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调研题型35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及带电的种类

合集下载

判断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

判断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

判断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判断物体是否带电是电学中的基本实验之一、下面将介绍三种常见的方法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方法一:静电试验装置法静电试验装置是一种常见的判断物体带电的装置,由一块绝缘材料制成的棒状物(如塑料棒)和金属架构成。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被检测物体放在一个绝缘材料上,确保物体与外界没有接触。

2.用摩擦方法将绝缘材料棒与墙壁、毛皮等物体摩擦,使绝缘材料棒获得电荷。

3.将带有电荷的绝缘材料棒靠近待检测物体,观察是否发生相互作用。

-若物体受到吸引或排斥,说明物体带有相同符号的电荷,即物体带有电荷;-若物体无反应,说明物体电中性或电荷量很小。

方法二:电感仪法电感仪是一种常用的检测物体带电的仪器,它是利用带电物体的产生的电场与电感仪的感应线圈产生感应电流从而检测物体是否带电。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打开电感仪的电源,调整电感仪的灵敏度。

2.将待检测物体靠近电感仪感应线圈,使之相互作用。

3.观察电感仪的指示器,如果指示器发出声音或指针有偏转,说明物体带有电荷,否则物体是电中性的。

方法三:电场力法利用静电力是一种常见的判断物体带电的方法。

当两个带电物体靠近时,它们之间会产生静电力。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两个带电导体物体,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2.将两个带电物体靠近,但不让它们接触。

3.如果物体之间有排斥力,说明它们带有相同球符号的电荷,即带电;4.如果物体之间有吸引力,说明它们带有不同球符号的电荷,即带电。

综上所述,这里介绍了三种常见的判断物体带电的方法:静电试验装置法、电感仪法和电场力法。

它们各自根据物体与其他物体或仪器的交互作用,从而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只能初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无法准确地测量电荷数量。

对于精确测量电荷数量,需要使用更为专业的仪器和方法。

认识电路专题练习(带知识点总结)

认识电路专题练习(带知识点总结)

电现象及电路专题复习一、电现象:1、带电现象、带电体: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做带电现象,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2、带电方法:(1)、摩擦起电;(2)、接触带电;(3)、感应起电(高中学习)接触带电:用不带电的导体接触带电物体时,导体会带电,这种方法叫接触带电。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做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的原因: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摩擦起电的实质: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注意:转移的电荷是负电荷,而不是正电荷.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之间的吸引或排斥是通过电场来实现的,电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通过电场带电体不需要接触就能发生相互作用3、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物体能否吸引轻小物体 (2)、依据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判断(3)、用验电器检验,金属箔开说明带电,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4、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就形成电流. 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电流方向的判断: 如负电荷的移动方向从A到B,则电流方向为B到A。

5、电池:是提供持续电流,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能量转换: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常见电:干电池、锂电池、纽扣电池、蓄电池等电池有正,负两个极,外部电流从正极流出,从负极流回电池.6、电流的三种效应:(1)、电流的热效应 (2)、电流的磁效应 (3)、电流的化学效应二、电路的组成:1、定义:所谓电路,就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依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理解水流与管道),一个完整的电路应该包括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四种电路元件各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中考物理判断物体带电性质的方法专项练习

中考物理判断物体带电性质的方法专项练习

判断物体带电性质的方法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 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个小球()A. 一定不带电B. 一定带负电C. 一定带正电D. 可能不带电2. A、B、C三个带电小球,若A吸引B,B排斥C,若C带正电,则A的带电情况()A. 一定带正电B. 一定带负电C. 可能不带电D. 无法确定3. 用绝缘丝线吊起三个小球,其中任何两个靠近时,都相互吸引,则它们的带电情况是()A. 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B. 一个带电,两个不带电C. 两个带异种电,一个不带电D. 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4. 实验室里常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可发现验电器的两金属箔会因排斥而张开,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金属箔片带正电,金属球带负电B. 金属箔片带负电,金属球带正电C. 金属箔片和金属球都带正电D. 金属箔片和金属球都带负电5. 下列关于电视机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电视机处于待机状态时不消耗电能B. 电视机的外壳是用导电材料做成的C. 电视机屏幕容易吸附灰尘是由电磁感应现象造成的D. 打开电视机,听到的、看到的是电磁波传来的声音和图象6. 分别用毛织物和琥珀摩擦、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发现,毛织物吸引丝绸,琥珀吸引通草球,玻璃棒吸引通草球,则()A. 毛织物带正电,通草球带负电B. 毛织物带负电,通草球带正电C. 毛织物带正电,通草球不带电D. 琥珀不带电,通草球不带电7. 如图所示,一束带负电的粒子(质量不计)流经小盒(小盒本身不带电)附近,运动轨迹发生偏转,则盒中物体的带电情况为()A. 一定带负电荷B. 一定带正电荷C. 一定不带电D. 带负电荷或不带电8. 三只轻纸球分别用丝线悬挂着,其中任意两只球靠近时都互相吸引,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三球都带电B. 有两个球带同种电荷,第三个球不带电C. 只有一个球带电D. 有两个球带异种电荷,第三个球不带电9. 有甲、乙、丙三个轻小物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如果甲物体带正电,则丙物体一定带正电B. 如果甲物体带正电,则丙物体一定带负电C. 如果甲物体带负电,则丙物体一定带正电D. 如果甲物体带负电,则丙物体可能不带电10. 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带正电,则()A. 甲物体带正电.乙物体带负电B. 甲.乙两物体均带正电C. 甲物体带负电.乙物体带正电D. 甲.乙两物体均带负电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11. 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当A靠近B时,它们相互吸引,B球靠近C球时,它们相互排斥,由此可知B球带 ______ 电,C球带 ______ 电.12. 皮肤干燥的人,穿着化纤材料的衣服时,由于皮肤与衣服不断摩擦,使衣服带上电,由于带电体具有 ______ 的性质,所以容易粘上灰尘.13. 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因带有 ______ 而具有了吸引 ______ 的性质.14. 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带正电,甲物体带 ______ 电,乙物体带 ______ 电.15. 如图所示,将一带电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时,若:(1)金属箔张角变大,说明带电体是带 ______ 电的.(2)金属箔张角变小,说明带电体是带 ______ 电的.(3)金属箔闭合后又张开,说明带电体是带 ______ 电的,且所带电荷量比验电器所带电荷量 ______ (填“多”或“少”).16. 如图所示,将一根针插在绝缘底座上,把折成“Λ”字形的铝箔条水平架在针的顶端.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静止的铝箔条一端时,铝箔条会旋转起来,这表明:带电物体能 ______ 轻小物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 ,力的单位是______ .17. 有四个带电小球甲、乙、丙、丁,已知小球丁带正电,小球甲吸引小球乙,小球乙吸引小球丙,小球丙与小球丁相互排斥,那么小球甲带 ______ 电,小球乙带 ______ 电,小球丙带 ______ 电,小球甲与小球丙接触时将互相______ .18. 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个带电小球,甲吸引乙,甲排斥丙,丙吸引丁.如果丙带正电,则甲带 ______ 电,乙带 ______ 电,丁带 ______ 电.19. 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带正电,甲物体带 ______ 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______ 的转移.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0. 在“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中:(1)发现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时会相互 ______ ,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去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之间会相互______ .如图,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2)把其它经过摩擦而带电的物体分别去靠近上面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发现若跟玻璃棒吸引的,就会跟橡胶棒排斥;而跟橡胶棒吸引的,就会跟玻璃棒排斥,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2018届中考物理专项练习--判断物体带电性质的方法(含答案、全国通用)【答案】1. B2. B3. C4. B5. D6. C7. A8. D9. D 10. D11. 负;负12. 吸引轻小物体13. 电荷;轻小物体14. 负;负15. 正;负;负;多16. 吸引;运动状态;牛顿17. 正;负;正;排斥18. 正;负;负19. 负;电子20. 排斥;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只有两种【解析】1.解: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个小球一定带负电.故选B.(1)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排斥的物体一定是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物体可能带有异种电荷,也可能是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掌握正电荷和负电荷的规定,掌握电荷间的作用.2.解:三个小球都带电;因为C带正电,B排斥C,故B与C带同种电荷,即B带正电;又因为A吸引B,故A与B带异种电荷,即A带负电;故选B.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据此分析判断.本题是基础题,要求知道自然界中只有哪两种电荷,以及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3.解:已知三个通草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时都相互吸引,根据带电物体的性质:“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可知:三个通草球,肯定有一个物体不带电荷,有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故选C.带电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理解电荷的间的作用规律,并知道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是解决该题的关键.4.解:(1)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玻璃棒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夺得电子的本领强得到电子,多余电子带负电.(2)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时,由于玻璃棒带正电,会使两片金属箔片电子吸引到金属球上,使金属球有多余的电子带负电,两片金属箔片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所以两金属箔片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由此可知:金属箔片带正电,金属球带负电.故选A.(1)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2)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本题考查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转移,关键是注意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发生的时感应带电.5.解:A、电视机处于待机状态时,虽然不工作,但指示灯亮,仍消耗电能,故A错;B、电视机的外壳是用塑料做成的,属于绝缘材料,故B错;C、电视机屏幕上附有静电,能吸引轻小物体(灰尘)附着在表面上,不属于电磁感应现象,故C错;D、电视机工作时我们看到的图象、听到的声音是由电磁波从电视台传来的,故D正确.故选D.电视机工作时我们看到的图象、听到的声音是由电磁波从电视台传来的;处于待机状态,指示灯消耗电能;电视机的外壳是用塑料做的;电视机屏幕上附有静电,据此分析判断得出答案.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有关现象的能力,天天看电视,有关电视的问题学生有兴趣,好题.6.解:①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②毛织物吸引丝绸,说明毛织物带正电;③毛织物带正电,说明琥珀带负电;④琥珀和玻璃棒都吸引通草球,说明通草球不带电.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①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③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知道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解题时,寻找突破口,然后逐步求解.7.解:根据图示可知,带负电的粒子离小盒的距离越来越远,说明它们间的作用为排斥,故盒内物体也带负电.故选A.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本题考查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属于基础题.8.解:A、如果三个小球都带电,至少有两个是带同种电荷,当它们两个靠近,会互相排斥,与题意不符;B、当两个带同种电荷的小球靠近时会互相排斥,与题意不符;C、如果只有一个小球带电,那么其他两个不带电的小球靠近时,它们不会吸引,与题意不符;D、如果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第三不带电,当带异种电荷的两个小球靠近时,互相吸引;而带电小球分别与不带电小球靠近时,也能吸引不带电的小球,D符合题意.故选D.解答此题用到以下知识:(1)带电体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2)异种电荷互相吸引.该题考查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带电体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属于基础题.9.解:AB、如果甲物体带正电,甲物体排斥乙物体,说明乙也带正电;乙物体吸引丙物体,说明丙带负电或不带电,故AB错误;CD、如果甲物体带负电,则甲物体排斥乙物体,说明乙也带负电;乙物体吸引丙物体,说明丙带正电或不带电,故C错误,D正确.故选D.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本题考查了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物体带电情况,注意两个物体想到吸引时,两个物体可带异种电荷,或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10.解: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且丙物体带正电,乙物体吸引丙物体,故乙带负电;甲物体排斥乙物体,故甲带负电.对照选项可知,只有D是正确的.故选D.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即可判断.从丙的带电情况入手,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性逐个分析判断即可.11.解: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A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故A带正电;当A靠近B时,它们相互吸引,故B带负电或者不带电;同时B球靠近C球时,它们相互排斥,因此说明B、C都带负电.故答案为:负;负.实验室中取得正电荷的方法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实验室中取得负电荷的方法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且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时,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据以上规律分析即可.知道实验室中如何取得正电荷和负电荷,并能利用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去分析实际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12.解:化纤衣服与人体摩擦,摩擦起电,使衣服带有了电荷,由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所以带电的衣服会将细小的物体灰尘吸附在它上面,造成了衣服比较容易脏.故答案为:吸引轻小物体.通过衣服容易脏,可以确定衣服吸引了轻小物体,由此联想到化纤衣服与人体会发生摩擦而起电.该题考查了摩擦起电以及带电体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13.解:电视机工作时,由于电子运动到了屏幕上,而使屏幕带了电,而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把灰尘吸引到了屏幕上.故本题答案为:电荷;轻小物体.根据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回答.本题考查了带电体的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14.解: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且丙物体带正电,乙物体吸引丙物体,故乙带负电;甲物体排斥乙物体,故甲带负电.故答案为:负;负.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即可判断.从丙的带电情况入手,逐个分析判断即可.15.解:带正电的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都带正电荷,金属箔带同种电荷排斥而张开.(1)当带正电的物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时,使两片金属箔带更多的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张角更大.(2)当带少量负电的物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时,验电器的部分正电荷和物体的负电荷发生中和现象,使两片金属箔带的正电荷减少,张角减小.(3)当很多带负电的物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时,带电体上的部分负电荷和验电器的正电荷发生中和现象,使两片金属箔带的正电荷减少为0,带负电荷的物体的负电荷又转移到验电器上,使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带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张角又增大.故答案为:正;负;负;多.(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正负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使物体恢复到不带电状态,这种现象叫正负电荷的中和.(1)掌握自然界的两种电荷,掌握电荷间的作用.(2)掌握正负电荷的中和.16.解:(1)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静止的铝箔条一端时,铝箔条会旋转起来,说明铝箔条受到了带电塑料棒的吸力的作用,这表明: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2)铝箔条在引力的作用下旋转起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单位是牛顿.故答案为:吸引;运动状态;牛顿.(1)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这是带电物体的基本性质;(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单位是牛顿.此题是一道力电综合题,把握惯性概念、力的作用效果,运用到题目中,深入分析即可解答.17.解:甲、乙、丙、丁是带电小球,已知丁带正电,小球丙与小球丁相互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丙带正电;小球乙吸引小球丙,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乙带负电;小球甲吸引小球乙,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甲带正电;小球甲与小球丙接触时,因为小球甲与小球丙都带正电,将互相排斥.故答案为:正;负;正;排斥.解答本题应掌握: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本题考查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18.解:已知丙带正电,甲排斥丙,则甲带正电;甲吸引乙,则乙带负电;丙吸引丁,则丁带负电.故答案为:正;负;负.解答本题应掌握: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本题考查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19.解: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丙物体带正电,乙物体吸引丙物体,故乙带负电;甲物体排斥乙物体,故甲带负电.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其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故答案为:负;电子.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即可判断.同时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从丙的带电情况入手,逐个分析判断即可.同时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20.解:(1)发现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时会相互排斥,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之间会相互吸引;原因是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都是同种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不同的,所以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把其它经过摩擦而带电的物体分别去靠近上面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发现若跟玻璃棒吸引的,就会跟橡胶棒排斥;而跟橡胶棒吸引的,就会跟玻璃棒排斥,由此可知:自然界中一种电荷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另一种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自然界中,电荷只有两种.(1)排斥;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电荷只有两种.(1)根据实验现象即可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自然界中一种电荷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另一种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自然界中,电荷只有两种.本题考查电荷规律的探究过程,关键是会根据“去靠近上面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发现若跟玻璃棒吸引的,就会跟橡胶棒排斥;而跟橡胶棒吸引的,就会跟玻璃棒排斥”判断出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不同的,一定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现今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带电物体的监测日益普及,但是我们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些检验带电物体的方法。

总体来说,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感知方法、测电流测量方法和磁场法。

首先,感知方法是一种直观的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最常见的就是用手搓起物体,感受其热或触感。

利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检测出物体表面是否带电,尤其是高压带电物体十分有效。

如果物体表面搓起较热或静电较大,就可以肯定物体带电。

其次,测电流测量方法是检查物体是否带电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主要目的是对物体带电量进行测量。

具体操作是把表示流量的仪器接在电路中,然后检测电流的变化,若波动性变化或者是否为常数,可判断物体是否有带电状态。

最后,磁场法是也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用检测仪检测物体周围的磁场,并对其变化进行检测。

这种方法对于检测物体体内电压是特别有效,它可以检测出物体存在多大的电场强度及其方向。

总结所述,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般来说分为感知方法、测电流测量方法和磁场法三类。

感知方法可以检测出物体表面是否带电;测电流测量方法可以检测出电流的变化;磁场法可以检测出物体存在多大的电场强度及其方向。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验带电物体的方法,以确保工程安全。

(电路、电流、电压、电阻)100题检测

(电路、电流、电压、电阻)100题检测

100题检测(电路、电流、电压、电阻)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50小题)1.能检测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 )A.电能表B.电压表C.电流表D.验电器2.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B.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C.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 C.摩擦创造了电荷3.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上端的金属球,验电器下端的金属箔会张开一定的角度,对这一现象正确解释是()A.橡胶棒上的质子转移到金属箔上B.两片金属箔都带上正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C.验电器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D.两片金属箔都带上负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4.物理老师在讲授"摩擦起电"一节时,请同学们用塑料直尺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后试试能否吸引碎纸片,结果塑料直尺能够吸引碎纸片.如果以橡胶棒与毛皮摩擦作类比,这个现象说明 ( )A.摩擦时,同时发生了正、负电荷的转移,头发带负电,塑料直尺带正电B.摩擦时,同时发生了正、负电荷的转移,头发带正电,塑料直尺带负电C.摩擦时,只发生了正电荷的转移,使塑料直尺带了正电D.摩擦时,头发上的电子向塑料尺转移,使塑料尺带了负电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A.用头发摩擦过的钢笔杆能够将碎纸屑吸引起来B.磁铁能把钢针吸引起来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着许多细微脏物D.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衣时,听到轻微的"噼啪"声,甚至在夜晚能看见火花6.有两个用丝线悬吊的通草球,其中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将两球靠近时,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两球互相排斥B.两球互相吸引C.带电的靠近不带电D.不带电的靠近带电的7.下列各组物质中,通常情况下是导体的一组是 ( )A.人体、盐水、橡皮B.人体、大地、油C.金属、大地、陶瓷D.盐水、人体、大地8.下列各组物质,在通常情况下全部属于绝缘体的一组是( )A.金属、食盐水、橡胶B.塑料棒、石灰水、铅笔芯C.陶瓷、油、干木棒D.硫酸铜溶液、水银、氢氧化钠溶液9.在通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全部属于绝缘体的一组是()A.陶瓷、油B.自来水、玻璃C.塑胶鞋、大地D.人体、空气10.以下学习用品中,在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塑料刻度尺B.物理课本C.绘画橡皮D.金属小刀片11.如图中标出了制成铅笔的几种材料,通常条件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 ) A.木材、橡皮 B.石墨、金属 C.木材、金属 D.石墨、橡皮12.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按钮开关的构造截面图,图中C 是按钮,D 是外壳,A .B 各有接红柱与电路相连,其中( ) A.A 、B 、C 是导体,D 是绝缘体 B.A 、B 、D 是导体,C 是绝缘体 C.A 、B 是导体,C 、D 是绝缘体 D.C 、D 是导体,A 、B 是绝缘体13.如图所示的物体中,制造它们的材料都是绝缘体的一组是( )14.小刚拆开了家庭电路中常用的白炽灯泡和灯头,如图所示,则以下灯泡和 灯头上的各部件中全部属于绝缘体的( ) A.灯头后盖、螺旋 B.玻璃泡、锡块 C.螺旋、金属片D.灯头后盖、玻璃泡15.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墨是导体,橡胶是绝缘体B.人体是导体,大地是绝缘体C.金属都是导体,非金属都是绝缘体D.固体都是导体,液体都是绝缘体 16.下列关于物质分类合理的是( )A.油、干木棒、陶瓷是绝缘体B.铅笔芯、橡胶、铁是导体C.铁、冰、玻璃是导体D.蜂蜡、食盐、水银是非晶体 17.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能够导电是因为导体内有大量的电荷存在 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荷存在C.导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导电,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导电D.有些绝缘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变成导体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验电器既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也能测出物体的带电量B.电流的方向就是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C.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子D.雷电是自然界中发生的放电现象19.关于电路的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为使两灯同时亮,同时灭,两灯一定要串联 B.金属中的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C.在电路中,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D.一般的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的 20.如图的四个电路中与右边实物图对应的是( )2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S 能同时控制电灯和电铃的正确电路是( )22.在下图所示的各电路中,两个灯泡属于并联的是()23.每当节日的夜晚,许多高大的建筑物都要用成千只灯泡装点起来,点亮的灯泡映出建筑物的轮廓,显得美丽、壮观.这些灯泡是()A.并联B.串联C.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D.无法判断2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S1、S2都闭合时,则( )A.L1、L2串联 B. L1、L2并联C.灯L1被短路D.灯L2短路25.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适当,要使电铃和电灯同时有电流通过,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A.断开S l,闭合S2、S3; B.断开S3,闭合S1、S2C.闭合S l,断开S2、S3; D.闭合S2,断开S1、S326.在图中所示的电路中,若要使L1和L2两灯组成并联电路,开关的断开与闭合情况是 ( )A.S1、S2断开,S3闭合B.S1、S2闭合,S3断开C.S1、S2、S3闭合D.S1断开,S2、S3闭合27.下图给出了小名设计的楼梯照明电灯的四种控制电路,其中S1、S2分别为楼上和楼下的开关(都是单刀双掷开关)。

初中九年级物理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初中九年级物理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看物体能否吸引轻小物体。

因为任何带电体都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看物体是否会跟其他带电体相互排斥。

因为只有该物体带了电,它才有可能跟其他带电体相互排斥。

若相互排斥,这时可以肯定该物体带有与其他带电体相同性质的电荷。

3.利用验电器。

只要物体带电,则当它接触(或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都会张开一定的角度。

同时,验电器还能大致判别带电的多少(即通过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的张角大小来比较)和检验带电体所带电荷的种类(即将待检验的带电体与带有已知电性的电荷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观察验电器的金属箔的张角有无减小的过程,若有,则带电体上就带有跟验电器上电荷电性相异的电荷。

反之,亦然)。

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使用定义: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组成: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几部分组成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验电器的使用: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

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可以看到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张开,实验现象说明,有电荷通过金属杆从验电器A流动到B,使验电器B也带了电。

也就是说金属杆上有了电荷的定向移动。

(如图)静电感应: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不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导体距带电体近的近端带有与带电体所带电荷电性相异的电荷,远端带有与带电体电性相同的电荷。

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下图)。

静电感应现象:接近:产生静电感应。

如带正电的物体接近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则由于静电感应,验电器金属球处感应出负电荷,而金属箔则由于带正电而张开一定角度;若验电器原来带正电,由于静电感应,同种电荷相斥,金属球的正电荷电荷量减少,金属箔电荷量增多,张角增大;若验电器原来带负电,则异种电荷相吸,金属球电荷量增大,金属箔电荷量可能只减少,可能先减小,然后带正电增加,因此其张角可能只减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接触:电子转移,带电导体上的电子会转移到验电器上。

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初中物理知识点习题集

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初中物理知识点习题集

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北京习题集)(教师版)一.选择题(共3小题)1.(2019•丰台区二模)如图所示,轻质塑料小球甲、乙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A .甲带电,乙不带电B .甲、乙都不带电C .甲、乙都带电,并带有异种电荷D .甲、乙都带电,并带有同种电荷2.(2018秋•海淀区校级期中)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用丝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则此小球 A .一定带负电B .一定带正电C .可能带负电,可能带正电D .可能带负电,可能不带电3.(2017秋•西城区期末)小明用塑料尺在干燥的头发上摩擦了几下,将塑料尺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发现塑料尺与橡胶棒相互排斥。

关于塑料尺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不带电B .带正电C .带负电D .无法判断二.多选题(共3小题)4.(2016秋•宣武区校级月考)有甲、乙、丙、丁四个轻质小球,已知甲吸引乙,丙吸引甲,丁排斥丙。

如果丁带正电,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这四个轻质小球中,可能有两个不带电的B .如果甲不带电,则乙一定带负电C .如果四个轻质小球都带电,则甲一定带负电D .如果乙不带电,则甲一定带负电5.(2015秋•丰台区校级月考)有甲、乙两个用绝缘丝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如图所示。

让乙球靠近甲球,在以下几种情况中,能使两球互相吸引的是 ()()()()()A .甲球带正电,乙球不带电B .甲球不带电,乙球带负电C .甲球带正电,乙球带负电D .甲、乙两球都带负电6.(2017秋•海淀区月考)、、是三个用绝缘细线悬挂的轻质小球。

如图甲所示,、相互靠近时相互排斥;如图乙所示,、相互靠近时相互吸引。

已知和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吸引,则三个小球的带电情况可能是 A .球带负电,球带负电B .球带正电,球带负电C .球带负电,球不带电D .球带正电,球带正电三.填空题(共2小题)7.(2018•西城区模拟)有、、、四个带电小球,若吸引,吸引,排斥,已知带正电荷,则带 电荷。

电荷(5大题型)(解析版)—24-2025学年高二物理同步题型分类讲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电荷(5大题型)(解析版)—24-2025学年高二物理同步题型分类讲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电荷知识点 1 电荷1、物体带电: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它带了电或有了电荷。

2、电荷的种类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①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丝绸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②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毛皮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

3、电荷的基本性质①客观存在性: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物体可带正电荷,也可带负电荷,当物体所带正、负电荷相等时对外不显电性。

②相互作用性: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③带电累加性:同种电荷放在一起,电荷量互相加强;异种电荷放在一起,电荷量互相减弱。

【注意】相斥的一定是同种电荷,但相吸的不一定是异种电荷,由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特性,因此相吸的两物体也有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4、电荷量①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用Q或q表示。

②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

正电荷的电荷量为正值,负电荷的电荷量为负值。

【注意】比较带电体带电的多少时,比较的是其电荷量的绝对值,绝对值大的带电多。

尽管电荷量有正、负值之分,但“+” “-”号仅代表电荷的种类,不表示大小。

5、物体带电的实质:物质由中性原子组成时,对外表现为不带电的状态呈电中性;呈电中性的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

知识点2 三种起电方式1、摩擦起电①摩擦起电: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一种物体带正电,另一种物体带负电的现象。

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在摩擦过程中失去电子带正电。

③本质:电子的转移。

【注意】两个原本不带电、靠摩擦起电的物体,同时带上种类不同的电荷,且电荷量相等。

2、接触起电①一个带电的导体接触到另一个不带电的导体,那么不带电的导体也会带上电,这种现象就是接触起电。

②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导体接触后电荷的分布规律3、感应起电(1)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种电荷,这种现象叫作静电感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35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及带电的种类
母题探究
典例167
用丝线悬挂着A,B、C、D、E、F六个小球,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
示.则肯定带电的小球是
A.C小球B.D小球
C.B小球 D. E、F小球
解析:
甲图A、B相互排斥,则两球一定带有同种电荷;乙图C、D相互吸引,可能是一个小球带电,一个小球不带电,也可能是C和D带异种电荷;丙图E、F没有吸引和排斥现象,则两球一定不带电;丁图A、C相互吸引,因为A球带电,则C球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答案】C
题型攻略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实验室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也可利用带电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举一反三
典例168
一个完好的验电器,其金属箔片已张开一定的角度,现在拿一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发现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增大了,这说明
A.验电器原来带正电
B.验电器原来带负电
C.验电器原来不带电
D.验电器原来的带电情况无法确定
解析:
当用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验电器时,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增大了,说明没有发生电中和现象,所以验电器原来带的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相同的,是正电荷.
【答案】 A
典例169
在干燥的环境中,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与轻小物体靠近,出现了互相吸引的现象,如图所示,根据这一情景可以判断
A.玻璃棒可能带负电
B.玻璃棒可能不带电
C.轻小物体可能带正电
D.轻小物体可能不带电
解析: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带电的玻璃棒能吸引轻小物体,说明轻小物体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答案】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