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内声场分析及降噪方法研究发展

汽车车内声场分析及降噪方法研究发展
汽车车内声场分析及降噪方法研究发展

目录

1 引言 (1)

2 汽车噪声种类 (1)

3 车内噪声的主要来源 (2)

3.1 发动机噪声 (2)

3.2 底盘噪声 (2)

3.3 车身噪声和车内附属设备噪声 (2)

4 传统的车内噪声控制技术 (3)

4.1 消除或减弱噪声源的噪声辐射 (3)

4.2 隔绝传播途径 (3)

4.3 用吸声处理降低车室混响声 (3)

5 车内噪声主动控制技术 (4)

5.1 有源噪声控制技术 (4)

5.2 结构声的有源振动控制 (4)

6 车内噪声控制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4)

7 结语及展望 (5)

参考文献: (6)

汽车车内声场分析及降噪方法研究发展

1引言

控制车内噪声一直是车辆设计、制造工程师的努力方向。汽车内部噪声不但增加驾驶乘人员的疲劳,而且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车内噪声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车辆制造厂家的设计和工艺水平。近年来,车内噪声已经成为无额定车辆品质的重要因素,车内低噪声设计已经成为产品开发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车内噪声级与乘坐室振动级别一样,已经成为判断汽车舒适性的主要指标。车内噪声主要取决于乘坐室的减振隔音性能,重量轻的承载式车身结构和类似的减轻车身重量的措施被认为可能增大车内噪声,尤其是低频噪声。实车测试表明,这种低频噪声主要集中在20~30HZ。车身壁板的振动和噪声有紧密关系,且乘坐室空腔的共振会放大噪声。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在车辆设计阶段,利用现代振动力学与声学分析方法,预测车内噪声特性,实现优化设计;并通过实车测试,改进设计及工艺,最后使得车内噪声处于最优水平,最大极限地改善乘坐的舒适性,减轻人员的疲劳[1]。

2汽车噪声种类

汽车是有多种声源的机器, 运行中会有多种噪声,可分为: 车外噪声和车内噪声。车内噪声是指行驶的汽车乘坐室或驾驶室内存在的噪声, 其主要噪声源有: 发动机噪声、进气噪声、排气噪声、冷却风扇噪声、底盘噪声等。车内噪声按传播途径分为: 空气声和固体声[2][3][4]。

空气声(Air Borne Sound) 是从动力系统表面发出的辐射声, 它在空气中传播并对车身加振而形成。空气声会在传播过程中衰减, 材料对声能的衰减也使其大大衰减。固体声(Solid Borne Sound)是机械振动沿固体构件传播中产生的噪声, 它产生于发动机、变速箱、后桥、轮胎等, 并能通过底盘车架传播。由于固体构件一般由均质、密实的弹性材料组成, 对声波的吸收作用很小, 并能约束声波使它在有限空间内传播; 因此结构声往往可以传播很远距离。固体声通过构件表面的振动也会辐射出“再生”的空气声, 它与原始空气声相比较,结构声形成的再生噪声往往更难解决。空气声和结构声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空气声的振动能够迫使构件产生振动成为结构声; 结构声辐射出声音时, 也就成为空气声。减少空气声的传播, 要从减少或阻止空气的振动入手, 可以采取吸声或隔音措施; 减少结构声的传递,则须采取隔振或阻尼措施。

3车内噪声的主要来源

车内噪声主要来源于发动机噪声,进、排气噪声,底盘噪声等。这些声源的噪声经由空气和结构两个途径传入车内。其中经由空气传播的噪声主要是发动机表面辐射噪声和气流流动噪声,而结构传播的噪声主要是发动机、轮胎、路面及气流等引起车身振动而向车内辐射的噪声。空气传播和结构传播噪声的能量因车型、结构以及噪声的频率成分的变化而有所差别。800 Hz 以上的中、高频噪声主要通过空气传入车内,而400 Hz 以下的低频噪声主要通过结构传入车内。试验研究表明,封闭的车辆舱室对外部声源起到较大的隔声作用,发动机的空气传播噪声对封闭驾驶室内部噪声影响不大;封闭驾驶室内部噪声主要是发动机振动和路面随机激励引起车辆舱室各板壁振动而辐射出来的固体声,其中由发动机引起的噪声占主要地位。因此低频噪声是车辆舱室内部噪声的主要成分。

3.1发动机噪声

包括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进气噪声、排气噪声、排气噪声、风扇噪声、结构噪声等通过空气,由车身的缝隙活孔、洞传播至车内而形成的车内噪声,以及由发动机燃烧和惯性力矩引起的振动,通过悬架和副车架传到车身,引起车身弯曲振动,扭转振动等,同时也会引起板件及结构产生局部振动,进一步向车内辐射的中、低频噪声。

3.2底盘噪声

主要包括由于轮胎快速滚动对其周围空气形成扰动而产生的轮胎噪声, 齿轮系啮合和振动而产生的变速器、驱动桥噪声, 旋转和振动传递而产生的传动轴噪声, 汽车高速行驶时, 空气紊流对车身的激励造成车身,高频振动, 并在车内产生的高频噪声, 汽车制动时产生鸣叫声等几个方面。

3.3车身噪声和车内附属设备噪声

包括由于车身的振动和空气与车身的冲击与摩擦而产生的噪声, 以及空调机或暖风装置工作时而产生的噪声。

由上可知,车内噪声的发生机理如图所示。

图1车内噪声发生机理

这些噪声源所辐射的噪声, 在车身周围空间形成一个不均匀的声场, 并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向车内传播一是通过车身壁板及门窗上的所有的孔、缝直接传人车内二是车外噪声声波作用于车身壁板, 激发壁板振动, 并向车内辐射噪声, 这种辐射声的强度与壁板的隔声能力有关, 也就是说它服从质量定律的规律。

4传统的车内噪声控制技术

制造无噪声汽车如建造永动机一样是不可能的。而, 制造具有最小声辐射的汽车却是完全可行的。目前, 被动的控制车内噪声可以从各个方面考虑减弱、消除噪声源隔绝声源、振源与车身间的传递路径以及吸声处理。

4.1消除或减弱噪声源的噪声辐射

降低汽车上任何声源的噪声能量都有利于控制车内噪声, 具体途径主要有:①对发声部件采用消声器, 对振动部件采用减振器;②改善结构设计, 降低产生噪声的激振力;③采用改进密封元件, 增加密封压力的方法来消除泄漏气流的间隙;④改善车身形状设计, 避免空气紊流对车身的激励造成车身高频振动, 并在车内产生高频噪声。

4.2隔绝传播途径

为减少汽车行驶过程中传入车内的噪声,可以利用具有弹性和阻尼的材料来阻断结构声;也可以利用涂布、阻尼粘胶等材料来提高车身壁板的隔声性能并减小车身壁板的孔、缝数目和尺寸,从而增强车身结构的隔声量,削弱或阻断气体传声。即主要采取隔振、隔声和提高车室密封性等措施来降低车内噪声。例如对大型客车,合理选择和在适当位置布置隔振器来支撑发动机,可使车内噪声降低3~8 dB。提高车室的密封性是阻止噪声传入车内的有效方法之一。车室隔声结构的构成是在不同部位适当组合吸声防振材料,有时为了减轻汽车重量,也采用在车身涂敷防振涂料等方法。试验研究表明,对各操纵机构和仪表线路通过车身的孔、缝进行密封处理后的车内噪声可降低10 dB。如果对屏蔽罩的壁板涂敷阻尼层, 则可进一步降低噪声2 dB 左右[5][6]。

4.3用吸声处理降低车室混响声

在车室室壁使用能减少反射声的吸声材料, 可有效降低车室混响作用, 从而达到控制车内噪声的目的。常用的吸声材料有种型式, 即多孔质材料, 如玻璃棉、毛毡、石棉等孔板结构体、膜状材料, 如石膏板、箔等共鸣吸声体, 如具有空隙和窄缝的板等。一般吸声材料的吸声效果与其厚度有关, 通常限制在一为好, 以提高吸收能力, 最好把吸声材料放于易于振动的薄板之后, 即将吸声材料作为中间层使用。

吸声材料的布置应靠近目标声源。同一效果下,吸声材料越接近声源, 材料的消耗越少。在汽车底板、内饰、衬垫等的设计时, 应尽量使用本身就具备吸声性能的材料, 以降低成本。另外, 汽车隔声、吸声措施易综合考虑, 以实现用最简单结构、最少材料控制车内噪声的目的。

5车内噪声主动控制技术

由于吸声材料对高频噪声的效用较显, 而对低频噪声的效果欠佳, 所以其在噪声控制的应用有一定局限性。控制中, 降低低频噪声和低频振动一直是困难较大、成本较高的工程。例如, 一般吸声材料的低频吸声系数很小, 共振型低频吸声结构要占很大空间, 且吸声频带很窄, 构件的低频吸声量很小。因此, 近年来噪声主动控制在降低低频噪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主动控制一般包括: 有源噪声控制和有源振动控制。

5.1有源噪声控制技术

Active Noise Control(简称ANC)方法是近年发的一种全新的噪声控制方法。有源噪声控制是指定区域内人为地、有目的地产生一个次级声信号去控制初级声信号, 达到降噪目的的技术。该项技术早在20 世纪30 年代由德国物理学家Lueg 提出并申请了专利。封闭空间声场的有源控制研究是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才开始进行的[7][8][9]。英国ISVR 的Nelson 等人研究了有源消声系统次级声源阵列和监测传声器的最优布防问题, 并开始在飞机舱室和轿车车内进行自适应有源降噪研究。20 世纪80 年代末期发展了自适应有源降噪技术, 可实现选择性降噪, 并能自动跟踪声场参数和噪声源的变化, 可以有效解决车辆上传统降噪措施对同一型号车辆治理中存在的高散度问题。国外某些汽车公司及研究机构于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开始尝试将有源降噪技术用到车内噪声控制上, 并相继推出一些试验性系统。日本尼桑公司1991 年在其Blue Bird 轿车上开始装备有源降噪系统, 降低车内噪声5.6 dB。近几年来, 国外在该领域又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国内开展有源降噪技术研究相对较晚。沙家正等人1979 年开始对管道有源降噪进行研究; 马大酞等人对封闭空间的声场形式作了探讨; 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学者对有源降噪及其工程应用作了大量工作[10][11][12]。

5.2结构声的有源振动控制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简称AVC)方法是用另一振动源产生某种振动, 迭加到原有振动上, 达到减振、隔振、吸振的目的。较早的结构振动有源控制研究始于20 世纪70 年代。苏联学者A.S.Knyazey1967 年发表了第一篇采用振动控制方法降低辐射噪声的论文。1989年, Hansen等人比较了采用振源和声源控制矩形板声辐射的不同效率。1990年~1991年, Pan等人用该方法对矩形空间的声传入进行了控制, 既有理论分析、又有试验研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 AVC的研究与应用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 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在主动振动控制的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主要倾向于采用次级振源进行结构声的主动控制, 并已在谐振结构噪声的主动控制中获得初步验证。

6车内噪声控制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随着物理学、电声学、工程学、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系统科学等技术的发展,车内噪声控制技术将发生历史性变革。

(1) 随着材料工业的发展,如何研制和选用体积小、重量轻、吸声隔声效果好的复合声学材料来降低车内噪声将得到高度重视。

(2) 有源噪声控制技术应用于车内低频噪声控制将成为研究热点。研究满足应用要求的声学器件(传声器、扬声器等) 和自适应有源降噪适时控制算法是提高有源噪声控制技术实用性的有效途径。

(3) 结构声振动控制技术为从边界面的振动控制解决有界空间声传入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结构振动控制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驱动机构(换能器) 的性能。使用特殊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和压电涂层等进行有源动态控制的尝试,即所谓智能材料的研究可大大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与控制能力。

(4) 自适应技术、神经网络技术、模糊控制方法等在有源噪声控制技术中的应用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5) 由于车辆舱室噪声场不同于一般封闭的简谐声场,声场、声学条件和环境复杂,因此还需在这方面进一步研究。

7结语及展望

随着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和材料工业的发展,有源消声技术在车内噪声控制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难点亟待解决:如对车内声场分布、空间有源降噪的机理等缺乏深入研究;次级声源和误差传感器的最佳数量及最优布放位置如何确定;ANC 系统的稳定性如何保持等等。

未来,车内有源消声技术的发展方向将在多通道、非线性、鲁棒等多个方面展开,对宽带噪声控制的多通道自适应ANC 系统以及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有源消声系统会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另外,对车内减振降噪的智能材料和结构的研究也必将是今后的热门课题。预计随着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换能器技术和控制理论的发展,AVC 系统的发展将越来越快,应用也越来越广。

参考文献:

[1]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陈南主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3.

[2]庞剑, 谌刚, 何华.汽车噪声与振动:理论与应用[M].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3]郭建新.小客车车内噪声控制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 江苏: 江苏理工大学,1999.

[4]王文兴.大客车车内噪声源识别及噪声控制.硕士学位论文[D].重庆交通学院,2001.

[5]王瑛璞, 赵国迁.客车车内噪声控制[J].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05, 19( 1) : 51- 53.

[6]柳志华, 何天明, 张翔.汽车发动机噪声控制技术研究[J]. 北京汽车, 2007, ( 1) : 9- 12.

[7]徐永成,温熙森,陈循,等. 有源消声技术与应用述评[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01,23(2): 119- 124.

[8]刘鹏.汽车车内噪声的预测与控制.硕士学位论文[D].石家庄铁道学院,2006.

[9]常振臣,王登峰,周淑辉, 等.车内噪声控制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 吉林大学学

报,2002,32(4):86- 90.

[10] R. Maier; J. Zillmann; L. Enghardt; N. Genoulaz.Experimental results on active control of buzz saw noise tones of aeroengin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eroacoustics, 2007, 6( 1) : 17- 30. [11] Diaz, J.; Ega, J.M.; Violas, J..A local active noise controlsystem based on a virtual- microphone technique for railway sleeping vehicle applications [J]. Mechanical Systems & Signal Processing, 2006, 20 ( 8) : 2259- 2276.

[12] Stanef, D.A.; Hansen, C.H.; Morgans, R.C.. Active controlanalysis of mining vehicle cabin noise using finite elementmodelling [J]. Journal of Sound & Vibration, 2004, 277( 1/2) : 277- 297.

汽车车内声场分析及降噪方法研究发展

目录 1 引言 (1) 2 汽车噪声种类 (1) 3 车内噪声的主要来源 (2) 3.1 发动机噪声 (2) 3.2 底盘噪声 (2) 3.3 车身噪声和车内附属设备噪声 (2) 4 传统的车内噪声控制技术 (3) 4.1 消除或减弱噪声源的噪声辐射 (3) 4.2 隔绝传播途径 (3) 4.3 用吸声处理降低车室混响声 (3) 5 车内噪声主动控制技术 (4) 5.1 有源噪声控制技术 (4) 5.2 结构声的有源振动控制 (4) 6 车内噪声控制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4) 7 结语及展望 (5) 参考文献: (6)

汽车车内声场分析及降噪方法研究发展 1引言 控制车内噪声一直是车辆设计、制造工程师的努力方向。汽车内部噪声不但增加驾驶乘人员的疲劳,而且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车内噪声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车辆制造厂家的设计和工艺水平。近年来,车内噪声已经成为无额定车辆品质的重要因素,车内低噪声设计已经成为产品开发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车内噪声级与乘坐室振动级别一样,已经成为判断汽车舒适性的主要指标。车内噪声主要取决于乘坐室的减振隔音性能,重量轻的承载式车身结构和类似的减轻车身重量的措施被认为可能增大车内噪声,尤其是低频噪声。实车测试表明,这种低频噪声主要集中在20~30HZ。车身壁板的振动和噪声有紧密关系,且乘坐室空腔的共振会放大噪声。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在车辆设计阶段,利用现代振动力学与声学分析方法,预测车内噪声特性,实现优化设计;并通过实车测试,改进设计及工艺,最后使得车内噪声处于最优水平,最大极限地改善乘坐的舒适性,减轻人员的疲劳[1]。 2汽车噪声种类 汽车是有多种声源的机器, 运行中会有多种噪声,可分为: 车外噪声和车内噪声。车内噪声是指行驶的汽车乘坐室或驾驶室内存在的噪声, 其主要噪声源有: 发动机噪声、进气噪声、排气噪声、冷却风扇噪声、底盘噪声等。车内噪声按传播途径分为: 空气声和固体声[2][3][4]。 空气声(Air Borne Sound) 是从动力系统表面发出的辐射声, 它在空气中传播并对车身加振而形成。空气声会在传播过程中衰减, 材料对声能的衰减也使其大大衰减。固体声(Solid Borne Sound)是机械振动沿固体构件传播中产生的噪声, 它产生于发动机、变速箱、后桥、轮胎等, 并能通过底盘车架传播。由于固体构件一般由均质、密实的弹性材料组成, 对声波的吸收作用很小, 并能约束声波使它在有限空间内传播; 因此结构声往往可以传播很远距离。固体声通过构件表面的振动也会辐射出“再生”的空气声, 它与原始空气声相比较,结构声形成的再生噪声往往更难解决。空气声和结构声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空气声的振动能够迫使构件产生振动成为结构声; 结构声辐射出声音时, 也就成为空气声。减少空气声的传播, 要从减少或阻止空气的振动入手, 可以采取吸声或隔音措施; 减少结构声的传递,则须采取隔振或阻尼措施。

车身噪声传递函数分析

车身噪声传递函数分析昝建明周舟李波灏肖攀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

车身噪声传递函数分析 Noise Analysis of Car Body Using Transfer Function 昝建明周舟李波灏肖攀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重庆401120 ) 摘 要: 车身的NVH特性是车身开发的重要内容。在车身的设计中,用有限元软件MSC Nastran 进行了噪声传递函数分析,并根据计算结果对车体结构进行优化,提高NVH 性能。关键词: 车身, NVH, MSC Nastran, 噪声传递函数, 优化 Abstract:NVH performance is the important task for body design. During the body design stage, using MSC Nastran to do NTF analysis, the results can help optimize the body structure to improve the NVH performance. Key words: Body, NVH, MSC Nastran, NTF, Optimization 1 引言 NVH性能是新车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车身在整车的NVH性能中有着重要影响,不论是来自路面的激励,还是来自发动机的激励,都是通过车身传递给乘员。开发出合理的车身结构对提高整车的NVH性能有重要作用。车身噪声传递函数(NTF)分析就是车身开发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将对车身与底盘之间的主要连接区域进行声学传递函数分析,以便找出噪音传递路径与对NVH特性影响比较大的关键零部件。分析时一个声学空腔模型将被包括在内并用来预测内噪声水平,车辆的详细有限元模型与声学空腔模型将被耦合并求解,通过车身与动力系统及底盘系统连接点上施加载荷来计算车内乘员耳侧的噪声响应。 2 分析模型 车身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包括车身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和车身声学空腔有限元模型两部分。其中,车身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包括结构件的有限元模型和非结构件的有限元模型,非结构件的有限元模型就用集中质量来模拟。声学空腔的有限元模型用有限元流体的单元来模拟,包括乘员仓空腔,座椅和行李箱空腔三部分的有限元模型。图1表示了车身分析模型的结构关系。 声学单元的理想尺寸大约是每个波长不少于六个单元,实际上通常采用的声学单元的长

车内噪音的来源及解决方法

在汽车音响改装行业浸淫多年,改装过不少车型,因为音响改装涉及到车辆吸音降噪的处理,对此也有些心得,现在整理一下,和大家分享。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车内的噪音的来源,车内噪音主要有下面几种: 1.发动机噪音 发动机噪音包括发动机缸体发出的机械声,还包括进气系统噪音,即高速气体经空气滤清器、进气管、气门进入气缸,在流动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很强的气动噪音。由于汽车公司在车辆设计时由于成本的问题,部分零件不会采用最好的材料,如该车引擎盖没有使用吸音材料,防火墙没有贴隔音材料造成了发动机的声音通过仪表台下方、底盘传入到车内。 2.轮胎噪音 一般的胎噪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轮胎花纹间隙的空气流动和轮胎四周空气扰动构成的空气噪音;二是胎体和花纹部分震动引起的轮胎震动噪音;三是路面不平造成的路面噪音。胎噪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换用所谓的低胎噪轮胎也没有什么效果,关键还是看车辆本身的吸音隔音效果,现在市售30万以下的新车防火墙基本是不做吸音隔音的,造成了发动机声音和轮胎噪音通过仪表台下方、底盘叶子板处传入到车内。 3.空气噪音 一是风噪,就是由车身周围气流分离导致压力变化而产生的噪音;二是风漏,或叫吸出音,是由驾驶室及车身缝隙吸气而与车身周围气流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噪音;三是其他噪音,包括空腔共鸣等,例如很多车尾箱内的备胎空腔,很容易与排气系统形成共鸣,而汽车的四个门是离车内最近的结构,如果密封做的不好,风噪和凤漏就会很明显。 4.车身结构噪音 主要是受两个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车身结构的震动传递方式,二是车身上的金属构件由于在里外作用下产生震动而产生噪音。例如车门和尾箱两侧的钢板,很容易因为车辆震动而产生噪音,车门噪音传导及车身密封性不足,车门是由钣金件和门饰板组成。市场上售价在30万以下的新车,大部分车门部分都没有做隔音处理,因此在关门的时候可以感觉到明显的金属声音,车辆高速行驶时金属声会更明显。下面,我们将以马自达5为例,讲解一下如何进行静音降噪的处理。 刚提回来还没上牌的新车,车主说低速行驶时没多大问题,当时速达到80-100km后整车车身振动大、低频共鸣噪音大,要求处理高速行驶时产生的各种噪声。噪音描述符合绝大部分中小型车的噪音特性。在弄清楚噪音产生的原因后跟车主详细解释各部位振动所产生噪音的原理和解决方法,车主明白认可后开始动工做降噪工程。详细了解该车的各种噪音情况,分析噪音产生的原因,向车主解释该车噪音产生的部位、原理和处理方法以及施工后能达到的效果,让顾客明白放心消费。

丰田经济环境分析

一、经济环境分析 (1)目标市场国家的经济环境 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汽车普及率居全球首位,每100人平均有约60辆车,目前在全美国有超过1亿辆车在行驶着。美国每年销售新车约1400万辆左右,是全球最庞大的单一汽车市场,所以美国又是全世界汽车业最重要,竞争最激烈的地方。 20世纪50至70年代初:黄金发展时期 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 这种经济状况,使得轻便省油的丰田车有了很大的市场空间。 (2)目标市场国家的人口及其分布 根据 United Nations《Demograp hic Yearbook》提供的美国第19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美国上世纪70年代的人口总额约20321. 19万人,城市化人口比例为73.6%,居住在大都市区的人口达到1.4亿(占人口31.4%),郊区人口(占人口37.6%)。白领阶层为主的中产阶级在郊区成为主流阶层,核心家庭占据主导地位,白人数量形成绝对优势。少数民族人口和种类在郊区的多。少数民族对白人郊区的渗入,从而使得白人同质性郊区大幅度减少。郊区以蓝领工人为代表的下层阶级的增多。城市人口的巨大,使得美国的汽车市场规模很大。 (3)目标市场国家的贫富差距情况 美国人口普查局发表的国内家庭消费支出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衡量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又创新高,达到0.469,更新了1967年采取现行方法进行统计以来的最高记录。基尼系数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用来衡量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个指标,其数值在0到1之间。值越大表示收入分配平均程度越低;反之,说明收入分配越平均。截至去年,美国的基尼系数已连续3年上升。此次0.469的数值更是创下了40年来的新高。 报告显示,美国家庭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美国最富有的20%家庭中位收入上涨了2.2%,即3592美元,达到16.6万美元,占全体收入的50.4%。而最

汽车车内声场分析及降噪方法研究现状

汽车车内声场分析及降噪方法研究现状 摘要:本文首先对车内噪声的来源进行分析,然后建立了车室空腔声场的声学有限元模型,利用结构及声场动态分析技术,对车身结构的动态特性、车室空腔声场的声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声固耦合系统在外界激励下的声学响应。阐述了车内被动噪声控制在低频噪声上的原理与应用。及决定主动噪声控制效果的决定因素及在车内噪声控制中应用的发展过程, 并指出当前研究中需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车内噪声;控制;车室空腔;主动降噪 Abstract:This article first interior noise sources were analyzed, and the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vehicle compartment acoustic sound field in the cavity, the use of 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 sound field analysis of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dy structure, the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hicle compartment cavities were sound field the study. On this basis, the analysis of the acoustic excitation solid coupling system in the outside world under the acoustic response. It describes 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passive noise control car on the low-frequency noise. And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active noise control determinants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in the car noise control applications, and pointed out that current research problems to be resolved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Keywords: interior noise; control;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cavity; Active Noise Reduction 0 引言 汽车车内噪声不但增加驾驶员和乘客 的疲劳,而且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因此,车内噪声特性已成为汽车乘坐舒适性的评价 指标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车内噪声 主要由发动机、传动系、轮胎、液压系统及结构振动引起。而这些噪声有直接或间接地传到车身结构,在车室内形成声场。车内的噪声水平是体现其舒适性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提高车辆的舒适性, 世界各大汽车公 司都对车内噪声水平制定了严格的控制标准, 将车内噪声的控制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特别是轿车, 车内噪声状况更是衡量轿车档次的标准之一。如何改善车辆内部乘员室声学环境, 降低车内噪声水平,提高车辆 乘坐舒适性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1 车内噪声来源 一切向周围辐射噪声的振动物体都被 称为噪声源。噪声源的类型较多, 有固体的, 即机械性噪声;还有流体的, 即空气、水、 油的动力性噪声; 行驶汽车的噪声包括发 动机、汽车动力总成所产生的噪声, 车身因发动机、道路和空气流的作用而振动所产生的噪声以及附件噪声等。车内噪声产生机理如图1所示[1]。从声源来看,车内噪声的来源主要有: 发动机噪声、进排气噪声、冷却风扇噪声等。车外噪声向车内传播的具体途径主要有两个: 一是通过车身壁板及门窗上所有的孔、缝直接传入车内;二是车外噪声声波作用于车身壁板,激发壁板振动,并向车内辐射噪声。从振动源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 发动机、底盘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和路面激励产生的振动。后者频率较低,对激发噪声影响较小。车身壁板主要由金属板和玻璃构成,这些材料都具有很强的声反射性能。在车室门窗均关闭的条件下,上述传入车内的空气声和壁板振动辐射的固体声,都会在密闭空间内多次反射,相互叠加成为车内噪声。 图1 车内噪声产生机理

汽车空调系统噪声与车内噪声研究与解决

汽车空调系统拍频现象 引起的车内噪声研究与解决 朱卫兵(1),李宏庚(2)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汽车室内噪声是汽车NVH的主要内容。引起车内噪声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发动机噪声、进排气噪声、传动系噪声以及高速行驶时的风噪声等等;汽车空调系统在工作时也会产生非常明显的车内噪 声,而且其产生的噪声相对容易被乘员辨识。空调系统压缩机、蒸发器、鼓风机及管路系统有轻微噪声是 正常的,但是如果噪声过大或存在异响,就说明空调系统有故障,需要及时处理。本文针对国内某款微型 面包车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空调系统拍频异响问题,采用分别运转法、频谱分析法等将存在的异响问题解决,从而降低汽车车内噪声,同时也为汽车工程技术人员NVH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汽车NVH,速比,压缩机,发电机,拍频 The Analysis and Solution on the Automobile Interior Noise Caused by Air Conditioning Beat-frequency ZHU Weibing(1),LI Honggeng(2) SAIC-GM-Wuling Automobile Co,.Ltd Abstract: The interior noise is one of key performances of vehicle NVH. There are many factors for vehicle interior noise, include engine noise, intake noise, exhaust noise, transmission noise and wind noise on high speed. The vehicle air condition will bring visible interior noise while it working. And it’s easy to distinguish it on relatively. In air condition system, it’s normal for a little noise in compressor, evaporator, fan and pipeline. But if it exist too big noise, there may be exist some problems in air condition system. This passage explains how to resolve the problem according to the air condition noise with the method of separate working and frequency analysis. At the same time it’s a reference to the carmaker’s vehicle NVH develop. Key words:Vehicle NVH, Speed ratio, Compressor, Dynamotor, Beat-frequency 1 前言 汽车空调系统在工作时也会产生非常明显的车内噪声,而且其产生的噪声相对容易被乘员辨识。空调系统压缩机、蒸发器、鼓风机及管路系统有轻微噪声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噪声过大或存在异响,就说明空调系统有故障,需要及时治理。 本文针对国内某款微车在开发过程中,由于空调系统拍频现象导致的车内噪声过大问题,采用分别运转法、频谱分析法等方法来确定汽车产生拍频现象的源头,并运用适当的方法来解决此问题,同时也为汽车工程技术人员NVH开发提供借鉴。 2空调系统噪声分析

丰田汽车内部控制

平顶山学院2014~2015学年 第一学期 《审计》课程论文 题目:企业内部控制—以丰田汽车为例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年级: 姓名: 学号: 完成时间:

企业内部控制—以丰田汽车为例 摘要:内部控制在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适应社会企业经营管理而产生的,这几年很多国内外大企业由于内部资金管理不当以及内部控制不严导致接二连三的破产,这增加了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在目前越来越严重的企业竞争环境下,企业要有效的减少自身风险,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这都要求企业要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文首先阐述了内部控制的概述以及意义,通过分析丰田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解决建议,有助于完善丰田公司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同时为国内其他企业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字:内部控制,丰田公司,解决建议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概述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一)基本要素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包括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以此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针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 (二)基本结构 1.控制环境。即指对建立或实施某项政策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反映单位管理者和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

(汽车行业)客车车内噪声限值及测试方法的研究

(汽车行业)客车车内噪声限值及测试方法的研究

国家标准《客车车内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编制说明 任务来源 根据“汽标客字(2006)第04号”《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06年4月就开始着手《客车车内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标准研究,且于2007年11月正式被批准列入2007年度第四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中,计划编号为20071470-T-303。 本标准由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持制定,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X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X公司、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X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X公司和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X公司等单位参加编制。 目的和意义 噪声被视为现代社会的三大公害之壹,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汽车的问世加剧了噪声问题的严峻,汽车车外噪声在很大程度上对外部环境产生影响,而车内噪声则对乘客舒适性和汽车的安全行驶产生影响,车内噪声是引发交通事故的壹个重要因素且成为评判客车舒适性的重要参数。出于对车外环境保护的需要,国内外对车外噪声有严格的限制标准,而对车内噪声尚没有此类严格的标准。和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作为壹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今后很长壹段时间,能够说绝大多数人的出行都仍得依靠各种各样的客车。因此,为了提高客车的乘坐舒适性,保护驾乘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客车运行的安全性能,对客车企业和客车行业非常有必要建立起更为符合实际,更科学的客车车内噪声标准体系。同时,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客车车内噪声限值和测量方法标准,对企业研究采用降低车内噪声的新技术,推动客车行业技术进步,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编制原则 首先保证和相关法律法规保持壹致,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编写内容要切合实际,增加标准的可操作性。 本标准按照GB/T1.1-2000及GB/T20000.2-2002的要求进行了编写。 主要技术内容的说明 世界各国对汽车噪声认识都有壹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对于车内噪声,我国最早在GB1496-1979中提出了匀速行驶车内噪声的测试方法,但没有给出限值,直到在1998年1月1日实施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1997)中才提出了客车车内噪声级不大于82分贝,汽车驾驶员耳旁噪声声级应不大于90dB(A)的要求。在2002年12月1日,我国提出了《汽车车内噪声测量方法》(GB/T18697-2002),它等效采用ISO5128:1980。此标准适用于所有的M类和N类汽车,提出了车内噪声测试的三种方法:匀速行驶噪声(车速60km/h~120km/h)、加速行驶噪声和车辆定置噪声(发动机怠速工况和加速工况对车内各个区域位置影响的测量方法),但针对性不够,未反映各类客车行驶工况特征,同时,这个标准仅提出了测试方法,没有提出国家强制性的车内噪声限值。而2004年推出的修订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中,只规定了汽车驾驶员耳旁噪声声级≤90dB(A),以及客车车内匀速噪声(50km/h)≤79dB(A)。测试方法和GB/T18697-2002相同,但未能在测试方法中反映各类客车行驶工况的特征。 除了上述国家标准之外,交通部客车等级评定标准JT/T325-2006中,按客车大小和等级的不同,规定客车车内匀速(50km/h)噪声≤66dB(A)~79dB(A);建设部城市客车等级评定标准《城市客车分等级技术要求和配置》中(CJ/T162-2002,该标准正在修订中),按城市客车大小、用途和等级的不同,规定城市客车车内匀速(50km/h)噪声≤68dB(A)~82dB(A);另外,由于现行国内标准的局限性,国内壹些企业不得不建立企业内部的车内噪声标准,且作为自身产品质量的衡量指标。但这些标准中也同样未能在测试方法中反映各类客车行驶工况的特

《铁道客车内部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GB

铁道客车内部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GB/T12816-2006 铁道客车内部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The limiting value and measurement method for the interior noise in the railway passenger coach 前言 本标准中车辆内部噪声限值参考UIC OR567-11978.1.1第4版《国际联运用X型、Y型标准客车及其特性》、UIC OR 553 2004.2.1第6版《客车通风、采暖和空调》,其测量方法参考ISO/DIS 3381:2001《声学--轨道机车车辆内部噪声测量》和JIS E 4021:1994《铁道车辆的内部噪声试验方法》等标准编制。 本标准代替GB/T12816-1991《铁道客车噪声的评定》。 本标准与GB/T12816-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铁道客车内部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增加了对动车组车辆客室噪声的要求; ——删除了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将车辆运行时,评定车内噪声限值的列车试验速度由80km/h修改为构造速度; ——对车辆内部噪声限值作了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铁道部提出。 本标准由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北车集团四方车辆研究所、铁道科学研究院环控劳卫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施桂蓉、闫锋、焦大化。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2816-1991。 铁道客车内部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铁道客车运行及静止时内部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标准轨距上运行的新造座车(含硬座车、软座车、一等车和二等车)、卧车、餐车、发电车、行李车、邮政车和上述车种的合造车,并适应于动车组车辆客室。公务车、卫生车、维修车和试验车等特殊用途车以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客车,除噪声限值及测点位置按设计及使用需要有特殊要求外,其他也应符合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241 倍频程和分数倍频程滤波器(GB/T3241-1998,eqv IEC 61260:1995) GB/T3785 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 GB/T3947 声学名词术语 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 GB/T17181 积分平均声级计(GB/T17181-1997,idt IEC 60804:1985) 3 术语和定义 GB/T3947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车室内部声场的声振耦合分析

2007年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 杭州,2007.10.17-19 车室内部声场的声—振耦合分析 左言言 张焱 刘海波 (江苏大学振动噪声研究所 江苏 镇江 212013) 摘 要:本文首先建立了汽车车身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车身进行了有限元计算模态分析;然后建立了 车室空腔声场的声学有限元模型,利用结构及声场动态分析技术,计算出车室空腔声场的声学模态,对该 车身结构的动态特性、车室空腔声场的声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声—振耦合系统在发动 机激励下的声学响应,为控制车内的低频噪声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声场;有限元分析;模态分析;声学响应 Sound-vibration Coupling Analysis on the Interior Sound Field of Vehicle Cabin ZUO Yan-yan ,Zhang Yan ,Liu Hai-bo (Institute of Noise and Vibration, Jiangsu University, China 212013) Abstract: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established of a vehicle body at first, and the computed mod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hen the acoustical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vehicle cabin cavity was also established, and its acoustical modal was computed with dynamical analysis techniques on structure and acoustics.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hicle structure and the acoustic features of the vehicle cabin cavity were studied here at same time. Based on the analysis above, acoustical response analysis of the sound –vibration coupling system of the cabin cavity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could be valuable for the low frequency noise control of the vehicle interior sound field. Key words : sound fiel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odal analysis; acoustical response 1 有限空间声-振耦合基本理论 在充满介质的有限空间中,有一振动物体向周围辐射噪声,由牛顿定律可知,周围介质 也对这一物体也产生反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的综合影响称为耦合作用。其数学形式可表述为: 假设体积为V 的任意形状空间,包围该空间的结构总面积为A ,其中弹性、吸收、刚性表面 分别为r A 、αA 、s A ,根据波动理论,该空间内的声压波动方程和边界条件分别为 [1,2]: 012222=????t p c p (1) ????????????=?????=??=??(吸收表面)(弹性表面)(刚性表面)t p Z n p t n p n p a f f ρωρ220 (2) 其中2?为Laplace 算子,p 为声压,c 为介质中的声速,t 为时间,n 为壁面单位外法

汽车车内噪声控制方法研究

汽车维修工高级技师论文 汽车车内噪声控制方法研究 姓名:付建伟 日期:2011年8月19日

论文题目:汽车车内噪声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汽车车内噪声指行驶汽车车厢内存在的各种噪声。车内噪声极易使乘车人员感到疲劳,对汽车的舒适性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在分析了国内外汽车 产品的噪声控制技术水平现状以及噪声研究和控制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了比较 系统的车内噪声控制研究,识别了主要的噪声源和噪声辐射部位,同时,通过本项 目的研究,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汽车噪声研究和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汽车,车内噪声,声源识别,噪声控制,试验研究。 论文内容: 交通噪声是目前城市环境中最主要的噪声源,汽车噪声约占整个交通噪声的75%,是影响其性能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汽车对环境的影响,汽车噪声一般分为车外噪声和车内噪声。车外噪声在很大程度上对外部环境产生生态影响,而车内噪声对乘客舒适性产生影响。 一、国内外汽车噪声状况及控制技术 国外一般对车外噪声有严格的限制标准,至于对车内噪声尚没有严格的标准。在欧洲、美国、日本一些发达国家,汽车加速行驶时主噪声源并不是来自发动机,而是来自胎噪。发达国家对汽车发动机、消声器、变速箱、冷却系等主要噪声源已有深入研究,并且有成熟的理论计算和产品开发设计程序。目前,国外汽车噪声研究和控制的重点已经转向结构振动噪声、轮胎噪声及发动机隔声罩的研究方面,控制技术已普遍达到实用阶段。 国内对车外加速噪声的限制标准制定相对缓慢,自1979年制定了GB1495-79《机动车辆允许噪声》以来一直未做修订,直到2002年才颁布新标准GB1495-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国内对车内噪声没有严格的限制,只对某些星级汽车设置了噪声限值,在国内,发动机噪声仍占汽车噪声的三分之一以上,发动机的减振、降噪成为汽车噪声控制的关键。 对于汽车噪声的控制,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噪声源采取的控制措施是不同的。国内汽车的噪声控制技术每个时期都有其侧重点(见表1) 表1不同阶段重点集中发展的控制技术

国家标准客车车内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国家标准《客车车内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根据“汽标客字(2006)第04号”《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06年4月就开始着手《客车车内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标准研究,并于2007年11月正式被批准列入2007年度第四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中,计划编号为20071470-T-303。 本标准由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持制定,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和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务实)参加编制。 二、目的和意义 噪声被视为现代社会的三大公害之一,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汽车的问世加剧了噪声问题的严峻,汽车车外噪声在很大程度上对外部环境产生影响,而车内噪声则对乘客舒适性和汽车的安全行驶产生影响,车内噪声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并成为评判客车舒适性的重要参数。出于对车外环境保护的需要,国内外对车外噪声有严格的限制标准,而对车内噪声尚没有此类严格的标准。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可以说绝大多数人的出行都还得依靠各种各样的客车。因此,为了提高客车乘坐的舒适性和运行的安全性,保护驾、乘人员的身心健康,有必要建立起更为符合实际,更科学的客车车内噪声标准体系,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客车车内噪声限值和测量方法标准;同时对企业研究采用降低车内噪声的新技术,推动客车行业技术进步,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编制原则 1、首先保证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保持一致,能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2、编写内容要切合实际,要确保标准的可操作性。 3、本标准按照GB/T 1.1-2000及GB/T 20000.2-2002的要求进行编写。 四、主要技术内容的说明 世界各国对汽车噪声认识都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对于车内噪声,我国最早在GB 1496-1979中提出了匀速行驶车内噪声的测试方法,但没有给出限值;GB/T 13094-1991中要求“客车以50km/h匀速行驶时,车内允许最大噪声:城市客车、长途

汽车空调噪音的处理方法

汽车空调噪音的处理方法 当前,汽车行业蓬勃发展,汽车市场蒸蒸日上,尤其是轿车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因此,人们对汽车的动力性、舒适性等要求越来越高。其中,车内噪声高低是人们选车的一个重要评价点,若车内的噪声高则容易引起驾驶者和乘员的不适,因此,如何控制车内噪声是设计者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汽车噪声源中,汽车空调压缩机是容易引起噪声的部件之一,这样,解决压缩机引起的车内噪声问题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提升整车品质的重要一环。 2压缩机噪声产生的原因分析 压缩机噪声直接来源于吸、排气阀的机械撞击和气流脉动。在压缩机起动的瞬间,假如发动机、空调系统和防火墙消音垫等设计、安装不合理,就会把噪声传递到乘员舱内,从而使驾驶者和乘员感到噪声明显,引起不舒适的感觉。目前,汽车空调压缩机引起车内噪声的有以下几种原因。 1)发动机支撑或悬置设计不合理。在汽车设计中,发动机的支撑或悬置点设计不合理,当发动机运转后,由于压缩机是固定在发动机上,压缩机起动时,发动机的震动会导致压缩机产生共振,从而使压缩机噪声增大,人们明显就感到有噪声。 2)空调系统没有减震降噪措施。在汽车空调系统内,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等是通过空调管路连接起来。假如空调系统没有减震降噪措施,那么,当压缩机起动后,压缩机的震动引起的噪声就会通

过空调管路传递到蒸发器,从而使车内的驾驶者和乘员就感到噪声加强,有不舒适的感觉。 3)防火墙的消音垫设计或安装不合理。汽车的发动机舱是产生汽车噪声的主要地方,其中防火墙的消音垫就是起到阻断或消减发动机舱内噪声的作用。如果防火墙的消音垫设计不合理或安装不到位,同样也会使发动机舱的噪声,例如压缩机的震动声音传递到乘员舱内。 以上是压缩机引起车内噪声的几种情况分析,不管是何种情况,压缩机噪声引起的不适问题必须解决。 3降低或消除压缩机噪声的措施及测试 通过以上三种压缩机引起车内噪声的原因分析,认为通常情况下,发动机、防火墙消音垫设计和安装一般都合理,传递压缩机噪声的可能性较低,因此,本文针对第二种原因,即空调系统减震降噪设计不合理来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相关的测试,以验证措施的有效性。 一般情况下,压缩机起动后,由于压缩机工作,压缩机的转速比发动机的转速高,故一般要产生一定的震动,假如各方面设计及安装合理,则驾驶者和乘客所感受的压缩机噪声不应该明显,不会产生不适的感觉,因此认为,压缩机开启前后的噪声差值在3分贝左右是合理的。如果噪声差值超过这一数值,则会造成驾驶者和乘员的不适。 根据3分贝的噪声差值,对空调管路进行了下面的改进措施和测试。 3.1蒸发器或空调单元接口贴泡绵

汽车的噪声分类与分析

汽车的噪声分类与分析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汽车的噪声控制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据有关资料表明,城市噪声的70 %来源于交通噪声,而交通噪声又主要产生于汽车噪声。它严重地污染着城市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对于噪声而言,声音的频率成分是其最可识别的特征之一,以单一频率出现的声音称为纯音。然而,大多数声音要复杂得多,频率分量分布于整个听力范围。研究表明,健康年轻人的听力频率范围从20 Hz~20 kHz ,在500 Hz~5 kHz 的范围最为敏感。 人们采用分贝(dB)为单位来衡量声音数据的声量,并且基于此基准量的声功率级、声强度级和声压级也是重要的指标。对于汽车噪声而言,主要是从行驶噪声、静止车辆噪声以及车内噪声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我国发布的GB 14952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对车外噪声,以及GB 72582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则对车内噪声作出了明确要求。 车辆的噪声源主要包括:发动机噪声、传动系噪声、进、排气系统噪声、高速行驶时的风噪声、轮胎噪声、制动噪声等,以及其它任何运动的部件都有可能发出噪声。 1、发动机噪声:发动机噪声起源于燃烧过程和与发动机动力学有关的机械力。燃烧过程造成各缸大的压力变化,产生大动态气体负载和其它机械力,如活塞的拍击力。这些力与惯性引起的动力相结合,不平衡效果产生作用于发动机结构的激励,从而产生振动,从发动机的各个表面产生噪声传播。研究表明,发动机最大的噪声来自较大的柔软表面,如油底壳、

正时齿轮盖、曲轴带轮和进气歧管等。 2、变速器噪声:变速器噪声主要是齿轮噪声。当变速器中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相互啮合时,会在瞬间突然产生负荷传递,使从动齿轮加速,主动齿轮减速,导致以齿轮啮合的频率产生噪声。齿轮噪声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速度每增加一倍,噪声增大6~8 dB ,并且传递的功率每增加一倍,噪声会增大2.5~4 dB。 3、进、排气噪声:进气噪声是由流经进气门的空气流周期性地被切断产生的,这些噪声通过空气滤清器传递并从进气歧管发出。排气噪声是由排气门打开和关闭时,废气的周期性的突然释放引起的。它的大小和特点随发动机类型、气门结构和正时的差异有相当大的变化。进、排气噪声对发动机的负荷增加很敏感,从空负荷到全负荷工作,噪声级将增加10~15 dB。 4、空气动力噪声:空气动力噪声主要是与稳流和涡流相关的压力波造成。对于汽车而言,分布于整个车身上的边界层、边缘、车身各部位和冷却风扇等处的涡流是噪声产生的主要部位。边界层噪声在特性上是随机的,边缘噪声是由气流从车身结构的凸出部分离时产生的;冷却风扇噪声则来源于叶片发出的螺旋状的涡流。 5、轮胎噪声:轮胎噪声产生于能量的释放。轮胎与地面接触的受挤压区,当返回到未挤压状态时会释放能量,同样,胎迹的前端会产生相反效果。此时,位于花纹槽中的空气被地面挤出与重新吸入的过程会引起泵气声。 6、制动噪声:动态不稳定的制动系统导致了制动元件的振动,制动噪声

丰田汽车在中国的扩张分析

课题名称:国际营销管理课程论文 丰田汽车在中国的扩张方式分析报告

丰田汽车在中国的扩张方式分析报告 1.丰田公司概况 2.环境分析 2.1 外部环境分析 2.1.1日本政府大力支持出口的政策支持 2.1.2中国对汽车需求量的快速增长 2.1.3全球环境改善的迫切需求 2.1.4新能源汽车发展契机的出现 2.2 内部环境分析 2.2.1强大的资金、技术和品牌影响力的支撑 2.2.2“丰田中国”到“中国丰田”、合资战略 2.2.3营销部和事业部的转移 3.现存问题 3.1内部问题 3.1.1踏板门、漏油门等不良事件的影响 3.1.2合资企业管理质量的风险 3.2外部问题 3.2.1民族感情排斥 3.2.2中国政府对国内汽车行业的扶持 3.2.3中国政府对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4中国市场环境的复杂性 4.模型分析 4.1SWOT分析模型 5.建议及对策 5.1提高产品质量 5.2利用中国国内的资源以减少成本降低产品价格 5.3进行资本和管理的转移以减少在中国的阻力 5.4把握政策动态、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 6.结论

丰田汽车在中国市场占有很大的优势,如果能够及时把握国家政策、利用合资的方式减少民族排斥,以及利用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可以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1. 丰田公司概况 丰田汽车公司(Toyota Motor Corporation),简称丰田(TOYOTA),创立于1933年,世界十大汽车工业公司之一,是一家总部设在日本爱知县丰田市和东京都文京区的日本汽车制造公司,属于三井财阀。丰田汽车公司自2008始逐渐取代通用汽车公司而成为全世界排行第一位的汽车生产厂商。其旗下品牌主要包括凌志、丰田等系列高中低端车型等。丰田的产品范围涉及汽车、钢铁、机床、农药、电子、纺织机械、纤维织品、家庭日用品、化工、化学、建筑机械及建筑业等。1993年,总销售额为852.83亿美元,位居世界工业公司第5位。全年生产汽车445万辆,占世界汽车市场的9.4%。目前,丰田是世界第一大汽车公司,在世界汽车生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环境分析 2.1 外部环境分析 2.1.1日本政府大力支持出口的政策支持 丰田汽车作为日本最大的汽车出口商,其在整个国家的经济利益中的贡献占有很大的比重。丰田代表着日本企业走向世界,代表着日本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因此,丰田汽车的发展受到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可以为日本带来大量的外汇收入。尤其是丰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2015年1月15日,全球最大的汽车厂商丰田,将首辆量产的氢燃料电池车Mirai的钥匙,交到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手中。 2.1.2中国对汽车需求量的快速增长 张文魁表示,从全球经济发展数据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其汽车保有量为200辆/千人,中国目前的人均GDP为4000美元,汽车保有量为70辆/千人,保守估计到2016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汽车保有量按170辆/千人计算,全中国汽车的需求量将增加1.4亿辆,目前中国的汽车产能仅为1600万辆,到2016年也才4000万辆,这就说明汽车这一重化工业的代表产业在中国远没有达到产能饱和或者过剩状态,反而是缺口巨大,潜力巨大。 2.1.3全球环境改善的迫切需求 面对当前全球环境的恶化,二氧化碳以及雾霾天气的出现,汽车行业不得不面临着寻找新的清洁能源。而丰田公司以“朗世”,首款车型将确定为EV纯电动概念为主,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2.1.4新能源汽车发展契机的出现 面对不断恶化的环境,各个国家开始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行业,给予其经济和政策上的扶持。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始于21世纪初。2001年中国把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列入国家“863”重大科技课题。“十一五”规划期间,中国又提出了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工信部还宣布,中国未来 10年将投入超过1000亿元资金,用于扶持新能源汽车的生产。 2.2 内部环境分析 2.2.1强大的资金、技术和品牌影响力的支撑 丰田公司作为日本最大的汽车出口商,在全球的汽车行业中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公司依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超前的技术研发能力,创造出了丰田公司具有很好的品牌影响力。在丰田公司对外扩张战略中,资金、技术和品牌影响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2.2.2“丰田中国”到“中国丰田”、合资战略 “保钓事件”一场意外,引来了一场争论。这场意外,或将加快日系跨国汽车巨头的中国本土化步伐。在广州车展上,丰田汽车意外地喊出了从丰田中国到中国丰田的口号。看似简单的两个词的顺序变化,却反映出特定环境下企业的心态。无论出于短期还是长期原因,日系汽车跨国巨头们都必须更多地“中国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