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绿地景观设计说明
高校教学区绿地设计方案

一、设计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教学区作为高校的核心区域,其环境品质直接关系到师生的教学、科研和生活质量。
本方案旨在为高校教学区打造一个生态、美观、舒适的绿地环境,提升校园整体形象。
二、设计原则1. 生态优先:以生态环保为前提,充分利用本土植物资源,构建和谐的自然生态系统。
2. 美观实用:注重景观视觉效果,同时满足师生休闲、交流等功能需求。
3. 灵活布局:根据教学区地形、地貌和功能分区,合理规划绿地布局。
4. 持续发展:注重绿地维护管理,确保绿地长期稳定发展。
三、设计方案1. 绿地布局(1)中心绿地:位于教学区核心区域,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
以大型乔木、灌木、地被植物为主体,形成生态景观带,为师生提供休闲、交流的场所。
(2)庭院绿地:在教学楼、实验室等建筑周围设置庭院绿地,面积为每栋建筑约1000平方米。
庭院绿地以小型乔木、灌木、地被植物为主,营造安静、舒适的学术氛围。
(3)道路绿地:在教学区道路两侧设置道路绿地,面积为每侧约200平方米。
道路绿地以低矮灌木、地被植物为主,形成连续的景观带,美化校园环境。
2. 植物配置(1)乔木:以乡土树种为主,如银杏、白皮松、国槐等,营造四季分明的景观效果。
(2)灌木:选择耐寒、耐旱、耐修剪的灌木,如紫叶李、红叶石楠、金森女贞等,丰富绿地层次。
(3)地被植物:选择适应性强的地被植物,如麦冬、草皮等,保证绿地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3. 景观设施(1)座椅:在中心绿地、庭院绿地等区域设置休闲座椅,方便师生休息、交流。
(2)步道:采用环保材料铺设步道,引导师生在绿地内漫步、观赏。
(3)景观小品:设置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景观小品,如雕塑、喷泉等,提升绿地艺术氛围。
四、绿地维护管理1. 制定科学的绿地养护计划,确保绿地内植物生长良好。
2. 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绿地生态平衡。
3. 定期修剪、整形,保持绿地美观。
4. 加强绿化宣传,提高师生环保意识。
教学楼楼前绿地设计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学校教学楼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周边环境对于师生的身心健康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改善教学楼周边环境,提升校园整体形象,我们提出教学楼楼前绿地设计方案。
二、设计目标1. 打造一个舒适、美观、生态的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整体形象。
2. 为师生提供休闲、交流、活动的场所,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3. 提高教学楼周边绿化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
4. 引导师生树立环保意识,增强校园绿色文化建设。
三、设计方案1. 绿地布局(1)教学楼楼前绿地采用南北向带状布局,东西向以步道分隔。
(2)在南北向带状绿地中设置中心景观节点,形成视觉焦点。
2. 植物配置(1)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土壤的植物种类,确保绿化效果。
(2)植物配置以乔、灌、草相结合,形成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
(3)在中心景观节点处,采用独特造型和色彩搭配,突出视觉效果。
3. 步道设计(1)步道采用透水砖铺装,方便行走,减少对绿地的破坏。
(2)步道与绿地之间设置座椅,方便师生休息、交流。
4. 设施配套(1)在绿地中设置垃圾桶、休闲亭等设施,方便师生使用。
(2)在中心景观节点处设置灯光,夜间为师生提供照明。
5. 水景设计(1)在绿地中设置小型喷泉或溪流,增加景观趣味性。
(2)水景采用节水型设备,确保水资源合理利用。
四、实施计划1. 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2. 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施工安全、环保。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4. 做好后期维护工作,确保绿地长期保持良好状态。
五、预期效果1. 教学楼楼前绿地建成后,将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 为师生提供舒适、美观、生态的休闲场所,提升校园整体形象。
3. 增强师生环保意识,推动校园绿色文化建设。
4. 改善教学楼周边环境,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
校园景观设计说明范文

1.校园景观设计理念与原则介绍学生能安心下来学习也有环境的影响,学校的景观布置和所展现的效果会更好的为学生们营造学习的氛围。
3、生态环境:校园规划设计中应结自然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
4、可持续发展: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
在校园整体设计中还应: 1)建筑单体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对话和有机关联,以形成道路立面和外部空间的整体连续性。
2)从校园整体风格出发,建筑物或景观应该具有有机秩序并成为系统整体中的一个单元。
3)外部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设计是不可分的,是校园建设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1、宏观层次——以整体空间环境营造为对象设计师要以整体用地空间环境营造为设计对象和最终目标。
2、中观层次——优化群体建筑外部空间,在校园整体设计中,应使群体建筑外部空间与其周边达到整体性的效果。
3、微观层次——重构灰空间和构筑空间,“灰空间”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于室内外的过度空间,它的存在却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1、功能原则学校主要包括校前区、教学区、生活区、课外活动区等功能区,设计时应根据各功能区的不同特点进行布置,既要满足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的物质功能,更要满足增进师生交流、激发灵感、创造智慧、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如校前区是学校对外形象宣传的重要展小区,故设计采用简洁、大方、明快的手法而生活区则采用体闲、亲切的设计手法,创造宜人的空间,设置较多的园桌、园凳,为师生的体息、交流提供方便。
2、以人为本的原则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这就要求充分把握其时间性、群体性的行为规律,如大礼堂、食堂等人流较多的地方,绿地应多设捷径,园路也适当宽些空间的组织与划分应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活动空间各种设施设置、材料的选择、景观的创造要充分考虑师生的心理需求。
校园广场绿地设计说明

校园广场绿地设计说明校园广场绿地设计说明一.概况: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处于荆州市南环路。
南临长江,占地面积约64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21.95万平方米。
现有教职员工1380人,其中专兼职教师652人,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休闲活动场所并为学校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
广场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
二(校园广场性质规划指导思想:1广场性质:根据广场规划范围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环境特征,以美化校园景观,改善整个校园的环境质量,该广场的性质定为:以植物景观为特色,中央主景区,集休憩娱乐、晨读区。
功能为一体,具有浓郁奥运文化特征的广场。
2、规划指导思想以校园规划为依据,充分发挥校园特有的自然条件,结合校园现状以人为本,创造出时代特色鲜明,满足各功能要求的校园广场。
三(、基本原则1结合现状,合理布局调整,功能分区明确,创造一个功能完备、气氛良好,井然有序的文化性校园绿地广场。
坚持以绿为主,注重保护校园生态环境,以植物造景为主。
2文化内涵是大学校园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魅力所在。
校园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校园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
四.设计构思:1. 人性化氛围:作为校园的主要成员,“人”永远是居住区设计中的焦点。
在设计中,一切从人出发,以人的视觉,人的心理,人的需求出发,充分重视人的心理体验,富有人情味。
创造出更完善宜人的校园生活环境,使广场与环境相互群映,融为一体。
2. 广场设计线索与出发点:由于道路的蜿蜒变化,步移景异之感油然而生。
绿化景观系统同步行系统叠合在一起,人行于其间,随着视点的变化,处处见景。
五:分区布置说明:1. 中央主景区:中央主景区位于校园大门入口与广场入口景观视线上,由较大面积的铺装广场组成,是同学们在校园集散地方,在本区铺装中,可以看到由铺装构成校徽图案。
以及有“祥云图案铺装。
本区设计中有雕塑---北京2008奥运火炬模型,构成了广场的主要景观。
校园绿化设计说明

校园绿化设计一﹑项目概况该绿化位于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与教师宿舍楼之间。
总面积为5500平方米左右,其中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左右,绿化面积为3500平方米左右。
该绿地共设7个入口,北面及南面设4个主入口,东西北面设3个次入口;功能分区设有晨读广场区、中心广场区﹑活动区﹑植物观赏休憩区。
整体地势较为平坦。
二﹑自然环境概况1、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平均降雨量在2000-2500mm左右,全年盛行东南风,其次西北风。
2、土壤大多为棕壤土类、褐壤土类。
PH值依次呈现微酸性、弱酸性、酸性。
三、校园绿化性质规划指导思想:1﹑绿化性质:根据校园绿化规划范围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环境特征,以美化校园景观,改善整个校园的环境质量,该校园绿化性质定为:以植物景观为特色,中心广场区,晨读区﹑活动区及植物观赏休憩区等功能为一体,具有浓郁校园文化特征的校园绿化。
2﹑划指导思想:2.1 以“人”为本,突出绿化服务功能:校园绿化本着为师生服务为主的原则,力求创造景色宜人、愉悦舒适的环境,为师生以及其他职工提供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启发智力、表达感情、休闲娱乐的人性化空间。
2.2体现校园文化特色,突出“教书育人”的气氛: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特色和文化内涵,体现校园景观的文化特色,起到寓教于游的作用,来陶冶师生的情操,培养其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2.3体现时代特色,突出时代精神:通过小品等现代材料的应用,建筑造型等的现代化设计,体现时代特色;在景观营造上,以植物造景为主,坚持乔、灌、草多层次复式绿化,坚持环境建设和功能建设同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理想的读书治学环境,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
四﹑基本原则结合现状,合理布局调整,功能分区明确,创造一个功能完备、气氛良好,井然有序的文化性校园绿地广场。
坚持以绿为主,注重保护校园生态环境,以植物造景为主。
五﹑设计构思本区设有健身器材,有麻石铺装,木制防水铺装,园桌,园椅,随意悠闲的廊架,怡然自得的汀步,多种景观层次的空间,并在其间设不同层次的休憩空间,以利于游人休憩、观景。
校园绿地设计说明

校园绿地设计说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校园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绿地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校园绿地不仅是学生们放松身心的地方,也是学校美化环境、提升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校园绿地的设计。
校园绿地的设计应注重功能性。
绿地的设计应满足学生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宜人的环境。
在绿地中设置凉亭、休息区、健身区等功能区域,以满足学生们不同的需求。
同时,还可以在绿地中设置花坛、草坪、树木等景观元素,为学生们提供观赏和亲近大自然的机会。
校园绿地的设计应注重生态性。
绿地应有适宜的植被组成,能够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植物选择上,应注重树种的适应性和观赏性,选择具有四季变化、花期长、造型美观的树木。
同时,还可以适当设置花草盆景,增加绿地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另外,绿地中应合理设置水体,如小型喷泉、人工湖等,以增加水分蒸发量,改善绿地的湿度和温度。
校园绿地的设计应注重可持续性。
绿地的设计应考虑到长远发展,采用可持续的设计理念。
在绿地的布局上,应注重节约用地,合理规划各个功能区域。
在绿地的建设过程中,应采用环保材料,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材料。
同时,还可以设置太阳能路灯、雨水收集系统等设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校园绿地的设计应注重艺术性。
绿地的设计应注重形式美和色彩美,创造出美丽、和谐的环境。
在景观的布局上,可以运用对称、轴对称、层次等手法,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感。
在色彩的运用上,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花卉和树木,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
此外,还可以在绿地中设置雕塑、壁画等艺术装饰,增加绿地的艺术感和文化内涵。
校园绿地的设计应注重功能性、生态性、可持续性和艺术性。
通过合理布局和精心设计,可以打造出一个舒适、美丽、环保的绿地环境,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愉快的学习和生活场所。
希望本文的设计说明能够为校园绿地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为学校营造一个宜人的校园环境。
一公顷校园绿地设计标准

一公顷校园绿地设计标准一公顷的校园绿地是学校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生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学校环境美化和生态保护的重要载体。
因此,对一公顷校园绿地的设计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在设计一公顷校园绿地时,需要考虑到学校的整体规划、生态环境和学生的需求,制定合理的设计标准,以确保绿地的功能和美观性。
首先,在一公顷校园绿地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绿地的功能性。
绿地不仅是学校环境中的装饰品,更是学生们进行体育锻炼、休闲娱乐和学习活动的场所。
因此,设计中需要合理规划运动场地、休闲区域和学习空间,以满足学生们的不同需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绿地的生态功能,合理布置植被和水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提高学校的生态环境质量。
其次,在一公顷校园绿地的设计中,需要注重美观性。
绿地作为学校环境中的重要景观,其美观性直接影响到学校环境的整体形象。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注重景观规划和植物配置,打造出美丽、整洁、有序的绿地景观。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季节变化和植物的生长特点,合理选择植物种类,确保绿地四季常绿,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此外,在一公顷校园绿地的设计中,需要注重互动性。
绿地不仅是供学生们活动的场所,更是学校师生互动的重要空间。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绿地与教学区、宿舍区的连接,打造出便捷的交通网络和便利的互动空间,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最后,在一公顷校园绿地的设计中,需要注重可持续性。
绿地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当前的需求,更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注重绿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合理规划绿地的使用功能和维护模式,确保绿地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一公顷校园绿地的设计标准需要考虑到功能性、美观性、互动性和可持续性,以满足学校环境美化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打造出功能齐全、美观整洁、互动便捷、可持续发展的一公顷校园绿地,为学校师生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理念

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理念
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理念是将校园空地打造成适合学生活动、学习和休闲的功能性空间,并结合美学和生态环保要求进行设计规划。
在现代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校园绿地成为缓解城市压力的绿色宝地,也是提升学生身心健康的关键所在。
首先,校园绿地景观设计应该注重生态环保,尽可能保留或加强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根据当地的植被特点选择种植适合的树种,同时考虑到减少浪费、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环保方面的要求。
我们可以采用绿色建筑概念,使用生态材料和被动设计原则,进行绿色能量储存和节约能量消耗,这将在校园内产生巨大的节能效益。
其次,设计师应考虑校园绿地景观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保证景观美不失实用性,同时考虑到与周边环境建筑相协调,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
设计者应根据学校的特点,将绿地进行分区,制定合理的道路和步行系统,保证同学们的正常出行,并在适当位置放置座椅、草坪等休闲空间,为同学们提供温馨舒适的环境。
最后,景观设计还应注重功能方面的需要,列出不同校园部门的需求清单,决定设计的适用性、有用性和可持续性。
特别强调学生实践和美学教育,设计师可以根据同学们的要求开设绿色种植和美学艺术课
程,吸引同学们参与,提升同学们的创造力和责任心。
总之,校园绿地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生态环保、实用性、美学、协调等多种因素,注重功能性、美感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规划设计理念,旨在提供一个舒适、安全、高效的校园空间。
这种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理念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校园休闲需求,还可以提升校园的形象和环境,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成长提供良好的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绿地景观设计说明
一、绿地基本情况
地形地貌
该绿地位于学生公寓以南,呈不规则矩形,地形平坦。
东临晨曦广场,西临图书馆和教学楼,沿龙腾大道南北长82米,地形被抬高,东西高度呈斜坡性宽46米。
环境分析
该绿地原有景观植物为大叶黄杨球沿绿地东西沿路和南北两个铺装
广场道路边缘栽植。
西南角处是湿地松林,东北角和东铺装广场以南边缘处布置有竹园和棕榈树丛,绿地南边沿园路栽植二乔木兰十株,另有两处南天竹从。
原有园林小品有石凳、雕塑、草坪灯等。
现状分析
1)绿地以西临主干道,人流量大。
2)功能区不明确,缺乏休息设施。
3)场地因缺乏管理,园路不明确,导致草坪践踏现象严重,且给人
以杂乱荒废的感觉。
4)植物配置不合理,景观布局单一,且长势不好,没有景观效果。
二、景观设计原则
作为教学场所环境中的绿地,营造一个幽静优雅的环境很重要,这既能使学子们安静的学习,也能使学子们陶冶情操。
校园绿地规划较为
简洁整齐,主要功能区在整体绿化上亦有所区别,以加强区域感。
植物配置上也应该注意四季颜色的变化。
三、景观规划说明
园路分析
这里以绿地原有各个出入口为线索来布置园路以区分功能区。
遵循人的行为心理,以原绿地上被踩踏处的路线和布置的花架长廊为依据来布置园内回路,有效地解决绿地被踩踏的问题。
功能区划分
根据绿地所处的环境位置,结合园路可对其空间划分。
绿地东侧远离校园主干道远离人群,为安静休憩区,东南角雕像处铺装广场为学习区,靠近学生公寓的铺装广场为生活活动区,中间园路两侧为景观观赏区。
园林小品
园路铺装
植物配植分析
注:该绿地土地贫瘠,且常年缺乏管理,在保留原有植物的基础上,适宜种植耐旱耐瘠,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的植物进行植物景观配置。
1.保留原有的湿地松林并配置了枫香,形成了上层空间,湿地松林
中密植葱莲做地被植物,形成有层次的空间美感和色彩美感。
用海桐和火棘在种植马尾松丛处的出入口处设置绿篱以防止践踏葱莲地被。
2.东南角雕像旁和铺装广场的石凳两旁配置龙爪槐和栀子,既起到
遮荫作用,又创造了相对隔离的幽静气氛。
3.在铺装广场原有的花台内配置紫叶小檗、小叶女贞、迎春、月季,
形成带状花景,又确保四季有景可赏。
4.在公寓楼处的铺装广场的南面及其他边角进行草皮铺设,与广场
边缘的棕榈丛和黄杨球进行过渡性配置。
草皮宜选择耐践踏的结缕草。
5.南天竹一处利用植物和景石布置自然式花境,以南天竹为背景配
置石竹、圆锥绣球、连翘、鸢尾,形成四季景观。
草坪与花径之间配置铺地柏作为过渡,
6.绿地东部休憩区沿棕榈丛处设置一花架长廊,配置中华常春藤和
叶子花作攀缘植物,颜色鲜明的叶子花和常春藤形成色彩美。
7.花架长廊以西以园路为分割,布置日本晚樱、木本绣球、鸡爪槭、
金钟花和鸢尾组合成错落有致的四季花境,花境周围以密植车轴草和结缕草为地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