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哲学原著推荐

合集下载

中国哲学必读书目

中国哲学必读书目

中国哲学必读书目聚德:《中国哲学名著简介》,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10龚鹏程:《向古人借智慧》,百花文艺出版社,2021.1南怀瑾:《中国佛教发展史略》、《中国道教发展史略》、《禅话》班固:《汉书.艺文志》冯友兰:《中国现代哲学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8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2高令印:《简明中国哲学通史》,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111春秋时期子思:《中庸》荀子:《荀子》曾子:《大学》孔子:《诗》、《书》、《礼》、《易》、《乐》、《春秋》、《论语》、《孝经》孟子:《孟子》2秦汉时期扬雄:《太玄》、《法言》董仲舒:《春秋繁露》、《举贤良对策》天人感应班固:《白虎通》陆贾:《新语》贾谊:《新书》3玄学何晏:《道德论》王弼:《老子注》嵇康:《难自然好学论》玄学激进派郭象:《庄子注》4理学韩愈:《原道》、《原性》道统说李翱:《复性书》周敦颐:《太极图说》、《通书》濂溪学派杨时:《杨时集》朱熹:《四书集注》、《朱子语类》张载:《正蒙》、《西铭》关学程颢:《二程全书》与程颐合著洛学程颐:《伊川易传》游酢:《易说》、《中庸义》、《论语杂解》1核心书目列御寇:《列子》又名《清虚经》,疑为晋人伪造,但影响巨大老子:《老子》又溟《道德经》、《太上感应篇》有疑庄子:《庄子》又名《南华经》2主要书目葛洪:《抱朴子》丹道张君房:《云笈七签》张紫阳:《悟真篇》丹经刘向:《枕中鸿宝》魏伯阳:《参同契》抱朴子曰:“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

眇眛乎其深也,故称微焉。

绵邈乎其远也,故称妙焉。

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光乎日月,迅乎电驰。

或倏烁而景逝,或飘滭而星流,或滉漾於渊澄,或雰霏而云福因兆类而为有,讬潜寂而为无。

沦大幽而下沈,凌辰极而上游。

金石不能比其刚,湛露不能等其柔。

方而不矩,圆而不规。

来焉莫见,往焉莫追。

乾以之高,坤以之卑,云以之行,雨以之施。

胞胎元一,范铸两仪,吐纳大始,鼓冶亿类,佪旋四七,匠成草昧,辔策灵机,吹嘘四气,幽括冲默,舒阐粲尉,抑浊扬清,斟酌河渭,增之不溢,挹之不匮,与之不荣,夺之不瘁。

马克思主义哲学阅读书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阅读书目

阅读书目一、马克思恩格斯原著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2、《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3、《德意志意识形态》4、《共产党宣言》5、《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6、《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二、中文专著陈先达.处在夹缝中的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黄枬森.哲学的科学之路.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高清海.找回失去的“哲学自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陶德麟.哲学的现实与现实的哲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孙正聿. 哲学通论.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孙正聿. 思想中的时代.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俞吾金. 重新理解马克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俞吾金. 俞吾金集.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李德顺. 价值论(2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欧阳康. 哲学研究方法论.武汉:武汉汉大学出版社,1998吴晓明. 形而上学的没落.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吴晓明等.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及其当代意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张一兵. 神会马克思.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张一兵. 回到马克思.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丰子义. 发展的反思与探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王南湜. 后主体性哲学的视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衣俊卿. 文化哲学.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1任平. 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仰海峰. 形而上学批判.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邹诗鹏. 生存论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贺来. 边界意识和人的解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刘森林. 辩证法的社会空间.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袁贵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杨耕. 为马克思辩护.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杨耕. 杨耕集.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张曙光. 个体生命与现代历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张曙光. 生存哲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吴向东. 重构现代性——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兰久富. 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沈湘平. 理性与秩序.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罗松涛. 面向时间本身——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1893-1917)〉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中国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中国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中国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1. 《道德经》
•作者:老子
•内容简介:介绍老子的思想核心,强调“无为而治”、“柔弱胜刚强”等观念。

2. 《庄子》
•作者:庄子
•内容简介:深入探讨庄子的自然主义思想,讲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精神解脱。

3. 《孟子》
•作者:孟子
•内容简介:介绍孟子的仁义道德思想,讨论人性本善、天命等议题。

4. 《论语》
•作者:孔子及其弟子
•内容简介:记录孔子言行,介绍儒家思想核心,包括仁、义、礼、智等。

5. 《大学》
•作者:曾子
•内容简介:介绍《大学》的宗旨,探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

6. 《中庸》
•作者:孔子之孙考悼公
•内容简介:阐述中庸之道,即“止于至善”、“中顺而知政”等观念。

7. 《荀子》
•作者:荀子
•内容简介:探讨人性本恶,提倡教化人类实现道德修养、教化改造。

8. 《易经》
•作者:佚名
•内容简介:介绍传统的易经思想,阐述八卦、九宫等哲学观念。

9. 《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
•内容简介:描绘出封建社会的苦难与矛盾,反映出人生无常、多舛的真理。

10. 《老子今注今译》
•作者:冯友兰
•内容简介:介绍《道德经》各章节的解读与注释,帮助读者更好理解老子思想。

以上是中国哲学必读的10本经典著作,每一部作品都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和智慧,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欢迎大家深入阅读,感受其中的哲理启迪。

北大哲学书单

北大哲学书单

北大哲学书单北大哲学书单是指作为北京大学哲学专业学生或研究者,推荐阅读的一些经典哲学著作。

这些书籍代表了不同哲学领域的重要思想和论述,并对哲学思维和研究方法有重要影响。

下面是一份北大哲学书单的推荐书籍清单:一、古代哲学:1.《论语》:这是儒家经典之一,集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道德经》:这是道家经典之一,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道的概念。

3.《幽谷子》:《墨子》:这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作,试图建立起一种强调兼爱的伦理和政治体系。

4.《法家杂篇》:这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作,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权力和法律的重要性。

二、西方哲学:1.《柏拉图对话录》:这本书记录了柏拉图与其学生之间的哲学对话,探讨了伦理学、政治学和形而上学等问题。

2.《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这是古代逻辑学的奠基之作,详细阐述了命题逻辑和演绎推理的基本原理。

3.《笛卡尔谈谈人类哲学》:这本书标志着现代哲学的起源,探讨了思维、存在和认识论等问题。

4.《资本论》:这是马克思的重要著作,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提出了阶级斗争的理论。

三、现代哲学:1.《存在与时间》:这是海德格尔的代表作,探讨了存在的意义、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时空的概念。

2.《语言、真理与逻辑》:这是奥斯丁的重要著作,提出了语言行为的理论,对语言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3.《狄尔波马的脑》:这本书介绍了尼采的哲学思想,阐释了他对权力、道德和宗教等问题的独特见解。

4.《狄尔波马的存在主义》:这是萨特的重要著作,讨论了存在主义的基本思想和对人类自由的理解。

以上是北大哲学书单的一部分,涵盖了古代哲学、西方哲学和现代哲学的重要著作。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不同哲学学派的思想和理论,完善自己的哲学素养。

另外,阅读这些书籍也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水平。

希望对你的哲学学习有所帮助!。

古代哲学原著

古代哲学原著

古代哲学原著
1、《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

2、《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

该书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

3、《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4、《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5、《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6、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和贡当斯是法国思想家中难得的两个在思想气质上偏向英美思想的人,这本书是整个近代文明中基础性的学术著作。

7、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

尽管卢梭的思想近来多被指责为法国激进主义的源头,但正如有人指出,我们与欧陆思想之间的差距,其实远远大于欧陆与英美之间的思想差距。

这两本书无论如何也是基础性的。

40本哲学名著(必备书单)|百年学脉特别推荐(一)

40本哲学名著(必备书单)|百年学脉特别推荐(一)

40本哲学名著(必备书单)|百年学脉特别推荐(一)百年前,张之洞尝劝学曰:“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

”轻视文化,一个民族就没了灵魂,忽略学术,我们就断了精神的根,也就不会有尊严和长久的发展。

——江蓝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面对西方文化冲击,面对社会转型、文化启蒙的挑战,面对民族危机、时代困境,第一流的中国知识人的时代回应和精神建构。

——陈来(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商务印书馆致力于把“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打造为中国学术出版的一大经典,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相辉映。

——于殿利(商务印书馆总经理)探寻百年学脉,承起思想创新时至今日,“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已出版6辑、共200种。

今天是“百年学脉”特别推荐的第一期,关于哲学和宗教的40本名著,值得收藏。

关于哲学和宗教的40本名著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

——冯友兰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

这种学问,叫做哲学。

——胡适中国哲人探求真理,目的乃在于生活之迁善,而务要表见之于生活中。

——张岱年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陈寅恪赞其“取材谨严,持论精确”。

本书基本架构已为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许多观点(如名家应分为惠施之“合同异”、公孙龙之“离坚白”两派;二程思想不同,分别为心学、理学之先驱;又如程朱异同,陆王异同,朱王异同;等等),均发前人所未发,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2.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由经学转向的创始之功梁启超赞其“凡关于知识论方面,到处发见石破天惊的伟论”。

在传统中国,经学凌驾于所有的学术之下,而胡适的这部中国哲学史,将其当成独立学科,将经学与之剥离开,因此冯友兰说“在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近代化工作中,胡适创始之功,是不可埋没的”。

中国哲学史的近代化,其实也就是学术转型,由经学范型转向西学范例,由此可见胡适的创始之功的意义。

10本影响深远的哲学书籍

10本影响深远的哲学书籍

我将综合豆瓣评分和各大书评网站信息,暂时每个领域为大家推荐10本入门书籍;此文主要推荐哲学入门的书籍。

哲学就是对智慧的爱。

它是对价值重要性的坚持,是对完全陷入生活琐事而仅仅随波逐流的拒斥。

我们渴望洞察,企盼理解,但我们的生活被常规攫住了,不时会被那些所谓的“消遣”或“娱乐”活动分神。

我们失去的是思考的快乐、理解的挑战、灵感,以及哲学的慰藉。

我们都是借着思想而生活的,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从事哲学,而在于是接受一种廉价的、没有挑战的替代品,还是试图进行真正的思考。

哲学不会使我们富有,却会使我们自由。

哲学Philosophy哲学不会使我们富有,却会使我们自由。

01柏拉图:《理想国》《理想国》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

人类追求的正义与善就是柏拉图理想国的主题,他认为国家、政治和法律要朝向真正的存在并与人的灵魂相关才有意义。

在《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刚开始讨论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柏拉图对正义有着多么强烈的憧憬与向往!他认为绝对的正义在神那里,这正好印证了对话结尾的宣言,“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

正义和智慧不仅是国家的主题,也可以说是整个宇宙存在的本质,因为国家的起点“就是永无止境的时间以及时间带来的变化”。

02叔本华:《人生的智慧》人生的智慧就是如何尽量称心、愉快地度过一生这样一门艺术。

关于这方面的教诲在哲学上可称为“幸福论”。

因此,这本著作教导人们如何才能享有一个幸福的生存。

对于人的幸福起着首要关键作用的,是属于人的主体的美好素质,这些包括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体魄。

在这世上存在三种力:明智、力量和运气。

我相信运气至为重要。

031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

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中国十大哲学名著

中国十大哲学名著

中国十大哲学名著范文1:作为一名学生,我们需要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

中国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影响着几千年来的政治、思想、道德、宗教、文艺等各个方面。

其中十大哲学名著更是代表着中国哲学的核心。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十大哲学名著及其重要意义。

1.《易经》: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典籍之一,被称为"中国智慧的结晶"。

它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观念体系和宇宙观,还具备了对人类社会的宏观分析和微观管理的育人功能。

2.《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作的一本著作,道家哲学经典之一。

该著作强调了道的本源,阐明了道的本质和作用,强调了顺应自然和反对人为干涉。

3.《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一篇文章。

本书强调了恪守中庸之道是道德和思想的基石,是正确处理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关系的道路。

4.《论语》:是孔子和弟子的言行录,儒家经典之一。

本书通过描述孔子的言行,强调了儒家的思想和道德理念。

5.《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所作的一本著作。

本书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主张人性善恶并存,认为人们应该发挥出自己的良心和智慧,使世间更加美好。

6.《大学》:是从《礼记》中提取出来的一篇著作,儒家经典之一。

本书主张人的一切德行的根源在于学术,标志着儒家对社会治理和人类教育的长期追求。

7.《公羊传》:是春秋时期孔子弟子公羊高所作的历史文献注释。

该书是中国古代史学典籍,对中国古代的舆论、文化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8.《左传》:也是春秋时期的一部历史文献记载,讲述了周朝后期至春秋时期的历史。

该书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9.《名家》:是春秋时期文学名家之一韩非所作的一部著作。

主张人的社会地位和功绩是社会价值的构成,主张法律和制度的重要性,对中国法律和政治思想的发展影响深远。

10.《管子》:是战国时期管仲所作的一部政论著作。

本书主张把世界上的一切自然法则和道德原则融入到人类社会和政治的制度中,是中国古代政治和哲学思想中的重要范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哲学哲学原著推荐《周易》《周易》出自于《易经》。

《易经》是中国最早的易经书,由伏羲氏所创,由太极图和八卦及六十四卦构成其主要内容。

易经的发展在夏朝时期产生了《连山易》,在商朝时期产生了《归藏易》,在周朝时期产生了《周易》,由于时间的原因,《连山易》和《归藏易》已失传,只剩下《周易》。

《周易》一书,并非仅仅为占卜之书,乃是借占卜学修身。

每个卦都是修行中岔路,人身不正,处世即不正。

人若生病,事业亦必荒废。

周易与其说占卜人事,不如说是记录人体内的各种病症。

易经的存在,是补充了黄帝内经人体经络病症。

人体经络运行不正,就要有是非灾厄。

《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提倡“仁”、“义”、“礼”、“智”、“信”。

《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汉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是儒家学派经典之作。

《论语》成书于战国初期。

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

评论: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

太宗赵光义因此问他。

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孟子》《孟子》为记述孟子思想的著作,完成于战国中后期。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一书包含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在明清两代,官方规定,科举考试的八股文题目必须从《四书》中选取,要“代圣人立言”。

于是,《孟子》一书便成了明清两代士子们的必读书目之一了。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

相传是老聃隐居之时过函谷关应函谷关令尹喜所请而著,主要阐述自己的思想与社会经验等。

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评价: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鲁迅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庄子》《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为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

《庄子》在公元3世纪到5世纪的魏晋时期产生重大影响,它和《周易》、《老子》一起并称“三玄”,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庄子》一书反映了庄子的相对主义和神秘主义哲学思想与人生观。

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全生保身,逍遥无为。

庄子认为,人既不能表现得有用,又不能表现得完全无用,要“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更重要的是,要追求精神自由——逍遥无为;与道为一。

庄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是大地万物的本根,道没有具体的规定性,亦无差别对立;无为而治。

庄子明确否定现实的社会政治制度以及虚假文化生活,他向往远古的至德之世,在政治上主张不干涉主义和提高个人素质修养,实行无为而治。

《墨子》《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原有71篇,现存53篇,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

《墨子》散文虽保留对话的形式,但基本上已是初具规模的论说文。

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不够发达,而《墨子》所阐述的逻辑思想,则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墨子》是了解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著作。

《管子》《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博大精深,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汉初有86篇﹐今本实存76篇。

包括儒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

《管子》一书在思想史上具有不可抹杀的重要地位。

管仲学派认为,精气是构成万物的最小颗粒,又是构成无限宇宙的实体,说明了世界的物质性。

有意识的人,是由精气生成的,鬼神也是由精气生成的。

《管子》认为﹐认识的对象存在于认识的主体之外。

在认识过程中,主体要舍弃主观臆断,以外物为认识根据,要反映外物的真实情况。

这种认识方法为“静因之道”。

《管子》的精气论在中国唯物主义宇宙观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对中国唯物主义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

《荀子》《荀子》是战国末年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的著作。

该书旨在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反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况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

在《荀子》一书中,反映荀况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是《天论》《非相》等篇。

荀子在《天论篇》开头便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就彻底否定了天有意志的说法,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区分开来。

这就是荀况“天人相分”的观点。

在天人相分的基础上,荀况大胆地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辉思想。

《公孙龙子》《公孙龙子》是中国先秦时期名家的主要代表公孙龙的重要著作。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公孙龙子》原有14篇,后来多数散失。

《隋书。

经籍志》只在“道家”下列《守白论》。

现存的《公孙龙子》一书只有6篇,保存在明代的《道藏》中。

该书是研究公孙龙哲学观点和逻辑思想的重要史料。

在《公孙龙子》一书中,公孙龙主要研究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事物的共性和个性所具有的内在矛盾,他的特点就是夸大这种矛盾,并否认两者的统一,所以最后得出违背常理的结论,即白马不是普通所说的马。

针对颜色中的白色和质地的坚硬,他也人为地分裂开来论述。

《韩非子》《韩非子》又称《韩子》,是中国先秦时期法家代表思想家人物韩非的论著,为先秦法家集大成的思想作品,内容充满批判与汲取先秦诸子多派的观点。

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对《道德经》加以论注的思想著作。

《韩非子》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重点宣扬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

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

韩非思想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春秋繁露》《春秋繁露》中国汉代哲学家董仲舒的政治哲学著作。

《春秋繁露》推崇公羊学,发挥“春秋大一统”之旨,阐述了以阴阳、五行为骨架,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哲学、神学理论,宣扬“性三品”的人性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的伦理思想及赤黑白三统循环的历史观,为汉代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春秋繁露》宣扬“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

认为天是有意志的,是宇宙万物的主宰,是至高无上的神。

《春秋繁露》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进行神秘化的比附,认为天按照自己的形体制造了人,人是天的副本,人类的一切都是天的复制品,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论衡》《论衡》一书为东汉王充所作,大约作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

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

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

他以事实验证言论,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

王充写作《论衡》一书,是为了批判儒术和神秘主义的谶纬说。

《论衡》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

“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的价值的天平。

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

《神灭论》《神灭论》创作时,南朝佛教盛行,以致为祸国民。

范缜撰写的《神灭论》,在我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他严厉驳斥“神不灭”的谬说,不仅从理论上揭穿了神学的谎言,而且也谴责了当时封建帝王和世家大族佞佛所造成的社会危机,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

《神灭论》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原则,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指出人的神和形是互相结合的统一体:“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他把人的形体与精神的关系,用刀口同锋利的关系作了极为形象的比喻。

形体是精神的本质,精神只是形体的作用;精神和形体的关系,好比一把刀和锋利的关系,没有刀,就不能起锋利的作用;没有形体,自然精神是无法存在的。

《原道》《原道》是韩愈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代表作。

文中观点鲜明,有破有立,引证今古,从历史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层层剖析,驳斥佛老之非,论述儒学之是,归结到恢复古道、尊崇儒学的宗旨,是唐代古文的杰作。

“原道”,即探求道之本。

韩愈认定道的本原是儒家的“仁义道德”,他以继承道统、恢复儒道为己任,排斥“佛老”,抨击藩镇割据,要求加强君主集权,以缓解日益加深的社会矛盾。

《太极图说》《太极图说》是中国宋代理学家周敦颐为其《太极图》写的一篇说明。

据说道教原有《无极图》,用来表示修炼长生久视之术,宋初陈抟,将其刻在华山石壁上,后又通过种放、穆修传给周敦颐,周敦颐加以改造成为《太极图》。

该文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本原,以为人和万物都是由于阴阳二气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相互作用而构成的。

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太极又叫无极。

无极是指太极的无边无际,不可言说;万物产生后,变化无穷。

在万物里,周敦颐突出人的价值和作用,说:“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

在人群里,周敦颐又突出圣人的价值和作用,认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二程遗书》《二程遗书》又称为《河南程氏遗书》,共二十五卷。

该书是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的弟子记载二程平时的言行,其中言论居多。

二程对宋明时期唯心主义流派的形成和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二程的哲学最高范畴是“理”又称“天理”。

二程所谓的“理”有下列的特点:第一,理是天下万物要遵循而不可违反的。

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是永恒的;第二,理是自然界的最高原则,也是社会最高原则。

它包括物的理,又包括封建社会的孝、悌、忠、信、君道、子道,都是理所规定的;第三,理早已“客观”地先于事物存在着,人和物“都自这里出去”。

只是物不能主动体现它,人能主动体现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