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导论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护理学《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护理学《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Basic of Nursing science)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234058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原学与免疫学后续课程: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学分:1总学时:16课程简介《护理学导论》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护理专业的入门课程,是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内容涉及“以人为中心”的多学科多元化与护理相关知识、理论、理念的融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护理专业及护理科学。

课程基本教学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发展和基本概念、健康与疾病、人的基本需要、人的成长与发展、压力与适应、人际关系与沟通、护理程序、护理理论、护理专业法律问题、健康教育、循证护理等。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讲授、自学、参观、练习、演示、角色扮演、影像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并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选用教材李小妹主编. 护理学导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第3版选读书目[1] Nursing theory: utilization & application. St. Louis, Mosby Elsevier.2006[2] 李小妹主编.护理学导论学习指导及习题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第1版[3] 李如竹主编.护理学导论学习指导及习题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第1版二、课程总目标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能够:1、了解护理学的发展历史2、掌握护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结构,掌握护理理论及相关理论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3、掌握护理程序的步骤及在临床中初步应用4、熟悉健康教育常用方法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本表注:*以布卢姆学习目标分类法(Bloom’s Ta xonomy)为基础描述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具有的能力,目标栏内以A、B、C、D来表示对此级能力要求达到的程度,A为最高要求,无要求则留空。

护理学导论课程标准

护理学导论课程标准

《护理学导论》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名称: 护理学导论(二)课程编码:(三)学分:2(四)总学时: 36(五)授课时期: 第二学期(六)适用对象及层次: 护理专业本科层次(七)先修课程: 专业基础课(八)后续课程: 外科护理学二、课程性质:三、《护理学导论》是护理学专业入门课程, 主要向学生介绍护理学的基本性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学科框架, 以及护理学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概况, 具有一定的专业框架知识, 系统而全面的领悟护理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及模式, 并理解其它相关学科的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为学生在护理专业实践奠定雄厚的理论基础。

并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专业问题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目标、教学中注意的问题1.课程目标(1)了解护理学的发展历史、护理专业所涉及的伦理、法律问题(2)熟悉护理学的基本理论、护理工作的基本方法。

(3)理解护理学基本概念、护士的职责、病人的权利。

2.能力目标(1)会运用沟通技巧与服务对象进行良好沟通。

(2)能运用护理程序正确评估患者的需求, 判断存在的健康问题, 正确选择护理措施、制定护理计划并付诸实施。

(3)思想目标(1)能够正确认识护理专业, 热爱护理专业, 建立积极的专业情感, 培养良好的护理道德。

(2)启发学生正确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认识护士的自身价值。

(3)能够养成求真务实、严谨慎独的工作态度和规范的护理行为习惯。

(4)能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 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1.主要的护理理论;2健康与疾病的概念;3病人的不同需要;4应用沟通技巧与病人沟通;5文化在护理中的含义;6不同成长发展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7病人的压力及其来源;8.正确应用护理程序;9进行病人教育四、课程基本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一. 目的与要求(一)掌握: 护理的概念, 护理学的概念及知识体系, 护士的角色, 护士的特征要求, 护士的资历要求及分类, 护士的心理素质要求。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的: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原则和方法,建立起对护理学的基本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护理学思维和科学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和实践护理学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
1. 护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护理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3. 护理学的理论体系
4. 护理学的原则与伦理
5. 护理学的科学方法与实践
6. 护理学的专业特点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授课、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传授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 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实习或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护理技能和实践能力。

3. 讨论与互动:通过小组讨论、案例研究、学生互动等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和交流。

四、教学要求:
1. 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与原则。

2. 理解护理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和科学方法。

3. 培养护理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护理学的专业特点和价值的认识。

五、考核方式:
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等。

2. 期末考试:对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考核。

3. 实践成绩: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护理技能进行评估。

六、参考教材:
1. 《护理学导论》
2. 《护理学概论》
3. 《护理学基础》
4. 其他相关教材和学术论文。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的学习目的及总体要求一、课程的学习目的《护理学导论》是护理专业的启蒙和入门课程。

该课程以崔焱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护理学基础》导论部分内容为主线,辅以潘孟昭主编的人民卫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护理学导论》的部分内容作为教学内容。

《护理学导论》着重介绍了护理学的性质、人、健康、环境、护理等基本概念、护理学的基本理论、护理工作的基本方法——护理程序、护理工作的基本技能如沟通交流以及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始终持有的伦理、法律观念。

通过对《护理学导论》的学习,学生应能初步了解什么是护理学、护理专业、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范畴、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以及现代护士应具备的基本观念。

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牢固的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观念,同时为日后学习护理专业其它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总体要求学生学完该课程后,应能达到以下的总体目标要求:1. 叙述世界及我国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 分析比较人、健康、环境、护理的定义,正确认识其相互关系,树立整体人、整体护理思想观3. 描述护理学的内容和范畴4. 分析比较不同种类的护理分工方式5. 阐述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6. 熟悉我国医疗卫生体系7. 叙述现代护士的角色与功能, 分析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8. 熟悉护理的基本理论9. 掌握护理程序的各个步骤10. 分析护理工作中如何守法和用法第二部分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内容分析第一章绪论一、学习要求(一)应熟悉的内容1.护理学的形成2.现代护理学的发展3.我国护理学发展的过程4.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二)应掌握的内容1.世界现代护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2.护理学的任务和目标3.护理学的任务与范畴4.护士素质的基本内容(三)应熟练掌握的内容1.南丁格尔的事迹与贡献2.常见护理分工方式及其特点二、重点难点重点:1.南丁格尔的事迹与贡献2.现代护理学变化和发展的三个阶段3.护理学的基本概念4.护理学的任务和目标5.护理学的任务与范畴6.护理分工方式7.护士素质的基本内容难点: 1.现代护理学变化和发展的三个阶段2.护理学的基本概念3.护理分工方式三、思考题1.南丁格尔的主要贡献有哪些?2.对于现代护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有哪些?3.现代护理学对“人”、“环境”、“健康”、“护理”是如何认识的?4.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范畴各有哪些方面?5.不同护理分工方式的特点有哪些?6.现代护士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第二章健康与疾病一、学习要求(一)应熟悉的内容1.古代与近代的健康观2.疾病的概念3.健康与疾病的关系4.保健的概念5.“健康新地平线”6.护理人员在健康保健事业中的作用(二)应掌握的内容1.影响健康的因素2.疾病谱的变化3.“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三)应熟练掌握的内容1.WHO对健康的定义二、重点难点重点:1.WHO对健康的定义2.影响健康的因素3.疾病谱的变化4.“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难点:1.健康与疾病的概念的理解2.健康与疾病的关系的认识3.“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与“健康新地平线”三、思考题1.什么是健康?2.试述影响人们健康的因素有哪些?3.20世纪50年代以来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谱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第三章医疗卫生体系一、学习要求(一)应熟悉的内容1.医院的分级和组织机构。

护理学导论课程标准

护理学导论课程标准

《护理学导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护理学导论》【课程类别】三年制高职护理生【总学时数】 32学时(含有理论教学28学时,实践教学4学时)【学分】 1.5学分【开课学期】第一学期一、课程目标、性质《护理学导论》是引导学生明确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及学科框架,是护理学专业学生迈入专业学习、了解护理学及其发展趋势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目的是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在护理专业学习的入门阶段,引领学生了解护理学的发展历程,明确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及学科框架,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工作基本方法,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独立解决专业问题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深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健康与疾病、护士与病人、护理支持性理论、护理理论与模式、评判性思维与临床护理决策、护理程序、护理安全与防护等。

二、课程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课时安排:理论4学时)教学内容:护理学的发展史,概念,任务、范畴、工作方式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护理概念;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的贡献;护理专业定义及特征。

熟悉护理内涵;护理学的任务及范畴;护理学知识体系;护理专业范畴。

了解护理学基本概念及其演变过程;国内外护理学的形成及发展;护理专业学术团体及发展趋势。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护理的概念。

2.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的主要贡献。

3.护理专业定义及特征。

难点:护理学的基本概念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章健康与疾病(课时安排:理论4学时)教学内容:健康、疾病、健康促进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健康、亚健康、疾病概念,影响健康因素,疾病的三级预防。

2. 熟悉亚健康影响因素,疾病对个体、家庭及社会的影响。

3. 了解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4. 能运用现代健康观和疾病观,指导人们正确认知健康与疾病。

5. 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爱心与耐心。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健康、亚健康、疾病概念。

2.现代四维健康观内涵。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全套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全套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全套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Nursing总学时:48讲授学时:32实训8学时见习8学时学分:2.5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涉日护理方向)开课单位:护理学院一、课程简介《护理学导论》是护理学专业必修的入门课程,是学习护理专业的启蒙教材。

它以对人的健康和疾病进行整体护理作为中心指导思想,涵盖了当今护理学的先进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它的具体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学的发展和展望、护理程序、以及完善护理工作相关的理论和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熟悉护理学的概念、发展和护理理论,逐步形成正确的护理观;并学会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掌握沟通交流的技巧,并将其运用于护理学习和工作中,从而为今后的其它护理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4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护理专业的发展历史以及护理专业的性质和特征;明确护理人员的角色与功能以及履行角色功能应具备的素质;清楚护理概念的演变过程;正确认识护理专业的现状及趋势,对护理专业充满信心。

教学要求:识记:(1)南丁格尔对护理学发展的贡献(2)中国护理的发展概况(3)一些重要的国际及国内护理组织机构理解:(1)护理概念的三个演变过程及各个过程的特征(2 )护理的概念(3)护理学的知识体系(4)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5)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6)护理专业的特征(7)专业护士的特征应用:(1)专业护士的角色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第二章:健康与疾病(2学时)教学目标:通过"健康与疾病”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健康和疾病的概念,明确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疾病观;明确影响健康的因素以及测量健康的指标;积极开展促进健康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以及疾病对个体、家庭及社会的影响;理解个体的患病行为及心理变化,并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理解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以及中国的医疗卫生方针;掌握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并了解中国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三年制护理学导论课程标准

三年制护理学导论课程标准

《护理学导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护理学导论(Introduction of Nursing Profession)【适用对象】护理学专业三年制【课时】 56学时【学分】 3.5学分【课程定位、目标和要求】一、课程定位《护理学导论》在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既是培养护士良好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的入门课程,又是掌握基础护理技术和各专科护理必需的专业基础课程。

《护理学导论》是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护生所领悟到的对护理专业的认知和理解、护理基本工作方法、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并将其贯穿应用于基础护理技术和专科护理技术的学习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专业问题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得护理教育实现“知识”和“能力”相融,培养完整的护理人,体现全程、全人的护理教育理念。

二、课程目标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成长的标志在于对专业内涵的理解,对事业的挚爱,只有达到将护理工作由“职业”飞跃到“事业”的认同,才会全身心地服务于患者。

《护理学导论》课程,主要是针对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刚入学新生,旨在引导护生对护理专业有一正确认识,建立明确的内在的护理专业信念,培养职业认同感,激发学习兴趣,自觉学好护理专业。

培养具有较高道德力、亲和力、服务力、发展力的新型护理人才。

(一)专业能力目标1.能正确认知和理解护理;说出护理发展脉络和现代护理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解释护理学的性质和范畴。

2.叙述人、环境、健康、护理、整体护理;深刻理解认识“人”;坚定护理信念。

3.掌握护理沟通与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流程、方法。

4.解释护士角色含义;说出患者角色特征及护士的权和义务、患者的权利和义务;陈述护患关系性质、基本模式。

5.解释护理程序的内容及过程;熟悉护理纠纷处理中涉及的相关法律文件、护士执业条件。

(二)方法能力要求1.内化现代护理理念,用于护理专业的学习。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护理学导论二、学时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授32学时。

三、开课学期第一学年。

四、课程考核要求第一学年考试课:期末考试成绩占考试课程总成绩100%,期末采用闭卷方式考试。

五、课程概述《护理学导论》是引导学生进入护理领域的启蒙和入门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护理学基本理论及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护理学及护理专业,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初步学会用护理程序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导护理实践,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为学生深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六、适用专业护理学专科七、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1.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1)主要内容:第一节护理学的发展史一、西方护理学的发展过程二、中国护理学的发展过程第二节护理学的任务、范畴、工作方式一、护理学的任务二、护理学的范畴三、护理学的工作方式第三节护理学的概念一、护理学概念演变过程二、护理学的基本概念(2)重点:护理工作方式的适用范围及特点(3)难点: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与内涵(4)要求掌握: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的伟大贡献、护理工作方式的适用范围及特点、护理学概念演变过程及各阶段主要特点、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与内涵、护理学的主要任务及目标熟悉:护理学理论范畴与实践范畴的内容了解:西方护理学与中国护理学发展的过程第二章疾病与健康(1)主要内容:第一节健康一、健康的概述二、影响健康的因素三、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策略第二节疾病一、疾病的概述二、疾病的影响三、疾病的预防第三节健康促进一、健康促进的概述二、健康促进的策略三、促进健康的相关护理活动(2)重点:健康及健康促进的概念、疾病的三级预防、健康促进的策略(3)难点:健康促进的策略(4)要求掌握:健康及健康促进的概念、疾病的三级预防、健康促进的策略熟悉: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策略、促进健康的相关护理活动了解:影响健康的因素、疾病的概念及疾病对个体的影响第三章护士与病人(1)主要内容:第一节角色理论一、角色概念二、角色特征三、角色转换第二节病人角色一、病人角色特征二、病人角色适应三、影响病人角色适应的因素四、促进病人角色适应的措施第三节护士角色一、护士角色的概念二、护士角色的特征三、护士的基本素质第四节护患关系一、护患关系的概述二、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三、护患关系的基本过程四、护患关系的影响因素五、促进护患关系的方法(2)重点:促进病人角色适应措施、护患关系发展过程(3)难点:角色的概念及特征(4)要求掌握:病人角色特征、常见角色不良和心理反应、促进病人角色适应措施,指导病人适应角色;护士基本素质,护士角色的特征、护患关系性质、基本模式、护患关系发展过程熟悉:影响病人角色适应的因素了解:角色的概念及特征第四章护理支持性理论(1)主要内容:第一节一般系统理论一、概述二、一般系统理论的内容三、一般系统理论与护理第二节需要层次理论一、概述二、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三、需要层次理论与护理第三节压力与适应理论一、概述二、压力与适应理论的内容三、压力与适应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第四节成长与发展理论一、概述二、成长与发展理论的内容三、成长与发展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2)重点:相关基本概念;压力的防卫、适应的层次;住院病人不能满足的需要并能提供帮助(3)难点:系统理论并据此解释护理程序的框架(4)要求掌握:相关基本概念;压力的防卫、适应的层次;住院病人不能满足的需要并能提供帮助熟悉:住院病人常见压力源并能协助其适应压力;成长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因素;重点:相关基本概念;压力的防卫、适应的层次;住院病人不能满足的需要并能提供帮助了解:系统理论并据此解释护理程序的框架第五章护理理论与模式(1)主要内容:第一节奥瑞姆的自理理论一、自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二、自理理论与护理实践第二节罗伊的适应模式一、适应模式的主要内容二、适应模式与护理实践第三节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一、健康系统模式的主要内容二、健康系统模式与护理实践第四节莱宁格的跨文化护理理论一、跨文化护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二、跨文化护理理论与护理实践(2)重点:护理理论的内容及应用(3)难点:护理理论的概念及应用(4)要求掌握:自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适应模式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熟悉:健康系统模式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夸文化护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荣、自理理论的临床护理应用了解:健康系统模式的临床应用、跨文化护理理论的临床应用第六章评判性思维与临床护理决策(1)主要内容:第一节评判性思维一、评判性思维概述二、评判性思维的构成三、评判性思维的特点四、评判性思维在护理中应用第二节临床护理决策一、临床护理决策概述二、临床护理决策步骤三、临床护理决策的影响因素四、发展临床护理决策能力的策略第三节循证护理一、循证护理的概述二、循证护理的实施程序三、循证护理证据来源与分级(2)重点:评判性思维的内涵及在护理中的应用、循证护理和临床护理决策的概念、发展临床护理决策能力的策略(3)难点:评判性思维的构成和特点、临床护理决策的步骤和影响因素、循证护理的基本要素和实施程序(4)要求掌握:评判性思维的内涵及在护理中的应用、循证护理和临床护理决策的概念、发展临床护理决策能力的策略熟悉:评判性思维的构成和特点、临床护理决策的步骤和影响因素、循证护理的基本要素和实施程序了解:临床护理决策的类型和模式第七章护理程序(1)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一、护理程序的概念及发展历史二、护理程序的相关理论基础第二节护理评估一、收集资料二、整理资料三、记录资料第三节护理诊断一、护理诊断的概念二、护理诊断的分类三、护理诊断的陈述四、合作性问题五、护理诊断书写的注意事项第四节护理计划一、护理诊断排序二、确定护理目标三、制定护理措施四、书写护理计划第五节护理实施一、实施前的准备二、实施过程的举措三、实施后的记录第六节护理评价一、护理评价的目的二、护理评价的过程三、护理质量的评价(2)重点:护理程序的内容(3)难点:护理程序的临床应用(4)要求掌握:护理程序及护理诊断的概念、护理程序的步骤、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的内容、能够正确书写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实施、护理评价的工作内容;能够正确实施护理措施熟悉: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护理程序的特点、护理诊断、护理目标的正误判断了解:护理程序的发展史第八章护理安全与防护(1)主要内容:第一节护理安全防范一、概述二、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三、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第二节护理职业防护一、概述二、职业损伤危险因素三、常见护理职业损伤的防护(2)重点:护理安全防护的原则;常见护理职业的防护(3)难点:常见护理职业的防护(4)要求掌握:护理事故、护理差错及护理职业防护的概念;护理安全防护的原则;常见护理职业的防护熟悉: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护理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了解:了解护理安全防护和职业防护的意义【建议分配学时】章节课时分配理论1.绪论 4 2.健康与疾病 4 3.护士与病人 4 4.护理支持性理论 4 5.护理理论与模式 4 6.评判性思维与临床护理决策 4 7.护理程序8 8.护理安全与防护 4 合计32 八、教材主要参考资料(1)教材:李晓松.护理学导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参考书:1. 刘喜文.护理学导论.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4.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复习指导.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5. 刘喜文.护理学导论要点提示与习题.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6. 彭幼清.护理学导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 邹恂.现代护理新概念与相关理论.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8.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名称:护理学导论(二)课程编码:(三)学分:2(四)总学时:36(五)授课时期:第二学期(六)适用对象及层次:护理专业本科层次(七)先修课程:专业基础课(八)后续课程:外科护理学(九)课程性质:《护理学导论》是护理学专业入门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护理学的基本性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学科框架,以及护理学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概况,具有一定的专业框架知识,系统而全面的领悟护理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及模式,并理解其它相关学科的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为学生在护理专业实践奠定雄厚的理论基础。

并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专业问题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教学中注意的问题1.课程目标(1)了解护理学的发展历史、护理专业所涉及的伦理、法律问题(2)熟悉护理学的基本理论、护理工作的基本方法。

(3)理解护理学基本概念、护士的职责、病人的权利。

2.能力目标(1)会运用沟通技巧与服务对象进行良好沟通。

(2)能运用护理程序正确评估患者的需求,判断存在的健康问题,正确选择护理措施、制定护理计划并付诸实施。

(3)思想目标(1)能够正确认识护理专业,热爱护理专业,建立积极的专业情感,培养良好的护理道德。

(2)启发学生正确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护士的自身价值。

(3)能够养成求真务实、严谨慎独的工作态度和规范的护理行为习惯。

(4)能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1.主要的护理理论;2健康与疾病的概念;3病人的不同需要;4应用沟通技巧与病人沟通;5文化在护理中的含义;6不同成长发展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7病人的压力及其来源;8.正确应用护理程序;9进行病人教育四、课程基本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护理的概念,护理学的概念及知识体系,护士的角色,护士的特征要求,护士的资历要求及分类,护士的心理素质要求。

(二)熟悉:专业的特征及护理专业,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三)了解: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护理的概念,护理学的概念及知识体系,护士的角色,护士的特征要求,护士的资历要求及分类,护士的心理素质要求。

(二)重点讲解:专业的特征及护理专业,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三)一般介绍: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健康与疾病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健康及有关概念,促进健康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疾病的概念,预防疾病的措施,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初级卫生保健。

(二)熟悉:影响健康的因素,健康的测量指标,生存质量,疾病发生的原因,患病行为及心理,角色与病人角色,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中国的医疗卫生方针。

(三)了解:疾病对病人及社会的影响,中国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健康及有关概念,促进健康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疾病的概念,预防疾病的措施,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初级卫生保健。

(二)重点讲解:影响健康的因素,健康的测量指标,生存质量,疾病发生的原因,患病行为及心理,角色与病人角色,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中国的医疗卫生方针。

(三)一般介绍::疾病对病人及社会的影响,中国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第四章成长与发展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需要的概念,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应用需要理论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基本需要。

(二)1.熟悉:需要的分类,需要的特征,韩德森的病人需要模式。

2. 熟悉: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概念,成长与发展的基本内容,成长与发展的规律,成长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三)1.了解:卡利什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

2.了解: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学说,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二,教学内容:因与《护理心理学》内容部分重复,安排自学。

第五章压力与适应一。

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压力的概念,压力源的概念,压力反应的概念。

(二)熟悉:压力的意义,席尔的压力与适应学说,压力的适应,压力的应对,压力与健康、疾病的关系,病人的压力及护理,护士的工作压力与应对。

(三)了解:拉扎勒斯的压力与应对模式,霍姆斯和拉赫的生活事件与疾病关系学说,危机学说。

二、教学内容因内容与《护理心理学》部分重复,安排自学第六章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护患关系的概念及特征,护患关系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促进护患关系的方法,医护关系的概念,医护关系常见问题及原因,促进医护沟通的方法及策略。

(二)熟悉:人际关系的功能,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建立良好护理人际关系的意义,护理人际关系的特征,护患关系的意义,护患关系的基本内容,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护患关系的基本过程,医护关系的模式。

(三)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的特征,社会认知,人际关系的心理方位及心理距离,人际吸引。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护患关系的概念及特征,护患关系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促进护患关系的方法,医护关系的概念,医护关系常见问题及原因,促进医护沟通的方法及策略。

(二)重点讲解:人际关系的功能,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建立良好护理人际关系的意义,护理人际关系的特征,护患关系的意义,护患关系的基本内容,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护患关系的基本过程,医护关系的模式。

(三)一般介绍: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的特征,社会认知,人际关系的心理方位及心理距离,人际吸引。

第七章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一、目的与要求二、(一)掌握:护患沟通的概念,护患沟通的目的,护患沟通的特征,护患关系中常用的沟通技巧,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沟通错误。

(二)熟悉:沟通的基本要素,沟通交流的层次,人际沟通的主要障碍,促进有效沟通的技巧,促进及培养护士的沟通交流技巧。

(三)了解:人际沟通的概念,人际沟通的意义,人际沟通的特征,人际沟通的基本方式。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护患沟通的概念,护患沟通的目的,护患沟通的特征,护患关系中常用的沟通技巧,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沟通错误。

(二)重点讲解:沟通的基本要素,沟通交流的层次,人际沟通的主要障碍,促进有效沟通的技巧,促进及培养护士的沟通交流技巧。

(三)一般介绍:人际沟通的概念,人际沟通的意义,人际沟通的特征,人际沟通的基本方式。

第八章科学思维法与临床护理决策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评判性思维概念,评判性思维在护理中的应用,临床护理决策的定义。

(二)熟悉:评判性思维的组成、特点、层次、标准,护理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评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关系,临床护理决策的类型、模式、步骤、影响因素,临床护理决策与循征护理。

(三)了解:思维,科学思维,发展临床护理决策能力的策略。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评判性思维概念,评判性思维在护理中的应用,临床护理决策的定义。

(二)重点讲解:评判性思维的组成、特点、层次、标准,护理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评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关系,临床护理决策的类型、模式、步骤、影响因素,临床护理决策与循征护理。

(三)一般介绍:思维,科学思维,发展临床护理决策能力的策略。

第九章护理程序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护理程序的概念,护理诊断的概念及命名意义。

(二)熟悉:护理评估的概念,评估的内容和方法,资料的分类,资料收集的途径,护理评估的步骤,护理诊断的分类方法及标准,护理诊断的组成部分、形成过程,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及医疗诊断的区别,书写护理诊断的注意事项,护理计划的目的及意义,护理计划的种类,护理计划的过程,实施的过程,实施护理计划的常用方法,护理实施的动态记录,护理评价的目的及意义,评价过程,护理质量评价。

(三)了解:护理程序的发展历史,护理程序的相关理论基础,护理诊断的发展历史。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护理程序的概念,护理诊断的概念及命名意义。

(二)重点讲解:护理评估的概念,评估的内容和方法,资料的分类,资料收集的途径,护理评估的步骤,护理诊断的分类方法及标准,护理诊断的组成部分、形成过程,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及医疗诊断的区别,书写护理诊断的注意事项,护理计划的目的及意义,护理计划的种类,护理计划的过程,实施的过程,实施护理计划的常用方法,护理实施的动态记录,护理评价的目的及意义,评价过程,护理质量评价。

(三)一般介绍:护理程序的发展历史,护理程序的相关理论基础,护理诊断的发展历史。

第十章护理理论及模式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奥瑞姆的自护理论,罗伊的自护理论,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

(二)熟悉:护理理论,其他护理理论。

(三)了解:理念,护理理念,理论概述。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奥瑞姆的自护理论,罗伊的自护理论,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

(二)重点讲解:护理理论,其他护理理论。

(三)一般介绍:理念,护理理念,理论概述。

第十一章希望、失望、丧失、悲哀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1.正确阐述希望、失望、丧失、悲哀的概念。

2.简述希望的特征和属性。

3.列出不同学者对失望表现的阐述。

4.列出测量希望程度的工具。

5.能准确的说明丧失和悲哀的分类。

(二)熟悉1.举例说明希望的三个水平及各水平的能量消耗。

2.理解与失望有关的护理诊断。

3.分析悲哀的反应及影响因素。

4.根据悲哀三阶段学说,分析悲哀的过程。

5.说明护士在帮助病人应对丧失与悲哀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1.希望、失望、丧失、悲哀的概念。

2.希望的三个水平及各水平的能量消耗。

3.悲哀的反应及影响因素。

4.与失望有关的护理诊断。

5.丧失和悲哀的分类。

(二)重点讲解1.希望与失望学说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2.丧失与悲哀学说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第十二章健康教育一、目的与要求(一)熟悉:健康教育的目的及意义,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健康信念模式,保健教育过程模式,健康促进模式,健康教育的原则、程序及内容,健康教育的方法。

(二)了解:健康教育相关概念,其他健康教育模式。

二、教学内容因与《健康教育》内容重复,故安排自学。

第十三章护理及法律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护理的法律地位及法律依据,举证倒置与护士的法律责任,护理工作中的违法与犯罪,护士与病人之间的某些特殊法律关系,护理发展中法律问题及预防。

(二)(二)熟悉:中国的法律体系及立法程序,医疗卫生法规。

(三)了解:法律的定义与分类,法律的特征及作用,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法律关系,法律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护理的法律地位及法律依据,举证倒置与护士的法律责任,护理工作中的违法与犯罪,护士与病人之间的某些特殊法律关系,护理发展中法律问题及预防。

(二)重点讲解:中国的法律体系及立法程序,医疗卫生法规。

(三)一般介绍:法律的定义与分类,法律的特征及作用,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法律关系,法律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