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研究

合集下载

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

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

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
关博重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年(卷),期】2016(007)006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以我院神经内科
门诊收治的6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640例患者,门诊初诊抑郁障碍患病率为10.94%,其中女性、中年、无业及退休者所占比重较高;约68.57%抑郁障碍患者主诉头晕、头痛与失
眠;HAMD平均评分为(16.8±4.1)分,以轻中度抑郁为主.结论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
碍患者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主要以头晕、头痛及失眠为主,临床实践中应关注患者
的临床特点,采取针对性的诊治措施,以此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总页数】2页(P2-3)
【作者】关博重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内三科,黑龙江大兴安岭 165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4
【相关文献】
1.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 [J], 刘爱萍;
2.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 [J], 卢健军;李志刚;唐晓梅;王玉周
3.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 [J], 钟华;孙娇娇
4.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 [J], 刘欣
5.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治疗方法 [J], 吴建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经内科抑郁障碍患者的识别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神经内科抑郁障碍患者的识别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中度 、 重 度划 分 , 轻度相对 占较高 比例 , 与中度 、 重度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 ) 。结论 依 据神 经内科抑郁障碍患者 的 临床特点 , 加 强识别力度 , 依据影响抑郁障碍的 因素制定针对性防控方案 , 可提高诊治效果 , 改善 患者生存质量 。
临床医学
C h i n a & F o r e g i n M e d 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 — ■ 圈 ■ ■ 冒■
神经 内科抑郁 障碍患者的识别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冯 云 萍
云南省玉溪市人 民医 院神经 内科 , 云南玉溪
6 5 3 1 0 0
3 7 %; 四肢麻木或乏力 占 6 0 %; 性 功能障碍 占 6 3 %。
2 . 2 抑郁表现识别情况
兴趣减 退 占 9 4 %, 自杀念 头 占 3 0 %, 情 绪低落 占 9 2 %, 绝 望 感占5 0 %, 自责感 占 5 1 %。
2 . 3 H Al V l D评分与病情程度
【 关键 词】 神经 内科 ; 抑郁 障碍 ; 识别情况 ; 影响 困素
【 中图分类 号】R 4 7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6 7 4 — 0 7 4 2 ( 2 0 1 3 ) 1 1 ( b ) 一 0 0 7 9 — 0 2
目前较 为严 峻的公共卫生 问题 中 。 抑郁 障碍 占有较高 比重 , 在我 国已成 为负担最大的疾病之一 。抑 郁情绪可使 患者 自杀危 险性和社会 功能缺陷增加 , 躯体疾病症状加重 。 较大程度 上阻碍
盖, 导致延 误诊 断嘲 。
患 者病发抑 郁障碍后 , 多 由躯体化 症状 , 多 主诉 躯体不 适 , 而未分 析及 总结 精神症状 。故实际工作 中 。需对病史行密 切询 问, 患者主诉有心悸 、 情绪低落 、 食 欲减退 、 兴趣 减退 、 乏力、 烦 躁 等表现时 , 需加 强关 注闭 a 针对睡眠 障碍 、 记忆力减退 、 头晕头痛患 者。 神经科医师需关于在其 中找出心理情绪存在的 问题 , 通 常其 为抑郁 障碍并伴 有躯体化症状 的患者 , 采用抗抑郁药治疗 后 , 可

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与评估

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与评估

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与评估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情绪上的困扰,还常常伴随着认知功能障碍。

这些认知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能力,因此了解其临床表现和评估方法对于抑郁症的诊断、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一、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1、注意力和集中力下降抑郁症患者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在阅读、学习或工作时难以保持专注。

他们可能会感到思维变得迟缓,难以迅速对周围的事物做出反应。

2、记忆力减退包括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都可能受到影响。

患者可能会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重要的约会或任务,也可能难以回忆起过去的经历和知识。

3、执行功能障碍执行功能涉及计划、组织、决策和问题解决等能力。

抑郁症患者在这些方面可能表现不佳,例如制定计划时犹豫不决,无法有效地组织自己的时间和任务,在面对问题时难以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4、信息处理速度减慢患者的思维速度会变慢,处理信息的能力下降。

他们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理解和回答问题,完成任务的效率降低。

5、语言流畅性和表达能力受损有些患者会出现语言表达不流畅、词汇量减少、说话缓慢等问题,在交流中难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6、空间认知能力下降对于空间的感知和判断能力可能会变差,例如在认路、判断距离或方向时出现困难。

7、社会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症患者可能难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敏感、误解或不恰当的反应,从而影响人际关系。

二、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方法1、神经心理测试这是评估认知功能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常用的测试包括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Stroop 测验、数字广度测验等。

这些测试可以分别评估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语言能力等不同方面的认知功能。

2、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通过检测大脑在特定任务时的血液流动和神经活动,来了解抑郁症患者大脑的功能状态。

例如,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在执行认知任务时,大脑前额叶皮质等区域的激活程度可能会降低。

神经内科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现况调查

神经内科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现况调查

神经内科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现况调查文浩;兰娟;倪娜娜;杨帆;樊双义【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医院神经内科患者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及其现状,为临床早期干预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431例神经内科就诊患者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HAMA-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进行他评式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431例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达84.69%,68.91%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其中32.2%的患者肯定有焦虑,30.6%的患者有明显抑郁,23.9%的患者焦虑抑郁共病.PSQI平均分为(12.12±4.17)分,HAMA-14的平均分为(10.97±6.95)分,HAMD-24的平均分为(15.29±10.15)分.女性睡眠质量较男性差,更容易患焦虑(P<0.05);住院患者睡眠效率明显低于门诊患者(P<0.05);有焦虑或抑郁的患者睡眠质量显著低于一般患者(P<0.01).结论神经内科患者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女性高于男性,住院患者睡眠效率更差,应引起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并对患者进行早期预防及治疗.【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9(041)004【总页数】4页(P617-619,623)【关键词】神经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焦虑;抑郁【作者】文浩;兰娟;倪娜娜;杨帆;樊双义【作者单位】100071 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解放军第307 医院)神经内科;100071 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解放军第 307 医院)神经内科;100071 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解放军第 307 医院)神经内科;100071 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解放军第 307 医院)神经内科;100071 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解放军第 307 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5.4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睡眠与情感障碍问题日趋严重,有部分研究表明住院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高达45.6%,焦虑抑郁发生率高达47.86%[1,2]。

综合医院与精神专科医院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综合医院与精神专科医院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般 情 况 调 查 表 和 简 明 国 际 神 经 精 神 访 谈 对 综 合 医 院 和 精 神 专 科 医 院 精 神 科 门 诊 100 例 抑 郁 障 碍 患 者 进 行 调
查,对不同性质医疗机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抑郁障碍患
者 的 年 龄 和 首 次 抑 郁 发 作 的 年 龄 都 大 于 精 神 专 科 医 院 患 者 (P < 0.01)。 综 合 医 院 患 者 抑 郁 发 作 时 有 不 典 型 症
455
谈 : 本 研 究 使 用 简 明 国 际 神 经 精 神 访 谈 (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 作 为 入 组 诊 断 的 确 诊 工 具 。 MINI 是 针 对 ICD鄄10 和 DSM鄄IV 中 16 种 轴 I 精 神 障 碍 的 简 短 的 结 构 式 访 谈 , 中 文 版 的 信 效 度 良 好 [8]。 本 研 究 仅 选 取 了 与 抑郁相关的 5 部分进行分析,包括抑郁发作(现 患 和 复 发 )、忧 郁 特 征 、心 境 恶 劣 、自 杀 风 险 和 精 神病性疾患。 自杀风险是对近 1 个月内是否有消 极观念、 自我伤害或自杀企图 / 行为以及既往是 否有自杀未遂 等进行综 合评估 ,0 分为 无风险 , 1 ~ 5 分 为 低 风 险 ,6 ~ 9 分 为 中 等 风 险 ,≥10 分 为高风险。 1.2.2 研究流程 门诊经治医师根据入组和排除 标 准 初 步 筛 查 ;然 后 , 调 查 员 使 用 MINI 对 入 组 患 者进行半定式结构访谈,“抑郁发作现患”或“抑郁 发作复发性”诊断框为“是”的继续接受访谈;另一 组调查员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详细 调查, 符合入组标准同时不满足排除标准的患者 成 为 研 究 对 象 。 续 贯 入 组 ,目 的 样 本 为 100 例 (每 家医院各 50 例); 在同济医 院共调查 了 51 例 ,有 1 例因不愿继续进行调查而出组; 在精神卫生中 心共调 查了 53 例,有 2 例因详细调 查中发 现 曾 被 诊断过双相障碍以及 1 例因不能理解量表内容而 出组。 调查员为 4 名精神医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 生,每家医院各 2 人同时期进行调查,均经过统一 培训。 1.3 统 计 方 法 使 用 SPSS 17.0 对 所 有 数 据 进 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分布的特点,采用的统计 方 法 包 括 描 述 性 统 计 、t 检 验 、掊!2 检 验 ( 包 括 Pearson!掊!2、Fisher 精 确 概 率 法 )、Mann鄄Whitney U 检 验 、一 致 性 检 验 等 。 设 定 检 验 水 准 α = 0.05 ,双 侧检验。

抑郁症(MDD)的诊疗规范 诊断 实用总结全

抑郁症(MDD)的诊疗规范 诊断 实用总结全

抑郁症(MDD)的诊疗规范诊断实用总结—:定义:1 .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低落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心境障碍。

低落心境与处境不相称,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木僵,部分出现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部分存在自伤、自杀行为(甚至因此死亡)。

典型过程为发作性病程;20%~30%为慢性病程且长期预后更差,恶劣心境是慢性抑郁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尤其是慢性病患者中更常见。

2:抑郁症(MDD):是抑郁障碍最常见类型,表现为单次发作或反复发作,具有较高复发风险,发作期存在显著情感、认知和躯体症状,发作间期症状缓解。

我国抑郁症终生患病率为3.4%o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TO)中抑郁障碍包括:抑郁发作、复发性抑郁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其他心境障碍、未特定的心境障碍。

通常所说的抑郁症包括:抑郁发作和复发性抑郁障碍。

抑郁障碍在躯体疾病患者中很常见,大22%~33%的躯体疾病住院患者、15%~30%的急性冠心病患者、20%的冠心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以及9%~27%的糖尿病患者患有抑郁障碍。

而积极治疗抑郁症状对改善躯体疾病有效。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1 *危险因素:①遗传因素:40%~70%抑郁症者有遗传倾向。

②病前人格易感性:神经质、消极人格与抑郁症关系密切。

③心理社会因素:童年经历对抑郁症发生有影响(如亲子分离/幼年丧亲/父母养育风格/儿童期虐待/亲友关系与社会支持系统及生活事件等);应激性生活事件为抑郁症促发因素。

2 :病理机制:抑郁障碍者存在多种神经递质水平或相关神经通路的功能异常,比较公认的是单胺假说,即5・羟色胺(5・HT)能、多巴胺(DA)能和去甲肾上腺素(NE)能系统在抑郁障碍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

5-HT、DA s NE系统并不是独立运作,它们之间可通过多种配体-受体间的作用而相互影响。

抑郁障碍还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脑电生理异常、脑影像学异常、个体的遗传素质及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目前研究结论尚不明确。

90抑郁症发病及其治疗临床研究技术报告

90抑郁症发病及其治疗临床研究技术报告

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病及其治疗临床研究技术报告摘要本课题以门诊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以汉密斯顿抑郁量表筛查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其次探讨抑郁是否为脑卒中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探讨有效的抗抑郁治疗可否改善脑卒中患者近期相关生命质量及其中医中药抗抑郁的治疗效果。

首先将全部入选的246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汉密斯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然后将抑郁组患者随机对照分为二组,即氟西汀组、自拟抗郁益脑汤组(简称中药组)。

抑郁组患者在原脑卒中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基础上,氟西汀组用氟西汀治疗;中药组用自拟抗郁益脑汤治疗。

全部脑卒中患者经过3周、6周的临床观察及发现:1.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病率为25.2%。

抑郁组与非抑郁组患者相比年龄小;更可能吸烟;更可能饮酒;总分有显著性差异。

2.抑郁症状是6周内Spiter总分及各因子分下降的独立预测因素。

3.有效的抗抑郁治疗,不仅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同时也会改善患者的脑卒中症状、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及45米步行时间。

总之,抑郁症状普遍存在于脑中患者中,并且使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状况明显下降。

早发现及适当治疗抑郁症状可得到明显控制,提高脑卒中患者健康状况。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症状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发病率治疗中药一、立题依据脑卒中又称中风,它是新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脑血管流行性疾病,是一种不能治愈的慢性病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

全球发病率大约为2.1%,致残率为71%,6年死亡率为78%。

在美国,近600万人口患脑卒中,且逐年上升,在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也逐年上升,超过65岁人群中,患病率高达35-60%,总的脑卒中患者约在2000万人左右。

近二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医学诊疗技术的进步,疾病谱发生了改变,慢性病和肿瘤等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与此同时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提高了,不仅关心疾病能不能痊愈,生存有多长,更加关心生活质量,为此医学领域提出了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概念。

神经内科患者的抑郁和焦虑临床特点及调查

神经内科患者的抑郁和焦虑临床特点及调查
患病率 也较 高 J , 但 是调 查 研 究显 示 中 国综 合 医 院 的
同意 , 排 除 由于严重 的精 神 障碍 不能 够 完 成 调查 的住
院 患者 。
1 . 2 焦 虑抑郁 量表
使 用 焦 虑 抑郁 量 表 筛 查 患 者 的
精 神状态 , 其 中 7个 项 目评 定 抑郁 和 7个 项 目评 定 焦
7 4 8
河北医药 2 0 1 5年 3月 第 3 7卷 第 5期
H e b e i Me d i c a l J o u na r l 。 2 0 1 5 。 V o l 3 7 M a r N o . 5
d o j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 7 3 8 6 . 2 0 1 5 . 0 5 . 0 4 0
院时和 出院时的精神状 态进行评估 , 了解其健 康状况。结果 入 院时 , 有抑郁症状 的患者 1 0 4例 ( 2 0 . 4 %) , 具有 焦虑 症状 的患者 1 7 3例 ( 3 3 . 9 %) , 5 1 例 患者 同时有抑郁和 焦虑状 态( 9 . 9 8 %) ; 出院 时, 共有 4 2 7例 患者 完成 评估 , 其 中有 抑郁症状 的患者 7 1例 ( 1 6 . 6 %) , 有 焦虑 症 状 的 患者 1 8 0例 ( 4 2 . 2 %) , 其中3 9例 患 者 同 时又 有抑 郁 和 焦 虑状 态 ( 9 . 1 3 %) 。入 院 时 的 焦 虑 患 者 的 人数 与 出院 时 的 焦 虑 患 者 的 人 数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 < 0 . 0 5 ) 。 男 性 与女 性 的 焦 虑 以及 抑郁 患者的人 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 0 5 ) 。结论 神 经 内科的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发 生率较 高, 经过躯 体 的治疗不能纠正焦虑和抑郁 负面情感 , 反 尔加重住 院患者的 焦虑 , 故在积极 治疗 患者躯体 疾患 的同时 , 应 该进行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研究
发表时间:2018-05-17T13:05:30.54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6期作者:邓华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压力也不断增加,发生抑郁障碍的几率也就随之逐渐增加。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655000
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

方法:于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之间收治的抑郁障碍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汉密尔顿意义程度测评,从而对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120例抑郁障碍患者中,发生躯体症状的患者为97(80.83%)例,躯体症状以发生头晕的患者为最多,数量为24(20.00%)例;发生轻度抑郁障碍的患者最多,数量为56(46.66%)例,发生重度抑郁障碍的患者最少,数量为21(17.50%)例。

结论:抑郁障碍具有久治不愈和反复发作的特点,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发生躯体症状为主,其中头晕的发生率最高,多数患者伴有焦虑情绪,并且多数患者为轻度抑郁障碍,重度抑郁障碍患者较少,对抑郁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可分为心理辅导、药物治疗和精神科治疗三个方面。

关键词:神经内科;抑郁障碍;临床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压力也不断增加,发生抑郁障碍的几率也就随之逐渐增加,使抑郁障碍成为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1]。

患者发生抑郁障碍以后,一般易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而长期的自我封闭状态能够导致患者心情低落和沉默寡言,情况严重的患者能够发生偏激行为甚至自杀,对患者自身及家庭均能够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需要给予及时的治疗[2]。

但是,抑郁障碍患者的病情一般难以进行良好的控制,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了解,从而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抑制。

本次研究将120例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汉密尔顿抑郁程度测评,对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之间收治的抑郁障碍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抑郁障碍的临床诊断标准。

全部1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为64例和56例,年龄范围是19岁——72岁,平均(42.1±6.7)岁。

本次研究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研究对象各方面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能够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从中筛选出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发生头晕、失眠、心情紧张、四肢麻木、劳累疲乏等躯体症状患者为97例,占全部患者的80.83%;其中发生头晕的患者为24例,占全部患者的20.00%,发生失眠的患者为21例,占全部患者的17.50%,发生心情紧张的患者为15例,占全部患者的12.50%,发生四肢麻木的患者为15例,占全部患者的12.50%,发生劳累疲乏的患者为22例,占全部患者的18.33%;汉密尔顿抑郁程度分析结果显示,120例患者中,发生轻度抑郁障碍的患者为56例,占全部患者的46.66%,发生中度抑郁障碍的患者为43例,占全部患者的35.83%,发生重度抑郁障碍的患者为21例,占全部患者的17.50%。

3.讨论
抑郁障碍是当代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患者发病以后,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情绪不同程度的低落、压抑,甚至悲痛欲绝,行动迟滞并且对绝大多数事物失去兴趣。

就神经内科门诊的抑郁障碍患者来看,一般患者都存在情绪焦虑的情况,同时伴有面部发热、胸闷等躯体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还能够发生全身无力及失眠的情况,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均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所以需要医生给予患者及时的干预,使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尽可能的缓解,并且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已经成了抑郁障碍高发的国家,所以我们有必要积极对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了解,从而给予患者更加有效的治疗措施[3]。

目前临床上对抑郁障碍患者进行治疗的手段主要能够被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疏导:根据汉密尔顿抑郁程度分析结果显示,多数抑郁障碍患者的病情尚处于轻度抑郁的范围内,并且中度抑郁的患者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可以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辅导,使患者的心情能够得到放松,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关心,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安慰和开导,使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能够得到缓解,以促进患者的恢复;第二方面,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治疗: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发生头晕、失眠、疲乏无力等躯体症状的患者占绝大部分,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等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所以,若心理辅导对患者的并已难以进行改善,则可适当给予患者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使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控制;第三方面,指导患者于精神科就诊:抑郁障碍属于一种精神障碍,若患者在进行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之后,病情依然不能够得到改善,则应指导患者进入精神科进行治疗,以控制患者的病情和促进患者的恢复[4]。

根据本次研究,120例抑郁障碍患者中,发生躯体症状的患者为97(80.83%)例,躯体症状以发生头晕的患者为最多,数量为24(20.00%)例;发生轻度抑郁障碍的患者最多,数量为56(46.66%)例,发生重度抑郁障碍的患者最少,数量为21(17.50%)例。

综上我们认为,抑郁障碍具有久治不愈和反复发作的特点,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发生躯体症状为主,其中头晕的发生率最高,多数患者伴有焦虑情绪,并且多数患者为轻度抑郁障碍,重度抑郁障碍患者较少,对抑郁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可分为心理辅导、药物治疗和精神科治疗三个方面。

参考文献:
[1]杨博,王妍.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9):25-26.
[2]王效敏,唐登华,孙绪坤.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2):94-96.
[3]关博重.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6):2-3.
[4]钟华,孙娇娇.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J].当代临床医刊,2017,(2):2969,29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