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课件 第11讲相关《广韵》的声母系统及其音值:
音韵学课件 第11讲 今音5

同时,高本汉还认为知、彻、澄是端、 透、定的j化,章、昌、船、书是庄、初、 崇、山的j化,但这种j化已经使知、彻、 澄、章、昌、船、书形成了新的声母, 学者们普遍认为知组与端组、章组与庄 组的分别是不同的声母,所以不必把他 们看成j化。
1.j化问题(5)
高本汉的j化说得到了王力的赞许,罗常 培也谈到《中国音韵学研究》通盘彻底 的分硬软两套音类,这是高氏对于中国 音韵学上的一个重要的贡献。
现代今音学
一、高本汉的《广韵》 一、高本汉的《广韵》
声母研究
韵母研究
二、关于《广韵》声 二、关于《广韵》韵
母系统的讨论
母相关问题的讨论
三、关于《广韵》声 三、关于《广韵》韵
母音值的讨论
母音值的讨论
四、《广韵》35声母 四、《广韵》韵母系
及其音值
统及其音值(王力)
关于《广韵》声母系统的讨论
2.中古有没有俟母
照、穿、床、审、禅分为两组,和 三等相拼的叫章、昌、船、书、禅, 和二等相拼的叫庄、初、崇、山, 如果禅母二等也是一个声母的话, 这就是俟母。即:
二等:庄、初、崇、山、俟
三等:章、昌、船、书、禅
2.中古有没有俟母
董同龢(1954,1948b)认为庄组应该有 一个浊擦音俟母。
李荣(1956)《切韵音系》中主张《切 韵》有俟母,邵荣芬(1982)在《切韵 研究》中接受了这一观点,并对俟母的存存在的,但同时或前后的 反切材料里找不到十分可靠的旁证。
古汉语音韵 PPT

代把206韵归为16摄。
(BACK)
《广韵》音系里相关术语图示:
( 4 )
阴声韵 阳声韵 入声韵 阴声韵 :没有韵尾和以元音结尾的韵
↘
舒声韵 阳声韵:以鼻辅音 [-m][-n][-ŋ ]结尾的韵↗ 入声韵:以轻塞音 [-p][-t][-k] 结尾的韵 →促声韵
入声韵尾(-p –t –k)的消失:
韵古 汉 语 音
第一节
音韵学基础知识
一、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分期 上古音(先秦两汉) : 《诗经》 中古音(六朝至唐宋) : 《广韵》 近古音(元明清) : 《中原音韵》 现代音(五四后) : 普通话 二、传统音韵学分为: 古音学(上古音) 、今音学(中古音) 、等韵 学(等韵图)
(二)上古音的声类
王力上古三十二声母:
全清 牙音:见 舌音:端 章 唇音:帮 齿音:精 庄 喉音:影 半舌: 半齿: 次清 全浊 溪 群 透 定 昌 船 滂 并 清 从 初 崇 晓 匣 次浊 疑 泥 明 心 山 邪 全清 全浊 次浊 余 书 禅
来 日
清代以后关于上古声母的研究成果: 1.上古时期无轻唇(清· 钱大昕) 轻唇音非、敷、奉、微,在上古分别读帮、滂、 並、明,即上古没有f ,读如 b或p. 如:“旁”从“方”声;“匍”从“甫”声; “枹”(bāo)又作“桴”(fú);“父”古读如 “爸”。“潘、播、蹯、藩”都从“番”取声。 阿房宮:音ē páng gōng,秦宮名。“房”屬 奉母。 逢澤:音páng zé,古澤藪名。“逢”屬奉母。 《經典釋文》:“繁,步幹反。”
轻唇音↘ 舌上音 正齿音 ↗
五音
汉语音韵学PPT课件

.
16
语言的共时平面有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因素的
积淀,并不是所有的音都是处于一个层面的,有的音
比较新,有的音比较古老,有的词是新词,有的词是
古语词,有些句式是新的,有些句式是古老的,所以
共时的语言平面是凹凸不平的。描写一个方言的共时
语音系统,实际上也是在做历史音韵学的工作,因为
一个方言内部的各种语音特征并不都是处在同一个层
语各个时期声、韵、调的状况,就得依靠音韵学的研
究。
.
12
学习音韵学可以使我们了解汉语语音的历史发展 变化状况。了解汉语语音过去的面貌,有助于我们认 识今天汉语方言分歧的现象。对汉语方言现象有一个 清晰的历史规律性的了解,是研究方言必不可少的方 面,没有音韵学的帮助,这种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各地方言演变的速度有快有慢,通过排比同一音 类的不同音值表现,就可以为方言语音的历史发展理 出一条线索。
汉语音韵学
.
1
本课程参考书目
• 丁声树、李荣1984《汉语音韵讲义》,上海教育出 版社。又载《方言》1981.4。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2004《方言调查字表》, 商务印书馆。
•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 林焘、耿振生2004《音韵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 罗常培1962《汉语音韵学导论》,中华书局。
被切字 ← 反切上字 + 反切下字
都[tu55] ← 当[t N] 孤[ku55] 切
又如:眷,居倦切;康,苦冈切;哀,乌开切。
根据这个原则,被切字跟反切上字必双声,跟反切
下字必叠韵。
.
23
唐代以前,人们使用反切时,多用“反”。如
“訇,呼弘反”(《玉篇》),当然也偶有用“切”
《广韵》声母

三、补充条例:
切语上字既系联为同类,然有实同类而不能 系联者,以其切语上字两两互用故也
多——得何切。 得——多则切。
平声东韵“德红切”, “冻”下注“又都贡 切”,去声送韵 “冻”下注“多贡切又音东”
Hale Waihona Puke 陈澧归纳出四十个声类(声类,是根据《广 韵》中反切上字所分的类)
黄侃、钱玄同主张四十一个声类 高本汉、白涤洲四十七个声类 曾运乾、陆志韦、周祖谟等五十一个声类
二、《广韵》的声母系统
系联法: 基本条例:切语上字与所切之字为双声,则
切语上字同用者、互用者、递用者,声必同 类也。 冬——都宗切。当——都郎切。 当——都郎切。都——当孤切。 冬——都宗切。都——当孤切。
分析条例: 其两切语下字同类者,则上字必不同类。
红——户公切 烘——呼东切
“声类”不等同于“声母”
反切上字的分类和反切下字有关 主要是韵头(介音)的问题 如: “见”母 有“古”类和“居”类 “古”类还有“公过各格姑诡乖”等 “居”类的“居举九俱纪几吉”等
一个声母有分两个声类的,都是互补的
《广韵》三十五声母
三十六字母大约反映了唐代末年宋代 初年的声母系统
《广韵》声,韵母与普通话声,韵母比较表

古今声母比较表之一古今声母比较表之二《广韵》韵母与普通话韵母比较表(一)—说明:《广韵》一个韵中,有的包含几个韵母,为列表方便,表上只标一次韵目。
如“戈”韵(举平赅上去)有开三、合一、合三三个韵母,表上只标一个“戈”。
下同。
三精组口庄组1i i矢口、章组i等日母ar ar a r见系i i i i帮系见系i i四帮组等端系i 见系y 帮组ei. 端系ueiueiei ei等见系uei ueiuai合二知、庄组uai等见系uai、ua uai 帮系泥组ei ei三精组uei 口庄组uai uai矢口、章组日母ueiueiuei等见系①帮系ei ei见系uei uei四见系uei 等②说明:①见系个别字读[i],如“季、悸"hi]、“遗”[i]。
②有个别字读[i]如“畦”[也《广韵》韵母与普通话韵母比较表(三)普通广韵摄话韵咸舒声广韵韵韵韵母母母演变覃谈咸衔盐严开合为今韵等第母的条件深舒声凡添侵《广韵》韵母与普通话韵母比较表(四)\韵韵\母演变开合\为等第\ 母母今韵击的条件寒桓删山仙元先痕魂真谆臻欣文开等‘帮组端系an u an见系an等帮组an an泥组知庄组见系ian ian帮系ianin泥组精组庄组anen 知章组an日母见系ian in帮系见系ian in四等帮组ian端系见系合等帮组an an端系uan u a n见系等知庄组uan见系uan帮系泥组ian u an精组yan u anyn 庄组知章组uanu an日母见系yan yn帮系anuananua 见系yan yn 四等见系yan《广韵》韵母与普通话韵母比较表(五)《广韵》韵母与普通话韵母比较表(六)。
音韵学课件

第一讲音韵学·绪论一导语/引言语言=语音+语汇+语法中国传统语言学= 文字+ 音韵+ 训诂音韵学,质言之,即中国传统语音学章太炎《国语学草创·序》有言:音以表言,言以达意,舍声音而为语言文字者,天下无有。
二什么是音韵学(一)音、韵→音韵《说文解字·音部》:音,声也。
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宫商角徵羽,声;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
从言含一。
凡音之属皆从音。
於今切。
《说文解字·音部》新附字:韻,和也。
从音員声。
…古用均。
音+韵→音韵两字连言,词汇化,指称中国古代语音,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事情。
(二)音韵学汉语音韵学,又称声韵学,是研究汉字的历史读音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或者说是研究古代汉语的音节结构、语音系统及其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
1、音韵学的发展①古代典籍中对汉字读音的描摹:▪急言、缓言、急气、缓气、长言、▪短言、闭口、横口▪声同、声近、读若、读如②汉末至魏晋时期,反切的创制和音韵蜂出局面的形成:▪三国魏人李登的《声类》▪晋吕静的《韵集》,沈约的《四声谱》③汉魏六朝时期“音义”类著作的勃兴④中古音的代表韵书——《切韵》,《唐韵》,《大宋重修广韵》(36字母/等韵学的兴起)⑤反映近代口语语音系统的韵书——周德清的《中原音韵》⑥汉语古音学的历史发展——陈第的《毛诗古音考》(“叶音”说兴衰的历史轨迹:魏晋六朝的“协韵”——唐人继之——朱熹的“叶音”说)2、传统音韵学与现代音韵学▪传统音韵学主要有三个分支,即古音学、今音学和等韵学。
▪汉语的现代音韵学,是在继承传统音韵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现代语音学的理论和方法逐步建立起来的。
三、本课程内容的具体分布汉语音韵学的基本范畴及其概念•汉字的字音和汉语的音韵结构+国际音标IPA •反切•有关声母方面的概念•有关韵母方面的概念•有关声调方面的概念以《广韵》为代表的中古音系•《切韵》的产生、发展及其性质•《广韵》的版本和编排体例•展示《广韵》音系的等韵图•《广韵》的声韵系统•中古音系与现代普通话读音的比较•《广韵》反切的今音变读上古音研究概略•“协韵”说与上古音研究的开端•上古音研究的材料和方法•上古的语音系统•上古音知识的运用《广韵》以后的韵书与近代音研究•后出《广韵》系韵书与平水韵、词韵•《中原音韵》音系与反映近代音的韵书+ 近体诗格律四、音韵学之功用(见《音韵学概论》概括为六点。
《音韵学广韵音系》PPT课件

《广韵》全书206韵,下面介绍其中的三个主要问题。
(1)四声相承。《广韵》206韵,首先按四声分成四 大类,也可以说是以四声为纲。所谓四声相承,是指 韵母相同、只有平上去入声调不同的一组相配的韵。 如平声一东、上声一董、去声一送、入声一屋就是四 声相承的一组韵。这样一组韵,通常叫一个韵部,也 叫以韵为单位的韵类。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称说的方 便,常常用平声韵代表这一组韵,比如说东部,同时 包括了董送屋三韵,这叫"举平以赅上去入"。一个韵部 并非都是四声俱全,阳声韵四声俱全,阴声韵只有平 上去三声,没有入声,如支、纸、寘韵;有的只有去 声,没有与之相承的其他声调韵,如去声中的祭、泰、 夬、废。
(5)小韵。一个韵中的一个音节为一个小韵, 一个小韵把同韵中所有同音字汇集在一起,在小 韵的第一个字下注出反切,并标出这个小韵同音 字的数目。小韵的第一个字,也称这个小韵的代 表字。《广韵》中的小韵次序是没有规律的。
(6)注文。在小韵的代表字下首先注出词义, 末尾用反切注音,最后标出这个小韵包括多少字。 小韵中的其他字主要是注出词义,如果该字有又 音,注文末尾标出又音。
老湘语:爬 b13 平biɒŋ13 办bæ̃ 33 白 pia13 (双峰话)
(2)清 化
A. 一律为不送气清音 (新湘语)
长沙:爬 pa13 平 pin13 办 pan21 白 pɤ24
B. 一律为送气清音 (客话、赣语)
梅县:爬 pha11 平phiaŋ11 办 phan52 白phak5
C. 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北方话)
轻唇(唇 齿) 非 [ pf ] 敷 [ pf‘] 奉 [ bv ] 微 [ m ]
1. 重唇 (1)洪音:波 爬 普 潘 盆 朋 美 门 —— 今各方言都读双唇。 (2)细音:比 皮 飘 边 平 苗 面 灭 —— 今各方言都读双唇。
古代汉语音韵学PPT课件

七、反切
• 反切也称反语、反言、反音、反纽,或单称反、
• •
• 《切韵》成书于隋仁寿元年(公元
601年),其编写体例、审韵原则 由当时著名的音韵学家颜之推、 萧该等八人所定,由陆法言执笔。 • 该书编写的目的有二:一是为研究 音韵的人提供一本正音字典,一是 为诗人提供一本检韵的韵书。
• 根据前一目的,需要讨论语音的古今南
北异同, 本着从严从细的原则将具有细微 差别的韵全部区分开来,即陆法言在《序》 中所说的“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 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捃选 精切,除削疏缓”。因此全书分韵有 193个之多。
• 戴震《声韵考· 卷一》:“微有韵书,先有
反切。韵书产生之前,反切散见于经传, 论韵者博考以成其书,反切在前,韵书在 后也。” • 反切是韵书的基础,无反切即无韵书。 • 出现最早的韵书是公元3世纪魏国李登著的 《声类》,其后,有晋朝吕静的《韵 集》。
• (3)南北朝时期四声说的创建是韵书产生的
• 1955年姜亮夫将自己在国外摹录的27种
唐五代韵书及附录6种编成《瀛涯敦煌韵 辑》出版。 • 1983年,周祖谟将自己从1945年即开始收 集、编辑的30种韵书题为《唐五代韵书 集存》,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书中有详 细考释和校记。
五、韵及相关概念
• 1、韵 • 韵这个概念的内涵比较复杂,常见的义
• 反切不仅有注音的作用,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
还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统一读音的作用。读书音寄 存于反切,反切又起了统一读书音的作用。 反切出现在先,韵书随后出现。
• 在音韵学史上,反切的出现非常重要,
它促成了韵书的产生。
• 韵书正是总结了前代的反切,每组同
音字都是用反切注音的。而反切则是 韵书的精华,是今天考察韵书反映的 语音系统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