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及其开发应用

合集下载

2024年红花产业发展主要目标以及重点任务

2024年红花产业发展主要目标以及重点任务

2024年红花产业发展主要目标以及重点任务2024年红花产业发展主要目标以及重点任务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加红花种植面积和产量:通过推广优良品种、提高种植技术、扩大种植区域等方式,增加红花种植面积和产量,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2. 提高红花品质:加强品质管理,推广标准化种植和加工技术,提高红花品质和安全性,增强国际竞争力。

3. 推动红花产业升级:通过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品牌建设等方式,推动红花产业升级,拓展红花产业链条,开发新产品和新应用,提高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红花产业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中国红花产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5. 保护生态环境:在发展红花产业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产业发展和生态环保的良性循环。

具体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可能因地区和产业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者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红花简介及红花提取现状

红花简介及红花提取现状

红花简介及红花提取现状天然色素应用技术推广实验室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又名红花草、红花菜、川红花、刺红花,因其叶似蓝靛又名红蓝花,又因花中带有黄色而称黄蓝花。

红花中含有红花甙(Carthamine)和红花黄色素(Carthamin yellow)两种色素。

黄色素含量较高,约占花重的30%左右。

红花中主要的药理成分为黄酮类的红花黄色素,它是几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混合物。

红花黄色素是三种查耳酮葡萄糖甙结构分子的混和物[safflower yellow A(C27H32O16, 612.5),safflower yellow B(C48H54O27 1062)and precarthamin]。

红花黄色素为黄色或棕黄色粉末,易吸潮,吸潮时呈褐色,并结成块状。

易溶于水、甲醇,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和石油醚,其水溶液极稀时为金黄色,较稀时为橙黄色,较浓时为橙红色,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天然食用色素,具有色泽艳丽、耐高温、耐高压、耐低温、耐光、耐酸、耐还原和抗微生物等优点。

红花黄色素是红花活血化瘀功效的有效成分,它有阻止血栓进一步发展、促进血栓溶解、使阻塞的部分畅通、改善组织微循环,从而使组织得到更多的营养。

它可以解除血管平滑肌的痉挛,具有镇痛、抗炎、抗疲劳、耐缺氧、降压等药理作用;因此,在平时的饮食中适当地补充点红花色素,有益于人体健康。

由于合成色素很多属焦油燃料,其本身不仅无营养价值,且有些合成色素对人体有害,故由植物中提取食用天然色素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并有取代人工合成色素的趋势,在寻找和研究开发食用天然色素的过程中,红花黄素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它的色价和药理作用、物理特性,是天然色素中屈指可数的植物原料,也是人工合成色素无法比拟的。

红花黄是世界卫生组织和一些发达国家允许鼓励使用的天然食用色素,我国与1985年颁布了它的使用标准。

红花黄色素将是人工合成色素日落黄的取代品,成为各种清凉饮料、糕点、糖果、各类食品和化妆品等的理想着色剂。

红花的现代研究进展

红花的现代研究进展

红花的现代研究进展【摘要】红花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不仅在食品工业中起到重要作用,还在药用、美容等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价值。

现代研究表明,红花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功效,对人体健康有益。

在食品工业中,红花被用于调味、染色等用途,受到广泛关注。

红花还被发现在美容领域有着抗衰老、美白肌肤等作用。

红花的未来研究展望是继续深入挖掘其化学成分和功能,以及探索其在新领域的应用。

红花产业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美容的需求不断增长,红花必将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产业。

红花的研究与应用将持续推动红花产业的发展,为人类带来更多实际利益。

【关键词】红花、现代研究、化学成分、食品工业、人体健康、药用、美容、未来展望、发展前景1. 引言1.1 红花的历史背景红花,又称藏红花、番红花,是一种来自番红花植物的珍贵调味品和药用植物。

其在传统中医药和烹饪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红花最早起源于西南亚和伊朗地区,后传播到中国、印度和地中海沿岸地区。

在古代,红花被认为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和香料,被广泛用于治疗疾病和调理身体。

随着贸易的发展,红花逐渐传播到欧洲和其他地区,成为世界各地人们喜爱的调味品和药材。

红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据史料记载,古埃及人和古波斯人就已经开始种植和使用红花。

在中国,红花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稀有之品”,具有“调和脏腑,通血脉,开心窍”的功效。

随着时间的推移,红花的用途不断扩展,成为了中国传统药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红花的重要性1. 食用价值:红花可以用来提取红花色素,被广泛用于烹饪和饮食中。

其鲜艳的颜色和独特的香味能够增加食品的吸引力,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2. 医药价值:红花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如红花酮、胡萝卜素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

它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被认为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等功效。

3. 美容保健价值:红花被认为是一种美容圣品,能够帮助皮肤保持细嫩和光滑。

红花综述

红花综述

红花的功效及应用【摘要】红花是传统的药用植物,鉴于红花的药用价值,国内外对红花的研究都很重视。

其种质资源、主要成分、药理作用都是人类利用红花的基础。

【关键词】红花;种质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红花集药用、食用、染料、油料和饲料于一身。

红花种子油在国际上被作为“绿色食品”,其亚油酸含量是所有已知植物中最高的,号称“亚油酸之王”。

还可提取天然食用的黄、红色素。

黄、红色素不仅是理想的食品添加剂,还是高档化妆品、纺织品的染色剂,且对人体有抗癌、杀菌、解毒、降压及护肤的功效。

红花饼粕可作饲料。

红花种壳在化工方面也有多种用途。

由于红花用途广泛,备受人们的关注。

现就红花的种质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一、红花的信息介绍1、红花的植物学特征红花[1],是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90cm。

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2cm,宽1~3cm,全部叶坚硬,革质,先端渐尖,边缘具不规则锯齿,齿端有锐刺,两面无毛,无腺点,有光泽,几无柄,微抱茎;茎直立,白色或淡白色,基部木质化,表面具细线槽纹,上部有分枝;头状花序顶生,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直径3~4cm,总苞片多层,最外2~3层叶状,边缘具不等长锐齿,内面数层卵形,上部边缘有短刺,膜质,全部苞片无毛,无腺点;全为管状花,花托扁色,两性,雄蕊5枚,花药聚合,雌蕊1个,花柱细长,伸出花药管外面,柱头2裂,裂片短,舌状,花冠初时黄色,渐变为橘红色;瘦果白色,倒卵形,长约5mm,具四棱,无冠毛。

花期5~7月,果期7~9月。

2、红花的资源[2]A、属内种质资源:Knowles根据染色体数目不同,将红花属常见的种分为四组:1)第一组(2n=24)①红花(carthamus tinctorious)即上述介绍的红花,是红花属中唯一的栽培种。

②巴勒斯坦红花(C.palaestinusd)又称沙漠野生红花。

藏红花与红花的鉴别和生药资源

藏红花与红花的鉴别和生药资源

二、利用生物技 术生产药用资源
Eg.浙江天皇野生植物有限公司已将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野外 (大棚下)获得成功,该公司的组培育苗以外植体为主 生物技术药物是指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单克隆抗体技 术或其他新生物技术研制的基因、核糖核酸、酶、蛋白质、 多肽、多糖药物等。其特点是扩大繁殖濒危物种、活性成
分含量低的物种和转基因新物种。
显微鉴别:
藏红花——粉末特征:橙红色
1. 表皮细胞表观表面观长条形,壁薄,稍弯曲,有的外壁凸出 呈乳头状或绒毛状,表面隐约可见纤细纹理。 2. 柱头顶端薄壁细胞密集成绒毛状,直径25-56Um 3. 细胞中含有小型草酸钙方晶或簇晶。
红花——粉末特征:橙黄色
1. 分泌细胞呈长管道状,充满黄色或红棕色分泌物。 2. 花粉粒,类球形或长球形,具3个萌发孔,外壁齿状突起 3. 花柱及花柱上部表皮细胞分化成圆锥形,单细胞膜先端尖,或稍钝。 4. 花冠裂片表皮细胞外壁突起作短绒毛状。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
二氢黄酮: 如红花苷,红花醌苷,新红花苷,红花黄素A、B、C
含量测定
藏红花
避光操作,采用HPLC方法测定,以西红花苷-ǀ和西红花苷 -ǁ为对 照品,本品中2个成分的总量不得少于10.0%。
红花
采用HPLC方法测定含羟基红花黄素A不得少于1.0%;含山奈素不得 少于0.05%
药理作用 藏红花
1. 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西红花的水煎剂对动物离体子宫有兴 奋作用,(胡萝卜类) 2. 对心血管的作用:西红花的水煎剂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抑制作 用;对蟾蜍血管有明显收缩作用 3. 对血小板作用:对血液凝固有抑制作用。明显抑制血小板血 栓的形成 4. 利胆作用:能增加兔胆汁分泌量;能降低兔胆固醇和增加兔 脂肪代谢。 5. 抗炎镇痛:灌胃给药有明显抗炎作用,且有一定镇痛效应。

红花

红花
红花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属菊科红花属(CarthamusL.),由 20~25个种组成。红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收载药物, 属常用中药材,为菊科红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红蓝花,草 红花。我国红花栽培历史悠久,汉代就有关于红花栽培和药用的记 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东汉时期,红花已经作为中药材应用于临 床治疗,张仲景就曾用红花治疗妇女病,并将其记载于《金匮要 略》中:“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 《本草汇言》称红花为“破血、行血、和血、调血之药也”。红 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有活血通经、化瘀止痛的功效。擅长通 经,治疗妇女血瘀痛经、经闭、产后瘀阻有较好的功效,另外也 可用于血瘀型的冠心病心绞痛及跌打损伤等病症。近年来,中医 临床上常用红花及其复方制剂治疗血瘀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 红花原产西亚和地中海沿岸,西汉时(公元前130年)张骞引 种到我国,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我国新疆、甘肃、陕西、河南 等省种植较多,产量占全国70%,云南、四川安徽等省也有种植 栽培。红花全国药用量每年需1400—1500吨。
• 【红花生药材鉴定】干燥的管状花,长约1.5厘米,橙红色,花管 狭细,先端5裂。裂片狭线形,长5~7毫米,雄蕊5枚,花药黄色, 联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其中央有柱头露出。具特异香气,味 微苦。 • 以花片长、色鲜红、质柔软者为佳。 • 显微鉴定:粉末:红棕色。 • ①分泌细胞长管道状,直径5~66μm,胞腔内充满黄色分泌物。 • ②花粉粒类圆形、椭圆形或橄榄形,直径39~60μm,有3萌发孔, 光切面观外壁齿状突起。 • ③草酸钙方晶方形或长方柱形,存在于薄壁细胞中。 • ④花柱表皮细胞分化成单细胞毛。此外,有花冠表皮细胞、花粉 囊内壁细胞、花药基部细胞及药隔网纹细胞等。本品以色红黄、 鲜艳、无枝叶、质柔润、手握软如茸毛者为佳。 • 对红花中色素类成分、腺苷及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进行分析,建 立红花药材质量评价方法。 • 依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 不少于1.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红花中山奈素含量不得少于 0.050%

藏红花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进展

藏红花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进展

第3期(总第524期)2021年3月农产品加工Farm Products ProcessingNo.3Mar.文章编号:1671-9646(2021) 03b-0070-03藏红花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进展陈冰洁1, **乔勇进1,赵新民2,王晓1,王春芳1,刘晨霞1收稿日期:2020-08-10基金项目:上海市崇明区“持续发展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CK2019-56);上海市农产品保鲜加工专业技术服务平台项目(18DZ2291300)。

作者简介:陈冰洁(1990—),女,硕士,实习员,研究方向为农产品保鲜加工。

*通讯作者:乔勇进(1967—),男,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食品保鲜与加工。

(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保鲜加工研究中心,上海201403 ; 2.上海番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2153)摘要:藏红花作为一种药用价值丰富的中药材,因其药理活性而深受人们关注。

综述了藏红花在临床、医药、食品 及工业上应用的研究进展,为藏红花的进一步研究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藏红花;开发;利用;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志码:A doi : 10.16693/ki.1671-9646(X ).2021.03.052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rocus sativus L.CHEN Bingjie 1, "QIAO Yongjin 1, ZHAO Xinmin 2, WANG Xiao 1, WANG Chunfeng 1, UU Chenxia 1(1. Agri-food Storage and Processing Research Center , Sha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 , Shanghai 201403,China ; 2. Shanghai Fanjing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202153, China )Abstract : As a kind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with rich medicinal value , Crocus sativus L.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dueto it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In this paper , the application of saffron in clinic , medicine , food and industry was reviewed ,which provided reference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rocus sativus L.Keywords : Crocus sativus L.; development ; utilization ; research progress藏红花(Crocus sativus L.)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用芳香植物,被称为“黄金调味品”,来源于干柱 头,由于每个柱头质量约2 mg 。

红花生理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的开题报告

红花生理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的开题报告

红花生理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红花是紫红色的花卉,是传统中药中的重要药材之一。

红花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具有活血化瘀,舒肝解郁的功效。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红花中含有一些生物活性成分,如花青素、黄酮类化合物等,具有很好的药理活性。

其中,红花生理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是当前药物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离、纯化红花中的生理活性物质,并对其结构进行鉴定,为红花的深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分离、纯化红花中生理活性物质的方法:采用柱层析、透析、薄层层析等分离纯化方法,分离出红花中的生理活性物质。

2.结构鉴定方法: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方法对生理活性物质进行鉴定。

四、预期结果
通过研究,预计可以从红花中分离出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并通过结构鉴定方法对其进行鉴定。

这些物质具有很好的药理活性,可以为红花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
学的依据。

五、研究意义
1.为红花的深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丰富红花中生物活性成分的种类和结构,丰富天然药物的开发资源。

3.为开发新型药物提供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花及其开发应用
红花也称草红花、菊红花、怀红花、川红花和杜红花,为菊科1年-2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作物,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但几千年来,红花却未获得多大的发展,直到本世纪50年代,由于推广新的、含油量高的优良品种,红花才成为一种新的油料作物得以发展。

中国栽培红花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栽培历史。

在本世纪30年代,甘肃省敦煌县就将红花作为油料作物栽培,其油用作烹调油。

古时候,红花既用做染料,也用做化妆品,但在中国主要还是用做中药材,也用其油,在河南,将红花油称“二香油”。

红花在我国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

红花具有含油率高、油质好、用途广以及适应性强、耐寒、抗旱、耐盐碱、栽培管理简单、适于机械化耕作等优点,因而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

自1973年起,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把红花作为一种油料作物列入生产年鉴的统计项目之内。

1993年,全世界红花播种面积为1128000公顷,总产量为839000吨。

其中,印度红花播种面积占全世界的62.7%,总产量占全世界的40.8%。

而原来并没有红花的如墨西哥、美国、阿根廷和澳大利亚,却成了红花生产大国。

一、红花的用途1.花的用途红花含红花黄色素和红花素、红花甙及红花醌甙。

味辛,温,无毒。

有扩张体冠状动脉及股动脉、兴奋子宫、降低血压的作用,能解除血管平滑肌的痉挛、使组织得到血液灌流,改善组织缺氧状态并增强耐缺氧能力、阻止血栓进一步发展并逐步溶解血栓的作用。

因此被广泛用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

红花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它不仅广泛用作药材,而
且也作为药膳的原料或饮料,如红花炖牛肉、红花鸡丝、红花酒、红花糖水等。

近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发明的红花茶、降胆固醇护心制剂和降胆固醇保健油都是以红花作为主要原料经精心配制而成的红花制品。

2.油的用途红花油之所以为一种高质量的食用油,是因红花油中亚油酸的含量高达78%~85%,亚油酸是人体唯一必需、而自身又不能在体内自行合成的脂肪酸,必需由膳食供应。

本世纪50年代所获得的关于不饱和脂肪酸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研究结果,使红花油作为食品的成分的兴趣猛增。

它可隆低胆固醇水平,以减少胆固醇沉淀于动脉粥样硬化斑上的机会,从而有效地预防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日本国立营养生理部长铃木慎次郎教授的试验表明,食用红花油或红花混合油一星期后胆固醇可下降14%~26%。

可见,红花油在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防治心脑血管病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二、红花产品的开发与利用为增加我国油料植物的种类和品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自1976年开始,先后收集了国内、外红花品种2800多份,并进行了评价试验。

事实证明,“世界红花种质资源”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它对我国红花的科研、生产和新产品的开发利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1.红花茶以红花为主要原料配制成的红花茶,除保持有红花防治心脑血管等疾病的作用外,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氨基酸的含量高达11.01%,其中赖氨酸的含量为大枣的9倍,为菠菜的5倍。

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极丰富,其中钾的含量为苹果的16倍,为大白菜的9倍;镁的含量为苹果的91倍,菠菜的21倍。

若每日饮用三包,则红花茶
中所提供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B12即远远超过人体每天的需要量。

此外,本品还具有理气、健胃、生津等作用。

2.降胆固醇保健油本发明属于保健食用晶,选用红花籽油、米糠油、月见草油、芝麻油等制成调和油,再添加维生素E和其它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经提纯、按一定的比例调配、消毒制成降胆固醇保健油。

本发明可做成装瓶、装桶或者制成胶囊制剂。

该保健油含亚油酸,可防止人体缺乏亚油酸症,亚油酸、γ-亚麻酸、维生素E等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总脂、甘油三脂的含量,特别是胆固醇中低密度脂蛋白(LDL,即坏胆固醇)的含量,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防止血管硬化,可以有效地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发展前景。

3.降胆固醇护心制剂本发明提供的降胆固醇护心制剂,其特征在于为一种以红花油或红花油和米糠油作为调和油,配以经煮熬、过滤后的浓缩药液而制成的制剂。

该制剂除含红花、川芎、丹参、菊花等对心脑血管病有特别治疗效果的中药成分外,由于用红花油或红花油和米糠油作调和油,而红花油和米糠油中含亚油酸,可进一步降低胆固醇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从孩童期服起,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有着深远的社会效益。

三、发展前景1.充分利用沙荒和轻度盐碱地的优良作物红花非常耐寒,大多数品种的小苗能耐-6℃的低温,个别品种可抗-16℃的严寒。

红花比任何作物都耐旱,也很耐盐碱,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

2.综合利用大有可为红花的花可入药,也可用以提取色素,红花的种子可用来榨油,因红花油中含有80%以上的亚油酸,亚油酸具有降低血液中
的胆固醇和血脂的作用,将对心脑血管病的防治起积极的作用。

经花籽榨油后饼粕,含丰富的蛋白质,可用作饲料,也可提取食用蛋白;内蒙古农牧学院已从饼粕中提取蛋白质并研制成氨基酸口服液。

红花油既可用食用油,又有保健作用,红花在人们的生活中将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3.发展红花生产,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普遍而严重的疾病。

红花和红花保健油则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的有效途径。

因此发展红花,让红花油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保健食品,对于防治心脑血管病、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问题及建议1.现存的问题随着西北地区棉花的发展受到限制,新疆正在大力发展红色产业,即西红柿、红花、红辣椒,1999年的新疆红花的播种面积由1998年的30万亩发展到1999年的60万亩。

云南省了有一定规模的发展。

(1)品种落后。

虽然我国栽培红花历史悠久,但传统上只是作为一种药用植物栽培,种籽的含油量低。

而普通的压榨工艺,有10%的油残留在油饼中。

含油量为12%的红花品种,其出油率仅为2%,而含量为42%的红花品种,其出油率则为32%。

后者为前者的15倍。

新疆塔城博孜达克农场的地方品种平均667平方米只有24.28公斤,我国红花品种的含油率只有20%~29%。

而新的品种"AC—1”的含油率高达42.25%,种子产量为当地品种的200.7%,单位面积油产量为当地红花品种的280%。

’ (2)没有形成产业化。

目前红花主要作为药用,而中药的市场容量有限。

随着红花种植面积的扩大,出现了药材市场红花供大于求的矛盾,使得红花的价格急剧下跌。

目前红花的市场收购价格仅为13元/公斤(往
年最高时曾达160元/公斤),红花籽的收购价仅为1.5元/公斤(往年最高时曾达3元/公斤)。

国外一些专业生产红花籽油的厂家,如日本,缺乏红花资源,红花籽来源主要是我国。

与之相比,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建议政府在大力推广红花的同时,应鼓励红花相关产业的开发。

如红花茶、降胆固醇红花保健油、红花黄色素的开发。

从多个渠道消化原材料,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

红花相关产业的开发,离不开资金的投入。

目前,当务之急是推广优良品种。

我们在上世纪80年代推广的品种由于当地缺乏良种的保纯技术,现在已面目全非,品种混杂严重,种子含率显著下降,急需用新的花、油兼用的新品种予以更新。

我们还育成了18个新品种,试验表明,非常适于干旱地区栽培。

红花栽培管理和相关产品的开发,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特种经济植物研究组是国内红花研究的骨干研究机构,自70年代开始红花的研究,研究水平在国内外居于领先地位。

先后完成了同联合国粮农组织与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现已改名为国际植物遗传研究所)签署的十余项合作项目,发明了“红花茶”、“红花可乐”、“降胆固醇红花保健油”等四项发明,成果和产品辐射到全国十多个省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