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传媒大学网络新闻传播概论

合集下载

《网络新闻传播》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新闻传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118课程名称:网络新闻传播(Network news media)新闻学本科专业必修课《网络新闻传播》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本课程是一门和时代发展结合比较紧密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在《新闻学理论》、《传播学导论》、《计算机基础》、《广告学概论》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对网络传播的特点、技术及应用等内容的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网络传播技能和网络传播活动,为后续课程课程奠定学习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是:每周2学时,计划教学周数18周,总课时数36学时。

本课程总学分数:2学分。

二、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授课学时实验学时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网络应用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新闻传播网站建设与经营网络营销网络中的传播网络传播中的受众网络传播的宏观影响网络传播中的文化现象网络传播中的若干法律问题机动42622644422 合计36三、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网络传播的特点、技术及应用等内容的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网络传播技能和网络传播活动地特点,特别是作为新兴媒体地网络在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中,如何发挥自己地优势,在网络新闻的采写和发布中博采众长,整合其他媒体的优点,在新闻传播中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为后续课程课程奠定学习基础。

本课程各章的教学要求和知识考核点如下:第一章网络应用基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发展与信息传播的关系,网络传播概念、研究内容、传播模式、议程设置以及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信息传播、网络传播、网络媒体“把关”、互联网教学方法与手段: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相结合。

第二章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网页设计逻辑思维能力和设计方法,主要熟练掌握制作网页的有效工具Dreamweave和Flash。

教学重点和难点:网页设计原则、网页设计过程、网页设计技巧和网页设计软件Dreamweaver和Flash。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参考书目(初试)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参考书目(初试)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参考书目(初试)袁军、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修订本)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第2版)雷跃捷:《新闻理论》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雷跃捷:《媒介批评》梁一高:《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修订2版)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谭云明:《新闻编辑》王振业:《新闻评论写作教程》赵玉明:《广播电视辞典》(重点看第2、3章)《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红宝书》凯程考研334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2版)》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第2版)》邵培仁:《媒介管理学概论》宫承波《媒介融合概论》王军:《传媒法规与伦理》《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红宝书》凯程考研【中传考研经验】凯程2015年中传考研成绩辉煌,拿下多个重要专业的第一名,例如,中传艺术硕士第一名王园璐,中传新闻传播硕士第一名郑家威,凯程学员总共考取中传超过30人,基本都是跨专业的学生,中传在录取的时候非常公平,招生人数多(总数达200人),加上凯程的专业辅导与人脉关系,凯程已经成为了中传考研的黄埔军校,每年考取中传的人数是其他辅导班的总和还要多。

在凯程网站有很多成功学员的视频,凯程学校里有专门针对中传艺术硕士、新闻传播硕士、新闻学、传播学等专业的内部讲义,这是其他机构所不具备的,同学们到了凯程学校可以实地查看(有些机构根本就没有开过中传课程,自然没有讲义了)(其中中传讲义包括:中传艺术硕士、新闻传播凯程通,热点讲义,真题讲义,冲刺讲义、题库等)。

此外,其他机构1个经验谈视频都没有,凯程的中传考研经验谈非常多,在凯程网站有展示,同学们可以查看。

相信同学们能够正确选择考研辅导班,凯程一直以来,以“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为理念,创建最强的中传考研培训学校。

关于凯程: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中国大学MOOC网站50门新闻传播慕课V20200203

中国大学MOOC网站50门新闻传播慕课V20200203
https:///course/ECNU-1002840005 https:///course/ZJU-21002 https:///course/CUC-1003768001
https:///course/ZJU-1206449828
https:///course/SDU-1002535008
https:///course/HNU-1001692002
https:///course/BNU-1002842011
https:///course/HUST-1001672006
https:///course/JNU-1207130819
https:///course/CUC-1207070801
https:///course/DLUT-1003360025
https:///course/SISU-1207396806
5 正在进行 6 正在进行 7 正在进行 8 正在进行
广告策划与创意 全球传播
英语新闻采访与写作 智能媒体传播
大连理工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 学
上海外国语大 学
中国传媒大学
崔银河 王玲宁
郑闯 段鹏
4564 3430 3172 2650
9 正在进行
新媒体与社会治理
西安交通大学 李明德
1522
10 正在进行
https:///course/BIT-1207424804
https:///course/FJNU-1002573004
https:///course/HUST-1003174001
https:///course/XTU-1205594803
https:///course/SDU-1206302801 https:///course/SDU-1206299802 https:///course/BNU-1003348001 供大家参考。3.数据采集于2月3日中国大学MOOC网站。

2024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知识点总结(李良荣版)

2024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知识点总结(李良荣版)

contents •网络与新媒体概述•网络传播原理与特性•新媒体类型与运营策略•网络与新媒体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应用与创新发展•网络与新媒体行业趋势及挑战目录01网络与新媒体概述网络与新媒体定义及特点定义特点早期互联网媒体社交媒体兴起自媒体时代智能化媒体网络与新媒体发展历程网络与新媒体影响及作用对社会的影响对传统媒体的影响A B C D对个人的影响对未来社会的影响02网络传播原理与特性传播媒介的变革01传播过程的去中心化02互动性与反馈机制03全球化传播网络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信息的全球化传播。

多媒体融合网络传播融合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

碎片化与整合网络信息碎片化,但可通过超链接等方式实现信息整合。

社交化趋势社交网络的发展使网络传播更加社交化,人际关系在传播中扮演重要角色。

传播效果的量化指标包括点击率、浏览量、转发量、评论数等,用于衡量网络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传播效果的质化分析对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舆论引导、品牌形象等方面进行质化分析。

受众分析与定位通过对受众的行为、兴趣、需求等进行分析,实现精准传播和效果评估。

案例分析与比较结合具体案例,对网络传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行总结和比较。

03新媒体类型与运营策略社交媒体类型及特点微博微信社交网站视频分享网站定位明确提供高质量、有价值的内容,吸引和留住读者。

内容为王多平台推广数据分析01020403关注读者反馈和数据统计,不断优化内容和运营策略。

确定自媒体的主题和受众群体,保持内容的一致性和专业性。

利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推广,扩大影响力和受众范围。

自媒体运营策略分析直播平台运营策略探讨直播内容选择主播培养与包装互动与社交盈利模式探索04网络与新媒体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网络与新媒体法律法规概述网络与新媒体法律法规体系网络与新媒体主体法律责任网络与新媒体监管机制网络与新媒体伦理道德原则阐述了诚信、公正、尊重他人等伦理道德原则在网络与新媒体环境中的重要性。

中国传媒大学选科要求

中国传媒大学选科要求

中国传媒大学选科要求根据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20年选科要求可知,中国传媒大学招生专业的具体选科要求如下:(一)“不限选考科目”的大学专业1、汉语言文学2、汉语言3、汉语国际教育4、英语5、俄语6、德语7、法语8、翻译9、新闻学10、新闻学[数据新闻报道方向]11、广播电视学12、广播电视学[国际新闻传播方向]13、广播电视学[电视摄影方向]14、广告学15、传播学[媒体市场调查与分析方向]16、传播学17、编辑出版学[新媒体方向]18、网络与新媒体[新媒体网络经营方向]19、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方向]20、网络与新媒体21、新闻传播学类(中外合作办学):传播学22、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品牌管理方向)、会计学23、文化产业管理[影视制片管理、文化经纪方向]24、行政管理25、公共关系学26、音乐表演[声乐表演方向]27、音乐学28、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电子音乐方向]29、表演[音乐剧双学位班]30、表演31、戏剧影视文学32、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33、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34、戏剧影视导演35、戏剧影视美术设计36、播音与主持艺术37、动画[游戏艺术方向]38、动画39、影视摄影与制作40、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方向]41、环境设计42、数字媒体艺术43、艺术与科技[数字娱乐方向]44、新媒体艺术(二)“物理(必须选考)”的大学专业1、信息与计算科学2、电子信息工程3、通信工程4、通信工程[无线多媒体广播技术方向]5、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6、广播电视工程7、自动化[演艺工程与舞台技术方向]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9、软件工程[移动互联网方向]10、网络工程11、信息安全12、数字媒体技术13、数字媒体技术[游戏设计技术方向]14、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1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6、录音艺术。

2020-2021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

2020-2021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

2020-2021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吴老师对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中国传媒大学的介绍,学院专业的介绍,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近三年录取情况分析,及中传传播学专业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为了顺应高等教育发展潮流、符合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中国传媒大学于2013 年7 月上旬进行了学部制改革,成立了“四个学部,一个中心”,即新闻传播学部、艺术学部、理工学部、文法学部和协同创新中心。

新闻传播学部机构构成:电视学院、新闻学院、传播研究院、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挂靠)、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挂靠)、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挂靠)一、中传传播学招生目录招生专业:传播学(050302)研究方向:01理论传播与传播史02应用传播学03媒介与女性04国际传播05媒介素养06传播研究方法07传播心理学08传媒政策与法规09媒介与全球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生人数:53人,其中推免16人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③713传播历史与理论④816传播实务学制:3年二、参考书《传播学总论》胡正荣清华大学出版社《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罗杰斯上海译文出版社《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赛佛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播学基础框架、历史与外延》段鹏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1世纪大众传播发展战略研究》胡正荣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传播政治经济学》文森特上海译文出版生《政治传播:历史、发展与外延》段鹏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媒介研究技巧》伯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大众传播研究方法导论》陈阳中国人民出版社三、复试参考书:四、中传传播学复试分数线2018年2017年政治/英语:53 专业课:80 总分:365 2016年五、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新闻传播学考研学硕真题新闻学史论712一、名词解释1.媒介素养2.邵飘萍3.媒介事件4.扒粪运动5.刻板印象二、简答题1.涵化理论2.为什么说黄远生是报界奇才3.影响新闻价值取向因素4.新中国成立前范长江的新闻活动和贡献三、论述题1.从信息和新技术发现的角度评价莫个人的话,大意就是信息和新技术使得人人都成为记者,单人位记者的权利和义务······就会消失是不对的2.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新闻传播活动的特点和政府的规制策略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新闻传播学考研学硕真题传播历史与理论一、名词解释1.《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2.休眠效果3.议程设置4.自变量5.大数据二、简答题1.符号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2.印刷术的发展对人类传播的意义三、论述题1.用意识形态理论对“网购”的新闻式广告的文本进行分析2.网络舆情的演变及特征,用具体实例分析3.论述媒介暴力内容的研究,在中国此研究领域的意义。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专业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专业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专业介绍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专业介绍新闻与传播硕士(055200)1.新闻实务方向本方向是新增的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下的一个重要方向,以原有的学术型硕士招生专业方向新闻业务方向为基础,为适应传媒人才的市场需求变化,调整培养思路,凸显业务人才培养的特色,实现从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向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旨在为我国新闻媒体培养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方向的人才培养着力强调两个方面:一是着重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新闻理念,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使学生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通过开设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使之具备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视野;同时注重将理论问题放入媒体一线实践中来予以考量和解决,而不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关照。

二是重视学生新闻采编实践能力的训练,在课堂内引入业界导师,开展前沿业务问题的研讨;充分发挥业界导师和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安排学生进入主流媒体实习,强化训练学生的新闻采编能力,并且加强业务指导和实习成果考核。

本方向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较高的政策水平,拥有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基础,具备较丰富的媒体实践经验与业务能力,熟练掌握新闻采编工作流程、技术及特点,语言文字功力深厚,除了常规新闻,还能够从事高品质新闻报道的采编工作;旨在为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党政新闻宣传部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进入主流媒体、各级新闻宣传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独立从事新闻采编业务以及相关的管理工作。

本方向师资队伍强大,除学院专职导师外,还从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社、北京电视台等中央及地方媒体聘请了一批高级记者、编辑担任兼职导师。

在课程设置上大幅提高了业务课程的比重,并聘请业界精英开设实务课程。

加强对社会实践和媒体实习的要求,与主流媒体紧密合作,设立定点的实习教学单位,为学生深入媒体一线进行观摩、考察、实习提供便利条件。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与新媒体辅修双学位专业2020年秋招生简章【模板】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与新媒体辅修双学位专业2020年秋招生简章【模板】

**大学网络与新媒体辅修/双学位专业2020年秋招生简章一、培养目标基于互联网等新兴媒介形态对新闻传播行业所带来的巨大变革,顺应数字信息时代发展所需,满足移动互联媒介融合的趋势要求,为适应各级各类媒体逐渐向全媒体方向转型,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够胜任网络报纸、网络电视、网络广播、新闻网站、手机媒体和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型传播样态发展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

本专业课程全部由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讲授。

二、招生对象及条件1.招生对象:校内:本校2019级及以上年级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已获得教育部学位中心承认的本科学士学位)。

校外:在校学生,须为2019级及以上年级在校本科生(能授予学士学位的全日制本科)、研究生(已获得教育部学位中心承认的本科学士学位);社会人员,须已获得教育部学位中心承认的本科学士学位。

2.招生条件:校内: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完成主修专业学习任务,全部必修课程及格(重修重考及格课程视为及格),学有余力。

对所有符合报名条件者择优录取。

校外:学生要求全部必修课程及格(重修重考及格课程视为及格),学有余力;对所有符合报名条件者,采取面试的形式择优录取。

已工作人员请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能坚持学习,慎重考虑报名事宜。

三、修业年限两年(非本校本科在读同学的辅修/双学位学制统一为两年,不再予以申请一年辅修毕业)。

四、兑换通识教育拓展课学分本校学生所学辅修/双学位学分可兑换通识教育拓展课学分。

五、授予证书两年学习完毕,成绩合格,在主修专业获得相应学士学位时,授予**大学辅修/双学位学士学位证书。

六、授课方式周六、周日上课(寒暑假除外)。

受新冠疫情影响,为确保校内外学生安全,2020年秋季学期采用线上形式开展教学,之后各学期视疫情防控情况恢复线下教学,如疫情不能完全解除,则仍然采用线上教学。

七、招生时间安排及报名方式第一阶段网上报名及提交材料:9月14日—10月9日,登录报名网址http://***.cn在线填写《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辅修/双学位2020年秋期报名申请表》,并按照要求上传材料,其中本科在读同学须于系统中上传:1、身份证(扫描或拍照);2、手写承诺书(扫描或拍照),承诺书内容为:本人保证主修专业为全日制本科在读,所提交信息均真实有效,否则入学后产生的一切后果自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新闻传播概论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题,共10分)1. 关于网络公关和网络广告的关系,下列不准确的是____D____。

A.网络公关与网络广告的传播目的不同。

B.网络公关与网络广告的传播手段有差异。

C.网络广告的主要传播内容是对产品特点及性能的描述。

D.网络公关的目的是带来直接的营业收入。

2. 网络广告效果的衡量有点击数、点进率、独立访客、印象数等指标,对这些指标测量的精确程度排序由高到低应该是______B______。

A.独立访客>印象数>点进率>点击数B.独立访客>点进率>印象数>点击数C.点进率>印象数>独立访客>点击数D.点进率>独立访客>印象数>点击数3. 下列_______C__________现象属于网络“恶搞”。

A. 将电影《无极》改编成《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B. 网民发动搜索,监督陕西官员“表叔”的贪腐行为。

C. 民众的网络表达影响了“马加爵杀人案”的审判结果。

D.不满电影《刺杀金正恩》表达的思想,网络黑客攻击制片商索尼影业内部网站。

4.下列关于“网络中立”(Net Neutrality)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BC_______。

A. 这一原则要求平等对待所有互联网内容和访问,防止运营商从商业利益出发控制传输数据的优先级,保证网络数据传输的“中立性”。

B.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于2017年推翻了奥巴马政府历时多年推出的“网络中立”规定,但该决定遭到多家网络科技公司和民众的普遍反对。

C. “网络中立”政策仍然存在争议,我国互联网治理应辩证对待、逐步明晰该理念对中国国情的借鉴意义。

D.“网络中立”是美国新自由主义在互联网信息通信领域的体现,对我国的互联网治理没有参照意义。

5.网民在网络上对热点事件的讨论,其本质是______D_________。

A. 情感和观点共同传播的过程。

B. 事实的传播过程。

C. 事实和意见共同传播的过程。

D. 情感的传播过程。

二、多项选择(每题3分,共5题,共15分)1.下列____BD________是使用电子管的计算机。

A.TRADICB.UNIVACC.EDVACD.ENIAC2. 下列关于“超文本”的理解,正确的是____ACD________。

A. 与传统信息形式相比,“超文本”信息形式不局限于简单的字符、数字型数据,而可以包含多媒体信息。

B.“超文本”可以传输图片、视频、音频等,但不能传输文本形式的文件。

C.“超文本”可以在网络上实现信息之间的相互链接。

D.“超文本”的信息方式是万维网的基础构想。

3. 网络编辑思想可以通过___ABCD_________方式得以传达。

A.采用弹出式窗口、设置头条、操作排行榜顺序等。

B.发布及时性、更新频率等时间手段。

C.通过字体大小、颜色、配图等“强势”手段。

D.通过网页层次结构等技术手段。

4. 下列____BCD________属于网络广告的基本形式。

A.RSS分类广告B.弹窗广告C.富媒体广告D.电子邮件广告5. 网络公关应该遵循___ABCD____原则。

A.组织利益与公众利益的一致性B.实时应对与持续管理的协调性C.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一致性D.信息传播与关系培养的互补性三、判断题(请以“正确”或“错误”答题,每题2分,共5题,共10分)1. 全球第一份上网的报纸是《圣何塞信使报》。

_____对____2. 卡斯特所阐述的“网络社会”(network society)指的是互联网带来的“虚拟社会”。

____错________3. BBS(Bulletin Board System)是一种“一对多”的交流形式。

______错________4.卡罗琳·马文所说,旧媒体曾经一度是新媒体,而新媒体又在不断地变化与演进。

所以,应该采取辩证的、历史的视角来看待网络传播。

_____对_________5. “印象数”是网络广告效果的衡量指标之一,用户刷新页面,会造成印象数增加。

______对_______四、名词解释(请从8题中选择5题作答,每题4分,共20分。

如多选,仅批阅前5题)1. 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英国计算机科学家。

他是万维网的发明者,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1990年12月25日,罗伯特·卡里奥在CERN和他一起成功通过Internet 实现了HTTP代理与服务器的第一次通讯。

2. 剑桥分析员事件(2016)指8700万Facebook用户数据被不当泄露给政治咨询公司剑桥分析,用于在2016年总统大选时支持美国总统特朗普。

3. 新兴媒体(Emerging Media)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快递信封广告、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

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

4. 独立访客(Unique Visitor):独立访客就是独立(IP) 访客(Unique Visitor) 一般地,我们可以用两个数值标准来统计访问某网站的访客,即"访问次数" 和"独立访客( 问) 数" ,访问次数和独立访客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5. 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一个数学领域的猜想,名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中文翻译包括以下几种: 六度分割理论或小世界理论等。

理论指出: 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五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如图所示。

这指六度分割理论,也叫小世界理论。

6. 长尾理论(Long-Tail Theory)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

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当,甚至更大。

7. LBS (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务,它是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 如GSM网、CDMA网) 或外部定位方式( 如GPS)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 地理坐标,或大地坐标) ,在地理信息系统( 外语缩写:GIS 、外语全称:Geographic InformationSystem)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

8. 棱镜门事件(PRISM)棱镜计划(PRISM):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07年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

该计划的正式名号为“US-984XN”。

泄露的文件中描述PRISM计划能够对即时通信和既存资料进行深度的监听。

许可的监听对象包括任何在美国以外地区使用参与计划公司服务的客户,或是任何与国外人士通信的美国公民。

国家安全局在PRISM计划中可以获得的数据电子邮件、视频和语音交谈、影片、照片、VoIP交谈内容、档案传输、登入通知,以及社交网络细节。

综合情报文件“总统每日简报”中在2012年内在1,477个计划使用了来自PRISM计划的资料。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要阐述社交媒体(Social Media)的定义及其特征。

答:《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 )是美国著名的新闻博客网站,始创于2005年,提供原创报道和新闻聚合服务,着重于国内外时政新闻,每天的独立访问量达到2,500 万,是美国当前影响力的政治类博客。

《赫芬顿邮报》网站兼具有博客自主性与媒体公共性,通过“分布式”的新闻发掘方式和以WEB2.0为基础的社会化新闻交流模式而独树一帜,以新锐的报道风格而引人注目。

《赫芬顿邮报》是美国当今政界名流及评论家阿里安娜·赫芬顿(Arianna Huffington )创办的新闻和观察类博客网站。

在2008年初,《赫芬顿邮报》的月独立流量已经超过了号称“美国博客”的德拉吉报告(Drudge Report )。

《赫芬顿邮报》曾在美国《时代》杂志评选的“25个的博客”中排名,在英国《卫报》评出的“ 50个最有权势的博客中”同样名列榜首。

作为新崛起的新媒体网站,《赫芬顿邮报》打出了“份互联网报纸”的口号,并且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仍能积极引入风险投资,并购其他网站,显示了强劲的上升势头。

随着网络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形成了激烈竞争的格局,《赫芬顿邮报》作为具有代2.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工作经验,或者你熟悉的案例,阐述网络舆论的特点和生成机制。

答:网络舆论是个人意见在网络上公开表达的汇集,是一种有倾向性的议论,其生成历经公众关注的焦点出现并引发广泛议论、舆论领袖促进意见的整合与汇聚和结构化组织促成舆论形成三个阶段.网络舆论具有表现形式的数字化与多媒体性、表达的开放性与自由性与传播过程的去中心化与难引导性三个典型特征.六、论述题(共25分)请结合网络课堂中给出的阅读资料,解释网络空间的“多利益攸关方”治理模式的含义,并结合你所了解的实际案例(例如剑桥分析事件、斯诺登事件等),分析“多利益攸关方”治理模式对新闻业发展的影响。

答:2019年7月24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社交网络巨头脸书公司开出高达56亿美元的罚单,并对剑桥分析公司(简称剑桥分析)提出了行政诉讼,指控其采用欺骗手段从脸书数千万用户那里收集个人信息并进行选民分析。

至此,脸书公司因剑桥分析发生的大规模数据泄露丑闻暂告一个段落。

该事件充分印证了我国《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关于“网络渗透危害政治安全”的判断:“政治稳定是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的基本前提。

利用网络干涉他国内政、攻击他国政治制度、煽动社会动乱、颠覆他国政权,以及大规模网络监控、网络窃密等活动严重危害国家政治安全和用户信息安全。

”本文以剑桥分析丑闻为切入点,在微观层面分析剑桥分析为什么能够获取海量脸书用户数据、如何影响选民的投票偏好、脸书公司为何无法有效阻止丑闻发生,并探讨了该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

剑桥分析为什么能够获取海量脸书用户数据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起诉书中指出,剑桥分析造成6500万用户数据泄露,对于一个成立仅3年的小公司而言,所获取的数据可以用海量来形容,导致海量数据泄露的原因有两方面:内因是脸书的盈利模式。

脸书公司是美国五大科技巨头之一,运行模式很独特,它只是提供自由交流和分享的平台,本身并不提供任何内容,脸书上所有内容都是由用户自愿创造上传的。

2006年,为了促进公司发展,扎克伯格宣布全面开放脸书,所有人都可以在平台上开发软件并提供服务,包括游戏、娱乐、工作、资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