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鲁班造锯

合集下载

大班科技活动鲁班造锯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技活动鲁班造锯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技活动鲁班造锯教案【含教学反思】一、前言园内开展STEM课程,旨在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和科学思维。

教师将科技与手工艺术有机融合,让幼儿在动手制作中体验科学魅力,增强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活动简介1.活动名称:鲁班造锯2.活动目标:–认识锯子的使用和功能;–学习手造锯子,认识锯齿和锯条原理;–提升动手制作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意识。

3.活动对象:大班幼儿4.活动时间:30分钟5.活动地点:室内或户外6.活动准备:–工具:木板、锯条、锉刀、锤子、钉子、锯钉等;–材料:木条、铁锈等;–辅助用品:桶、刷子、尺子等。

三、活动流程1.教师引导幼儿了解锯子的使用和功能,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幼儿认知锯子。

2.教师介绍鲁班造锯成果,解释如何按照图纸用铁锈制作出锯条和锯齿。

3.将木条锯成相同长度的长条,再拼接成整个锯子。

4.制作完后让幼儿互相演示,还可以一起来锯锯木头等。

5.整理活动用具并结束活动。

四、教学反思1.本次活动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在全过程中充分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幼儿们对于锅子的使用和了解产生浓厚的兴趣。

2.教师合理设置活动环节,让幼儿自主完成不同阶段的制作,逐渐提升幼儿动手能力。

3.教师在活动中发现有些幼儿制作完成较慢或有些棘手的问题,及时现场辅助解决,提高了教师和幼儿间的互动性和学习效果。

4.教师在整理用具及结束活动时,亲身示范如何整理包装,进行各项活动的保障措施,让幼儿养成习惯,施展分享精神,增进团队协作能力。

五、结语STEM课程注重探究精神,以实体制品为主,通过互动式的实践教学方法,让幼儿感受“自己就是研究员”的探究乐趣,不断促进幼儿科学素质的提升。

鲁班造锯教学活动,激发了幼儿探究和创造的能力,使幼儿更加关注科学研究,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技能,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教学活动。

2023年大班科学教案三篇_3

2023年大班科学教案三篇_3

2023年大班科学教案三篇大班科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欣赏故事,感受鲁班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敢于尝试的任务形象特征。

2、激起幼儿向鲁班学习的愿望,懂得从小就要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只有多想、多问、多做,才能变得聪明。

3、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锯子实物一个,伞实物一件。

活动过程一、以实物引起幼儿兴趣,引出主题,引导幼儿了解《鲁班造锯》的故事。

1、师出示锯子。

提问:你们见过这种工具吗?它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2、师:“那你们知道这个锯子最早是由谁发明的吗?它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鲁班发明的。

他发明锯子的`时候还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呢,叫《鲁班造锯》,你们想听吗?”3、教师生动地讲述故事《鲁班造锯》。

提问(1):鲁班怎么会想到把锯子做成这种摸样的?提问(2):以前没有锯子的时候,人们砍树怎么样?有了锯子以后有什么不同?二、引导幼儿理解《鲁班造伞》的故事。

1、师:“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请聪明的小朋友猜一猜,谜底是什么?”师讲述谜语:“远看像座亭,近看没有窗,上边直流水,下边有人行。

2、师:“是伞。

咦,我国的第一把伞是谁发明的呢?请小朋友们仔细听。

”3、师讲述故事《鲁班造伞》。

4、提问(1):在我国伞最早是由谁发明的?没有伞,下雨时人们出门会怎么样?提问(2):鲁班看见孩子们头上顶着荷叶,想到了什么?回家做了什么?提问(3):人们夸奖鲁班,鲁班满意吗?他又是怎么做的?最后他造出了怎样的伞?三、简介鲁班及其发明,激励幼儿要向鲁班学习。

1、师:“听了鲁班的两个故事,你觉得鲁班是个怎样的人?”2、师:“你们知道吗,鲁班不止发明了锯子和伞,还有许多的东西呢!”教师简介鲁班及其发明。

3、师“你们今天从鲁班的身上学到了什么本领?”四、活动延伸。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鲁班,还了解了他的许多发明,听了他的两个小故事,从故事中小朋友们学到了许多的本领。

你们还知道鲁班的其他发明吗?回家查阅资料,和小朋友们一起交流吧!”幼:见过,是锯子,用来切木头的……幼:想听。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鲁班造锯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鲁班造锯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鲁班造锯
教学目的
1.了解传统手工制作工具。

2.掌握简单的木制构建方法。

3.发扬团队协作精神。

4.提高儿童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1.制作工具:木板、木锯、木胶、锤子、钉子等。

2.准备材料:各种木板、铁丝、小木块、木棍。

3.教具:鲁班三尺、鲁班造锯、相关文献阅读材料。

教学步骤
第一步:介绍鲁班
教师简要介绍鲁班,并放映一些与鲁班有关的影视片段,带领学生了解鲁班了解传统的手工制作工具。

第二步:制作鲁班造锯
1.准备木板,根据鲁班造锯的比例进行制作。

2.用锯子将木板切割成两个板,形状为锯的上半部分。

3.将两个木板粘合在一起,形状为锯的下半部分。

4.修整木板,将木板修整成锯的形状。

5.用锤子和钉子将锯架和锯条固定在一起,完成鲁班造锯。

第三步:鲁班造锯体验
教师指导学生拿起鲁班造锯进行操作,让学生体验鲁班造锯的使用感受。

第四步:集思广益,练手制作
1.教师和学生一起集思广益,探索能够用这种手工制具完成的项目。

2.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出各种各样的物品,例如木制玩具、木制小家具等。

教学反思
1.该活动可以提高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鲁班造锯可以引发学生对传统手工制具的关注和尊重。

3.学生在团队协作中锻炼了自己的空间认知和听说能力。

4.可以更加深入的学习和了解鲁班及其工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鲁班造锯》幼儿园大班教案

《鲁班造锯》幼儿园大班教案

《鲁班造锯》幼儿园大班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鲁班造锯的故事背景。

知道锯子的用途和特点。

1.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传统工匠精神的尊重和敬仰。

培养幼儿勇于尝试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讲述鲁班造锯的故事,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引导幼儿观察锯子的形状和用途。

2.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理解鲁班造锯的过程和意义。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故事课件或图片。

锯子的模型或图片。

绘画材料(如彩纸、彩笔等)。

3.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适当的空间供幼儿绘画和活动。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部分:通过图片或课件引入鲁班造锯的故事。

引导幼儿观察鲁班的形象和锯子的形状。

4.2 故事讲述:讲述鲁班造锯的故事,让幼儿了解鲁班造锯的过程和意义。

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幼儿理解鲁班造锯的智慧和勇气。

4.3 观察与讨论:展示锯子的模型或图片,让幼儿观察锯子的形状和用途。

引导幼儿讨论锯子是如何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

4.4 动手实践:给每个幼儿发放绘画材料,让他们根据观察和想象,绘制自己心中的锯子。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锯子的特点和用途。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幼儿参与度评价:观察幼儿在故事讲述和讨论环节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发言和参与讨论。

5.2 幼儿动手能力评价:观察幼儿在动手实践环节的表现,是否能够根据观察和想象绘制出满意的锯子作品。

5.3 幼儿理解能力评价: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幼儿对鲁班造锯的故事和锯子的用途是否有所理解。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故事介绍:介绍其他与鲁班相关的工匠故事,如鲁班造桥、鲁班制木等,激发幼儿对工匠精神的兴趣。

6.2 相关活动推荐:组织幼儿参观木工工作室或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工匠的制作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学效果评估:反思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参与程度、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鲁班造锯》幼儿园大班教案

《鲁班造锯》幼儿园大班教案

《鲁班造锯》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古代著名的木工匠师鲁班,知道他是如何发明锯子的。

2. 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故事《鲁班造锯》2. 鲁班锯子的制作过程3. 锯子的使用方法三、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鲁班、锯子、树木等。

2. 教具:锯子、木头等。

3. 制作锯子的材料:纸板、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知道的鲁班的故事。

2. 教师讲述故事《鲁班造锯》,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如鲁班是如何受到草叶的启发,发明了锯子的。

3. 讲解鲁班锯子的制作过程,让幼儿了解锯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4. 小组活动:让幼儿分组制作锯子,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 展示制作成果,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五、作业与评价1.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锯子,了解锯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参与度、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幼儿对鲁班造锯的故事非常感兴趣,他们在制作锯子的过程中,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团队协作意识也得到了提升。

但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部分幼儿注意力有所分散,下次教学中,需要更加生动有趣地讲述故事,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也可以通过拓展活动,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鲁班的故事,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六、教学活动1. 活动名称:手工制作鲁班锯2. 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

3. 活动准备:纸板、剪刀、胶水、绳子等制作材料。

4. 活动过程:a. 教师简要讲解鲁班锯的制作过程。

b. 幼儿分组进行手工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c. 完成后,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心得。

七、课堂讨论1. 活动名称:鲁班锯的用途2. 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了解锯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鲁班造锯》幼儿园大班教案

《鲁班造锯》幼儿园大班教案

《鲁班造锯》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鲁班造锯的故事,知道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位著名工匠。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木工工具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鲁班造锯的过程,感受鲁班聪明才智。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设计自己的锯。

三、教学准备:1. 课件:《鲁班造锯》故事动画2. 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3. 各种形状的木块4. 锯子、螺丝刀、锤子等木工工具模型四、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鲁班造锯》故事动画,引导幼儿观看并讲述故事内容。

2. 讨论:请幼儿谈谈对鲁班的印象,以及他们觉得鲁班为什么能发明锯子。

3. 操作:分发纸张、彩笔等材料,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设计自己喜欢的锯子。

4. 创作:幼儿用剪刀沿着自己设计的锯子轮廓剪裁,并用胶水将锯子粘在木块上。

5. 展示: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设计意图。

五、教学评价:1. 幼儿对鲁班造锯故事的掌握程度。

2. 幼儿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分享、协助等。

六、教学延伸活动:1. 角色扮演:让幼儿分组扮演鲁班和他的弟子,重新演绎造锯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木工体验:组织幼儿参观木工车间,让幼儿亲自体验使用锯子、螺丝刀、锤子等工具的感觉,增强他们对木工工具的认知。

七、作业布置: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鲁班造锯的故事,并邀请家长评价他们的作品。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幼儿。

九、家长沟通:教师可通过电话、等方式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并请家长关注幼儿的安全。

十、课程表:1. 第1周:讲解鲁班造锯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鲁班和锯子的起源。

2. 第2周:讨论鲁班造锯的过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第3周:操作活动,让幼儿动手设计自己的锯子。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鲁班造锯》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鲁班造锯》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鲁班造锯》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大班科学课,本次教学内容是讲解传统工具鲁班锯的原理和使用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鲁班锯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并能体验自己动手制作木制模型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够初步认知传统工具鲁班锯的构造和原理;•能够了解鲁班锯的使用方法;•能够初步认知木切工具的种类及使用方法;•能够用鲁班锯自己制作木制模型。

2.能力目标•能够准确手握鲁班锯;•能够通过实践掌握鲁班锯的使用方法;•能够勇于尝试自己动手制作木制模型。

3.情感目标•兴趣目标:让学生能够体验使用传统工具带来的乐趣;•动手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动手中培养动手能力,加强动手实践能力;•感受目标: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付出和成果,从而收获成就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传统工具鲁班锯的构造和原理;•让学生掌握鲁班锯的操作技巧;•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木制模型。

2.教学难点•传统工具使用方法的讲解;•学生模型制作过程中,需要精细操作的难点。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讲解、演示和实践三种教学方法,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鲁班锯的使用方法,更好地体验到自己亲手制作木制模型的感受。

五、教学流程1.引入(5min)利用幼儿园教室所具备的特点,通过布置木块、木棒等材料,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点。

2.讲解鲁班锯的构造和原理(15min)•提供鲁班锯样品和图示,向学生阐述鲁班锯的基本构造和原理;•通过样品和图示演示正确手握锯具的方法。

3.操作演示(10min)•教师现场演示鲁班锯的正确使用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一遍熟悉操作。

4.实践操作(20min)•学生进行操作实践,利用鲁班锯和不同种类的木材,制作自己喜欢的木制模型。

5.反思(10min)•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向教师反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体验和收获。

六、教学评价1.思考题•你认为鲁班锯是一个好工具吗?人类文明史上有哪些值得追思的机械工具?•通过本次操作,你掌握了哪些基础木工知识?你会在工作中利用到这些技能吗?2.评估方式•学生学习笔记,通过重新演示鲁班锯的正确使用方法来检测学生的操作技巧;•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木制模型检测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鲁班造锯》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鲁班造锯》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鲁班造锯》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鲁班造锯的故事,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通过故事,让幼儿知道锯子的来历,了解锯子的作用。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鲁班造锯的故事,知道锯子的来历和作用。

难点: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鲁班发明锯子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鲁班造锯》2. 锯子模型或图片3. 制作锯子的材料(如纸张、木棒等)4. 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课件中的鲁班锯木头的画面,引导幼儿思考鲁班为什么要发明锯子。

2. 讲述故事:《鲁班造锯》。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关注鲁班是如何观察大自然,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锯子。

3. 讨论:让幼儿谈谈对鲁班造锯故事的看法,引导幼儿认识到鲁班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

4. 操作活动:分组让幼儿动手制作锯子。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锯子的结构,了解锯子的作用。

5. 展示与分享:让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锯子,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五、作业: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鲁班造锯》的故事。

2. 家长协助幼儿在家中找到锯子的使用场景,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六、教学延伸:1. 科学探索:组织幼儿进行一次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界中的锯子形状的物体,如树叶的边缘、贝壳的纹理等,让幼儿从中感受到锯子的设计原理。

2. 艺术创作:邀请幼儿用彩笔、剪刀等工具创作一幅关于鲁班造锯的画作,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聆听过程中的反应,了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幼儿在制作锯子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3.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讲述故事和观察锯子使用场景的情况。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对于幼儿在制作锯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鼓励幼儿动脑思考、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鲁班造锯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鲁班造锯
活动目标:
1、情感引入启发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现实生活中仿生现象的有关经验。

2、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带锯齿的茅草,放大镜。

2、锯子一把。

3、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一套。

4、幼儿操作的匹配图片每组一份(鱼网、蜘蛛网;变色龙、迷彩服;育婴袋、袋鼠;蝙蝠、雷达)。

活动过程:
一、探索操作,说说自己的发现(感知茅草有锯齿的特点)。

1、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玩玩、议议。

2、师生谈话。

师:刚才你们玩的是什么东西?(幼儿:草、放大镜)
师:你们说到的草它有个名字叫茅草。

你们玩后有什么要告诉大家的吗?(引导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大家)
师小结。

(着重点在茅草上。

如:老师听见小朋友说,茅草的边缘扎手;还有的说用放大镜可以清楚地看到茅草的边缘有一排小锯齿。

是这样的吗?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好吗?
3、幼儿再次观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茅草边缘锋利的小锯齿。

4、刚才你们都发现了,茅草很特别的地方,真聪明。

古时候有一个叫鲁班的人他也非常的聪明。

二、比较观察,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

(根据幼儿认识程度选择以下内容)
1、让幼儿看、听故事《鲁班造锯》(利用教学课件辅助)。

2、幼儿和老师共同讨论。

如:鲁班发明了什么?(出示锯子)锯子有什么用呢?鲁班受到什么的启发发明了锯子?(出示茅草)锯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出示茅草--锯子放大的画面)
小结:鲁班受到茅草的启发、发明了比茅草更锋利的锯子。

事实上,我们今天见到的许多机器和工具也是受到一些动物或植物的启发才制造出来的。

不信,我们来看看。

3、出示鱼的图片
师:鱼为什么有时能游到水底下,有时又能浮出水面呢?那你们想想仿照鱼的这种特点能发明什么呢?鱼和潜水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小结:你们瞧,鱼儿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们仿照他们的特点,制造出了对我们人类非常有用的潜水艇。

还有哪些的东西是受到动物的启发而发明的呢?让我们来找找看。

4、通过匹配游戏,找出有共同特征的两种物体。

①幼儿分成4组,每组一份匹配材料。

动物图片:蜘蛛网、变色龙、袋鼠、蝙蝠;人造物图片:渔网、迷彩服、育婴袋、雷达。

②找出有共同特征的两种物体。

③说说匹配的理由。

三、游戏:比比谁快
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

你会发明什么呢?让幼儿根据事物的特征展开想象,说说自己想发明的东西。

小结:看来你们都想和鲁班一样做个发明家是吗?那好,请你们平时多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模仿这种特点能发明什么有用的东西,如果有什么好主意,赶快告诉小朋友、老师和爸爸、妈妈,好吗?(自由结束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