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访记录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教育问题

浅谈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教育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其随迁子女也相继到父母打工所在的城市学校就读。
由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学习基础、生活习惯、家庭教育等方面与城市里的孩子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学校里如何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行教育,是当前我们教师面临的一个问题。
教师的任务是教育好在校就读的每一名学生,让他们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进城务工人员在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我们理应教育好他们的子女,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不辜负进城务工人员对子女教育的期望。
教师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做到有教无类、平等对待。
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营造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一、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加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养成教育1.为家长提供学习的机会开办家长学校,定期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提供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让家长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养成教育。
2.增进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开展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课堂,了解孩子在课堂及在学校的表现。
教师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电话联系等形式互相沟通,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及学习习惯。
只有家长、学校合力,才能提高学生养成教育的效率。
3.开展好学校养成教育活动一是学校利用日常的课堂教学,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科特点渗透养成教育;二是教师言传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学生最崇拜的人,学生会在学习生活中无意识地去模仿,这样时间久了就会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三是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多赞赏、多鼓励,把良好的行为习惯体现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二、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关爱教育”,营造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1.多加关爱,增进了解罗素曾经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发展。
”这说明了关爱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父母来到新的生存环境,他们会因乡音、外貌衣着、卫生习惯等而成为同学的笑柄。
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及相应对策

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及相应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务工,他们往往携带着未成年子女一同来到城市。
这些随迁子女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如入学难、学习质量较差、心理问题等。
随迁子女往往面临着适应城市学校环境的困难,他们与本地学生在家庭背景、社会经验、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容易出现适应不良、学习困难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随迁子女的个人成长,也影响到城市教育的公平和质量,因此急需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多方合作,采取相应措施,为随迁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保障。
1.2 问题提出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从事务工。
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却日益凸显出来。
这些随迁子女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包括就读学校难、学习环境差、文化适应问题等。
他们往往处于弱势群体,缺乏合适的教育资源和支持,容易产生学习困难或者辍学现象。
如何解决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提高他们的教育质量和育人环境,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这些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不仅关乎他们个人的发展和未来,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如果他们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将会影响到他们的就业前景和社会适应能力,甚至可能导致社会问题的加剧。
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来解决这一问题,为这些随迁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保障和支持,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融入社会。
【问题提出】。
2. 正文2.1 政府责任政府在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巨大的责任。
政府应加大对这一群体的教育政策支持力度,确保他们能够平等享受教育资源。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增加购买服务和扶持资金等方式,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加强对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的教育监管和评估,确保他们的教育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教育机构的监管,提升教育质量,确保进城务工者随迁子女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现存问题及改进建议

弱,长时间穿着脏衣服,也没有定期清洁的 意识。在作业习惯方面,由于许多务工人员 由于工作繁忙,很少花时间检查随迁子女 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和作业质量,在一些 要求家长监督完成的读背类的作业有些家 长也不关心孩子是否读过了、会背了,随手 签上字,这在潜移默化中也导致孩子不重 视作业的完成质量。
(三)缺乏有效的家校沟通 一方面由于工作时间的限制,许多进 城务工人员无暇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也很少与老师沟通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 另一方面,很多进城务工人员存在这这样 的想法,他们认为既然交了学费,那孩子的 学习任务就应由学校全权复责。自己把教 育孩子的任务转交到了老师的手中,也就 没有必要再与老师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 当孩子在学校中出现问题或者学习成绩不 好的时候,有些家长第一反应就是老师没 有尽到自己的职责,没有教好自己的孩子, 而不会客观地与老师一起沟通分析问题的 原因。当老师主动与家长联系时,有些家长 不重视甚至反感与老师进行交流,有些家 长以工作繁忙或其他借口拒绝到学校进行 沟通了解。 二、化解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 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进城务工人员自身改进 首先,进城务工人员首先要有耐心花 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子女的内 心想法,掌握其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同时要 给予子女心理上的关爱,用爱灌注孩子成 长,让子女内心充满安全感,确保子女的心 理健康。其次,务工人员要学会反思自己的 言行对孩子带来的影响,父母在要求孩子 践行某个行为时,也要以同样的标准要求 自己。再次,务工人员要关注子女各类良好 习惯的养成,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 惯、卫生习惯和作业习惯,监督孩子改掉身 上的坏毛病。最后,务工人员也要积极主动
作者简介: 陆 纪 明 (1980.10-),男 ,汉 族 ,山 东 临 沂 人,中共党员,一级教师,主要从事教育教 学管理。 刘 晓 丽 (1984.07-),女 ,汉 族 ,山 东 临 沂 人,二级教师,主要从事教学工作。
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一.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公安县孱陵小学地处孱陵新区,属城乡结合地段,外出务工者多,受户籍、经济、居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大多在家乡接受教育,或生活在有父母一方抚养的“单亲家庭”里或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
有的孩子甚至独自留在家中,从而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
目前,全校总人数二、本学年,我们再次对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情况等方面做了调查统计。
< 一>。
调查所得的数据,:很少与父母联系的23.9%认为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的79.3%非常想父母的65.0%做错事被批评时当面顶撞的8.4%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的12.3%在学校里基本上没有朋友的17.5%害怕陌生人的40.0%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45.5%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43.5%觉得自己很一般的52.7%学习上听老师的话,很刻苦的25.3%觉得身边得人不太关心自己的49.1%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34.7%觉得社会不公平、看不到希望的11.9%从以上统计状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流。
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而有资料显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里问题已是迫在眉捷。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家庭监管缺位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二.>分析现状: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
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一定的“留守儿童综合症”。
全国留守儿童2300万,它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汇报材料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汇报材料市教育局**市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从深入推进教育公平,落实《义务教育法》规定2013今年5月下发了"关于做好2013年我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的通知",文件提出"各区要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公办学校潜力,各校起始年级接收随迁子女人数不得低于去年"的要求。
同时,将今年随迁子女招生政策通过报纸、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设立服务与咨询电话,随时接听群众来电咨询,及时回复市委书记信箱、市长信箱、局长信箱、"12345"的各类来信,解释相关政策,化解群众投诉,方便进城务工人员及时为子女办理入学手续。
各区也想方设法,在执行省市文件要求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满足随迁子女的入学需求。
**区在报名工作开始前,就事先根据去年接纳规模,为随迁子女预留出义务教育学位;**区在公办学位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增加班级、扩大班额保障随迁子女入学需求;**区将公办学校学位情况统一公告,通过"电脑派位"的形式化解入学矛盾。
据统计,2013年我市共接纳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7.5万人,比上年度增加约40001至2逾90%。
**市同。
"2578人,2012普通高考和本科、专科层次录取。
参加江苏普通高考的随迁子女与江苏籍考生一样,须参加全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并符合高考报名资格要求,享受与江苏籍考生同等的录取政策。
我市严格按照省里要求,做好外地考生的报名组织、资格审查、考试实施、招生录取等工作。
对不符合条件的非江苏籍考生,积极做好指导服务工作,为考生回原籍参加普通高考提供便利条件。
据统计,2013年我市参加普通高考的外省学生有99人,从今年报名情况看,参加2014年普通高考的外省学生将达到473人。
三、深入推进"三同教育"我市早在2003年就提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施"三同教育",即"同城待遇、同班学习、同步发展"的教育模式。
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一.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公安县孱陵小学地处孱陵新区,属城乡结合地段,外出务工者多,受户籍、经济、居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大多在家乡接受教育,或生活在有父母一方抚养的“单亲家庭”里或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
有的孩子甚至独自留在家中,从而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
目前,全校总人数二、本学年,我们再次对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情况等方面做了调查统计。
< 一>。
调查所得的数据,:很少与父母联系的23.9%认为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的79.3%非常想父母的65.0%做错事被批评时当面顶撞的8.4%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的12.3%在学校里基本上没有朋友的17.5%害怕陌生人的40.0%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45.5%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43.5%觉得自己很一般的52.7%学习上听老师的话,很刻苦的25.3%觉得身边得人不太关心自己的49.1%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34.7%觉得社会不公平、看不到希望的11.9%从以上统计状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流。
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而有资料显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里问题已是迫在眉捷。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家庭监管缺位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二.>分析现状: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
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一定的“留守儿童综合症”。
全国留守儿童2300万,它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关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工作实施方案

关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工作实施方案在我们城市的角落,有一群默默奉献的进城务工人员。
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追求更好的生活。
孩子们随父母而来,这是一种希望的延续,却也带来了许多挑战。
首先,教育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道坎。
孩子们的学习资源有限,学校的班级拥挤,师资力量薄弱。
想象一下,课堂上挤满了渴望知识的眼睛,但却没有足够的老师来关注每一个孩子。
真是让人心痛。
接着,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
离开家乡,缺乏支持,这些孩子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他们渴望友情,却往往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感到难以融入。
我们要建立心理辅导机制,让孩子们能够倾诉心声,找到情感的寄托。
其次,生活环境的改善也至关重要。
务工人员的居住条件往往简陋,孩子们的玩耍空间也少之又少。
我们需要在社区内打造安全、卫生的活动场所。
想象一下,孩子们在绿草如茵的操场上嬉戏,笑声响彻天际,那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再来,家长的工作和生活保障同样重要。
他们是家庭的顶梁柱,若没有稳定的工作,家庭的未来就会摇摇欲坠。
我们可以提供职业培训和法律咨询,帮助他们提升技能,增强就业能力。
这样,家长才能安心工作,孩子才能安心学习。
最后,我们还要关注文化传承。
虽然孩子们身在异乡,但他们的根依然在家乡。
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传统,增强文化认同感。
也许在某个节日的庆典上,他们会自豪地穿上民族服饰,跳起家乡的舞蹈,展现那份独特的文化自信。
总结来说,关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工作,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
教育、心理健康、生活环境、家长保障和文化传承,这五个方面缺一不可。
我们要共同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毕竟,孩子的未来就是我们的未来!。
家访情况记录简短家访情况记录表内容40篇(精选10篇)

家访情况记录简短家访情况记录表内容40篇(精选10篇)如何写家访情况记录简短篇一1、经济困难及学习困难的学生家庭。
2、家庭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家庭及残疾学生家庭。
1、了解掌握学生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在家表现、学习和生活情况等。
2、宣传预防溺水、交通、用电等安全常识,指导家长正确管理教育孩子。
3、对家长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解释和宣传工作,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1、与学生家长面对面交流访谈。
1、采取将学生按村分组、分片进行家访,全校教师共分成5个小组进行家访活动。
2、家访教师需携带家访活动登记表进入家庭,家访后认真填写并及时与家访学生的班主任交流,撰写家访记录,写好家访。
3、本次参与家访教师共位教师,访问学生名,家访区域涉及本社区的5个村。
1、通过大家访活动,家访老师对学生假期生活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2、通过大家访活动,对于帮助学生合理地安排假期生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对于教师今后的教学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通过家访,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暑期安全教育,特别是防溺水教育,又一次对学生和家长敲起了安全警钟。
小班家访情况记录篇二家在黄姑的小新对我们可热情了,当晚上她家人开车要送我们回家时,他竟然要我们睡在他家,他情愿把自己的床让出来给我们睡,他宁愿和爷爷挤在一起,我们回家他就要哭,我们只得安慰他说等我们回家洗完澡再去他家,他也说不好不好,幸亏他在路上睡着了,事后我们跟他家人交流,他奶奶说,他后来醒来还是大哭了一场,真让我们过意不去;还有我们去就热情的表演节目的可爱滢尔和其多;还有我们一进门就为我们拿好换的拖鞋,热情的给我们东西吃的小力;还有很多很多……家访的这段日子,我们是每天从上班开始一直差不多要到晚上十点才回家,整个过程虽然很累,很疲惫,但我们的收获却更多,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可爱的孩子,还有理解支持我们的家长,辛苦也值得!如何写家访情况记录简短篇三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