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选线及线性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是指对城市道路交通流线进行规划和设计,以提高道路交通效率、保障交通安全和优化城市交通环境。

下面将对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在进行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时,需要考虑城市的规划和布局,包括城市的总体交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人口分布情况等。

根据城市的功能定位和空间分布,确定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的位置和数量。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需考虑道路的交通流量和速度需求。

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道路所承载的交通流量、道路的设计速度和交通组织方式等。

在高交通流量的道路上,可以采用多车道和分离式交叉口等设计,以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需要考虑交通安全因素。

这包括人车分离、减少道路交叉口、设置交通信号灯和标志标线等。

为了提高行人的安全性,应设置人行横道、人行天桥和人行隧道等设施。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还需要考虑城市环境因素。

这包括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和环境保护等。

通过增加绿化带和设置景观设施,可以提升道路的美观性和环境质量。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还应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包括提高道路的可达性和可用性,鼓励步行和骑行交通方式,并减少汽车的使用。

通过设计快速公交专用道、自行车道和步行街等,可以促进低碳出行和节能减排。

需要注意的是,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与城市其他规划相协调。

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进行交通流量预测、交通模拟和动态优化等分析,以确保设计符合实际需求。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城市的交通效率、交通安全和城市环境质量。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提升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水平,改善市民的出行条件。

超全道路工程平面线型设计

超全道路工程平面线型设计

超全道路工程平面线型设计在道路工程平面线型设计中,合理的线型设计是确保道路既能满足交通功能需求,又能提供良好的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关键。

下面将介绍超全道路工程平面线型设计的一些重要原则和技巧。

首先,平面线型设计需要考虑交通功能的要求。

交通功能包括几个方面,包括车辆行驶速度、交通流量、交通组织等。

根据不同的道路等级和功能需求,设计师需要确定适当的车道数量、车道宽度、车道高度、交叉口布局等。

其次,平面线型设计需要考虑行车舒适性。

为了提供良好的行车舒适性,设计师需要合理设置纵横坡。

纵坡是指道路的纵向倾斜度,横坡是指道路的横向倾斜度。

纵坡的设计应遵循路况、车速和排水要求,通过合理的纵坡设计可以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行驶平稳性。

横坡的设计应符合车辆的侧向稳定性和行车平稳性要求。

再次,平面线型设计需要考虑交通安全性。

为了保证道路的交通安全性,设计师需要合理设置交叉口、人行横道、超车道、减速带等交通设施。

交叉口的设计应遵循交通流量、可视条件和行人需求等要求。

人行横道的设置应合理考虑行人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超车道的设置应根据交通流量和行车需求确定。

减速带的设置可以提高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最后,平面线型设计还需要考虑环境因素。

为了保护环境和提高道路的美观度,设计师需要合理设置绿化带、隔离带、路灯等。

绿化带的设置可以改善道路的空气质量和减少噪音污染。

隔离带的设置可以增加车辆的行车安全性。

路灯的设置可以提高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总结起来,超全道路工程平面线型设计需要考虑交通功能要求、行车舒适性、交通安全性和环境因素。

设计师需要合理设置车道数量、宽度和高度,确定合适的纵横坡设计,设置交通设施和环境设施,以提供一个安全、舒适、高效的道路交通环境。

道路选线及路面设计

道路选线及路面设计

1 设计原始资料和依据1.1 设计原始资料1.1.1 自然地理情况路线区位于南秦岭东段山区,北部为中低山,南部为低山丘陵和河谷阶地,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地形起伏较大,海拔在650-1460m之间,相对高差约800m。

地貌单元可划分为流水切割褶皱-断块中山地貌,流水侵蚀、剥蚀-断块低山地貌,剥蚀低山-丘陵地貌和河谷阶地地貌四种类型。

流水切割褶皱-断块中山地貌单元位于杨岩至下官坊段,山脊线连续,山坡多为陡坡,沟谷狭窄,多呈V型,局部呈U型,海拔820-1460m,相对高差350-500m;流水侵蚀、剥蚀-断块低山地貌单元位于下官坊至王家坪段,山坡多为陡坡和中坡,沟谷较狭窄,多呈U型,海拔680-1300m,相对高差280-350m;剥蚀低山-丘陵地貌单元位于王家坪至高家村段,山岭低缓,山坡多为缓坡,沟谷呈U型,海拔670-880m,相对高差110-220m;河谷阶地地貌单元位于高家村至赵家村段,地形开阔平缓,河床较宽,一、二级阶地发育,海拔650-780m,相对高差20-30m。

1.1.2 土壤、地质、水文资料1)工程地质(1) 地层岩性路线区出露第四系全新统、上更新统、中更新统,第三系下统山阳组,泥盆系上统桐峪释寺组、下统青石垭组和池沟组、牛耳川组地层。

(2)地质构造路线区位于秦岭复合造山带中段南秦岭造山带构造单元,北侧为北秦岭造山带,两构造单元以黑山断裂为界。

属南北秦岭造山带拼接段和南秦岭造山带内,褶皱、断裂发育,地质构造复杂。

南秦岭造山带由新元古界耀领河岩组变质过度基底和震旦系—石炭系沉积盖层组成,基底为太古界。

岩浆活动较发育,以海西期闪长岩、印支期花岗岩为主。

为叠瓦式推覆—褶皱构造带。

断裂构造以东西向为主,北西向、北东向次之,南北向局部发育。

路线区主要地质构造有东西纬向构造体系、南北向构造和山阳红盆地。

东西纬向构造体系是区域内主要构造,其次级构造单元包括三十里铺断褶带、庙咀子-扁石河断裂-岩浆岩带和西芦山-桐峪寺复式向斜。

道路选线及线性设计说明

道路选线及线性设计说明

道路选线及线性设计一、路线概况1.位于山岭和平原区,路线带沿线地形有平原、山区、丘陵2.选线的原则和需要注意的问题:1.多方案选择: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工程造价与营运、管理、养护费用综合考虑: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3.处理好选线与农业的关系: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林园(如橡胶林、茶林、果园)等。

4.路线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注意保护原有自然状态,其人工构造物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处理好重要历史文物遗址。

5.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影响: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调查,弄清它们对道路工程的影响。

对严重不良地质路段,如滑坡、崩坍、泥石流、岩溶、泥沼等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应设法绕避。

当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6.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道路修筑,汽车运营所产生的影响和污染。

7.对于高速路和一级路,由于其路幅宽,可根据通过地区的地形、地物、自然环境等条件,利用其上下行车道分离的特点,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利用上下行车道分离的形式设线。

二、主要技术指标1.路线全长(10406.137m)设计车速(60km/h)等级(二级公路)2.平面线性指标:平曲线共(10)个,特殊曲线(0)个,最大半径(2000)米,最小半径(200)米。

3.纵断面线形:变坡点(13)个,凹形竖曲线(7)个,凸形竖曲线(8)个,最大纵坡(4.97%),最小纵坡(0.8756%),纵坡设置困难度情况(),最大填挖方量(41.315m)4.横断面线形:标准横断面构成(二)车道,车道宽(3.5m),硬路肩宽(0.75m),土路肩宽(0.75m),变坡坡度(1:0.5),最大超高(1:1.5),(3)个曲线加宽。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要点分析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要点分析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要点分析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是指将道路的线形进行规划和设计,考虑到交通流量、安全、空间利用和环境等因素,为行车人员提供安全、舒适、流畅的交通环境。

以下是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要点的分析。

1. 考虑道路的功能和结构在设计道路线形时,必须考虑交通道路的功能和结构,包括道路的主要用途,道路的设计速度范围,道路的设计规范,道路的使用类型等。

同时,还需考虑道路的结构,包括道路的表层材料、基础材料、排水设施等,确保道路设计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统一性。

2. 选择合适的路线类型在进行道路线形设计时,还需考虑选择适合的路线类型。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高速公路、快速路、城市道路、县乡公路等不同类型的道路,以满足城市发展和交通需求。

3. 确定道路的截面形式道路截面形式是指横断面的形状。

针对不同类型的道路,选择不同形式的道路截面,以满足道路使用需求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一般来说,城市道路应采用绿化带、中央隔离带、人行道等,而高速公路和快速路则应考虑较宽的中央隔离带和紧急车道等。

4. 设计道路的道路标志和标线在进行道路线形设计时,还应考虑制定合理的道路标志和标线方案。

这些标志和标线能够向驾驶员提供必要的信息,指导驾驶员如何绕行、减速、变道等。

5. 采用技术手段满足特定需求在道路线形设计中,需要使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来满足特定需求。

例如,当道路设计需要考虑心理影响时,可以采用自然景观、文化符号和色彩等设计手段来打造道路环境。

当道路设计需要考虑交通状况时,可以采用交通信号灯、交通指示牌等技术手段来指导行车。

综上,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需要综合考虑道路的功能、结构、路线类型、截面形式、标志和标线以及特定需求等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来满足交通需求和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第2章道路平面设计选线

第2章道路平面设计选线

哪一个 方案好?
具体定线
第2章道路平面设计选线
道路工程
1.路线方案选择
目的: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基本走 向的问题。
方法: (有地形图时)在小比例地形图上(一般为1:2.5万或 1:10万)地形图上,找出各种可能的方案,经初选后确定 几条比较有价值得方案,到现场勘查,比选出一条最佳方 案。 (无地形图时)到现场调查或踏勘,进行方案比选。 (地形复杂或范围很大时)可采用航空视察,或用遥感 与航摄资料选线。
第2章道路平面设计选线
道路工程
第2章道路平面设计选线
道路工程
3.起伏地带—走直连线和匀坡线之间
起伏地带属于具有横坡的地带,其特点是地面 横坡较缓,匀坡线迂回。
如走直连线,路线最短,但起伏很大,为了减缓 起伏,势必出现了高填深挖,增大工程量;
如走匀坡线,坡度均匀,但路线迂回,里程增长 不合理。
自然特征 ①山高谷深,地形复杂, 山脉水系分明。 ②石多、土薄、地质复 杂。 ③水文条件复杂。 ④气候条件多变。
第2章道路平面设计选线
道路工程
路线类型 1)由于自然条件复杂,地形变化很大,使得路线在
平、纵、横三方面受到很大限制,因而技术指标 一般多采用低限,在所有自然因素中,高差急变 是主导因素,因此,在路线布设时,一般多以纵 面线形为主安排路线,其次是横断面和平面。 2)一般按照道路行经地区的地貌、地形特征,可分 为沿溪线、越岭线和山脊线四种。
第2章道路平面设计选线
(二)平原区路线选线要点
道路工程
平原区地形平坦,应力求使路线顺直、短捷, 没有理由时,不应随意转向,但也不能片面追求 长直线。
1、正确处理路线与农业的关系
①尽量做到少占农田,不占高产田。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选线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选线
自动化选线用电子计算机和自动绘图仪代替人工去做大量、繁重的计 算、绘图、分析比较工作,这样,能使选线方案更为合理、省工省时,是公 路选线最先进的方法。
三、选线的方法与步骤
• 2.一般步骤:
• 总体过程:由浅人深、由轮廓到局部、由总体到具体、由面 到带、到线。
• 1)全面布局:
即解决路线基本走向的全局性工作。就是在起讫点及中间必须通过的据 点间寻找可能通行的“路线带”,并确定一些大的控制点,连接起来即形成 路线的基本走向。例如,在起点、讫点以及据点间可能沿某条河,越某座蛉; 可能走这一岸,也可能走另一岸等。
二、选线原则
• 2.工程造价与营运、管理、养护费用综合考虑: 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
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要轻易 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不顾工程大小,片面追求高指标。
• 3.处理好选线与农业的关系:
三、选线的方法与步骤
• 2.一般步骤: • 1)全面布局:
全面布局主要包括路线走向和走廊带的选择两个内容: (1)路线布局走向选择: 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问路线基本走向问题。此项工作通常是先在小比
例尺(1:10000~1:50000)地形图上从较大面积范围内找出各种可能的方 案,收集各可能走向方案的有关资料,进行初步评选,确定几条有进一步比 较价值的方案。然后进行现场勘察,通过多方案的比选得出一个最佳走向。 当没有地形图时,可采用调查或踏勘方法现场收集资料,进行方案比选。
第一节 选线概要
一、目的与任务
1.目的:
是在路线起终点之间,根据道路的性质、任务、 等级和标准,结合地形、地质、地物、及沿线 条件,综合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实地或 地形图上选定道路中线的位置的过程。

公路路线设计说明

公路路线设计说明

公路路线设计说明
公路的设计可分为线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和结构设计等环节。

线形设计是确定公路的走向和布局,纵断面设计是根据地形条件确定公路的纵向剖面,横断面设计是确定公路的横向剖面,结构设计是确定公路的各种结构的类型和参数。

在公路路线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需求:要根据当地的交通需求和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确定公路的起点和终点,以及中途的交通枢纽和服务设施的位置。

2.地形条件:要根据地形的起伏、山川河流等地形条件,合理选择公路线路的走向和布局,避免陡坡、急弯和险段的设计,确保行车的稳定和安全。

3.经济效益:要考虑公路设计的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尽量选择经济合理的线路,减少工程难度和建设成本,提高投资的效益。

4.环境保护:要考虑公路设计对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对水体、土壤和植被等的破坏,采取适当的环保措施,减少公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5.安全性:要在设计中考虑道路的安全性,采取措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比如合理设置路段的限速标志、交通信号灯、隧道和桥梁等设施。

6.规划配套:要根据公路线路的规划和设计,合理规划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和建设规模,确保公路线路的周边能够提供相应的交通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

在进行公路路线设计时,需要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结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经济效益评估,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总之,公路路线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设计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交通需求、地形条件、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安全性和规划配套等因素,以实现公路的安全、高效、经济、环保的交通运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选线及线性设计
一、路线概况
1.位于山岭和平原区,路线带沿线地形有平原、山区、丘陵
2.选线的原则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1.多方案选择:
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工程造价与营运、管理、养护费用综合考虑:
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3.处理好选线与农业的关系:
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林园(如橡胶林、茶林、果园)等。

4.路线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
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注意保护原有自然状态,其人工构造物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处理好重要历史文物遗址。

5.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影响:
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调查,弄清它们对道路工程的影响。

对严重不良地质路段,如滑坡、崩坍、泥石流、岩溶、泥沼等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应设法绕避。

当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6.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
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道路修筑,汽车运营所产生的影响和污染。

7.对于高速路和一级路,由于其路幅宽,可根据通过地区的地形、地物、自然环境等条件,利用其上下行车道分离的特点,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利用上下行车道分离的形式设线。

二、主要技术指标
1.路线全长(10406.137m)设计车速(60km/h)等级(二级公路)
2.平面线性指标:平曲线共(10)个,特殊曲线(0)个,最大半径(2000)
米,最小半径(200)米。

3.纵断面线形:变坡点(13)个,凹形竖曲线(7)个,凸形竖曲线(8)个,
最大纵坡(4.97%),最小纵坡(0.8756%),纵坡设置困难度情况(),最大填挖方量(41.315m)
4.横断面线形:标准横断面构成(二)车道,车道宽(3.5m),硬路肩宽(0.75m),
土路肩宽(0.75m),变坡坡度(1:0.5),最大超高(1:1.5),(3)个
曲线加宽。

三、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紧张的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两周里我们还是有不少的收获。

了解了道路勘测设计的要点,学会了运用auto cad和纬地三维设计软件相结合来进行道路的设计。

通过这次实习,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不少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现实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好的经验也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培养。

这次实习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不少,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周围各种各样的人学习知识,增长见识,丰富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