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浙江省宁波市中考作文名家解读及范文、点评
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作文解析及佳作示例知识分享

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作文解析及佳作示例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作文解析及佳作示例【真题回放】根据要求作文。
学校文学社要出一期“话说家乡”专刊,设置了“家乡风味”“家乡风光”“家乡风俗”“家乡风尚”四个栏目(见下表),请你写一篇文章投稿。
要求:(1)任选一个角度,可记叙,可议论,可说明……(2)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3)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名师题解】继2016年至2018年连续三年使用全命题作文后,2019年宁波市改用材料引导的话题作文命题形式,从以下几方面实现了命题突破。
1.突破话题命题范围。
常见的话题作文命题,以单纯的词或短语给定写作范围,本题避开这一惯常命题模式,除“话说家乡”的总话题外,还给定了四个话题分支,不仅起到引导考生写作思维的作用,也是对考生写作话题的限制,完美地将话题、材料、命题融为一体,实现了命题的突破与创新。
2.突破小我,放大视野。
近年来宁波考题均与“自我”相关,试题“要求”中明确指出“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试题内容也无一不与“自我”相关。
2019年的试题将写作范围放大至“家乡”,虽然顾及的是“我”对家乡的观照,但命题拓展考生视野,引导其关注社会的意图也很鲜明。
3.突破宿构套作可能。
尽管话题的泛指向是“家乡”,但四个栏目的限定,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宿构套作的可能性。
风味重饮食文化,风光重景观文化,风俗重民俗文化,风尚重道德文化,考生可选素材很广,但并非所有与家乡相关的内容都可入文,写作时还需多加注意。
本题审题难度不大,从导引内容来看,其写作目的是为四个栏目投稿,因此,最大的审题误区应是将四个栏目的内容交叉组合写作。
在这里,并非完全不能将四者混合起来写,但必须以其中一个话题为主来写作,更不可直接以“话说家乡”为题写作。
四个栏目均有“内容举例”引导,审题时不可受其限制,要力求到省略号中寻找可写素材。
好的立意讲求思辨与深度,“话说家乡”一题看似难以将立意推向高远,但只要把握好由实入虚的写作思辨,就不难写出立意深刻的佳作。
2019年浙江宁波中考满分作文《乐游雪窦山》

2019年浙江宁波中考满分作文【原题再现】按要求写作。
(60分)学校文学社要出一期“话说家乡”专刊,设置了“家乡风味”“家乡风光”“家乡风俗”“家乡风尚”四个栏目(见下表),请你写一篇文章投稿。
要求:(1)任选一个角度,可记叙,可议论,可说明……(2)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3)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乐游雪窦山雪窦山位于我们宁波市奉化区的溪口镇,它与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并称“中国五大佛教名山"。
去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我跟爸妈一起乐游了雪窦山。
那天一大早,我们在山下的停车场换乘后一路直奔山顶的三隐潭。
三隐潭,顾名思义,是有三个潭,分别是上隐潭、中隐潭和下隐潭。
下了车,站在陡峭的石阶上朝下看,上隐潭的倩影一览无余。
在阳光的照射下,潭水泛起粼粼波光,仿佛无数颗宝石发出七彩亮光,煞是好看。
沿着石阶走不远,我们就来到了龙王庙。
站在龙王庙旁,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上隐潭的瀑布就像一条大白练高挂在悬崖峭壁之间,其顶端是天,下端是潭,大白练就这样将天与潭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画卷。
往下走约500米便是中隐潭。
与上隐潭的瀑布不同的是,中隐潭的瀑布是曲曲折折的,这更增添了雪窦山的美感。
是的,在浓荫蔽日的中隐潭,在纵横跌宕的罅隙间,瀑布激荡岩石,旋绕而下,形成一道飘逸的飞瀑。
这一道飞瀑,让整个雪窦山一下子显得非常灵动。
山因水而有了灵性,雪窦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继续往下走约500米,就是三隐潭中最壮观的下隐潭。
下隐潭有许多巨石,最大的一块有20余米高,叫石笋峰。
石笋峰位于下隐潭之上,两道飞瀑从天而降,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
站在潭边向上看,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飞瀑溅起的水花扑面而来,轻柔得就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的脸,让人不由得心生暖意。
后来,我们还去了千丈崖瀑布、妙高台、雪窦寺等景点,感受都很深刻,心情快乐无比。
2019年宁波中考优秀作文选评.doc

2019年宁波中考优秀作文选评【题目】在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写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
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500字。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第一题:沟通友情提示:沟通,据《辞海》解释,意为“使彼此相通”。
第二题:____________是一把双刃剑友情提示:双刃剑,两边都有刀锋。
常用来比喻某个东西利与害。
选择一个合适对象,在横线上填上相应词语。
【写作点拨】第一题是一道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也有一定开放性。
既可写“沟通”给我们带来新变化,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如“人与人之间隔阂少了,友谊多了”、“父母与子女感情加深了”、“老师与同学更加融洽了”等等。
也可写“沟通”中种种反常行为:考试时相互对答案,竞选班干部为选票而相互利用等等。
你甚至可以写写曲解“沟通”一些现象:单位里一些人与上司沟通感情,目是为了博得上司好感,争取升迁。
你也可以写一写不同人,如教师、学生、家长对“沟通”不同理解、不同心态。
这样就可以做到“符合题意”这一基础等级。
第二,从写作角度看,怎样尽快地打开思路呢?告诉你,围绕“沟通”多方搜寻是一条快捷路。
什么是沟通?与谁沟通?沟通后有什么好处?我们可以再深入下去,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沟通,让自己困惑和疑问通过历史人物口作出回答。
这样故事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我们要充分地用事例为主题服务。
第三,在文体选择上,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
写作记叙文时,要选取具体典型事例,通过外部环境渲染,使主题更加突出。
写作议论文时,要注意先完善自己观点,将交流给我们带来种种益处说透彻,从对比论证中得出观点。
第二题是一道半命题作文。
根据提示,我们可以知道,“双刃剑,两边都有刀锋。
常用来比喻某个东西利与害。
”“双刃剑”要求我们对事情进行正反两方面认识,提醒人们注意预防那些不好东西。
世上万事万物都是有正反两面性,遇到什么事情,我们都可说“这是一把双刃剑”。
但从现实使用来看,“双刃剑”专为一部分众所公认“好事情”而预设,显示出对这些“好事情”特别担心,也对限定这些“好事情”作用范围、力度给予合理性。
2019年中考材料作文及点评-最美的一抹

在很短的考场内能构思出如此精妙的散文,小作者的功底可见一斑。思路如泉涌,行文如流水。这篇作文主要有以下特点:1。由看落霞感悟到世间的真善美开头,到张开双臂拥抱落霞结束,紧扣主题,首尾呼应;2。选取生活中老人、恋人、小孩的几个片断,简洁明了,让我们感受到和谐无处不在;3。行文注重点题,中心明确。和谐的色彩,和谐的人群,和谐的景色,构成了一幅世间最美的图画;4。语言清新自然,笔锋老道,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穿插其中,给本文增添了无限的魅力。没有对生活的热爱,没有细心的观察,没有认真的思考,都是完成不了这篇美文的。
还记得迷惘时陌生人伸出的援助之手吗?还记得离家时,父母殷切的呼唤吗?还记得做错作业时,老师细心的辅导吗?那一切的一切,都在诠释着一个字:爱。因为对生命的热爱,才有不屈不挠的执着;因为恋人的爱,才有教堂中婚纱的纯洁;因为有朋友的爱,才有在人生路中不会有孤独的淡然……
张开双臂,一切都如那由亮及白及红及粉的落霞,当我们怀着感激的目光去面对你、我、他,那西沉的太阳,会留下那最美的一抹。
我们便生活在这匆忙的芸芸众生中,偶然间我们相识,内心便会多一份湛蓝;也许我们素不相识,但,朋友同样感谢你,因为你的存在,这世上有了丰富的见闻,让我们开心地度过每一天。独木不成林,只有百树争春,生命才有竞争的热烈;独花不成春,只有百花齐放,春天才有那份姹紫嫣红;独流不成浪,只有万泉齐汇,才会有瀑布的壮烈,才会有大海的威严。
中考材料及点评最美的一抹
很多人看过日落,那西沉的太阳将那片天染成血的色彩,由亮及白,由白及红,由红及粉的过程,让人们感悟到世间的美。
老人喜欢独自看落霞,因为在那时,孤寂苍老的心会感受到亲人的温馨;恋人喜爱相依看落霞,因为在那时,浪漫的气息会让情意更浓更淳;孩子喜欢招朋引伴看落霞,望着天边变化的云,幻想骑上白马奔驰……一切的一切,都不禁让我想到一个词——和谐。
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8:微写作、写作及参考答案

2019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8:微写作、写作一、微写作1.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宁波晚报》“今日新闻”栏目需要新闻稿件,请以今天(6月14日)“宁波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为背景,挖掘新闻素材,写一则消息。
消息中涉及的具体地名、人名、校名以××代替,150字左右。
【答案】略【考点】微写作(片断写作)【解析】【分析】这道题要求以“宁波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为背景,挖掘新闻素材,写一则消息。
新闻素材可以从时空人物等多方面挖掘,如考生方面、家长方面、社会方面、学校方面等。
答题时只要能扣住这个背景选择材料,符合新闻结构要求、语言要求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拟写消息的能力。
消息和一般记叙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联系是二者都要把六要素交代清楚,区别在于消息的结构和记叙文的结构不一样,消息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消息一般采用倒金字塔式的结构来写,即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次重要的放在后面。
解答本题时要按照消息的结构来写,要交代清楚这几个要素,另外语言要符合消息的语言特点,即:准确、简洁。
2.下面是新华网《议起来》栏目的一次活动,请参与讨论,在留言区发表你的看法。
【议题】南京小学生尤逸轩的作文《藏在角落里的我》走红网络,被网友称为“一股清流”。
她写道“自己长大后想当木匠”“也许我并不需要考哈佛北大,只要快乐就好”。
【议起来】有人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做木匠也光荣;但也有人认为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对此,你怎么看?【留言区】________要求:①观点明确。
②语言文明,表达得体。
③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1:我认为职业不分贵贱,做一个平凡的人也挺好。
社会分工不同,任何事都要有人去做,伟大的事业也需要无数平凡的人默默付出,只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喜欢的事就值得肯定。
每个人都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父母也要接受孩子的平凡。
示例2:我认为不应甘于平凡,要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2019年中考语文作文范文20篇

作文范文20篇一、【范文展示】那一刻,落日美景相比于日出时的蓬勃,我更喜欢日落时的壮观。
记忆中最美的一次日落是那个冬日的午后……正值下午四点刚过,透过阳台的玻璃窗,正好可以看见缓缓下落的太阳。
也许是太阳已经快降到了地平线,此时的它看起来并不像中午时分那样高不可即,光线也不那么刺眼,但仍然有种威严的感觉。
天空有些发白,几朵白云飘浮在空中。
远处被淡淡的雾气笼罩着,隐约可见建筑的轮廓;近处,西沉的太阳照在附近的居民楼上,反射着银白的光。
太阳继续西沉,正好镶嵌在白色的窗框里,形成了一幅真实的日落图。
太阳由白色变为橙黄,由橙黄变为橘红,西边的天空被染上一抹红晕,东边则呈现出一片深灰。
太阳徐徐将它那火红的脸庞藏入层层叠叠的高楼后面,把最后一缕温柔的阳光洒向大地,才依依不舍地离去,消失在白色的画框中。
太阳被高楼的身影挡住了,但它的身后仍然留下了一条半透明的红色光带,照亮了半边天空,可以想象到高楼后面太阳的风采。
此时的天空变得比以往更加美丽,也更加可爱。
光带之上是一片被日光映得发白的天空,再往上便是深灰色的夜幕了。
这是一个色彩纷呈的世界,比起之前的寂静,又是一番壮丽的景象。
这一抹光带为深灰色的天空增色不少,好似少女的裙边。
它为大地留下了辉煌,为人们留下了对太阳的怀念和对明天的期盼。
我不禁想起了一句古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红色的光带在渐渐褪色,只有遮住太阳的那座高楼还泛着淡淡的红晕,迟迟没有褪尽。
阳光离去的大地渐渐被黑暗笼罩,几处灯火已经点亮。
我坐在阳台上久久回味着落日的美景。
我见过海上的日落,也见过草原上的日落,它们是那样美丽而壮观。
我却没想到在这高楼林立的城市里也能见到这样美丽多彩的日落。
忽然想起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看来确实如此啊,只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灵,哪怕是在这钢筋水泥构筑的森林里也能欣赏到大自然壮观的美景。
那一刻,我感受到落日的美丽。
【名师点评】这篇写景散文唯美雅致,语言具有表现力、感染力,如“太阳徐徐将它那火红的脸庞藏入层层叠叠的高楼后面……”一句,采用拟人化的写法把静态的落日写得活灵活现。
【真题】浙江省宁波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

浙江省宁波市 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word 版含解析)浙江省宁波市2019 年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20 分)1.结合语境辨音形。
(1)【任务一】为下面句中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一个对读书着迷的孩子,一捧起书,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①着迷_________ ②着落__________A.zh āo B.zháo C.zhe D.zhu ò(2)【任务二】找出下图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 _______ 改为________ ;② _______ 改为_______【答案】(1)B;D(2)示;事;检;捡【考点】多音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解析】【分析】( 1)根据平时对这个多音字的掌握答题。
(2)根据平时对字形的识记答题。
故答案为:⑴ B;D;⑵示;事;检;捡【点评】⑴此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积累,平时学习时要读准每个汉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等。
多音字的读音要结合语境选择正确的读音。
⑵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字形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写好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等,还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字。
2.专题整理填诗文。
(1)古诗文中的声音丰富多彩。
“晓雾将歇,①_______ ”赋予了山林无限生机,“万籁此都寂,②_______ ”营造了禅院清幽的氛围,陆游笔下“③________ ,衣冠简朴古风存”描摹了热闹淳朴的乡俗,《醉翁亭记》中“觥筹交错,④______ ,众宾欢也”再现了和乐融洽的场景。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笛声寄托了将士的思乡之情:⑤___ ______ ,________ 。
苏轼《定风波》中的声音表现了诗人面对风雨从容豁达的生活态度:⑥________ ,_______ 。
(2)按要求选择诗句。
(填序号)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满分作文素材运用解析

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满分作文素材运用解析作者:柯晓阳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9年第26期【真题回放】根据要求作文。
学校文学社要出一期“话说家乡”专刊,设置了“家乡风味”“家乡风光”“家乡风俗”“家乡风尚”四个栏目(见下表),请你写一篇文章投稿。
要求:(1)任选一个角度,可记叙,可议论,可说明……(2)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3)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名师题解】继2016年至2018年连续三年使用全命题作文后,2019年宁波市改用材料引导的话题作文命题形式,从以下几方面实现了命题突破。
1.突破话题命题范围。
常见的话题作文命题,以单纯的词或短语给定写作范围,本题避开这一惯常命题模式,除“话说家乡”的总话题外,还给定了四个话题分支,不仅起到引导考生写作思维的作用,也是对考生写作话题的限制,完美地将话题、材料、命题融为一体,实现了命题的突破与创新。
2.突破小我,放大视野。
近年来宁波考题均与“自我”相关,试题“要求”中明确指出“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试题内容也无一不与“自我”相关。
2019年的试题将写作范围放大至“家乡”,虽然顾及的是“我”对家乡的观照,但命题拓展考生视野,引导其关注社会的意图也很鲜明。
3.突破宿构套作可能。
尽管话题的泛指向是“家乡”,但四个栏目的限定,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宿构套作的可能性。
风味重饮食文化,风光重景观文化,风俗重民俗文化,风尚重道德文化,考生可选素材很广,但并非所有与家乡相关的内容都可入文,写作时还需多加注意。
本题审题难度不大,从导引内容来看,其写作目的是为四个栏目投稿,因此,最大的审题误区应是将四个栏目的内容交叉组合写作。
在这里,并非完全不能将四者混合起来写,但必须以其中一个话题为主来写作,更不可直接以“话说家乡”为题写作。
四个栏目均有“内容举例”引导,审题时不可受其限制,要力求到省略号中寻找可写素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作文名家解读及范文、点评
【真题再现】
阅读材料,完成作文。
一个小男孩种下一颗胡萝卜种子。
他的妈妈说:“这颗种子恐怕不会发芽。
”他的爸爸也说:“它恐怕不会发芽。
”他的哥哥也说:“它恐怕不会发芽。
”每天,小男孩都把种子周围的杂草拔掉,然后浇上水。
可是,什么都没长出来。
一天天过去,还是什么都没长
出来。
大家都不断地说:这颗种子不会发芽的。
但是,每天小男孩仍然坚持拔掉种子周围的杂草,然后浇上水。
终于,有一天,一棵胡萝卜长出来了,如同小男孩早就知道的那样。
(选自路斯﹒克劳斯《胡萝卜种子》)
根据上述材料,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我就是一颗会发芽的种子
题目二:种子发芽以后
题目三:由《胡萝卜种子》想到的
要求:(1)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
(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名家解读】
宁波市2015年中考作文题可谓独辟蹊径,把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巧妙结合,选用了美国作家路斯﹒克劳斯《胡萝卜种子》这个简短的幼儿故事作为材料,又针对材料内容和主旨命制了三个题目,让学生任选一题。
小故事生动、有趣,充满戏剧性,那个性格温顺、乐观又执著的小男孩,更是赢得了考生的敬意。
故事犹如夏日里的一阵凉风,给怀揣梦想、却又紧张忐忑的考生们以鼓励和安慰,以清新和自信。
故事简单明了,却留存了很大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
这也是命题老师的匠心所在。
故事中的每一句话语、每一个细节,都引人深思,给人启迪。
小男孩种下了一颗胡萝卜种子,然后耐心地等待着,悉心地照料着,执著地相信着,面对大人们的质疑和否定,他坚持己见,坚定地维护着自己的愿望,并尽全力去照顾它,最后终于获得了回报,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这不仅是一个如何取得成功的故事,更是一个如何面对别人质疑与否定,依然坚持和自信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每一个渴望做好事情,渴望做成事情的人,都或多或少遭遇
过小男孩类似的经历。
正处在中考考场上的学生们,这份体会自然更真切,更强烈。
三个选题各有侧重。
题目一“我就是一颗会发芽的种子”,运用比喻的手法,以第一人称“我”来写,适合写记叙文。
可以写自己的亲身体验、奋斗经历和成功故事,是注重写实的。
题目二“种子发芽以后”,适合写想象作文,经过小男孩的悉心照顾,种子终于发芽了,接下来它会长得怎样呢?大人们又会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颗种子呢?小男孩会不会仍然像以前一样继续呵护照顾它呢?种子发芽后是不是依然需要主人精心的呵护呢?可以续写种子的故事,也可以写我们自己的故事,我们每一位学生又何尝不是一颗已发芽的种子呢,我们接下来的人生路该怎样走呢?题目二充满着想象的空间。
题目三“由《胡萝卜种子》想到的”,擅长写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的学生在这里可以说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可以由故事引出议论,阐发观点,发表见解。
当然学生由本故事联想到相关的人、相关的事也可以。
所以题目三写作空间也比较自由。
【误区解析】
误区一:在阅卷中发现,有一类考生对于材料的主旨没有完全把握,只看到结果,胡萝卜种子在主人的精心照顾下发芽了,忽视了过程中别人的质疑与否定,忽视了小男孩的执著与坚持,只写从失败到成功,而其中的原因及过程中的遭遇,都偏离了材料的主旨。
误区二:有些考生又完全被材料故事所框住,把作文写成了这个小故事的扩写,只是在这个故事里转圈,没有揭示出故事的内涵本质与深刻哲理,审题不够深刻,思考过于肤浅。
误区三:有些考生则完全游离于材料之外,无视材料的存在,把这次作文当作纯粹的命题作文,完全自创自写。
部分考生选择题目二“种子发芽以后”,完全自由想象,背离材料,这样写是不符合材料作文要求的。
规避建议:材料作文特点之一是为你提供了材料,而材料中暗含着主题,写作时无论选材还是立意,都要紧扣材料主旨,所以材料作文对材料的解读是审题的关键。
解读《胡萝卜的种子》这个故事,我们不仅要关注故事的结局,更要关注过程,要看到在家人一次次质疑与否定下,小男孩执著坚定的态度和坚持恒久的行动,还要看到过程之漫长与小男孩之自信。
在此基础上,选材立意才不会偏离主题。
【范文示例】
我就是一颗会发芽的种子
一
我从小就有个梦想,那就是当个画家。
但是,在我父母眼里,画家似乎就是个没有什么出息的职业,他们心里最好的职业不是教师、医生就是公务员,但我心里清楚,这些都不是
我想要的。
我是外婆带大的。
小时候外婆每天陪我画画,给我买画笔、画本,教我临摹一些简单的图画。
我都十分认真地一笔一划画着,看着雪白的画纸渐渐被描绘上五彩的图画,我的心被一点一点填满了。
就这样我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绘画的种子。
二
“画家?你知道吗,梵高的画是怎么出名的?是他死后才出名的,你说有什么用呢?”母亲眼里满是担心和恐惧,“他的生活多痛苦啊,绘画都把他逼疯了,你还是放弃吧。
好好学习,当个普通人吧。
”几次文化课考试的失利更是引起母亲强烈反对,也许真的是画画拖累了我的学业吧。
我难过极了,真的只能放弃吗?不,我不会放弃的。
达·芬奇是个大画家,但他在科学、数学方面的种种成就毫不输给他的绘画。
我也要做一个像达·芬奇那样才学双全的人!心中的种子又充满了力量,有了更高的目标。
三
将学习和绘画时间安排好后,我的各项事情做得更加有条理,更加有效率了。
成绩上去后母亲也终于对我画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每当我说想当画家时,母亲还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似乎就当这只是个玩笑。
但我相信只要自己不放弃谁也阻止不了我!即使所有亲戚,所有人都不看好我,我也要咬咬牙坚持下去!我知道,我的目标就在那里,趁着这股劲,我应该深深地扎下根去。
四
一个大大的信封承载者一个小小的梦想飞往远方。
是的,我将我的画寄往一所杂志社。
一个月后,我收到了回信,我收到了人生中第一笔稿费,拿着稿费的我不禁颤抖起来,虽然很少,但是在我心里那就是无价的宝贝。
我幸福地笑了。
那一刻,我知道,那颗绘画的种子已经发芽了。
【精微点评】
开篇点题,直截了当,表明我是一颗绘画的种子,并简述这颗种子的来由以及家人的反对。
接着写了追求梦想过程中必有的阻难和挫折,妈妈的反对更衬托出我爱画画的决心之坚定。
最后以一个小小的欣喜,“我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稿费”为结局,表明追梦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本文构思精巧,中心突出,且语言精致。
每个片断最后一句话,把自己学习绘画的过程,比喻成种子发芽的过程,把追梦路上的故事与题目“我就是一颗会发芽的种子”巧妙结合,达到了紧扣主题的效果。
文章以四个小片断的形式来组织成文,省去了段落之间烦琐的过渡,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清新短小,赢得阅卷老师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