点和不足B : 能有意识的驾驭自己的生活,控制自己的行为,把握自己的命运C : 不受无意识力量的支配,也不受他人的支配D : 能专注与工作,献身于事业27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包括ABCDA : 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B : 能利用细微的线索C : 动觉反馈作用加强D : 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28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ABCB : 监控策略C : 自我调节策略D : 时间管理策略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A : 难易适中的课题,最佳水平为中等动机强度B : 比较容易或简单的课题,其最佳水平为较高的动机强度C : 比较复杂或困难的课题,其最佳水平为较低的动机强度D : 比较复杂或困难的课题,其最佳水平为较高的动机强度30知识与技能的关系,说法正确的包括BCDA : 掌握了知识就等于掌握了技能B : 技能的形成以知识的掌握为基础C : 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形成了技能D : 已经形成的技能又是掌握新知识的基础31创造性问题解决与常规性问题解决的差别在哪两个步骤CDA : 执行方案B : 评估结果C : 理解与表征问题D : 选择方法32按照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技能分成哪两类ADA : 动作技能B : 表观技能C : 核心技能D : 智力技能33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区别在于BCDA : 难易程度不同B : 活动的对象不同C : 活动的结构不同D : 活动的要求不同34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所有的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即ABCA : 起始状态B : 目标状态C : 障碍D : 思维35品德是由哪些要素组成ABCDA : 道德认识B : 道德情感C : 道德意志D : 道德行为36班杜拉及其同事做了哪些比较典型的实验研究BCDA : 条件反射实验B : 攻击反应的学习实验C : 抗拒诱惑实验D : 言行一致实验37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即ABA : 无心理疾病B : 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C : 饮食睡眠正常D :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38影响概念学习的因素包括ABCDA : 概念的定义性特征B : 原型C : 讲授概念方式D : 概念间的联系39学生在课堂中,经常将注意力集中于具有哪些特点信息上BCDA : 每课或每段的第一句话B : 看起来与众不同的内容C : 以多种方式呈现的内容D : 有趣的内容40精加工的两种主要方式是ABA : 类比B : 记忆术C : 纲要法D : 群集策略41下面属于清楚规定的问题的有A 学生不愿自己思考总想在课本中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教师该怎么办?B : 学生家与学校距离很远,而又没有直达的公共汽车C : 考试中出了一道从未见过的题型,该怎么去解决它D : 家里要铺地板,需要预算买多少地板以及花多少钱42通常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分为两种类型,即ABA : 常规性问题解决B : 创造性问题解决C : 简单解决D : 复杂解决43两种主要的认知加工策略是BCA : 瞬时记忆B : 复述C : 组织D : 长时记忆44下列哪些属于动作技能ABCA : 书写B : 游泳C : 舞蹈D : 计算45道德与品德的联系是ABA : 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B : 社会道德又是通过个体的品德而存在的C :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是一种心理现象D : 道德不以个别人的存在或个人行为的好坏为转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除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外,还受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46由加涅等人提出的一个信息加工模型包括哪三个部分ABCA : 信息贮存库B : 认知加工过程C : 元认知D : 知识加深过程47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包括ABCA : 前习俗水平B : 习俗水平C : 后习俗水平D : 超习俗水平48为了促进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做到哪些ABDA : 注意道德评价的示范,经常利用典型事例为学生做出简明而正确的评价B : 组织学生进行道德评价的实践C : 让学生少接触、分析不道德的事情D : 注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49保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在于BCDA : 减轻教师负担的需要B : 中小学生心理、身体发展的需要C : 中小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D : 中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50根据学习目标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成三类,即ABCA : 认知领域目标B : 情感领域目标C : 动作技能领域目标D : 发现学习教育心理学概论试题第二套※判断题:×√√1.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与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方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之间的区域。
√2.智力技能是指学生掌握概念、规则并将其运用于新情境中的能力。
×3.学习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率也就越高。
√4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运用离不开计划和监控策略,计划和监控是自我调节学习的基础和依据。
×5.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二者完全是一回事,只不过说法不同而已。
×6动作技能仅仅指体育技能。
×7学校的教学目标一般是单一的基础知识目标。
×8外部强化没有任何副作用。
√9外来动机和内在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动力作用是不同的。
√10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反映学生行为的变化,要陈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单选题11一个经常出现的或较喜爱的活动可以作为强化物去强化一个较少出现的或较不喜欢的活动,这就是AA : 普雷马克原理B : 班杜拉原理C : 桑代克原理D : 斯宾塞原理12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AA : 认识兴趣B : 学习自觉性C : 父母表扬D : 竞赛13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观点的是BA : 赫尔巴特B : 维果斯基C : 罗斯D : 卢梭14由各概念单元(通常用圆圈圈起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通常用线和单词或短语表示)所构成的图解,就是CA : 示意图B : 层级图C : 概念图D : 比较图表15补救性教育的对象是BA : 全体学生B : 少数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C : 心理健康的学生D : 有残疾的学生16语文课常见的教学目标陈述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种目标的陈述上具有CA : 准确性B : 清晰性C : 含糊性D : 以“教学要求”代替教学目标17学习者自主调节和控制其内部的心理活动从而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就是BA : 智力技能B : 认知策略C : 动作技能D : 言语信息18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经常考虑的主要是AA : 近期目标B : 中期目标C : 长期目标D : 终身目标19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这就是DA : 教学方法B : 教学策略C : 教学内容D : 教学目标20一个学生为了考试和好的分数、班级的排名、教师的表扬或其它的各种奖赏而学习,这是哪种动机在起作用CA : 消极动机B : 积极动机C : 外来动机D : 内在动机21教学的起点是AA : 学习准备B : 学习方法C : 学习内容D : 学习成绩22动机使有机体的行为引向某一特定目标,有选择地进行某些活动,这是动机的CA : 激发功能B : 强化功能C : 定向功能D : 满足功能23将笑(xiao)和叫(jiao)归为一类的就是按什么方式归类AA : 按音韵归类B : 以句法归类C : 以类别归类D : 随机归类24周末上街采购,东西很多很杂,将这些东西归归类,如归为水果、肉类、日用品、书籍、调味品、礼物等类别,就容易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