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实像或虚像的分界点在
【单元练】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基础卷(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关于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把光能量聚集的点就是焦点B.在成像实验中,若蜡烛、凸透镜、光屏不在同一直线上,则凸透镜不能成像C.2倍焦点处是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分界点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所成的像越小D解析:D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才是凸透镜的焦点,故A错误;B.在成像实验中,若蜡烛、凸透镜、光屏不在同一直线上,则凸透镜仍能成像,只是不再光屏的中央成像,故B错误;C.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特点是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故C错误;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物距越大,像越小,故D 正确。
故选D。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③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cm<f<15cm④透镜遮一半,光屏上的像变得不完整A.只有①和③B.只有②和④C.只有②和③D.只有①和④C解析:C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是照相机的原理,此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30cm>2f2f>16cm>f解得8cm<f<15cm,透镜遮一半,由于凸透镜的其他部分仍能会聚光线而成像,所以光屏上呈现的仍然是烛焰完整的像,只是此时的像比遮住前的像要暗一些,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B.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像是放大的C.为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D.将蜡烛向右移动靠近凸透镜,当放置在F和O之间时,光屏上将找不到像D解析:DAB.由图可知,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不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故A、B错误;C.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该发生漫反射,表面应该是粗糙的,故C错误;D.将蜡烛向右移动靠近凸透镜,当放置在F和O之间时,位于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D正确。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焦点: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二倍焦点:凸透镜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2、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放大的像有实有虚,有正有倒;缩小的像总是倒立缩小的。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相距逐渐增大,像也随之增大,像与物的移动方向相同。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减小,相距也逐渐减小,像也随之减小,像与物的移动方向也相同。
凸透镜从无穷远处(大于2f)的地方逐渐靠近透镜,成的像先变大(实像)后变小(虚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
1、凸透镜、蜡烛、光屏如何摆放?
凸透镜的光心,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同一水平直线上。
2、若成像在光屏下方,应做何种调整?
将蜡烛上移/将凸透镜上移
3、若成像在光屏左下方,应将蜡烛如何移动才能使像呈在光屏中央?
将蜡烛向左下方移动(凸透镜成的像是中心对称的)。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1、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像和物体在透镜的两侧,像距小于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
当物体向凸透镜移动很长距离,像就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很短距离。
应用:照相机。
2、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像和物体在透镜的两侧,像距等于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倍焦距。
应用:测焦距。
3、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像和物体在透镜的两侧,像距大于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
当物体向凸透镜移动很短距离,像就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很长距离。
应用:投影仪。
4、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焦距时不成像。
应用:平行光源。
5、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像和物体在透镜的同侧,像距大于物距。
物距越大,像越大。
应用:放大镜。
6、 凸透镜成的实像是由折射光线会聚而成,虚像是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7、 当用不透明的纸将凸透镜遮上一部分时,仍能成完整的轮廓清晰的实像,只是较暗。
应用:照相机的光圈。
8、 当物体由大于2倍焦距处逐渐向焦点靠近过程中,像逐渐远离凸透镜,并且像逐渐变大,物与像的距离先变小后变大,物、像距离最近时是物体在距透镜2倍焦距处,此时,像与物相距4倍焦距。
(口诀: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9、 焦点处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2倍焦距处是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2倍焦距分大小。
)10、 成实像时,物体垂直于主光轴远离主光轴向上移动,像就远离主光轴向下移动。
11、在物距相同且成实像的情况下,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像距越大,且像越大。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学霸早已收藏!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学霸早已收藏!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且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实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且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虚像。
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结构特征凸透镜:边缘薄、中间厚,至少要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
可分为双凸、平凸及凹凸透镜三种。
凹透镜:边缘厚、中间薄,至少要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
可分为双凹、平凹及凸凹透镜三种。
光学性质(对光线作用)凸透镜主要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主要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成像性质凸透镜是折射成像,成的像可以是正立、倒立;虚像、实像;放大、等大、缩小。
凹透镜是折射成像,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表格总结规律总结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应用:照相机、摄像机。
规律1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规律2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像位于物的异侧。
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规律3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规律4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应用:放大镜。
规律5记忆口诀1.一倍焦点分虚实,二倍焦点分大小,二倍焦点物像等。
实像总是异侧倒。
虚像总是同侧正。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远近是相对于焦点,实虚像都适用)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追着物体跑,物距像距和在变。
注:这里所指的一倍焦距是说平行光源通过透镜汇聚到主光轴的那一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也可直接称为焦距;两倍焦距就是指该距离的两倍。
凸透镜成像规律

基 础 梳 理 · 知 识 点 睛 要 点 归 纳 · 诱 思 探 究
准确理解把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两个分界点
(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2)二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2.两种性质的像 (1)实像必是倒立的,且物与像分居在透镜异侧, (2)虚像必定是正立的,且物与像位于透镜同侧.
C.将透镜适当靠近蜡烛
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
基 础 梳 理 · 知 识 点 睛 要 点 归 纳 · 诱 思 探 究
【解析】选B、C.本题考查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
验中,物距、像距以及像的大小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凸透镜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要使像变大,就要适当减小 物距,同时适当增大像距,选项B、C符合题意;而选项A、D 中增大物距、减小像距,会使像变小,A、D错.故选B、C.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基 础 梳 理 · 知 识 点 睛 要 点 归 纳 · 诱 思 探 究
易 错 剖 析 · 举 一 反 三 课 时 训 练 · 基 础 达 标 知 能 提 升
作
业
基 础 梳 理 · 知 识 点 睛 要 点 归 纳 · 诱 思 探 究
易 错 剖 析 · 举 一 反 三 课 时 训 练 · 基 础 达 标 知 能 提 升
2.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放大的像,如果在凸透镜上 沾一个小黑点,则光屏上( )
A.没有黑点的像
B.一片漆黑 C.有一个放大的黑点像 D.有一个缩小的黑点像 【解析】选A.因为黑点在凸透镜上,在焦距以内成放大的虚
易 错 剖 析 · 举 一 反 三 课 时 训 练 · 基 础 达 标 知 能 提 升 作 业
不会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判断焦距 【典例】(2010·芜湖中考)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 cm处时,
透镜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分层突破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重点实验分层突破
中心与平面镜中心在一条竖直线上,若盒子高 度h为10 cm,为保证在正对透镜前方的屏幕上能看到 一个放大的投影,则盒子长度l的范围为 10 cm<l<
20 cm ,屏幕上所成的图像形状是 B (填序号)。
12
(4)小荣将蜡烛换成“F”形光源,调整了光源和光屏的位 置,在光屏上仍可观察到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则 小荣看到的像应是 D (填字母);与“T”形光源相 比,“F”形光源的好处是 “F”形光源不对称,便
于比较像相对于物是否左右相反 。
12
重点实验分层突破
【点拨】 (4)将蜡烛换成“F”形光源,调整了光源和光屏的位置,
② 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验证。
12
重点实验分层突破
【点拨】 (5)若要验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可能与凸透镜的直径
有关,则需要控制凸透镜的焦距相等,故可在表中选取编号 为①、②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验证。
12
重点实验分层突破
(6)在了解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后,小荣用长方形不透明 纸盒、平面镜、凸透镜(f=10 cm)设计制作了一个投影 仪,其剖面图如图丁所示,平面镜与底面夹角为 45°,平面镜的中心位于透镜的主光轴上,盒上方开 一方形孔,将“F”光源按照图示方式朝下平放在方形 孔上,
在光屏上仍可观察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大于像距,为照相机 的成像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从左侧向光屏看,会看 到图D所示的像,故D正确。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过程中, 用“F”形光源与“T”形光源相比,好处是可以比较像与物 是否左右相反。
12
重点实验分层突破
(5)小荣认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可能与凸透镜的直径有 关。若要验证其猜想,则可在表中选取编号为 ①、
沪科版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当2u 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应用:照相机] 2f v f <<(物距>像距)当2u 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应用:精确测焦仪] 2v f =(物距=像距)规律规律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规律规律记忆口诀(1)一倍焦点分虚实,二倍焦点分大小,二倍焦点物像等。
实像总是异侧倒。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总是同侧正。
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追着物体跑,物距像距和在变。
(2)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注:这里所指的一倍焦距是说平行光源通过透镜汇聚到主光轴的那一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也可直接称为焦距;两倍焦距就是指该距离的两倍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分界点:2f点是成放大、缩小实像的分界点;f点是成实像、虚像的分界点。
薄透镜成像满足透镜成像公式:1/u(物距)+1/v(像距)=1/f(透镜焦距)注:透镜成像公式是针对薄透镜而言,所谓薄透镜是指透镜厚度在计算物距、像距等时,可以忽略不计的透镜。
当透镜很厚时,必须考虑透镜厚度对成像的影响。
(3)凸透镜、把光聚,成象规律真有趣;两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二焦以外倒实小,我们用作照相机;一二焦间倒实大,我们用作投影仪;焦点以内正大虚,我们用作放大镜;欲想得到等实象,两倍焦距物体放;焦点之位不成象,点光可变平行光;成象规律记心间,透镜应用法无边。
物近(远),像远(近),像变大(小)。
(4)物进像退,像越退越大,大像总在小像后,同向移动。
(5)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进像远大,巧记活运用。
规律记忆一、1.u>2f,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 照相机简记为:外中倒小实(或物远像近像变小)2.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可用来测量凸透镜焦距简记为:两两倒等实(或物等像等像不变)3.2f>u>f 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放映机,幻灯机,投影机简记为:中外倒大实(或物近像远像变大)4.u=f 不成像平行光源探照灯简记为:点上不成像(或物等焦距不成像)5.u<f正立放大的虚像无虚像在物体同侧放大镜简记为:点内正大虚(或物小焦距像大虚)注:u大于2f简称为远——离凸透镜远一些;u小于2f且大于f简称为近——离凸透镜近一些神奇的眼睛眼睛的构造一、眼睛的近视原理类似照相机的凸透镜成像角膜、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讲义专题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生版+解析)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原卷版)课时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022年课程标准物理素养2.3.5 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探究并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物理观念: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科学探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科学态度与责任:经历探究过程,提升对证据的分析和论证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对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知识点一、凸透镜成像规律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凸透镜成像情况。
凸透镜成像究竟有什么规律呢?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相关概念①物距u: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如图所示,物距为30cm;②像距v: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如图所示,像距为60cm;③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出问题照相机和投影仪都成倒立的实像,所不同的是:物体通常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小的实像。
物体离放小镜比较近,成放小、正立的虚像。
可见,像的虚实、小小、正倒与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物距)有关系。
像的虚实、小小、正倒与物距有怎样的关系呢?实验思路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图5.3-1),把每次观察到的物距以及像的虚实、小小、正倒等情况都记录在表格中,比较实验数据,看看像的虚实、小小、正倒与物距有什么关系,寻找其中的规律。
实验器材光具座、发光二极管、凸透镜、光屏等实验过程与收集证据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物体,一块白色的硬纸板作为光屏,调节发光物体、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高度相同,研究发光物体的成像情况(图5.3-2)。
把发光物体放在较远处,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实像。
观察实像的小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把发光物体向凸透镜移近几厘米,放好后重复以上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透镜成实像或虚像的分界点在____;成放大实像或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在
________。
1.凸透镜成实像或虚像的分界点在____;成放大实像或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在________。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象距就越_______,象_______;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越大,象距就越______,象______。
3.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时,物体到象的距离______倍焦距,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交换一下,能否再成一个不同性质的像?______
4.当物距大于象距时,象总是______;当物距小于象距时,象总是______。
满意回答
1.凸透镜成实像或虚像的分界点在_一倍焦距___;成放大实像或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在_2倍焦距_______。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象距就越____越小___,象__越小_____;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越大,象距就越___越大___,象___越大___。
3.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时,物体到象的距离____大于四倍__倍焦距,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交换一下,能否再成一个不同性质的像?__能____
4.当物距大于象距时,象总是___倒立缩小实像___;当物距小于象距时,象总是__倒立放大实像____。
顺口溜: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与物异侧倒,虚像与物同侧正;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物像最近四焦距;接近焦点像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