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目的:探討内科护理中发生护理风险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方法:建立护理风险评价体系及科学的管理机制,研讨防范护理风险对策,提高抗风险意识。

结果:提高了护士的护理风险意识,改善了护患关系,加强了整体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更好地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结论:内科病房应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进行。

通过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监控,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标签:风险管理;肿瘤科护理;应用风险管理是对患者、探视者、工作人员、医疗设备、环境、医疗制度和程序可能产生的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采取正确的行动的过程。

肿瘤科是个特殊的科室。

由于肿瘤的治愈率低,特别是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这类患者一经确诊后,常常是万念俱灰,不思茶饭。

长期治疗过程中,缺乏乐观态度,甚至有自杀行为。

同时由于化疗药物的细胞毒作用,临床上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及组织脏器的损伤,患者对此绪果不认同,极易产生医疗纠纷。

同时肿瘤病人病情较重,治疗方案复杂,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和治疗计划的完成,影响到病人的生存率。

因此,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肿瘤科护理管理所面临的新课题。

本文旨在分析肿瘤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寻求其防范对策,降低护理风险系数,有效规避护理风险的发生。

1风险概率及风险意识风险概率是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不同的护理单元的护理风险概率是不同的,外科病人病情较重,治疗方案复杂,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和治疗计划的完成,影响到病人的生存率。

病情观察有一定难度等对护理要求高、难度大,发生护理风险概率大。

风险意识是指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态度,正确认识护理风险既有客观因素,又有可控制的一面,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最大限度规避风险。

2肿瘤科发生护理风险的原因2.1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因素由于病人多、工作量大护士较忙乱。

护理风险管理在内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

护理风险管理在内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内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内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1年近三年来我院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风险原因,及采取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评价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患者病房的管理、患者基础护理质量及满意程度。

结果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提高了患者对病房管理及基础护理质量的评价,患者满意度达92%,明显高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患者对病房及基础护理质量的满意度76%。

结论内科病房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有效地降低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病房管理及基础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因此,护理风险管理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内科;应用价值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0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52-02内科中收治的患者大多年龄较大,病情急且变化较快,在住院治疗护理期间极易发生各类风险,为了能防范和避免各类潜在风险的发生,内科应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作为一种贯穿护理全过程的一种不安全因素,它可能直接或间接地造成患者伤残或死亡,因此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成为内科护理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面。

研究分析我院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报道我院内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成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1年近三年来我院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8,2岁;慢性支气管炎2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30例、自发性气胸14例、支气管哮喘30例、肺血栓2例。

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家族史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分析100例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发生的风险事件,确定内科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同时采取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内科存在的风险因素包括患者、药物、疾病、环境及护士等。

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以我国某一医院在2021年1月至12月接受诊疗的呼吸内科病患进行实验,从中随机选取42例病患,将42例病患随机划分成两个实验小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均为21例病患,对其实行常规护理模式。

实验组要以常规护理模式为基准,实施加强风险管理,对比两个实验小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等。

结果:在实验组中,病患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患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会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

结论: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其能够极大程度减小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状态,减小护理风险,消除患者负面情绪,使得护理质量变得更高。

关键词:风险管理;呼吸内科;护理管理;应用效果引言:呼吸内科病患的机体免疫力会比较低,通常情况下,这部分病患会存在一定的负面情绪,所以很容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必须要对其进行适度的干预,保障并提高护理的安全性,以此来建立良好的医院信誉和形象。

通过调查能够得知,把风险管理应用至呼吸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会有效提升护理的安全性,本文以医院2020年1月至12月42例呼吸内科病患当做实验研究对象,探究其管理效果,旨在提升呼吸内科护理管理质量,减小护理技术缺陷等因素所形成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

现报道如下。

1实验资料与实验方法1.1实验资料选择医院在2020年1月至12月接受诊疗的42例呼吸内科病患进行实验,这部分病患入院时间均超过三天,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也全部签自愿签署相关协议书,排除意识障碍患者、语言障碍患者等。

应用随机抽样的办法,将42例患者平均划分成为两个实验小组,每组均为21例病患,其中,对照组病患男性11例,女性10例。

年龄最小为21岁,年龄最大为65岁,整体平均年龄为44岁。

支气管哮喘为6例,支气管扩张为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11例。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目的:分析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以笔者所在医院呼吸内科2011年9月-2012年11月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在两组患者治疗后,回顾性分析对比其相应的临床资料。

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在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后,试验组患者在消毒隔离质量评分、病房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等方面显著提高,且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得到提高,两组结果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呼吸内科病房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临床疗效,在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消毒隔离质量评分以及满意度方面都明显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标签:护理风险管理;呼吸内科病房近年来,呼吸内科的患者人数逐年增多,该科室的疾病主要有呼吸衰竭、支气管扩张及哮喘、慢性阻塞性疾病、呼吸道感染等,由于呼吸病房内的患者年龄多较高,临床用药情况复杂,病情也较为严重,患者的治愈周期过长,护理风险大,仅为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已经难以起到显著的效果[1]。

因此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此同时提高对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病房管理及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已成为人们关心的重要问题。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护理风险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笔者所在医院呼吸内科2011年9月-2012年11月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4~68岁,平均49岁,其中支气管哮喘15例,支气管扩张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5例,其他疾病3例,病程平均为3.2年。

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进行统计分析 ,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对 比应用 ) ( 2 检验, 以
P< 0 .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 果
岁; 神经 内科 5 例, 呼吸 内科 3 例, 心 内科 7 例, 泌尿 内科 6 例,
内分泌科 3例 , 消化 内科 9例 ; 病 程 2个 月 ~8年 , 平 均病 程 3 4 . 1 个月 。2组患者均经 系列检查证实为 内科疾病 , 且未 见严
为3 . 0 3 %, 控制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结论 全 面的护理风险管理工作 能显著降低直 接及 间接 护 理风 险发生率 , 提升医院护理工作效益 , 值得在 内科护理工作 中推广应用。
【 关键 词】 风险管理 ; 内科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 4 7 3 . 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 6 7 4 — 3 2 9 6 ( 2 0 1 3 ) 0 5 B 一 0 1 2 6— 0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2 6・
临床 合 理 用药 2 0 1 3年 5月 第 6卷 第 5期 中
C h i n J o f C l i n i c a l R a i t o n a l D r u g U s e . Ma y 2 0 1 3。 V 0 L 6 N o . 5 B
面进行 了宏观把控 , 在 建立并 完 善 医患 交流平 台及 护士 与 医
1 . 2 . 2 用 药风险 管理 : 搭建护 士与 医师 、 药 师 的沟通对话 平 台, 并建立 、 完善相应 的交流机制 , 引导护理人员用药前及用药 过程 中反复 核查病情及用药 的匹配性 , 谨 防药物错配 、 漏配 ; 2 名或多名护士共同配药 , 避免药物混杂 、 遗漏 , 口服 、 注射 、 静脉 输液前 反复核 查药 品规格 、 数量 、 保质 期 , 避免错 误用 药引发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对呼吸内科护理质量的干预效果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对呼吸内科护理质量的干预效果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对呼吸内科护理质量的干预效果呼吸内科护理是一项关键的临床工作,质量管理和风险管理在提高护理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对呼吸内科护理质量的干预效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

呼吸内科护理中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气管插管误插、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

通过风险管理的方法,护士可以提前发现和识别可能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在气管插管过程中,可以使用预防性的计划和指导来减少误插的风险,如采用成人插管导引仪、借助超声引导等技术手段,确保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通过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可以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提高护士的意识和能力,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风险管理需要护士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对风险识别、评估和干预的能力。

通过参与风险管理的培训和教育,护士可以增加对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认识,并学习应对和处理风险的方法。

强化风险管理可以培养护士对患者的细致观察和判断能力,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提高护士的意识和能力,可以提高呼吸内科护理的质量和安全性。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可以促进团队合作和沟通,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呼吸内科护理涉及多学科的合作和协调,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

通过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团队合作机制,促进各个环节的顺畅协作。

在护理手术患者时,护士与麻醉医生、手术室团队等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团队合作和沟通,可以提高呼吸内科护理的质量,并优化患者的护理体验。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对呼吸内科护理质量的干预效果是显著的。

它可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士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团队合作和沟通,从而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是提高呼吸内科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

分析内科软伤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

分析内科软伤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

分析内科软伤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摘要】内科软伤护理工作中的风险较为复杂和多样化,使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帮助护士更好地识别、评估和应对这些风险。

本文旨在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内科软伤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分析现有风险和应用风险管理的实践,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性,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率,最终改善患者满意度。

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帮助护士更全面地关注患者的安全和健康,避免人为疏忽和医疗错误,有效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更加关注护理风险管理工具和培训,以进一步提升内科软伤护理工作的安全水平。

护理风险管理在内科软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对于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内科软伤护理工作、护理风险管理、护理质量、安全性、医疗事故、患者满意度、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介绍内科软伤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内科软伤护理工作是医院内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出现的软组织损伤、皮肤破损等情况进行专业护理。

内科患者由于病情复杂、病情轻重不一,往往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容易出现皮肤破损、压疮等软组织损伤。

内科软伤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及时、有效地进行软伤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患者的软组织损伤,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

软伤护理工作还能减少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患者的舒适度,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护理服务。

在内科软伤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有效地进行软组织损伤的评估和处理,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加强内科软伤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不仅可以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也能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护理风险管理在内科软伤护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解释护理风险管理的概念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在护理实践中,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危机情况,通过系统的分析、评估和预防措施来降低患者和护理人员遭受不良影响的概率。

在内科软伤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回复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回复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回复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系统性方法,用于识别、评估和管理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因素。

在呼吸内科护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对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为主题,分步骤进行叙述。

第一步:概述呼吸内科护理及护理风险管理呼吸内科护理是指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工作。

在呼吸内科护理过程中,患者可能面临诸多风险,如呼吸功能衰竭、气道感染、氧合不足等。

因此,护理风险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工具,用于识别和预防潜在的危险因素。

第二步: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1. 风险评估:护理风险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

通过对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护士可以确定患者的风险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2. 风险因素管理:护理风险管理强调对患者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管理。

在呼吸内科护理中,常见的风险因素包括气道梗阻、呼吸困难等。

护士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给予支气管舒张剂、行气道清除术等,以降低风险因素对患者的影响。

3. 感染控制:呼吸内科患者常常存在感染风险,特别是气道感染。

护理风险管理强调对感染风险的评估和控制。

护士可以通过加强手卫生、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正确使用抗生素等方法,减少患者感染的风险。

4. 客户安全:护理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保护患者的安全。

在呼吸内科护理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态、氧合情况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

此外,护士还需要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如正确使用呼吸机、监测设备等,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第三步: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效果评价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对于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护理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管理,可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此外,护理风险管理还可以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然而,护理风险管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5-07-22T15:11:59.9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0期供稿作者:孙蓉晖[导读]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

孙蓉晖
(湖北省广水市妇幼保健院湖北广水 432700)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确诊为内科疾病的患者共计2248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按风险管理。

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率、护理质量评分都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纠纷投诉率、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皆<0.05,皆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风险管理在护理中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内科护理质量,减少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纠纷发生率。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0-0307-02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

随着医药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变护理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兹将本院风险管理效果介绍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本院共收治内科患者2248人,其男性1246例,占55.43%;女性1002例,44.57%。

年龄19岁~67岁,平均年龄45岁。

平均随机地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两个组进行实验,每组1124人。

1.2 方法
1.2.1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挑选个人素质强,业务水平高并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理人员,利用优质资源,共同研讨制定风险管理机制与风险评估方法,制定切实可行风险评估流程图。

1.2.2落实风险管理培训:精心组织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切实提高内科护理人员风险防患意识及应对风险的能力。

重点培训内科护理风险管理理论、技能与风险评估方法。

有针对性选择突发性预案进行现场演练,让每一位护理人员亲身体验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在工作中牢固树立风险意识,逐步提高应对与化解内科护理风险的能力。

1.2.3强化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技能:及时注入新“血液”,引进人材。

对新进人员实行指定护理人员进行带教工作,培养她们爱岗敬业的精神,让新进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得到锻炼,并让她们迅速进入工作角色中。

严格执行岗前技能培训、岗中技能培训、岗后技能再培训制度。

致力打造一支技术精良、能力过硬的内科护理队伍。

1.2.4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讲,医护活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才能使护
理人员应具备“四心”,即爱心、耐心、细心和关心,要敬老爱老,多为老人送温暖[2]。

邀请心理专家传授心理沟通技能,在护理工作中及时掌握患者的心态,及时排解患者的顾虑。

1.2.5有效监管风险管理工作:无论机制、章法、程序等都十分健全,缺乏自觉执行与监管则无法达到预定的效果,因此监管显得极其重要。

成立以业务院长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由精通业务的护理人员组成监管小组。

按计划定期开展抽查监管工作,对护士的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处理。

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总结经验与教训,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限期及时整改到位。

1.3 效果评价
寻找护理现存及潜在风险的高危因素,对护理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和描述,并制定每月风险发生的概率表及危害程度等级表,为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3]。

主要评价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患者满意率、护理纠纷投诉率、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录入到Excel-2003中,利用SPSS18.0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利用t检验;率的比较,利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满意率、护理纠纷投诉率、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5.6%、14.3%、85.71±1.8、28.65%;95.8%、0.53%、97.85±0.9、2.78。

实验组满意率(%)与护理质量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其x2为68.26(P<0.05、t为2.78(P<0.05))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皆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护理纠纷投诉率(%)与风险事件发生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x2分别为93.97(P<0.05)、284.58(P<0.05皆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伴随着国家医药卫生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卫生工作的重心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的健康意识及维权意识正日益增强,“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护理界的共识[6]。

护理风险管理以预防为主,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识别、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与能力。

消除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有效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通过两年的探索,利用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管理模式,患者满意度上升明显,内护理质量有效提高;护理纠纷投诉率及风险事件发生率低大幅下降。

同时护理人员自信心增强,工作责任心大幅提升,工作积极性也悄然形成,从而使工作进入了良性循环的局面。

因此,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意义重大,增强了内科护理人员从风险防范意识及化解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7.
[2] 傅铭,邵志华.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1):92-94.
[3] 李玉秀.基层医院ICU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2,12(16):172.
[4] 王斌全,张培丽.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