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4-四川省泸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合集下载

2302-四川省自贡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302-四川省自贡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自贡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自贡市统计局2011年5月31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自贡市政府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机器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2678898 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033763人相比,十年共减少354865 人,减少13.25 %。

年平均减少1.24 %。

全市登记的户籍人口[4]为3254657人。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5] 836231 户,家庭户人口为2582708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09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5人减少0.36 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339594人,占50.01 %;女性人口为1339304人,占49.99 %。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05下降为100.02。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447127人,占16.69 %;15-64岁人口为1892480人,占70.64%;65岁及以上人口为339291人,占12.6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3.6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64 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33 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34027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76220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948855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937250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四川省2010年人口普查公报

四川省2010年人口普查公报

四川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2011-05-06四川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基本情况2009年5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决定于2010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这是新世纪我国开展的第一次人口普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

这次普查的登记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的自然人,包括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港澳台和外国人。

登记原则是按现有人口登记,即每个人都在其居住的普查区登记。

对离开户口登记地的人在其户口登记地也要收集相关信息。

普查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普查登记方法主要采用普查员入户查点询问、当场填报的方式进行。

与历次普查相比,此次普查情况极为复杂,困难程度空前,任务十分艰巨。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广大普查工作者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前期各项工作任务:组建了省、市、县、乡、村各级普查机构;制定了普查工作规划和进度图;层层开展了普查专项试点和综合试点;落实了普查工作经费;制作了各级普查所需物资;开展了全省范围的宣传动员;选调了60多万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并逐级开展了业务培训;完成了全省4.5万个普查小区名称和行政区划代码的核实、边界认定和地图绘制;开展了户口整顿暨流动人口清查;完成了清查摸底和入户登记;组织了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对普查数据进行了快速汇总;完成了普查表编码、光电录入和审核汇总,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

目前,全省人口普查工作即将转入普查数据的发布及解读、普查资料的开发和应用阶段。

四川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整体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将人口普查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为普查工作开展提供了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及时协调处理了普查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重大问题。

(二)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省人口普查办公室通过广泛调研,及时形成了“以数据质量为核心,突出政府行为,狠抓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体现四川特色,注重成果运用”的总体思路。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2313-四川省宜宾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313-四川省宜宾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宜宾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2011-5-31来源:宜宾新闻网宜宾市统计局2011年5月20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全市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4472001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908839人相比,十年共减少436838人,减幅为8.9 %。

年平均减幅0.93%。

全市户籍人口[4]为5406577人。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5]1419182户,家庭户人口为435358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0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3人减少0.36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299782人,占51.43%;女性人口为2172219人,占48.57 %。

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9.63下降为105.87,下降3.76。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927378人,占20.74%;15-64岁人口为3072545人,占68.70%;65岁及以上人口为472078人,占10.56%。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3.1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0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21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8280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411468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407890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884239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四川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四川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四川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四川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2-02-28 09:19 四川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四川省统计局2011年5月6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全省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机器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全省常住人口[3]为8041820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83290935人相比,十年共减少2872735人,减少3.45%。

年平均减少0. 35%。

全省登记的户籍人口[4]为89981705人。

二、家庭户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5]25802326户,家庭户人口为7620665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2人减少0.37人。

三、性别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0830945人,占50.77%;女性人口为39587 255人,占49.2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 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98下降为103.14。

四、年龄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644450人,占16.97%;15-64岁人口为57966205人,占72.08%;65岁及以上人口为8807545人,占10.95%。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6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1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50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75510249人,占93.90%;各少数民族人口为4907951人,占6.10%。

2304-四川省泸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304-四川省泸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泸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泸州市统计局2011年5月10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泸州市政府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421842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10216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16261人,增长2.83%。

年平均增长0.28%。

全市户籍人口为11426985人。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268325户,家庭户人口为406325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2人增加0.08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138061人,占50.68%;女性人口为2080365人,占49.32%。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66下降为102.77 。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892083人,占21.15%;15-64岁人口为3094675 人,占73.36%;65岁及以上人口为231668人,占5.4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8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5.2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3.35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6117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38879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282374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808318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2305-四川省德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305-四川省德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德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一期)德阳市统计局2011年5月13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德阳市政府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3615759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788056人相比,十年共减少172297人,减少4.55%,年平均减少0.46%。

全市登记户籍人口为3869618人。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296586户,家庭户人口为347601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 2.68 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09人减少0.41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827143人,占50.53%;女性人口为1788616人,占49.47%。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54下降为102.15。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470307人,占13.01%;15-64岁人口为2723981人,占75.33%;65岁及以上人口为421471人,占11.66%。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7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 3606577 人,占 99.81 %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9182人,占 0.25 %。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增加了0.06个百分点。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25405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432528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377282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220632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成都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成都市统计局成都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1年5月 13 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成都市政府和各区(市)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 14047625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 11244272 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803353 人,增长24.93 %。

年平均增长2.25%。

全市户籍人口为11426985人。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4547109户,家庭户人口为 12354454 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 2.72 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07人减少0.35 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138723人,占50.82 %;女性人口为6908902 人,占49.18 %。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 105.57 下降为103.33 。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536850 人,占10.94 %;15-64岁人口为 11146427 人,占 79.35 %;65岁及以上人口为 1364348 人,占9.71 %。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49 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7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75 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 13920686 人,占 99.1 %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6939 人,占 0.9 %。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增加了0.36个百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泸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
(第1号)
泸州市统计局
2011年5月10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泸州市政府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及户籍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421842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10216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16261人,增长2.83%。

年平均增长0.28%。

全市户籍人口为11426985人。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268325户,家庭户人口为406325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2人增加0.08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138061人,占50.68%;女性人口为2080365人,占49.32%。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66下降为102.77 。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892083人,占21.15%;15-64岁人口为3094675 人,占73.36%;65岁及以上人口为231668人,占5.4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8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5.2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3.35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6117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38879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282374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808318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730人上升为382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6366人上升为921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4710人上升为30399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50150人下降为42867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93306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60147人,文盲率[5]由6.18%下降为4.58%,下降1.60个百分点。

注释:
[1] 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 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3] 各县(市、区)的人口,是普查登记的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4] 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5] 文盲率是指全市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

泸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
(第2号)
泸州市统计局
2011年5月10日
现将泸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地区常住人口[2]公布如下:
全市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
注释:
[1] 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 各县(市、区)的人口,是普查登记的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3] 比重为各县(市、区)的人口占全市合计的比重。

[4] 计算人口密度使用的面积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编,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

泸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
(第3号)
泸州市统计局
2011年5月11日
现将泸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地区常住人口[2]的自然变动情况公布如下:
注释:
[1] 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 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