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调研600例——题型14 影、实像、虚像的判别
专题03++实像与虚像的辨析技巧-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瓶颈突破(难点剖析+真题汇编+原创预测)

(二)光学重难点突破专题专题03 实像与虚像的辨析技巧【考查重难点剖析】1.考点定位:1)“天地一大炉,造物虐相玩。
早衰虚实反,举动多颠眩。
”在光学中,扑朔迷离的虚像与实像,常常让考生晕头转向,无从结论。
然而,成像及其规律应用,恰恰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也是中考命题考查的重点。
可以说正确“辨别虚像与实像”,直接决定着中考物理光学部分答题的成败。
2)光现象作为初中物理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中为必考。
对于成像的辨析考查,考查形式很灵活,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等题型均有。
2.考点剖析:考点整合光学成像的性质(虚像或实像)(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关键词虚实正倒大小理解1、虚像是由于人眼的视觉习惯,将所见事物视为在正前方而形成。
该位置上是不存在像的。
2、“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是客观存在的,与人眼的视觉习惯毫无关联。
1、“正立”是虚像独有的性质,是人的视觉习惯使然。
2、“倒立”是实像的性质,是客观存在的,与视觉的有无、习惯均无关。
1、“放大”与“缩小”是基于“像”与“物体”大小比较而定义像的性质,与人眼的视觉习惯无关。
2、“放大”“缩小”与像的虚实无关,此性质取决于实际发生的光现象。
对应现象1、光沿直线传播2、光的反射3、光的折射1、光沿直线传播2、光的反射3、光的折射1、光沿直线传播2、光的反射3、光的折射典型事例虚像——1、皮影戏;2、镜中花;3、水中月;4、海市蜃楼。
正立——1、皮影;2、镜子中的人像;3、水中的鱼。
放大——1、投影仪成像;2、放大镜成像;3、显微镜成像。
实像——1、小孔成像;2、照相机成像;3、投影仪成像。
倒立——1、照相机成像;2、小孔成像;3、投影仪成像。
缩小——1、照相机成像;2、猫眼成像;3、望远镜成像。
【突破技巧】1、“虚像”与“实像”是光在发生不同现象时,形成的物体的像。
像的性质是从三个角度定义的,分别从“正倒”、“大小”、“虚实”,三性质各自独立,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初中物理虚像和实像范例

初中物理虚像和实像范例凸透镜成像规律表物距(u)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大小正倒虚实像、物位置无穷远一点异侧 v=f 测透镜焦距(f=v)u>2f 缩小倒立实像异侧 f<v<2f 照相机或眼睛u=2f等大倒立实像异侧 V=2f 测焦距(f=v/2、f=u/2)f<u<2f 放大倒立实像异侧 v>2f 投影仪、幻灯机u=f 不成像无穷远平行光源或测焦距(f=u)u<f 放大正立虚像同侧 v>u 放大镜由规律表可看出凸透镜成像牵涉到的概念多、成像特点变化多,很不容易记忆。
兴趣在初中学生中的学习生活有着很大饿帮助,他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内在学习的动力,物理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对各种工具的使用来激发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兴趣。
其中口诀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好用的工具,他可以帮助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充满了乐趣,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长久的记忆,提高学习的效率。
为此,我根据实验事实,把“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成了四句简明、易记、实用的口诀:“一倍焦距定虚实,二倍焦距定大小;物走远像变小,像如影子跟着跑。
”“一倍焦距定虚实”是说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不能成像;当物距小于焦距(uf)时成实像,即焦点是凸透镜成虚像或实像的分界点。
“二倍焦距定大小”是说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f“物走远像变小”,即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变小。
“像如影子跟着跑”,即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像就向哪个方向移动。
应用上面四句口诀,就可以方便地根据物体或像移动的方向与凸透镜位置,确定物距、像距的大小,从而确定像的大小,解决有关问题了。
例1:在物体由远处沿凸透镜的主光轴向焦点移近的过程中,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与实像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大B、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小C、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大D、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小分析:物体由远处沿凸透镜的主轴向焦点移近,由于“像如影子跟着跑”,所以像将沿物体移动的方向移动,即像离透镜的距离越来越远,也就是说像距越来越大,又因为“物走远像变小”,那么,像也就逐渐变大。
2024年中考物理学考练重要规律专题03平面镜成像特点试题

专题03 平面镜成像特点专题学啥一、平面镜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②像和物的大小相同;③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在平面镜里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⑤像和物“左右相反”.2.实像和虚像的区分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只跟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平面镜成的像肯定要画成虚线。
3.平面镜的成像缘由是光的反射.平面镜的成像应用有成像、变更光的传播方向.二、平面镜成像特点试验考法近年来,各省市中考试卷里考查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试验频繁出现,分值是4——5分。
考查的要点有(1)试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利用玻璃板的透亮性,能看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看到蜡烛B;(2)玻璃板要与纸板垂直放置的要求;(3)试验中用到两个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为了比较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4)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性质。
2024年或者以后,假如再考这个试验,下列总结出来的命题点须要引起重视: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试验选择玻璃板做为平面镜。
2.为什么选玻璃板而不选镜子是为了精确确定像的位置.3.对试验中的两只蜡烛要求是完全相同.4.选择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5.试验中玻璃板垂直于桌面.6.玻璃板没与桌面垂直对试验产生的影响事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7.蜡烛的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8.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9.试验时用另一只等大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确定像的位置.10.刻度尺在此试验中的作用是比较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11.一只蜡烛在玻璃板后面却成了两个像,缘由是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12.怎样验证成两个像是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的缘由是用一个薄玻璃板进行试验.13.验证像与物到镜面距离关系时,要进行多次试验,目的是找到更普遍的规律.14.多次试验要变更蜡烛的位置.15.用跳棋子代替蜡烛进行试验时,缺点是像比较暗,看不清.16.用跳棋子试验时,怎样看清像?用手电筒照亮玻璃板前面的跳棋子.17.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18.为便于视察,该试验最好在什么环境中进行?较暗处。
八年级:判断实像和虚像的方法

⼋年级:判断实像和虚像的⽅法【知识回顾】1.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影⼦的形成、⽇⾷⽉⾷现象、⼩孔成像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典型实例。
其中物体通过⼩孔所成的像在物理学中被称为“实像”。
⼩孔成像及⽰意图2.光射到物体表⾯时,要发⽣光的反射,如果反射⾯粗糙不平会发⽣漫反射,如果反射⾯是平⾯就会发⽣镜⾯反射。
平⾯镜成像就是镜⾯反射的典型实例,在物理学中把平⾯镜成的像被称为“虚像”。
平⾯镜成像及⽰意图【举⼿提问】1.什么是实像?2.什么是虚像?3.怎样做平⾯镜成像光路图?【新课学习】⼀、实像以⼩孔成像为例:1、由于光在空⽓中沿直线传播,蜡烛的每⼀个发光点发出的⽆数条光线,只有跟⼩孔在⼀条直线上的光线才能通过⼩孔,通过⼩孔的光线在⼩孔前、后都是在空⽓中传播,光的⽅向没有改变,所以都是实际光线。
通过⼩孔的实际光线,被能反射并显⽰光的屏幕遮挡,在其上⾯呈现出物体的像,在实验中阻挡光且显⽰物体像的屏幕被称为“光屏”。
⼩孔成像光路图2、实验证明:实际光线能⽤光屏承接形成像,这个像在物理学中称为“实像”⼩孔成像实验判断实像的⽅法:1、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像为实像;2、能⽤光平承接的像为实像。
⼆、虚像我们已经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严格地说,光只有在均匀的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如果介质疏密不均,光线就会发⽣折射。
●太阳的像地球周围的⼤⽓层,距离地球越远越稀薄,是不均匀介质,在真空中直线传播的太阳光进⼊⼤⽓层,由于不同⾼度空⽓的疏密不同⽽发⽣弯曲,逐渐弯向地⾯,进⼊我们的眼睛。
⼈们逆着光线望去就感到看见了远处的太阳,实际上⼈们看到的是太阳的像,这种像在物理学中被称为“虚像”。
太阳光折射光路图●海市蜃楼海市蜃楼是⼀种由光的折射产⽣的现象,多发⽣在夏天的海⾯上。
夏天,较热的空⽓笼罩海⾯,但海⽔⽐较凉,海⾯附近空⽓的温度⽐上层空⽓的低,空⽓热胀冷缩,导致上层的空⽓⽐底层的空⽓稀薄。
来⾃地平线以外物体的光线本来不能到达我们的眼中,但有⼀些射向空中的光线,由于不同⾼度空⽓的疏密不同⽽发⽣弯曲,逐渐弯向地⾯,进⼊我们的眼睛。
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复习指导:实像与虚像试卷精选汇总

【沪科版】初中物理
重点知识精选
物理基础打好,公式原理熟记,肯定可以拿高分哟!
沪科版初中物理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
TB:小初高题库
正确区分实像和虚像
物体通过透镜可能成实像,也可能成虚像。
而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是什么呢?
(1)成像原理不同,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会聚而成的像为实像,经光学器件后光线发散,反向延长相交形成的像叫虚像。
(2)成像性质上的区别,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3)接收方法上的区别:实像既能被眼睛看到,又能被光屏接收到,虚像只能被眼睛看到,不能被光屏接收到。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数学思维
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中考物理试题调研 题型96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题型96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母题探究典例487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邹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仔细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程度来确定的.(2)分析比较图乙和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3)分析比较图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4)进一步综合分析图甲、乙、丙和丁的实验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解析:本题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答案】 (1)凹陷(2)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3)乙和丁(4)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题型攻略本实验在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力的作用效果,也可控制受力面积不变,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压力的作用效果,举一反三典例488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他设计实验如图甲、乙、丙所示.(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所示实验.(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丁图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用效果相,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答案】 (1)压痕的深浅程度(或泡沫形变的大小)(2)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甲、丙(4)没有控制压力不变典例489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同学们首先进行了热烈讨论和大胆猜想,接着设计了多种验证方案,然后,李亚同学按图甲所示进行操作,她觉得左拇指受压的感觉比右拇指要强得多;并且越用力,受压感觉越明显.徐真同学的实验如图乙,他观察到与手掌接触部分气球的形变较小,而用手指顶着的那部分气球形变明显;且手指用力越大,形变越明显,实验完毕,同学们互相进行了交流,并得出结论:(l)当压力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在物理学中,压力的作用效果用物理量表示.【答案】 (1)受力面积越小 (2)压力越大 (3)压强典例490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以下器材:小桌、海绵、砝码、木板(如图所示),设计了图(a)、(b)所示的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你根已学过的压强知识,进行分析:(1)小明和小华是根据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3)设图(b)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强是P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c,则pb Pc(填“小于”、“等于”或“大于”).(4)比较图(b)和图(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答案】 (1)受力物体(海绵和木板)的形变程度(2)前后两次受力面的材料不同(3)等于(4)必须在相同材料的情况下进行比较典例491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老师准备了如图所示的器材:①用钉子做腿的小桌.②海绵③砝码④木板⑤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⑥装有沙的容器等供同学们选择.同学们所选的四组器材中,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A.①③⑥ B.②⑤C.②③④ D.③④⑤解析:D组器材中没有能显示压力作用效果的,其余各组器材的组合中,既有改变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的,也有显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答案】 D2019-2020学年物理中考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初中物理知识点习题集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北京习题集)(教师版)一.选择题(共4小题)1.(2014秋•北京期末)有关物体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看到水中的鱼是变浅的实像B .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等大、倒立的实像C .利用凸透镜使物体成放大的像,这个像一定是虚像D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2.(2012秋•西城区校级期末)在下列事例中,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的是 A .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胚芽B .看电影C .欣赏鱼缸中的金鱼D .水中的月亮3.(2012秋•北京月考)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虚像是人的幻觉,实际上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B .实像一定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一定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 .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虚像一定是放大的D .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只能用眼睛观看4.(2011秋•顺义区校级期中)站在平静的湖边,向湖面看去,看到了水中的鱼和天上的云,下列说法正确的 A .云是虚像,鱼是实物B .云是实像,鱼是虚像C .云和鱼都是实像D .云和鱼都是虚像二.多选题(共1小题)5.(2017•丰台区二模)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虚像也可以用光屏承接B .虚像一定是放大的C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D .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北京习题集)(教师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4小题)1.(2014秋•北京期末)有关物体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看到水中的鱼是变浅的实像B .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等大、倒立的实像C .利用凸透镜使物体成放大的像,这个像一定是虚像D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分析】(1)水中的鱼射出的光线到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看到鱼的虚像。
中考物理光学专题复习实像和虚像的问题

中考物理光学专题复习实像和虚像的问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光学说法的描述正确的是()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B.虚像是人的错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却相反C.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D.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2.下列情景中,所成实像的是()A.用放大镜看报纸B.在电影院看电影C.欣赏鱼缸中的鱼D.梳头时的镜中人3.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①平面镜成像;①放大镜成像;①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
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实像的是①①①B.属于虚像的是①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①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①4.如图是利用台式放大镜看书的情景,该放大镜的焦距为2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25cmB.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cmC.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5.小红同学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错误的是()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接收B.实像一定是倒立的C.既有等大实像,也有等大虚像D.虚像是人的幻觉,实际上没有光线进入到人的眼睛6.下列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有()①皮影戏中看到的是实像①人不能看到虚像,人能看到实像①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①光线经折射后总是成实像,经平面镜反射后总是成虚像A.①①B.①①C.①①①D.①7.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①平面镜成像;①放大镜成像;①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实像的是①①①B.属于虚像的是①①①C.由于光的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①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①8.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形成实像的是()A.手机拍鲜花B.水中的折笔C.镜中的小红D.放大的邮票9.学习了透镜的应用后,小永同学想尝试利用爷爷的老花眼镜的一片镜片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根据所学透镜成像知识,他肯定不能得到()A.放大的实像B.倒立的虚像C.倒立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B.人眼可以看到实像,不能看到虚像C.光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是实际存在的D.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11.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B.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C.虚像是人的幻觉,光线并没有进入人眼,实像是相反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12.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看得见,虚像看不见B.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C.实像总是缩小的,虚像总是放大D.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放大或缩小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能表的铝盘转的越快,表明越费电B.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油和水吸收相同热量时,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C.不需要光屏,人眼也可以看到实像D.光和声音从空气传入水里,光速变慢,声速变快14.我们学习了很多光学成像的实例,如: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小孔成像);①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①放大镜中看到物体的像;①幻灯机屏幕上看到的像;①汽车观后镜中的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14 影、实像、虚像的判别
【母题探究】
典例57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岸边垂柳在河水中的倒影是虚像
B.“杯弓蛇影”中的“影”是弓在杯中形成的虚像
C.在池塘边看到的水中的鱼是实像
D.阳光在浓密的树荫下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实像
解析: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实像,D项正确;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A.B项正确.光的折射所成的像是虚像,C选项判断错误.
【答案】 C
【题型攻略】
┏━━━┳━━━━━━━━┳━━━━━━━┳━━━━━━━━━┓
┃类别┃影┃实像┃虚像┃
┣━━━╋━━━━━━━━╋━━━━━━━╋━━━━━━━━━┫
┃┃光线在传播过程┃┃┃
┃┃中,由于沿直线┃光线,经光学┃┃
┃┃传播,不能透过┃┃实际光线的反向┃
┃成因┃┃器件会聚┃延长线会聚而成┃
┃┃不透明的物体而┃而成┃┃
┃┃形成的光线不能┃┃┃
┃┃到达的黑暗区域┃┃┃
┣━━━╋━━━━━━━━╋━━━━━━━╋━━━━━━━━━┫
┃┃┃能呈现在光┃不能呈现在光屏┃
┃┃┃屏上;实像在┃上,但能通过眼┃
┃┃┃小孔成像中,┃睛观察;虚像在┃
┃┃影与物体的轮┃物、像处于小┃反射成像中,物、┃
┃特点┃┃孔异侧,在折┃像处于镜面异┃
┃┃廓相同┃┃┃
┃┃┃射成像中,┃侧,在折射成像┃
┃┃┃物、像处于透┃中,物、像处于透┃
┃┃┃镜异侧┃镜同侧┃
┗━━━┻━━━━━━━━┻━━━━━━━┻━━━━━━━━━┛
┏━━━┳━━━━━━━━┳━━━━━━━┳━━━━━━━━┓
┃类别┃影┃实像┃虚像┃
┣━━━╋━━━━━━━━╋━━━━━━━╋━━━━━━━━┫
┃┃日食、月食、手┃小孔成像、投┃平面镜成像,放┃
┃举例┃┃影仪、照相机┃大镜成像,站在┃
┃┃影、树影等┃┃岸上观察到的水┃
┃┃┃等形成的像┃┃
┃┃┃┃中物体的像┃
┗━━━┻━━━━━━━━┻━━━━━━━┻━━━━━━━━┛
【举一反三】
典例58 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像能用光屏接收到,虚像不能
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实像则相反
C.实像一定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虚像都是放大的
解析:虚像和实像都有光线进入人眼,B错误;光的折射既能形成实像,也能形成虚像,比如凸透镜成像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C错;虚像并不都是放大的,平面镜成像是等大的虚像,D错.
【答案】 A
典例59 在下列现象中,人眼看到物体的实像有
A.用放大镜看指纹B.小孔成像
C.夜晚看星星D.在岸上看水中的鱼
解析:选项A、C、D中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只有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故选B.
【答案】 B
典例60 下列关于“影”的形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在阳光照射下,大树底下出现的“阴影”
B.皮影戏中的“手影”
C.立竿见“影”
D.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
解析:在阳光照射下,大树底下出现的“阴影”、皮影戏中的“手影”和立竿见“影”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A、B、C错;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是水面形成的虚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D正确.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