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用电负荷计算

合集下载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1.总负荷计算公式:总负荷是指其中一时间段内,所有用电设备的功率需求之和。

总负荷计算公式如下:总负荷=设备1功率+设备2功率+...+设备n功率其中,设备1、设备2...设备n代表不同的用电设备,功率以千瓦(kW)为单位。

2.单位时间内电能需求的计算公式:单位时间内电能需求是指用电设备在一个固定时间段内所需的总电能量。

单位时间内电能需求计算公式如下:电能需求=总负荷×时间其中,总负荷以千瓦(kW)为单位,时间以小时为单位,电能需求以千瓦时(kWh)为单位。

3.设备负荷计算公式:设备负荷是指其中一用电设备在一个固定时间段内所需的电能量。

设备负荷计算公式如下:设备负荷=设备功率×时间其中,设备功率以千瓦(kW)为单位,时间以小时为单位,设备负荷以千瓦时(kWh)为单位。

4.峰值负荷计算公式:峰值负荷是指其中一时间段内,负荷需求最高的时刻。

峰值负荷计算公式如下:峰值负荷=最大设备负荷1+最大设备负荷2+...+最大设备负荷n其中,最大设备负荷1、最大设备负荷2...最大设备负荷n代表不同设备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最大负荷需求,以千瓦(kW)为单位。

5.用电量计算公式:用电量是指其中一时间段内,电网向用户供应的电能量。

用电量计算公式如下:用电量=电网供应的电能量-系统损耗其中,电网供应的电能量以千瓦时(kWh)为单位,系统损耗以千瓦时(kWh)为单位。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可以应用于各种用电系统的设计和规划,如建筑物、工厂、电网等。

通过计算不同设备的负荷需求,可以合理安排电网的供电能力,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同时,根据负荷需求的变化,还可以优化用电设备的配置和运行策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总之,电力负荷计算公式是电力工程中的重要工具,通过合理应用这些公式,可以有效评估用电需求,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用电负荷计算方法

用电负荷计算方法

用电负荷计算方法电负荷计算方法。

电负荷计算是指根据用电设备的功率和使用时间,计算出一定时间内的平均用电负荷。

正确的电负荷计算对于合理安排用电设备的使用、合理配置电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电负荷计算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种常用的电负荷计算方法——平均负荷法。

平均负荷法是指根据一定时间内的总用电量和总用电时间,计算出平均每小时的用电负荷。

具体计算公式为,平均负荷 = 总用电量 / 总用电时间。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适用于对整体用电负荷进行估算。

其次,我们介绍另一种常用的电负荷计算方法——最大需求法。

最大需求法是指根据用电设备的最大功率需求,计算出一定时间内的最大用电负荷。

具体计算公式为,最大用电负荷 = 最大功率需求。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用电设备的最大负荷进行评估,有助于合理配置电力设备和电力资源。

除了上述两种方法,还有一种常用的电负荷计算方法——分时段负荷法。

分时段负荷法是指根据不同时间段内的用电量和用电时间,计算出不同时间段内的平均用电负荷。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不同时间段内的用电负荷进行分析和评估,有助于合理安排用电设备的使用时间。

在进行电负荷计算时,还需要考虑一些因素,如用电设备的功率波动、用电时间的不确定性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电负荷计算方法,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电负荷计算是电力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正确的电负荷计算方法对于合理安排用电设备的使用、合理配置电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介绍的电负荷计算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与范例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与范例

电力负荷计算公式与范例电力负荷计算是指根据给定的用电设备功率、数量和使用时间,来计算其中一时段的负荷需求。

负荷需求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单位时间内电力系统所需的功率大小。

在电力供需平衡中,准确计算负荷需求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在电力负荷计算中,常用的公式有以下三种:1.电力负荷计算的基本公式是:负荷需求=功率×数量其中,功率是指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单位通常为瓦特(W)或千瓦(kW);数量是指用电设备的个数。

根据实际情况,功率和数量可以是恒定的,也可以是根据时间变化的。

2.对于多个用电设备功率不同而使用时间相同的情况,可以使用加权平均功率的方法进行计算。

加权平均功率=Σ(功率×使用时间)/Σ使用时间其中,Σ表示求和操作,功率和使用时间分别表示每个用电设备的功率和使用时间。

3.如果不同用电设备的使用时间不同,则需要将不同时间段的功率和相应的使用时间进行乘积再求和。

负荷需求=Σ(功率×使用时间)其中,Σ表示求和操作,功率和使用时间分别表示每个用电设备在不同时间段的功率和使用时间。

范例:假设一个电力系统的其中一时间段内有三个用电设备,分别是洗衣机(1000W)、电冰箱(500W)和电视机(200W)。

洗衣机的使用时间为2小时,电冰箱的使用时间为8小时,电视机的使用时间为4小时。

计算该时间段的负荷需求。

按照公式2的方法,我们可以先计算加权平均功率。

加权平均功率=(1000W×2小时+500W×8小时+200W×4小时)/(2小时+8小时+4小时)=(2000W+4000W+800W)/14小时=6800W/14小时≈485.71W/h按照公式3的方法,我们可以计算不同时间段的功率和使用时间的乘积再求和。

负荷需求=1000W×2小时+500W×8小时+200W×4小时=2000W小时+4000W小时+800W小时=6800W小时上述计算结果都是对应其中一时间段的负荷需求,单位为功率时间(W小时或kWh)。

用电负荷计算

用电负荷计算

用电负荷计算电负荷计算是指对其中一特定区域或其中一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进行估算和计算的过程。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确定该区域或设备所需的电源容量,从而实现合理规划和供电设计。

电负荷计算一般包括用电功率计算、用电能量计算和电流负荷计算。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计算方法及其对应的公式。

1.用电功率计算:用电功率是指消耗电能的速率,通常以瓦特(W)表示。

用电功率是电负荷计算的基础。

根据不同的设备和用途,可以使用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

1.1高级数学计算:对于其中一时间段内的用电功率波形进行详细的计算,可以利用高级数学中的积分和微分等方法来计算。

此方法适用于复杂的用电设备和系统。

1.2平均功率计算:如果电流和电压波形是简单的正弦波形,则可以使用平均功率计算方法。

平均功率可以通过电流有效值和电压有效值的乘积来计算。

P = U * I * cos(θ)其中,P表示功率,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θ表示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cos(θ)为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是衡量电路对电能的利用效率的参数,取值范围为0到1之间。

2.用电能量计算:用电能量是用电设备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电能的总量,通常以千瓦时(kWh)表示。

用电能量计算可以通过用电功率和使用时间来计算。

E=P*T其中,E表示用电能量,P表示用电功率,T表示使用时间。

3.电流负荷计算:电流负荷是指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和分布情况。

电流负荷计算常用于电路设计和配电系统规划。

可以通过电流的加法原理来计算电流负荷。

I=I1+I2+ (I)其中,I表示总电流,I1、I2、..、In表示各个分支电路的电流。

除了以上的计算方法和公式,电负荷计算还需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和因素。

例如,峰值负荷和谷值负荷的计算,不同用电设备的启动电流和运行电流的计算,以及用电设备的多次启停对电路的影响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电路容量和供电系统的装置容量与负荷的匹配,以确保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总之,电负荷计算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和应用知识。

用电负荷计算公式

用电负荷计算公式

用电负荷计算公式电负荷是指单位时间内电力系统所需的电能的总量。

电负荷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有所不同,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电负荷计算公式。

1.电阻负荷计算公式:对于仅包含电阻元件的电路,电阻负荷可以使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欧姆定律表示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即V=I*R。

其中,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如果已知电压和电阻,即可通过该公式计算电流,并乘以时间得到电负荷。

若要计算单位时间内的电负荷,需要将电负荷除以时间。

2.阻抗负荷计算公式:对于复杂电路中包含电感和电容等元件的电路,需要使用阻抗负荷计算公式。

阻抗是电路对交流电的阻力,单位是欧姆(Ω)。

在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复数形式表示为V=I*Z,其中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Z表示阻抗。

由于交流电存在相位差,所以对于复数形式的计算,电流和电压一般使用复数表示。

计算阻抗负荷时,需要先将电压和电流的复数值求模(即求绝对值),然后乘以时间,得到电负荷。

3.功率负荷计算公式:电力系统常用的计算电负荷的方法是根据功率负荷进行计算。

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的能量转换速率,单位为瓦特(W)。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V*I,即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

对于交流电路,由于交流电存在相位差,所以电功率一般使用复数形式表示。

功率的复数形式为P = V * I * cos(θ),其中θ表示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

计算功率负荷时,首先根据电压和电流的复数值求模,然后乘以cos(θ),最后乘以时间,得到电负荷。

此外,电负荷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时间尺度进行计算,如小时电负荷、日电负荷、月电负荷等。

对于不同的时间尺度,可以根据相应的需求和数据进行计算和预测。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电负荷的计算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功率因数、谐波功率等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和补偿。

因此,具体的电负荷计算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要求进行细化和调整。

常用的用电负荷计算

常用的用电负荷计算

常用的用电负荷计算用电负荷计算是指根据设备的功率和使用时间,来计算电力系统的负荷大小。

用电负荷计算是电力系统设计和运行的重要依据,它可以帮助决策者合理规划电力供应,合理配置设备和资源,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下面是常用的用电负荷计算方法。

一、负荷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有功负荷计算:有功负荷是指电力系统中转换为有用功率的负荷,一般用千瓦(kW)来表示。

有功负荷计算是计算用电设备产生的有功负荷大小,并根据负荷曲线来确定负荷的用电特性和变化规律。

2.无功负荷计算:无功负荷是指电力系统中产生的无功功率,一般用千乏(kVAR)来表示。

无功负荷计算是计算用电设备产生的无功负荷大小,并根据无功功率因数来确定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消耗。

3.总负荷计算:总负荷是指电力系统中的有功负荷和无功负荷之和。

总负荷计算是计算电力系统中的总负荷大小,并根据总负荷曲线来确定电力系统的负荷平衡和供需关系。

负荷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平均负荷法、最大负荷法、相对负荷法和计划负荷法等。

其中,平均负荷法是根据平均功率和使用时间来计算负荷;最大负荷法是根据最大功率和使用时间来计算负荷;相对负荷法是根据相对负荷百分比和标准负荷来计算负荷;计划负荷法是根据计划负荷和使用时间来计算负荷。

二、用电负荷计算的步骤1.确定负荷计算的对象:首先要确定负荷计算的对象,即需要计算负荷的电力设备或电力系统。

2.获取负荷数据: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获取负荷数据,包括设备的功率、使用时间、有功功率因数、负荷曲线等。

3.计算有功负荷:根据设备的功率和使用时间,计算有功负荷的大小。

有功负荷的计算公式为P=Pt/T,其中P为有功负荷,Pt为设备的功率,T为使用时间。

4.计算无功负荷:根据设备的功率和功率因数,计算无功负荷的大小。

无功负荷的计算公式为Q=S*sin(θ),其中Q为无功负荷,S为设备的视在功率,θ为功率因数的角度。

5.计算总负荷:根据有功负荷和无功负荷,计算总负荷的大小。

用电负荷是指什么?怎样计算用电负荷?这几个计算方法建议小白收藏!

用电负荷是指什么?怎样计算用电负荷?这几个计算方法建议小白收藏!

用电负荷是指什么?怎样计算用电负荷?这几个计算方法建议小白收藏!用电负荷是指电力系统中所接入的用电设备所消耗的功率,也就是电流和电压在一定时间间隔内所做的功。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用电负荷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负荷计算方法。

同时,为了更加准确地预测和控制电能使用情况,还需要结合先进的用电监测和管理技术。

通过实时监测用电设备的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参数,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并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

那么用电负荷怎么计算?计算公式又是什么呢?下面跟着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01用电负荷定义用电负荷是指用电客户的用电设备在某一时刻实际取用的功率总和。

从电力系统来讲,则是指为了满足用户用电所需具备的发电出力。

用电负荷是一个不断变动的量,对一个地区而言,负荷变化的特性主要取决于用电行业结构、地域、季节变化、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

用电负荷在时间上的不均衡性使得某一时段用电较多,某一时段用电较少,这就形成了用电高峰负荷与低谷负荷。

在一年当中,由于季节的影响、气候的变化导致夏季空调负荷、冬季采暖负荷、农业排灌等用电负荷大量增加,形成夏、冬两季用电高峰。

02用电负荷计算公式主要计算公式有:有功功率:P30 = Pe·Kd无功功率:Q30 = P30"tanp视在功率:S30 = P30/Cosp计算电流: I30 = S30/√3UN其中: Pe为设备容量,Kd为需要系数,即用电设备组的需要系数,为用电设备组的半小时最大负荷与其设备容量的比值。

cosp为用电设备组的平均功率因数,Un 为用电设备组的额定电压。

03用电负荷计算方法负荷计算的方法有需要系数法、利用系数法、单位指标法等几种。

1、需要系数法。

用设备功率乘以需要系数和同时系数,直接求出计算负荷。

这种方法比较简便,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配、变电所的负荷计算。

2、利用系数法。

采用利用系数求出最大负荷班的平均负荷,再考虑设备台数和功率差异的影响,剩以与有效台数有关的最大系数得出计算负荷。

用电负荷计算方法

用电负荷计算方法

用电负荷计算方法电负荷计算方法。

电负荷是指单位时间内用电设备所消耗的电能,是衡量用电设备运行情况和用电负荷规模的重要指标。

正确的电负荷计算方法对于合理安排用电设备运行、提高电能利用率和节约用电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电负荷计算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负荷计算。

首先,最常见的电负荷计算方法是按照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来计算。

额定功率是指设备在正常工作情况下所消耗的电能,通常以千瓦(kW)为单位。

计算公式为,电负荷 = 设备数量×设备额定功率。

例如,一家工厂有10台额定功率为5kW的机器设备,那么该工厂的电负荷为10 × 5 = 50kW。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适用于用电设备数量和功率相对固定的场合。

其次,还可以根据用电设备的实际用电量来计算电负荷。

实际用电量是指设备在实际运行中消耗的电能,通常以千瓦时(kWh)为单位。

计算公式为,电负荷 = 设备数量×设备实际用电量。

例如,一家办公楼有20台空调,每台空调每天平均使用10kWh,那么该办公楼的电负荷为20 × 10 = 200kWh。

这种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用电设备的实际负荷情况,适用于用电设备数量和用电量波动较大的场合。

另外,还可以采用负荷曲线法来计算电负荷。

负荷曲线是指单位时间内用电负荷的变化情况,通常以功率(kW)为纵坐标、时间(小时或分钟)为横坐标绘制而成。

通过对负荷曲线的分析,可以得出单位时间内的平均负荷值,从而计算电负荷。

这种方法能够全面地反映用电设备的负荷变化情况,有利于合理安排用电设备的运行时间和运行模式,提高电能利用率。

最后,还可以结合以上方法,采用综合计算的方式来计算电负荷。

综合计算方法能够充分考虑用电设备的数量、额定功率、实际用电量和负荷曲线等因素,得出更为准确的电负荷值,有利于科学安排用电设备的运行和用电负荷的管理。

总之,电负荷计算是用电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正确的电负荷计算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用电设备的负荷情况,合理安排用电设备的运行,提高电能利用率,节约用电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负荷计算第一节负荷分级与供电要求一、负荷1.负荷负荷又称负载,指发电机或变电所供给用户的电力。

其衡量标准为电气设备(发电机、变压器和线路)中通过的功率或电流,而不是指它们的阻抗。

2.满负荷满负荷又叫满载,指负荷恰好达到电气设备铭牌所规定的数值。

3.最大负荷最大负荷有时又称尖峰负荷,指系统或设备在一段时间内用电最大负荷值。

4.最小负荷又称低谷负荷,指系统或设备在一段时间内用电最小负荷值。

二、负荷的分类1.按负荷特征分类(1)连续工作制负荷。

(2)短时工作制负荷。

(3)重复短时工作制负荷。

2.按供电对象分类(1)照明负荷。

(2)民用建筑照明。

(3)通讯及数据处理设备负荷。

三、负荷分级电力负荷应根据供电可靠性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的程度,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三级负荷。

1.一级负荷属下列情况者均为一级负荷:(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者。

(2)中断供电将造成重大政治影响者。

(3)中断供电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者。

(4)中断供电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者。

对于某些特等建筑,如重要的交通枢纽、重要的通讯枢纽、国宾馆、国家级及承担重大国事活动的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的一级负荷为特别重要负荷。

中断供电将影响实时处理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正常工作或中断供电后将发生爆炸、火灾以及严重中毒的一级负荷亦为特别重要负荷。

2.二级负荷属下列情况者均为二级负荷:(1)中断供电将造成较大政治影响者。

(2)中断供电将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者。

(3)中断供电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者。

3.三级负荷不属于一级和二级的电力负荷。

四、供电要求1.一级负荷的供电要求(1)应由两个独立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应不致同时受到损坏。

一级负荷容量较大或有高压电气设备时,应采用两路高压电源。

如一级负荷容量不大时,应优先采用从电力系统或临近单位取得第二低压电源,亦可采用应急发电机组,如一级负荷仅为照明或电话站负荷时,宜采用畜电池组作为备用电源。

供给一级负荷的两个电源应在最末一级配电盘(箱)处切换。

(2)一级负荷中的特别重要负荷,除上述两个电源外,还必须增设应急电源。

为保证特别重要负荷的供电,严禁将其他负荷接入应急供电系统。

(3)常用的应急电源有下列几种:1)独立于正常电源的发电机组。

2)供电网络中有效地独立于正常电源的专门馈电线路。

3)畜电池。

(4)根据允许的中断时间可分别选择下列应急电源:1)静态交流不间断电源装置适用于允许中断供电时间为毫秒级的供电。

2)带有自动投入装置的独立于正常电源的专门馈电线路,适用于允许中断供电时间为以上的供电。

3)快速自起动的柴油发电机组,适用于允许中断供电时间为15s以上的供电。

2.二级负荷的供电要求应做到当发生电力变压器故障或线路常见故障时不致中断供电(或中断后能迅速恢复)。

对二级负荷应采用两个电源供电,或用两回路送到适宜的配电点。

当配电系统低压侧为单母线分段且母联断路器采用自动投入方式时,也可选用线路可靠独立出线的单回路供电。

在负荷较小或地区供电条件困难时,二级负荷可由一回路10(6)kV及以上专用架空线供电。

3.三级负荷的供电要求对供电无特殊要求。

当以三级负荷为主,但有少量的一级负荷供电时,其第二电源可采用自备应急发电机组或逆变器作为一级负荷的备用电源。

第二节负荷计算一、负荷曲线表示电力负荷在一定时间内的平均功率随时间变化情况的图形称为负荷曲线。

(1)分类1)根据纵坐标表示的功率不同,分为有功功率负荷曲线和无功功率负荷曲线;2)根据横坐标时间的不同分为日负荷曲线、月负荷曲线、年负荷曲线等。

(2)意义负荷曲线的物理意义是阶梯形曲线所包围的面积代表此负荷日电能需要量(用电量)。

负荷曲线愈平稳,负荷变动愈少;负荷曲线愈起伏,负荷变动愈大。

(3)作用图2-1 阶梯形日有功曲线负荷曲线不仅反映了设备或用户的用电规律,同时还是设计变电所时的参考依据,设计时用户未投产运行,无法按实际情况得到负荷曲线,一般是参照有关标准负荷曲线或现有的性质相似的企业典型负荷曲线来绘制。

二、需要系数1.定义由于电气设备的额定工作条件不同,就会造成各用电设备不会在同一时间一起工作;一起工作的设备不会都在满负荷情况下运行;同时设备和线路存在功率损耗;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系统内最大负荷与全系统用电设备总容量之间存在差异,前者要比后者小,两者的比值为需要系数。

负荷曲线的最大负荷P max(kW)需要系数=——————————————————×100%该组用电设备的设备容量的总和P(kW)需要系数是表示配电系统中所有用电设备同时运转(用电)的程度,或者说表示所有用电设备同时使用的程度。

通常其值小于1,只有在所有用电设备全部同时连续运转且满载时,才能为1。

(2)构成1)同时工作系数:同时工作系数k t反映在最大负荷时,正在工作运行的用电设备的设备容量与全部用电设备总设备容量的比值;2)负荷系数:用负荷系数k f反映在最大负荷时,正在工作运行的用电设备的实际需要的功率与正在运行的用电设备总设备容量的比值;3)平均效率:各用电设备在工作时都有一定的功率损耗,在计算负荷时要考虑一个用电设备组的平均效率d;4)线路效率:给各用电设备组供电的线路,在输送电能时要产生线路的功率损耗,因此在计算负荷时要考虑一个线路效率l;5)工作系数:加工条件和工人的操作水平也将影响用电设备的实际功率,因此,在负荷计算中要考虑一个工作系数k g。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后,用需要系数k x表示k t·k f·k gk x=——————d .l表2-1、2-2给出了各用电设备组的需要系数及功率因数。

表2-1 建筑工地常用用电设备组的需要系数及功率因数用电设备组名称需用系数k x功率因数cos tg通风机和水泵运输机、传送带混凝土及砂浆搅拌机破碎机、筛、泥泵、砾石洗涤机起重机、掘土机、升降机电焊机建筑室内照明工地住宅、办公室照明变电所室外照明~~~~~用电设备组名称需要系数k x功率因数cos备注照明~~(就地补偿后)冷冻机房~锅炉房、热力站~水泵房~通风机~电梯~交流梯厨房~洗衣房~窗式空调~舞台照明100~200kW 200kW以上1 12.计算负荷的概念(1)定义:是按发热条件选择电气设备的一个假定负荷,其产生的热效应与实际变动负荷产生的最大热效应应相等。

根据计算负荷选择的导体或电器,在运行中的最高温升不超过导体或电器的温升允许值。

(2)物理意义:设有一电阻R的导体,在某一时间内通过一变动负荷,其最高温升达到值,如果这一导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一个不变的负荷,最高温升也达到值,那么这个不变负荷就称为变动负荷的“计算负荷”,即“计算负荷”与实际变动负荷的最高温升是等值的。

一般把半小时平均负荷所绘制的负荷曲线上的“最大负荷”称为计算负荷。

作为按发热条件选择电气设备的依据用P j(Q j、S j或I j)表示。

三、用“需要系数法”进行负荷计算需要系数法一般适用于计算用电设备组中设备容量差别不大的情况,其特点是计算简单。

1.设备容量的概念在供电系统的用电设备的铭牌都标有额定功率,但当设备的额定工作条件不同时,设备的实际输出功率并不等于铭牌上的额定功率。

额定功率(P N)是电气设备铭牌中注明的功率,它是制造厂家根据电压等级要求选用适当的绝缘材料,在额定条件下允许输出的机械功率,即电气设备在此功率下,其温升均不会超过允许的温升。

设备容量又称设备功率,是指换算到统一工作制下的“额定功率”,用P e表示,即当电气设备上注明的暂载率不等于标准暂载率时,要对额定功率进行换算到标准暂载率下。

2.用电设备的工作制的划分电气设备按工作制划分为三种:(1)长期工作制(S1):即连续运行工作制,指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设备连续运行,设备的任何部分的温升均不超过允许值;(2)短时工作制(S2):即短时运行工作制,指设备的运行时间短而停歇时间长,设备在工作时间内的发热量不足以达到稳定的温升,而在停歇时间内足够冷却到环境温度;(3)断续工作制(S3):即重复短时工作制,指设备以断续方式反复进行工作,工作时间(t g)与停歇时间(t r)交替进行,用暂载率JC%或表示(本书采用),定义为工作时间t g%=—————×100%=—──—×100%工作周期t g+t r根据国家技术标准规定,工作周期t g+t r以10min为依据,起重专用电动机(YZ、YZR系列)的标准暂载率为15%、25%、40%、60%四种,铭牌上均按40%工作制标注的;电焊设备的标准暂载率为50%、65%、75%、100%四种。

3.电力负荷计算程序图2-2 供电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各点的电力负荷计算图计算时一般按图中的G、F、E、D、C、B、A的顺序逐级确定各点的计算负荷。

4.对单台设备供电的支线(图2-2中的G点)的计算即用电设备的设备容量(P e)的确定。

对不同工作制的用电设备,其设备容量应按下列方法确定:(1)长期工作制电动机的设备容量:等于其铭牌上的额定功率,kW。

P e=P N(2)反复短时工作制电动机的设备容量:指统一换算到暂载率%=25%时的额定功率(kW),即εP e=──P N=2P Nεε25式中P e——换算到%=25%时电动机的设备容量,kW;——铭牌暂载率,以百分值代入公式;P N——电动机的铭牌额定功率,kW。

(3)电焊机及电焊设备的设备容量:指统一换算到暂载率%=100%时的额定功率,即εP e=──P N=εS N cos100式中P e——换算到%=100%时电焊设备的设备容量,kW;——铭牌暂载率,以百分值代入公式;P N——直流电焊机的铭牌额定功率,kW;S N——交流电焊机的铭牌额定视在功率,kVA;cos——电焊设备的铭牌额定功率因数。

(4)照明设备的设备容量1)白炽灯、碘钨灯设备容量等于灯泡上标出的额定功率,kW。

2)带镇流器的荧光灯的设备容量为倍的额定功率,kW,电子型起动的荧光灯的设备容量为荧光灯灯管的额定功率。

3)高压水银灯、金属卤化物灯其设备容量为倍的额定功率,kW。

(5)不对称单相负荷的设备容量1)多台单相设备应均匀地分配在三相上;2)在计算范围内,若单相设备的总容量小于三相用电设备总容量的15%时,可按三相平衡分配负荷考虑;3)如单相用电设备不对称容量大于三相用电设备总容量的15%时,则设备容量应按三倍最大相负荷计算。

(6)短时工作制设备的设备容量为零。

无功计算负荷Q e=P e tg式中tg──铭牌给出的对应于cos的正切值;P e──有功计算负荷,kW。

5.确定用电设备组(图2-2中的F点)的有功计算负荷(P Fj)、无功计算负荷(Q Fj)和计算容量(S Fj)在计算设备组单台的设备容量(P e)后,可以根据所提供的需要系数k Fj,得到设备组的有功计算负荷P FjP Fj=k x P e式中 k Fj ──表2-1、表2-2给出的需用系数; P e ──单台电气设备的设备容量,kW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