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0周专题训练)

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影响深远,以岳飞、文天祥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民族英雄的价值观来自( )

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2、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君主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

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

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即大夫胸怀母爱心情,虽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董

仲舒的断案体现了()

A、兼爱

B、以礼入法

C、存天理,灭人欲

D、致良知

3、一个时代的政治文明与同时代的思想文化密切相关,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智者学派的产生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B、儒家思想的独尊导致了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

C、罗马法的发展完善与罗马疆域的扩展相关联

D、明末反封建民主思想折射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4.“强调情感与理性的合理调节,以取得社会存在和个体身心的均衡稳定:不需

要外在神灵的膜拜、非理性的狂热激情或追求超世的拯救,在此岸中达到济世救

民和自我实现。”下列思想与上述评论最相符的是()

A.天与人不相胜B.修身齐家平天下

C.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D.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5. 战国时“士”阶层日益壮大。依其主张,钱穆把他们分为“劳作派”、“不仕派”、“禄

仕派”、“义仕派”和“退隐派”。下列属于“劳作派”的人物是[()

A.墨子B.韩非C.孟子D.庄子

6.“强调情感与理性的合理调节,以取得社会存在和个体身心的均衡稳定:不需

要外在神灵的膜拜、非理性的狂热激情或追求超世的拯救,在此岸中达到济世救

民和自我实现。”这体现的是()

A.文艺复兴的人文追求

B.启蒙运动的政治理想

C.儒家的政治道德原则

D.道家的自然达观理念

7、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中写到:“所谓真了解者,必神

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

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下列选项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读史者应结合当时历史的特定环境感悟历史②对历史人物和

事件的评价应同情其所处环境③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应具有批判意识④研究

历史应神游冥想,充分发挥主观想象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8.据学者考证,汉代已可种植反季节蔬菜,但当时有人认为这种做法违反自然节

律,会导致灾异。这种看法的理论根源在于

A.勤俭节约 B.天人感应 C.重农抑商 D.格物致知

9.中庸作为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学说和中华文化的核心。北宋理学家程伊川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据此可知,“中庸”的含义是

A.坚守正道 B.不偏不倚 C.以和为贵 D.偏听偏信

10、下列观点或学说中,包含有约束君主意图的是()

A.“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B.“天人感应”

C.“为政之要,在于用人” 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11.朱熹在将两个孙子的教育托付于弟子后,在信中叮嘱弟子严督二孙“只可着力学做好人,是自家本分事。平时所望于儿孙者不过如此,初不曾说要入太学,取科第也。”王守仁也曾将读书作文称为“枝叶事”,立志才是“植根事”。由此可知宋明理学家

A.强调人的修养为首位

B.明确反对科举制度

C.强调“发明本心”

D.强调“天理”的决定作用

12.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

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D.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13.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

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

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14、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15、僧问:如何解脱?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师曰:谁诟汝?问:如何是涅槃?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与禅师观点相似的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16.明清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对君主专制的极力拥护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倡导“自由”“平等”的思想

D.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1、【知识点】“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

【答案】B 解析:岳飞、文天祥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民族英雄的价值观是舍生取义、为国捐躯。法家思想的主张主要是改革、严刑峻法,道家思想的主张主要是今不如古、小国寡民,墨家思想的主张主要是兼爱非攻、选贤用能,而儒家思想的主张主要是仁、仁政、民贵君轻、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等,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

【思路点拨】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

2、【知识点】“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答案】B 解析:董仲舒认为大夫私自放走小鹿是受母恩的感化,于是对大夫减轻了处罚。这体现了他以儒家伦理纲常为主、以刑法为辅的断案思想,将仁爱思想体现在法律条文中。故选B。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获取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能力。

3、【知识点】“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封建大一统出现在秦朝,而儒家思想的独尊在西汉,故本题选B。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依据所学可直接解题。

4、【知识点】O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强调情感与理性的合理调节”“达到济世救民和自我实现”可知体现的是儒家的思想,“天与人不相胜”是道家思想,故A项错误;修身齐家平天下是儒家思想,故B项正确;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是墨家思想,故C项错误;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是法家的主张,故D项错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儒家思想的理解。

5【知识点】古代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

【答案】A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墨子属于“劳作派”,庄子属于“不仕派”,韩非属于“禄仕派”,孟子属于“义仕派”,庄子属于“退隐派。

故选:A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

6、【知识点】古代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答案】C 解读材料关键信息,“社会存在和个体身心的均衡稳定”、“追求超世的拯救”、“济世救民和自我实现”,而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儒家思想强调仁政,主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够体现材料所述信息。

故选: 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

7、【知识点】“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史评价

【答案】B 解析:材料“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表明历史需与历史背景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