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二节 地图(第1课时)(教案)

《地图》(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说明地图在生活中的用途;

2.能灵活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3.学会在地图上判断方向。

过程与方法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树立地理与社会全局的统一思想意识。【重点与难点】

1.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在地图上判断方向。

【教学方法】

资料分析、读图分析、活动练习。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新闻报道:当地时间2016年6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华沙,开始对波兰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要想知道波兰在哪里,应查找什么地图?(查找“世界政治地图”)

暑假期间,我想去云南旅游,因此我想了解一下云南省有哪些旅游景点,要查找什么地图?(查找“云南省旅游景点”图)

可见,地图有很广范的用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地图的相关知识。

二、新课学习

(一)地图的用途

讨论:地图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公园浏览,寻找景点:导游图;外出旅行,确定行程:交通图;

国际时事,确定地点:世界政治地图;了解天气:天气预报图

阅读:农民用地图

在河南省唐河县的农村,不少农户家墙上都挂着中国地图,许多人还随身带着地图册。李营村党支部书记介绍说,这个村几乎所有外出的农民,包括打工、考察、做生意、跑购销的都买了地图册。地图册的用途大致有三种:一是出门识路方便,不走弯路;二是觅得某地有需要的信息后能及时确定相关地点,节省时间;三是从上面能找到全国各地的风景旅游点,外出时可以顺便旅游一番。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地图基本要素:方向、比例尺和图例

阅读:斯诺医生的发现

霍乱是一种恶性传染病。19世纪中叶,英国首都伦敦霍乱流行,许多人被传染致死。斯诺医生多年从事对霍乱病因的研究,他怀疑问题出在被污染的水源上,但是他没有证据。

1854年,为了弄清霍乱病源,斯诺医生对苏哈区的霍乱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他把每个病死者的住地标在地图上。结果发现,许多死者饮用了是同一口水井的水。斯诺医生让他的助手封死了这口井,此后,新发病者大幅度减少。

(二)地图上的方向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方向,例如我们说“学校在我家的正南方”“邮局在我家的东北方”“到时博物馆应该先往东走,再往南走”

视频:地图的方向

地图主要反映的是地面地理事物的分布和性质,因此,在地图上也同样有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再进一步细分,还可以分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方向。

第一步:先看有没有指向标。如果有指向标,就要用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通常指北,再由此确定其它方向。

第二步:没有指向标,再看有无经纬网。经线定南北,纬线定东西。

第三步:没指向标,没经纬网,再用一般方法。一般方法指的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活动:读图

此图是用哪种方法表示方向的?(指向标)

郑州、上海、南昌、重庆、西安各在武汉的什么方向?(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汽车沿什么方向行驶?(东南向西北)

甲地在乙地的什么方向?(正北)乙地在丙地的什么方向?(西南)

阅读:使用地图时的定向

我们在户外使用地图时,必须使地图上的方向与实际地物的方向一致。在户外确定实际地物的方向有以下几种简单方法。利用太阳: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确定方向。利用北极星:在晴朗的夜空找到北极星,面对北极星,前方为正北方。利用指南针:如图E,将指南针放平,磁针红色的一端指示的方

向是南方。利用手表:在白天有太阳的时候,把时间(24小时制)除以2,将得到的时间在表盘上的对应数字指向太阳,那么表盘上12点所对应的方向就是北方。选用合适的方法定向后,将地图方向调到与实际方向一致就可以使用了,如图E。

拓展延伸:其他自然界定位法

太阳与时表定方向:在北半球,将表水平放置,时针指向太阳,时针与正午12点刻度之间的夹角的中分线指的就是正南方向.

树轮定方向:从树桩横断面上的年轮往往可以帮助辨明方向。因为在树木生长过程中。树干朝南一面受阳光照射较多,形成层原始细胞分裂也较迅速,径向生长加快,结果茎干南面的年轮也较宽。而在茎干背阴朝北的一面,年轮则明显狭窄。

地形地物定向:

房屋:房屋一般门朝南开,在我国北方尤其如此。

庙宇:庙宇通常也南向设门,尤其是庙宇群中的主要殿堂。

树木:树木通常朝南的一侧枝叶茂盛,色泽鲜艳,树皮光滑,向北的一侧则相反。同时,朝北一侧的树干上可能生有青苔。

凸出地物:例如墙、地埂、石块等,其向北一侧的基部较潮湿,并可能生长苔类植物。

凹入地物:例如河流、水塘、坑等,其向北一侧的边缘(岸、边)的情况与凸出地物相同。

北极星定方向:寻找北极星,首先要找到大熊星座(即俗称的北斗星),因为它与北极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位置关系不停地旋转。当找到北斗星后,沿着勺边A、B两星的连线,向勺口方向延伸,约为A、B两星间隔的5倍处,有一颗较明亮的星,就是北极星。

(三)地图的比例尺

视频:地图的比例尺

1.定义:比例尺也叫“缩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略

3.表示形式:

(1)线段式:用线段表示1个单位长度(通常取1厘米)所代表的实地距离。例:略

(2)数字式:用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图上1厘米与所代表的实地距离的比值。

例:1:1 000 000、一百万分之一、1/1 000 0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3)文字式:直接用文字定明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地距离。

例: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4.比例尺的计算

例:在一幅比例尺为1/1 000 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那么两地的实际距离

是多少?

设两地的实地距离是X,由比例尺的计算公式,示得X=3(千米)

活动:读图

在图H上,你能找到北京动物园吗?(不能)

图F、G、H三幅地图中哪幅图的比例尺大,哪幅图的比例尺小?

(把三幅地图的比例尺写成数字式,根据分母越小,分数值越大,可知答案是F;H)

哪幅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更详细?(F)

说说以下活动分别需要用到图F、图H、图G三幅地图中的哪一幅。

在北京旅行、办事;(图G)

确定北京在中国的大致位置;(图H)

在动物园游览寻找景点。(图F)

请你利用比例尺计算图G中天坛公园到国家图书馆的实地直线距离。(10.8千米)

你能想一个办法计算出图H中河流的实际长度吗?(用细线与河流重合、再量出细线的长度、计算)

比较这三幅地图,把你得出的结论填写到下表中。

三、课堂练习

1.要想了解世界各国的分布情况,可以查阅的地图是(A)

A.世界政区图

B.中国政区图

C.世界交通图

D.世界旅游图

2.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0千米的是(D)

A.1:300 B.1:3000

C.1:3000000 D.1:300000000

3.地图的种类很多,下面各项使用的目的与地图类型搭配不正确的是(C)

A.外出旅游,参考导游图

B.去市内动物园游览,要找交通图

C.找出玉山所在地用世界地形地图

D.找墨西哥大地震的位置,查阅世界政区图

4.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地图基本要素的是(D)

A.经纬线

B.比列尺

C.图例、注记

D.方向

5.在比例尺为1:5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是4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是(A)

A.2千米

B.0.2千米

C.20千米

D.4千米

6.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A)

A.五十万分之一

B.1:1500000

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5千米

D.

四、课堂小结

我们学了什么?(地图的用途、比例尺、方向)

五、作业布置

1.举例说明地图的用途。

2.什么是比例尺?如何进行相关计算?

3.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有哪些?

【板书设计】

地图(第1课时)

(一)地图的用途

(二)地图上的方向

(三)地图的比例尺

定义、公式

表示形式

比例尺的计算

教学反思:

《第一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导学案)

《第一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导学案) ● 学习目标 1. 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 2. 会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3. 学会读等高线地形图,能判读陡坡和缓坡;能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4、区别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5、初步掌握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重点】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类型 难点】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生活中的水库、分水岭、河流等事物 一、情景创设 激趣导入 在地球表面,地面高低起伏,有高山,有低谷,而我们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怎样才能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呢? 二、自主研读 初步感知 (一)、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1.海拔(也称绝对高度):以 为起点,测出地面某个地点突出海平面的 。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的地面高度。如下左图甲的海拔高度为 米,乙的海拔高度为 米。 2.相对高度:某一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起伏大小。如下左图甲乙的相对高度为 米 。 二)、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________标注在地图上,再把__________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等深线:把海洋中__________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 2.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 某中学地理课外研究小组,对附近的山峰实行了一次考察活动。为选 择准确的路线,该小组展开了讨论,结合图2-2,你认为说法准确的是 ( ) A .从甲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 B .从乙处攀登山峰较远、摄省力 C .从丙处攀登山峰较远、最费力 D .从丁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 (1)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缓,起伏小 (2)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陡。起伏大 不同点 相同点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 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基本知识,学会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 通过阅读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示意图和地球大小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 3 了解地球仪的结构及作用,知道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纬度与经度,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4 帮助学生建立纬线与经线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地理事物的能力;通过动手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形成纬线与经线的空间观念。学会表达和交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受到科学观的教育。 2、通过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主动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激发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3、掌握纬度与经度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问题解决式教学启发式教学 【学法指导】 1利用生活经验,跨学科知识,上网查找资料等途径来学习地理。 2.运用地理资料数据描述地理事物,学会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认识地理事物的特征。 3.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地理事物,学会合作学习,增强互动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导入新课】 白天的太阳,十五夜晚的月亮让我们能清楚看到太阳、月亮的形状——圆形。但是,我们世代赖以生存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自己却看不见。站在地球表面,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那么古人又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的呢?今天的我们,是否能在自然界中找到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 [讲授新课] 1.地球的形状 首先请学生描述地球的形状,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寻找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活动1、探究实验:参照图1.3做一个小实验,体验在球面上看船的情景,把自己的体验记录下来。请到过海边的同学交流一下亲身体验。再做一个对比小实验:把纸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视纸船,看到情况又是怎样?请学生记录观察体验。 活动2,观察图1.4,根据月食照中推测一下地球的形状。 第1页共7页

区域地理课时专练: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图(附答案详解)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第二节地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4年9月10日,新建敦煌至格尔木铁路(敦格铁路)实现与青藏铁路成功接轨,下图中的虚线为敦格铁路。读图,回答1~2题: 1.敦格铁路正线全长约509千米,由此可推知,上图的比例尺最接近() A.1∶30万 B.1∶30 000万 C.1∶2 500万 D.1∶200万 2.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的虚线为图例

B.图中的“格尔木”为注记 C.图中的省界大体为西北—东南走向 D.在该图判断方向应依据经纬线 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北面的河流和南面的河流总体流向分别是() A.向东、向西 B.向西、向东 C.向东、向东 D.向西、向西 4.如果该图的比例尺增大1倍,则() A.如果表示的实际范围不变,则图幅面积是原来的2倍 B.同样的图幅面积,表示的实际范围是原来的4倍 C.表示的内容比原来详细 D.图示地区的坡度变缓 下图示意浙江省某地区等坡度线(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图中数字代表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河流,流速最快的河段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图示河流() A.丙段大量沉积从乙段带来的泥沙 B.该河流位于夏季风迎风坡 C.丁段北岸侵蚀较严重,坡度较陡 D.该河流7、8月份流量大 图甲为某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乙为沿图甲中AB、CD、EF、GH四条剖面线中的某一条所绘制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乙所示的地形剖面图对应图甲中的剖面线是() A.AB线 B.CD线 C.EF线 D.GH线 8.图甲中沿EF线行进,所能到达的最高点的海拔可能为() A.450米 B.550米 C.650米 D.700米 读“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9~11题:

《第二节 地图》教案

《第二节地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地图的用途。 2.知道地图的三要素。学会在地图上判读方向的方法,掌握比例尺的计算和运用,认识常见的图例。 3.初步掌握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4.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 5.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教学重难点: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在经纬网上判读方向。 2.掌握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并通过方法的介绍训练读图能力。 3.了解电子地图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教具准备: 中国地图、直尺、圆规、米尺、画有校园平面图的小黑板、地理挂图(**市地图)、地图册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用谜语“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地图。简单的谜语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一、地图的用途 讲解:提起地图,你一定不会陌生。你可能已经将一些地图,如中国行政区划图、交通图和旅游图等(向学生展示这些种类的地图)人们要了解一个地方,经常从查看地图开始。外出旅游、行军打仗、工程建设、航海航空都离不开地图。 带领学生学习P14阅读中的“农民用地图”。 归师生一起纳总结。 板书:二、地图上的方向 接着在黑板上画出我们学校的校园平面图,让同学们辨别出它们都是校园的什么教学设施?(操场、篮球场、食堂、教室,办公大楼等)请找到我们教室所在的位置?看分布在操场和办公楼的什么方向?

(活动)在校园的平面图上,我们教室的位置在哪儿?在校门的什么方向?有几条路可以到达?哪条路最近?让学生到讲台前指图回答,教师给与指导订正。 引入一般地图的定向方法,无指向标的地图,面对地图,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基础上,确定出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的方向。 举例:一张中国地图,我们学校位于中国的什么方位? 板书:无指向标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那么有指向标的地图呢? 板书: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讲解: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线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举例:教科书“地图上的方向”。 板书: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总结: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是今后学习地理课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板书:三、地图的比例尺 (活动)活动:请大家画一幅教室的地图,计算缩小后画在纸上的距离是教室实际距离多少分之一,也就是计算一下图上的1厘米代表了实际的几米。这个数值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比例尺。 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及公式。 用公式表示就是: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 提问:比例尺有几种表示呢?地图上的比例尺用文字表示?用数字写出来?直线式?(由学生回答) 打开地图册,任选三幅图,请三位同学,分别用文字式、数字式和直线式表示比例尺。 板书:文字式、数字式、直线式 提问:比例尺有什么用呢? 活动1:各抒己见 小结:根据比例尺,在地图上量出两地的距离,可换算两地的实际距离。 提问:如何辨别比例尺的大小呢? 比较“云南省地图”和“世界地图”,两幅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在那些方面的表现不同? 活动2:比较下列三种比例尺的大小。 1/10000,1/10000000,1/10 0000000 000 比较“云南省地图”和“世界地围”内容的详细程度。 (小结):通过两幅图的比较,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认识比例尺的特性: (1)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即比例尺愈小。 (2)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比例尺愈大;地图表示的地区范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本1——10页) 1、地球的形状:球体。 2、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1)海边看船。 (2)月食现象等 3、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最大周长是约4万千米; 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4、经纬线特点: 归线(23.5°S)、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8、利用经纬网定位。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运动形式分自转和公转)(课本11——15页) 地球运动旋转 中心 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面对赤道面对北极面对南极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 一天 1、昼夜更替 2、时间的差异 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记忆口诀:“北逆南顺” 地球运 动中 心 运动方 向 周期地理现象 公转太 阳 自西向 东 一年 1、四季的变化 2、五带的划分(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 3、昼夜长短的变化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夏季最高、影子最短;冬季最低、 影子最长) 以北半球为例。二分二至点的日期、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情况: 二分二至点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日期 3.21前后 6.22前后9.23前后12.22前后 太阳直射点位 置 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北半球昼夜长 短 昼夜平分昼最长夜最短昼夜平分昼短夜长 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 季 6、7、8月为夏 季 9、10、11月为秋 季 12、1、2月为冬季 2、地球上的五带 划分依据:根据不同纬度地带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5个热量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的地区:热带——即南北回归线之间(23.5 O N--23.5 O S);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寒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即南极圈(66.5 O S)以南、北极圈(66.5N O)以北四季分明的地区:温带(北温带和南温带)——即回归线和极圈之间 N S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人教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 1.会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基本运动规律。 2.会用简单工具演示昼夜的形成,并会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知道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3.会用图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并能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和各自的特点。 4.了解地球是不停地运动着的,地球上很多地理现象都和地球运动有关,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1.用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解释一些自然地理现象。 2.四季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地球仪1个、昼夜形成演示仪1个,手电筒1个,地球公转运行仪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为什么我的影子这么短,比我小很多的小猫影子这么高大?这种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 2.天安门升国旗。 3.去北京旅游的人们,一定要做的一件事情是去看天安门升国旗,可是看过的人有的说是凌晨四点多观看的,有的说是早上七点多观看的,他们究竟谁对谁错? 4.毛泽东诗词《七律——送瘟神》有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坐地日行八万里”可能吗?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就能较容易地解决这一问题。 5.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四季的变化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那么产生四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了解地球的运动,寻找产生四季的原因。 6.近几年,候鸟度假理念受到追捧,去海南过冬日渐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时尚风向标,尤其受到中老年人的青睐。他们天冷时到海南过冬,待到春暖花开时再回来,这样组团或家庭去海南过冬的老人群体被称为“候鸟老人”。分析“候鸟老人”去海南过冬的原因,导入新课。

七上地理第一章第二节(一)doc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工具的观念,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 2.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记住并应用比例尺的定义、公式、表示形式及其转化。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运管用地图上辨别方向 量算距离 难点: 比例尺 教材助读 自主学习 一、学会使用地图 1.方向 (1)各种地图都具备 、 、 三要素。 (2)有的地图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 向。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 , ”的规定确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 ,背朝 ,这样图上方向与实际方向就一致了。 2.比例尺 (1)定义:比例尺表示 距离比 距离缩小的程度。 (2)表现形式主要有 、 、_____________。 (3)比例尺的转化 (4)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 ;分母越小,比例尺越 。 例: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A. 1:3000000 B.1/2500000 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千米 D. 课内探究 展示交流 探究一:阅读课本第8页活动,了解野外判方向的方法。并讨论交流在日常生活中,野外定方向的方法还有哪些? 探究二:绘制地图时,比例尺的大小选择与所绘地图的表示范围、内容详略有关系: 比较图幅大小相同的A 、B 两幅地图: 归纳总结:图幅相等时,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 (大、 小),内容越 (详细、简略)。 课时作业 高效训练 1.下列各项不属于地图三要素的是 ( ) A .比例尺B .方向 C .地图名称 D .图例、注记 2.下列图幅相等的地图,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 ) A .山东省地图 B .中国地图 C .世界地图 D.潍坊市地图 3.当你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你应当选择的导游图是 ( ) A .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 B .世界地图 C .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 D .中国地图 4.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 ) A.1∕400000 B.1:2000000 C.1:10000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千米 5.甲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20千米,而两地在某一幅地图的图上距离仅有10厘米,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A.1:200 B.1:2000000 C.1:20000000 D.1/200000 6.读下面某地区平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学校在农业试验区的 方向,科技园区在火车站的 方向。 (2)沿公路从学校去科技园区,在图上测量距离为6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大约为 米。 (3)图中的比例尺是 式比例尺,这个比例尺改为文字式比例尺表示是 7.根据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图中比例尺转换为数字比例尺 。 (2)图上A 在B 点的 方向,A 、B 之间实际的距离大约为 千米。 (3)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为 ,一辆汽车从村庄外C 处驶向E 处,其行驶方向行是从 向 ,再由 向 行驶。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同步导学案:第二章 学用地图 第二节 地图的运用

《地图的运用》导学案【自学内容】 地图三要素(27—30页);选择适用的地图(31—32页) 【自学目标】 1.掌握地图三要素。 2.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等确定方向。 3.能够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直线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4.会选择适用的地图。 【自学重点】 1.掌握比例尺的运用; 2.会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自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地图上的方向 阅读课本27/28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指向标是:。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有三种,分别为: ①一般定向法: ②指向标定向法 ③经纬网定向法 学习任务二:地图上的比例尺 阅读课本28/29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比例尺表示:。 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 / 。 比例尺的表现形式有种,分别为式、式、。 例如1:35000,表示图上代表实地距离。在一张1:5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岳阳到广州的图上距离为2.8厘米,那么岳阳到广州的

实地距离是千米。 读29页图可以看出,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地区范围越,反映的内容越;反之,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地区范围越,反映的内容越。 学习任务三: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 阅读课本30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图例是指:。 注记是指:。 对照课本30页图2.18常见的图例,能够识别这些图例。 学习任务四: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阅读31页文字及图片,完成32页活动题。 【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27页图2.13,回答下列问题: (1)回忆一下,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是什么位置关系?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是什么位置关系? (2)如果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如何确定这两点之间的相对位置? (3)完成课本28页活动1。 2.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 (1)村庄位于林地的方; (2)小河的流向:; (3)公路自左向右的转向是。 【建构知网】 1.地图的基本要素:、和; 2.比例尺的表现形式有:式、式和式; 3.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有定向法、定向法和

陕西省西安市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地图(第1课时)教案 中图版

第二节地图 教学目标: 1.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3.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4.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5.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难点: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准备: 1. 教学挂图:世界地形图、中国政区图、北京市地图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节地图第一课时 迷语导入:“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迷底:地图)同学们猜得对,是地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知识。 板书:第三节地图 提问:一张地图怎么能容下千山万水、五湖四海、中外名城呢? 学生:把实物缩小,用符号表示…… 提问:下边我们就实验一下,把实物画在纸上。

学生活动:用尺子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度和宽度(60×40),然后画在笔记本上;请一学生画在黑板上 提问: 同学们画的非常好,谁能告诉大家,画图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什么? 学生: 把课桌缩小。 提问: 你们把课桌缩小了多少倍? 学生:缩小了10倍 提问: 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写成1:10(注意单位用厘米)。 板书: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 学生活动:打开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请一学生写在黑板上 (根据学生写的比例尺的形式归纳出比例的三种表示形式) 板书: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提问: 数字式比例尺能清晰表现地图缩小的倍数,线段式比例尺可以直接在地图上量算,文字式比例尺能清楚表示比例尺的含义。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注意转换时单位换算:由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在千米数字后加上五个零,由厘米换算成千米时,要在厘米数字中去掉五个零。 学生活动: 1)写出下列表格中的比例尺的其他两种形式 数 字 式 线 段 式 文 字 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 0 50千米 1:500000 2)读“北京城区”图,此图的比例尺是什么形式?从文化宫到美术馆大致有多远?能不能 知道? 提问:地图上的比例尺能表示地图缩小的程度,可以用来量算距离,看地图不仅要会读比例 尺,还要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板书:二、地图上的方向 演示:指导学生读P19“C图-c”、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2)标出图中甲、乙、丙三点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实地距离 图上距离

第一章 第二节 地图(第1课时)(教案)

《地图》(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说明地图在生活中的用途; 2.能灵活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3.学会在地图上判断方向。 过程与方法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树立地理与社会全局的统一思想意识。【重点与难点】 1.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在地图上判断方向。 【教学方法】 资料分析、读图分析、活动练习。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新闻报道:当地时间2016年6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华沙,开始对波兰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要想知道波兰在哪里,应查找什么地图?(查找“世界政治地图”) 暑假期间,我想去云南旅游,因此我想了解一下云南省有哪些旅游景点,要查找什么地图?(查找“云南省旅游景点”图) 可见,地图有很广范的用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地图的相关知识。 二、新课学习 (一)地图的用途 讨论:地图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公园浏览,寻找景点:导游图;外出旅行,确定行程:交通图; 国际时事,确定地点:世界政治地图;了解天气:天气预报图 阅读:农民用地图

在河南省唐河县的农村,不少农户家墙上都挂着中国地图,许多人还随身带着地图册。李营村党支部书记介绍说,这个村几乎所有外出的农民,包括打工、考察、做生意、跑购销的都买了地图册。地图册的用途大致有三种:一是出门识路方便,不走弯路;二是觅得某地有需要的信息后能及时确定相关地点,节省时间;三是从上面能找到全国各地的风景旅游点,外出时可以顺便旅游一番。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地图基本要素:方向、比例尺和图例 阅读:斯诺医生的发现 霍乱是一种恶性传染病。19世纪中叶,英国首都伦敦霍乱流行,许多人被传染致死。斯诺医生多年从事对霍乱病因的研究,他怀疑问题出在被污染的水源上,但是他没有证据。 1854年,为了弄清霍乱病源,斯诺医生对苏哈区的霍乱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他把每个病死者的住地标在地图上。结果发现,许多死者饮用了是同一口水井的水。斯诺医生让他的助手封死了这口井,此后,新发病者大幅度减少。 (二)地图上的方向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方向,例如我们说“学校在我家的正南方”“邮局在我家的东北方”“到时博物馆应该先往东走,再往南走” 视频:地图的方向 地图主要反映的是地面地理事物的分布和性质,因此,在地图上也同样有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再进一步细分,还可以分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方向。 第一步:先看有没有指向标。如果有指向标,就要用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通常指北,再由此确定其它方向。 第二步:没有指向标,再看有无经纬网。经线定南北,纬线定东西。 第三步:没指向标,没经纬网,再用一般方法。一般方法指的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活动:读图 此图是用哪种方法表示方向的?(指向标) 郑州、上海、南昌、重庆、西安各在武汉的什么方向?(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汽车沿什么方向行驶?(东南向西北) 甲地在乙地的什么方向?(正北)乙地在丙地的什么方向?(西南) 阅读:使用地图时的定向 我们在户外使用地图时,必须使地图上的方向与实际地物的方向一致。在户外确定实际地物的方向有以下几种简单方法。利用太阳: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确定方向。利用北极星:在晴朗的夜空找到北极星,面对北极星,前方为正北方。利用指南针:如图E,将指南针放平,磁针红色的一端指示的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图,《,《地图上的方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了在地图上如何判断方向的方法。关于地图上的方向的教学,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教材明确了地图上有三种定向方法,它们是: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指示北方。经纬网定向法: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重点和难点是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和空间想象能力也有限,所以在设计本节课的知识点时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讲练结合,并设计一些情景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知识”,从而端正学习地理的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让学生知道地平面上的八个基本方向,并且学会在普通地图应用一般定方法辨别方向。② 掌握指向标定向法和经纬网定向法的步骤。③学生能够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上灵活判断方向。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练结合、情景问题分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辨别方向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以及实践活动,使学生懂得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地理学习态度。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情境教学、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等。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过程】 一、地图上定方向(板书) 1、一般定向法:在普通地图上(无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

东” 。 学生活动:1)、出示“澳门特别行政区”图(无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请你判别该地图的方向?(学生答) (教师订正: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学生活动:2)、下图中,郑州、上海、南昌、重庆、西安各在武汉的什么方向?(学生答) 教师订正:郑州(正北)、上海(东北)、南昌(东南)、重庆(西南)、西安(西北) (过渡)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我们要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那么箭尾指向哪里?(南方)面对箭头,“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板书) 学生活动:3)某日,你和同学正在玩耍,一位司机路过问到大箩园怎么走,你手边正好有一副平面图……,完成指路任务。 (学生归纳总结)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确定方向: ①、确定中心地点。 ②、以中心地点为中心平移所给指向标相对应的十字坐标,按指向标方位标注东西南北。 ③、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指出:图中汽车向西北方向行驶。 学生活动:4)下图是一幅公路平面略图,读后回答: (1)图中公路D到E走向的变化由折向。(西北——东南走向、东西走向) (2)图中河流上游流向下游的总趋势是从流向。(东北、西南) (3)村庄B在村庄A的方(正东);村庄C分别在村庄A、B 的方和方。(东南、西南)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第二节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第二节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通过本节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和绘图能力,并养成细心、认真工作的良好习惯。 型讲授新 教学方法讲授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所反映的地形特征,难点是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图方法。 教学用具自制投影片:一幅等高线图及一幅与此对应的地面形态景观图。教学挂图:《中国地形图》,自制一幅简易等高线地形挂图。模型:泥塑地模型及与之吻合的线圈立体式等高线模型。 教学提纲 第二节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二、等高线地形图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四、地形剖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在地图上怎样才能把这些不同的形态表现出呢?我们又是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呢?今天我们就研究这些问题。 第二节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板书) [提问] 我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而在青藏高原上测量珠穆朗玛峰只有4000多米。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呢?(引导学生导出“是从不同的基点测量的。”) [教师总结]原是分别以海平面和青藏高原表面为起69点测量的,这是通过不同的地面高度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板书) [绘制板图] 教师绘制“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见教材第20页)[教师讲述] 地面高度的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或绝对高度。如图甲地海拔为100米,乙地海拔为00米。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如图中甲地比乙地高出1000米。 [提问] 海拔与相对高度主要区别是什么?(海拔永远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相对高度因比较点不同而不同。) [教师总结]海拔和相对高度都是指垂直距离,但因海拔是以海平面为

第二章第二节地图的运用

第二节地图的运用 授课老师:实验中学陈婷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 ①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等确定方向。 ②能在地图上量算出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③能根据需要选择地图,查找地理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能初步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地图上方向的辨别及比例尺的应用 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以旅游引入 设问:我们怎样知道这些旅游地在哪里?在我们的什么方向?离我们有多远呢?——运用地图 讲授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方向 比例尺 图例和注记 1、地图上的方向 假如我们现在要去北京旅游,从广州出发,北京在广州的什么方向呢? (看图,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到达北京,我们第一站就先去看看梦幻的水立方吧,但水立方在火车站的什么方向呢? (看图,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既然来到北京,我们顺便去逛逛北京的动物园吧! (看图,在既没有经纬线又没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小结】 经纬线定向法 地图的定向法:指向标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提问:北京离我们有多远呢?我们看地图能否帮我们呢? 2、地图上的比例尺 ①比例尺的定义: 图上距离 比例尺= 实地距离 【做一做】: 利用比例尺,量算广州到北京的实地距离 除北京以外,大家还想到哪里旅游呢?那里离我们有多远啊?课后可以利用不同的地图上量一量。 (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旅游地进行量算,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②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数字式和线段式 ③比例尺的大小: (看图,比较两幅图的比例尺大小及内容的详细程度) 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排队游戏】 要求:1.把比例尺从小到大排列 2.把比例尺表示内容由详细到粗略排列 (分小组同学手依照手中写有比例尺的卡片,按要求排队,全班同学评选做得又快有准确的一小组) 【小结】 比例尺的大小: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 第1章第2节《地图》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地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地图的用途。 2.知道地图的三要素。学会在地图上判读方向的方法,掌握比例尺的计算和运用,认识常见的图例。 3.初步掌握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4.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 5.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教学重难点: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在经纬网上判读方向。 2.掌握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并通过方法的介绍训练读图能力。 3.了解电子地图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教具准备: 中国地图、直尺、圆规、米尺、画有校园平面图的小黑板、地理挂图(**市地图)、地图册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用谜语“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地图。简单的谜语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一、地图的用途 讲解:提起地图,你一定不会陌生。你可能已经将一些地图,如中国行政区划图、交通图和旅游图等(向学生展示这些种类的地图)人们要了解一个地方,经常从查看地图开始。外出旅游、行军打仗、工程建设、航海航空都离不开地图。 带领学生学习P14阅读中的“农民用地图”。 归师生一起纳总结。 板书:二、地图上的方向 接着在黑板上画出我们学校的校园平面图,让同学们辨别出它们都是校园的什么教学设施?(操场、篮球场、食堂、教室,办公大楼等)请找到我们教室所在的位置?看分布在操

场和办公楼的什么方向? (活动)在校园的平面图上,我们教室的位置在哪儿?在校门的什么方向?有几条路可以到达?哪条路最近?让学生到讲台前指图回答,教师给与指导订正。 引入一般地图的定向方法,无指向标的地图,面对地图,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基础上,确定出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的方向。 举例:一张中国地图,我们学校位于中国的什么方位? 板书:无指向标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那么有指向标的地图呢? 板书: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讲解: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线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举例:教科书“地图上的方向”。 板书: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总结: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是今后学习地理课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板书:三、地图的比例尺 (活动)活动:请大家画一幅教室的地图,计算缩小后画在纸上的距离是教室实际距离多少分之一,也就是计算一下图上的1厘米代表了实际的几米。这个数值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比例尺。 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及公式。 用公式表示就是: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 提问:比例尺有几种表示呢?地图上的比例尺用文字表示?用数字写出来?直线式?(由学生回答) 打开地图册,任选三幅图,请三位同学,分别用文字式、数字式和直线式表示比例尺。 板书:文字式、数字式、直线式 提问:比例尺有什么用呢? 活动1:各抒己见 小结:根据比例尺,在地图上量出两地的距离,可换算两地的实际距离。 提问:如何辨别比例尺的大小呢? 比较“云南省地图”和“世界地图”,两幅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在那些方面的表现不同? 活动2:比较下列三种比例尺的大小。 1/10000,1/10000000,1/10 0000000 000 比较“云南省地图”和“世界地围”内容的详细程度。 (小结):通过两幅图的比较,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认识比例尺的特性: (1)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即比例尺愈小。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像等。 4、麦哲伦经过的大洋 西班牙---大西洋---南美南端---太平洋---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旋转,在南极上空仰视地球的自转为顺时针旋转。 2.一年中夏至正午太阳高度最高、冬至最低。一年中夏至昼长、冬至昼短。四 4、高、中、低纬的划分: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 第三节地图 1 地图: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 2.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 a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b大小: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较详细;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较简略 c表示方法:文字式:1cm代表实地距离40km 数字式:1:4000000线段式⑵

方向: a一般情况下,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 b指向标定向:箭头所指方向为正北; c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与注记: 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说明山高水深的数字 3.地形图 ⑴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⑵分层设色地形图: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⑶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坡度陡缓 4.海拔: 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 5.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山地 a.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内高外低 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c.山谷:等高线向高出凸出 d.鞍部一对数值相等的等高线之间 e.陡崖:等高线重合处 f.等高线分布密集,坡度陡峻;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平缓. 高原:海拔在500m以上边缘陡峻,内部较平坦; 平原:海拔低于200m地面平坦.起伏小;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 7.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 山地33%、丘陵10%、高原26%、平原12%、盆地19%五种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⒈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 概括地说,地球上是七分水三分地,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2.无论我们怎样将地球平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是:太平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大西洋(形状如同“S”);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 5.全球陆地被海洋包围,并分割成大大小小许多块,其中面积广大的叫大陆(共六块大陆:亚欧大陆.南美洲大陆.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洲大陆),面积较小的是岛屿。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半岛则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太原市2019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 地图的运用 同步检测D卷

太原市2019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地图的运用同步检测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取景地云南普者黑,它独特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配上高山流水与白云,自成仙境,你的妈妈打算暑假的时候带你去云南旅游,请问你们选用哪种地图最合适?() A.世界地图B.中国行政区划图C.云南省旅游交通图D.中国地形图 2 . 下列四幅地图,图幅大小相同,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A.世界地图B.中国地图C.韶关地图D.始兴地图 3 . 下列四种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其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A.广州地图B.广东地图C.中国地图D.世界地图读图的宁化县部分城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4 . 宁化县政府位于县医院的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D.东北方向 5 . 图中属于学校的图例是 A.B.C.D. 6 . 下列各项不属于地图要素的是 A.分层设色B.图例C.指向标D.比例尺

7 . 绘制学校平面图,适合采用的比例尺是() A.1:100B.1:250000C.1:100000D.1:50 8 . 如果要了解北京在祖国的位置,需要选择哪幅地图() A.中国地图B.北京市地形图C.北京市旅游图D.北京市交通图下图是“车载导航仪面板示意图”,行驶中始终显示车头朝上,指向标箭头随行车方向而转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9 . 地图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车载导航仪面板示意图中使用的地图是() A. 地形图 B. 气候分布图 C. 人口分布图 D. 电子地图 10 . 汽车从当前位置行驶到百货大楼路程图上距离为5厘米,那么实地距离为() A. 1 000米 B. 2000米 C. 1 500米 D. 1250米 11 . 汽车在前方左拐弯后向百货大楼行驶,导航仪面板上的指向箭头朝向()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南 D. 西北 12 . 2011年2月,重庆市政府提出了“重庆非去不可”这个城市旅游口号。要了解重庆有哪些旅游景点,我们需要一张() A.重庆政区地图B.重庆交通地图 C.重庆旅游地图D.重庆地形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教案

教学内容: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了解收集地理信息的各种途径,知道收集地理信息的重要性。 2.了解八个基本方向,掌握八个基本方向的符号、位置关系。知道在一般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了解在有指向标或经纬线的地图中,方向如何表示。了解在实际中判别方向的基本方法。 3.掌握比例尺的定义,了解比例尺的几种表示方法和换算。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熟悉比例尺的大小、范围及详略关系的比较,了解图例和注记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学会图上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对照。 2.对获得的地理信息,通过对比、进行分析、综合、探究其特征与成因,思考其相互关系;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的重要性,尝试组织筹划一次地理野外旅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交流精神。 ●教学重点: 1.知道在一般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了解在有指向标或经纬线的地图中,方向如何表示。了解在实际中判别方向的基本方法。 2.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树立地理意识与创新精神。掌握比例尺的定义和公式。熟悉图例和注记 3.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 ●教学难点: 1.了解在实际中判别方向的基本方法。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的重要性,尝试组织筹划一次地理野外旅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第一节课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学习地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 熟悉比例尺的大小、范围及详略关系的比较。通过实践学会图上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对照。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践练习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应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点间的距离,熟悉常用图例的符号。 2.能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3.记住并应用比例尺定义、公式表示形式及其转化,了解图例、注记的意义,并记住地图上常见图例。 重点与难点, 正确掌握地图的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教学过程 导入 自主合作探究 一、地图上的比例尺(注意:比例尺是个比值,无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