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广韵》声母与现代普通话声母的比较
广韵韵母与普通话比较

5、止摄开口三等各韵精、知、庄、章四组 声母字现代普通话分别读舌尖元音、 蟹摄祭韵开口三等知、章二组声母字也读 。广韵没有这两个韵母。
6、广韵果摄歌韵端、精两组声母字的韵母 在普通话中有合口介音-u。
7、广韵果摄牙喉音声母字和假摄三等字在 普通话中的主要元音为F ,舌位有升高、 提前的趋势。
8、阳韵庄组声母字原为齐齿呼,今变为合 口呼。
9、觉韵原为开口呼,其精组、来母和牙喉 音声母字,今变为撮口呼。
10、在有一二等与三四等并存的韵摄中, 蟹、效、咸、山、梗诸摄的三等与四等趋 同。
广韵韵母到普通现代普通话完全没有了入声 韵,入声韵的字全部并入到阴声韵中。
2、广韵阳声韵有-m、-n、-N 三个鼻音韵尾,现 代普通话只有-n、-N 两个。所有古代收-m、n尾 的韵母都并入到-n尾的韵母中去。
3、广韵有开合两呼,普通话有四呼。 4、广韵开口二等韵牙喉音韵母无介音,现代普
广韵和普通话声母比较表

現代聲母等調備注廣韻序號幫p f 3東鍾微虞廢文元陽尤凡1111幫p p 1111滂pʰf 3東鍾微虞廢文元陽尤凡1112滂pʰpʰ1112並b f 3東鍾微虞廢文元陽尤凡1121並b pʰ平1121並b p 仄1121明m ∅3微虞文元陽凡1222明m m 1222端t t 2111透tʰtʰ2112定d tʰ平2121定d t 仄2121泥n n 2222來l l 2322精ts ts 13111精ts ʨ3ts/止開三“資”,通止蟹合三“縱醉”3111精ts ʨ43111清tsʰtsʰ13112清tsʰtɕʰ3tsʻ/止開三“此”,通止蟹合三“從脆”3112清tsʰtɕʰ43112從dz tsʰ1平3121從dz ts 1仄3121從dz tɕʰ3平tsʻ/止開三“瓷”,通止蟹合三“從”3121從dz ʨ3仄ts/止開三“自”,通止蟹合三“從”3121從dz tɕʰ4平3121從dz ʨ4仄3121心s s 13211心s ɕ3s/止開三“私”,通止蟹合三“嵩雖歲”3211心s ɕ43211邪z ɕ3ʨʻ/“囚”3221邪z s 3tsʻ,s/止開三“詞寺”,通止蟹合三“頌隨”3221知ʈtʂ4111徹ʈʰtʂʰ4112澄ɖtʂʰ平4121廣韻聲母澄ɖtʂ仄4121娘ɳn 4222莊tʂtʂ5111初tʂʰtʂʰ5112崇dʐtʂʰ平5121崇dʐtʂ仄ʂ/止志韻“士事”5121生ʂʂ5211俟ʐtʂʰ平“漦”5221俟ʐs 仄“俟涘”5221章tɕtʂ6111昌tɕʰtɕʰ6112船ʑtʂʰ平仙諄“船唇”,蒸“乘”6121船ʑʂ平麻真“蛇神”,蒸“繩”6121船ʑʂ仄6121書ɕʂ6211禪dʑtʂʰ3平6221禪dʑʂ3平麻脂之宵“佘誰時韶”6221禪dʑʂ3仄6221日ȵʐ3仄ø/止開三“兒耳二”6222見k k 17111見k k 2h 7111見k ʨ2k 7111見k ʨ3k/通、止、蟹、宕合三“鞏歸劌逛”7111見k ʨ4k/蟹合四“桂”7111溪kʰkʰ17112溪kʰkʰ2h 7112溪kʰtɕʰ2k 7112溪kʰtɕʰ3kʻ/通、止、蟹、宕合三“恐虧匡”7112溪kʰtɕʰ4kʻ/蟹合四“奎”7112群ɡtɕʰ3平kʻ/止、宕合三“葵狂”7121群ɡʨ3仄k/通、止、蟹、宕合三“共跪狂”7121疑ŋ∅n/“牛逆倪嚙”7222影ʔ∅8111曉h x 18211曉h x 2h 8211曉hɕ2k8211曉h ɕ38211曉h ɕ48211匣ɦx 18221匣ɦx 2h 8221匣ɦɕ2k 8221匣ɦɕ48221匣ɦ∅3ɕ, ʐ /“雄熊”,“榮”8221以∅∅3ʐ /“融容銳”,ʨ, ʨʻ/“捐”,“鉛”9222現漢序號141 111 141 112 141 112 111 701 131 211 212 212 211 231 251 621 421 421 622 422 422 622 621 422 421 422 421 641 441 441 441 641 521 522 522231 521 522 522 521 541 522 641 521 522 522 541 541 541 522 541 541 551 311 311 421 421 421 312 312 422 422 422 422 421 701 701 341 341 441441 341 341 441 441 701 701。
广韵声、韵母与普通话声、韵母比较表

口
等
精组
「庄组
知、章组
日母
:见系
帮系
见系
an
四 等
见系
合
口
等
端系
uan
u?n
见系
等
知庄组
uan
见系
uan
等
帮系
泥组
ian
u?n
精组
yan
u?n yn
庄组
知章组
uan
u?n
日母
见系
yan
yn
帮系
an uan
?n u?n
见系
yan
yn
四 等
见系
yan
《广韵》韵母与普通话韵母比较表(五)
\普通\广弋摄
?'
s'\s
\? ?
知
系
知 组
梗摄开 口
二等入 声 其
/、 他
ts
知
t
?
彻
t?
澄
t?
ts
t?
庄 组
深、流、 止、遇、 及曾、梗 入声
其
/、 他
ts庄
t?
ts'
初
t?'
ts崇
t? t?
s
s生
?
俟
s
章组
早t?
昌t?'
船t?'?'?
书?
禅t?'?
t?'?
日母
止摄开 口 其
/、 他
0日?
见
系
见、
晓 组
今洪音
日母
见系
y
y
帮系
见系
ye
《广韵》声母与声类比较(共五篇)

《广韵》声母与声类比较(共五篇)第一篇:《广韵》声母与声类比较《广韵》声母与声类比较《广韵》声母《广韵》声类博类帮方类普类滂芳类蒲类並符类莫类明武类端都类透他类定徒类泥奴类知陟类彻丑类澄直类娘女类作类精子类仓类清七类昨类从疾类苏类心息类邪徐类庄(照二)侧类初(穿二)初类《广韵》声母《广韵》声类崇(床二)士类生(审二)所类俟(禅二)章(照三)之类昌(穿三)昌类船(床三)食类书(审三)式类禅(禅三)时类古类见居类苦类溪去类群渠类五类疑鱼类乌类影於类呼类晓许类胡类匣于类(喻三)以(喻四)以类卢类来力类日而类第二篇:广韵的造句广韵拼音【注音】: guang yun广韵解释【意思】:宋代陈彭年等人根据隋代陆法言《切韵》重修的一部韵书。
广韵造句:1、《王三》中有17个小韵与《广韵》音韵地位不同。
2、游客从位于展览东北部的广韵入口进入。
3、从陆法言的193韵到王仁昫的195韵,再到《广韵》206韵,其间变化的性质很值得我们探讨。
4、本文对《潮语十五音》与《广韵》的音系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
5、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宋本广韵》的成书背景、版本情况,学界对该书的研究概况,以及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6、《广韵》语词训诂所反映的宋代新语词是近代汉语研究中一宗宝贵的资料,至今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第三篇:《科学练声》北广讲座《科学练声》北广讲座李刚同志们好。
我所讲的内容包括科学练声法和嗓音保护两个部分。
时间关系,我这里以练声法为主。
对于以嗓音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大家是很熟悉的,每个人都可以随口说出几种。
我以为可以分把它们大体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唱的艺术,一类是说的艺术。
他们在声音运用与情感表达方面尽管有不少共同之处,但是他们各自的特点、要求又是那样的鲜明具体,不容忽略。
我这里所要讲的全部内容仅限定于说的艺术也就是有声语言艺术这个范畴。
适应于从事播音、朗诵、演讲专业人员和爱好者,也适应于广大教师。
下面我就先谈谈练声法的问题。
练声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和材料,对具体一定先天条件的人,开发发声器官潜在能力以适应特定技术要求的声音训练过程。
第四节 《广韵》声母与现代普通话声母的比较

第四节《广韵》声母与现代普通话声母的比较总的趋势是简化——1、全浊声母的清音化中古汉语的声母共有三十七个,其中並(奉)、定、澄、从、邪、崇、俟、船、禅、群、匣十一母为全浊音,这些全浊音到了《中原音韵》时代全部变成了清音声母。
全浊音变为清音时因受到声调的影响而发生了分化:其中塞音和塞擦音受平声的影响一般变成了送气音,受仄声的影响一般变成了不送气音;全浊擦音的变化更复杂一些。
例如:平[ ]:陪瓢脾旁贫並[ ]仄[ ]:抱(上)病(去)白(入)並(奉)[ ]——平仄[ ]:肥(平)、犯(上)、附(去)、乏(入)平[ ]:亭同唐驮定[ ]仄[ ]:道(上)、盗(去)、毒(入)平[ ]:茶潮陈除缠澄[ ]仄[ ]:柱(上)、阵(去)、浊(入)平[ ]:才惭残曹藏洪音仄[ ]:在(上)、字(去)、族(入)从[ ]平[ ]:乔秦憔全泉细音仄[ ]:聚(上)、贱(去) 、截(入)[ ](之韵):词辞祠平洪音[ ](支韵):随隋仄[ ]:似(上)、颂(去)、俗(入) 邪[ ] [ ](尤韵):囚泅平细音[ ](其他韵):斜详旋寻仄[ ]:绪(上)、谢(去)、席(入) (例外:彗[ 51])平[ ]:柴床潺愁茌崇[ ] [ ]:撰(上)寨(去)浊(入)仄[ ]:(止、志韵):士(上) 、事(去)(例外:岑[ 35])平[ ]:漦俟[ ]仄[ ]:俟涘竢 (去)[ ]:船唇乘平船[ ] [ ]:绳渑神蛇仄[ ]:楯(上)、顺(去)、食(入)[ ]:成承丞酬垂平[ ]:时殊谁韶禅[ ] [ ](职韵):植殖埴仄[ ]:社(上)、树(去)、石(入)平[ ]:狂葵馗逵洪[ ]:跪柜共仄群[ ] [ ]:匮餽平[ ]:桥穷奇勤权渠细仄[ ]:俭(上)、具(去)、局(入)洪[ ]:华祸憾合匣[ ]细[ ]:嫌限巷协2、唇音分化出轻唇音。
(“宋人三十六字母”中已经分化)《切韵》时代的帮、滂、並三母,到了北宋初年的三十六字母时期,逢合口三等韵及流摄开口三等韵的帮、滂、並分别变成了非、敷、奉三母。
《广韵》声、韵母与普通话声、韵母比较表

古今声母比较表之一
《广韵》韵母与普通话韵母比较表(一)
说明:《广韵》一个韵中,有的包含几个韵母,为列表方便,表上只标一次韵目。
如“戈”韵(举平赅上去)有开三、合一、合三三个韵母,表上只标一个“戈”。
下同。
《广韵》韵母与普通话韵母比较表(二)
见系i i
四等帮组
i
y 端系
见系
合口一
等
帮组ei
端系uei
ei
uei
ei
见系uei uei
uai
二
等
知、庄组uai
uai 见系uai、ua
三
等
帮系
泥组ei ei
精组uei
庄组uai uai
知、章组
uei uei
①
uei 日母
见系
帮系ei ei
见系uei uei
四
等
见系uei
②
说明:①见系个别字读[i],如“季、悸”[ʨi]、“遗”[i]。
②有个别字读[i]韵,如“畦”[ʨ‘i]。
《广韵》韵母与普通话韵母比较表(三)
普通广韵摄
话韵
广韵韵
韵韵母母
母演变
开合为今韵
等第母的条件咸舒声
深
舒声覃谈咸衔盐严凡添侵
一等帮组
端系an an 见系
二等帮组
泥组
知、庄组an an
《广韵》韵母与普通话韵母比较表(四)
《广韵》韵母与普通话韵母比较表(五)
《广韵》韵母与普通话韵母比较表(六)
《广韵》韵母与普通话韵母比较表(七)。
《广韵》声,韵母与普通话声,韵母比较表

古今声母比较表之一古今声母比较表之二《广韵》韵母与普通话韵母比较表(一)—说明:《广韵》一个韵中,有的包含几个韵母,为列表方便,表上只标一次韵目。
如“戈”韵(举平赅上去)有开三、合一、合三三个韵母,表上只标一个“戈”。
下同。
三精组口庄组1i i矢口、章组i等日母ar ar a r见系i i i i帮系见系i i四帮组等端系i 见系y 帮组ei. 端系ueiueiei ei等见系uei ueiuai合二知、庄组uai等见系uai、ua uai 帮系泥组ei ei三精组uei 口庄组uai uai矢口、章组日母ueiueiuei等见系①帮系ei ei见系uei uei四见系uei 等②说明:①见系个别字读[i],如“季、悸"hi]、“遗”[i]。
②有个别字读[i]如“畦”[也《广韵》韵母与普通话韵母比较表(三)普通广韵摄话韵咸舒声广韵韵韵韵母母母演变覃谈咸衔盐严开合为今韵等第母的条件深舒声凡添侵《广韵》韵母与普通话韵母比较表(四)\韵韵\母演变开合\为等第\ 母母今韵击的条件寒桓删山仙元先痕魂真谆臻欣文开等‘帮组端系an u an见系an等帮组an an泥组知庄组见系ian ian帮系ianin泥组精组庄组anen 知章组an日母见系ian in帮系见系ian in四等帮组ian端系见系合等帮组an an端系uan u a n见系等知庄组uan见系uan帮系泥组ian u an精组yan u anyn 庄组知章组uanu an日母见系yan yn帮系anuananua 见系yan yn 四等见系yan《广韵》韵母与普通话韵母比较表(五)《广韵》韵母与普通话韵母比较表(六)。
《广韵》四声与现代普通话四声比较

表格表示
平 清 浊 其他 全浊 全部 全浊 次浊 清 阴平 + 阳平 + + + + + + + + + + 上声 去声
上 去 入
图示
广韵 平 上 去 入 现代汉语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平分阴阳
含义:古代的平声现代普通话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条件:是按声母的清浊来分化的,即清音变成阴平, 浊音变成阳平,清音包括全清和次清;浊音包括全 浊和次浊。 产生时间:大约在唐代就开始了,宋代的文献材料 也有这方面的反映,但明确地把平声分为阴阳两个 调类,那是从元代(十四世纪)周德清的来源:清声母的平声;清声母的入声 阳平的来源:浊声母的平声;全浊声母入 声;清声母的平声 上声的来源:全清、次清、次浊声母的上 声;清声母的入声 去声的来源:全浊声母的上声;所有的去 声;次浊、清声母的入声
浊上变去
含义:古代全浊声母的上声变成去声。 条件:所谓“浊上”,只指全浊声母的上声字,次 浊上声不变。 需要注意:有少数例外。 产生时间:大约在唐代(九、十世纪)就开始了, 但是明确地把全浊上声字跟有关的去声字看成是同 音字而编排在一起的,那是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 韵》。
入派四声
含义:古代入声字,到了普通话已转到阴平、阳平、 上声、去声去了。 过程及条件:入派四声有个过程:在《中原音韵》 时期,只是入派三声(阳平、上声和去声),并且 有很强的规律性,即全浊声母变阳平,次浊声母变 去声,清声母变上声。 数据:常用的古入声字,大约有五百来个,有将近 二分之一读为去声;将近三分之一读为阳平,其次 是变读为阴平,约占百分之十五,最少的是变读上 声,约占百分之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广韵》声母与现代普通话声母的比较总的趋势是简化——
1、全浊声母的清音化
中古汉语的声母共有三十七个,其中並(奉)、定、澄、从、邪、崇、俟、船、禅、群、匣十一母为全浊音,这些全浊音到了《中原音韵》时代全部变成了清音声母。
全浊音变为清音时因受到声调的影响而发生了分化:其中塞音和塞擦音受平声的影响一般变成了送气音,受仄声的影响一般变成了不送气音;全浊擦音的变化更复杂一些。
例如:
平[ ]:陪瓢脾旁贫
並[ ]
仄[ ]:抱(上)病(去)白(入)
並(奉)[ ]——平仄[ ]:肥(平)、犯(上)、附(去)、乏(入)
平[ ]:亭同唐驮
定[ ]
仄[ ]:道(上)、盗(去)、毒(入)
平[ ]:茶潮陈除缠
澄[ ]
仄[ ]:柱(上)、阵(去)、浊(入)
平[ ]:才惭残曹藏
洪音
仄[ ]:在(上)、字(去)、族(入)
从[ ]
平[ ]:乔秦憔全泉
细音
仄[ ]:聚(上)、贱(去) 、截(入)
[ ](之韵):词辞祠
平
洪音[ ](支韵):随隋
仄[ ]:似(上)、颂(去)、俗(入) 邪[ ] [ ](尤韵):囚泅
平
细音[ ](其他韵):斜详旋寻
仄[ ]:绪(上)、谢(去)、席(入) (例外:彗[ 51])
平[ ]:柴床潺愁茌
崇[ ] [ ]:撰(上)寨(去)浊(入)
仄
[ ]:(止、志韵):士(上) 、事(去)
(例外:岑[ 35])
平[ ]:漦
俟[ ]
仄[ ]:俟涘竢 (去)
[ ]:船唇乘
平
船[ ] [ ]:绳渑神蛇
仄[ ]:楯(上)、顺(去)、食(入)
[ ]:成承丞酬垂
平
[ ]:时殊谁韶
禅[ ] [ ](职韵):植殖埴
仄
[ ]:社(上)、树(去)、石(入)
平[ ]:狂葵馗逵
洪[ ]:跪柜共
仄
群[ ] [ ]:匮餽
平[ ]:桥穷奇勤权渠
细
仄[ ]:俭(上)、具(去)、局(入)
洪[ ]:华祸憾合
匣[ ]
细[ ]:嫌限巷协
2、唇音分化出轻唇音。
(“宋人三十六字母”中已经分化)
《切韵》时代的帮、滂、並三母,到了北宋初年的三十六字母时期,逢合口三等韵及流摄开口三等韵的帮、滂、並分别变成了非、敷、奉三母。
此后帮、滂、並只与开口一二三四等韵及合口一二四等韵拼合;非、敷、奉三母则只与合口三等韵和流摄开口三等“尤”“有”
韵拼合。
元明时期,随着全浊音的消失,非、敷、奉三母合流并变成了[ ],反映这一重要变化的文献材料是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和明兰茂《韵略易通》中的《早梅诗》。
根据以上情况可以看出,非、敷、奉三母基本上是受合口三等韵的影响而产生的,[ ]母的正式出
现是在元明时期。
3、知、庄、章三组合流,成为卷舌音。
(“宋人三十六字母”中知、庄对立)
现代汉语普通话[ ]、[ ]、[ ]三母是由中古的知组、庄组、章组声母合流而成,其
演变的情形大致是:庄组、章组在唐末宋初之际合并为照组,大约到了《中原音韵》时期,知组又与照组合并。
此将这个演变过程图示如下:
隋唐时期唐末宋初元代
知[ ] 知[ ]
澄[ ]仄澄[ ]仄
庄[ ] 照[ ] [ ]
崇[ ]仄床[ ]仄
章[ ] 禅[ ](职韵)
禅[ ](职韵)
彻[ ] 知[ ]
澄[ ]平澄[ ]平
初[ ]
崇[ ]平穿[ ] [ ]
昌[ ] 床[ ]平
船[ ]平禅[ ]平
禅[ ]平
崇[ ]平
生[ ] 床[ ]平仄
船[ ]平仄审[ ] [ ]
书[ ] 禅[ ]平仄
禅[ ]平仄
4、精、见两组分化出新的舌面音来。
现代汉语普通话[ ]、[ ]、[ ]这三个声母大致产生于清初稍后的时期,因为在清初的《五方元音》中[ ]、[ ]、[ ]尚未出现(如“剪”[ ]母字有:精尖尊钻;“金”[ ]母字有:京坚根干)。
此三母各有两个来源,即《中原音韵》中的[ ]、[ ]、[ ]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