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效学实验设计
药效学实验的设计

药效学实验的设计药效学实验是一种用于评估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的科学方法,它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药效学实验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实验方法、实验指标等因素。
下面以设计一项药效学实验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评估其中一种药物在体外和体内的药效,并探究其毒副作用,为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实验对象:选取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分为若干个子组,每个子组设置不同剂量药物处理。
实验方法:1.体外实验:使用细胞培养技术,选取适当的细胞系,如癌细胞系或正常细胞系,搭建细胞培养体系。
将药物加入不同浓度的培养基中,与细胞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胞存活率或其他相关指标,如细胞增殖、凋亡等。
通过细胞实验初步评估药物的毒性、抗肿瘤作用等。
2.体内实验:选取同源性小鼠种群,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在实验组中,将不同剂量的药物以适当的给药途径(如口服、静脉注射等)给予小鼠,对照组则给予相同的溶剂。
观察小鼠的行为、体重变化等药物相关指标,并定期采集血液和组织样本,进行药物浓度的测定,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
同时,对各组小鼠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药物对体内器官的影响。
实验指标:1.细胞实验指标:细胞存活率、细胞增殖率、细胞凋亡率等。
2.小鼠实验指标:行为观察(包括活动、呼吸、食欲等)、体重变化、药物浓度变化、血液生化指标(如血糖、血脂等)、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和整理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如均值、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
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比较不同剂量药物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实验指标差异,如使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
根据结果,分析药效学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实验伦理:在实验过程中,应遵守伦理规范,确保实验过程不会对实验对象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同时确保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总结:药效学实验的设计需要全面考虑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实验方法和实验指标等因素。
河北医大中药药理学实验指导04基本实验项目-24某一中药活血化瘀作用的药效学实验设计与研究

实验二十四某一中药活血化瘀作用的药效学实验设计与研究
【目的与要求】
在查阅有关活血化瘀药物的药效学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中药药理学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首先选择相关指标并设计研究方案,交老师修改认可后着手实验研究,总结实验结果并写出研究报告。
该综合设计性实验过程意在培养学生利用已学知识独立进行科研设计及操作,初步掌握科研思路、了解科研基本过程、学会分析与解决问题等,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提示】
药物:复方丹参注射液、当归、川苜等;
指标:1、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确定
2、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3、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4、先谶循环的影响
5、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6、对凝血时间的影响
7、对血栓形成的影响。
药效学实验

药效学实验
药效学实验是一种旨在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实验方法。
在药效学实验中,研究者通常会使用动物模型或人类志愿者,通过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观察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动态过程,以及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等指标。
其中,常见的药效学实验设计包括:
1. 剂量反应试验:通过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生物体对药物的反应情况,确定药物的有效剂量范围、最佳剂量和毒性剂量等指标。
2. 时间-效应试验:在不同时间点给予药物,观察药物的治疗
效果随时间的变化。
3. 对照组实验:将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治疗组在治疗效果、药物代谢、药物动力学等方面的差异。
4. 多剂次试验:连续多次给予药物,观察药物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稳态浓度等指标。
5. 反转试验:在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交叉实施药物给予和安慰剂给予,以确定药物治疗的效果是否真实存在。
通过药效学实验,研究者可以评估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为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和药物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同时,
药效学实验也可以帮助确定药物的合理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案,以及预测药物在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效研究实施方案

药效研究实施方案一、研究背景。
药效研究是药物研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特点以及安全性,为新药的临床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药效研究实施方案对于药物研发工作至关重要。
二、研究目的。
本次药效研究的目的是全面了解目标药物的药效学特点,包括其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等方面的特性,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药物上市申报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
1.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通过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研究,探索目标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其对靶点的亲和力、选择性以及作用途径等方面的特点。
2. 药代动力学研究。
通过体内实验,了解目标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特点,明确其在体内的动力学特性。
3. 药效动力学研究。
通过体内实验和动物模型研究,探索目标药物的药效特点,包括其在体内的药效参数、剂量-效应关系、持续时间等方面的特性。
四、研究方法。
1. 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严格控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实验材料。
选取符合国家药典规定的实验动物和实验用药,确保实验材料的质量和纯度。
3. 实验操作。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实验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4.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专业的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科学可靠的研究结论。
五、研究进度安排。
本次药效研究计划历时12个月,按照药效研究实施方案的要求,分阶段开展实验工作,确保研究进度的顺利进行。
六、研究预期成果。
通过本次药效研究,预期可以全面了解目标药物的药效学特点,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药物上市申报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七、研究风险及对策。
在实施药效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实验材料不足、实验操作失误等风险,我们将通过加强实验材料的管理和提高实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研究风险,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八、结语。
制定科学合理的药效研究实施方案对于药物研发工作至关重要,只有通过严谨的研究设计和规范的实施过程,才能得出科学可靠的研究结论,为新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吗啡的镇痛实验

结论 对实验结果作概括性总结,包括试实验对象、
处理因素、实验效应。
吗啡的镇痛实验(扭体法)
原理:腹膜有广泛的感觉神经分布,把醋酸等化学刺 激物注入腹腔,可使小鼠很快产生疼痛反应,表现出 特征性的躯体伸缩行为称之为扭体反应(表现为腹部内 凹、躯干与后腿伸张、臀部抬高等) 。吗啡可明显抑 制扭体反应的发生,从而证明其镇痛作用。 实验对象 小白鼠,体重18~22g,4只 实验药品 0.1%盐酸吗啡、2%醋酸、生理盐水 实验器材 天平、小鼠笼、注射器、烧杯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分组 吗啡组 盐水组
动物数(n) 发生反应动物数(%) 扭体次数(次) 最先出现扭体反应时间
讨论 1.结合实验结果,说明为什么吗啡对醋酸刺激有镇痛作用。
2.实验中各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结论 对实验结果作概括性总结,包括试实验对象、
处理因素、实验效应。
1. 将热板仪的温度调到55±1度。
2. 筛选并测定正常痛阈。将小鼠放于热板上,记录自放 入热板至出现舔后足所需时间(秒)作为该鼠的痛阈 值。凡痛阈值小于5秒,大于60秒为不合格小鼠。 3. 取筛选合格的小鼠4只,称重,分成甲乙两组,并作 标记。 4. 将甲组小鼠分别皮下注射0.2%吗啡0.1 ml/10 g, 乙组小鼠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 ml/10 g。 5. 给药后15、30、45分钟分别测定痛反应时间。如小白 鼠在热板上60秒,仍无痛反应,应立即取出,按60秒 计。
实验方法:
1. 取小鼠4只,称重,分成甲乙两组,并作标记。
2. 将甲组小鼠分别皮下注射0.1%吗啡0.1 ml/10g,
乙组小鼠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 ml/10 g。
3. 给药后30分钟,二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2%醋酸 0.1 ml/10g,观察30 min内各组出现最先出现扭 体反应时间及扭体次数。 4.汇总各组实验结果,记于下表内,并依照下列公 式计算药物镇痛百分率或抑制百分率。
药学综合实验报告设计(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药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
2. 掌握常用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
3. 了解药物质量评价标准。
4. 培养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实验将围绕以下几个内容展开:1. 药物制剂的制备2. 药物质量的评价3. 药物稳定性的研究4. 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原料药:阿司匹林、维生素C等。
- 辅助材料:淀粉、乳糖、硬脂酸镁等。
- 溶剂:水、乙醇等。
2. 实验仪器:- 药物天平- 粉碎机- 过筛器- 搅拌器- 烘箱- 超声波清洗器- 高速离心机- 紫外分光光度计- 粒度分析仪- 热分析仪四、实验步骤1. 药物制剂的制备:- 计算药物制剂的处方量。
- 称取原料药和辅助材料。
- 将原料药和辅助材料混合均匀。
- 制备药物制剂。
2. 药物质量的评价:- 进行外观检查。
- 进行含量测定。
- 进行溶出度测定。
- 进行稳定性试验。
3. 药物稳定性的研究:- 研究药物在不同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下的稳定性。
- 分析药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4. 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研究药物与不同药物、食物等相互作用。
- 分析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药物制剂的制备结果:- 药物制剂的外观、含量、溶出度等指标符合要求。
2. 药物质量评价结果:- 药物质量评价结果符合相关标准。
3. 药物稳定性研究结果:- 药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良好。
4.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结果:- 药物与不同药物、食物等相互作用符合预期。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常用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
2. 熟悉了药物质量评价标准。
3. 了解了药物稳定性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4. 培养了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分析的能力。
七、实验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2. 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操作。
3.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4.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八、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对药物制剂的制备、药物质量的评价、药物稳定性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使学生掌握了药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提高了实验技能。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中药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1. 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药效学特性和作用规律的学科。
2. 中药的作用机制包括对机体器官系统的影响、对生物分子靶的作用等。
3. 中药的药效学特点包括药效的时效关系、量效关系、个体差异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中药样品、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等)、生理盐水、试剂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离心机、酶标仪、PCR仪器、药理实验仪器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中药对实验动物的药效学实验a. 准备实验动物并对其进行分组。
b. 给予不同剂量的中药给实验动物。
c. 观察并记录实验动物的生理反应,如心率、血压等。
d. 分析中药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
2. 实验二:中药对生物分子靶的影响a. 提取实验动物的组织蛋白并进行Western blot实验。
b. 观察中药对特定蛋白表达的影响。
c. 分析中药的作用机制。
3. 实验三:中药对细胞培养的影响a. 准备细胞培养板并培养细胞。
b. 给予不同剂量的中药处理细胞。
c. 采用MTT法或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中药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d. 分析中药的细胞毒性作用。
4. 实验四:中药对实验动物的毒理学实验a. 给予实验动物不同剂量的中药。
b. 观察实验动物的毒性反应,如体重变化、器官损伤等。
c. 分析中药的毒性特点和剂量关系。
5. 实验五:中药的综合药理学研究a. 综合分析实验一、二、三、四的结果。
b. 探讨中药的多靶点作用机制。
五、实验报告与评价2. 教师将对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包括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实验操作的准确性、结果分析的深度等。
3. 学生需参与实验报告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思考。
六、实验六:中药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1. 目的:探讨中药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
药效学方案

药效学方案1. 研究背景药效学,又称药力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所产生的药效和作用机制的学科。
通过药效学研究,可以了解药物的药理学特性,确定最佳的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以及评价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药效学研究对于新药的研发和药物治疗的合理应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建立一个药效学方案,以便进行药物的效果和作用机制的研究。
通过该方案,可以深入了解药物的药理学特性,为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3. 研究内容3.1 药物选择在进行药效学研究时,首先要选择适合的药物。
选择药物的原则包括但不限于:疾病的治疗需要、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已有的临床数据以及研究资金和设备的可用性。
在选择药物时,应尽量选择已有充分研究支持的药物,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3.2 动物模型选择药效学研究通常需要使用动物模型进行实验。
在选择动物模型时,应考虑疾病的相似性、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
常用的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大鼠、猪、狗等。
根据研究需要,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实验。
3.3 实验设计在药效学研究中,实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实验设计可以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实验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分组设计:将实验对象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以比较药物的效果。
•随机分组:随机将实验对象分组,以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
•盲法:实验者在进行实验时对药物分组情况要保密,以减少主观干扰。
•多重重复:对每个实验条件进行多次重复,以获得更可靠的结果。
3.4 药物给药药物给药方式通常包括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等多种途径。
根据不同的药物和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
在给药过程中,要注意给药剂量、给药时间和给药频率的控制,以确保给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5 药效评价药效评价是药效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药效评价可以了解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常用的药效评价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疗效评价、药物浓度测定、药物代谢产物分析、毒性评价等。
根据实验的具体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进行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随机(Random)
2.随机操作:
实验过程如可能受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已知和未知因素的 影响,则操作过程的顺序(不论是组间或是组内)也应是 随机的,不应按一固定顺序进行,否则会出现顺序误差。
操作典型错误举例:
某实验者进行抗心肌梗塞实验,60只大鼠,分为6组进行 冠状动脉结扎,分别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只开胸不结扎冠 状动脉)10只、模型对照组10只,阳性对照组10只,药物 低、中、高剂量组各10只。实验时按组别顺序依次对第1-6 组进行手术。
考察受试药的作用性质、强度,从而发现受试药的优缺点。
阳性对照药的剂量选则:如要比较阳性药与受试药的作用
强度,应设多个剂量组。如受经费等的限制,也可设一个剂量
组,但此时设阳性对照组的作用只是考察方法的可靠性,不能
得出受试物作用强弱的结论。
阳性对照药的给药途径,如能做到,尽量同受试药组。
一.对照(control)
正确的操作顺序:共分10批进行。第1批手术动物,每组 各做一只(平行操作),各组顺序随机排列。第2-10批如 法进行。
三.重复
药理实验的结果应能稳定地重现出来,重现实 验过程称重复。重复有二个含义:一是只做一 批实验,在不同个体身上重复,如每一实验组 要做多只动物,小鼠和大鼠一般每组要在10只 以上,这种重复适合于绝大多数实验。另一种 重复的含义是,每次每组做10只 小鼠(体内) 或4管样品(体外),反复重复3次,这主要是 一些特殊实验的要求,如抗肿瘤药的研究。
狗 试 用 剂 量( m g /k g )= 大 鼠 剂 量 (m g /k g ) (大 鼠 的 转 换 因 子 /狗 的 转 换 因 子 ) =250( 6/19) = 85 (m g/kg)
由大动物剂量(如狗)换算小动物(如大鼠)剂量: 大 鼠 试 用 剂 量( m g /k g )= 狗 剂 量 (m g /k g ) (狗 的 转 换 因 子 /大 鼠 的 转 换 因 子 )
5. 从18 g笼(如有4只小鼠)开始取小鼠,按第一批随 机顺序,依次放入F组、C组、B组、D组。A组和E组各缺1 只鼠,从体重最为接近的19 g笼中取出,依次放入A组和E 组。第二批和第五批随机方法依此类推。
重复上述过程,将30只♂鼠随机分入6个实验组中。分 组结果,各实验组小鼠同性别鼠数量相等,各组平均体重 相近,各组在不同体重档次中的小鼠数相近。各组鼠的营 养状态及活泼程度接近。
照。
一.对照(control)
阳性对照药的选则:选已知药物,如研究目的是报批新药,
应选已批准上市的药物作对照;如系理论研究,可选未上市药
物。所选药物尽量是同类药,以便比较作用强度,或公认的有
效药物,如抗溃疡药研究一般选法莫替丁。如抗癌药研究一般
选环磷酰胺。
设阳性对照组的目的:
考察实验方法的可靠性、稳定性。
3.按电脑统计软件,生成随机顺序如下: 第一批:6,3,2,4,1,5 第二批:1,4,5,3,2,6 第三批:4,5,2,3,6,1 第四批:2,4,5,3,1,6 第五批:3,6,1,5,2,4
二.随机(Random)
4.备好6只鼠笼,分别标为A.正常对照组,B.模型对照组, C.阳性对照组,D.某药低剂量组,E.某药中剂量组,F.某 药高剂量组。
二.随机(Random)
典型分组举例: 某实验者有小鼠60只,♀♂各半,体
重18-22 g, 欲分为6组,如何分组? 分别将♀♂鼠分开,各一笼,每笼30只。 2.将♀鼠30只按体重分笼,分别为
18g, 19 g, 20 g, 21 g, 22 g,共5笼。每笼 有同一体重鼠4-8只。
二.随机(Random)
12
4 (3 kg)
10.6
36
12 (50 kg)
例: 如 某 利 尿 药 给 大 鼠 灌 胃 的 有 效 剂 量 为 2 5 0 m g /k g ,试 计 算 给 狗 灌 胃 的
试用剂量是多少? 查 表 得 : 大 鼠 转 换 因 子 为 6,狗 的 转 换 因 子 为 19, 按 下 式 计 算 : 由小动物剂量(如大鼠)换算大动物(如狗)剂量:
每天剂量 (mg/kg) (mg/m2)
小鼠
0.018
0.0075
40
85
大鼠
0.25
0.045
20
111
狗 10
0.48
6
125
婴儿
8
0.4
3
63
儿童 20
0.8
3
63
成人 70
1.85
3
108
动物的体表面积的一般计算法:
从体重推算体表面积,一般认为MeehRubner公式较为合适:
A=k(W2/3)/10,000 式中A为体表面积,以m2计算;W为体重,以
猪、狗、大鼠和人的每m2体表面积每24小时的散热量都在
1000 kCal 左右。药理学家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则习
惯于以mg/kg 或g/kg等方式来计算药物的剂量。这种办法
行之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时,问题似乎不大;但用于不
同种类动物时,常常会出现严重偏小或偏大,以致无法完
成实验。1958年Pinkle氏报告6-MP等抗肿瘤药物在小鼠、
二.随机(Random)
随机化手段可用随机数字表,这在一般 统计学书上均可捡索到。也可用电脑统计 学软件生成。
近年来提倡均衡下的随机(随机区组 法),即先将能控制的因素(性别、体重、 病情严重程度等)均衡地分档,然后在每 一档中随机取出等量动物分配到各组,使 哪些较难控制因素(如活泼程度、饥饱程 度、疲劳程度)得到随机安排。
三.重复
重复实验时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各次 重复中使条件尽量前后一致,严防干扰因素对 各批实验的影响。应控制的干扰因素包括: (1)动物:品系、性别、体重、年龄、饲料、 饲养环境,(2)药物:批号、剂量、溶解度、 稳定性、注射容量、注射速度、酸碱度、温度、 保存条件。(3)仪器:灵敏度、精确度、零 点飘移、电压稳定性及操作熟练程度。(4) 环境:室温、气压、湿度、季节,甚至实验的 上午或下午、动物的群养和独养也影响实验结 果。
二.随机(Random)
错误:该实验各组手术依次进行,未遵照随机操作的原则, 实验结果可能会受随时间变化因素的影响,如受麻醉、动 物体内生理状态(如血糖水平)的时晨变化、环境的经时 性变化,如室温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顺序误差。体外实 验如一次操作时间短(如在一个细胞培养平板上的操作), 对指标不发生影响时,可以顺序操作,此时应严格控制实 验条件,使其稳定不变,特别是环境变化。样品数不宜过 多,以便缩短操作时间。体外实验如在短时间内分批进行 (如在几块细胞培养平板上的实验),每批均应同时做对 照组,以消除顺序误差。
药效学实验设计
药效学实验设计
吴勇杰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研究所 甘肃省新药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
药理实验设计三原则:
对照control 随机random 重复replication
一.对照(control)
1 自身对照:是在同一个体身上观察给 药前后某种指标的变化,此种对照可减少 个体差异,但不能克服随时间而变的因素 的影响。如肝炎有自愈倾向,给药后肝功 好转不一定是药物的作用,故自身对照实 验可能会得出错误结论。除非有可靠证据 说明检测指标不随时间而变或同时设组间 对照,否则不宜使用自身对照。
空白对照并不是不给任何处理的对照,而 应施以和受试组相同的操作条件,如动物
的质量、饲养条件、药物溶媒、给药途径、 给药次数、手术过程。
二.随机(Random)
随机包括随机分组和随机操作。 1.随机分组: 随机分组就是按照机遇原则来进行抽样或分组,其目
的是使一切干扰因素分配到各组时只受纯机遇的抽样误差 的影响,由于机遇对每个组来说是相等的,未知因素可对 每个组产生影响,使每个组的同一指标平行增加或减少, 这就避免了实验者主观因素或其它偏差性误差的影响。如 观察药物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应先造成大鼠胃溃 疡模型,然后将已成型动物随机分配到各组中,从而避免 了造型过程中人为的影响。对于短时内难完成的造型,应 先确定随机顺序,按随机顺序操作,并将动物按随机顺序 分配到各组。
g计算;K为常数,随动物种类而不同,小鼠 和大鼠9.1,豚鼠9.8, 兔10.1,猫9.9, 狗11.2, 猴 11.8,人10.6。应当指出,这样计算出来的体表 面积仍是粗略估计,不一定完全符合实测数据。
例:试算一体重为1.5 kg的家兔的体表面积: 解:A=10.1(15002/3)/10,000
<1/3~1/5LD50,如有效剂量接近LD50,所测实验结果应 用价值不大。 (4)参考药动学数据,从有效浓度推算有效剂量。
(5)参考人用量推算:
早在十九世纪末年,生理学家Voit 氏等发现虽然不同
种类的动物每kg体重单位时间内的散热量相差悬殊,但都
如折算成每m2体表面积的散热量,则基本一致。例如马、
一.对照(control)
2 组间对照:是实验中设若干平行组,进行各组间比较。 这种设计符合平行对照的原则,最为常用。
组间对照实验设计: 1.正常对照组(或阴性对照组,或空白对照组):正
常动物,给药物赋型剂。给药途径同给受试药组。 2.模型对照组:如制备肝硬化、高血压、心肌梗塞等。
不用药物治疗,给赋型剂,给药途径同给受试药组。 3.阳性对照组:制造动物病理模型,给已知药物作对
log A= log 10.1+2/3 log 1500-log 10000=-0.8783
A=0.1324 m2
人或动物之间药物剂量的换算:
为使用方便,可按“mg/kg折算 mg/m2 的转换因子”进行换算:
动
小鼠 大鼠 仓鼠 豚鼠 家兔
猫 狗 猴 人
表2-6 .不同种类动物间剂量换算时的常用数据
四 剂量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