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脑卒中住院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脑卒中后康复的心理干预策略研究

脑卒中后康复的心理干预策略研究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
它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诸多功能障碍,如肢体偏瘫、言语不清等,还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冲击。
在脑卒中后的康复过程中,心理干预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身心变化,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一、脑卒中后常见的心理问题脑卒中患者在患病后往往会经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恐惧、愤怒、自卑等。
焦虑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患者可能会对疾病的预后感到担忧,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不确定性,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抑郁也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心理障碍。
患者可能会因为身体功能的丧失、社交活动的减少、家庭角色的改变等原因而感到沮丧、失落,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
恐惧主要源于对疾病复发的担忧以及对康复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和痛苦的害怕。
愤怒则可能是由于患者对自己患病这一事实感到不公,或者对医疗过程中的某些不如意之处产生不满。
自卑心理通常在患者面对身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等情况时产生,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成为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二、脑卒中后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脑卒中后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疾病本身的严重程度是一个重要因素。
严重的脑卒中往往会导致更明显的身体功能障碍,这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其次,患者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素质也会影响其心理状态。
性格内向、敏感、脆弱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社会支持系统的完善程度也起着关键作用。
如果患者在患病后能够得到家人、朋友和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他们的心理调适会相对容易;反之,如果患者感到孤独、无助,心理问题就更容易产生。
此外,经济负担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脑卒中的治疗和康复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这可能会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三、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康复的重要性心理干预在脑卒中后的康复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高龄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调查分析及其心理护理论文

高龄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调查分析及其心理护理【摘要】目的:为了了解高龄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有的放矢的进行心理护理。
方法:应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老年抑郁量表(gds),对50例80岁以上高龄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将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层次并对其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及给予相应心理护理。
结果:50例患者中存在焦虑状态34例(占68%),抑郁状态46例(占92%),其原因主要来自于家庭关系不和睦、经济窘迫、丧偶、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者,以及外带一些其他疾病等。
结论:了解高龄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焦虑抑郁;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74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271-02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社会老龄化,老年人脑卒中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1]。
为了更好的了解高龄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本研究选取2007年2月至2009年7月50例高龄脑卒中病人进行焦虑抑郁症状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实施针对性地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50例均为住院高龄脑卒中病人,男25例、女25例,年龄80~92岁,平均(82±1.64)岁,均符合脑卒中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行头颅ct、mri确诊。
并且所有患者意识清楚能配合。
脑出血8例,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30例、糖尿病12例。
文化程度:文盲31例,小学及以下19例。
婚姻状况:有配偶28例,丧偶22例。
生活不能自理者15人。
平均住院15天。
1.2 方法1.2.1调查工具:应用老年抑郁量表(gds)以及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 [2]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两表分别由30条和20条条目组成,内容包含情绪低落、痛苦等消极的评价。
1.2.2调查方法:患者入院1周后进行评定。
神经反馈在卒中后抑郁和焦虑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神经反馈在卒中后抑郁和焦虑中应用的研究进展陆红宇;宋鲁平【摘要】The incidence of affective disorders after stroke is high. Severe depression and anxiety may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negative impacts on patients’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Neurofeedback improves the patient's affective symptoms through the adaptation training of the EEG parameters. However, there are few researches using neurofeedback to intervene post-stroke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nd the brain regions and brain waves for intervention haven’t reached a deifni tive conclusion yet. The applications of neurofeedback in post-stroke depression and anxiety will be reviewed in this paper.%卒中后情绪障碍发生率很高,严重的抑郁、焦虑对于患者的治疗、康复有着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神经反馈技术是通过对脑电参数的适应性训练,从而改善患者的情绪症状。
目前应用神经反馈干预卒中后抑郁、焦虑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对于干预脑区及脑波尚无统一定论。
本文将对神经反馈在卒中后抑郁、焦虑方面的应用加以综述。
【期刊名称】《中国卒中杂志》【年(卷),期】2016(011)009【总页数】5页(P786-790)【关键词】神经反馈;脑电;卒中;抑郁;焦虑【作者】陆红宇;宋鲁平【作者单位】1100068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1100068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科【正文语种】中文临床上,卒中后情绪障碍的发生较常见,而焦虑和抑郁障碍是卒中后情绪障碍的常见类型之一[1]。
脑卒中患者伴发焦虑和抑郁性障碍的临床研究

脑卒 中患 者伴 发 焦 虑 和抑 郁 性 障碍 的临床 研 究
关键词 李 先 锋 502 30 2广 西 南 宁 市 第 一 人 民 医 院 神 经 科
资 料 与方 法
脑卒 中
焦虑
抑 郁
H M 1 A A(4项 ) 分 >1 评 4分 , 者具 有 焦 患
虑障碍 ; A H MD(7项 ) 分 >1 者 确 1 评 7分 定具 有抑郁障碍。 治疗 包括 3个 方面 : ①脑卒 中常规 治
2 5m ( 日3次 ) . g 每 。失眠 者晚上 服 阿普
法: 用汉密 尔顿焦虑量表( A H MA) 和抑郁 量表 ( A H MD) 评估 10例 脑卒 中病人 , 6 对
唑仑 片 08 g或 地西 泮 5 g .m m 。③抗 抑 郁 治疗 : 约翰 草提 取 物 1片/ , 日 3 圣 次 每 次, 伴焦虑症状者加用小剂量苯 二氮革类
治 疗 方法 : 状 神 经 节 阻滞 每 日 1 星
次 , 右交替进行 , 左 而枕 大神经 阻滞 每 日
1次 ,5天 为 1 疗 程 。 1 个
失眠 指 入 睡 困难 或 持 续 睡 眠 障 碍 ( 易醒 、 醒 和再 入 睡 困难 ) 致 睡眠 时 早 导
枕部神经阻滞 可使 颅外 头皮 部分 的
对垂体激 素 的分泌 也 可 产生 明显影 响。 而失眠多是 由于 中枢神经系统 , 特别是脑
询问病人 是否做过后颅骨 的手术 , 过此 做
类手术 的病人 易发生全脊髓麻醉 。
论
中枢神经受 内外环境 变化 刺激后 诱发 的
功能失常的一种临床表现 。因此 , 活动 脑 功能 , 调节 自主神经 中枢应是 治疗 失眠最 基本最积极 的方法 。
28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状态调查分析

28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状态调查分析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常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焦虑和抑郁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28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了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首先,我们对这28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了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的评估。
结果显示,有147例(51.4%)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有96例(33.6%)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其中,有43例(15.0%)患者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症状。
这说明在脑卒中患者中,焦虑和抑郁是比较常见的精神问题。
其次,我们对不同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家庭状况、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与焦虑和抑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女性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高于60岁以下患者(P<0.05);教育程度较低的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高于教育程度较高的患者(P<0.05);未婚或离异的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高于已婚的患者(P<0.05);病情严重程度和焦虑、抑郁存在相关性(P<0.05)。
这些结果提示在临床治疗中应该针对不同群体的脑卒中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策略。
最后,我们分析了焦虑和抑郁与患者康复的关系。
结果显示,存在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总体上表现较差,康复周期较长,康复效果较差。
这说明焦虑和抑郁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会对身体康复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该注重心理健康的干预,及时发现和处理焦虑和抑郁问题,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中存在较高比例的焦虑和抑郁心理问题,女性、年龄较大、教育程度低、家庭状况不稳定、病情严重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
这些心理问题会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该加强对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脑卒中后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影响分析

脑卒中后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影响分析(抚州市广昌县人民医院江西抚州344900)【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产生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脑卒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评估,分析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
结果:左侧大脑和双侧大脑病变的患者情感障碍的发生率高于单纯右侧大脑病变。
焦虑组与非焦虑组在神经功能缺陷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在神经功能缺陷程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产生脑卒中后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病变部位、神经功能缺陷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关。
【关键词】脑卒;焦虑;抑郁;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574-01 脑卒中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但是致残率明显上升[1]。
脑卒中患者常有各种神经功能缺损,患者会有神经、心理和行为等障碍,伴发抑郁和焦虑障碍[2]等并发症,可导致绝望和自杀,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2008年7月—2011年9月来我院收治的脑卒患者400例,均为首次发作,年龄28—81岁,平均年龄62岁,其中男性患者227例,女性患者173例,其中脑出血 158例,脑梗塞 242例,病变部位:左侧大脑195例,右侧大脑180例,双侧大脑25例。
病程3—20d,平均14d,患者自愿接受调查和评估。
所有患者经临床ct或磁共振成像的影像学诊断证实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排除使用抗抑郁或神经阻滞剂的患者以及昏迷、认知和失语障碍、既往有精神疾病史、精神疾病阳性家族史的患者,1.2 方法患者入院后根据器质性焦虑障碍和器质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并且对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评估。
护理论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焦虑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护理论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焦虑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护理论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焦虑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摘要: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往往伴随着焦虑抑郁情绪。
本研究旨在探究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焦虑抑郁情况及其相关因素。
通过搜集相关文献并统计分析,发现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存在显著的焦虑抑郁情绪,同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支持、家庭功能、疾病严重程度等。
基于这些发现,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等方法来帮助脑卒中患者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康复效果。
关键词:脑卒中;急性期;恢复期;焦虑;抑郁1. 引言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大脑血液供应不足或者中断,从而造成大脑组织缺血和缺氧的疾病。
脑卒中的急性期通常是指发病后的前几天,而恢复期则是指急性期之后的康复阶段。
脑卒中患者在这两个阶段常常伴随着焦虑抑郁的情绪,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
因此,研究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焦虑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2. 焦虑抑郁情况的调查结果2.1 急性期据统计,急性期的脑卒中患者中有约50%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
这主要表现为患者的情绪低落、自卑、丧失兴趣和对未来感到恐惧等。
焦虑抑郁情绪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心理状态,还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和康复进程。
2.2 恢复期在脑卒中的恢复期,焦虑抑郁情况仍然普遍存在。
研究发现,约60%的脑卒中患者在恢复期时有焦虑抑郁症状,表现为情绪波动频繁、易激动、对家庭和社会生活的不信任等。
这种情绪状态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3. 影响因素的分析3.1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发现,得到及时且有效的社会支持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
而缺乏社会支持则会加重患者的焦虑情绪,影响康复效果。
3.2 家庭功能良好的家庭功能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脑卒中是一种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可导致大脑出现坏死性损害,使得病人在身体上和认知方面均存在较大的障碍,影响了其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症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论述,以期提高对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和心理健康的关注度。
1. 认知障碍和抑郁的定义认知障碍是指正常人的生理或病理因素导致的智力发展缺乏、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速度缓慢、判断能力减弱等症状的总称。
而抑郁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失眠等。
两者都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共同出现。
一些相关的研究表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状是相互联系的。
研究人员发现,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较容易出现认知障碍的症状,这可能是由于持续的抑郁症状使得大脑难以得到足够的养分和足够的运动。
而认知障碍的患者则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
这可能是由于认知障碍的表现使得患者感到自卑和无能,并且社交能力的降低进一步使得患者产生负担,形成了对自我身份认同的损害。
许多因素可以影响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状的出现。
其中最常见的因素是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医学病史等。
年龄是促成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状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老年人的记忆能力、固定化思维和灵活性逊于年轻人。
因此,在血管疾病和心理方面都需要特别关注。
性别方面,研究发现,女性更容易出现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状。
文化背景是决定人们思维和心理特点的重要因素。
在文化上,通过对比不同民族的数据,可以发现不同民族的患病率表现风格的区别。
医学病史包括了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以及自身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认知障碍和抑郁的发生程度。
医学病史要详细掌握患者的病史及病情诊疗,制定治疗方案,降低出现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状的机率。
在预防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状方面,首先应该监测病人的情绪变化,及早发现患者的抑郁症状,并对症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内科脑卒中住院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表时间:2016-05-12T11:45:51.690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18期供稿作者:张永慧
[导读] 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包头 014040)在神经内科发病史上,脑卒中一直处于高发阶段,也是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的根本原因之一。
张永慧
(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包头 014040)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脑卒中住院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卒中患者,经抑郁、焦虑自评量表显示,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表现,随之展开细致的调查研究。
结果:经调查显示,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症状与患者的性别、性格以及卒中性质及其结局有关(P<0.05)。
结论: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对脑卒中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改善其心理状态,消除其抑郁和焦虑情绪,以辅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关键词】神经内科脑卒中;焦虑;抑郁;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8-0123-01
在神经内科发病史上,脑卒中一直处于高发阶段,也是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的根本原因之一。
据调查显示,脑卒中患者通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严重阻碍了其康复治疗[1]。
为此,我院医护人员对导致患者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展开了全面的调查研究,以下便是本次调查详细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卒中患者,68例为男性,52例为女性,年龄在35~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31±22.52)岁;经检查,59例患者脑出血,61例患者脑梗死。
以上所有患者均经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且无一例患者表现以下特征:1严重性失语及认知功能障碍;2精神障碍及家族病;3伴严重性躯体疾病。
1.2 调查研究方法
首先,对120例脑卒中患者均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获得患者的焦虑、抑郁病情程度,以便比较和甄别。
其次,对照调查结果,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制定性格评价表,将其分发给患者及其家属,用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自评。
最后,结合美国心脏病学会卒中结局评价量表,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残损程度[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用%具体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平均值±标准差),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则组间差异显著,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当P<0.01时,则组间差异极显著,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2.结果
2.1 影响因素之一:性别
68例男性的抑郁情绪平均得分:(5.14±3.29)分,52例女性的抑郁情绪平均得分:(7.17±3.09)分,二者相比(P<0.05,
t=3.44);68例男性的焦虑情绪平均得分:82.41分,52例女性的抑郁情绪平均得分:100.19分,二者相比(P<0.05,Z=2.187)。
因此,女性患者更易表现抑郁与焦虑情绪。
2.2 影响因素之二:性别
120例患者中,其性格特点归结为三大类:内向型、外向型、中间型。
据得分情况来看,内向型为(18.54±9.65)分,外向型为(13.28±9.02)分,中间型为(13.64±8.12)分,三者相比(P<0.05),且内向型得分最高,更易表现抑郁和焦虑情绪。
2.3 影响因素之三:卒中性质
59例脑出血患者抑郁平均得分为(6.65±3.32)分,61例脑梗死患者抑郁平均得分为(5.44±3.28)分,二者相比(P<0.05,
t=2.04)。
脑出血患者焦虑平均得分为119.45分,脑梗死患者焦虑平均得分为85.86分,二者相比(P<0.05,Z=2.905)。
因此,脑出血患者更易表现焦虑和抑郁情绪。
2.4 影响因素之四:卒中结局
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残损程度越大,其抑郁与焦虑情绪得分越高,因此,神经功能残损程度越大,脑卒中患者更易表现焦虑和抑郁情绪。
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卒中结局(神经功能残损程度)与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相关性
3.讨论
通过以上调查可知,女性患者表现出抑郁和焦虑情绪的概率较大,可能与女性自身特点有关。
众所周知,女性为社会弱势群体,对外在刺激更为敏感,导致其情绪更易产生波动。
另据相关研究显示,内分泌对女性的情绪也具有干预作用。
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女性患者更易产生负性情绪。
另外,患者性格内向,不愿主动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导致负性情绪积压,得不到及时缓解,最终引起抑郁和焦虑[3]。
以上属于外在因素或先天性因素,但内在因素或后天性因素,也会导致患者产生抑郁和焦虑情绪,比如脑出血和神经功能残损程度较
大等。
患者出现脑出血时,其生理病理改变,与此同时,心理状态恶化,在二者共同影响下,导致患者出现抑郁和焦虑情绪。
此外,一旦身体功能突然出现障碍,患者难以接受,尤其在卒中,下丘脑受到连续性刺激,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神经元,随着激素神经元水平上升,从而引发功能亢进,造成海马受损。
海马对人体的情绪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一旦受损,势必导致抑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产生[4]。
综上所述,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对脑卒中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改善其心理状态,消除其抑郁和焦虑情绪,以辅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马秀虎.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伴发焦虑情绪的调查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01(20):925-926.
[2]王书田,李新.双重抑郁症与单一抑郁症临床特征的对比研究[J].中国民间疗法,2014,02(01):734-735.
[3]王素莉,侯登立,李敬华,姥勇.抑郁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影响[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5,05(05):825-826.
[4]莫翠英,赖惠芳,潘红珊.不同内科疾病老年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01(12):942-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