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的构造
根的构造

鸢尾根 --中柱
内皮层
两个重要的名词
呈束状排列的初生维 管组织称维管束
根中的初生木质部 与初生韧皮部相间 排列,呈辐射状, 故称辐射维管束
单子叶植物根的特点:
与双子叶植物相同之处: 二者根尖均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四 部分组成。在成熟区部位均为初生结构,两者的初生 结构均由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组成。 不同之处: • 单子叶植物无次生生长,双子叶植物多进行次生生长。 • 单子叶植物内皮层细胞五面加厚,双子叶四面加厚。 • 单子叶植物初生木质部束为多原型,双子叶为2原、3 原或4原。 • 单子叶植物根的中部有髓或髓腔,双子叶植物无髓结 构。 • 单子叶植物的表皮和皮层一直存在,双子叶植物由于 次生生长,根的表皮和皮层脱落。
维管形成层的发生过程
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它的活动
维管形成层的发生过程
单子叶植物内皮层五层加厚
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构造
次生生长:形成层的发生、发育生长和分化 ,使维管组织不断数量增加,根的直径增 大的过程,以及木栓形成层形成周皮的过 程。
维管形成层发生
条状形成层
波 状 形 成 层
环状形成层
木栓形成层的发生
(3)初生韧皮部:
与原生木质部相间 排列。 筛管、伴胞等组成, 输导同化产物。 外始式。
初生韧皮部
初生木质部
(4)薄壁组织与髓: 初生韧皮部与初 生木质部之间常 有几层薄壁细胞。
构成维管形成层 的一部分。 少数植物根的中 央早期有薄壁细 胞 —髓
薄壁细 胞区
双子叶植物根的 初生结构总结
表皮
皮 层
周皮可多次形成。第一次形成周皮的木 栓形成层源于恢复分裂能力的中柱鞘细 胞。以后形成的周皮可起源于皮层细胞 或韧皮部薄壁细胞。
根的内部构造PPT课件

初生韧皮部 薄壁细胞
根的结构组成
小麦老根横切
玉米根横切
双子叶植物初生结构
(三)根的次生构造
• 一年生双子叶植物和大多鼓单子叶植物的根,都由 初生生 长完成了它们的一生。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 植物的根, 却可以次生增粗,形成次生结构。
• 次生构造构造是由次生分生组织(形成层和木栓形 成层) 细胞的分裂,分化产生。
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它的活动
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它的活动
维管形成层的发生过程
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它的活动
维管形成层的发生过程
单子叶植物内皮层五层加厚
棉花老根次生结构
地骨皮根s
毛茛根s
防风根1s
防风根2s
麦冬根s
Hale Waihona Puke • 根在外形上由白色逐渐转变成褐色,由较柔软、较 细小 而逐渐较变为较粗硬,这就是次生生长的体现。
几个注意
• 一般 根的次生构造中没有表皮和皮层,而为周皮所 代替。
• 植物学上的根皮这部分,而药材中的根皮类药材是 指形成以外的部分,主要包括韧皮部和周皮。
• 单子叶植物的根没有形成层,不能加粗,没有木栓 形成层,不能形象周皮,由表皮或外皮层行使保护 机 能。
(一)根尖的构造
1。 根冠(root cap)
• 根冠位于根的先端,是根特有的一种组识,它像圆 锥形, 由许多挑列不规则的薄壁细胞组成,它像一顶帽 子(即寇) 套在分生区的外方,所以称为根冠,根冠在 前,和土壤中 的沙砾不断地发生磨擦,遭受伤害,死亡 脱落,这样,就 对分生区起了保护作用。
2。分生区(meristematic zone)
(1)中柱鞘(pericycle) • 中柱鞘也称维管柱鞘,在内皮层以内,为维管柱最 外方 的组织。 • 保持着潜在的分生能力,通常由一层薄壁细胞组 成。
认识药用植物根的特征 根的内部构造 根的次生构造 药用植物识别课件

➢ 周皮可以不断产生,新的周皮把老的周皮推向外方。
根的次生结构
周皮
棉花老根图
形成层
根的次生结构
➢ 形成层除了形成 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外,还在一定的部位上也分生一 些薄壁细胞,这此薄壁细胞呈辐射状排列,叫维管射线(木射线和韧皮射 线)又叫次生射线,具有横向运输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功能。
周皮
形成层
射线 初生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部
棉花老根图
次生木质部
根的次生结构
向日葵 老根的横切
形成层 初生木质部
次生木质部 韧皮部
根的次生结构
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及周皮的形成
➢ 由于形成层的分裂活动,使得根不断加粗,外周的表 皮和皮层在加粗的过程中因不能进行相应的加粗而被 挤压破坏,在表皮和皮层被破坏前, 维管柱鞘等处 的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木栓形成层,向外产生木 栓层向内产生栓内层(后生皮层)。
➢ 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合称为周皮 。周皮替 代表皮起保护作用。
(2)形成层的活动 形成层为一层扁平的细胞,它们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
加于初生木质部的外方,叫次生木质部。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加于初生韧 皮部的内方,叫次生韧皮部。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为次生维管组织,是 次生构造的主要部分。此时的维管束变为无限外韧的维管束。
一、根的次生结构
蚕豆根的显微图(示形成层)
目录
1
根的形态和类型
2
根的内部构造
2 根的内部构造
2.1 根尖及其发展 2.2 根的初生构造 2.3 根的次生构造 2.4 根的异常构造
根的次生结构
根内部构造

根内部构造
教学目标
1.说出根尖概念、分区及各区的特点 2.说出根的初生构造特点及识别特征 3.说出根的次生构造特点及识别特征 4.说出根的异生构造特点及类型
三、根的内部构造 plant microstructure
(一) 根尖及其发展 • 概念:从根最先端到生有根毛的部分称根尖。 • 根尖可分为四个区: 1. 根冠:位于根的最先端。形状象帽子,包被在生长锥 的外围;多层排列不规则的薄壁细胞组成。 2. 分生区:位于根冠的上方,呈园锥状。细胞分裂最旺 盛的区域,细胞已有所分化。 3. 伸长区:这一区域最显著的特点是细胞延长轴方向伸 长。 4. 成熟区(根毛区)表皮细胞外壁向外延伸成根毛,细 胞停止伸长,分化成各种初生构造。
课后小结
今天主要讲授了根尖、根的初生构造、 次生构造等内容,要求重点掌握初生构 造、次生构造特点,并会绘简图。
布置预习
茎的内部构造
达标测评
1.( )下列哪些部分与根的伸长生长有直接关系。 A.根冠和生长点 B.分生区和伸长区 C.伸长区和根毛 区 D.只有生长点 2.( )根毛区表皮细胞的作用是哪项。 A.吸收 B.保护 C.通气 D.分泌 4.( )通道细胞位于哪项。 A.木质部 B.外皮层 C.内皮层 D.中柱鞘 5.( )根的初生构造中,维管束类型是哪项。 A.外韧型维管束 B.辐射型维管束 C.双韧型维管束 D.周韧型维管束
• 双子叶植物一般束数较少,为二至六原型;单子叶植 物至少是六束,常为多束,即多原型(七原型以上)。 • 分化方式:根的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分化成熟方 式是自外向内分化,为外始式。 • 细胞组成:初生木质部由导管、木纤维、木薄壁细胞 组成,裸子植物只有管胞。 初生韧皮部由筛管、伴胞、韧皮纤维、韧皮薄壁细胞 组成,裸子植物只有筛胞。
识别药用植物的显微构造—识别根的内部构造

木栓层 木栓形成层 栓内层
周皮
根的次生生长图解 A.形成层尚未出现 B.形成层已形成 C.次生木质部与次生韧皮部的形成 D.形成层已成完整的圆环 1.初生木质部 2.初生韧皮部 3.形成层 4.次生木质部 5.次生韧皮部
根的次生构造
(a)根的次生生长初期
任务三 识别பைடு நூலகம்的内部构造
二、根的初生构造
表皮:一层细胞,细胞壁向外突出形成根毛
外皮层 : 一层细胞,排列整齐
皮层
中皮层: 疏松薄壁组织(面积大) 内皮层:具凯氏带或凯氏点
中柱鞘 :具有潜在分生能力
维管柱
初生韧皮部 初生木质部
辐射维管束
二、根的初生构造
1.表皮 2.皮层 3.维管柱
1.表皮 2.皮层 3.内皮 层 4.维管柱鞘 5.原生 木质部 6.后生木质部 7.初生韧皮部 8.髓
(b)根的次生生长成熟期
1.表皮 2.皮层 3.内皮层 4.中柱鞘 5.形成层 6.初生韧皮部
7.次生韧皮部 8.初生木质部 9.周皮 10.次生韧皮部
根的次生构造
木栓层 木栓层形成 层栓内层
次生韧皮部 形成层 次生木质部 初生木质部
维管射线
木栓层
双
子
木栓形成层
叶
栓内层
植
次生韧皮部
物
根
形成层
的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这一部分。 根尖可分为
根冠 分生区 伸长区 成熟区(根毛区)
根尖纵切面
次
次生木质部
生
构 造
维管射线
任务三 识别根的内部构造
四、根的异常构造
某些双子叶植物的根 ,除了正常的次生构 造外,还产生了一些 特有的的维管束,称 异型维管束,形成了 根的异常构造,也称 三生构造。
根的形态和结构

形成层活动
• 形成层向内分裂形 成次生木质部,向 外分裂形成次生韧 皮部,根不断增粗。 • 形成层在产生次生 木质部和次生韧皮 部同时,还产生一 些呈辐射状的薄壁 细胞叫射线,位于 韧皮部的成为韧皮 射线,位于木质部 的称为木射线
• 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和活 动 • 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 力,形成木栓形成层 • 木栓形成层进行平周分 裂,向外产生木栓层, 向内产生栓内层,共同 构成周皮 • 木栓层细胞排列紧密, 不透水,不透气死细胞 保护功能更强
• 2固着和支持 根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固着和支持作用。 多年生木本植物一般均具有庞大的地上部 分,加上风、雨、冰、雪的袭击,植株如 果没有反复分支、深入土壤的庞大根系与 土壤紧密接触,以及根内牢固的机械组织 和维管组织的共同作用,绝不能经受风雨 和其他机械力量的袭击而挺立于地上。 •
• 3合成 分泌 • 根不仅有吸收运输和固着支持作用,还进行着许 多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合成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 证明,在根中能合成多种必需氨基酸、植物激素 (细胞分裂素类)和植物碱等,对植物地上部的 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 分泌黏液和多种物质 糖类 氨基酸、有机酸、维生 素。
马蹄形加厚和通道细胞
凯式带
•
根的初生结构—— 中柱 中柱鞘
中柱 维管束 • 薄壁细胞 • 中柱鞘:维管柱的最外 层组织,一层排列紧密 的薄壁细胞组织。具有 潜在的分裂能力,在一 定条件下恢复分裂能力, 产生侧根、不定根、不 定芽、木栓形成层的一 部分。
根的初生结构
初生木皮部
维管束
初生韧皮部: 1初生木质部: 1)呈脊状突起伸向中柱鞘。 脊突起的外方是原生木质 部,靠中央是后生木质部, 是根伸长过程中分化,停 止 生长后成熟的,包括 孔纹加厚的管状分子, 2)导管和管胞组成 3)疏导水分和无机盐 木质部辐射角:双子叶多为 2-5束;单子叶6束以上
根的初生构造

根的初生构造从横切面可以看出,根的初生结构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
1.表皮:位于根的最外围,由单层细胞排列整齐、紧密、无间隙、壁薄、无角质化、通透、无气孔组成。
一些细胞的外壁突出形成根毛。
它被称为吸收表皮。
根被:一般根表皮由一层活细胞组成,表皮有多层,形成根被。
2.皮层:表皮内部,细胞层数多,壁薄,排列疏松,有间隙,空间大。
1)外皮层:位于皮层的最外层,排列紧密,整齐无空隙。
表皮被破坏后,外皮层的细胞壁可被栓塞,以增强保护作用。
2)皮层薄壁组织:位于外皮层,壁薄,排列疏松,有间隙,具有运输和贮藏功能。
3)内皮层:皮层的最内层,紧密整齐,无间隙,壁特别增厚。
a、凯氏带:径向壁(侧壁)和上下壁(横壁)局部增厚(木质或木栓化),呈带状环绕一圈。
横切面观呈点状,又称凯氏点。
多见于双子叶植物。
b、马蹄形加厚:径向、上下及内切向壁五面加厚,只有外切向壁较薄,在横切面观时,增厚部分呈马蹄形。
多见于单子叶植物。
c、全面加厚:外切向壁也加厚(木栓化)。
d、通道细胞:在马蹄形或全面加厚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有少数正对初生木质部角的内皮层细胞壁不增厚,有利于水分和养料内外流通,称通道细胞。
3.维管柱根的内皮层内的所有组织结构统称为维管柱,分为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有些植物还有髓。
1)中柱鞘:也称维管柱鞘,是维管柱靠近内皮层的最外层组织,通常由一层细胞组成,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
2)初生木质部:根的输导组织,一般分为若干束,与初生韧皮部成一定角度排列,每束称为辐射维管束。
它由导管、管胞、木材薄壁细胞和木材纤维组成。
裸子植物只有管胞。
成熟的顺序是从外向内再到向心,这叫外部启动。
3)初生韧皮部:具有与初生木质部相同的束数,交替排列,其间有薄壁组织间隔,其发育方向也是向外的,初生韧皮部在外,后生韧皮部在内。
被子植物由筛管、伴胞和韧皮薄壁细胞组成,偶见韧皮纤维,而裸子植物只有筛胞。
4)髓:一般双子叶植物向中心分化,没有髓。
第三章植物的显微构造根、茎、叶3上课讲义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同心环状异型维管束
在根的正常维管束形成不久,形成层往往失去 分生能力,而相当于中柱鞘部位的薄壁细胞转化 成新的形成层,由于此形成层的活动,产生一圈 小型的异型维管束。在它的外方,还可以继续产 生新的形成层环,再分化成新的异型维管束,如 此反复多次,构成同心环状的多环维管束。如苋 科的牛膝、商陆科的商陆等。
2.皮层(cortex)
外皮层( exodermis) 皮层薄壁组织(中皮层) 内皮层(endodermis)
内皮层细胞壁增厚的类型
一种是细胞径向壁和横向壁局部带状增厚,称为 凯氏带,从横切面观察增厚部分呈点状,称凯氏点。
另一种是细胞的径向壁、上下壁和内切向壁显著 增厚,外切向壁比较薄,从横切面观察细胞壁增厚部 分呈“U”字形。
初生木质部(primary xylem) : 组成: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和木纤维。 外始式(exarch): 原生木质部(protoxylem)
后生木质部(metaxylem) 木质部的束数:二原型、三原型、四原型、多原型 等。
初生韧皮部(primary phloem): 组成: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
植物学上的根皮指周皮。
药材的根皮是指形成层以外的部分,主要包 括韧皮部和周皮。
一些单子叶植物,如百部、麦冬等,表皮分 裂成多层细胞,细胞壁木栓化,形成一种叫 “根被”的保护组织。
根的 次生构造
周皮
木栓层
木栓形成层 栓内层 韧皮部
次生维管束 形成层
维管射线
木质部
根的异常构造
三、根的异常构造(三生构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的构造
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
⑴能够表述根尖外形及根毛特点。
⑵准确描述根尖各部分构造及其功能,明确相邻各部分之间的联络。
能力目的
通过组织学生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根尖的构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植物组织的动作技能到达熟练水平。
情感目的
通过学习根尖各部分构造的联络以及各部分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使学生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与科学方法论的教育,领会到生物体是统一整体并处于开展变化之中。
教学建议
一、知识体系图解
二、教材分析
⑴"根尖各部分构造和功能"是本节的重点知识。
众所周知,植物体的根是由根尖发育而成的。
根尖为什么能够发育成根,这与其构造
严密相关。
而根尖的构造特点又决定了根尖的功能。
根尖的功能又决定着整株植物的生与死。
所以,只有掌握了根尖的各部分构造和功能,才能更好地了解根和根的功能,为后续知识的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
⑵"识别根尖各部分细胞构造特点及其相应的功能"是本节的难点知识。
教材中的插图或挂图都是根的构造模式图,而显微镜下观察的根尖细胞构造,大多是不规则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根尖细胞构造时,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认清显微镜下根尖各部分的构造特点。
避免学生对细胞构造的认识趋于模式化。
这样更有利于训练学生掌握知识的灵敏性。
⑶在根尖的各部分构造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一个问习题,就是学生容易把根尖的四个部分看成是界限清楚的,而不是互相连续的。
这就应该在最后研究根尖的开展变化的时候,指出根尖的四部分是互相连续的,各部分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各部分是依次向前开展变化的。
最后,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根尖的四个组成部分是由分生区的细胞经过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而形成的,使学生既复习了已经学过的知识,又形成了根尖是开展变化的动态观点。
三、教法建议
本节课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由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让学生了解根尖的构造及功能。
课前利用小麦或其他植物,使其萌生并长出数条幼根。
在课上先指导学生用肉眼观察根尖,教师要指出从根的尖端到长有绒毛的一段根就是根尖,同时要求学生观察一下根尖以上的部位,弄清根尖在一
条幼根上所占比例的大小。
帮助学生从根尖的外形上区分各部分的形态、色泽等特点,如:根尖尖端处稍带黄色的帽状构造是根冠;根冠内部一团稍稍发暗的部位是分生区;分生区以上白色、外表光滑的部位是伸长区;伸长区以上长有根毛的部位是成熟区。
在成熟区的上端,还可以看到已经枯萎的根毛。
用显微镜观察根尖构造时,教师要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进行观察,并配合使用挂图或投影,帮助学生掌握根尖各部分细胞的构造特点,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各部分的功能。
在进行显微观察时还要指导学生注意两点:(1)学会边观察边移动载玻片的技能;(2)正确认识永久切片的颜色。
学生在观察经染色的永久切片时,教师要告诉学生永久切片一般都要进行复杂的染色过程,使不同的组织、细胞或细胞内的不同构造呈现不同的颜色,避免学生产生"植物器官组织就长成五颜六色"等误解。
在本节中,不仅要了解根尖各部分的构造和功能,还应该让学生了解根尖的生长、发育与根生长的关系。
但是根尖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在这个动态的开展中,植物的根也就形成了。
这一变化过程,假如单靠教师讲解,对于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
教师可用教具制作根尖生长活动图片或利用多媒体制作根尖生长的动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这种动态的变化。
在研究过根尖的四个部分以后,还要研究成熟区以上直到茎的基部的构造,在这里出现了“导”这一名词。
学生初次接触到导管这一名词,不太容易透彻理解,教师可以用一根玻璃管来表示导管,管内
贴上螺旋排列的有色纸条来表示导管内壁的加厚花纹,这样可以形象地表示出导管的构造特点和这种构造是有利于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
教学教案方案
重点:根尖的各部分构造和主要功能。
难点:根尖的开展变化规律
手段:学生观察、分析与讲解相结合
设计思想:
本节的内容相对来讲,需要识记的内容较多,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对照课本内容自学根尖的各部分构造及功能。
而对于根生长的现象,则需要通过图像等资料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发问:"根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教师在学生答复后小结,并引入新课:
根有固着植物于土壤中,并且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
根为什么能够从土壤中吸收这些营养物质呢?这应与根的构造有关。
那么,根的构造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习题。
二、讲授新课:
(一)根尖的构造:
⑴组织学生完成根毛和根尖的构造的观察。
(1)肉眼观察植物的幼根,讲解根尖的定义,及根尖占根的比例。
(2)用放大镜观察根尖的颜色及形态,以及根尖可分为几部分。
(从外形特征上看,一般可确定出根冠、成熟区、以及二者之间的部分。
但可以不给出详细名称,只要求学生能说出形态特征即可。
)(3)指导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永久纵切片,并对照课本58⑸9页内容学习根尖各部分的细胞构造特征及功能。
(4)指导学生列表总结归纳。
(5)指导学生重点分析成熟区的构造特点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大量的根毛使植物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因此成熟区是根尖各部分构造中最主要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
(6)利用录像或动画课件展示根尖动态的生长变化,指导学生认识根的生长过程与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二)成熟区及其上部的构造:
⑴继续让学生观察植物的幼根,指导学生观察根尖以上的部分。
⑵讲解:
成熟区以上的部分,根毛脱落,失去吸收能力。
其中部一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步消失,上下细胞失去细胞壁形成中空的导管。
⑶通过显微投影或图片,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导管。
(讲解导管是由死细胞构成,与茎和叶中的导管相连)
三、反应:
发问:"当把花卉移栽时,应该注意什么问习题?"
(保护根尖)
板书设计:
第二节根的构造
一、根尖的构造:
二、成熟区及其上部的构造:
⑴根毛消失
⑵内部有导管
探究活动
探究洋葱根尖各部分细胞的形态
目的要求:
⑴学会制作洋葱根尖的临时装片。
⑵认识根尖各部分的细胞形态特点。
⑶练习使用显微镜。
材料用具:
洋葱、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玻璃皿、剪刀、镊子、滴管、吸水纸、稀碘液、清水
方法步骤:
(1)洋葱根尖的培养:取洋葱一个,放在广口瓶上。
瓶内装满清水,让洋葱底部接触到瓶内的水面。
把这个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注意经常换水,待根长到1厘米至5厘米长时,剪下生长强健的根制作装片进行观察。
(2)装片的制作:
①解离:切取2⑶毫米的根尖一段(不带根毛),带有根毛的根尖一段(1⑵毫米),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10⑴5分钟,经过解离的根尖中,细胞容易互相分散开来。
②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把两段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分钟。
③制片:取两个载玻片,在两个载玻片上各滴一滴清水,用镊子把两段洋葱根尖分别放在两个载玻片上,各盖上一块盖玻片,用手指轻轻压盖玻片,使根尖中的细胞分散开。
将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另一侧吸引。
(3)观察:两块临时装片制作好以后,分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根据根尖各部分细胞的形态特点,在不带根毛的装片中观察根冠,分生区和伸长区细胞的特点,在带有根毛的装片中观察成熟区细胞的特点。
(4)绘图:在显微镜下,选取有代表性的根尖各部分细胞,绘制细胞图(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各绘出细胞2⑶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