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历史简述

合集下载

印度尼西亚的历史与荷兰殖民统治

印度尼西亚的历史与荷兰殖民统治

印度尼西亚的历史与荷兰殖民统治印度尼西亚,这个位于东南亚的美丽国度,拥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

而这段历史中,荷兰殖民统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荷兰殖民统治对印度尼西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印度尼西亚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4世纪,印度尼西亚的土著居民就已经开始了定居和农耕生活。

随后,印度教和佛教传入这片土地,对当地的文化和宗教产生了重要影响。

13世纪,伊斯兰教从阿拉伯传入印度尼西亚,逐渐成为主要宗教。

在这个时期,许多独立的王国相继出现,如马来王国、爪哇王国等。

然而,16世纪初,荷兰人的到来改变了一切。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后,荷兰人开始在印度尼西亚建立殖民地。

他们以贸易为名,逐渐扩大对印度尼西亚的控制力。

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和财富,荷兰人对当地居民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他们强迫印度尼西亚人种植作物,如烟草、咖啡等,以满足欧洲市场的需求。

同时,荷兰人还大规模运送印度尼西亚人到其他殖民地,进行苦役劳动。

这些殖民统治的年代,给印度尼西亚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难。

然而,荷兰殖民统治也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荷兰人在印度尼西亚建立了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如铁路、港口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他们还引入了现代教育体系,为印度尼西亚培养了一批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

这些积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印度尼西亚的现代化进程。

然而,荷兰殖民统治也引发了印度尼西亚人民的反抗。

20世纪初,印度尼西亚的民族主义运动逐渐兴起。

一些印度尼西亚人开始组织起来,要求结束荷兰的殖民统治,争取独立。

其中最著名的领导人就是苏加诺。

他在1928年发表了著名的“三原则”,提出了印度尼西亚人民的自决权、人权和社会正义的要求。

苏加诺的思想和行动激励了更多的人加入独立运动,最终在1945年,印度尼西亚宣布独立,结束了荷兰殖民统治。

然而,荷兰人并不甘心失去他们的殖民地。

他们对印度尼西亚进行了武装镇压,并试图恢复殖民统治。

这场战争持续了几年,直到1949年,荷兰才承认印度尼西亚的独立。

印度尼西亚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印度尼西亚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印度尼西亚的历史和文化特色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群岛国家,由成千上万的岛屿组成,境内拥有壮观的火山、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多元化的文化遗产。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印度尼西亚经历了多个王朝、殖民和独立,留下了许多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印度尼西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

早在公元前4世纪,印度文化就开始渗透到印度尼西亚等地。

从公元7世纪开始,印度教、佛教逐渐传入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原住民以及来自印度、中国等地的商人、官员逐渐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

其中,印度教影响深远,许多岛屿拥有宏伟的寺庙和城市遗迹,如位于爪哇岛的梵文佛塔等。

随着欧洲殖民主义的兴起,印度尼西亚被荷兰殖民统治长达350年之久。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由于殖民统治的影响,印度尼西亚采取了欧洲的教育体系、建筑风格以及宗教信仰。

这些殖民遗产如今依然可以在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中看到,例如雅加达老城区里的欧洲建筑物和基督教教堂。

1945年,印度尼西亚宣布独立,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尽管经历了一些政治上的困难,如198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1990年代末的政治变动,但印度尼西亚仍然是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多元化、文化丰富的国家。

印度尼西亚的文化特色是多元化的,主要受到原住民文化、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等国际宗教的影响。

例如,印度尼西亚舞蹈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许多地方特色和宗教元素。

巴厘岛上的克恩龙舞蹈,是一种演绎古代印度教故事的古老舞蹈。

而东加里曼丹州的玛哈兰舞,则是一个传统的原住民舞蹈,使用锣鼓和木管乐器演奏。

此外,印度尼西亚的手工艺品也值得一提。

印度尼西亚有世界上最好的木雕、银器、纺织品和陶器。

其中,巴厘岛上的木雕尤其出名,巴厘岛的雕刻艺术以精细的细节和栩栩如生的形象而闻名于世。

另外,许多地方手工织物也是印度尼西亚文化中的明珠。

例如爪哇岛的巴莱集市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手工织物产地之一,这里的印度尼西亚传统花纹和颜色组合非常漂亮。

印度尼西亚的历史与文化概览

印度尼西亚的历史与文化概览

印度尼西亚的历史与文化概览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最大的国家,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和文化交流的枢纽。

它的历史和文化非常丰富多彩,包括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文化,还有许多激动人心的传说和故事。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印度尼西亚的历史和文化。

一、早期历史印度尼西亚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当时的人类主要以狩猎为生。

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印度教传入印度尼西亚地区,斯瓦亚缅湾周围的地区成为了印度教的发源地。

公元7世纪左右,佛教传入印度尼西亚。

此后的三四百年间,佛教和印度教共存于印度尼西亚,成为当时文化的主角。

公元13世纪初,伊斯兰教传入印度尼西亚,迅速发展并得到广泛接受,成为当前印度尼西亚的主要宗教。

二、文化概况1. 印度教文化印度教传入印度尼西亚后,在印度尼西亚地区形成了一个罕见的古代文化,称为“印度教-印尼文化”。

印度教-印尼文化反映了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历史、语言、社会、宗教和艺术的交流和融合。

这种文化的代表之一是帕拉瓦文化,它是一种印度教文化的混合物,传统上在爪哇岛上流行。

2. 佛教文化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尼西亚出现了多种佛教艺术和建筑。

其中,印度尼西亚的博罗占地度寺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寺庙之一,被认为是佛教传入印度尼西亚的最高成就。

3. 伊斯兰文化伊斯兰教在印度尼西亚得到广泛传播,在现代印度尼西亚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印度尼西亚的许多传统文化和风俗都是与伊斯兰教有关的。

比如,印度尼西亚的穆斯林庆祝开斋节和古尔邦节,这些节庆和庆典与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紧密相关。

三、传说和故事1. 巴厘岛的传说巴厘岛是印度尼西亚的一个主要旅游目的地,它有许多令人着迷的传说和故事。

其中一条最有名的传说是关于朱卡兰牡丹的故事。

相传,一个叫达山的人拥有一朵亚热带美丽的牡丹,它的颜色是无法描述的。

这朵花引起了神灵的注意,于是神将其转化为一位美丽的姑娘,嫁给了达山。

印尼的历史演进与族群文化传承

印尼的历史演进与族群文化传承

印尼的历史演进与族群文化传承印尼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印度尼西亚群岛经历了长达几千年的漫长历史,涌现出了许多的文化和文明。

在这个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成为了文化传承和演变的重要动力。

从古代到现代,印度尼西亚一直在不断地寻找自己的文化特色和发展之路。

历史演进印度尼西亚文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当时爪哇岛已有发达的复杂社会。

在公元7世纪左右,印度教和佛教传入印度尼西亚,丰富了印度尼西亚的文化和信仰体系。

公元1293年以后,苏门答腊岛的佛教王国和爪哇岛的暹罗王朝紧密联系,成为了整个印度尼西亚的文化中心。

在这个时期,许多汉族和印度人也移民到印度尼西亚,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16世纪,葡萄牙人和荷兰人陆续到来,建立了殖民地。

西方文化的传入使得印度尼西亚的文化得以更加多元化。

20世纪初,印尼的民族主义者开始进行反殖民斗争,最终成立了印尼共和国。

在社会主义时期,政府积极推行官方文化,振兴原住民文化和舞蹈。

到了今天,印尼融合了众多民族和文化,呈现出了多彩多姿的面貌。

族群文化传承印度尼西亚多民族的特点使得其中的各个民族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建筑风格。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爪哇、苏门答腊和巴厘岛的文化。

爪哇文化以独具一格的巨陵和寺庙为代表,并在美术、文学和音乐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

苏门答腊的文化受到东南亚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古老的巴达维亚文化建筑和南苏门答腊的石窟艺术都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

巴厘岛的艺术和文化也有着独一无二的特色,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巴厘岛的舞蹈和手工艺品。

印度尼西亚的许多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传统音乐和舞蹈。

其中爪哇的音乐和舞蹈便是东南亚文化中的代表,如同印度尼西亚文化中的“亚洲古典乐团”,其中的嗨琳三色(suling, rebab, gagaku)和耶恩德卡(gamelan)乐器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表现出了独特的自信和力量。

另外,印度尼西亚的传统手工艺品也有着非常高的水平,尤其是黄金和银匠艺术的传承,从古代到今天都是印度尼西亚文化传承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印度尼西亚的历史和政治制度

印度尼西亚的历史和政治制度

印度尼西亚的历史和政治制度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坐落于亚洲东南部的国家。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

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印度尼西亚被不同的种族和文化所占领过。

这个国家也经历过无数的战争和统治。

在今天,印度尼西亚已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多样性的国家,它的政治制度也越来越稳定。

早期历史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4世纪期间,印度尼西亚的领土被占据了许多不同的民族。

其中最著名的是马来人和印度教和佛教信徒。

马来人自称为马来西亚人,他们是最早在印度尼西亚定居的族群之一。

印度教信仰同时也流入了印度尼西亚,并造成深远的影响。

公元9世纪之后,印度尼西亚逐渐转向佛教,并从印度和斯里兰卡引进了大量的佛教教义。

从公元8世纪到16世纪,印度尼西亚出现了若干个强盛的王朝和王国,比如雪兰莪和马来亚。

这些王朝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围绕这些王朝,也产生了许多文化和艺术作品,如雕塑、绘画、音乐、戏剧等。

这些作品在当地和亚洲其他地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荷属东印度公司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进入印度尼西亚,并在此建立了殖民地。

他们把整个印度尼西亚的许多岛屿都纳入了自己的统治范围。

荷兰人在这里建造了许多城市和港口,促进了贸易和经济发展。

但同时也残酷地剥夺了当地人的权利和自由。

20世纪初,印度尼西亚独立运动开始兴起。

那时的印度尼西亚政治领袖辛迪克·哈达里和索卡诺牵头发起了独立运动,并建立了印度尼西亚国家党。

荷兰政府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对这些独立运动加以镇压。

直到1942年,日本入侵印度尼西亚,将荷兰人赶出了该地区。

在日本统治时期,印度尼西亚的独立运动进一步壮大,成为独立的契机。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1945年8月17日,印度尼西亚宣布独立,成立了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由于印度尼西亚仍然受到日本和荷兰的影响,它的独立并未得到普遍承认。

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尼西亚走向了一条艰难的道路。

20世纪50年代,印度尼西亚政府开始采取社会主义的措施。

印度尼西亚的古代历史从斯里维贾亚王国到马来文化

印度尼西亚的古代历史从斯里维贾亚王国到马来文化

印度尼西亚的古代历史从斯里维贾亚王国到马来文化印度尼西亚是一个位于东南亚的多岛国家,拥有丰富的古代历史和多元文化。

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斯里维贾亚王国,而后逐渐演变成形成了现代印度尼西亚的马来文化。

本文将从斯里维贾亚王国起源和发展、古代印度尼西亚的宗教多元化以及马来文化的形成和影响等方面对印度尼西亚的古代历史进行探索。

一、斯里维贾亚王国的起源与发展斯里维贾亚王国是印度尼西亚历史上最古老的王国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

这个王国最初是由南印度的商人和移民建立的,它位于爪哇岛中部,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

斯里维贾亚王国以其繁荣的贸易和发达的文化而闻名,吸引了来自中国、印度、阿拉伯等地的商人和探险者。

在斯里维贾亚王国的统治下,爪哇岛上建立了许多壮丽的寺庙、宫殿和艺术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世界遗产之一的鲁望布劳寺,它展示了古代爪哇文化的辉煌。

斯里维贾亚王国的统治者采纳了印度教和佛教,这对于后来印度尼西亚的宗教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古代印度尼西亚的宗教多元化随着斯里维贾亚王国的繁荣,印度教和佛教成为了爪哇岛上主要的宗教。

印度教和佛教的传播带来了印度文化的影响,许多纪念碑和壁画展示了斯里维贾亚王国时期的宗教和文化繁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它宗教开始在印度尼西亚兴起。

伊斯兰教于13世纪传入这片土地,并在14世纪时逐渐成为印度尼西亚最主要的宗教。

这一历史事件在印度尼西亚社会和文化中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也为后来的马来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马来文化的形成与影响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印度尼西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马来人成为伊斯兰教的信仰者,并根据伊斯兰教义传播和维护其文化。

这段历史为马来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马来人的文化特点包括使用马来语、穆斯林宗教习俗和传统艺术表演。

马来文化不仅影响了印度尼西亚,也对整个东南亚地区产生了影响。

马来语成为了东南亚许多国家的共同语言,并对宗教、音乐、舞蹈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印度尼西亚历史和文化的探索

印度尼西亚历史和文化的探索

印度尼西亚历史和文化的探索印度尼西亚是一个东南亚国家,位于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之间,由1万3千多个岛屿组成。

印尼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和多文化的国家。

它的历史和文化充满了火山岛屿、森林和海洋的美丽风光。

在这个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度里,不难发现古老的佛教和印度教影响下的残留文化遗产,也可以看到众多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古老的历史和文明印尼的历史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那时交流和贸易的活动已经越来越频繁,这促进了广泛的文化交流。

巨石构筑物在印度尼西亚各地都有发现,说明那些时期印度尼西亚也存在着文明发展。

公元7世纪之前,佛教和印度教二者都影响了印度尼西亚的文化和宗教。

2008年,印尼巨石阵成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也证明了印尼在世界历史和文明中的地位。

印度尼西亚国家文化博物馆国家文化博物馆是一个展示印度尼西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它位于雅加达市区。

这座博物馆展示了印度尼西亚从古代到现代的历史和文物,包括当地民族的艺术、音乐、传统生活方式以及佛教和伊斯兰教的文化遗产等。

这里还有来自印度尼西亚各地的真实房屋、船只、雕刻、武器等各种文物,展现了印度尼西亚不同地区的独特文化和生活方式。

人们可以在这里了解印度尼西亚从原始社区到今天的社交、文化和经济变化。

印度尼西亚音乐和舞蹈文化印度尼西亚是多民族、多语言和多文化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音乐和舞蹈。

印度尼西亚的音乐和舞蹈文化受到了中国、印度、马来西亚、荷兰和葡萄牙等文化的影响,在其本身原有的文化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印度尼西亚的传统舞蹈有浪漫狂野的巴里巴望和典雅庄重的巴利舞,它们融合了海洋、天空和土地的元素。

同时,印度尼西亚的音乐遗产也是多元的,有峇峇音乐、加盟音乐、高出音乐以及各种民族音乐,每种音乐都有它独特的风格和声音。

印度尼西亚的建筑风格印度尼西亚的建筑风格受到中国、印度和荷兰等国家文化的影响,多样而充满特色。

这个国家有趣的传统建筑包括高大、独特的木屋式屋顶、木框结构和各种绘画和雕刻技术,这些特征通常以植物和动物形态为主题。

印度尼西亚的历史变迁

印度尼西亚的历史变迁

印度尼西亚的历史变迁印度尼西亚作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岛国,拥有丰富而多元的历史背景。

自古至今,这片土地上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变迁,塑造了如今印度尼西亚的多元文化和社会面貌。

远古时期,印度尼西亚地区已有人类居住,这些人类主要是来自亚洲大陆的移民。

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十五世纪,印度尼西亚曾经是古代王国斯里维查亚的一部分。

在这期间,古代王国展现了其强大的海洋实力,通过贸易和文化交流,与印度、中国等国家保持联系。

14世纪至16世纪初,印度尼西亚经历了众多伊斯兰王朝的兴起。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马来斯里维查亚王朝,以及爪哇的登波万王朝。

这些王朝使得伊斯兰教逐渐传播到印度尼西亚,为印尼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然而,在17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逐渐扩张势力,试图将印度尼西亚纳入其殖民统治。

荷兰人通过殖民政策和经济剥削,导致了印度尼西亚数个世纪的殖民统治。

这段历史时期,印度尼西亚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包括宗教信仰、文化习俗和社会结构等方面。

20世纪初,印度尼西亚迎来了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

荷兰统治者面临了来自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团体的骚乱和抵抗。

抗击荷兰殖民统治的斗争最终使得印度尼西亚于1945年宣布独立,并建立了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然而,荷兰并不承认其独立地位,导致了长期的独立战争。

印度尼西亚独立后,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发展。

在第一任总统苏加诺的领导下,国家实行了社会主义政策,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

然而,在1965年,苏加诺被政变推翻,新的政权采取了更为保守和经济开放的政策。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尼西亚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加快了国家的发展步伐。

改革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民主体制的完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社会和政治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和腐败问题等。

然而,印度尼西亚通过持续的改革努力,逐渐解决了一些问题,稳定了社会和政治局势。

如今,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多元化和富有文化遗产的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尼历史简述
2008年4月02日
印尼历史悠久。

爪哇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远古时期已有人在此繁衍生息。

印尼社会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先后分为印度教王国和伊斯兰教王国两个时期。

公元一世纪佛教传入印尼,印尼进入印度宗教文化影响时期,公元五世纪出现最早的王国加里曼丹东部的古戴王国和西爪哇的达鲁玛王国,七纪在苏门达腊的巨港出现了东南亚强大的海上王国室利佛逝,十三世纪末,拉登威查雅在爪哇建立了印尼历史上最强大的麻喏巴歇王国,统一了印尼。

十三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印尼,十六世纪伊斯兰教王国淡目灭掉麻喏巴歇,印尼进入伊斯兰王国鼎盛时期。

1511年葡萄牙人为夺取香料侵入印尼东部马鲁古群岛,西班牙人也接踵而来,遭到爪哇、苏门答腊和马鲁古地区伊斯兰教王国的联合抵抗。

1596年荷兰侵入,1602年荷兰在印尼建立了具有政府职能的“东印度公司”。

1799年12月底,荷属东印度公司宣布破产。

1800年殖民政府取而代之,通称“荷印政府”。

1811-1816年英国取代荷兰建立了殖民地政府,英驻爪哇总督莱佛士在当地推行部分自治和废除奴隶贸易,以土地所有制取代荷兰的强迫种植制。

1816年后荷兰逐渐恢复对印尼的殖民统治,至1903年征服亚齐,才完全占有整个印尼。

期间,印尼各地从未间断反抗荷兰的斗争,其中最著名的
有1816-1818年的马鲁古反荷起义、1825-1830年爪哇人民大起义、西苏门答腊的反荷战争、1873-1903年的亚齐战争等。

二十世纪初印尼出现民族觉醒运动。

1908年5月20日,印尼第一个有组织、有纲领、有领导的政治组织,即“至善社”宣告成立。

1912年伊斯兰协会成立,主张与荷兰合作,进入议会开展斗争。

同年,现代穆斯林组织穆罕默迪亚成立,致力于社会和经济改革。

1920年印尼共产党成立。

1926年印尼共领导民族大起义,遭到荷兰殖民者的残酷镇压。

同年传统穆斯林组织伊斯兰教士联合会成立,开始改造穆斯林的社会文化运动。

1927年苏加诺等组建印尼民族党,采取与荷兰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

1928年10月28日在巴达维亚(即现雅加达)举行的第二届全印尼青年大会上,来自全国各种族,不同语言、宗教和文化背景的青年宣誓要忠于“一个国家,即印度尼西亚;一个民族,即印尼民族;一种语言,即印尼语”。

1942年日本侵占印尼。

1945年日本投降后,印尼爆发了“八月革命”。

1945年8月17日苏加诺宣布独立,建立印度尼西尼亚共和国,苏加诺和哈达分别出任总统、副总统,颁布了《“四五”宪法》。

1945年11月10日爆发了反抗英军的泗水保卫战。

1946年英军撤出印尼,尾随英军入侵的荷兰人企图恢复对印尼的殖民统治,遭到印尼军民的坚决反击,1946
年11月双方签订了《林牙椰蒂协定》。

1947年7月荷军撕毁协定,向印尼共和国发动第一次殖民战争。

后双方签订了《伦维尔协定》。

1948年9月发生镇压印尼共产党的“茉莉芬事件”。

1948年12月,荷军借机向印尼共和国发动第二次殖民战争。

1949年11月双方签订了《圆桌会议协定》,印尼成为联邦共和国,加入荷印联邦。

1950年8月印尼成立统一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颁布了临时宪法。

同年8月27日,印尼第60个加入联合国。

1950至1959年间印尼实行议会制,推行“自由民主”,共出现了7届总理内阁。

1954年8月宣布脱离荷印联邦。

1955年举行首次全国大选。

同年4月在万隆举行亚非会议。

先后粉碎了亚齐、爪哇、南苏拉威西的“伊斯兰教国/伊斯兰教军”运动(1950-1965)、“南马鲁古共和国”分离运动(1950)、苏门答腊“印尼共和国革命政府”和苏拉威西“全民斗争宪章”分裂运动(1958)。

1959年苏加诺宣布恢复《“四五”宪法》,实行“总统制”,推行“有领导的民主”,提出民族主义、宗教主义和共产主义三种思潮合作的设想,即“纳沙贡”思想。

1963年收复荷兰殖民者占据的西伊里安。

同年9月为反对马来西亚联邦成立而发动“对抗马来西亚运动”,并因抗议马来西亚成为联合国安理会成员而于1965年1月一度退出联合国。

1965年9月30日,苏加诺警卫团的翁东营长发动“九·三○运动”,宣布成立“革命委员会”,接管政权。

同年10月1日,陆军情报中心宣布陆军战略后备部队司令苏哈托临时掌管陆军领导权,对“九·三○运动”发起者采取军事行动,大肆逮捕、处决印尼共产党人和同情者。

美、英最新解密的档案和学术界的研究显示印尼陆军与这次运动有密切关系,实际上是在美、英直接支持下借故对印尼共进行屠杀。

1966年3月11日苏哈托代行总统职权,次日,苏哈托宣布解散印尼共产党。

1968年军人出身的苏哈托出任印尼共和国第二任总统,结束苏加诺“旧秩序”(ORDE LAMA),开始“新秩序”(ORDE BARU),实行反共反华和寻求西方援助的政策,与东南亚邻国修好并共同组建东盟。

1969年4月开始实施五年建设计划。

1971年举行大选,1973年简化政党,只保留专业集团、印尼建设团结党和印尼民主党。

1975年吞并东帝汶为印尼第27个省。

1997年下半年在泰国金融危机的引发下,印尼出现金融危机,政局严重动荡。

1998年3月苏哈托第七次蝉连总统,技术专家出身的哈比比为副总统。

1998年5月13、14日,印尼雅加达等地发生几十年来最严重的攻击华人的骚乱事件,给华人的生命财产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印尼出现了政局的全面动荡和政治、经济、社会的空前危机。

5月20日苏哈托
在人民示威和众叛亲离中被迫交权给哈比比副总统,哈比比出任印尼共和国第三任总统。

印尼开始进入民主改革的过渡期。

1999年6月印尼举行三十多年来第一次自由、民主的全国大选,共有48个政党参加,苏加诺女儿梅加瓦蒂领导的民主斗争党获33.76%的选票成为议会第一大党。

1999年8月30日按照哈比比政府和葡萄牙、联合国达成的三方协议,东帝汶在联合国监督下就是否接受印尼的自治方案举行全民投票,78.5%的选民拒绝接受,东帝汶脱离印尼,开始独立进程。

1999年10月人协大会投票选举伊斯兰教士联合会主席瓦希德为印尼共和国第四任总统、梅加瓦蒂为副总统。

2001年7月23日,印尼人协特别会议通过了罢免总统瓦希德的决议,同时任命梅加瓦蒂为印尼第5任总统,总统任期至2004年,梅加瓦蒂成为印尼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2004年10月,苏西洛·班邦·尤多约诺就任印尼总统至今。

(来源:中国驻印尼大使馆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