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
学校卫生综合监督评价工作总结

学校卫生综合监督评价工作总结学校卫生综合监督评价工作总结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
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校卫生综合监督评价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学校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力度,建立学校卫生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提升学校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水平,推进学校卫生综合评价工作在我县实施,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综合评价》(GB/T18205-20xx)的相关要求,20xx年4月7日-5月30日,在县教育局体卫所的支持下,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配合下,我们对县内115所中小学学校的传染病防控、生活饮用水卫生、教学环境卫生、学生宿舍卫生等进行了一次全面综合监督评价。
现将本年度我县学校卫生综合监督评价工作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县有普通中小学164所,今年对115所学校开展了学校卫生综合监督评价工作。
二、监督检查情况对115所学校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教学与生活环境卫生、传染病与常见病防控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
通过检查,发现个学校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防控工作相当重视建立了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急预案及措施;教学实施与生活环境卫生状况良好;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和卫生许可方面还存在不足。
三、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结果按照《学校卫生综合评价》中《学校卫生管理评价记分表》所列项目对每所学校检查计分得到管理实得分,再根据管理应得分计算标化后得分,进行综合评分。
经综合评分评价,综合分在85分(含85分)以上为优秀学校(A级),共11所;综合分在60-85分(含60分)范围内为合格学校(B级),共97所;综合分在60分以下为不合格学校(C级),共7所。
评定结果已发函到了县教育局,要求其对108所优秀和合格学校加强管理,巩固学校卫生综合工作成绩,对7所不合格的学校督促整改,完善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各项制度,落实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各项措施;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落实完善自建设施供水、二次供水、管道直饮水卫生许可制度;进一步改善学校教学与生活环境设施;合理开展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等工作,预防学生近视等常见病、多发病等,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
XX学校卫生综合评价工作方案

XX学校卫生综合评价工作方案一、背景与目的随着学校卫生环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学校卫生的综合评价也越来越重要。
为了全面了解学校卫生状况,发现问题并提供改进措施,制定XX学校卫生综合评价工作方案,以便各方面及时采取措施,提高学校卫生状况,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评价内容与指标1.学校卫生设施与设备评价-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的卫生设施是否齐全,并能满足师生的需求。
-学校是否进行定期清洁、消毒,并有相应的维护措施。
-学校是否配备了合适的卫生设备,如洗手台、垃圾桶等。
-学校是否有卫生标识、警示标志等。
2.学生卫生习惯评价-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谦虚症状时戴口罩等。
-学生是否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是否保持整洁的个人形象。
-学生是否正确使用公共卫生设施,如厕所是否正确使用、保持清洁等。
-学生是否养成了合理饮食、作息习惯。
3.学校卫生管理评价-学校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卫生管理体系,如卫生巡查、卫生档案管理等。
-学校是否建立了清洁队伍,并进行规范化管理。
-学校是否制定了卫生管理制度和标准。
4.学校与社区的卫生合作评价-学校与社区是否有卫生合作项目,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5.学校卫生档案评价-学校是否建立了学生个人卫生档案,包括健康状况、传染病史等。
-学校是否建立了学生卫生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档案的准确性和隐私性。
三、评价方法与步骤1.评价方法-实地考察:组织专业人员对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对设施和设备进行评估。
-问卷调查:设计相关问卷,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卫生习惯和满意程度。
-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学校卫生综合评价报告。
2.评价步骤-确定评价指标与内容。
-组织考察团队,进行实地考察。
-设计问卷,进行师生调查,收集相关数据。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撰写学校卫生综合评价报告。
-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到实际操作中。
-定期进行跟踪评估,评估改进措施的效果。
经常性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

经常性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一、有关概念学校卫生监督:是国家授权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学校、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以及有关国家卫生法规的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对违反卫生法规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一种卫生行政活动。
学校卫生监督是国家卫生监督的一个组成部分。
学校卫生监督按业务性质分为三大任务:预防性卫生监督经常性卫生监督学生用品的监督1.预防性卫生监督:是监督机构对新建、改建、扩建校舍的选址、设计实行的卫生监督(如:校址的选择,距铁路300米,距交通干道80米、服务半径、设计的合理性、采光、照明及其它卫生设施等)2.经常性卫生监督:对学校内影响学生健康的学习、生活、劳动、环境、食品等方面的卫生和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的卫生监督。
3.学生用品的监督:主国是指有一定卫生质量指标国求的学生用文具、娱乐器具、保健用品等进行卫生监督。
★主要介绍经常性卫生监督二、经常性卫生监督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国卫生监督统计报表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6.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7. GBJ 99-86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8. GB7792-87 学校课桌椅卫生标准9. GB 7793-1987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10.GB/ T16133-1995小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标准11.GB/ T16134-1995中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标准12.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3. GB9663-1996旅店业卫生标准14. GB9664-1996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15. GB9665-1996公共浴室卫生标准16. GB9667-1996游泳场所卫生标准17. GB9668-1996体育馆卫生标准18. GB9669-1996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卫生标准综合评论方法:◆学习时间:•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不超过6小时,中学不超过8小时,大学不超过10小时。
小学卫生综合评价情况汇报

小学卫生综合评价情况汇报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积极开展卫生综合评价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的卫生意识和健康素养。
通过对学校卫生工作的全面评估,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亮点,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首先,学校卫生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学校清洁工作得到了加强,卫生死角得到了有效清理,校园内的垃圾分类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校卫生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执行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卫生设施的维护和更新工作也得到了加强。
这些举措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清洁、整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其次,学生卫生习惯有了明显改善。
学校每周开展一次卫生习惯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生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养成了勤洗手、讲卫生、爱整洁的好习惯。
学生们的卫生习惯得到了有效改善,学生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再次,学校卫生管理工作得到了有效加强。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明确了卫生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了卫生管理工作的落实。
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卫生督导检查,对卫生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这些举措有效提高了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水平,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最后,学校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得到了加强。
学校定期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活动,邀请卫生专家来学校进行卫生健康知识讲座,增强学生的卫生健康意识。
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卫生健康知识竞赛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卫生健康知识水平。
这些举措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卫生健康意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的来看,我校小学卫生综合评价情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卫生工作的投入,加强对卫生管理工作的督导和检查,不断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和健康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相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卫生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学校卫生检查评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学校卫生检查评语篇一:学校卫生监督检查评价表学校卫生监督检查评价表学校名称:负责人:联系电话:在校学生总数:监督检查人员:(签名)、监督检查日期:年月日篇二:学校卫生检查日志成功学校卫生工作检查日志评价标准:检查日期:20XX年月日1、及时开门、窗通风,保持教室空气清新。
2、桌椅摆放整齐,桌面和抽屉干净、整齐。
3、讲台台面物品摆放整齐。
4、黑板干净,黑板槽内无粉尘,无乱画乱涂。
5、清洁工具摆放整齐,垃圾桶内垃圾不过半。
6、地面保持干净,无纸屑和垃圾。
7、窗台不摆放物品。
8、暖气片内无垃圾、杂物。
9、不染发烫发,不留奇异发型,不染指甲,不留长指甲。
10、不穿奇装异服,穿班服或校服。
高一检查结果:高二文科班检查结果:高二理科班检查结果:高三文科班检查结果:高三理科班检查结果:教师办公室检查结果:男女生寝室检查结果:教师寝室检查结果:负责人建议:检查负责人签字:篇三:学校卫生检查考核制度学校卫生检查考核制度学校卫生工作是体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展示师生形象和素质的重要窗口。
为营造文明、进取、和谐的校园氛围,创设整洁、高雅、宁静的校园环境,提升学校品位,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为了使学校清洁卫生检查工作规范化、内容透明化,特制定本“细则”,并在今后的检查工作中执行。
一、卫生管理要求检查方式:1、每天对各班室内外卫生区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采取扣分制。
各检查人员须客观、公正、一视同仁,分数一经扣除,不予更改,凡有违规的学生干部,查实后,先扣去该班5分,再批评教育。
扣分条由每天的卫生督察组组长及时告知班主任,以便及时整改。
2各班由班主任选派5名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的学生组成班级卫生监管小组,由卫生委员任组长,实行卫生监管班级值周制。
3、室内及门口走廊卫生55分,室外卫生区45分,检查情况一日一反馈,每周一汇总,汇总分数时,至少3人进行进行,相互监督。
4、每周总分由组长交与卫生部长于周一升旗时公布,并颁发优胜流动红旗,获得流动红旗次数作为学期末优秀班集体评选指标。
学校卫生工作评价模板五篇

学校卫生工作评价模板五篇既然选择了前方,就注定要风雨兼程。
不管未来的路是康庄大道亦或是充满荆棘,我都要不断前进,不断努力,不断的战胜自己,不断地超越自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学校卫生工作评价五篇,希望大家喜欢!学校卫生工作评价1学校卫生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是一个学生顺利理解教育的先决条件。
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是学生成长的两根支柱,它关系到学生的生存、做人、求知和发展。
一年来,在学校领导的直接指导和亲切关怀下,学校医务室围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认真落实学校卫生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监督检查学校的环境卫生、努力为提高师生的健康水平服务。
一、认真做好日常工作。
干净、整洁的学校环境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客观条件,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
本学期我们经过多种形式开展卫生知识宣传。
利用黑板报、宣传窗、广播站、班队活动课等阵地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按规定开设卫生健康教育课。
实行卫生岗位职责制,搞好学校环境卫生,营造健康优美的育人环境。
划分卫生包干区,职责落实到班级,每一天两扫。
卫生检查办法:德育处成立卫生检查评比小组,每一天午时上课前检查,并在黑板上公布检查结果,每周一在全校会上公布卫生获奖班级。
室内外和保洁区做到一日三打扫,每周五大扫,坚持地上无纸屑、杂物,室内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整齐,拖把、抹布洗净拧干挂在指定的地方。
学生个人卫生每周选择不一样的项目检查一次,学校随时抽查。
始终坚持园校环境清洁优美。
班级的卫生工作情景作为班主任考核、评比先进班级等依据之一。
按照学校安排定期每周五对学校环境进行消毒工作。
坚持学校的学校环境的洁净,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传染病的发生。
二、进取进行健康教育。
向学生普及卫生知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大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
本学年办了健康教育专栏,经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了解常见病例,供给预防本事,更好的投入学习。
学校卫生综合评价试题

学校卫生综合评价试题判断题部分(每小题5.0分,共50.0分)第1题.《学校卫生综合评价》适用于全日制小学(不含民办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不含中等职业学校、民办中学)和普通高等学校(不含民办高等学校、独立院校)各项卫生状况的综合评价。
A.MB.x标准答案:B第2题.《学校卫生综合评价》中的综合评价项目涉及管理方面工作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预防控制、常见病与多发病、生活饮用水卫生、教室环境卫生、生活环境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不包括学校食品安全。
A.MB.x标准答案: B第3题.原卫生部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的现行学校卫生标准有24项。
其中国家标准16项,卫生行业标准8项。
《学校卫生综合评价》是其中重要标准之一。
A.M标准答案:A第4题.近几年各地不同程度的开展学校卫生综合评价工作,基础比较扎实。
辽宁、福建、山东等进行过试点探索。
A. M B.x标准答案:B第5题.《学校卫生综合评价》扩大了适用范围。
按照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规定,来确定本标准的使用的学校范围。
增加了各类民办学校。
A.MB.x标准答案: A第6题.教育过程卫生标准,包括对儿童青少年学习、体育活动、生产劳动限制的卫生标准,以及托幼机构、学校等教育机构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健康要求。
例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生标准》(WS/T101-1998 )。
A.MB.x 标准答案: A第7题.《学校卫生综合评价》的发布与实施,将对改善我国学校办学条件及基本卫生状况起到进一步促进作用,推动学校卫生工作的开展,推动国家各项卫生法规、标准在学校领域内贯彻实施。
A.MB.x标准答案:A第8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2年12月31日发布2013年5月1日实施《学校卫生综合评价》GB/T18205-2012。
A. M C.x标准答案: A第9题.学校卫生标准是对儿童的学习生活环境、教育过程、心理、行为和疾病预防控制等各种因素做出的技术规定。
学校卫生监督现场监测技术学校卫生综合监督评价

学校卫生监督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法律法规
学校卫生监督工作需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 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标准
学校卫生监督需要遵循一系列国家和地方制定的卫生标准,如《学校卫生标 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等,以确保学校环境和条件符合相关卫生要求。
03
学校卫生监督现场监测技术
现场监测的准备和实施
确定监测对象和范围
明确监测的对象,包括学校内的教室、食堂、宿舍等场所,以及 学生和教职工等人群。
制定监测计划
根据监测对象和范围,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的时间、地 点、人员、设备等。
准备监测工具
根据监测计划,准备所需的监测工具,如检测仪器、记录表格等。
学校卫生监督现场监测技 术学校卫生综合监督评价
• 引言 • 学校卫生监督概述 • 学校卫生监督现场监测技术 • 学校卫生综合监督评价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介绍
学校卫生监督
指对学校内外部环境、设施、食品、 饮用水、传染病防控等方面的监督和 检查,以确保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安 全。
提高学校卫生管理水平
通过学校卫生综合监督评价,对学校卫生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指导, 帮助学校发现和改进管理上的不足,提高学校卫生管理水平。
03
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有效的学校卫生监督和监测工作能够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提高学校的
整体形象和社会声誉,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02
学校卫生监督概述
学校卫生监督的定义和重要性
监测技术应用
采用空气质量监测仪器对教室空 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
并解决通风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八、一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四章“学校卫生工作监督” 第二十八条第二款的工作任务而制定的。
本标准为全国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以及学样卫生监督部门执行学校经常性卫生监督工作,提供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通过使用本标准对学校卫生工作进行监督与评价,同时完成国家卫生监督统计工作。
本标准依据我国现行的卫生法规、规定以及有关国家标准,并根据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的实际状况而制定。
目前,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标准及方法国外极少,日本有学校环境卫生标准,但项较少、并且只是单项标准。
本标准是以学校教学建筑、设备、教学环境、学生饮食、饮水以及公共场所传染病管理等多项卫生指标的监督监测进行综合评价,能够比较全面地,客观地反映学校卫生保健真实状态和总体达标程度。
本标准的制定将对改善我国学校办学条件及基本卫生状况起到促进作用,并且推动学校卫生工作的开展,推动国家各项卫生法规在学校领域内贯彻实施。
本标准是以17 个学校卫生监督项目的评价为基础,通过各项的检查、测量及记分,然后进行综合判定,评价结果反映学样整体卫生保健情况。
标准中规定了综合评价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项目,评价方法以及综合判定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普通中学、普通小学校各项卫生状况的经常性卫生监督综合评价。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7792-1987 学校课桌椅卫生标准GB 7793-1987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T 5699-1985 采光测量方法GB/T 5700-1985 室内照明测量方法GB5749-198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9663~9673-1996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 J 99-1986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学校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各级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其他卫生法规,对学校内影响学生健康的学习,生活、劳动、环境、食品等方面的卫生和传染病防治工作实行定期检查和测试。
3.2 综合评价对学校各项卫生状况,按规定的监督项目进行逐项检查,测量及记分,并将其汇总,综合判定,从而作出结论。
4 综合评价方法4.1 评价项目教室人均面积、课桌椅、黑板、教室采光、教室照明、微小气候、噪声、厕所、生活饮用水、学校食品卫生、传染病管理、图书馆、学生宿舍、洗浴设施、体育馆、旅游场所、招待所、娱乐场所。
4.2监督评价项目抽样421抽样方法在学校监督评价中,凡在学校教室中监督监测项目,即:教室人均面积、课桌椅、黑板、教室采光、教室照明、微小气候、噪声七项,应根据被监督学校教室设置状况进行抽样。
4.2.2抽样原则及数量抽取有代表性的教室作为样本,按学校教室的不同结构、层次、朝向、单侧采光、双侧采光的不同类型确定监测教室样本数,一般不少于6间教室。
4.3监督评价记分类与记分4.3.1记分表学校卫生监督评价记分详见附录A、附录B。
4.3.2监督评价记分a)累积计分一一将评价项目各档分值,分别乘以方框(口)中的数,然后累加得积分,积分除以样本数,得数为该项目得分。
b)划记计分一一在项目各档分值的括弧()中划记,评价为“是”划“V”号,为“否” 划“x”号,然后将划“/号分值累加,得数为该项目得分。
4.4综合评价判室标准4.4.1学校基本卫生状况监督合格标准(见表1 )。
经监督综合评价后,凡是学校实际得分达到标准总分的60%及以上者,判为合格学校。
各分项实际得分达到相应标准分的60%及以上者,判为分项合格。
a)大、中专、技工学校总分为125分,实际得分75分及以上者,判为合格学校。
b)中、小学校总分为150分,实际得分9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学样。
表1学样基本卫生状况监督合格标准4.4.2学校公共场所监督合格标准(见表a)经评价后,凡是实际得分达到标准分的表2学校公共场所监督判定合格标准2)60%及以上者,判定为合格。
443综合评价不合格学校的判定标准。
凡经综合评价的学校,实际得分未达到标准总分的620%者,判为不合格学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使实际得分达到标准总分的60 %以上亦判为不合格学校。
a)因校方责任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
b)因校方责任发生肠道传染病暴发流行。
c)校内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
d)学校组织学生劳动、体育等因责任事故使学生致残及死亡事故。
e)凡是发现学校有超学额班级并超过GB J 99中规定的班学额数(小学每班45人,中学每班50人,中师、幼师每班40人)的学校。
5单一项目评分方法5.1教室人均面积(10分)5.1.1评价标准普通教室人均面积应符合GB J 99的规定。
大学现未规定标准,暂不进行评价。
5.1.2评价指标按中学、小学人均面积达到标准程度,将评分标准分为三等,见该评价记分表。
5.1.3评价方法a)在抽样教室中测量教室面积及学生人数,分别计算各教室的人均面积。
b)计算公式:按式(1)计算。
式中:S1――人均面积;S2——被测教室面积;a ---- 该教室学生人数。
5.1.4主分方法a)采用累积计分方法计分b)按评分表中中学、小学人均面积的三等标准,将被评价的教室数填入相应的方框内,求得乘积,然后累加得积分后,再除以教室样本数,得数为此项目得分。
5.2课桌椅(15分)5.2.1评价标准按照GB 7792的规定,判定课桌椅分配情况。
5.2.2评价指标分别计算课桌椅分配符合率,实际达到的百分率,分为80%、40%、40%以下三等,以及教室内在座学生是否做到每人一席。
5.2.3使用器材学生身高及课桌椅型号测量尺:该尺根据GB 7792的规定,按课桌和课椅的高度(mm),标有相应的号数,测量时可直接读出被测桌椅号,同时也可测量学生身高(cm )。
5.2.4评价方法a)在抽样教室中,测量教室内在座学生身高及相应课椅高度,被测课桌椅号数在使用者身高范围内,则分配符合。
(评价时用表3)b)计算公式:按式(2)计算。
式中:M ――课桌或课椅分配符合率,%;c――课桌与课椅号与就座学生身高相符合的人数; b ――被测学生人数。
表3学生身高与课桌椅分配符合评价表525记分方法a)采用累积计分方法计分b)按评分表中课桌椅分配相符合率的标准,以及是否每人一席,将被评价的教室数填入相应的方框内,求得乘积,然后累加得积分后,再除以教室样本数,得数为此项目得分。
5.3黑板(10分)5.3.1评价标准应符合GB J 99中有关规定。
5.3.2评价指标黑板尺寸、表面状况和黑板面反射系数。
5.3.3评价方法a)在抽样教室中进行黑板评价。
b)用测量尺,测量黑板高度与宽度。
c)反射系数的测量:黑板垂直分成四等份,取三条等分线的中点为测定点,以三个测定点的平均反射系数为代表值。
5.3.4记分方法采用累积分方法计分。
5.4教室采光(10分)5.4.1评价标准应符合GB 7793,采光测量方法,按GB 5699的规定。
5.4.2评价指标教室朝向、采光方向、采光系数、后墙壁反射系数,玻地面积比。
5.4.3使用器材照度计(指式或数字式)5.4.4评价方法a)在抽样教室中进行教室采光评价。
b)测量方法。
室内照度测量:选择教室内光线最差的课桌面测量照度,数为室内照度值。
室外照度测量:选择周围无遮挡的空地,避免直射阳光,在测量室内照度前后各测一次室外照度,取两次测得数的平均值作为室外照度值。
采光系数计算公式见式(3):Xi■丑X 100 3 )式中:X1 ――采光系数,%;e 室内照度;d 室外照度。
墙壁反射系数测量:选择不受光直接照射的被测墙面,可选择教室后墙作为测量点,将墙壁分为左、中、右,取3个测点,选左、右墙壁,离其相邻墙面相接处10-20cm处为测点,然后求出平均反射系数,作为代表值。
①入射照度测量:将照度计接收器感光面朝上,置于被测表面某一位置,读取入射照度值。
②反射照度测量:将照度计接收器感光面对准同一被测表面的原来位置,逐渐平移离开,待照度稳定后,读取反射照度值。
③反射系数计算公式见式(4)X严*冥100 ................................................ < 4 )式中:X2 ――反射系数,%;f ――反射照度;h ――入射照度。
玻地面积比测量:测量教室采光窗玻璃总面积及教室地板面积。
1比多少来表示。
玻地比计算:计算教室玻璃总面积为1,求出与地板面积的比例,以测量时间:选择10时至14时。
545记分方法采用累积计分方法计分。
5.5教室照明(15分)5.5.1评价标准应符合GB 7793中的规定。
5.5.2评价指标课桌面平均照度、灯桌距、灯管垂直黑板,控照式灯具、黑板灯管。
5.5.3使用器材照度计(指针式或数字式)。
5.5.4评价方法a)在抽样教室中进行教室照明评价。
b)测量方法按GB 5700的规定进行测量。
5.5.5记分方法采用累积计分方法计分。
5.6教室微小气候(10分)5.6.1评价标准应符合GB J 99中的规定。
5.6.2评价指标教室二氧化碳浓度及室内温度。
5.6.3使用器材便携式红外线二氧化碳分析器,普通温度计或湿球温度计。
5.6.4评价方法a)在抽样教室中进行教室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的测量。
b)测量方法二氧化碳浓度测量:选择教室中央为测量点,将仪器的取样器探头置于距地面 1.0m高, 打开泵开关,被测环境气体抽入仪器内,显示器能直接显示二氧化碳浓度值。
温度测量:在二氧化碳测量点进行温度测量,温度计直接显示温度值。
测定时间:为每年冬季,一般在当年11月至下一年1月,10时和14时各测一次,取平均值作为代表值。
5.6.5评分方法采用累积计分方法计分。
5.7噪声(10分)5.7.1评价标准应符合GBJ 99的规定。
5.7.2评价指标噪声dB(A),两排教室相对边长距,教室不受音乐室干扰。
5.7.3使用器材普通声级计5.7.4评价方法a)噪声测量点:测定教室内噪声,把测定点选在教室最后一排学生座位靠近窗口的走道间,距离窗1.0m,距地面1.2m。
b)测定方法外来声源噪声测量:在开窗的条件下测定的数值。
背景噪声(或本底噪声)测量:学生全部在教室入坐,限制活动产生的噪声,在闭窗的条件下测定的数值,或者在空教室中测定的数值。
c)噪声修正方法每5秒读一个瞬时值,每个测定点每次记录3个以上数值,当被测噪声的声级大于背景噪声(本底噪声)10分贝时,本底噪声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当两者声级之差,大于3分贝而小于10分贝时,可以从测得的噪声源声级减去修正值,如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