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室内部声场的声振耦合分析
驾驶室结构振动及其声固耦合噪声响应分析

图 4 厚度为 3 mm下驾驶员左耳声压曲线对比
图 2 驾驶员左耳处声压对比曲线
从图 2还可以看出 ,频率范围在 105 Hz~115 Hz、145 Hz~155 Hz和 182 Hz~190 Hz内 ,驾驶员左耳处的场点声 压比较小 ,这样驾驶员左耳听到的噪音也比较小 。当频率 范围在 88 Hz~100 Hz、126 Hz~138 Hz、169 Hz~172 Hz 内 ,场点声压出现波峰 ,这里 92. 93 Hz、131. 04 Hz、172. 71 Hz恰恰是驾驶室声模态的第 2、4、7 阶 ,引起了声腔共鸣 , 使驾驶员左耳听到的噪音很不舒适 。因此在进行驾驶室的 结构设计时 ,发动机对于驾驶室的激振频率要尽量避开这 3个频率段 ,底盘的调校也同样要避开这 3个频率段 ,使驾 驶员与乘员在驾乘过程中尽量不受到噪音的干扰 。 3. 2 声固耦合作用
式 (4)和式 (5)描述了完全耦合的结构流体运动方程 ,
用统一的矩阵形式表示为
MS 0 Β
CS
0
·
U
ρf R M f
·· + P
0
Cf
·+ P
KS
- RT
U =
FS
(6)
0 Kf P
0
根据弹性结构和流体相互耦合的离散化矩阵方程 ( 6)
可以得到结构表面 S 节点处的位移和声压 。
1. 2 声学边界元方程
(西北工业大学 机电学院 ,西安 710072)
摘 要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ANSYS和声学分析软件 SYSNO ISE对卡车驾驶室的振动与内部声场耦合做了数值计 算分析研究 。介绍了振动频响分析方法 ,动力学计算与声学边界元模型耦合的具体步骤 。通过计算分析 ,分别研究 了驾驶室结构的声固耦合模型与非耦合模型对室内声场的影响 ,从而找出在不同的壁板厚度条件下 ,声固耦合作用 对室内噪声的影响 ,以及驾驶室内声场的变化规律 。 关 键 词 :驾驶室 ;振动 ;声学 ;有限元 ;边界元 ;声固耦合 中图分类号 : TH113 文献标识码 : A
汽车车内声场分析及降噪方法研究发展

汽车车内声场分析及降噪方法研究发展目录1引言 (2)2汽车噪声种类 (3)3车内噪声的主要来源 (5)3.1发动机噪声63.2底盘噪声63.3车身噪声和车内附属设备噪声64传统的车内噪声控制技术 (7)4.1消除或减弱噪声源的噪声辐射84.2隔绝传播途径94.3用吸声处理降低车室混响声105车内噪声主动控制技术 (11)5.1有源噪声控制技术125.2结构声的有源振动控制146车内噪声控制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15)7结语及展望 (16)参考文献: (18)汽车车内声场分析及降噪方法研究发展1引言控制车内噪声一直是车辆设计、制造工程师的努力方向。
汽车内部噪声不但增加驾驶乘人员的疲劳,而且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
车内噪声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车辆制造厂家的设计和工艺水平。
近年来,车内噪声已经成为无额定车辆品质的重要因素,车内低噪声设计已经成为产品开发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车内噪声级与乘坐室振动级别一样,已经成为判断汽车舒适性的主要指标。
车内噪声主要取决于乘坐室的减振隔音性能,重量轻的承载式车身结构和类似的减轻车身重量的措施被认为可能增大车内噪声,尤其是低频噪声。
实车测试表明,这种低频噪声主要集中在20~30HZ。
车身壁板的振动和噪声有紧密关系,且乘坐室空腔的共振会放大噪声。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在车辆设计阶段,利用现代振动力学与声学分析方法,预测车内噪声特性,实现优化设计;并通过实车测试,改进设计及工艺,最后使得车内噪声处于最优水平,最大极限地改善乘坐的舒适性,减轻人员的疲劳[1]。
2汽车噪声种类汽车是有多种声源的机器, 运行中会有多种噪声,可分为: 车外噪声和车内噪声。
车内噪声是指行驶的汽车乘坐室或驾驶室内存在的噪声, 其主要噪声源有: 发动机噪声、进气噪声、排气噪声、冷却风扇噪声、底盘噪声等。
车内噪声按传播途径分为: 空气声和固体声[2][3][4][3][4][4][3][4][4][4]。
空气声(Air Borne Sound) 是从动力系统表面发出的辐射声, 它在空气中传播并对车身加振而形成。
汽车内部声场分析

收稿日期:2008-08-13基金项目:轿车集成开发先进技术2整车NVH 控制技术,国家863重大科技专项(2006AA110101)作者简介:王彦博(1983.10-),男,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汽车NVH 与CAE 分析。
E 2mail:cri oos@ 文章编号:100621355(2009)022*******汽车内部声场分析王彦博,陈 剑(合肥工业大学噪声振动工程研究所,合肥 230009) 摘 要:在新车身设计阶段,由于汽车内部诸多因素的不确定,用有限元计算声腔模态时对声腔模型进行了简化处理。
对比了有无座椅和仪表盘挡板的车内声学模态结果,用边界元法进行了车内结构辐射声压计算和声贡献量分析,对改进车内噪声有一定参考。
关键词:声学;边界元法;声压;声模态;声贡献量中图分类号:U46 文献标识码:ANo ise Ana lysis ofI n ter i or Acousti c F i eldWAN G Yan 2bo,CHEN J ian(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 ogy,I nstitute of Sound and V ibrati on Research,Hefei 230009,China ) Abstract:The inner acoustic modes of a car are computed in the initial design stage with a si m p li 2fied finite ele ment model .Results of the acoustic modes with /without seats,and with /without instrument panels are compared .Radiating s ound p ressure computati on and s ound contributi on analysis in the car are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the boundary ele ment method .This work is of reference f or the i m p r ove ment of interi or noise conditi on of vehecles .Key words:acoustics;boundary ele ment method;acoustic p ressure;acoustic modes;s ound contri 2buti on 汽车车内噪声不但增加驾驶员和乘客的疲劳程度,而且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
利用声固耦合模型进行轿车车室内噪声的仿真分析

图 2 MSC.Patran 中的车室空腔模型
为了与实体模型相区别,MSC.Nastran 的声学模型在节点数据卡的第 7 域中填加“-1” , 以此定义它为流体(空气)单元节点。对于复杂的模型,为了减少修改节点数据卡的工作量, 用户可以根据数据卡的格式自己编写数据转换程序来完成这一工作。MSC.Nastran 声学模型 数据文件中的材料卡用的是流体的 MAT10 卡,它定义了流体的体积模量和密度。在单元特性 卡的第 8 域中声明是流体单元,这样就得到了车室空腔声学模型的数据文件 。
(a)76.68 Hz
(b)113.88 Hz
(c)140.84 Hz
(d)158.08 Hz
图 4 车室空腔的声学模态
3.2 车身结构的模态分析
由于本文讨论的车室内噪声是由车身结构振动引起的, 车身既是噪声信号的发生器, 也 是振动激励信号的滤波系统, 分析车身结构的模态可以更好地掌握振动传递和噪声产生的机 理,进而为室内噪声预测以及噪声源诊断、壁板声学贡献分析等提供依据。
[2]
-4-
2003 年 MSC.Software 中国用户论文集
在 MSC.Nastran 中建立车室结构与空腔的声固耦合模型, 首先要将车身结构模型和车室 空腔模型的数据卡合并到一起,这也可以通过在 MSC.Patran 的一个模型中分组建模实现, 但要注意这两个模型的节点和单元要分开编号并且分别定义单元的材料和特性。在数据段中 必须填加“ACMODL,IDENT”卡片,使两个模型中相重合的节点连接(耦合)在一起,保证它 们在分析时一起运动。如果流体模型的界面节点没有与结构模型节点相耦合,那么该节点的 边界条件相当于被刚性壁所约束。图 3 所示为声固耦合模型的纵向剖视图。
Key words: noise,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MSC.Patran,MSC.Nastran
车身结构振动与车内噪声耦合的研究

标 {叭 } 求 出结 构 位 移 { ; }
,
时畔 坐
呵 」以训
、
{ 一1} J l
一
,
其中
户 57卜位 那 么
,
,
式 (7 变 为 : )
{
参 {}{ 斗
} 0 l{ !
1) (1
和 声 学压 力 向 量 { 川
在 驾驶 员 座 位 处 通 过 结 构 位
, 分别 算 出 p加 的
移 正 规化 至 一 单 位 长 度 来 计 算
根据
六
,
则式
可 化为
一 口场 尹
伊卜
和 声 学刚 度 矩 阵
,
理论
,
分 别计 算 出 乘 座 室 空 腔 的 声 学 质 量矩 阵
,
然 后 利 用 数 值方 法 则 可 求 解式 出 空 腔 的 各 阶 声 学共 振频 率 和 振 型
从而 求
有限 元
级 座 室空 腔 的 离胜 化
分析 总框 图 如 图
,
研 究表 明 质 轻 的 承 载式 车 身 结 构 和 类 似 的 减 轻汽 车质 量 的 措 施是 增 大 汽 车车身结 构 振动 和 车 辆 内部 噪声 特别 是 低 频 噪 声 的 原 因 人 们 试 图 以 吸 声 材 料 来 降 低 车 内 噪声 但 是
吸 声材 料 虽 然 能 够 较好 地 吸 收 中 高频 噪声
,
时
,
减 少 挡风 玻 璃 的 振 动 不 但 不 能降低 噪 声
的 ( \ 己 小 .
0 3
反 而 增 大 了 噪声
.
1
— 只 有 后 窗 振 动时驾 映 负 座 位
处噪 声
高速列车车厢结构声-振耦合响应数值分析

第2 0卷 第 3期
21 0 1年 9月
计 算 机 辅 助 工 程
Co u e d d En i e rn mp t rAi e gn e i g
Vo . 0 No 3 12 . Se t 2 1 p . 01
文 章 编号 :06—0 7 (0 ) 30 4 —7 10 8 2 1 0 .0 20 1 I
中图分 类号 :U 7 . ; 2 19 ; B 1 . 2 0 2 U 7 . 1 T I5 1 文献标 志码 : B
N um r _ — e ・ al anal s 0n o t Vi aAon oupln ̄ r s ns t t i c l i ‘ y s ac us i Ac- ‘ ● br - ■ t i c l i - e oo e OI ‘
Ab t a t s r c :As t he is e h tt e sr n c usi r su e wh c s g n r t d o sr cu e s ra e by o t su s t a h to g a o t p e s r i h i e e ae n tu t r u f c c
轿车车室声固耦合系统的模态分析_马天飞

机械工 程 学报
C H IN E S E JO U R N A L O F M E C H A N ICA L E N G IN E E R IN G
V
o
.
14
1
Ju
.
l
N 0. 7 2 005
轿 车车室声 固祸合 系统 的模 态分析
马天 飞
(吉林大学 汽车 工 程 学院 长 春 1 3 0 0 2 2 )
料 卡(M AT lo
卡
,
)
并定义 流体(即 空气)的体积 模量
(1 41
.
6
kP
a)
和密度 (l
.
29
kg / m )3 ; 在单元 特性 卡 的第 8
域 中填 入 “ PFL U ID ” 声明是流 体单元 。 这样 就将 车
室空腔 的有 限元 实体模 型转换 为声学模 型 , 如图 lb
所 示 。 模 型 中去 除 了座椅 所 占空 间 , 包含 2 2 4 2 个
第 一 阶纵 向声学 模态 (图3 a) 的节线 大 致 处 于车 室 中间位 置 , 向两端 声 压逐渐 增大 。 由于 车室 空 腔 模型是左 右对称 的, 因此室 内声压分 布也 是对称 的 。 图 3 b 中的声压 是横 向分布 的 , 节线 处于 车 室纵 向对
称 面上 。 而 134
.
9 5 o Hz
的声学模态表现 为 声压在横 、
纵两个 方 向上分布 的综 合模式 , 它 的节线近 似 为首
阶纵 向和 横 向模态节 线 叠加 的结果 。 另外 , 由于在 垂 直 方 向上 车 室形 状 很 不规 则 , 导致 垂 向模 态 (图 3 d) 的声压 分布 也 不规则 , 且节 线变得 不清 晰 。 2. 4 祸合 系统 的模态分 析
汽车车内声场分析及降噪方法研究现状

汽车车内声场分析及降噪⽅法研究现状汽车车内声场分析及降噪⽅法研究现状摘要:本⽂⾸先对车内噪声的来源进⾏分析,然后建⽴了车室空腔声场的声学有限元模型,利⽤结构及声场动态分析技术,对车⾝结构的动态特性、车室空腔声场的声学特征进⾏了研究。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声固耦合系统在外界激励下的声学响应。
阐述了车内被动噪声控制在低频噪声上的原理与应⽤。
及决定主动噪声控制效果的决定因素及在车内噪声控制中应⽤的发展过程, 并指出当前研究中需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向。
关键词:车内噪声;控制;车室空腔;主动降噪Abstract:This article first interior noise sources were analyzed, and the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vehicle compartment acoustic sound field in the cavity, the use of 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 sound field analysis of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dy structure, the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hicle compartment cavities were sound field the study. On this basis, the analysis of the acoustic excitation solid coupling system in the outside world under the acoustic response. It describes 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passive noise control car on the low-frequency noise. And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active noise control determinants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in the car noise control applications, and pointed out that current research problems to be resolved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Keywords: interior noise; control;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cavity; Active Noise Reduction0 引⾔汽车车内噪声不但增加驾驶员和乘客的疲劳,⽽且影响汽车的⾏驶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 杭州,2007.10.17-19车室内部声场的声—振耦合分析左言言 张焱 刘海波(江苏大学振动噪声研究所 江苏 镇江 212013)摘 要:本文首先建立了汽车车身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车身进行了有限元计算模态分析;然后建立了车室空腔声场的声学有限元模型,利用结构及声场动态分析技术,计算出车室空腔声场的声学模态,对该车身结构的动态特性、车室空腔声场的声学特征进行了研究。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声—振耦合系统在发动机激励下的声学响应,为控制车内的低频噪声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声场;有限元分析;模态分析;声学响应Sound-vibration Coupling Analysison the Interior Sound Field of Vehicle CabinZUO Yan-yan ,Zhang Yan ,Liu Hai-bo(Institute of Noise and Vibration, Jiangsu University, China 212013)Abstract: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established of a vehicle body at first, and thecomputed mod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hen the acoustical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vehiclecabin cavity was also established, and its acoustical modal was computed with dynamicalanalysis techniques on structure and acoustics.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hiclestructure and the acoustic features of the vehicle cabin cavity were studied here at same time.Based on the analysis above, acoustical response analysis of the sound –vibration couplingsystem of the cabin cavity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could be valuable for the low frequencynoise control of the vehicle interior sound field.Key words : sound fiel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odal analysis; acoustical response1 有限空间声-振耦合基本理论 在充满介质的有限空间中,有一振动物体向周围辐射噪声,由牛顿定律可知,周围介质也对这一物体也产生反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的综合影响称为耦合作用。
其数学形式可表述为:假设体积为V 的任意形状空间,包围该空间的结构总面积为A ,其中弹性、吸收、刚性表面分别为r A 、αA 、s A ,根据波动理论,该空间内的声压波动方程和边界条件分别为[1,2]: 012222=∂∂−∇tp c p (1) ⎪⎪⎪⎩⎪⎪⎪⎨⎧∂∂−=∂∂∂∂−=∂∂=∂∂(吸收表面)(弹性表面)(刚性表面)t p Z npt np n p a f f ρωρ220 (2) 其中2∇为Laplace 算子,p 为声压,c 为介质中的声速,t 为时间,n 为壁面单位外法车室内部声场的声—振耦合分析向量,f ρ为介质密度,w 为壁面振动法向位移,αZ 为吸收表面αA 上的声阻抗率。
根据薄板理论,腔体薄壁结构的振动微分方程为:p f t w h w H s s s −=∂∂+∇224ρ (3) 式中,H s 、s ρ、和s h 分别为壁结构的弯曲刚度,材料密度和壁厚, 4∇为重调和算子,f 为作用在结构上的法向外载荷,p 为壁板处的声压。
由声-振耦合理论[3,4]可知,在声空间边界条件(2)中有结构位移w ,在结构振动方程(3)中又有声压p ,因此方程(1)和方程(3)都不能独立求解。
对车室内部噪声分析而言,实际车室壁面均为弹性吸声表面,因此(1)应改写为:t p Z tw n p a f f ∂∂−∂∂−=∂∂ρρ22 (4) 由于波动方程和结构振动方程在边界处不是独立的,因此要求解此微分方程组,应先将方程解耦。
这里用有限元法求解。
有限元法求解声振耦合方程的基本过程是对车身乘坐室内部空间和壁板结构分别进行离散,并引入相应的声单元声压模式[5]: ()e p p N p = (5)和结构单元位移模式: ()e N w δδ= (6)其中,p N 、δN 分别为声压,结构位移的插值函数,()e p、()e δ分别为声单元节点声压列向量、结构单元节点位移列向量。
由式(1)和边界条件(4)出发,以p N 为插值函数,采用Galerkin(伽辽金)法可以获得声空间有限元方程为:δ&&&&&A Hp p D pG −=++ (7) 式中, G 、D 、H 分别为声质量、阻尼、刚度矩阵,A 为耦合矩阵,p 为节点声压列向量,δ为节点位移列向量。
对结构空间,由虚功原理得有限元方程为:p A I K C M T fs 1−+=++ρδδδ&&& (8) 式中,M、C、K 分别为结构质量、阻尼、刚度矩阵,I s 为结构载荷列向量。
将(2-7)和(2-8)合并,即得到乘坐室的声-振耦合分析的有限元模型:⎩⎨⎧⎭⎬⎫=⎩⎨⎧⎭⎬⎫⎥⎦⎤⎢⎣⎡−+⎩⎨⎧⎭⎬⎫⎥⎦⎤⎢⎣⎡+⎩⎨⎧⎭⎬⎫⎥⎦⎤⎢⎣⎡−s f I p K H p C D p M A G 000001δρδδ&&&&&& (9)2 车室空腔声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本文研究的是某轻型客车车身的声学问题。
建立声学模型不可能考虑所有的部件和细节,要进行必要的简化[6]。
建模之前需要确定声学单元的尺寸。
声学单元的理想尺寸大约是每个波长六个单元。
根据空气中的声速和噪声的分析频率,可以计算出声波的波长以及声学单元的理想尺寸。
另外考虑流体结构耦合时,在耦合界面上流体单元的节点与结构单元的节点必2007年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杭州,2007.10.17-19须一一对应[7]。
,本文中用ANSYS建立的车室空腔声场模型取声学单元的长度为 60-120mm。
建立有限元声学模型如图所示:选用fluid30单元,共有13536个节点,11730个单元,如图1所示。
3 车室内空腔声场声学模态有限元计算依据上述建模原则,把建好的声学模型导入到声学计算软件SYSNOISE中计算声场模态,得到的前六阶的声场模态图见下图2。
图1 车室空腔有限元模型第一阶(37.0HZ) 第二阶(73.5Hz) 第三阶(105.1Hz)第四阶(112.9 Hz) 第五阶(117.4HZ) 第六阶(126.1 Hz)图2 车室空腔声场模态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车室空腔的横向对称性,使车室空腔声场的各阶模态振型左右对称。
其中对前排驾乘人员而言,二、四、六阶为有利模态,即节线位置处于人耳附近,使人处于噪音最小的声学环境中;对后排乘员而言,第四阶模态为有利模态;对于中排乘客而言第一、四、五阶模态为有利模态,而第三阶对前中后排驾乘人员而言均为不利模态,即人耳处于声压幅值的腹部区域。
对于更高阶的声学模态其声压分布更加复杂。
4 声振耦合法计算车室内噪声图3是建立的结构模型与流体模型耦合后的整体模型。
将已建立的驾驶室结构有限元模型和车身声腔有限元模型导入到声学分析软件SYSNOISE中,同时导入的还有计算得到的车身车室内部声场的声—振耦合分析结构模态数据。
图4是发动机激励下车内不同位置的声学响应仿真计算结果。
图4中三个场点的声压频谱基本一致。
驾驶员位置处的噪声最大,后面依次是中排乘客位置和后排乘客位置,而且都是在106 Hz 处出现最大的峰值。
对车室内声学响应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在某些激励频率下,车身结构强迫振型中出现振幅较大的壁板振动时,噪声将加剧。
可见控制车内的低频噪声,必须控制车身结构的振动。
5 结论本文借助有限元声学分析软件,先计算出声学模型的声学模态,再对声振耦合方程进行解耦,计算了客车车身声—振耦合模型在发动机的激励下的声压响应,分析车身振动辐射声场的特性。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处理技术对分析和控制车内的低频噪声,具有指导意义。
图3 进行声学计算的耦合模型驾驶员右耳旁声压级频谱 中排乘客右耳旁声压级频谱图4 车室内的噪声频谱后排乘客右耳旁声压级频谱2007年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杭州,2007.10.17-19 参考文献[1] 杜功焕,朱哲民,龚秀芬.声学基础[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2] 靳晓雄, 张立军.汽车噪声的预测与控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3] S. H. Kim, J. M. Lee, M. H. Sung. Structural-acoustic modal coupling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to noise reduction in a vehicle passenger compartment[J].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1999, 225(5):89-999.[4] 朱才朝,秦大同.车身结构振动与车内噪声声场耦合分析与控制[J].机械工程学报,2002,38(8):54-58[5] 李增刚.SYSNOISE Rev 5.6详解[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6] 白胜勇,靳晓雄.轿车乘坐室声学模态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2000,28(2):206-209[7] 李传兵,李克强.车内噪声控制中结构—声场耦合模态分析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02,15(3):343-346车室内部声场的声-振耦合分析作者:左言言, 张焱, 刘海波作者单位:江苏大学振动噪声研究所,江苏,镇江,2120131.会议论文孟晓宏.金涛复杂结构消声器消声特性的有限元分析2008由于复杂结构消声器的内部声场比较复杂,平面波理论无法准确地预测其分布,为了计算复杂结构消声器的消声特性,并进一步提高消声器的声学性能,在基本假设的前提下,合理处理进出口及壁面的边界条件,建立消声器内部声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消声器的传递损失(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