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周长计算方法总结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小学三年级周长计算方法总结

【小学数学】小学三年级周长计算方法总结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对比练习题第1组:(公式法求周长)1、一个长方形的长12分米;宽比长短2① 宽:12-2=10(分米)② 周长:C 长 =(长+宽)×2=(12+10)×2= 22×= 44(分米)2本组题需要明白“谁与谁比?谁多?谁少?”;明确“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第2组:(逆向求边长)1、用长36分米的彩带围成一个正方形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36÷4 =9(分米)2、一块长方形奖状的周长是100厘米; 方法一: 方法二:○1(长+宽)= 周长÷2 =100÷2 =50(分米) ○2宽 =(长+宽)- 长= 50-30 = 20(分米) 综合列式:100÷2-30 = 50-30= 20(分米)第3组:(跑圈问题)1、一个长方形广场长164米, 宽36米。

小明沿着广场的四周跑了两圈, 他跑了800米。

2、李奶奶每天早晨围着一个边长为25米的正方形花坛走4圈;她每天早晨走400米。

第4组:(篱笆问题)1、一个长方形菜地长18米;宽12米。

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60米。

想:“四周围上篱笆”;就是求长方形菜地的周长。

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2米;宽18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长58米。

(画图表示)想:“篱笆至少长多少米”;必须“长边靠墙”;也就是求2条宽和1条长的总和。

如果“短边靠墙”;C=22×2+18=44+18=62(米);篱笆长62米。

本组题需要画图帮助理解题意;要分清靠墙或不靠墙两种情况;并且;靠墙时;只有长边靠墙;篱笆用的最少。

第5组(平移法求周长)1、 求周长?① 1圈:C 长 =(长+宽)×2=(164+36)×2 = 200×2 = 400(米) ② 2圈:400×2= 800(米) 综合列式:(164+36)×2×2 =200×4 =800(米) 学生要明确两次“×2”的不同意义。

三年级上册《周长》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周长》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周长》知识点归纳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知识点】:1、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通过描一描树叶的边线,摸一摸课桌数学书的边线,再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从而知道了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可以画出并能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第二课时游园【知识点】:1、为学生创设游园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用不同的方法去计算小公园的周长。

就是把围成小公园的所有线段加在一起。

2、算一算中出现了4种不同的图形,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作好铺垫。

第三课时花边有多长【知识点】:1、学生要明确已知的条件和问题,然后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发现(长+宽)﹡2是求长方形周长最简便的方法。

不必用公式化的算式去约束学生,他们可以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

2、在做一做中出现的两个不同的长方形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周长。

第四课时地砖的周长【知识点】:1、学生要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利用学习长方形周长的知识经验,知识迁移到怎样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把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加起来,还可以用边长乘4。

2、做一做中出现的两个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可以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

3、练一练中的第2小题要让学生明确求篱笆长多少米,就是在求正方形实验园地的周长。

第五课时练习六【知识点】:1、练习六中的18小题通过计算各种图形的不同周长,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计算周长的方法。

而第9小题则是让学生发现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从而发现这四幅图形的周长是相等的。

2、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先计算三个周长的大小,并说出估计的过程或理由,然后再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式。

可以独立测量,也可以是小组合作进行,最后组织学生对其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修正自己的估计和测量的结果。

第六课时交通与数【知识点】:在这节实践活动课中,要引导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图片中的数学信息,从而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年级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三年级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三年级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文章: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世界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好多有趣的数学之门。

还记得我曾经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走进教室给孩子们讲解正方形周长这个知识点。

当时我拿着一个正方形的卡片,问孩子们:“大家看这个正方形,它的四条边是不是一样长呀?”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那模样认真极了。

那咱们就来好好研究研究正方形的周长。

啥是周长呢?简单说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

那正方形的周长咋算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可要是每次都一条边一条边去加,多麻烦呀!所以咱们聪明的数学家们就想出了一个特别棒的公式,那就是: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 。

比如说,有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 5 厘米。

那按照公式来算,它的周长就是 5×4 = 20 厘米。

这是不是一下子就简单多啦?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个公式,我在黑板上画了好多大大小小的正方形,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动手量一量边长,再用公式算一算周长。

有个小家伙,量的时候可认真啦,眼睛瞪得圆圆的,尺子拿得稳稳的。

算出来后,他兴奋地喊:“老师,我算对啦!”那表情,别提多自豪了。

其实呀,在我们的生活中,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也很有用呢。

像给正方形的花坛围栅栏,要是知道了边长,用这个公式就能很快算出需要多长的栅栏。

还有做手工的时候,如果要剪一个正方形的卡片,知道了想要的周长,就能反推出边长,然后就能剪出合适大小的卡片啦。

总之,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虽然看起来简单,但用处可大着呢!希望小朋友们都能牢牢记住它,用它去解决更多有趣的问题。

回顾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好奇和求知欲的眼睛,让我更加坚信,只要用对方法,数学也能变得超级有趣!。

快速掌握周长计算方法: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解析

快速掌握周长计算方法: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解析

【前言】周长是小学数学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孩子们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本文将会为您详细介绍三年级数学上册的周长计算方法,并通过教案的解析来帮助孩子们快速掌握周长计算技巧。

【一、掌握周长的基本概念】我们要明白周长指的是一个物体的最外侧边缘的长度。

比如,一张正方形的周长,就是它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二、掌握周长计算的技巧】一、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同,因此只需要将其中一条边长度乘以4即可计算出周长。

例如:一张正方形的边长为5cm,则其周长为5×4=20cm。

二、计算矩形的周长:矩形的周长等于它的长和宽两条边的长度之和,即C=2(l+w)。

例如:一张矩形的长为7cm,宽为5cm,则其周长为2×(7+5)=24cm。

三、计算圆的周长:圆的周长也叫做圆周长,可以通过周长公式C=2πr计算得出。

其中,r指的是圆的半径,π(pi)是一个数学常数,约等于3.14。

例如:一张圆的半径为3cm,则其周长为2×3.14×3=18.84cm。

【三、教案解析】教案名称:掌握周长计算方法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正方形、矩形和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周长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技巧。

教学难点:让学生熟练掌握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讲解、举例、练习、互动。

教学步骤:第一步:教师出示图形模型,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明白周长的概念。

第二步:让学生运用课堂上的模型,自己计算周长。

第三步:老师通过展示样例,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

第四步: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来回答问题,提高对学生掌握的检验。

第五步:教师和学生一起做练习题,使学生熟练掌握周长计算的方法。

第六步:再次进行课堂互动,问学生是否存在什么疑惑,老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

【结语】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周长计算的基本技巧,并且理解了教案中掌握周长计算方法的实现步骤。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教授正确的知识,还要启发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有所发展。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宽14米,长是宽的2倍少 2米,小胖绕着它跑了1圈,一共跑了几米? 解:长=14×2-2=26米 长方形周长=(长+宽) ×2 =(26+14) ×2 =80米 答一共跑了80米
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26米,宽14米,小胖 绕着它跑了3圈,一共跑了几米? 解:长方形周长=(长+宽) ×2 =(26+14) ×2 =80米 80×3=240( 米 ) 答一共跑了240米
惠小足球联赛快开赛了,学校准备建一个 长4米,高2米铁架球门帮助小运动员,问大约需 多长的铁管? 解:4+2×2=8( 米) 答:需要8米长的铁管
拓展Leabharlann 下列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cm)
4 4
3
4
6
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用平移的方法很方便。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三年级上册《周长》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周长》知识点归纳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三年级上册《周长》知识点归纳
1、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通过描一描树叶的边线,摸一摸课桌数学书的边线,再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从而知道了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可以画出并能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第二课时游园
 【知识点】:
 1、为学生创设游园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用不同的方法去计算小公园的周长。

就是把围成小公园的所有线段加在一起。

幸福像花儿一样,学习像溪水一般。

三年级周长的计算

三年级周长的计算
12cm
3cm
3cm
10cm
10cm
14cm
12+12+3+10+14+10+3=64(cm)
第49页/共52页
智慧老人送礼物
10cm
10cm
10cm
5cm
5cm
5cm
5cm
5cm
方法一:10+10+10+5+5+5+5+5=55(cm)
方法二:10×3=30(cm) 5×5=25(cm)30+25=55(cm)
第50页/共52页
小结:
什么是周长
游园
周长的计算方法
周长的计算
第51页/共52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52页/共52页
26m
18m
第33页/共52页
方法一:36+20+36+20=112(cm)
方法二:36 ×2=72 (cm)20 ×2=40 (cm)72+40=112(cm)
36cm
20cm
第34页/共52页
方法一:22+22+22+22=88(cm)
方法二:22 ×4=88(cm)
22cm
第35页/共52页
答:摆成的图形周长是40厘米。
第45页/共52页
方法一:10+5+5+10+5+5=40(厘米)
方法二:5×8=40(厘米)
答:摆成的图形周长是40厘米。
第46页/共52页
注意点2:周长的计算
探索之旅
第47页/共52页
智慧老人送礼物
第48页/共52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长 长 宽 宽
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 长+长+宽+ 宽= 长×2 +宽×2 长 宽 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2 长方形的周长 (
长 宽
长方形对 边相等
长方形周长=(长+宽)×2 长方形周长=(长 =(
边长
正方形的每条 边长都相等
正方形周长=边长× 正方形周长=边长×4
下面我们就可以 解决一开始留下 的问题——计算 长方形正方形的 周长
篮球场 长28米, 米 宽15米. 米
篮球场的周长=( 篮球场的周长 (28+15) ×2=86米 ) 米
镜子边框的周长=( 镜子边框的周长 (2+1) × 2=6m )
25厘米 厘米 25厘米 25厘米 25厘米 25厘米 25厘米 厘米
手帕的周长 25 ×4=100厘米 厘米
正方形花圃的周长=6× 正.长为6米,宽为3米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2.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3.长为5分米,周长是18分米的长方形的宽是多少? 4.周长为40米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答案: 答案:18米,16厘米,4分米,8米。
你算对了吗? 你算对了吗?
6 厘 米
8厘米 厘米 这个图形的周长是 厘米。 厘米。
今天的课程结束了
再见
——武苏日娜 武苏日娜
6 厘 米
8厘米 厘米 这个图形的周长是
28
厘米。 厘米。
总结: 总结:
1.已知长宽求长方形周长 已知长宽求长方形周长 2.已知边长求正方形周长 已知边长求正方形周长 3.已知长方形周长以及一边求另一边 已知长方形周长以及一边求另一边 4.已知正方形周长求边长 已知正方形周长求边长 5.特殊多边形周长的求解 特殊多边形周长的求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对比练习题
第1组:(公式法求周长)
1、一个长方形的长12分米,宽比长短
① 宽:12-
2=10(分米)
② 周长:C 长 =(长+宽)×2
=(12+10)×2
= 22×= 44(分米)2
本组题需要明白“谁与谁比?谁多?谁少?”,明确“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第2组:(逆向求边长)
1、用长36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36÷4 =9(分米)
2、一块长方形奖状的周长是100 方法一: 方法二:
○1(长+宽)= 周长÷2 =100÷2 =50(分米) ○2宽 =(长+宽)- 长
= 50-30 = 20(分米) 综合列式:100÷2-30 = 50-30
= 20(分米)
第3组:(跑圈问题)
1、一个长方形广场长164米, 宽36
2、李奶奶每天早晨围着一个边长为25米的正方形花坛走4圈,她每天早晨走400米。

第4组:(篱笆问题)
1、一个长方形菜地长18米,宽12米。

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60米。

想:“四周围上篱笆”,就是求长方形菜地的周长。

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2米,宽18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长58米。

(画图表示)
想:“篱笆至少长多少米”,必须“长边靠墙”,也就是求2条宽和1条长的总和。

如果“短边靠墙”,C=22×2+18
=44+18
=62(米),
篱笆长62米。

本组题需要画图帮助理解题意,要分清靠墙或不靠墙两种情况,并且,靠墙时,只有长边靠墙,篱笆用的最少。

第5组(平移法求周长)
1、 求周长?
① 1圈:C 长 =(长+宽)×2
=(164+36)×2
= 200×2
= 400(米)② 2圈:400×2= 800(米) ① 1圈:C 正 =边长×4 = 25×4
= 100(米) ② 4圈:100×4= 400(米) 综合算式“25×4×4”,
=100×4 =400(米)
学生要明确两次“×4”的不同意义。

不可漏乘。

18
C 长 =(长+宽)×2 =(18+12)×2 = 30×2
= 60(米)
C= 18×2+22 = 36+22 = 58(米)
C 长=(长+宽)×2
=(10+6)×2 =16×2 =32(米) 10米 6米
10米 6米 平移
2、估一估,谁的周长大?再算一算。

(单位:米)
(1)
所以两个图形通过平移,发现它们的周长相等的。

(2)图1

图2
3 3
2
5
通过平移,再计算周长,发现图2比图1
3、小红从家到学校有3条路,哪条路更近?
通过平移,发现○
2和○3路是一样长的,○1号路最近。

平移
学校
3学校 小红家 平移
通过平移1条线段,发现:总周长等于长方形的周长加上2条短线段。

想:如果平移4条线段,又会变成什么样的图形?总周长是多少?
11 10
5 11
10 3
2 3 11 10 3 3 5 2
11 10 平移 通过平移1条线段,发现:总周长等于长方形的周长加上2条短线段。

11 8 3 3 5 2 平移
11
10 11 10 平移 平移
总周长等于长方形的周长加上2条短线段。

C=(11+8)×2 + 2×2 = 19×2+4 =38+4 =42(米) 11
8 2 11
8 2
第6组:(围、剪问题)
1、把一根长是14分米、宽是6分米的铁丝,改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分米。

想:同一根铁丝先围成长方形,又改围成正方形,它们的周长是相等的,所以先求出周长,再求正方形的边长。

① 周长:C 长 =(长+宽)×2
=(14+6)×2
= 20×
= 40(厘米)
C 长 = C 正 =40(厘米) ② 边长= C 正÷ 4
=40÷4
=10(厘米)
2、把一张长15厘米,宽9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剪成的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9厘米,周长是36厘米。

想:只能以短边作边,剪成一个边长是9厘米的正方形。

C 正=边长×4 =9×4
= 36(厘米)
本组题需要区别“同一根铁丝由长方形改围成正方形,周长不变”与“长方形纸剪成最大的正方形,只能以短的边作边长”。

3、你能围出几种周长是24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第7组:(拼接问题)
1
、用2个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分别拼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拼成的正方形的周长是32厘米,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40厘米。

(画图表示)
(1)拼成正方形: C 正=边长×4
=8×
= 32(厘米)
6 9 若围成正方形, 边长= C 正÷4
=24÷4
=6(厘米) 若围成长方形,因为C 长 =(长+宽)×2 所以(长+宽)= C 长÷2
=24÷2 =12(厘米) 只要(长+宽)=12厘米就行。

所以可能是
(2)拼成长方形: 方法一 C=8×4+4×2= 40(厘米) (数一数,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中有4个8厘米和2个4厘米)
方法二 ① 长:8×2=16(厘米)
② 周长:C 长 =(长+宽)×2
=(16+4)×2
= 20×2
=40(厘米) 2、用3个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

(画图表示)
方法一 C= 2×8= 16(厘米)
(数一数,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有8个2厘米)
方法二 ① 长:2×3=6(厘米) ② 周长:C
长 =(长+宽)×2 =(6+2)×2
= 16(厘米) 3、下面的图形是由4个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这个图形的周长是(24)厘米。

4、用3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摆成下面的图形。

哪个图形的周长最短?
(1) 12厘米 (2) 8厘米 (3) 8厘米
先描周长,再标数据,再数一数共由几条边围成;或者边数边作记号。

答:图2和图3的周长最短。

本组题必须先画图,再描出周长,然后标上数据,用数的方法比公式法更直接。

4 先求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再由
公式法求出周长。

2 先求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再由公式法求出周长。

先描周长,再标数据,再数一数共由几条边围成; 或者边数边作记号。

想:共有12个2厘米,也就是2×12=24(厘米)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