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卫生综合评价GBT182052解读
《广东省义务教育九年制学校教育装备标准》

广东省九年制学校教育装备标准2014年9月目录编制说明 (3)一、广东省九年制学校教室及功能场室指标表 (5)二、建筑要求 (6)三、环境要求 (6)四、固定设施要求 (8)五、装备要求 (10)(一)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含机动教室/多媒体教室) (10)(二)科学教室/科学活动室 (11)(三)物理实验室/探究室 (12)(四)化学实验室/探究室 (12)(五)生物实验室/探究室 (13)(六)准备室/实验员室(科学、理、化、生) (14)(七)仪器室(科学、理、化、生) (16)(八)药品室(化、生) (17)(九)图书室(馆) (17)(十)教师阅览室 (18)(十一)学生阅览室 (18)(十二)电子阅览室 (19)(十三)计算机教室 (19)(十四)语言教室 (20)(十五)多功能教室/远程教育教室 (20)(十六)软件工作室 (20)(十七)音乐教室 (21)(十八)音乐准备室 (22)(十九)舞蹈教室 (22)(二十)美术教室 (22)(二十一)美术准备室 (23)(二十二)书法教室 (23)(二十三)地理教室 (24)(二十四)综合实践活动室 (24)(二十五)综合实践活动器材室 (25)(二十六)体育活动室 (25)(二十七)体育器材室 (25)(二十八)心理咨询室 (25)(二十九)卫生室 (26)(三十)团(队)室 (26)(三十一)广播室 (27)(三十二)综合档案室 (27)(三十三)生物园 (28)(三十四)地理园 (28)(三十五)网络系统 (28)(三十六)安防系统 (30)编制说明为推动我省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意见的通知》、《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标准》及广东省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等有关规定,在2004年印发的《广东省小学教育装备标准(试行)》和《广东省初级中学教育装备标准(试行)》基础上,特制订《广东省九年制学校教育装备标准(试行)》。
学校卫生标准体系及应用

4.学校卫生标准体系
1983—1989年,制定的“卫生标准体系”, 包括学校卫生部分。此体系表经全国卫生标准 技术委员会审议通过,已于1989年10月9日由卫 生部以卫监字(89)第34号文颁布实施。
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技监局核发(1996) 153号文件“关于对行业标准归口管理范围的批 复”,确定学校卫生行业标准管理范围为:学校 卫生基础、学校环境卫生、学校预防性卫生、学 生卫生行为规范、学校教育卫生、学生用品卫生、 学生身体发育及健康等七项。
2007-06-26 2008-01-01 GB 8771-1988
3 GB 28231-2011 书写板安全卫生要求
2011-12-30 2012-05-01
4 GB 28932-2012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 2012-12-31 2013-05-01
5 GB 31177-2014 学生宿舍卫生要求及管理规范
这些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有利地推动了学校 卫生工作的发展,保障了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在学校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 积极作用。
(1)学校卫生标准对贯彻执行学校卫生法规、 加强学校卫生监督有重要意义。
(2)学校卫生标准是改善环境、减少疾病, 提高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
(3)学校卫生标准对强化学校卫生的科学管 理具有推动作用。
现行有效学校卫生标准
序号
标准号
标准名称
17 GB/T 28930-2012 学生使用电脑卫生要求
18 GB/T 29433-2012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
19 GB/T 31178-2014 儿童青少年发育水平的综合评价
20 GB/T 31179-2014 儿童安全与健康一般指南
学校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及评分细则(3篇)

学校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及评分细则是为了确保学校环境的卫生安全,评估学校的卫生状况,并借此对学校进行评比和排名。
下面是一份可能的学校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及评分细则的示例:1. 检查内容:- 教室卫生:包括地面清洁、墙壁和黑板的清洁、桌椅的整洁等。
- 图书馆卫生:包括书籍的整理摆放、垃圾桶的清理等。
- 餐厅卫生:包括餐具的清洁、食物储存和处理的安全性等。
- 洗手间卫生:包括厕所的干净程度、洗手设施的完善程度等。
- 公共区域卫生:包括走廊、楼梯、门窗等的清洁程度。
- 学生区卫生:包括宿舍、休息区等学生活动区域的清洁程度。
2. 评分细则:- 每个检查内容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
- 每个检查内容根据细节和情况,可以设置不同的评分项目和标准,例如教室卫生可以包括地面清洁、墙壁清洁、黑板清洁等子项目,每个子项目评分细则为10分。
- 评分标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例如:10分表示非常优秀,9分表示优秀,8分表示良好,7分表示一般,6分以下表示不合格。
3. 评比流程:- 定期进行学校卫生检查,例如每学期或每月进行一次。
- 由专门的卫生检查组组成,成员包括教师、学生代表、后勤人员等。
- 检查组对学校各项卫生检查内容进行综合评分,并以此计算出每个检查内容的得分。
- 根据每个学校的得分情况,进行评比和排名,评出卫生达标学校、卫生优秀学校等级。
学校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及评分细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以确保学校卫生状况的提升和学校环境的健康安全。
学校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及评分细则(2)一、前言学校卫生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学校卫生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身体健康。
为了提高学校卫生工作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和意识,学校特制定了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及评分细则,以便对学校卫生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改进。
二、卫生检查评比制度1. 目的通过开展卫生检查评比,旨在促进学校卫生工作的规范化、持续化和科学化,加强学生的卫生教育,提高学校卫生管理水平。
学校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及评分细则(5篇)

学校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及评分细则一、教室卫生标准1、地面:无痰迹、污迹、纸屑、瓜果皮,不放书籍和其他物品。
2、桌椅:整洁整齐。
桌面、桌脚、椅面、椅脚整洁,不在桌椅内外乱涂乱画乱刻;桌椅横竖排列整齐,书籍及其他学习用品放置整齐有序。
学生离开座位应及时把椅子推入桌下,桌椅对齐。
3、讲台:台面只准摆放教具且摆放整齐,不准放与教学无关的东西,如报纸和收交的作业本等。
桌面和讲台下无纸屑、灰尘,抽屉内无杂物堆放。
4、黑板、板槽:课后黑板擦干净,无尘印,槽内无粉尘。
5、墙壁:整洁,无乱涂乱画乱刻,无不协调的张贴物,无脚印、手印、球印等污迹,无污渍、蜘蛛网。
6、窗户、窗台、瓷砖:每天擦洗,无灰尘,窗台上不放置任何东西,玻璃窗无手指印迹;瓷砖每天擦洗干净,无污渍。
7、前后门:每天擦洗,不涂、写、刻、画、贴,不乱挂东西,无脚印。
学校统一张贴的纸张,如试场安排、封条等,失效后应及时清除干净。
8、电器:插座、开关、多媒体、应保持清洁。
9、教室里纸篓应及时清倒,不能满溢出来。
10、宣传栏、学习栏:张贴应整齐、美观、大方。
二、包干区卫生标准1、地面:无果壳、纸屑、烟蒂、痰迹等,无卫生死角。
2、楼梯:墙壁无污迹、悬尘,无脚印、球印;通道无纸屑、果壳、烟蒂等;楼梯扶手干净,无污迹、无蜘蛛网,楼梯拐角无卫生死角。
3、教室外过道:过道上无纸屑、果壳、烟蒂等;过道墙壁瓷砖擦洗干净,无灰尘。
4、包干区卫生早、午、晚各打扫一次,要做到及时清扫不拖拉。
三、考评标准1、教室卫生每处扣____分2、包干区卫生每处扣____分四、卫生评比制度1、将依据卫生检查记录,每月统计一次成绩。
2、每月的卫生扣分将直接纳入班级考核之中。
3、班级中有以下现象者,扣除当月班级卫生总分若干,并纳入以后先进班级和文明班级评选。
(1)乱扔、乱倒杂物、垃圾扣____分。
(2)乱涂乱踢,随处拍粉笔灰扣____分。
(3)不按时打扫卫生扣____分。
(4)未打扫扣____分。
GBT18205_2012学校卫生综合评价记分表

因校方责任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
**
表A.1学校卫生管理评价记分表(续1)
项目(100分)
评价指标
分值
实际得分
单项
合计
常见病
与多发
病管理
(10分)
建立学生健康体检档案
2
建立体检异常学生登记记录
1
建立体检结果向家长反馈制度
1
制定学生常见病与多发病防治计划、措施
2
开展预防近视专题宣传活动
1
每年实施1次学生健康体检
2
有晨检制度
1
有学生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和复课证明查验制度
1
有新生入学接种卡、证查验制度
1
定期(每学年1次)开展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活动
2
寄宿制或600名学生以上非寄宿学校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0名以下非寄宿学校配备保健教师或卫生技术专业人员
2
寄宿学校应设立卫生室,非寄宿学校视规模设卫生室或保健室
1
监测频率符合规定(1次以上/年)
1
合理缺项项目总分______分管理应得分______分管理实得分______分标化后得分______分
注1:*为重要指标.若该指标不合格,本项目不得分.
注2:**为关键指标,若该指标不合格,直接评价该校为学校卫生不合格.
注3:教室环境卫生管理项目中各指标得分应为抽样检查教室数的平均分,普通高等院校不参加此项评价。
注1:普通高等院校不参加教室环境卫生监测评价。
注2:有合理缺项时,从总分中减掉该项目分值后,为应得分。即:监测应得分=100﹣合理缺项项目总分。如缺少学生宿舍,总分植中减掉学生宿舍的单项分值。标化后得分=(各项实际得分的总和/应得分)×100。
学校校园环境卫生评估报告

学校校园环境卫生评估报告1. 背景介绍学校校园环境卫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评估学校校园环境卫生的状况非常重要。
本篇报告将对某校的校园环境卫生进行评估,并提供一些建议。
2. 教室卫生状况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其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身体健康。
通过观察发现,该校教室整体干净整洁,桌椅摆放有序。
然而,有个别角落存在积尘情况,需要加强清洁力度。
建议学校定期清扫教室,并增加学生的卫生宣传教育。
3. 餐厅及厨房卫生状况餐厅和厨房是学校提供食物的场所,卫生状况至关重要。
该校餐厅整体干净,食物摆放有序,卫生条件较好。
然而,厨房存在油渍积聚、垃圾清理不及时等问题,需要加强厨房的定期清洁和垃圾处理,确保食品安全。
4. 洗手间和卫生间卫生状况洗手间和卫生间是学生生活所必需的场所,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和舒适度。
该校的洗手间整体较为干净,但存在垃圾桶清理不及时、水池及马桶清洁度不够的问题。
建议学校加强对洗手间和卫生间的日常清洁和消毒,提供更舒适和卫生的环境。
5. 操场和运动设施卫生状况操场和运动设施是学生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和健康状况。
该校操场整体干净,但存在部分设施维护不当、垃圾桶清空不及时的问题。
建议学校增加对运动设施的维护保养和定期清理,营造良好的运动环境。
6. 图书馆和阅览室卫生状况图书馆和阅览室是学生自习和阅读的主要场所,卫生状况对学生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该校图书馆整体较为干净整洁,但存在书籍摆放不整齐、桌面清理不及时等问题。
建议学校加强对图书馆和阅览室的卫生管理,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
7. 宿舍和寝室卫生状况宿舍和寝室是学生居住的场所,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该校宿舍整体较为整洁,但存在个别房间卫生清理不彻底、床铺整理不规范的问题。
建议学校加强对宿舍的定期检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8.园林绿化及花坛卫生状况园林绿化和花坛是学校校园美化的重要元素,同时也需要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
学校卫生综合评价GBT182052解读

二、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 本标准的修订是以保障学生身体健康为首要目的,
除以上法律法规以外,还引用了相关标准,《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 标准》、《GB 7793—1987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T 5699—2008采光测量方法》《GB/T3976-2002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GB /T5700—2008照明测量方法》、《GB 9663~9673-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 准》、《GB/T 17226—1998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GB/T 17225— 1998中小学校教室采暖温度标准》。
第七类:综合管理类,包括《学校卫生综合评价》、《中小学校学校传染 病防制工作管理规范》等。
(二)修订过程
2006年,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委托辽宁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原辽 宁省卫生监督所)(以下简称“辽宁监督局”)修订《学校卫生 监督综合评价》GB/T18205-2000。该标准修订工作是一项既有科 研又有执法实践的重点工作。
第五类:儿童青少年健康检查及管理规范,包括儿童青少年健康检查技术 要求、疾病诊断标准、健康管理规范、健康监测技术规范等。例如:《儿 童少年斜视的诊断及疗效评价》(WS/T200-2001)。
第六类:健康教育规程,包括不同年龄阶段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等。 例如:《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规范》(GB/T18206-2000)。
学校卫生标准是贯彻执行学校卫生法规,对学校卫生进行监督执法的重 要技术依据。通过深入贯彻学校卫生标准,可以改善学校教学环境,保 证儿童青少年用品的安全、卫生,提高学生生活服务质量,规范学生健 康检查及管理要求,对保障和促进我国2亿多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提高未来国民素质具有深远影响。
目前主要分为七类:
学校卫生监督主要法律法规及标准

学校卫生监督主要法律法规及标准一、主要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二、主要法规1.《学校卫生工作条例》.2.《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4.《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三、主要规章1.《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2.《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3.《消毒管理办法》4.《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规范》5.《天津市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管理规定》五、主要学校卫生标准1.《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2.《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3.《中小学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 7793)4.《室内空气质量标准》5.《电视教室座位布置范围和照度卫生标准》(GB 8772)6.《公共浴室卫生标准》(GB 9665)7.《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 9667)8.《体育馆卫生标准》(GB 9668)9.《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卫生标准》(GB 9669)10.《学校卫生综合评价》(GB/T 18205)11.《中小学校教室采暖温度标准》(GB/T 17225)12.《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GB/T 17226)13.《中小学健康体检管理办法》14.《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15.《中小学生教科书卫生标准》(GB/T 17227)16.《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规范》(GB/T 18206)17.《中小学生健康检查表规范》(GB/T 16134)18.《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GB/T 3976)19. 《书写板安全卫生要求》(WS 99)四、主要规范性文件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卫生部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3.《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通知》4.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与监督工作的通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类:教育过程卫生标准,包括对儿童青少年学习、体育活动、生产劳 动限制的卫生标准,以及托幼机构、学校等教育机构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 的健康要求。例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生标准》(WS/T1011998)。 第五类:儿童青少年健康检查及管理规范,包括儿童青少年健康检查技术 要求、疾病诊断标准、健康管理规范、健康监测技术规范等。例如:《儿 童少年斜视的诊断及疗效评价》(WS/T200-2001)。 第六类:健康教育规程,包括不同年龄阶段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等。 例如:《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规范》(GB/T18206-2000)。 第七类:综合管理类,包括《学校卫生综合评价》、《中小学校学校传染 病防制工作管理规范》等。
七、文本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含民办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 (含中等职业学校、民办中学)和普通高等学校(含民办高等学校、 独立院校)各项卫生状况的综合评价。 本标准规定了学校卫生综合评价项目、评价方法以及综合评价判定。 全面规范了学校教学环境、生活环境卫生管理和监测,如采光、照 明、教室人均面积、宿舍、食堂等,涵盖了学生在校期间吃、住、 学多方面的活动范围的卫生管理和监测。
(三)修订的法律依据
本标准修订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 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是修订《学校卫生监 督综合评价》的基本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是修订工作的重要依据;修订中还 引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国家学 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发布)等有关规 定。 除以上法律法规以外,还引用了相关标准,《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 标准》、《GB 7793—1987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T 5699—2008采光测量方法》《GB/T3976-2002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GB /T5700—2008照明测量方法》、《GB 9663~9673-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 准》、《GB/T 17226—1998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GB/T 17225— 1998中小学校教室采暖温度标准》。
四、操作性
1、近几年各地不同程度的开展评价工作,基础比较 扎实。辽宁、广西、四川等 2、卫生部在7省市已实施2年试点,试点效果满意, 操作性强。
五、结果应用
1、学校自查、自评用 2、教育行政部门评估学校卫生状况应用 3、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日常监督学 校卫生应用。
六、社会效益
本标准的修订及发布实施,将对改善我国学校办学 条件及基本卫生状况起到进一步促进作用,推动学 校卫生工作的开展,推动国家各项卫生法规在学校 领域内贯彻实施。 能进一步规范学校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提高各级各 类学校对学校卫生的重视程度,保障广大学生的身 体健康。 本标准修订考虑实施的可行性,与我国各级各类学 校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判定 凡综合评价实际得分达到管理与监测标准总分: 85%及以上者为学校卫生优秀学校,定为A级; 60%~85%为学校卫生合格学校(不含85%),定为B级; 60%以下者(不含60%),为学校卫生不合格学校,定为C级。
(三)评价内容 《学校卫生综合评价》将分为管理评价和监测评价两个部分,逐 项对学校打分。 管理评价得分与监测评价得分的总和为综合评价实际得分。管理 评价内容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预防控制、常见病与多 发病、学校食品安全、生活饮用水卫生、教室环境卫生、生活环 境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 监测评价内容包括学校食品安全(食饮具消毒)、生活饮用水卫 生、教室环境卫生、生活环境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
2.监测方面
有35项评价指标,对学校餐饮卫生、教室环境、生活环 境等多方面进行不同分值的评分。 其中,教室环境卫生监测占到60分,像学校课桌椅、黑 板、采光等多项都在重点监测范围。以测量课桌椅是否 符合学生身高要求为例,监测人员就将在抽样教室中测 量教室内学生身高及相应课桌椅高度,并对课桌椅各型 号的身高范围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关注点非常细致,在监测中,将学校男、女厕 所蹲位数量,按照全校男、女生人数,分别计算男、女 厕所平均每个蹲位容纳的学生人数。
目前主要分为七类:
第一类:学校建筑设计及儿童青少年设施卫生标准,包括学校及 托幼机构的建筑设计要求,以及学校环境设施卫生要求。例如: 《盲学校建筑设计卫生标准》(GB/T18741-2002)。 第二类:学校服务设施卫生标准,包括学校和托幼机构餐饮设施 卫生要求、餐饮质量要求、宿舍(公寓)卫生要求等。例如: 《学生营养餐生产企业卫生规范》(WS103-l999)和《学生营养 午餐营养供给量》(WS/T100-1998)。 第三类:儿童少年用品卫生标准,包括学校家具、教具及儿童青 少年使用的各类产品的卫生标准。例如:《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 (GB/T3976-2002)和《中小学生教科书卫生标准》 (GB/T17227-1998)。
三、必要性 1、国家规定。《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规范》第二章要求,实 施综合评价,确定监督覆盖率、监督频次。 原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职责: (一)制订全省(区、市)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制度、规划 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根据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 情况,突出重点,确定日常监督内容和监督覆盖率、监督 频次; 2、目前学校卫生实际现状决定了需要综合评价。 地区发展不平衡 , 学校卫生专业性强涉及专业多, 国家学校卫生方面的有关规定不一致、需统一。
二、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 本标准的修订是以保障学生身体健康为首要目的, 以亟待解决的学校卫生管理、学校卫生监督、疾病 预防控制问题为优先考虑的。 (二)意义 该标准的修订与发布标志着我国学校卫生监督监测 工作迈进更加科学、规范的轨道,奠定了学校卫生 监督监测工作模式转变的理论基础,为学校卫生工 作者开展学校卫生监督监测、科学研究、教学培训 等提供了依据。
(二)修订过程
2006年,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委托辽宁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原辽 宁省卫生监督所)(以下简称“辽宁监督局”)修订《学校卫生 监督综合评价》GB/T18205-2000。该标准修订工作是一项既有科 研又有执法实践的重点工作。 辽宁监督局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化工作指南》、 《标准编写规则》、《卫生标准管理办法》、《卫生标准编写技 术指南》等制修订标准规定的程序,于2007年4月开始修订, 2011年完成修订。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于2012年12月31日发布修订后的《学校卫生综 合评价》GB/T18205-2012。 2013年5月1日实施。
3、《学校卫生综合评价》是学校卫生标准体系构成中重要的内容
学校卫生标准是对儿童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环境、教育过程、心理、行为 和疾病预防控制等各种因素做出的技术规定。学校卫生标准涉及的人群 对象是0-18岁的儿童、青少年和在校大学生。 卫生部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 法》制定的现行学校卫生标准有24项。其中国家标准16项,卫生行业标 准8项。《学校卫生综合评价》是重要标准之一。 学校卫生标准是贯彻执行学校卫生法规,对学校卫生进行监督执法的重 要技术依据。通过深入贯彻学校卫生标准,可以改善学校教学环境,保 证儿童青少年用品的安全、卫生,提高学生生活服务质量,规范学生健 康检查及管理要求,对保障和促进我国2亿多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提高未来国民素质具有深远影响。
《学校卫生综合评价》 GB/T18205-2012 解读
武汉市卫生监督所
唐
莉
二O一五年四月
内容提要
一、背景及修订过程 二、目的和意义 三、必要性 四、操作性 五、结果应用 六、社会效益 七、文本
一、背景及修订过程
(一)背景 1、党和政府重视学生健康工作。 学校卫生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 和国家未来的长远大计。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2007年颁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 [2007]7号)、2009年颁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 意见》、2010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 卫生管理和监督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和卫生标准,对学校卫生 工作都提出了明确求。
学校卫生监测评价重点指标包括:
黑板无破损、无眩光;教室墙壁和顶棚为白色或浅色,窗户 为无色透明玻璃;单侧采光光线应从座位左侧入,双采 光主 采光窗应设在左侧;灯管垂直黑板;控照式灯具,不宜用裸 灯;教室应设通气窗,寒冷地区应有采暖 设备;教室不受音 乐室等外界环境干扰;教室人均面积 小学≥1.36平方米、中 学≥1.39平方米;课桌分配率≥80%;黑板尺寸 ≥1米×3.6 米(小学) ≥1米×4.0米(中学);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 离0.8-0.9米(小学) 1.0-1.1米(中学);窗地面积比≥1: 5;课桌面照度≥300Lx;灯桌间距≥1.7米;黑板面照度 ≥500Lx;二氧化碳≤0.15%;室温16℃以上(冬季采暖地 区);外环境对普通教室产生的噪声≤50dB;两排教室相对 长边距≥25米;厕所 男生每蹲位≤40人、女生每蹲位≤13人, 小学厕所蹲位宽度≤18㎝;学生宿舍人均使用面积≥3.0平方 米
(四)主要修改内容 1.修改了标准名称。删除了“监督”二字,成为《学校卫生综合评 价》。其内容发生根本变化。是对《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规定 的学校卫生监督、检测、管理等所有学校卫生内容进行综合评价。 改变了只对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评价的单一情况,成为任何单位都 可以按照此标准对学校卫生工作实施评价。 2、改变了标准的适用性。 原标准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四章“学校卫生监督”28条 二款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卫生工作行使监督职权。只适用 于学校卫生监督。当时监督和检测还有同一个单位实施。本次修 订界定出学校卫生管理和监测范围,得出的单项评价结果,作为 综合评价的依据,划分出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