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的现状反思与教育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生关系的现状反思及教育对策

摘要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在教育活动的诸要素中,教师与学生是其中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师生关系的状况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关系素质教育的成败,关系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更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应高度关注师生关系,积极促进师生关系向一种平等、民主、和谐、互动的关系转变以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文章通过对当前中小学师生关系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解决师生关系现状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师生关系应试教育现状对策

在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时代,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国际社会普遍认为:

“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战略计划,并不遗余力地推进教育改革,目的就是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以期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终身学习型人才。众所周知,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在教育活动的诸要素中,教师与学生是其中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其他要素都围绕它们来进行,而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交往中结成的关系即师生关系,其状况如何则直接影响着整个教育

教学活动,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

一、当前中小学师生关系的现状及问题

所谓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

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1]。师生关系不仅包含教学关系,还有情感关系、法律关系等。长期以来,受赫尔巴特“三中心说”的影响,教师教、学生学的关系模式一直普遍存在,课堂教学主要呈现“你说我听,你讲我记”的状况,学生在课堂上缺少想象、思考、表达及质疑的机会和条件。而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它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和创造。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称之为有效的教学。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目的就是要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通过对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当前中小学师生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1.传话教学占主导

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言、满堂灌,学生只是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上专心听讲,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与交流,教师掌控着话语霸权,学生属于被动的接受者,大脑被视为储存知识的容器,很少被给予消化吸收和思考及提出自己见解的机会。

2.工具主义价值盛行

受应试教育片面升学率的影响,教师关注的是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升学率是否达标、学生知识掌握与否,至于学生的思想、情感的发展及对“学会做人”、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教育则漠不关心。师生关系只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手段。

3.情感交流缺乏

武汉市曾开展了一场对中小学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报告显示,现在的中小学师生关系状况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知识传递的渠道在拓宽,情感沟通的大门在缩小。在被调查的2523名学生中只有很少部分认为老师是可以信任的,大多数学生表明“教师不好相处”,他们希望教师放下自己“居高临下”的架子,做自己生活上的朋友[2]。然而,以知识教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教师主要担任知识文化传递者的角色,“忽视了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人的潜在性,没有看到人不同于动物的能动性和主动性,甚至丧失了教育中贯穿的主体间性的教育爱,它必然走向重认知,而不重感情与意志,最终因丧失学生内在的人格和精神世界的丰富性而生出成

批的犹如一个模子出来的机器人”[3]。

4.师生交往地位的不平等

受传统及习惯势力的影响,教师常以一种“控制者、权威者、命令者”的姿态面对学生,学生则被置于“服从者、被动者、接受者”的位置,由此形成了“一高一低”的等级

式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想得不到支持,个性得不到尊重,个人的发展处于压抑状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献曾明确承认“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有一种十分死板的等级关系即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4]。

5.师生交往中教师教育方式不当

师生交往中教师教育方式不当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

进行体罚、责骂等,这些行为不仅不利于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有人曾将师生关系喻为“教育发展程度的晴雨表,或称其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品质”。“在知识经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如果师生关系仍然处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陈旧状态,仍维持这种关系的专制色彩,那么,不管教育的硬件多么先进,其他方面的发展多么完善,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判断这种教育是现代教育,更不能称它是素质教育。”

[4]为使素质教育与新课改不再是一句理念上的承诺,而能

彻底落到实处,我们认为师生关系的改善是实现上述目标的突破口,因为教育是通过师生关系借助其他物质条件和手段,达到一定教育效果的活动。通过深入分析,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大致可概括为以下方面。

1.经济因素

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且长期的二元

经济结构及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我国城乡、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长期存在,只能发挥考试的选拔功能,这在无形中强化了应试教育,导致了师生关系的紧张。

2.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影响

我国古来就有“学而优则仕”之说,同时我国历来强调“师道尊严”,教师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

因为其“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并且在古代教师被列为

与“天、地、君、亲”同等重要的地位,故教师说的一切都是真理不可动摇,谁敢质疑教师,便是对教师的大不敬。传统思想对当今的教育以及师生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很多学生基于教师的威严而不敢与之亲近。此外,受习惯势力的影响,我们对一个学生的评价往往以他在校是否听话为标准,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把学生作为一个简单的知识接受者,而未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出质疑,甚至压制不同的见解,尤其是“离经叛道”者,这样的教育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怯于同教师交流,表达他们的想法,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校重升学率、忽视学生整体发展、忽视师生关系的改善埋下了种子[5]。 3.人文关怀的缺失

文艺复兴时期曾以“以人为中心,把人、人性从宗教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