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F答案

合集下载

解析几何第四版吕林根课后习题答案一至三章

解析几何第四版吕林根课后习题答案一至三章

第一章向量与坐标§1.1 向量的概念1.下列情形中的向量终点各构成什么图形?(1)把空间中一切单位向量归结到共同的始点;(2)把平行于某一平面的一切单位向量归结到共同的始点;(3)把平行于某一直线的一切向量归结到共同的始点;(4)把平行于某一直线的一切单位向量归结到共同的始点.[解]:(1)单位球面;(2)单位圆(3)直线;(4)相距为2的两点2. 设点O是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在向量OA、、OC、、、OF、、BC、CD、、EF和FA中,哪些向量是相等的?[解]:如图1-1,在正六边形ABCDEF中,相等的向量对是:图1-1.DEOFCDOEABOCFAOBEFOA和;和;和;和;和3. 设在平面上给了一个四边形ABCD,点K、L、M、N分别是边AB、BC、CD、DA的中点,求证:KL=. 当ABCD是空间四边形时,这等式是否也成立?[证明]:如图1-2,连结AC, 则在∆BAC中,21AC. KL与AC方向相同;在∆DAC中,21AC. NM与AC方向相同,从而KL=NM且KL与NM方向相同,所以KL=.4. 如图1-3,设ABCD-EFGH是一个平行六面体,在下列各对向量中,找出相等的向量和互为相反向量的向量:(1) AB、; (2) AE、; (3) 、;(4) AD、; (5) BE、.[解]:相等的向量对是(2)、(3)和(5);互为反向量的向量对是(1)和(4)。

§1.2 向量的加法1.要使下列各式成立,向量ba,应满足什么条件?(1-=+(2+=+(3-=+(4+=-E(5=[解]:(1),-=+(2),+=+(3≥且,=+ (4),+=-(5),≥-=-§1.3 数量乘向量1 试解下列各题.⑴ 化简)()()()(→→→→-⋅+--⋅-b a y x b a y x .⑵ 已知→→→→-+=3212e e e a ,→→→→+-=321223e e e b ,求→→+b a ,→→-b a 和→→+b a 23.⑶ 从向量方程组⎪⎩⎪⎨⎧=-=+→→→→→→by x ay x 3243,解出向量→x ,→y . 解 ⑴→→→→→→→→→→→→→→-=+-+---+=-⋅+--⋅-ay b x b y a y b x a x b y a y b x a x b a y x b a y x 22)()()()(⑵ →→→→→→→→→→+=+-+-+=+3132132142232e e e e e e e e b a ,→→→→→→→→→→→-+-=+---+=-321321321342)223(2e e e e e e e e e b a , →→→→→→→→→→→-+-=+---+=-3213213217103)223(2)2(323e e e e e e e e e b a . 2 已知四边形ABCD 中,→→→-=c a AB 2,→→→→-+=c b a CD 865,对角线→AC 、→BD 的中点分别为E 、F ,求→EF .解 →→→→→→→→→→→-+=-+-+=+=c b a c a c b a AB CD EF 533)2(21)865(212121.3 设→→→+=b a AB 5,→→→+-=b a BC 82,)(3→→→-=b a CD ,证明:A 、B 、D 三点共线. 证明 ∵→→→→→→→→→→=+=-++-=+=AB b a b a b a CD BC BD 5)(382∴→AB 与→BD 共线,又∵B 为公共点,从而A 、B 、D 三点共线.4 在四边形ABCD 中,→→→+=b a AB 2,→→→--=b a BC 4,→→→--=b a CD 35,证明ABCD 为梯形.证明∵→→→→→→→→→→→→→=--=-+--++=++=BC b a b a b a b a CD BC AB AD 2)4(2)35()4()2( ∴→AD ∥→BC ,∴ABCD 为梯形.6. 设L 、M 、N 分别是ΔABC 的三边BC 、CA 、AB 的中点,证明:三中线向量AL , BM ,可 以构成一个三角形.[证明]: )(21+=)(21BC BA BM +=)(21+=0)(21=+++++=++∴CB CA BC BA AC AB CN BM AL从而三中线向量CN BM AL ,,构成一个三角形。

高三数学解析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数学解析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数学解析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椭圆:的焦点分别为、,点在椭圆上,满足,.(Ⅰ)求椭圆的方程;(Ⅱ)已知点,试探究是否存在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且使得?若存在,求出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Ⅰ)(Ⅱ)【解析】(Ⅰ)本题求椭圆的方程只需确定一个未知数,建立一个方程即可,利用椭圆定义及焦点三角形,结合余弦定理可解:由,得,由余弦定理得,(Ⅱ)表明点在线段DE中垂线上,利用韦达定理列等量关系,求出与的关系,再根据判别式大于零,可解出的取值范围试题解析:(1)由,得,由余弦定理得,∴所求的方程为.(2)假设存在直线满足题设,设,将代入并整理得,由,得①又设中点为,,得②将②代入①得化简得,解得或所以存在直线,使得,此时的取值范围为.【考点】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2.抛物线:的准线的方程是____;以的焦点为圆心,且与直线相切的圆的方程是____.【答案】,.【解析】分析题意可知,∴准线方程为,焦点为,半径,∴所求圆方程为.【考点】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如图,为外一点,是切线,为切点,割线与相交于点,,且,为线段的中点,的延长线交于点,若,则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由切割线定理,∴,,再由相交弦定理,∵是的中点,∴,,则.【考点】1.切割线定理;2.相交弦定理.4.椭圆的左焦点为,若关于直线的对称点是椭圆上的点,则椭圆的离心率为()A.B.C.D.【答案】D.【解析】设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为,则,所以,,将其代入椭圆方程可得,化简可得,解得,故应选.【考点】1、椭圆的定义;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5.如图所示,过⊙O外一点A作一条直线与⊙O交于C,D两点,AB切⊙O于B,弦MN过CD的中点P.已知AC=4,AB=6,则MP·NP= .【答案】【解析】由已知及圆的弦切割线定理得,,又知点P是CD的中点,所以,再由相交弦定理得;故答案为:.【考点】圆的性质.6.已知椭圆C:,为左右焦点,点在椭圆C上,△的重心为,内心为,且有(为实数),则椭圆方程为()A.B.C.D.【答案】A【解析】设点距轴的距离为,因为IG∥,则点距轴的距离为,连接,则,,所以,所以,所以椭圆方程为.【考点】椭圆的标准方程.7.已知双曲线(,)的焦距为,若、、顺次组成一个等比数列,则其离心率为.【答案】【解析】根据题意,有,即,式子两边同时除以,得,结合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可求得.【考点】双曲线的离心率.8.设椭圆E:的右顶点为A、右焦点为F,B为椭圆E在第二象限上的点,直线BO交椭圆E于点C,若直线BF平分线段AC,则椭圆E的离心率是.【答案】【解析】如图,设AC中点为M,连接OM,则OM为的中位线,于是,且,即.【考点】椭圆的离心率.9.点M(χ,)是抛物线χ2=2P(P>0)上一点,若点M到该抛物线的焦点的距离为2,则点M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A.B.C.D.【答案】D【解析】抛物线()的准线方程是,因为点到该抛物线的焦点的距离为,所以,解得:,所以该抛物线的方程是,因为点是抛物线上的一点,所以,所以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是,故选D.【考点】1、抛物线的定义;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10.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准线为,过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过点作准线的垂线,垂足为,当点的坐标为时,为正三角形,则此时的面积为()A.B.C.D.【答案】A【解析】如图所示,过点作的垂线,垂足为,则为的中点.因为点的坐标为,所以,,所以,即,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此时,,所以直线的方程为,将其代入抛物线方程可得,,解得或,所以或,所以的面积为,故应选.【考点】1、抛物线的定义;2、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思路点睛】本题考查了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简单的几何性质的应用,属中档题.其解题的一般思路为:首先过点作的垂线,垂足为,则为的中点,然后利用点的坐标为,可求出,进而得出抛物线的方程,从而得出直线的方程,最后将其与抛物线的方程联立求出点的坐标,即可求出的面积.其解题的关键是求出抛物线的方程和直线的方程.11.已知、、c为正数,(1)若直线2x-(b-3)y+6=0与直线bx+ay-5=0互相垂直,试求的最小值;(2)求证:.【答案】(1)25;(2)证明见解析.【解析】(1)先利用两直线垂直得到关于正数的关系,再利用基本不等式进行求解;(2)先对不等式左边的每个括号进行因式分解,再利用基本不等式进行证明.试题解析:(1)由已知,有:即:、为正数,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此时:故当时,的最小值是25.(2)、、c为正数,【考点】基本不等式.12.如图,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椭圆的中心在原点,为其右焦点,点为曲线和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且.(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设为抛物线上的两个动点,且使得线段的中点在直线上,为定点,求面积的最大值.【答案】(1)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面积的最大值为.【解析】(1)由已知得,跟据抛物线定义,得,所以点;据椭圆定义,得.所以椭圆的标准方式是.(2)因为为线段的中点,得直线的方程为;联立,得,由弦长公式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得.再根据函数的单调性得面积的最大值为.试题解析:(1)设椭圆的方程为,半焦距为.由已知,点,则.设点,据抛物线定义,得.由已知,,则.从而,所以点.设点为椭圆的左焦点,则,.据椭圆定义,得,则.从而,所以椭圆的标准方式是.(2)设点,,,则.两式相减,得,即.因为为线段的中点,则.所以直线的斜率.从而直线的方程为,即.联立,得,则.所以.设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则.所以.由,得.令,则.设,则.由,得.从而在上是增函数,在上是减函数,所以,故面积的最大值为.【考点】1、抛物线的定义;2、椭圆的方程;3、最值问题.【方法点睛】本题考查抛物线的定义和简单几何性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直线和椭圆相交中的有关中点弦的问题,综合性强,属于难题;对于直线和圆锥曲线相交中的中点弦问题,解决此类题目的最有效方法是点差法,两式直接相减就可以表示出斜率;而第二问中面积公式求出后,函数单调性的研究更是加深了此题的难度,运算量也比较大,不容易拿高分.13.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与双曲线的右焦点重合,抛物线的准线与轴的交点为,点在抛物线上且,则点的横坐标为()A.B.C.D.【答案】B【解析】抛物线的焦点为,准线为.双曲线的右焦点为,所以,即,即,过作准线的垂线,垂足为,则,即,设,则代入,解得.故应选B.【考点】圆锥曲线的性质.【思路点睛】根据双曲线得出其右焦点坐标,可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从而得到抛物线的方程和准线方程,进而可求得的坐标,设,过点向准线作垂线,则,根据及,进而可求得点坐标.14.已知抛物线:,过焦点F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在第一象限).(1)当时,求直线的方程;(2)过点作抛物线的切线与圆交于不同的两点,设到的距离为,求的取值范围.【答案】(1);(2)【解析】(1)因为,故,设,,则可得则,由此可求直线的方程;(2)由于,因此故切线的方程为,化简得,则圆心(0,-1)到的距离为,且,故则,则点F到距离,则,然后再根据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出结果.试题解析:(1)因为,故设,,则故则因此直线的方程为;(2)由于,因此故切线的方程为,化简得则圆心(0,-1)到的距离为,且,故则,则点F到距离则今则,故.【考点】1.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2.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2.基本不等式.15.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再以原点为极点,以x正半轴为极轴建立坐标系,并使得它与直角坐标系有相同的长度单位,在该极坐标系中圆C的方程为.(1)求圆C的直角坐标方程;(2)设圆C与直线将于点、,若点的坐标为,求的值.【答案】(1);(2).【解析】(1)极坐标与直角坐标之间的关系是,由此可实现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转化;(2)由直线参数方程的标准形式(即参数的几何意义),直线过点,直线上的标准参数方程为,把它代入圆的方程,其解满足,.试题解析:(1)由得,又,则有,配方得圆的标准方程为.(2)直线的普通方程为,点在直线上的标准参数方程为,代入圆方程得:.设对应的参数分别为,则,,于是.【考点】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直线参数方程的应用.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椭圆:的离心率,左顶点为,过点作斜率为的直线交椭圆于点,交轴于点.(1)求椭圆的方程;(2)已知为的中点,是否存在定点,对于任意的都有,若存在,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若过点作直线的平行线交椭圆于点,求的最小值.【答案】(1);(2);(3)【解析】(1)确定椭圆标准方程,只需两个独立条件即可:一个是左顶点为,所以,另一个是,所以,(2)实质利用斜率k表示点,P ,E,假设存在定点,使得,因此,即恒成立,从而即(3)利用斜率k表示点M,因此,本题思路简单,但运算量较大.试题解析:(1)因为左顶点为,所以,又,所以又因为,所以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2)直线的方程为,由消元得,.化简得,,所以,.当时,,所以.因为点为的中点,所以的坐标为,则.直线的方程为,令,得点坐标为,假设存在定点,使得,则,即恒成立,所以恒成立,所以即因此定点的坐标为.(3)因为,所以的方程可设为,由得点的横坐标为,由,得,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所以当时,的最小值为.【考点】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17.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再以原点为极点,以x正半轴为极轴建立坐标系,并使得它与直角坐标系有相同的长度单位,在该极坐标系中圆C的方程为。

高二数学解析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数学解析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数学解析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1.已知圆的半径为定长,是圆所在平面内一定点,是圆上任意一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相交于点,当在圆上运动时,点的轨迹可能是下列图形中的:.(填写所有可能图形的序号)①点;②直线;③圆;④抛物线;⑤椭圆;⑥双曲线;⑦双曲线的一支.【答案】①③⑤⑦【解析】分析:由题意可得,点A可能在圆的外部,可能在圆的内部(但不和点O重合)、可能和点O重合、也可能在圆上,在这四种情况下,分别求出点Q的轨迹方程,即可得到答案.解:(1)当点A为⊙O外一定点,P为⊙O上一动点,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OP于点Q,则QA=QP,则QA-Q0=QP-QO=OP=r.即动点Q到两定点A、O的距离差为定值r<OA,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可得点Q的轨迹是:以O,A为焦点,r为实轴长的双曲线的一支.故⑦满足条件.(2)当A为⊙O内一定点,且A不与点O重合,∵P为⊙O上一动点,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OP于点Q,则QA=QP,QA=QP=OP-OQ=r-OQ,∴QA+OQ=r>OA,故Q的轨迹是:以O,A为焦点,r为长轴的椭圆,菁优网故⑤满足条件.(3)当点A和原点O重合时,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OP于点Q,则QA=QP,点Q是线段OP的中点,故有OQ="1" 2 OP="r" 2 ,故Q的轨迹是:以O为圆心,以r 2 为半径的圆,故③满足条件.(4)当点A在圆上时,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OP于点Q,则Q和点O重合,故Q的轨迹是点O,为一个点,故①满足条件.故答案为①③⑤⑦.2.(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准线方程为,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已知双曲线的焦点在x轴上,且过点(,-),(,),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答案】(1);(2)【解析】(1)设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准线方程为;(2)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将点的坐标代入,求解.试题解析:(1)设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准线方程为,解得,所以抛物线方程是;(2)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代入两点,,解得:,所以双曲线的方程是【考点】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3.在极坐标中,与圆相切的一条直线方程为A.B.C.D.【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圆的平面直角坐标方程为,化为标准式为,可以发现,与坐标轴平行的圆的切线为,所以选项中满足条件的是即,故选B.【考点】极坐标方程与平面直角坐标方程的转换,圆的切线方程.4.如图,是圆的内接三角形,的平分线交圆于点,交于,过点的圆的切线与的延长线交于点,在上述条件下,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平分;②;③;④.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D【解析】∵圆周角对应劣弧,圆周角对应劣弧,∴.∵弦切角对应劣弧,圆周角对应劣弧,∴.∵是的平分线,∴.∴.即平分.即结论①正确.又由,得.由.即结论②成立.由,得.即结论④成立.正确结论有①②④.故答案为D【考点】1.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2.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5.(本小题满分10分在中,AB=AC,过点A的直线与其外接圆交于点P,交BC延长线于点D 。

解析几何(二)含答案

解析几何(二)含答案
解析几何(二)
1.双曲线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 ,曲线 上的一点 关于 轴的对称点为 ,若直线 的斜率为 ,直线 的斜率为 ,则当 取到最小值时,双曲线离心率为( )
A. B.2C.3D.6
2.已知直线 与椭圆 恒有公共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
A. B.
C. D.
3.已知抛物线C: 的焦点为F,过点F且倾斜角 的直线l与C交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若 的面积 ,则线段AB的中点M到y轴的距离是()
【详解】设 ,由 ,得 ,
因为 ,则由余弦定理可得

解得 ,
则 ,即 ①,
又 经过点 ,
所以 ②
联立①②,解得 ,则
所以 的虚轴长为
故选:C
7.D
【分析】抛物线 的准线为 ,焦点为 ,当 , , 三点共线时, 到点 的距离 与点 到抛物线的焦点距离 之和最小,从而 的最小值为 .
【详解】解:如图所示,
17.已知 , 分别是双曲线C: 的左右焦点,双曲线C的右支上一点Q满足 ,O为坐标原点,直线 与该双曲线的左支交于P点,且 ,则双曲线C的渐近线方程为______.
18.已知椭圆 的离心率为 , 分别是椭圆 的左、右焦点,点 在椭圆 上且在以 为直径的圆上.线段 与 轴交于点 , ,则椭圆 的长轴长为_____.
(1)证明:直线 的斜率为定值;
(2)在 中,记 , ,求 最大值.
22.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已知椭圆 ,椭圆 .设点 为椭圆 上任意一点,过点 的直线 交椭圆 于 两点,射线 交椭圆 于点 .
(1)求 的值;
(2)求 面积的最大值.
23.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已知椭圆 ,椭圆 .设点 为椭圆 上任意一点,过点 的直线 交椭圆 于 两点,射线 交椭圆 于点 .

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_第二版_陈志杰_课后答案(上册)

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_第二版_陈志杰_课后答案(上册)

BC
− → (3) AF ;
F C1
− − → (4) EF .
A1 D → − c− → b
B1 C E
A
− → a
B
1
: (1) − − → − − → BC = AD, − → − − → − CC1 = AA1 , − − → − − → − − → − − → AC1 = AB + BC + CC1 ,
§1
·3·
: .
− → − − → − − → AL, BM , CN − − → 1 − − → − − → BM = (BA + BC ), 2
, − − → 1 − → − − → CN = (CA + CB ), 2
− → 1 − − → − → AL = (AB + AC ), 2
→ − − → − − → − : AL + BM + CN = 0.
5
·4·
F O E
C A G B
A
D
B
C
6
7
→ − − → − − − → − → − → − − → a + 2 b , BC = −4− a − b , CD = 8. ABCD , AB = → → → − − → → −5− a − 3 b (− a, b ). ABC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D = AB + BC + CD = −8 a − 2 b = 2BC , AD//BC . − → − − → − |AD | = 2|BC |, ABCD . 9. A, B, C, D , M, N AB , CD . : − − → − − → − → 1 − M N = (AD + BC ). 2 : , − → − − → − → 1 − CM = (CA + CB ), 2 − − → 1− − → CN = CD, 2

高一数学解析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数学解析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数学解析几何试题答案及解析1.原点和点(1,1)在直线的两侧,则a的取值范围是()A.B.C.D.【答案】C【解析】略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直线。

设圆的半径为,圆心在上。

(1)若圆心也在直线上,过点作圆的切线,求切线的方程;(2)若圆上存在点,使,求圆心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答案】(1)y=3或3x+4y-12=0(2)[0,]【解析】(1)求两直线的交点得到圆心坐标,得到圆的方程,求圆的切线采用待定系数法,设出切线的点斜式方程,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得到斜率k的值,从而确定切线方程,求解时要注意考虑斜率不存在时是否满足(2)首先由利用动点轨迹方程的求解方法得到点的轨迹方程,又在圆C上,因此转化为两圆有公共点,得到圆心距与半径的不等式关系,通过解不等式得到横坐标的取值范围试题解析:(1)由题设知,圆心C是直线y=2x-4和y=x-1的交点,解得点C(3,2),于是切线的斜率必存在.设过A(0,3)的圆C的切线方程为y=kx+3,由题意,= 1,解得 k=0或,故所求切线方程为y=3或3x+4y-12=0.(2)因为圆心在直线y=2x-4上,所以圆C的方程为(x-a)2+[y-2(a-2)]2=1.设点M(x,y),因为MA=2MO,所以,化简得,所以点M在以D(0,-1)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上.由题意知,点M(x,y)在圆C上,所以圆C与圆D有公共点,则2-1≤CD≤2+1,即1≤≤3.由5a2-12a+8≥0,得a∈R;由5a2-12a≤0,得0≤a≤.所以圆心C的横坐标a的取值范围为[0,].【考点】1.直线与圆相切问题;2.动点轨迹方程;3.两圆的位置关系3.在x轴、y轴上截距相等且与圆相切的直线L共有()条A.2B.3C.4D.6【答案】B【解析】设直线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1,,,直线方程为,当直线过原点时,设直线为,有两解,其中之一为,方程为,综上直线共有三条【考点】1.直线方程;2.直线与圆相切的位置关系4.若圆的圆心为,且经过原点,则圆的标准方程是A.B.C.D.【答案】B【解析】利用C,O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得半径为,由圆的标准方程得故选B.【考点】圆的标准方程5.圆关于y轴对称的圆的一般方程是.【答案】【解析】圆的圆心坐标为(-1,0),半径为1,所以圆关于y轴对称的圆得圆心坐标为(1,0),半径为1;【考点】1.圆的标准方程;2.圆关于直线对称的圆的求法;6.(本小题满分16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经过原点O的直线与圆交于两点.(1)若直线与圆相切,切点为B,求直线的方程;(2)若,求直线的方程;(3)若圆与轴的正半轴的交点为D,求面积的最大值.【答案】(1)(2)(3)【解析】(1)由直线与圆相切,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可求得值及切点B坐标,进而得到直线AB方程;(2)直线与圆相交问题,常采用弦的一半,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构成的直角三角形求解(3)设出AB直线,与圆联立求得弦长,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求得三角形的高,将三角形面积用直线的斜率表示出来,转化为函数求最值问题试题解析:(1)由相切得化简得:,解得,由于,故由直线与圆解得切点,得(2)取AB中点M,则,又,所以,设:,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由勾股定理得:,解得,设所求直线的方程为,,解得,(3)设A,B两点的纵坐标分别为,易知,,易知,设AB方程为,由消元得,=设,则,()当时取等号)面积最大值为,【考点】1.直线方程;2.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的位置关系;3.函数求最值7.已知圆的方程为,那么通过圆心的一条直线方程是().A.B.C.D.【答案】B【解析】把圆的方程标准化可得,故圆心为,所以圆心在直线上,故选B。

解析几何历年高考真题试卷--带详细答案

解析几何历年高考真题试卷--带详细答案

解析几何高考真题一、单选题(共11题;共22分)1.(2020·新课标Ⅲ·理)设双曲线C :x 2a 2−y 2b 2=1 (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 , F 2 , 离心率为 √5 .P 是C 上一点,且F 1P ⊥F 2P .若△PF 1F 2的面积为4,则a=( ) A. 1 B. 2 C. 4 D. 82.(2020·新课标Ⅲ·理)设O 为坐标原点,直线x=2与抛物线C :y 2=2px(p>0)交于D ,E 两点,若OD ⊥OE ,则C 的焦点坐标为( )A. ( 14 ,0)B. ( 12 ,0) C. (1,0) D. (2,0) 3.(2020·新课标Ⅱ·理)设O 为坐标原点,直线 x =a 与双曲线 C:x 2a2−y 2b 2=1(a >0,b >0) 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 D,E 两点,若 △ODE 的面积为8,则C 的焦距的最小值为( ) A. 4 B. 8 C. 16 D. 32 4.(2020·天津)设双曲线 C 的方程为x 2a 2−y 2b 2=1(a >0,b >0) ,过抛物线 y 2=4x 的焦点和点 (0,b) 的直线为l .若C 的一条渐近线与 l 平行,另一条渐近线与l 垂直,则双曲线C 的方程为( ) A.x 24−y 24=1 B. x 2−y 24=1 C.x 24−y 2=1 D. x 2−y 2=15.(2019·天津)已知抛物线 的焦点为F ,准线为l.若与双曲线x 2a2−y 2b 2=1(a >0,b >0) 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点A 和点B , 且 |AB|=4|OF| (O 为原点),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2 B. √3 C. 2 D. √56.(2020·北京)设抛物线的顶点为O ,焦点为F ,准线为l .P 是抛物线上异于O 的一点,过P 作 PQ ⊥l 于Q ,则线段 FQ 的垂直平分线( ).A. 经过点OB. 经过点PC. 平行于直线 OPD. 垂直于直线 OP7.(2019·天津)已知抛物线 y 2=4x 的焦点为 F ,准线为 l ,若 l 与双曲线 x 2a 2−y 2b 2=1 (a >0,b >0) 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点 A 和点 B ,且 |AB|=4|OF| ( O 为原点),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2B. √3C. 2D. √5 8.(2019·全国Ⅲ卷理)双曲线 C:x 24−y 22=1 的右焦点为F,点P 在C 的一条渐近线上,O 为坐标原点,若|PO|=|PF|,则△PFO 的面积为( )A. 3√24B. 3√22C. 2√2D. 3√29.已知椭圆E:x 2a 2+y 2b 2=1(a >b >0)的右焦点为F .短轴的一个端点为M ,直线l:3x-4y=0交椭圆E 于A,B两点.若|AF+BF|=4,点M 到直线l 的距离不小于45 , 则椭圆E 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 (0,√32] B. (0,34] C. [√32.1) D. [34,1)10.将离心率为e 1的双曲线c 1的实半轴长a 和虚半轴长b (a ≠b )同时增加m (m >0)个单位长度,得到离心率为e 2的双曲线c 2 , 则( )A. 对任意的a,b , e 1>e 2B. 当a >b 时,e 1>e 2;当a <b 时,e 1<e 2C. 对任意的a,b , e 1<e 2D. 当a >b 时,e 1<e 2;当a <b 时,e 1>e 211.将离心率为e 1的双曲线c 1的实半轴长a 和虚半轴长b (a ≠b )同时增加(m >0)个单位长度,得到离心率为e 2的双曲线c 2 , 则( )A. 对任意的a,b,e 1>e 2B. 当a >b 时,e 1>e 2;当a <b 时,e 1<e 2C. 对任意的a,b,e 1<e 2D. 当a >b 时,e 1<e 2;当a <b 时,e 1>e 2二、填空题(共5题;共6分)12.(2020·新课标Ⅰ·理)已知F 为双曲线 C:x 2a2−y 2b 2=1(a >0,b >0) 的右焦点,A 为C 的右顶点,B 为C上的点,且BF 垂直于x 轴.若AB 的斜率为3,则C 的离心率为________.13.(2019·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P 是曲线 y =x +4x (x >0) 上的一个动点,则点P 到直线x +y =0的距离的最小值是________. 14.(2019·浙江)已知椭圆x 29+y 25=1 的左焦点为F ,点P 在椭圆且在x 轴上方,若线段PF 的中点在以原点O 为圆心,|OF|为半径的圆上,则直线PF 的斜率是________ 15.(2018·北京)已知椭圆 M:x 2a 2+y 2b 2=1(a >b >0) ,双曲线 N:x 2m 2−y 2n 2=1 . 若双曲线N 的两条渐近线与椭圆M 的四个交点及椭圆M 的两个焦点恰为一个正六边形的顶点,则椭圆M 的离心率为________;双曲线N 的离心率为________16.(2017·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双曲线x 23﹣y 2=1的右准线与它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点P ,Q ,其焦点是F 1 , F 2 , 则四边形F 1PF 2Q 的面积是________.三、解答题(共9题;共85分)17.(2020·新课标Ⅲ·理)已知椭圆 C:x 225+y 2m 2=1(0<m <5) 的离心率为√154,A ,B 分别为C 的左、右顶点.(1)求C 的方程;(2)若点P 在C 上,点Q 在直线 x =6 上,且 |BP|=|BQ| , BP ⊥BQ ,求 △APQ 的面积.18.(2020·新课标Ⅱ·文)已知椭圆C 1:x 2a 2+y 2b 2=1 (a>b>0)的右焦点F 与抛物线C 2的焦点重合,C 1的中心与C 2的顶点重合.过F 且与x 轴重直的直线交C 1于A ,B 两点,交C 2于C ,D 两点,且|CD|= 43 |AB|. (1)求C 1的离心率;(2)若C 1的四个顶点到C 2的准线距离之和为12,求C 1与C 2的标准方程.19.(2020·新课标Ⅰ·理)已知A 、B 分别为椭圆E :x 2a 2+y 2=1 (a>1)的左、右顶点,G 为E 的上顶点,AG ⃗⃗⃗⃗⃗ ⋅GB ⃗⃗⃗⃗⃗ =8 ,P 为直线x=6上的动点,PA 与E 的另一交点为C ,PB 与E 的另一交点为D . (1)求E 的方程; (2)证明:直线CD 过定点.20.(2020·新高考Ⅱ)已知椭圆C : x 2a 2+y 2b 2=1(a >b >0) 过点M (2,3),点A 为其左顶点,且AM 的斜率为 12 , (1)求C 的方程;(2)点N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求△AMN 的面积的最大值.21.(2019·天津)设椭圆x2a2+y2b2=1(a>b>0)的左焦点为F,左顶点为A,顶点为B.已知√3|OA|=2|OB|(O为原点).(Ⅰ)求椭圆的离心率;(Ⅱ)设经过点F且斜率为34的直线l与椭圆在x轴上方的交点为p,圆C同时与x轴和直线l 相切,圆心C在直线x=4上,且OC∥AP,求椭圆的方程.22.(2019·全国Ⅲ卷文)已知曲线C:y= x22,D为直线y= −12上的动点,过D作C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1)证明:直线AB过定点:(2)若以E(0,52)为圆心的圆与直线AB相切,且切点为线段AB的中点,求该圆的方程.23.(2019·全国Ⅲ卷理)已知曲线C: y=x22,D为直线y=- 12的动点,过D作C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1)证明:直线AB过定点;(2)若以E(0,52)为圆心的圆与直线AB相切,且切点为线段AB的中点,求四边形ADBE的面积.24.(2019·全国Ⅱ卷文)已知F1,F2是椭圆C:x2a2+y2b2=1(a>b>0)的两个焦点,P为C上的点,O为坐标原点。

解析几何 第四版 课后答案

解析几何 第四版 课后答案

由上题结论知: AL + BM + CN = 0
∴OA + OB + OC = OL + OM + ON
4. 用矢量法证明,平行四边行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证明]:如图 1-4,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O 是对角线 AC,BD 的交点
∵ AD = OD − OA
BC = OC − OB
但 AD = BC
BM = 1 (BA + BC) 2
CN = 1 (CA + CB) 2
∴ AL + BM + CN = 1 ( AB + AC + BA + BC + CA + CB) = 0 2
从而三中线矢量 AL, BM ,CN 构成一个三角形。
3. 设 L、M、N 是△ABC 的三边的中点,O 是任意一点,证明
第 1 章 矢量与坐标
§1.1 矢量的概念
1.下列情形中的矢量终点各构成什么图形?
(1)把空间中一切单位矢量归结到共同的始点;
(2)把平行于某一平面的一切单位矢量归结到共同的始点;
(3)把平行于某一直线的一切矢量归结到共同的始点;
(4)把平行于某一直线的一切单位矢量归结到共同的始点.
[解]:(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单位球面; (2)单位圆
=3 PiGi ,
从而 OPi
= OAi + 3OGi 1+ 3

设 Ai (xi, yi, zi)(i=1, 2, 3, 4),则
G1
⎜⎛ ⎝
x2
+
x3 3
+
x4
,
y2 + y3 + y4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几何F答案
《解析几何》试题(F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
{}
36,45,48--; 2、
)3
,3,3(
3
21321321z z z y y y x x x ++++++;
3、4
π或43π
,{}2,1,1-或{}2,1,1--; 4、15-; 5、)1,1,2(-;
6、01844-=-=-z y x 或0
1
241-=
-=-z y x ; 7、3; 8、14
1arcsin
,)0,2,2(--; 9、
2; 10、双叶双曲面;
11、锥面; 12、椭圆抛物面; 13、旋转椭球面。

二、(本题16分)
解:(1)矢量设A 在矢量B 方向上的射影为
B
B
A A prj
B ⋅=
,…………………………………………
…………………………2 由于b a A 32+=,b a B -=,所以,
2
2
223),(cos 232))(32(b
b a b a a b ab a b a b a B A -∠+=-+=-+=⋅, (2)

)
,(cos 22))((2
2
222
b a b a b a ab b a b a b a B ∠-+=-+=--=, (2)
又由于1=a ,2=b ,3),(π=∠b a , 所

9
-=⋅B A ,
3
2
=B ,……………………………………………
………………..2 解

3
3-=A prj B 。

…………………………………………
………………………….2 (
2



=⨯B A ),(sin 55)()32(b a b a a b b a b a ∠=⨯=-⨯+ (3)
=353
sin 10=π。

所以以A 和B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
3
5。

(3)
三、(本题8分)
解:由于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为)0,0,0(A ,)6,0,6(B ,
)0,3,4(C 及)3,1,2(-D ,则以点)0,0,0(A 为始点,分别以点)
6,0,6(B ,)0,3,4(C 及)3,1,2(-D 为终点的矢量是 (1)
{}
6,0,6=……………………………………………
(1)
{}
0,3,4=AC ……………………………………………
(1)
{}
3,1,2-=……………………………………………
(1)
则以点)0,0,0(A ,)6,0,6(B ,)0,3,4(C 及)3,1,2(-D 为顶点的四面体的体积是
),,(6
1
V =
,…..…………………………………
……………………2 即
1
3
120346066
1
=-=V 。

……………………………………
……………………………..2 四、(本题12分)
解:求直线⎩

⎧=++-=-++0
220
2z y x z y x 与曲面2
2
2z x y -=的交点,可解两方程联立组成的方程组
⎪⎩

⎨⎧-==++-=-++22202202z x y z y x z y x 的根,
即)2,1,3(-与)4,4,6(-, (4)
而与直线⎩

⎧=++-=-++0
220
2z y x z y x 垂直的平面的法矢量是该直线的方向矢量


⎫⎩⎨⎧---=1111,2111,2111n ,……………………………
(4)
由于平面通过点)2,1,3(-与)4,4,6(-,根据平面的点法式方程,可写出
所求平面方程为
3023=+--z y x 与
1223=---z y x 。

(4)
五、(本题12分)
解:方法一:通过直线l 作平面1
π与平面π垂
直,则平面1
π与平面π的交线即为投影直线方
程。

(3)
由于平面1
π通过直线l ,故可设平面1
π的方程

)52(443=-+++-+z y z y x λ,或写成
54)1()24(3=-+-+++λλλz y x ,…………………………
(3)
因平面1
π与平面π垂直,故它们的法矢量的数量
积为零,即
)1(0)24()1(23=-⨯++⨯-+⨯λλ,…………………………
(2)
由此解得
1
=λ,所以平面1
π的方程为0
163=-+y x ,………………………………..2 所求



线




⎩⎨
⎧=-=-+0
20163y x y x 。

………………………………………
(2)
方法二:因为平面1
π通过直线l 且与平面π垂
直,故它的法矢量1
n 与直线l 的方向矢量s 及平面π
的法矢量n
都垂直,故可取
1
n =
n
s ⨯。

而 (2)
s
=
k j i k j
i
6361
2
0143+-=-,………………………………
………………..2 所

j
i k
j
i n s n 1260
12
6361+=--=⨯=,……………………………
(2)
又因平面1
π通过直线l ,故直线l 上任一点都在平

1
π上,不妨设
=y ,得直线
l
上的点
)5,0,3
1(。

……………………………………………
(2)
由平面的点法式方程知,平面1
π的方程为
)0(12)3
1
(6=-+-y x 即
163=-+y x ,…………………………………..2 从而得,所求投影直线的方程为
⎩⎨
⎧=-=-+0
20163y x y x 。

(2)
六、(本题10分)
解:抛物面2
2y x =与平面1=+z x 的交线方程为
⎩⎨
⎧=+=1
22z x y x ,……………………………………………
(2)
从中分别消去未知数z 、y 、x ,可得三个坐标面上的射影柱面方程
2
2y x =,……………………………………………
(2)
1
=+z x ,……………………………………………
(1)
1
22=+z y ,…………………………………………
(1)
从而可得三个坐标面上的射影曲线方程为 在
xoy
坐标面上的射影曲线方程为
⎩⎨
⎧==0
22z y x , (2)

xoz
坐标面上的射影曲线方程为
⎩⎨
⎧==+0
1y z x , (1)
在yoz
坐标面上的射影曲线方程为
⎩⎨
⎧==+0
122x z y 。

(1)
七、(本题12分) 解:设点),,(1
1
1
1
z y x M 在准线
⎪⎩⎪⎨⎧=++=++2
2212222
22z y x z y x 上,则有
⎪⎩⎪⎨⎧=++=++2
2212121212
12121z y x z y x ,……………………………………
(2)
由于母线的方向数是1,0,1-,所以过点),,(1
1
1
1
z y x M 的
母线方程为
t z z y y x x ∆
=-=-=--1
01111,…………………………………
(3)
⎪⎩⎪
⎨⎧-==+=⇒t z z y y t x x 1
11,…………………………………………
……………………………..2 所
以,
⎪⎩⎪⎨⎧=-+++=-+++2
)(2)(21)()(2222
22t z y t x t z y t x ,………………………………
………………….2 z
t =⇒,代入
1
)()(222=-+++t z y t x ,…………………………………
(2)
从而得柱面方程为1
)(22
=++y z x ,

12222=-+++xz z y x 。

…………………………………
(1)
课程名称:解析几何 课程所属院系:数统学院 课程所属教研室:应用数学 分 章节 值






综合
题型概念

空10 2
10
8

算24 10 24 12 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副主任(院长)签字:
主任(院长)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