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音乐课件 赛马课件

合集下载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2课《赛马》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2课《赛马》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2课《赛马》教案一. 教材分析《赛马》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二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富有节奏感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场激烈的赛马比赛。

歌曲的旋律激情澎湃,节奏明快,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歌曲的主题明确,旋律简单,便于学生掌握。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认识简单的音符和简单的节奏。

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在音乐学习中,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重点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赛马》,感受歌曲的激情和速度感。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通过歌曲《赛马》,让学生了解赛马比赛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感和速度感的把握。

2.歌曲中的一些较高音的演唱。

3.对赛马比赛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团队协作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和示范教学法。

通过创设赛马比赛的情景,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环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通过分组合作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教师的示范演唱,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赛马》的曲谱、歌词和相关赛马比赛的图片。

2.教学乐器:钢琴或其他电子乐器。

3.教学辅助工具:录音机、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赛马比赛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赛马比赛的基本知识。

同时,播放歌曲《赛马》的片段,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呈现(5分钟)向学生完整地呈现歌曲《赛马》,让学生对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在呈现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激情和速度感。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小组成员进行歌曲的演唱。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小组在演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人音版(简谱)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赛马

人音版(简谱)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赛马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非常热烈,学生们积极性很高,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我也观察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自信心不足。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开放性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但问题的设计还需更精准,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索音乐的本质。同时,我也在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
-歌曲旋律的准确唱出:培养学生对音准、音高的敏感度,确保能够准确地唱出《赛马》的旋律。
-歌曲节奏的掌握:理解并实践歌曲中的强弱规律、顿挫感,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歌曲情感的表达:通过速度、力度等变化,传达歌曲热烈、欢快的氛围。
举例:《赛马》中有一段八分音符连续出现的旋律,教师需重点讲解八分音符的时值,并通过示范、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简谱中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以及在《赛马》这首歌曲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音乐节奏和旋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以后的音乐学习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合唱中的音准协调:在集体合唱过程中,保持音准的协调一致性对部分学生来说具有难度。
举例:针对八分音符的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节奏练习,让学生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式感受并掌握八分音符的时值。在合唱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音准,及时进行调整和指导,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四、教学流程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五线谱) 聆听 赛马【省一等奖】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五线谱) 聆听 赛马【省一等奖】

《赛马》教学设计朱兰店小学王佳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我国民族乐器——二胡。

2、引导学生在“体验、探究、模仿”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乐曲欢快激烈而又悠扬舒展的情绪,了解乐曲的三段体结构,能听辨三个乐段。

3、通过乐曲欣赏,能哼唱第二乐段的主题旋律。

教学重点:在欣赏中感受乐曲情绪,并能积极参与表现音乐。

教学难点:1、能听辨三个乐段;2、能哼唱第二乐段的主题旋律。

教学准备:二胡、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砀山全国马术耐力赛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简单了解蒙古族的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师:你们是否喜欢马为什么师:我国哪个民族的人经常骑马师:蒙古族有一个传统节日叫“那达慕大会”,看看在这“那达慕大会”上有些什么活动(介绍“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在每年七、八月这一水草丰茂、牲畜肥壮、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举行。

“那达慕”的蒙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

它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是蒙古族人民特别喜欢的大型比赛项目。

)师:好,来欣赏一首乐曲,请你听一听这首乐曲表现的是“那达慕大会”中的哪一项比赛听这音乐,你的心里有怎样的感觉二、初听乐曲。

师: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赛马》。

下面我们完整地听这乐曲,思考这四个问题1)乐曲是怎样的速度(快速)2)乐曲是怎样的情绪(奔放、热烈、欢快)3)音乐形象是谁(马、骑手)4)音乐表现赛马场上怎样的场面(乐曲描写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的热烈、欢腾的赛马场面。

)三、介绍二胡。

重点了解二胡的演奏技巧:拨奏、颤弓和滑音与音乐表现的融合。

师:你听出乐曲主要使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出示幻灯片二胡)师:来认识一下我们的民族乐器“二胡”。

(二胡,又名“胡琴”,早在我国唐代就已出现了,是一种较为古老的民族乐器。

二胡的音色柔美,有着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善于表现细腻的抒情乐段,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广泛使用于独奏、合奏和伴奏中,现已成为我国独具魅力的拉弦乐器。

《第2课 草原:赛马》(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2012)音乐三年级上册

《第2课 草原:赛马》(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2012)音乐三年级上册

人音版(2012)音乐三年级上册《第2课草原:赛马》教案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赛马》- 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年级与学期:三年级上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境:多媒体音乐教室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认识二胡这一传统民族乐器,了解其基本构造与音色特点;通过聆听《赛马》,能辨识出乐曲中的主要旋律,并尝试哼唱主题旋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情境模拟等方式,体验音乐中的速度、力度变化对表达作品情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与热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热情奔放,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

教学重点- 认识二胡及其在《赛马》中的运用,理解乐曲所表达的草原赛马场景。

- 通过听赏与分析,掌握乐曲的基本结构和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 理解并表现乐曲中的情绪变化,尤其是如何通过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体现赛马的紧张激烈氛围。

- 引导学生在没有实际骑马经验的情况下,通过音乐活动体验赛马的激情与自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动设计:- 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蒙古大草原的风光视频,伴随轻柔的马头琴背景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辽阔的草原之上。

- 问题引入:“同学们,当你看到这片壮丽的草原,听到这悠扬的琴声,你联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分享,引出“赛马”主题。

二、新知探索活动设计:1. 认识二胡:- 展示二胡图片及实物(如有条件),介绍二胡的构造(两根弦、琴筒、琴杆、弓等)和演奏姿势。

- 播放一段二胡独奏片段,让学生感受二胡独特的音色。

2. 聆听《赛马》:- 初次聆听全曲,要求学生闭眼想象赛马场景,初步感受音乐传达的意境。

- 第二次聆听,分段分析,引导学生识别乐曲中的快慢变化、强弱对比,以及模仿马蹄声、欢呼声等元素。

3. 主题旋律哼唱:- 教师哼唱或弹奏《赛马》主题旋律,学生跟随模仿,体会旋律的起伏与动感。

三、深入体验活动设计1. 音乐与视觉艺术的融合- 绘画表达:在播放《赛马》音乐的同时,请学生闭上眼睛,完全沉浸在音乐营造的场景中。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赛马》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赛马》

赛马教材:五年级第九册补充教材课型:以欣赏、即兴创作为主的综合课课时:1课时执教者:胡文毓一、教材分析二胡独奏曲《赛马》,黄海怀曲。

乐曲描写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热闹欢快的场面,表现了他们对草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

乐曲分为三段。

第一段音乐热烈而奔放,以坚定有力的强音和急促的十六分音符使节奏宽紧相间,刻画了赛马场上群马飞奔的沸腾场景。

乐曲的第二段以内蒙民歌《红旗》为主题,旋律刚健有力,表现了蒙古草原骑手的勇敢与豪放。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部分再现,使赛马的欢腾场面又一次呈现在人们眼前。

二、教学内容1、创造音响画。

2、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

三、教学目标1、认识民族乐器二胡,了解其结构、音色特点,长弓、顿弓、拨奏三种演奏方法。

2、创造音响画和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听辨乐曲各段所表达的情绪,感受蒙古人民的豪爽、热情、奔放。

3、在情境创设、对比欣赏、旋律哼唱、舞蹈伴随等音乐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1、创设情境,寻找并模仿大自然的声音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内蒙古吗?那里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生:大草原。

师:在一望无际的茫茫大草原,有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红红的太阳温柔的风。

同学们想想,在这美丽的景色,会有哪些动听的声音呢?生:马蹄声、牛叫声、水声、风声、鸟叫声……(师出示幻灯并请学生模仿其叫声)马蹄声:嗒啦嗒啦嗒啦嗒啦牛叫声:哞———哞———风声:呼———————羊叫声:咩———咩———鸟叫声:(用口哨吹出)水声:哗———哗——2、创造音响,用自己的声音为大自然配上音响画。

师:请大家找到自己所喜欢扮演的角色,根据图片创造音响。

在老师的指挥下,为美丽的大草原配上音响。

师:蓝蓝天空白云飘,绿草迎着风儿摇,小鸟伸了伸懒腰(模仿声音),对着早晨在问好,小溪流欢快地跑来了(模仿声),牛羊成群在奔跑(模仿声),风伯伯见了高兴地吹口哨(模仿声),这时来了小马驹(模仿声),叫着:“欢迎大家来蒙古看热闹。

小学音乐人音版(敬谱)三年级下册《聆听赛马》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2

小学音乐人音版(敬谱)三年级下册《聆听赛马》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2

小学音乐人音版(敬谱)三年级下册《聆听赛马》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内容
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让学生初步认识我国民族乐器——二胡。

2、通过乐曲欣赏,能够分辨乐曲的三个乐段,能哼唱第二乐段的主题旋律。

3、引导学生通过唱、跳,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体验乐曲欢快激烈而又悠扬舒
展的情绪。

教学重点:
在欣赏中感受乐曲情绪,并能积极参与表现音乐。

教学难点:
1、能听辨三个乐段;
2、能哼唱第二乐段的主题旋律。

教学准备:二胡、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课时:一课时。

新湘艺版三上音乐《赛马》教案公开课教案课件教案课件

新湘艺版三上音乐《赛马》教案公开课教案课件教案课件

《赛马》教案教学内容:1、聆听:赛马(二胡独奏曲)。

2、扩展与活动。

教学目标:1、认识民族乐器二胡,并了解二胡的形状、音色极其演奏特点。

2、通过欣赏《赛马》进一步了解二胡的音色及表现手段,能分辨各段所表达的音乐情绪。

3、能用打击乐器简单的表现乐曲。

教材分析:1、二胡,民族拉弦乐器的代表乐器,音色柔美,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擅于表现细腻的抒情乐段,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广泛使用于独奏、重奏、合奏和伴奏中。

2、《赛马》,黄海怀创作于1959年,1964年第四届“上海之春”二胡独奏比赛的新作品。

结构是常见的带再现的单三部。

它以二胡这种简单的民族乐器,使用多种演奏技巧,表现了赛马时那种万马奔腾、蹄声“得得”的壮观场面。

听来使人仿佛置身于千军万马在草原上狂奔之中,令人随着跳荡的节奏而心潮起伏,对辽阔神秘的内蒙古草原无限神住,同时也表达了内蒙人民对草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在此曲中,黄海怀将一个整段的乐曲用拨弦技巧奏出,使该曲风格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成为一首不朽的二胡名曲。

教学难点和重点:分段聆听二胡独奏曲《赛马》,了解乐曲结构,感受音乐情绪。

课前准备:课件、串铃、二胡。

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学习情境。

1、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从图上认识蒙古族及其生活的地方。

师:你们知道内蒙古在我们祖国的什么位置吗?它在我国的东北部,1947年5月1日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

是我国建立的最早的一个自治区,人口约2260万,提起蒙古,你首先想到了什么?(草原)内蒙古自治区拥有我国最大的草原,占地约110多万平方千米。

3、师:你对内蒙古有多少了解?二、初听乐曲,感知音乐形象。

1、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听一听、看一看“那达慕”大会上正在进行什么比赛项目。

知道是哪一项比赛吗?(赛马)2、让我们再听一遍,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从音乐中我们感受到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的、欢乐的)3、作曲家黄海怀带给我们的《赛马》。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赛马》人音版(五线谱)(2023秋)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赛马》人音版(五线谱)(2023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五线谱的基本知识:五线谱的构成、音符的位置与音高的关系,以及基本的节奏识别。
举例:通过《赛马》歌曲的谱例,让学生识别五线谱上的音高,如中央C的位置,以及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基本节奏。
(2)熟练演唱《赛马》歌曲: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唱出歌曲旋律,保持稳定的节奏和音准。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五线谱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定的了解,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对这个概念感到陌生。因此,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尽量从基础讲起,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理论介绍部分,学生们听得比较认真,但案例分析时,有些学生显得不太自信。在讲解《赛马》这首歌曲时,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音乐所表达的场景,让学生们能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同时,针对重点难点,我通过举例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五线谱的音高关系和节奏把握。
5.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学习《赛马》歌曲,掌握歌曲旋律,并能用正确的节奏演唱。
3.了解歌曲《赛马》的创作背景,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场景和情感。
4.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紧密围绕教材,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歌曲演唱技巧。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音乐感知能力:通过学习《赛马》歌曲,使学生能够辨识五线谱中的音高、节奏,培养音乐听觉感知。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非常积极,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创作旋律时遇到了困难。我及时给予了指导和鼓励,让他们不要害怕犯错,勇敢尝试。成果展示时,虽然有些小组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学生们都勇于展示,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 有传奇色彩的民族,主要居住在内 蒙古自治区。千百年来,蒙古族过 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 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八 月的草原,金风秋爽,牧民都会举 办不同规模的“那达慕”大会。
复听乐曲:说说你们从乐曲当中 听到了什么?
这是一首二胡独奏曲,乐曲名叫《赛
三年级下册音乐琵琶 二胡二胡始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 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 的一个少数民族。二胡,过去主要流行 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又称为南胡。 由于中高音域的表现,音色接近人声, 情感表现力极高,广为大众喜爱。 1920年代,二胡开始作为独奏乐器出现 在舞台上。
五十六个民族中最擅长骑马的民族是 哪个民族?
马》,它主要描写了蒙古族人民在欢度 节日举行赛马盛会的一首乐曲,乐曲惟 妙惟肖的描绘了赛马盛会的热闹欢腾的 场面。表现了蒙古族人民对草原、对生 活的无比热爱之情。
从音乐中你感受到蒙古族人民在欢度 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是什么样的 心情?
高兴的、欢乐的
你体会到他们对草原、对生活 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更强,表现了赛马比赛已经进行到什么关键时 刻了? 冲刺
乐曲结构
第一段 激烈
第二段
欢快 热烈
第三段
更激烈 是全曲的高潮
二胡名曲:二泉映月、良宵、听松、 空山鸟语、月夜、病中吟、光明行
听一听它们分别对应哪张图片?
无比热爱
分段深入了解:
第一段音乐表现了赛马比赛的什么阶 段?场面怎样? 音乐的情绪怎么样?
开始 热闹 紧张、热烈
听第二段与第一段比较,这段音乐旋律 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悠扬 、舒展 音乐刻画的是蒙古族骑手对比赛乐观自信 的形象。
听最后一段
结尾的音乐和哪一段相似?
第一段
相比哪一段情绪更激烈? 第三段 这段音乐结尾时,节奏密集,速度更快,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