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教育问题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教育问题

浅谈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教育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其随迁子女也相继到父母打工所在的城市学校就读。

由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学习基础、生活习惯、家庭教育等方面与城市里的孩子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学校里如何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行教育,是当前我们教师面临的一个问题。

教师的任务是教育好在校就读的每一名学生,让他们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进城务工人员在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我们理应教育好他们的子女,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不辜负进城务工人员对子女教育的期望。

教师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做到有教无类、平等对待。

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营造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一、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加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养成教育1.为家长提供学习的机会开办家长学校,定期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提供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让家长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养成教育。

2.增进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开展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课堂,了解孩子在课堂及在学校的表现。

教师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电话联系等形式互相沟通,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及学习习惯。

只有家长、学校合力,才能提高学生养成教育的效率。

3.开展好学校养成教育活动一是学校利用日常的课堂教学,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科特点渗透养成教育;二是教师言传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学生最崇拜的人,学生会在学习生活中无意识地去模仿,这样时间久了就会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三是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多赞赏、多鼓励,把良好的行为习惯体现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二、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关爱教育”,营造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1.多加关爱,增进了解罗素曾经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发展。

”这说明了关爱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父母来到新的生存环境,他们会因乡音、外貌衣着、卫生习惯等而成为同学的笑柄。

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及相应对策

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及相应对策

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及相应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务工,他们往往携带着未成年子女一同来到城市。

这些随迁子女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如入学难、学习质量较差、心理问题等。

随迁子女往往面临着适应城市学校环境的困难,他们与本地学生在家庭背景、社会经验、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容易出现适应不良、学习困难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随迁子女的个人成长,也影响到城市教育的公平和质量,因此急需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多方合作,采取相应措施,为随迁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保障。

1.2 问题提出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从事务工。

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却日益凸显出来。

这些随迁子女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包括就读学校难、学习环境差、文化适应问题等。

他们往往处于弱势群体,缺乏合适的教育资源和支持,容易产生学习困难或者辍学现象。

如何解决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提高他们的教育质量和育人环境,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这些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不仅关乎他们个人的发展和未来,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如果他们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将会影响到他们的就业前景和社会适应能力,甚至可能导致社会问题的加剧。

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来解决这一问题,为这些随迁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保障和支持,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融入社会。

【问题提出】。

2. 正文2.1 政府责任政府在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巨大的责任。

政府应加大对这一群体的教育政策支持力度,确保他们能够平等享受教育资源。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增加购买服务和扶持资金等方式,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加强对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的教育监管和评估,确保他们的教育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教育机构的监管,提升教育质量,确保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情况调查报告第一篇: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情况调查报告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问题的调查——基于郑州市中原区桐柏路朱屯村一、调查背景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一部分进城务工子女也跟随父母进入城镇生活。

进城务工人员为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但也有后顾之忧,最重要的就是子女的受教育问题。

由于我自己的父母也是在外地务工加上,我的叔叔现在就在郑州中原区的一个农贸市场里卖菜,孩子也在郑州上学。

我深知他们在郑州上学的艰苦,于是想借这次毛概课外实践的机会调查一下他们的教育问题是怎么样的,他们受教育的现状又是怎么样的。

所以,我们小组四人利用清明假期之便,到郑州市中原区桐柏路朱屯农贸市场调查当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情况。

二、调查目的这次做民工子女教育状况的调研,了解民工子女在学校及家中受教育的情况,分析他们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从郑州市相关政策,经费和师资方面的情况综合考虑,并结合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做出相应的建议。

调研目的和主要意义在于:1.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了解民工子女受教育及学习情况,并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2.从个例推广到一般,认识现在民工子女教育的现状及造成的原因;3.为提高郑州市外来民工子女接受的教育的质量、加强长效管理提出思考与建议。

三、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时间2012年4月1日—3日(二)调查地点、对象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桐柏路朱屯农贸市场外来务工人员。

河南工业大学自动化09级的部分父母在郑州务工的学生(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分为以下二个部分。

1、到郑州市中原区桐柏路朱屯农贸市场,那里有很多卖菜的摊主,他们大部分都是从外地来到郑州的务工人员,生活艰苦,由于常年不能回家,所以孩子都也在郑州上学。

我们以书面问卷为辅助载体,主要通过一对一访谈方式了解他们的子女受教育状况。

2、从自动化专业09级的学生中找民工子女,进行访谈,向他们了解郑州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现状。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其中许多人员将子女带入城市接受教育。

然而,这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中的义务教育情况却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选取了S市五个区的多所中小学进行调研。

问卷主要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其家长,共计发放问卷500份,有效回收480份。

我们还对20位教师和学校负责人进行了访谈,以更全面地了解情况。

三、调查结果1、教育资源不均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中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许多学校存在班级超员、师资不足等问题。

部分学校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招生名额有限,导致部分孩子无法进入心仪的学校。

2、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与城市户籍学生相比,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质量普遍较低。

部分学校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效果。

3、家庭教育缺失:进城务工人员工作繁忙,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时间较少。

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业缺乏,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普遍不理想。

4、心理问题: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和家庭背景的差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部分孩子存在自卑、焦虑等情绪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四、建议措施1、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城市教育的投入力度,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2、完善招生政策:教育部门应制定更加公平、合理的招生政策,扩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招生名额,保障他们的入学权利。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和社区应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挫能力。

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及相应对策

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及相应对策

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及相应对策【摘要】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教育不平等,流动人口子女难以融入城市学校,学校资源分配不公,缺乏专门的教育政策支持等问题,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的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政府引导和动员,建立健全的衔接机制,加大对这一群体的教育资助力度。

应当建立更完善的政策体系,确保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只有通过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关注,才能让这些孩子在城市里获得良好的教育,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城市化、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教育不平等、流动人口、融入、资源分配、政策支持、政府引导、衔接机制、教育资助力度1. 引言1.1 现状分析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严重挑战,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进城务工者的数量不断增加,他们所带来的随迁子女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这些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包括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难以融入城市学校、缺乏专门的教育政策支持等。

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教育不平等是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面临的一大问题。

由于城镇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城市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要比农村学校更为完善,这导致了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时面临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情况。

流动人口子女难以融入城市学校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很多随迁子女来自农村地区,他们在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与城市学生存在差异,这导致了他们与城市学生之间的融合障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学校资源分配不公也给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的教育带来了困难。

一些城市学校在资源分配上存在不公平现象,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一些名校和重点学校,而一些普通学校的教育质量较低,这使得随迁子女在教育资源上处于劣势地位。

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严重,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建立更完善的政策体系,加强政府引导和动员,建立健全的衔接机制,加大对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的教育资助力度,可以帮助这些子女更好地融入城市学校,获取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化。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随着张家口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城镇,许多务工者携子女一同进城。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中的大部分将成为新一代张家口人,他们的素质如何,关系到张家口人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张家口市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稳定。

这些进城务工人员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理应享受劳动的成果,其子女有权利同本地孩子一样接受同等质量的义务教育。

那么,这些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状况如何?近日,以入户走访、师生座谈、填写问卷的形式,分别到桥东区、桥西区、下花园区开展了调查,填写针对家长、教师、学生三类调查问卷共172份,先后走访家庭45户,到8所学校与38位老师、87位学生进行座谈交流,并分别到市教委和三个区的教委了解相关情况。

现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基本能顺利接受正常的义务教育1、国家有力的政策措施为务工人员子女接受正常的义务教育提供了根本的保证。

2003年国办发78号文件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2004年河北省教委16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做好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工作的通知》,张家口市教委也根据上级精神下发了相关通知,明确提出“坚持流入地政府全面负责、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纳为主”的原则,尽可能做到按居住方位就近安排其子女入学,全市划出36所小学、30所初中作为务工子女入学指定就读学校。

务工人员只要有暂住证明、就业证明、居住房证明就可到当地区县教育部门,为子女安排就学。

通知还明确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接受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要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不得以任何理由收取借读费、转学费、择校费等。

这就为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提供了政策保证。

2、学校基本能按照政策规定接受务工子女就学。

根据张教基字[2004]223号《关于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工作的通知》精神,2004年市教委对全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张家口市务工人员子女有27521人,全部在流入地入学,其中进入公办学校的25944人,占94.3%,在民办学校入学的仅有1577人,只占5.7%。

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教育现状探究

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教育现状探究
六、坚持平等原则,处处体现公平
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期望上应该是一视同仁,体现平等;应该热爱和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信心和希望,而不应该厚此薄彼。
入学机会的平等只是教育机会均等的第一步,过程的平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才能够直接导致结果的平等。另外教师应注意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城市学生理解和尊重农民,改变原有的歧视思想和行为。
一、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落脚点是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包含了人成长的各个方面,如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有创造力等。为此,学生的成长需从多方面入手,教师不应只局限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从个性品质、学习习惯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去关注。对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我们要从心理和情感方面进行疏导。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多说说自己的优点,树立信心,让学生做一些在学习或生活中把握比较大的任务,让他们很容易就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再加上适当的鼓励和赞誉,他们就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关键词:务工子女 教育 探究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进城务工,子女也跟随父母来到了城市。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我国未来的人口素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关心这些孩子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成长,解决他们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3]海闻于菲梁中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政策分析——基于对北京市的调研[J].教育学术月刊,2014,(08)。
二、开展了一些团队活动,比如在各班成立篮球队、足球队,每年学校都会举行这些球类比赛。另外,学校还开展了艺术节、科技节、文化节等活动,让每位同学的才艺得到展示。我们以文体活动为平台,让孩子发挥特长,让他们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懂得了协作,加速了成长。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

条 件 相 对简 陋 , 部 分教 师素 质相 对 较 差 , 学 质 且 教
量 难 以得 到保 证 。这 3种形 式 是 进 城务 工 人 员 子
记, 这就 使 得进城 务 工人 员子 女 的随迁 很大 程度 上 是 隐性 流 动。 因此 , 关于 进城 务工 人员 随迁 子女 的
女 能接 受义 务教 育 的主要 形式 , 仍有 不 少适 龄儿 但
受 义 务 教 育 , 很 多 城 市 设 定 了 不 同高 度 的 “ 但 门 槛 ” 阻碍着 随迁儿 童公平 享有教 育和发展 的权利 。 ,

民子女 将近 l 0 0万 …。 5 ( 二) 进城 务工 人员 子女 接受 教育 的形 式
义 务教 育 阶段 的务工 子女 人城 后 , 一般 可通 过
Vo.】No 1 J . 4 A g 0 u .2 1 1
进 城 务 工 人 员 随 迁 子 女 义 务 教 育 问题 研 究 冰
允春 喜 , 王 爱 华
( 中 国海 洋大 学 法 政 学 院 ,青 岛 2 6 0 ) 6 10
摘 要: 由于制 度设计、 资源配 置的合理性 以及 社会文化 等方 面的问题 , 进城 务工人员子 女在义务教育 阶段 的 入学 障碍 日益凸显, 重影响其平等地享 受义务教育 的权利 , 严 更对其成 长和 发展 形成掣肘。因此, 必要 通过统 有
关 键 词 :进 城 务 工人 员 ; 随 迁 子 女 ; 义 务 教 育 中 图分 类 号 : D0 5 3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 l7 —0 9 (0 10—0 3 —0 6 1 3 8 2 1 )4 0 6 5
随着 我 国城 市化 进程 的加 速推 进 , 大量 农 民离 开户 口所 在 地 , 城 务 工 以谋 求 更 好 的生存 空 问。 进 他 们从 事 的大 多是 城市 人不 愿 做 的脏、 苦 、 工 累、 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清姜路中学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入学情况说明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的前提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能不能入学以及到哪里入学的问题已经不是主要问题了。

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所有接受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校如何实实在在地针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尽快地融入到新环境中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但是,面对这些随父母迁入城市的孩子们的教育,确实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一、我校的基本情况
我校为初级中学,现有教学班30个,就读学生1474人,生源来自厂区及附近农村,其中外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49人,占学生总数的10.1%。

其中,初一年级39人,初二年级83人,初三年级27人。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多源自于外省、市、县区。

二、解决措施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
一个重要问题。

针对我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我们采取了如下对策。

1、认真落实政府文件精神,切实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做出最大努力。

按照上级部门《关于加强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做到无条件接收。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由最初的指定学校变成学生和学生家长自主择校,在学生入学就读方面我校坚
决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政策无条件完全接受选择我校就读的务工随迁子女,并在编办、学习及生活等方面提供应有的照顾及帮助。

2.办好家长学校,提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监护人素质。

学校从家长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家长学校,以“播种习惯收获成功”为目标,向家长宣传实施养成教育的目的意义,介绍学校实施养成教育的做法及相关的制度条文。

指导家长学习家长读本,具体指导家长应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习惯及具体做法,提出家长需配合学校实施的具体做法。

通过家校联系,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3、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洒下更多的爱。

把问题较多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管理任务落到班级任课教师,给予这些孩子在生活、学习、思想道德上更多的爱,并把这一项工作作为对学校对教师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保证了关爱活动深入扎实而不走过场。

通过学校共青团、帮助进城务工子女正确认识父母外出打工的辛苦,提高他们自理、自立的自信心。

三、一点建议
1、随着学校布局调整,许多边远规模小、教育效益差的学校将撤并,大量的学生将进城上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也将增多。

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特别是保育寄宿条件的改善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清姜路中学
二〇一五年九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