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_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

合集下载

第七讲_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

第七讲_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

元白诗派是指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以元稹, 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 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 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 通俗易解.

胡马和羌兵的践踏,使得唐代社会和各种矛盾更加激 化,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土地兼并,民不聊生,边 患四起,战祸频仍。乱世的文人们,位卑未敢忘忧国, 他们用自己的文学创作来反映社会,汇导人情。以元 稹和白居易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新 乐府运动,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 作”的创作宗旨。
它突破了过于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由重诗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诗的抒情特质转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这在诗歌理论史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
第七讲 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 Nhomakorabea
中唐两大诗歌流派: 1 韩孟诗派 2 元白诗派

清人赵翼说:“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 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 易,务言人所共欲言。”(《瓯北诗话》卷四) 表面看来,二者似背道而驰,但实质却都是创 新,取途虽殊而归趋则同。

白居易的创作代表了元白诗派的最高成就。 他在实践与理论两方面的得失都表现得十分 明显。从实践方面看,白居易作诗,不同于 “韩孟诗派”的追求险境、开径自行,而是 有意识地运用平易浅近、惹人喜爱,以至于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歌琵琶篇”。

从理论方面看,白居易继承儒家“比兴美刺” 的诗论传统,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 为事而作”的主张,在“美刺”中突出了 “刺”,强调了诗歌批评政治社会的功能。与 之相应,他认为诗歌应写得“辞质而径,言直 而切,事核而实,体顺而肆”。

从“不平则鸣”到裁物象、觑天巧、补造化,到明确 提出雄奇怪异的审美理想,韩孟诗派形成了一套系统 的诗歌创作理论。它突破了过于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 敦厚的传统诗教,由重诗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诗的抒情 特质,转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 挥,这在诗歌理论史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

中唐出现的诗歌流派

中唐出现的诗歌流派

1
细雨飘摇ing,知识分享,文档创作
中唐出现的诗歌流派有哪些?
答:中唐出现的诗歌流派主要有:“韩孟诗派”以及“元白诗派”。

“韩孟诗派”以诗人韩愈、孟郊、李贺为代表,而“元白诗派”则是以白居易、元
稹、张继、王建为代表。

这个时期名家辈出,流派分立,诗人们着力于新途径的开辟、
新技法的探寻以及诗歌理论的阐发,创作出大量的优秀诗歌作品,展示了唐诗大变于中
唐的蓬勃景观。

韩孟诗派的诗风险怪奇崛,开始出现散文化倾向和议论化倾向。

主要成员有卢仝、
刘叉、李贺、贾岛、皇甫浞、张祜等。

元白诗派则提倡通俗易懂的浅近诗风,主张干预生活,反映社会热点问题,具有现
实主义倾向。

主要成员有李绅、王建等人。

以韩愈、孟郊、元稹、白居易、柳宗元、刘禹锡等人为代表的中唐诗人,以其盖世
之才华、革新之气魄,开拓出了一片诗歌的新天地,使得中唐诗与辉煌灿烂的盛唐诗并
立于文学史,交相辉映。

韩孟诗派分析课件

韩孟诗派分析课件
韩孟诗派强调诗歌的文学性和叙 事性,将散文的写作手法融入到 诗歌中,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
染力。
奇崛险怪
韩孟诗派追求诗歌的独特性和创新 性,语言奇特、构思巧妙,表现了 他们独特的艺术个性。
抒情写意
韩孟诗派强调诗歌的抒情功能,通 过写意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使诗歌更具情感和思想内涵。
02
CATALOGUE
CATALOGUE
韩孟诗派的影响与评价
对后世的影响
推动诗歌创新
韩孟诗派打破了传统诗歌的限制,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思 路和方向。
强调个性表达
韩孟诗派倡导诗人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对后世的个性解放和文学 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深化意境构造
韩孟诗派注重意境的创造,对后世的诗歌意境构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
历代评价与争议
重视个性表达
韩孟诗派强调诗人的个性和独特性,这种思想启示现代诗人要 重视自己的个性表达,不要盲目追随潮流和迎合读者。
挖掘内心世界
韩孟诗派的作品往往深入挖掘诗人的内心世界,这种启示现代诗 人要勇于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并将内心的感受和思考通过诗歌
表达出来。
创新语言和形式
韩孟诗派的语言和形式都非常独特,这种创新精神启示现代诗人 要勇于创新语言和形式,以创造独特的诗歌风格和表现方式。
情感表达
韩孟诗派强调情感表达的直接和真实,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在现代诗歌中 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现代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03
意象运用
韩孟诗派善于运用丰富的意象来表达思想情感,这种意象运用方式在现
代诗歌中也非常常见,许多现代诗人通过创造独特的意象来表达诗歌的
主题和情感。
对现代诗歌创作的启示
韩孟诗派作品分析

从元白和韩孟两大诗派略论中晚唐诗歌的发展

从元白和韩孟两大诗派略论中晚唐诗歌的发展

从元白和韩孟两大诗派略论中晚唐诗歌的发展在中晚唐的诗歌世界里,元白和韩孟两大诗派可谓是风头无两。

元白,就是元稹和白居易,两位大咖,一个擅长咏叹,一个善于叙事。

他们的诗啊,真是像那浓烈的咖啡,带着一股子直白和激情,简单易懂,却又字字珠玑。

想想白居易的《琵琶行》,就像是听一个朋友诉说他的心酸往事,那琵琶声里藏着的,不仅是音乐的美,更是情感的共鸣。

他把复杂的情感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真是让人一读就明白,恨不得跟着一起流泪。

元稹的诗同样给力,像一把锋利的刀,直击人心,时常带点调侃和讽刺,让人忍不住莞尔。

而韩孟诗派呢,代表人物就是韩愈和孟郊,他们的诗风有点高冷,像那高山上的白雪,清冷而又美丽。

韩愈的诗,简直就是“笔力千钧”,一开口就把人抓住,讲究的是气势和情感的升华。

他的《师说》虽不算是诗,但那股热忱和理智,真是让人心服口服。

而孟郊的诗,更是夹杂着浓厚的个人色彩,像一幅幅情感的油画,让人从中感受到他那种对生活的执着和无奈。

他的《登科后》就像是一个人在追梦路上的呐喊,绝对是心灵深处的共鸣。

大家可能会问,中晚唐的诗歌发展到底有什么变化呢?嘿,简单来说,就是从一开始的豪放,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更细腻的风格。

这时候的诗人们,越来越懂得用简单的语言去表达复杂的情感,像是在烹饪一道美食,把多种调料搭配得恰到好处。

元白的诗,可以说是通俗易懂,老百姓也能听得懂,几乎每个诗句都能引发共鸣,打动人心。

而韩孟则在这基础上,更多地在追求情感的深度,他们用诗歌记录生活、抒发情感,让我们从中看到了生活的真实。

所以说,中晚唐的诗歌就像一场热闹的聚会,元白和韩孟各自带来了不同的菜品。

元白的风格就像一碗热腾腾的汤,暖人心扉,容易下咽;而韩孟的则是一道精致的甜品,细腻而富有层次,吃一口便让人回味无穷。

在这个过程中,两大诗派的互动,也让诗歌的风格更加丰富多彩。

诗人们开始意识到,表达自我并不是一味的高深,而是要让每个人都能听懂,能感受到那些细腻的情感。

韩孟诗派(韩愈、李贺、孟郊)

韩孟诗派(韩愈、李贺、孟郊)

李贺
(790~816),字长
吉,世称鬼才、诗鬼, 与李白、李商隐并称 “三李”。一生愁苦 多病,27岁卒。父名 晋肃,避父讳不得举 进士。诗风独树一帜, 世称“长吉体”。
李商隐《李长吉小传》
(贺)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 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 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 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 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 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 如此。
李诗特色
①想象奇特怪诞,多写鬼怪、死
亡、游仙、梦幻,以表现内心苦 闷。
②奇峭的用字、冷艳凄迷的意象,
构成凄幽冷艳的诗境。
李贺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和艺
术手法,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 言,创造出神秘幽奇、冷艳凄迷艺术境界。
唐· 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叙》中说:“云烟
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 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 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 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 女,不足为其色也……
孟郊
孟郊一生贫困,仕途潦倒,四十六
岁时才考中进士,他及第后曾写下 《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因此他的诗多 啼饥号苦,倾诉穷愁失意的不平之 鸣。
秋怀
孤骨夜难卧,吟虫相唧唧。 老泣无涕洟,秋露为滴沥。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其一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其二
莫道官忙身老大, 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源自 清· 叶燮《原诗》内篇:“韩

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第一节唐代中期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诗歌创作第二节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第三节《长恨歌》、《琵琶行》与元白唱和诗第四节白居易的闲适诗[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四:“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

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第一节唐中期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诗歌创作一、重写实,尚通俗之风的形成杜甫:新题,古乐府形式;通俗的口语;反映民众生活。

元结、顾况、戴叔伦:对现实民生的表现,写实手法。

张籍、王建、白居易、元稹:学习民歌,通俗化,作品多。

元结舂陵行(节选一)癸卯岁,漫叟授道州刺史。

道州旧四万余户,经贼已来,不满四千,大半不胜赋税。

到官未五十日,承诸使征求符牒二百余封,皆曰:“失其限者,罪至贬削。

”於戏!若悉应其命,则州县破乱,刺史欲焉逃罪;若不应命,又即获罪戾,必不免也。

吾将守官,静以安人,待罪而已。

此州是舂陵故地,故作《舂陵行》以达下情。

元结舂陵行(节选二)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

有司临郡县,刑法竞欲施。

供给岂不忧?征敛又可悲。

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

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赢。

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

顾况《游子吟》故枥思疲马,故窠思迷禽。

浮云蔽我乡,踯躅游子吟。

游子悲久滞,浮云郁东岑。

……苔衣上闲阶,蟋蟀催寒砧。

立身计几误,道险无容针。

三年不还家,万里遗锦衾。

鸢飞戾霄汉,蝼蚁制鳣鱏。

赫赫大圣朝,日月光照临。

圣主虽启迪,奇人分湮沈。

层城登云韶,王府锵球琳。

鹿鸣志丰草,况复虞人箴。

戴叔伦《屯田词》春来耕田遍沙碛,老稚欣欣种禾麦。

麦苗渐长天苦晴,土干确确锄不得。

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馀枯茎。

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十月移屯来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

驱牛驾车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冻死。

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

二、张籍的诗歌创作存新、旧题乐府诗90首。

取材于平民生活,题材广泛。

以一人一事入手反映社会。

擅长刻划心理活动。

遣词造意巧妙无痕。

第七章 韩孟诗派

第七章 韩孟诗派

永贞行 湖波连天日相腾,蛮俗生梗瘅疠烝。 江氛岭祲昏若凝,一蛇两头见未曾。 怪鸟鸣唤令人憎,蛊虫群飞夜扑灯。 雄虺毒螫堕股肱,食中置药肝心崩。 纳凉联句:昼蝇食案緐,宵蚋肌血渥 。 城南联句:灵麻撮狗虱,村稚啼禽猩。
韩愈是中唐、也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 的文学家。一方面他有大量杰出的诗文作 品,另一方面他作为文坛领袖,广交文友, 提携后进,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 掀起了有影响的新诗潮。 他的诗大都气魄宏大,气势磅礴,改 变了大历以来诗坛上纤巧卑弱的现象。其 次,是他有意打破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 用奇字、造拗句、押险韵,想象奇崛,意 象怪奇,构思奇特,标新立异。表现了一 种过去从未曾有过的风格。
四、韩诗地位与影响:
《原诗·内编》上:“唐诗为八代 以来一大变,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 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 之苏、梅、欧、苏、王、黄,皆愈为 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第三节
孟郊、贾岛、李贺
一、孟、贾、李三人的共同点: l、他们都与韩愈有密切交往,其创作也 都受韩诗追求奇崛险怪的影响。 2、三人都是科场失意、仕途不顺。孟效 四应科举,四十六岁时才进士及第。五十岁 选授溧阳尉。贾岛早年为僧徒,后还俗应举, 但屡试不第,直到58岁时,才被任命为遂州 长江县主薄。李贺更是命乖运奇,因其父名 晋肃,而失去应举的资格,后任奉礼郎,年 27即抑郁而死。
第二节
韩愈
一、生平思想 韩愈,字退之,河阳人(河南孟 县),自称郡望河北昌黎。三岁时父亲 韩仲卿去世,得长兄韩会抚养。十年后, 韩会死于韶州贬所,由嫂抚养。19岁应 举。“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三选于吏部 卒无成”。不得授官。从29至34岁,先 后在宣武节度使董晋幕府、徐州节度使 张建封幕府作推官。
贞元十东)连州 阳山县令。元和元年至十二年,先后任 国子监博士、中书舍人、刑部侍郎(因 平淮有功),进入统治集团上层。十四 年,因《谏迎佛骨表》,得罪宪宗,贬 潮州刺史。次年回。后官拜国子监祭酒、 兵部侍郎、吏部侍郎。57岁去世。

古代文学第二卷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第二卷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上官体:一种初唐诗歌的体裁,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其特点是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讲究用词精美,其诗歌主要内容是春花秋月、流年感伤,消闲时的唱和应答的交际生活,但同时缺乏社会生活,缺乏穿透力。

2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大才子。

“四杰”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卢、骆生年较早,其年辈比王、杨为长。

他们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一种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开一代唐昂扬向上的诗风。

3文章四友:唐初四位文采斐然的诗人,分别是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其中杜审言的成就最高。

诗中主要歌颂流年光景,春花秋月,唱和应答,文学渗透力弱,为唐代近代诗的定型做出贡献。

4沈宋并称:沈宋指的是宋之问和沈佺期,他们的生年晚李峤和杜审言,因文才受到赏识而选入朝中做官,是有代表性的台阁诗人。

诗歌创作多限于应制酬唱和咏物、赠别。

他们的作品“回忌声病,约句准篇。

”,声律准确,主对工整,元稹称其为律诗,故沈宋之称也就成为律诗定型的标志,为律诗的完成做出贡献,在文学史上有跨时代意义。

5“大历十才子”:大历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晚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钱起、吉中孚,韩翃、司空曙、苗发、崔峒、耿韦《错别字》、夏侯审。

他们大都出身小官僚家庭,官小位卑,多为权门清客。

诗有时反映现实如安史之乱,泾原之变,回纥劫掠等。

但性格软弱无大志。

于是采取与现实脱离的态度,放情山水,互相与诗歌酬答,艺术风格精细工巧,闲淡悠远。

6韩孟诗派:贞元至元和年间(中唐时期),以韩孟为主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卢仝,李贺、马异、刘叉、贾岛等人,他么聚会切磋,酬唱应答,相互奖掖,形成了共同的诗歌追求,共同主张“不平则鸣”、“笔补造化”的理论,诗歌艺术奇崛险怪,它是中唐有意识的诗歌革新的团队。

7元白诗派:元白诗派是指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的创作代表了元白诗派的最高成就。 他在实践与理论两方面的得失都表现得十分 明显。从实践方面看,白居易作诗,不同于 “韩孟诗派”的追求险境、开径自行,而是 有意识地运用平易浅近、惹人喜爱,以至于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歌琵琶篇”。

从理论方面看,白居易继承儒家“比兴美刺” 的诗论传统,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 为事而作”的主张,在“美刺”中突出了 “刺”,强调了诗歌批评政治社会的功能。与 之相应,他认为诗歌应写得“辞质而径,言直 而切,事核而实,体顺而肆”。

他们继承并发展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一面, 在创作态度上,“用思艰险”,崇尚“苦吟”,主张 “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在诗歌风格上,主要 追求奇崛险怪、雄奇怪异之美。而思想内容上,即使 是优秀之作,也多以抒写个人的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 端,直接反映现实的较少。

作为一个诗派,韩、孟等人有明确的理论主张,首先 是“不平则鸣”说。在《送孟东野序》中,韩愈指出: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 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 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韩孟诗派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笔补造化”。用 李贺的话来说,就是“笔补造化天无功”(《高轩 过》)。“笔补造化”,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 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从“不平则鸣”到裁物象、觑天巧、补造化,到明确 提出雄奇怪异的审美理想,韩孟诗派形成了一套系统 的诗歌创作理论。它突破了过于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 敦厚的传统诗教,由重诗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诗的抒情 特质,转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 挥,这在诗歌理论史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
2 元白诗派

元白诗派是指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以元稹, 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 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 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 通俗易解.

胡马和羌兵的践踏,使得唐代社会和各种矛盾更加激 化,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土地兼并,民不聊生,边 患四起,战祸频仍。乱世的文人们,位卑未敢忘忧国, 他们用自己的文学创作来反映社会,汇导人情。以元 稹和白居易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新 乐府运动,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 作”的创作宗旨。
第七讲 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

中唐两大诗歌流派: 1 韩孟诗派 2 元白诗派

清人赵翼说:“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 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 易,务言人所共欲言。”(《瓯北诗话》卷四) 表面看来,二者似背道而驰,但实质却都是创 新,取途虽殊而归趋则同。
1 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崛起的一个影响很大的诗派,代 表诗人是韩愈、孟郊,还包括贾岛、卢仝、姚合、李 贺等。他们不想随盛唐诗的后尘亦步亦趋,而要自创 新格,另辟蹊径,“言人之所未言,辟人所未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