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山水风光

道教文化山水风光
道教文化山水风光

道教文化山水风光

——武当山、长江三峡7日游

行程特色:

武当山无与伦比的美,是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和谐的统一,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其物华天宝又兼具人杰地灵的特质给世人留下极大的想像空间。千百年来,令游子心荡神迷,令神仙流连忘返……

长江三峡,人杰地灵,它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用武之地;这儿有许多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等。他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行程安排:

第一天:7.24 杭州——武汉/飞机(暂定09:45-11:05)

杭州乘机赴武汉, 抵达后用中餐,下午游览江南三大名楼-一--【黄鹤楼】:凌黄鹄

之巅,控龟蛇对峙,扼江汉合流,渊临鹦鹉,俯瞰晴川,巍然矗立,气势恢宏;远

眺万里长江上的桥梁先锋武汉长江大桥(游览时间不少于2小时)。晚入住酒店。

住:武汉

第二天:7.25 武汉——武当山/汽车(约5.5小时高速)

早餐后赴武当(5.5小时车程高速)。中餐后进入【武当山风景区】,乘索道直上

天上瑶台【金顶】:全国最大铜铸鎏金殿与北京故宫同龄,被誉为“颠峰上的紫禁

城”的金殿;参观全国唯一“殿包殿”——转运殿;玄武风水奇观--天筑地就的

龟蛇同身(游览时间不少于2.5小时)。晚入住酒店。

住:武当山

第三天:7.26 武当山——宜昌/汽车(约5小时)

早餐后游览三十六岩中风景最优美的一处——【南岩宫】:烧龙头大香,品甘露圣

茶;游览武当山保存最完好的也是最大的道场——【紫霄宫】;游览“海市蜃楼”

【太子坡古建筑群“四绝”】:九曲黄河墙、一里四道门、十里桂花香、一柱十二(全

程游览时间不少于3小时)。适时BUS赴宜昌(5小时车程),抵达宜昌用晚餐,餐

后乘车赴游船专用码头入住涉外豪华游船。

住:船上

第四天:7.27 船上

07:00—08:00中西自助式早餐,船行西陵峡东段,领略原始三峡风貌

自费参观项目-三峡人家(自选项目请在总台报名咨询,根据船上报名人数决定是

否停靠200-260元/人不等;若停靠,则三峡大坝顺延到下午游览)

08:30---10:30 参观三峡大坝(乘车前往约15分钟,近距离观赏毛主席诗词中“高

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参观大坝至高点—坛子岭;模型室观看世界是上最伟大的

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的全貌,(游览时间不少于2.5小时)

12:00 游船午餐

12:30 游船经过三峡大坝五级船闸,感受水上电梯的妙趣

18:30 船长欢迎宴会丰盛的桌式晚餐

20:30迎宾文艺晚会

住:船上

第五天:7.28 船上

07:00---08:00 中西式自助早餐,观赏长江三峡中以“秀”著称的巫峡

08:00—12:00乘船游览小三峡或神农溪或神女溪(换乘观光船游览,全程游览

时间不少于4小时,请准备好饮用水)

12:30 游船午餐

16:00 船上观赏长江三峡中-以“雄”著称的瞿塘峡

16:30-18:30自费参观项目-白帝城(自选项目请在总台报名咨询,根据船上报

名人数决定是否停靠200-260元/人不等)

20:00中国民歌民舞表演(或异国风情秀)

住:船上

第六天:7.29 船上

08:00 中西式自助早餐

08:30--11:00上岸参观游览著名的“鬼城”丰都观看中国古代史上的鬼神文化

或石宝寨:12层塔形楼阁,高56米,全系木质结构。每层三方四角,逐层内收,

依山取势,宛若仙山琼阁,被誉为世界八大建筑奇迹之一。(上岸参观时间不少于

2小时,途中有登山台阶,请穿轻便的鞋子)

12:00 游船午餐

14:30游船主题活动(活动根据各船安排)

18:30船长欢送宴会丰盛的晚宴

20:30联欢晚会,船员表演丰富多彩的节目,与客人共舞

住:船上

第七天:7.30 重庆——萧山/飞机(航班待定)

08:00自助早餐,抵达重庆港,宾客下船。游览“红色革命基地”--渣滓洞(游览时间不少于40分钟左右);白公馆(游览时间不少于40分钟);后至人民广场外

观重庆市城标重庆人民大礼堂(游览时间不少于30分钟);之后游览磁器口古镇—

—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历史街区,独有的“一江两溪三山四街”地貌的旅游胜地,重温老重庆的好去处(游览时间不少于1.5小时);适时赴重庆江北机场送机,结

束愉快行程!

综费:成人5400元/人(30成人以上纯玩)注:教职工自己承担500元左右

儿童2930元/人(2—12周岁,不占床,不含门票)

3570元/人(2—12周岁,含船上用房;其余不占床,不含门票)标准:

1、交通:往返二程航班(目前去85折回6折计价,实际以最后名单申请为准)

当地33座空调旅游车;萧山机场往返接送

2、住宿:凯琳号五星涉外游轮二人间(带阳台,单房差是船票的75%);

岸上四星双标间(单房差另计)

3、门票: 景点首道门票;(三峡景点根据船号在不减少景点的原则下作相应调整)

4、导游: 全程导游服务;船上导游由船务公司统一安排

5、餐费: 全程6早13正(船票含4早餐6正餐;岸上2早7正餐,正餐30元/人餐)

6、保险: 旅游意外险(2元/人天;需提供正确名单和证件号)

7、赠送:旅游帽、旅游包、矿泉水

购物:全程不进店

自费:行程中需要自费的项目

温馨提示:

浅析道教文化与中国电影的关系.doc

浅析道教文化与中国影的关系 道教文化与中国影的关系密切,中国影在其百年展程中,曾从道教文化中汲取了大量有益的文化因子,有力地促了影思想内容的本土化和民族化,并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神怪片、武侠片、鬼片、僵尸片等影型。道教文化是中国影文化体系中不可分割的成部分,不影响了中国影的影片型、故事内容和情模式,而且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影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旨趣。本文道教文化与百年中国影的关系行梳理,探究道教文化中国影展的价和意,并新世中国魔幻影中道教文化的缺失象加以考察,找走出区的合理化策。 一、道教文化概述 道教文化源流,其源可追溯至老庄思想和秦代的神仙方。末年,道教勃,出了声浩大的五斗米道和太平道。五斗米道又称天道, 由陵于帝在西蜀山立。太平道由角于灵帝立,以《太平青》主要典,并 “黄巾起” 。魏晋南北朝,北魏道士寇之改革天道,使其成官方可的道教正,史称“北天道” 。大与此同,南朝道士修静也在南方天道行改革,史称“南天道” 。在 展程中,道教又先后涌出了上清派、灵宝派、楼派、太一道、大道教、全真道、明道等不同流派。 道教支派众多,在漫的展程中,新旧教派生更替或融合,彼此教理互相融通,不断完善,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道教文化系。道教文化扎根于中国本土,吸伏羲八卦和易学作符号基石,以道家黄老之学和方仙道作思想 渊源,兼采儒墨念作理道德,又采用巫之和之学作“ 数” ,并融合佛教文化,建构起深的神仙信仰和完整的神仙系,展出呼吸吐、存一守思、金丹修等多化的 养方技,并有一系列消灾祈福的符咒法和一整套醮道的科程式。堪称内容深广、蔚大。 中国的道教和佛教既相互争、相互排斥,又相互影响,各自吸取方的成分。如“《列仙》云 : ‘ 百家之中,以相,得仙者百六十四人,其七十四人在佛。’此可道教之神仙,亦引佛教入之也。”佛教中一些名号、称也来自道教,如“《佛十王》有泰山府君,三魂七魄??《佛修十王》

中国民俗文化的中的衣食住行

中国民俗文化的中的衣食住行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众多,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多元民俗文化如尘峰叠起,让中国文化显得更加错落有致,回味无穷。其实,民俗文化不是一个多么高深的概论,它其实就实实在在地流传在人们日常平凡而普通的生活中,与我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今天,我们选修课的第一次课,就来谈谈中国民俗文化的中的衣食住行。时间关系,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主要讲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居住和出行民俗。 首先,我想先用一个大家熟悉的成语来引入今天的第一个专题: “登堂入室”登“堂入室”与古代房屋格局 登堂入室”见《论语先进》篇: “子曰: ,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译成白话是,孔子说: 子路(子路名由)学问已经不错了,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为什么明明是 说“堂和室”,怎么和学问扯上关系了呢?我们要就从了解古代房屋格局入手。 古代的“堂”指正厅,“室”指内室。古代房屋的格局,就是先入门再升堂最后入室,后来“登堂入室”转义用来表示做学问的几个阶段。“登堂入室”犹如今天的俗话“到家”,比喻学问达到了精深地步。 要深入理解这个成语的表达,我们就必须了解古代的房屋格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原始人最早利用天然崖洞避风挡寒,后来逐渐发展出在平地上建造浅穴式的房屋。再进一步发展,有了地上建筑,用版筑方法立墙,用木料建造屋顶。随着部落的扩大,兴建城市,宫廷和贵族的房屋建筑逐渐讲究起来。 周代时,房屋建筑已形成明确的格局,结合出土遗址和古文献记载可了解当时的情况。 贵族的住宅用墙垣围住,垣有门,门内为庭,即院子。讲究的住宅还要设一道二门,即闺,又叫寝门。 大门与二门之间的院落为外庭,二门以内的院落为内庭 从大门走过庭院,就来到居住的主体建筑前。主体建筑由堂、室、房组成,都建在高台上,一般都是坐北朝南。

2龙虎山(道教四大山)

龙虎山 (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 编辑讨论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其中天门山最高,海拔1300米。龙虎山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 [1],世界地质公园 [2]、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 [3]、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4]、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虎山是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是中国道教发祥地,2007年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龙虎山的丹霞地貌,是二座发育在中国东南部信江盆地中段南缘由晚白垩世陆相山麓洪—冲积扇块状红色砂砾岩组成的丹霞山体。 [5] 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已赴龙虎山定居,此后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 [6] 2010年8月2日,龙虎山与龟峰被一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地理环境 编辑 地理位置

? 2019 Baidu - GS(2018)5572号- 甲测资字1100930 - 京ICP证030173号- Data ? 长地万方 龙虎山位置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 地形地貌 地貌形态

龙虎山丹霞单体形态类型及标型实例 龙虎山、龟峰包含了中国亚热带湿润区丹霞单体与群体的重要形态类型,形态类型的多样性造就了丹霞峰林地貌组合和象形丹霞景观的独特性。龙虎山、龟峰地区的丹霞单体地貌几乎涵盖了亚热带湿润区的所有种类。龙虎山、龟峰地区的丹霞群体形态类型以侵蚀残余的平顶型和圆顶型峰丛;泸溪河近岸带和龟峰以峰林型丹霞地貌为标志,是宽谷疏散型丹霞峰林地貌的模式地。 [9] 地貌成因 依据丹霞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方式,地貌成因可大致划分为:雨水侵蚀型、流水(河流)侵蚀型、崩塌残余型、崩塌堆积型和溶蚀溶洞型等5个类型。 [10] 水文特征 河流 龙虎山 信江位于龙虎山北部外围,流经鹰潭市区,由东向西并在市区折向北西经余江、余干两县后流入鄱阳湖。信江平均坡降0.44‰,平均年径流量3721亿立方米,水面宽250~600米,常年可通航15~30吨机帆船。 上清河(泸溪)龙虎山景区内的一条骨架水流,区内长约43公里,从南东至北西流贯全区,平均年流速O29米/秒,流量2075立方米/秒。其下游在余江县境内称白塔河并流入信江;其上游源于资溪县高阜山,名泸溪。

赣江之滨水城南昌的地域文化特色

水与火兼容之城——南昌 说南昌是水城是因为其水域众多,遍及全市。南昌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滨临俺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南昌市拥有大大小小有五十多个湖泊,如青山湖、瑶湖、象湖、艾溪湖、军山湖等。从这里,可以说南昌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 水边的城市多半娇美。俗云:“娇不娇,看吊桥。美不美,看秀水。”近水之人,往往更有爱美之心;滨水之城,往往更加风姿绰约。南昌这座滨水之城也具有这样的特性。 一)绰约多姿的建筑 城市的绰约多姿有很大程度上与其建筑有关,而这些极具特色的建筑往往临水而建。都说亭台楼阁是用来赏江河湖海的。而在南昌赏江河湖海的阁楼就要首推濒临赣江的滕王阁了。“时来风送滕王阁”,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一篇骈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滕王阁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古典建筑的巅峰代表之作。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为南方现存唯一一座皇家建筑。李元婴出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熏陶。“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明陈文烛《重修滕王阁记》)据史书记载,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

舞。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于山东省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又筑豪阁仍冠名“滕王阁”,此阁便是后来人所熟知的滕王阁。滕王阁在古代被人们看作是吉祥风水建筑,有古谣云:“藤断葫芦剪,塔圮豫章残”。“藤”谐“滕”音,指滕王阁;“葫芦”,乃藏宝之物;“塔”,指绳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这首古谣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阁和绳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与宝藏都将流失,城市亦将败落,不复繁荣昌盛。在我国古代习俗中,人口聚居之地需要风水建筑,一般为当地最高标志性建筑,聚集天地之灵气,吸收日月之精华,俗称:“文笔峰”。滕王阁坐落于赣水之滨,被古人誉为“水笔”,有古人亦云:“求财万寿宫,求福滕王阁”。可见滕王阁在世人心目中占据的神圣地位,历朝历代无不备受重视和保护。 另一个极具江南园林特色的建筑是八大山人纪念馆。八大山人纪念馆位于南昌南郊十五华里处的梅湖定山桥畔青云谱。青云谱是一座极具江南特色的园林。其房屋结构采取的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式样:斜顶木梁。历经周、西汉、东晋、唐、宋、元、明、清数朝,系唯一保存完好环境的江西净明道教发源地,院内殿宇堂阁,丹桂碧池,凉亭月楼,展示岁月的沧桑,漫游其间,感受二千多年神秘道教文化深蕴的内涵。青云谱道院现存许多令人向往的文化遗迹:万历古井、仙人桥、净明真境、鹤巢黍居、羲之墨池、竹经通幽、岭云来阁、八大墓等为观众提供了寻幽觅古的情趣,令人流连忘返。

民俗旅游的特征和形式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目前民俗旅游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意义与特征 1990年代以来,在很多场合下,民俗文化不再被权力政治一味地贬损为“落后”、“迷信”、“原始”、“蒙昧”,而是被发明为宏扬民族传统文化、向外来旅游者展示本土形象的旅游资源。一时间,中国大地上大大小小的民俗村、民俗城、民俗园数不胜数,位于边疆地带的少数民族地区打破了昔日的宁静古朴,一批批来自国内外的游客穿梭往来,许多已经消失的民俗事项被知识分子挖掘民俗旅游2 发明出来,策划、包装成为动态性、参与性展示古代民俗生活的旅游产品。据旅游研究者的说法,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如此看来,民俗风情旅游不仅仅成为政府部门发展经济、吸引外资的重要文化资源,而且也已经成为满足西方人想像、“了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一种途径。但是,当我们怀抱全球化的语境联想,以此审视中国当下文化情境中的民俗旅游的时候,当我们考虑到民俗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所具有的生态性原则的时候,我们有理由忧虑的是,民俗风情的旅游越来越抛离其原生的文化生存语境,已经彻底仪式化了。当民俗生活失去其生存土壤,被抛置于戏剧化、仪式化的场景之中,成为观赏和被观赏的对象,不是一种自然的、原生态的生活状态的时候,我们需要追问的是,民俗文化曾经被现代性话语斥之为“落后”、“迷信”的被改造的对象,曾经代表着现代化的过去,是古老天真、混沌蒙昧的代名词——尽管在当下中国的文化情境中,民俗文化在很多情况下依然被想像成为天真蒙昧的代名词——但是,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被如此界定的民俗文化是如何纳入到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话语之中?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民俗文化又是如何被编织为民族文化的主要象征?民俗文化旅游事业的兴旺,其背后所支配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与权力?我们不得不承认,民俗文化旅游由于权力政治与资本的原因而注入了意识形态与商业经济的因素,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文化意蕴与价值的符号体系,越来越成为空留下承载原有意义的形式外壳。不仅如此,在全球化背景下,民俗旅游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一种表征,越来越成为人们娱乐休闲、摆脱生活压抑的一种方式,民俗风情旅游已经成为发达地区人们寻异猎奇的对象,是满足西方人对中国社会的想像之途径,随着民族国家内部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距日益凸显,也已经成为地区间文化想像的文化符号。实际上,民俗文化旅游体现了后现代时期文化的诸多特点,真实的实在转化为各种影象,时间碎化为一系列永恒的当下片断,用一种典型化的或者缩微的方式展示某一族群或者社区具有深厚历史意蕴的民俗文化,真实的生活物化为一堆了无生气的建筑、戏剧化地想像为一套千篇一律的仪式,这本身就已经将一个族群或者社区的历史与文化凝聚于当下的时空当中,历史与文化平面化、瞬间化了。旅游部门一再强调,民俗文化旅游的意义与价值在于体验异文化情调,而且是活生生的、真实的生活展现,旅游者将看到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体验一次充满异域情调的旅游探险,种种煽情的语言激起旅游者的无限遐想。但是,民俗文化旅游从策划、设计规划、投资建设、推向市场等等一系列步骤都表明,旅游部门向大众推出的是一种可供消费的文化产品。在这一文化的再生产过程中,无论是采用主题公园、博物馆的形式,抑或原生自然式的民俗生态旅游,都首先着眼于文化再生产与市场的逻辑,民俗文化在当下市场境遇中所具有的交换价值主宰着旅游者对民俗文化的接受。因此,无论民俗文化村展示的各族群的民俗文化如何逼真,甚至让你感受一种所谓的真实体验,从其作为一种文化工业的再生产过程而言,它与许多地方为了获得文化的交换价值蜂拥而上拙劣地展示的地方民俗文化之间没有多大区别,都是在当下文化情境中的文化复制。民俗文化实际上已经沦为一种仪式的展演,失去了民俗生活所具有的历史感与当下性,貌似展示了无限丰富的地方民俗文化生活,民俗文化旅游的市场化实质却分明戳穿了民俗文化旅游的个性化、地方化的谎言。作为一种文化工业,它威胁着文化的丰富个性与创造性,其实是一种同质化的大众文化。民俗文化的主题公园试图以奢华浮靡的宏大排场来展示、汇集不同族群民俗文化的典型场景,这种民俗博物馆的形式只不过就是对世界的仿真物,人们在参观游览的时候,并不探求一个可

中国道教与科学

中国的道教与科学 一、道教的起源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中国的传统宗教,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得道成仙、救济世人,并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但直到汉朝之后才有教团产生,其个别派系为奉老子为道德天尊,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 道教的根,深植于中华文化的母体之上,可以说,自从中华大地上有了智慧的人类,中国道教的胚胎就开始孕育、发生了。道教的源,包罗自然崇拜、原始巫术、鬼神信仰、神仙方术、阴阳五行、谶纬神符、方仙道、黄老道和儒、墨、阴阳诸家学说以及燕齐文化、巴蜀文化的某些部分;可以说,凡是能参与历史宗教形成过程的中国文化(包括主流部分和非主流即异端部分)的诸因素,都一齐向着道教的发生与形成,情有独钟地奔涌去了。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术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的方法。 二、道教文化对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 (一)从积极方面看,在科学技术上,道教文化崇尚自然的思想,为发展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科学的起源和发展是与道教文化分不开的。中国古代的化学、矿物学、生物学、医药学等大都发源于道家。 1.仙道贵生——道教的长生观及对中国医学和养生学的影响。 对生命或长寿的思考是人类的一项最具普遍意义的课题,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最为悠久而光辉的主题。而在这追求生命长久的漫漫历程中,跋涉得最为劳苦艰辛,表现得最为执着热烈,所留下的足迹也最为鲜明深刻者,当数中国的道教文化及道教思想家、养生家们。道教的长生方法主要包括清静无为、节欲避害、阴阳平和、形神相安及心斋、坐忘、服气、服饵、外丹、内丹、导引、行蹻…它们都分属于养神、养形、适应自然三大部分。其中导引按摩、道教气功、道教武术、呼吸修炼都是流传较广的养生之术。除此之外,对传染病和体内寄生虫的认识和防治,在道教的科学探索中得到了提高。从早期道书对人体内“三尸”的讨论,逐渐发展出对体内具体的寄生虫的观察和防治。葛洪《肘后备急方》首次记载的以青篙治疗疟疾的方法, 具有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5c12594967.html,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国民俗文化论文选题参考 1、《说文解字》羊部字与中国民俗文化 2、《京华烟云》与中国民俗文化 3、中国民俗文化与餐饮业发展 4、中国民俗文化大观 5、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中国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思考 6、从吉祥图看中国民俗文化的母题内涵 7、试论佛教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影响 8、跨越数字鸿沟——信息化时代中国民俗文化数字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9、中国民俗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 10、试论佛教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影响 11、民俗文化的经济新思维——以经济学视角解读新形势下中国民俗文化之价值取向 12、喜气洋洋中国红——浅谈红色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的意义 13、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中国民俗文化教育 14、中国民俗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15、《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16、中国民俗文化的特色与整合 17、民俗志表述范式的新探索——评《中国民俗文化志》北京区卷本的阶段成果 18、中国民俗文化概论 19、新时期中国民俗文化国际传播的战略思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5c12594967.html, 20、论中国民俗文化的美学表现形态(下) 二、中国民俗文化论文题目大全 1、浅谈中国民俗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2、中国民俗文化 3、论中国民俗文化的中医预防思想 4、再论中国民俗文化特征 5、好莱坞视域中的中国民俗文化“再生” 6、论中国民俗文化对装饰艺术的影响 7、中国民俗文化 8、从《燕行录》看康乾时期中国民俗文化 9、中国民俗文化发展报告 10、对“中国民俗文化学”须要再认识——有关学科建设的思考 11、论中国民俗文化对广告创作的影响 12、中国民俗文化的“现在性”研究 13、语言魔力与中国民俗文化 14、从2011年热播大片探中国民俗文化新风貌 15、中国民俗文化知识读本 16、《中国民俗文化》选修课教材及教学探究 17、略论中国民俗文化中的酒意象 18、越南财神信仰与中国民俗文化 19、中国民俗文化对礼品包装设计的影响 20、中国民俗文化中的阴阳辩证观

沈从文与道家思想

沈从文与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种哲学思想,虽然它没有儒家思想那么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国人,但在文学发展史上他同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家们。在现当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独立独行、别具个性的引人注目的文学大师,他的作品很少去描绘惊心动魄的社会巨变或是激烈复杂的政治矛盾冲突,他终身为他自己所构建的“湘西世界”进行着不断的努力和探索,从而创造出了与当时的文学主潮流相去甚远的深远自然、清灵纯朴、和谐隽永的美丽的人性湘西世界,给我们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他就是沈从文。沈从文从文体到文风的形成可以说都受到了道家思想深远的影响。 一、人生经历与道家思想 沈从文出生在湖南西部边远地区一个汉苗杂处的小小山城里,山城周围数十里全是山重山,只临到城边时,西边一点才有一坝平田出现。城东南还是群峰罗列,一年四季随同节令的变换,山上草木岩石也不断变换颜色,形成不同画面,神秘奇丽。山城里的人们终日与古朴、宁静、和谐、美妙如画而又充满灵性的大自然为伴,拥有原始、野性、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他们的人性、人情、道德与孕养他们的大自然保持着一种异质同构的关系。这种地域性文化呈现出某些和道家文化相同的价值取向,如对自然的顺应,对与自然相契的人性的凸现等。沈从文拥有浓烈厚重的乡土情结,这一情结使他在走上创作道路后一直生活在对家乡土地的印象中。这一文化背景为沈从文提供了一个有利的道家文化的接受场。 沈从文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职业军人,家人对他本抱有很大的期望,但沈从文小时侯非常顽皮,完全是个充满童心、野性”自然之子”,“任何方法都不能拘束这颗小小的心”,他经常逃学,在逃学中学会了许多生活知识和人情世故。他到市场观察打铁、杀牛、织蕈子、骂架、打猎,学会了游泳,赌博,甚至偷别人家的李子枇杷,结识了许多奇人趣事,沉湎于大自然中,认识了三十种树木名称,十多草药,观察了“大千世界微妙的光,稀奇的色,以及万汇百物的动静”。在他的眼里,自然是主体,人是大自然中的风景。这造就了沈从文“不安于当前事务,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的性格,形成了他顺应自然,回归天性的审美趣味和生命理念。 辛亥革命时,起义军攻打凤凰城失败。他的父亲和叔父卷入了那次攻城,而表哥险些被害。年仅九岁的沈从文就听叔父说衙门从城边抬回了410个人头,一大串耳朵,死者上千。

民俗文化旅游发展

杭州师范大学旅游社会学 班级旅管134班 学号89 姓名强兴萍

民俗旅游文化的发展 —杭州旅游为例一、民俗旅游文化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者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但当我们怀抱全球化的语境联想,以此审视中国当下文化情境中的民俗旅游的时候,当我们考虑到民俗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所具有的生态性原则的时候,我们有理由忧虑的是,民俗风情的旅游越来越背离其原生的文化生存语境,已经彻底仪式化了。当民俗旅游文化失去其本真性时,逐渐被商业化、戏剧化、仪式化代替,已经不再是一种自然的、原生态的景观了,我们需要追问的是,民俗文化曾经被现代性话语斥之为“落后”、“迷信”的被改造的对象,曾经代表着现代化的过去,是古老天真、混沌蒙昧的代名词——尽管在当下中国的文化情境中,民俗文化在很多情况下依然被想像成为天真蒙昧的代名词——但是,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被如此界定的民俗文化是如何纳入到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话语之中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民俗文化又是如何被编织为民族文化的主要象征民俗文化旅游事业的兴旺,其背后所支配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与权力我们不得不承认,民俗文化旅游由于权力政治与资本的原因而注入了意识形态与商业经济的因素,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文化意蕴与价值的符号体系,民俗旅游文化已经没有了其原承载的意义,而是变成了一个形式外壳。不仅如此,在全球化背景下,民俗旅游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一种表征,越来越成为人们娱乐休闲、摆脱生活压抑的一种方式,民俗风情旅游已经成为发达地区人们寻异猎奇的对象,是满足西方人对中国社会的想像之途径,随着民族国家内部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距日益凸显,也已经成为地区间文化一种文化符号。 历史上西湖所在的杭州有两个时期非常重要,即吴越国时期和南宋时期,至今西湖周边地区还遗留着大量这两个时期的遗迹,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显著的都

怀疑主义思想与中国道家文化

怀疑主义思想与中国道家文化 米歇尔·德·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晚期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他开创了散文体先河,并且他的散文集《随笔集》在中国一直有着广泛的受众,非常受欢迎。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书中所折射出的超越时代的智慧,涉猎话题的博大,思想的深刻,更是因为蒙田的智慧和中国传统思想和哲学有许多相似性,能够引起中国读者的共鸣。蒙田与中国文化并无实质性的接触,对中国儒家和道家思想一无所知,但历史学家博克说:“蒙田迟早要被人看作是一位具有中国道家思想的人物。”而他的适中、谦逊思想与中国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也有相似之处。当然,蒙田哲学思想中的及时行乐的主张与中国文化还是有着根本的区别。 1 怀疑主义思想与中国道家文化 蒙田哲学思想的核心是怀疑主义,《雷蒙·塞邦赞》是《随笔集》中集中体现蒙田怀疑主义思想的篇章,其中有一句名言“我知道什么”是蒙田的座右铭。蒙田的怀疑主义产生于16世纪后半期。当时的法国正经历一场浩劫,这就是从六十年代初起,持续三十多年、席卷法国社会各阶层的法国宗教战争。蒙田的后半生

正是在这场战争中度过的,他彻底陷入对天主教的失望和怀疑中。由于种种原因,蒙田放弃了波尔多市长的大好仕途,一头扎入自家阁楼的书海中潜心读书写作,过起了隐居的生活。这个举动遭到了当时很多人的不解,同时期的法国作家、数学家帕斯卡还批评蒙田没有责任感。然而这种退隐归田的生活方式让中国人有种熟悉的感觉,使我们联想到“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的庄周、陶渊明等一些东方的名人隐士。 除了对基督教文化的失望和怀疑之外,蒙田的怀疑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人性的怀疑上。蒙田是一位獨树一帜的人文主义者,文艺复兴运动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对人的赞美和肯定已经到达极致。蒙田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蒙田怀疑人的理性,怀疑人的认知能力,认为人其实一无所知,却盲目自负的把自己当作世界之王。但蒙田不是不可知论,而是相对论者。他在《雷蒙·塞邦赞》中指出人类对美的定义没有固定的标准:“意大利人认为肥胖是美,西班牙人认为骨瘦嶙峋是美,而我们法国人有人认为白皮肤是美,有人认为褐色皮肤美;有人认为纤弱温柔美,有人认为健康丰腴美”。蒙田进而突发奇想:“当我逗猫玩的时候,天晓得是它逗着我玩,还是我逗着它玩?”这与庄周的迷惘有异曲同工之妙:庄周梦蝶,抑或蝶梦庄周?人类相较于动物贵在有理性,但动物难道就没有理性,并且人类的理性就能认知真理?事实是人类什么也不知道,蒙田将自己视为考察对象,客观的评价,才会发出了那句呐喊:“我知道什么?” 蒙田提倡人类多亲近大自然,因为自然蕴含着真正的真理。这种崇尚自然的风格也与道家思想有相似之处。

游客中心解说词、道教文化展示中心(总和)(2)

龙虎山游客中心解说词(新)

龙虎山游客中心解说词 薛清和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道教发源地龙虎山参观游览。我是今天的解说导游员XX,下面由我陪同大家一起来参观龙虎山游客中心。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龙虎山陆路新线,在这条线路上我们可以欣赏到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的龙虎山丹霞地貌奇景,还可以体验到龙虎山人文景观的丰富内涵。我们龙虎山的宣传口号是“千年天师府,仙境龙虎山。”意思是说,我们龙虎山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还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内涵。现在我们所在的位臵,就是龙虎山陆路新线的起点,也可以说是龙虎山第一景——龙虎山游客中心。这个中心以室内展馆的形式,采取多种现代科技手段,把龙虎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展现出来。 各位游客朋友,游客中心建筑由三部分组成三个不同功能服务区。它们是游客接待处、遗产展示中心、道教展览馆。游客接待处为游客提供门票咨询、游览休闲服务,设有一座高科技4D动感电影院;遗产展示中心用图文和现代高科技声光电等形式展示了龙虎山丹霞地质地貌的特征。道教展览馆同样以

图文声电等高科技展示龙虎山道教文化的渊源和它的深厚内涵。请大家随我一起去参观游览吧。 大家请看游客中心的整个建筑布局和环境,感觉是不是很有特色?是的,这个游客中心的设计,是我国著名建筑大师赖聚奎教授的封山之作,可以称得上是现代建筑艺术的典范。整个中心区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千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分自然湖光山色和人文景观展示两部分,它以排衙峰为背景,突出丹峰挺拔、碧溪幽谷、景色奇丽的特点,以自然和人文景观相互映衬,来寻求大自然、大生态、大景观的效果,设计方案构思上,体现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环境思想。 大家看这座主体建筑,上圆下方,内圆外方,是道家天圆地方,天地合一的概念,加上内部的文化内容,体现道家天地、万物、人的三才一世的思想。主体建筑由三座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方斗形建筑组合而成,这里有二层含义:一层意思是龙虎山为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前的炼丹修道之所;第二层含义指三个带斗的成语,即:日进斗金、车载斗量、戴日戴斗,意思是通过旅游来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三座建筑外表一样高,但内

《聊斋志异》中的桃源情结

《聊斋志异》中的桃源情结 一 古代文人心目中的桃源有两种故事模式。《幽明录》载,东汉时,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迷不得返,旬余粮绝。绝望时,遥见远山有一桃树,果实累累,攀援而上,各吃数枚。后翻山涉水,在一大滨旁遇二女子,资质绝妙,二女子一见如故,邀请二位还家,设宴款待。当夜,温柔相待,刘、阮遂忘忧,作了新郎。居十年,求归。出山之后,家乡亲旧零落,邑屋改异,无复相识。问讯,得七世孙。后来,刘、阮不能适应现实,再度失踪,不知去向。从内容上看,这是人仙相爱的故事,表达的却是“幸入”的模式。另一种就是进入的虽不是神仙所居之所,却是与仙境无异的人间乐园,是理想中的“洞天福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两个桃源故事的精神其实是相通的,都体现了人们对一种理想境界的追求。(更多最新电影新剧尽在https://www.360docs.net/doc/5c12594967.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5c12594967.html,) 蒲松龄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在《聊斋志异》的许多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下层文人理想中的生活境界。在《翩翩》中,罗子浮被邪人引诱堕落,沾染恶疾,满身臭疮,污秽难闻,令人不齿,流浪山中,遇到仙女翩翩,被带至深山洞府。“入则门横溪水,石梁架之。又数武,有石室二,光明彻照,无须灯烛。”翩翩以溪水为罗子浮疗疮,以蕉叶剪作美馔,以蕉叶裁作“绿锦滑绝”的衣裳,而掇拾洞口白云为絮,制作“温暖如襦,且轻松如新绵”的冬衣。罗子浮在洞中,不仅病被治好了,而且结婚生子,生活安定,精神也得到净化。一次,另一位仙女花城来访,罗子浮羡其美貌,暗中加以挑逗,“生方恍然神夺,顿觉袍裤无温;子顾所服,悉成秋叶。几骇绝。危坐移时,渐变如故”。不久又加挑逗,“突突怔忡间,衣已化叶,移时始复变。由是惭颜息虑,不敢妄想”。15年后,罗子浮思念家人,携子返乡。“后生思翩翩,携儿往探之,则黄叶满径,洞口路迷,零涕而返。”这种遇仙故事陈述,从创作意识上说,与刘、阮故事是一致的。 蒲松龄笔下单纯的桃花源型故事并不多,而是多与天台山型故事交织在一起,并充满浓厚的道教色彩。如《巩仙》一篇,写尚秀才的情人惠哥被王府抢去,痛苦不堪而又无可奈何。幸得巩道士神通广大,让尚秀才在袖中与惠哥幽会、生子,成全了好事。这既是一个爱情的故事,又是一个避世的故事。袖里乾坤的描写,是受道教天人合一、人身是一个小宇宙的理论的影响,也是最早的道教神仙小说中的“壶中天地”这一叙述模式的继承与延续。所以,异史氏曰:“袖里乾坤,古人之寓言耳,岂真有之耶?亦何其奇也!中有天地、有日月,可以娶妻生子,而又无催科之苦,人事之烦,则袖中虮虱,何殊桃源鸡犬哉!设容人常住,老于是乡可耳。”一袖之间,包容了人间仙境。 道教的人间仙境在《聊斋志异》中有多姿多彩的展现。蒲松龄笔下的许多遇仙故事,虽不都是典型的桃源故事,但作品所描述的洞天福地和其它道教胜境,令人心驰神往。洞穴遇仙故事是与“桃花源”型故事联系在一起的,自从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人间世外桃源之后,洞穴仙窟便成为人们理想中的乌托邦。《翩翩》中所描写的仙境——洞府,“入则门横溪水,石梁架之。又数武,有石室二,光明彻照,无须灯烛”,是一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安期岛》写刘洪训在安期岛上所见,“时方严寒,既至,则气候温煦,山花遍岩谷。导入洞府,见三叟趺坐。东西者见客入,漠若罔知;惟中坐者起迎客,相为礼。既坐,呼茶。有僮将盘去。洞外石壁上有铁锥,锐没石中;僮拔锥,水即溢射,以盏承之;满,复塞之。既而托至,其色淡碧。试之,其凉震齿”,完全是世间凡人的理想生活之所;《丐仙》中高玉成救了一个身上长疮的乞丐,后听乞丐劝告避难山中,这里的景象是:严冬季节,温暖如春,异鸟成群。亭中几案,皆镶以瑙玉。一水晶屏,莹彻可鉴:中有花树摇曳,开落不一;又有各种珍奇异鸟,上茶献酒,珍错杂陈,肴香酒洌,都非常品。蝶化丽人,仙仙而舞……见有高门,口圆如井,如则光明如昼;街路皆苍石砌成,滑洁无纤翳。有大树一株,高数丈;

民俗资源与旅游 (尔雅)课后答案2020年

1 【单选题】()是高雅文化的基础。 ?A、政治 ?B、人类 ?C、民俗 ?D、社会 我的答案:C 2 【单选题】民俗不具有()的特点。 ?A、民族性 ?B、政治性 ?C、集体性 ?D、地域性 我的答案:B 3 【判断题】“民间”和“风俗”构成了民俗。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民俗通过传媒来进行记载与传播,但是民俗的发展不受传媒的影响。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民俗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与()密切相关。 ?A、社会政治 ?B、自然界 ?C、社会群体 ?D、人类社会生活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匈牙利人于()将汽车第一次带到上海。?A、1905年 ?B、1895年 ?C、1890年 ?D、1900年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旅游可以说是一种跨文化的实践活动。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一国的基础文化是政治文化。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从建筑风格上来讲,山西的()建筑比较多。?A、石塔 ?B、钟楼 ?C、大院 ?D、四合院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乡村民俗物态旅游资源中不包含()。?A、自然风光 ?B、古村落 ?C、建筑风格 ?D、乡间民居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3 【多选题】非物态都市民俗旅游资源包含了()。 ?A、传统节日 ?B、传统娱乐 ?C、传统民俗文化技艺 ?D、传统建筑 我的答案:ABC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都市民俗旅游资源包括物态的资源和非物态的资源。 我的答案:√ 1 【单选题】()是主导性的资源驱动力。 ?A、知识 ?B、社会 ?C、人力资源 ?D、选项A和选项C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一种()。 ?A、劳动能力 ?B、体力劳动 ?C、智慧的表现 ?D、脑力劳动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3 【单选题】资源就是指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的总称。?A、能量 ?B、信息

道教起源与发展

道教起源与发展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以《道德经》为其主要经典。道教是以先秦道家为思想渊源,吸收、融合其他理论和修持方法,而逐渐形成的我国本土宗教。它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其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之一,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道教的渊源,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人渴求长生不死的心理和行为中。考古发现:早在一万八千余年前,中国的原始人类就已表现出他们对生命存在的顽强追求,如这一时期的“山顶洞人”曾在死去的同伴身上撒上一些象征生命之红色的赤铁粉,以图唤回逝者的生命。上古时代,已有人开始学仙,历史记载轩辕黄帝“且战且学仙”,“问道于广成子”,后修道成功,于鼎湖白日乘龙升天。记录古代先民生活的《山海经》中,也有关于“不死国”、“不死民”、“不死树”和“不死之药”的记载。战国时期,人们又多相信东海中有蓬莱等神山,由此出现了许多以追求不死成仙为务的方士,被称作“方仙道”。“方仙道”在秦汉时期曾活跃一时,是后世道教的前身之一。 “方仙道”的活动,多属具体的实践行为,而较少有理论的成份。后世道教的思想理论,主要来自于先秦道家哲学。春秋时期,老子著《道德经》五千言,阐发了一套关于宇宙

万物产生、存在及运动变化的理论,认为“道”是宇宙万物得以产生的根源及赖以存在的本体,主张人的活动应当遵循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由此开创了道家学派,并为后世道教的发展奠立了理论基础。战国时期,又有不少人依托黄帝、老子之名来阐发养生、治国理论,被称作“黄老道”。“黄老道”的学说,已不仅限于老子道家,同时还吸收了儒、墨、名、法诸家之长。这种融诸家学说于一炉的“新道家”,在秦汉时期影响很大,同属后世道教的前身之一。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东汉末年,张道陵作《道书》二十五篇,从而创立了天师道。在中原地区,张角创立了太平道,组织民众举行反抗东汉王朝的起义。天师道和太平道的出现,令道教开始成为有严密思想体系和组织制度的教团,被认为是道教成熟宗教形态正式形成的标志。 两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中涌现出了大批新的道经,并出现了许多新兴的道派,如灵宝派、上清派、三皇派,以及推崇外丹烧炼的金丹道等等。不仅如此,当时道教中还涌现出了葛洪、陆修静、寇谦之、陶弘景等一大批杰出的大师,对道教思想学说的发展、经典文书的整理、组织制度的完善、神仙谱系的制订等作出了很大贡献。在这些道教领袖的努力下,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无论是在思想观念方面、还是在行为仪范方面,都已显得较为完善。 唐宋时期,道教不仅信徒众多、宫观广布、倍受尊崇,而且在教理教义、修行方法、科仪制度等方面也有了巨大的

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1)

传统文化主题班会设计 一、班会主题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二、设计背景 现在的媒体中充斥着大量虚幻的爱情,暴力和血腥的场面,崇尚武力、崇尚金钱的价值取向,对中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中学里,学生学的科目多达十几种,对传统文化的涉及少而又少。偶尔涉及,也是以古文的形式出现。我们有的中学生、甚至于大学生,必须经过翻译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再怎么发展,也只能成为别人的文化附庸;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再怎么粉饰,也只能是一盘散沙。 三、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 2、讨论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法 四、活动形式 主题班会 五、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同学们在你们的理解中,中华传统文化有哪些内容呢?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2、教师出示幻灯片,简单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

书法文化思想着作诗词文化铸造文化绘画作品雕刻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传统美德 教师在介绍传统美德时注意区分两个“恭”的区别第一个是“恭敬”第二个是“谦恭”。 3、归纳中国传统文化的几方面内容。 (1)传承千年的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 (2)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酒令、歇后语等; (3)传统节日: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 4、提出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学习传统文化,具体又应该学什么? 5、教师: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讲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传承千年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6、教师揭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

李白的道教思想与山水诗

李白的道教思想与山水诗 李白是盛唐时期的一位天才诗人,一生狂傲不羁,飘逸洒脱。以无拘无束,而生活自由;以宏旷胸怀,而豪放不羁;以超然物外,而心情恬淡。在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中,他没有被现实打败,没有屈服于现实,独特的个性、复杂的思想和诗人的天赋充分的显现出来。李白的山水诗,内涵深刻、境界宽朗、潇洒天然,在那气势宏大的语言中,清新秀美的语境中,在那透着飘逸之气的境界中,能够让人感受到蕴藏在诗歌之中的深厚的思想底蕴。下面就从道教思想对李白的影响及其对诗歌的影响,道教思想在李白山水诗中的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探讨。 老庄是春秋末期道家学派的创始者,道家比较注重养生,其中有些思想便说到“长生”,如《老子》中有“谷神不死”、“长生久视之道”。从先秦老庄道家,先秦黄老道家到魏晋玄学道家,都是作为一种流派而存在。直到东汉末期,才出现了道教,它是作为一种宗教而存在的。道教思想是从老庄的无为自然思想、和稷下学派的神仙方术思想开始的。道家和道教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先秦道家思想是道教教义的理论基础。魏晋以后老庄诸书入道教,后世道徒有很多,其思想成为哲学的精义所在,不可能舍去老庄而谈道教。先秦道家思想是道教形成的重要思想理论渊源。老庄哲学以虚无为本,以自然为宗,认为“道”是宇宙的一种主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系,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追求个性解放,摆脱传统束缚。这些都与以后的道教思想有一定的联系。 盛唐是一个经济发达,政治开明,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时代。唐五朝奉老子为始祖,尊崇道教,使其得到空前发展。到唐玄宗时,尊老子为玄元皇帝,令天下州郡立庙祭祀,更立崇玄馆,《老子》等道家学说俱奉为“真经”。道教在唐朝达到了隆盛时期,由于统治者的提倡,道教大盛,蜀中青城山为道教圣地,是道教的十大洞天之一。李白自幼生活在蜀中,蜀中有很多道教圣地,如青城山、鹤鸣山等,有很多著名道士,如赵仙浦、王仙卿等。李白生活的昌明县南四十里的紫云山,也是蜀中的道教圣地,不乏道教学者,如王玄览、王太霄等。因此,唐代崇道之风,昌明四周浓厚的道风氛围,对李白求仙学道的思想行为影响重大。李白少年时,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六甲”是用天干地支配合计时,用以初学的孩童习读,百家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家。《唐才子传》卷二称李白“十岁通五经。”《赠张相镐二首》其二中说:“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在李白十五岁左右游梓 州,从著名学者赵蕤ru í 学长短术。赵蕤所著《长短经》是一部集纵横家之大成的谋略之书,内容涉及外交、军事等兴国安邦之道,因此赵蕤对李白有很大影响。李白的一生喜好游侠与求仙。在他二十几岁时,便出川漫游了。这占据了他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在这一阶段,形成了支配李白一生的复杂的思想矛盾,而从政与学道是他思想的基本矛盾。他有治理国家的抱负,可

道家思想与中国文化教案

道家思想与中国文化教案 第一周:第一课概述 1、何谓道家——道家产生之断代讨论 2、道家与道教之讨论——信仰与追求 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道教是在中国形成并传播的一种多神宗教,在中国古代影响仅次于佛教。道教被认为是和儒教和佛教一起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道教以道作为其追求目标,道教因此而得名。道教是在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吸收神仙方术、民间鬼神崇拜观念和巫术活动而形成。它主张清静无为,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3、道家的入世与出世(无为地入世,逍遥地游世) 入世就是参与俗世的活动,道家讲出世是一种修行,要超然世外,无拘无束,逍遥济世,羽化成仙。庄子反对出世与入世,却爱游世。游,若即若离不即不离也,介乎“避”与“入”之间。 4、道家之前时代——上古思想与工艺水平讨论 5、道家与当代文化资源讨论 第二周:第二课道家与上古文化 1、新石器时代——无文字时代之神巫崇拜(神为主体时代) 神话自然观是对自然的神话式的认识,核心是万物有灵和神灵崇拜 2、夏、商、周之神观念(神人交接,人渐为主体,王者为神时代) 天、地、人神系——殷商甲骨文的龟卜 《诗经》、《尚书》中的天——天神 《易经》中的宇宙秩序 3、春秋战国时代的方士与神仙修炼(鬼神观念的转化——道家人格追求神仙的 转化) 4、转化中的基础理论——养生学与中医学(黄帝内经) 道家养生学从广义上说包括道教生命观,神仙理论以及成仙的方术,从狭义上说道家养生学是指通过禁忌,服食,气功,武术等种种具体手段,使人的身心达到一种内外协调的状态,从而延长人的寿命,使人在身心平和的状态下尽享天年。通常所说的道家养生学指狭义上的养生学。理论基础:道家养生学是以道教的宇宙观为理论基础,认为包括人在内的宇宙万物都是道所化生的产物,因此只有符合道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合一,处於自然的生存状态,才是最佳生存状态。-饮食调养-2---适应环境3-男女双修功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