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赠汪伦教案
小学语文《赠汪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赠汪伦》教案学科领域:小学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赠汪伦》。
(2)理解《赠汪伦》的诗意,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美好,学会珍惜友谊。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赠汪伦》。
2. 理解《赠汪伦》的诗意,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难点:1. 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意境。
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展示诗人李白和友人汪伦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诗人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李白诗歌,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赠汪伦》,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
3. 课堂讲解:(1)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意境。
(2)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抄写《赠汪伦》,注意字迹工整。
(2)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比赛。
5. 总结课堂:(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鼓励课后阅读。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检查学生对《赠汪伦》的背诵情况。
(2)引导学生回顾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古诗《赠汪伦》优秀教案(精选5篇)

古诗《赠汪伦》优秀教案(精选5篇)古诗《赠汪伦》优秀教案(精选5篇)《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古诗《赠汪伦》优秀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古诗《赠汪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认“赠”等6个生字,会写“舟、乘、汪”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珍惜友情。
重点、难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珍惜友情。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古诗,导入新诗。
板书课题,教师范写“汪”字,学生书空。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汪”字作为本课要写的生字,它又在题目中出现,在板书课题时就让学生掌握写法。
(课件显示《赠刘景文》)齐读,找出两首古诗题目的共同点。
理解“赠”是“送”的意思,理解课题《赠汪伦》即李白写一首诗送给汪伦。
『设计意图』:从复习古诗入手,不仅加深对古诗的记忆,还理解“赠”就是“送”的意思,在不知不觉的读中,学生就明白了题目的意思2、激趣。
大家都知道李白是我国古代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
那李白为什么要写一首诗送给汪伦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动人的故事呢?想知道吗?大家要是把这首诗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我就讲个有趣的故事给大家听。
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通古诗,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充分感知是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基础,切忌走过场,应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三、学习要认的字(课件显示生字)1、指名读。
(评读)2、小老师带读。
3、开火车读。
4、齐读。
5、去拼音读。
『设计意图』: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要认的字,为更好地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垫定了基础。
四、品读古诗,体会古诗的真情实感1、讲故事。
古诗的背景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美酒和美景给了他无穷的灵感,写出了很多千古名句。
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
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
《赠汪伦》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赠汪伦》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小学四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赠汪伦》。
理解诗歌的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友谊的美好,学会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
培养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背景,掌握诗歌基本内容。
难点:1. 分析诗歌主题和表现手法。
2. 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李白和汪伦的友谊,引导学生了解《赠汪伦》的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诗歌的字词、句式和意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诗歌品鉴学生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
3.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诗歌表演,展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诗歌表演: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诗歌朗读、情感表达等。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和家长的课后反馈,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赠汪伦》原文及注释。
2. 课件:诗歌图片、背景音乐等。
小学古诗《赠汪伦》公开课教案

小学古诗《赠汪伦》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赠汪伦》。
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分析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会通过古诗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朋友情谊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李白和汪伦的友谊故事。
古代诗人赠诗的习俗和文化意义。
2.2 课文解析:字词解释和翻译。
诗句的意象和意境分析。
韵律和节奏的讲解。
2.3 文学鉴赏: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探讨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开场介绍李白和汪伦的友谊故事。
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情感表达。
3.2 朗读与背诵:分组朗读古诗,注意语气和节奏。
指导学生正确背诵古诗,加强记忆。
3.3 课文解析:逐句解读诗句,解释字词。
分组讨论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第四章:教学活动4.1 小组活动:分组进行古诗创作,以赠诗的形式。
学生可以选择一位朋友,创作一首赠诗,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
4.2 展示与分享: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展示,朗读自己的赠诗。
学生可以分享创作的过程和感受。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在课文解析和创作中的表现。
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交流学习心得。
5.2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在朗读、背诵和创作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第六章:教学延伸6.1 相关诗词鉴赏:推荐给学生李白的其他诗作,如《将进酒》、《庐山谣》等,以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古代诗人的赠诗作品,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6.2 文化背景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古代友情文化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中友情的价值和意义,如何培养和维护友谊。
第七章:课堂小结7.1 回顾与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古诗《赠汪伦》的解析、创作和文学鉴赏。
《赠汪伦》教案设计

《赠汪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和背诵《赠汪伦》这首诗。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感受友情的珍贵,培养学生珍惜友谊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如“踏歌”“不及”等。
(2)体会诗人与汪伦之间深厚的情谊。
2、教学难点(1)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意境,领悟诗人对友情的赞美。
(2)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深化对友谊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与友人分别的场景,体会其中的情感。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朋友》,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特别要好的朋友?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之间的故事吗?”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友谊的古诗——《赠汪伦》。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
(三)理解诗意1、讲解诗题“赠汪伦”的含义,“赠”是送给的意思,“汪伦”是诗人的朋友。
2、结合注释,理解“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意思。
重点讲解“将欲行”“踏歌”等词语。
“将欲行”表示即将要离开。
“踏歌”是古代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
3、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思。
重点讲解“不及”的含义,即比不上。
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潭的水真的有千尺深吗?诗人为什么这样写?让学生明白这是诗人的夸张手法,用桃花潭水的深来衬托汪伦对自己的情谊之深。
(四)体会诗情1、让学生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能感受到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怎么样?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与汪伦之间深厚的友谊,感受友情的珍贵。
《赠汪伦》设计教案(通用6篇)

《赠汪伦》设计教案《赠汪伦》设计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赠汪伦》设计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赠汪伦》设计教案篇1一、设计理念:领会诗歌的意境。
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二、三维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方法与过程:读懂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联系生活进行联想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陶冶学生珍惜纯洁高尚的友情的思想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学目标:1、感受友情的真挚,有交朋友的欲望。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认识7个字(赠,伦,乘,将,忽,踏,送),会写"汪""李""情""舟""闻""及"6个生字。
四、教学重点:古诗朗读时注意停顿,重音,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
五、教学难点:注意"及"字的笔顺六、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大家看这是什么你认识贺卡上面的字吗,请你来读一读。
这张贺卡是送给谁的呢,说说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赠"就是送给的意思。
(贺卡内容:赠,生日快乐!王老师)拼读认识赠1、出示"汪伦"(唐朝人,家住泾州桃花潭边,他性格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帮助附近的村民而毫无吝啬,是个仗义之人)学习"汪"字,象形字,谁来讲讲。
平时在哪里还见过或者使用过这个字想象汪洋大海什么样,结合图片理解。
汪洋大海就是形容大海的水势非常大的样子。
2、介绍诗人,出示课题,学习"李"字唐朝有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他给后世人留下900多首诗,人们都称他为"诗仙",知道他是谁吗(李白)"李"是一个姓。
《赠汪伦》优秀教案(5篇)

《赠汪伦》优秀教案《赠汪伦》优秀教案(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赠汪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赠汪伦》优秀教案1教学目的:1.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达到会背,会默写。
3.欣赏李白的诗(小学生必背古诗中的)。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机,写好的书法作品:李白的诗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画故事引入,激起兴趣1.出示图画,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放录音:有关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小故事,和《赠汪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二、自读自学,领悟诗意1.检察预习,你查了什么资料,了解了什么知识?2.自读古诗,说说读懂了哪些内容。
3.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4.连起来说说诗意。
5.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怎么写的?你从哪里体会出李白和汪伦的情谊深?三、感情朗读,理解背诵配乐有感情朗读,提高兴趣,体会感情。
四、表演诗意,创造理解表演诗中描绘的场面,创造性地理解古诗,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扩大阅读,欣赏古诗先回忆学过的李白写的诗,感情朗读。
然后欣赏小学生必背古诗中李白的诗,是老师事先写好的书法作品,扩大阅读面,激起兴趣,为课后题奠定基础。
(附课后选做题:举办一次书法比赛。
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写成书法作品,比一比谁写得好。
)《赠汪伦》优秀教案2【教材分析】《赠汪伦》是一首古诗。
作者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李白游览泾县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
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全诗语言自然质朴,明白如话,感情真挚,诗意极浓。
【设计思路】本课以“理解诗句,想像诗境,体会诗情”为教学重点。
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性、实践性、整体性”和“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学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新秩序,真正使同学做到“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
《赠汪伦》的教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赠汪伦》的教学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赠汪伦》。
2. 使学生理解《赠汪伦》的内容,体会李白和汪伦的友谊。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赠汪伦》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2. 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寓意。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
2. 引导学生感受李白和汪伦的友谊。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赠汪伦》全文及其注释。
2. 与诗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诗词朗读和背诵的音频资料。
学生准备:1. 预习《赠汪伦》。
2. 收集有关李白和汪伦的资料。
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李白和汪伦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有关李白和汪伦的诗词,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朗读感悟(1)学生自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诗句的停顿和韵律。
(3)学生齐读,感受诗的韵味。
3. 学习诗句(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2)学生讨论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教师解答。
(3)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
4. 品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和汪伦怎样的友谊?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5. 拓展延伸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关于李白和汪伦的资料,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7. 布置作业(1)背诵《赠汪伦》。
(2)写一篇关于李白和汪伦友谊的小作文。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句和寓意,以及友谊的重要性。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五、课后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拓展延伸的发言,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诗词接龙教师出示一首与《赠汪伦》风格相近的诗词,引导学生进行接龙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理解三首古诗,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了解诗句意思。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人怎样在写景、叙事中抒发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引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首古诗。
(板书课题)
二、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第一首古诗《赠汪伦》(板书题目)。
要求我们能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大家共同交流。
在理解诗句的同时要注意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赠汪伦》
1.以故事引入。
《赠汪伦》这首诗的作者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唐代诗人李白。
汪伦和李白是好朋友。
汪伦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
他对李白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
他知道李白喜欢喝酒,于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酿成酒,并长年窖在地下。
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干是想出一个妙计。
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
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
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已早听说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应往访。
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
”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
”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却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
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
2.教师范读,轻重缓急得体,抑扬顿挫分明。
3.指名学生试读,教师随机指导。
4.指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l)根据课文注释、查字典自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
(2)小组讨论、交流,议一议是如何理解这首诗的。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相机点拨。
①指名试讲:你是怎样理解诗的前两句的?
(先结合诗句理解词语,然后再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
②重点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并体会感情。
师:谁来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生:“不及”是“比不上”的意思,“情”指“情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师:汪伦对李白的情谊仅仅表现在“送别”上吗?前面听了老师对这首诗写作背景的介绍,你们知道汪伦对李白的情谊还表现在哪里?
生:表现在汪伦写信热情地邀请李白来桃花潭作客。
生:表现在汪伦天天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
师: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没有,这是作者的假设,那么,跟下句连起来,可用上什么关联词来翻译呢?生:哪怕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还可用“就算…也…”“纵使…也…”)
师:同学们,汪伦先是写信热情邀请李白来家作客,接着又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伦又带领村民踏
歌相送。
所有这一切,怎么不使李白深受感动呢?大家
请再想想,如果采用不同的语气来翻译这两句,比如可
用感叹句或反问句的形式,能不能更好地表达李白此时
的激动心情呢?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怎么能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呢?
生: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吗?不,远远比不上。
师:“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谁来说一说,这里用什么来比喻什么?
生:用“桃花潭水的深”来比喻“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师:这里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为的是表现什么?
生:表现汪伦和李白之间的情谊深。
生:表现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师:谁能把这种感情谈出来?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师出示教学软件或课文插图,学生看图练说,可以发挥想象。
)
(4)指导朗读、背诵。
①指导停顿,读中表达情感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②配乐朗读(伴以悠扬的笛声或萧声。
)
(出示与古诗配套的音乐光盘或配乐录音让学生进入情境,
在读中想象朋友相送的情景,体会诗中表达的深情厚谊。
)
③背诵这首诗。
四、布置作业
默写《赠汪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