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读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a、b表示等压面),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四点气压高低的比较正确的是()

A.③>④>①>②B.③>②>①>④

C.①>④>③>②D.②>③>④>①

2.关于该热力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B.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C.近地面风由③地吹向②地D.③地多晴朗天气

1. D

2. A

【解析】

1.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的的升高气压降低,因此图中②、③的气压值大于①、④的气压值;在等压线图中,可依据“高高低低”的规律判断气压高低,即等压线向高处凸的位置为高压区,向低处凹的位置为低压区。据此可判断近地面②、③两处中②为高压区,③为低压区;高空①、④两处中①为低压区,④为高压区,因此选D。

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故选A;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排除B;风由高压吹向低压,近地面应由②地吹向③地,排除C;③地为近地面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排除D

下图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量来自

A.c太阳辐射B.b大气辐射C.d地面辐射D.a大气逆辐射

4.霜冻多出现在晚秋或寒冬季节晴朗的夜晚,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A.减弱c B.增强b C.减弱d D.增强a

3.C

4.D

【解析】

3.读图可知,图中a表示大气逆辐射,b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c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d表示地面辐射,e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f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与散射

作用。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量来自d地面辐射,C正确。故选C。4.人造烟雾弥漫,就相当于增厚了云层,加大了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从而增强了a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从而防止霜冻,D正确故选D。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5.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势,则a地与b地的气压(P)和气温(T)()

A.Pa>Pb;Ta>Tb B.Pa<Pb;Ta<Tb C.Pa<Pb;Ta>Tb D.Pa>Pb;Ta<Tb

6.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理论上,a与b、c与d之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风向)分别为() A.西南风、东风B.东北风、东风

C.东北风、南风D.西南风、南风

5.D

6.A

【解析】

5.读热力环流图可知,a地垂直气流收缩下沉,b地垂直气流上升,说明a地冷却温度低,b 地受热温度高,故T aP b ,D正确。故选D。

6.由上题推理可知,近地面P a >P b,则高空P c >P d。根据风压关系可知,近地面气流由a流向b,近地面受摩擦力,图示地区在北半球,风向右偏与等压线呈一夹角,结合风向标可知,a 与b之间稳定水平气流方向为西南风;高空气流由c流向d,高空的摩擦力为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c与d之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为东风,A正确。故选A。

区域小气候的形成与下垫面状况密切相关,下图为某一山区河谷某一时段等压面分布示意图,甲处夏季多夜雨。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图示反映出()

①时间是夜晚②时间是白天③此时吹山风④此时吹谷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甲地附近夜雨较多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夜晚的气温比白天的气温高,气流呈快速上升运动

B.夜晚的气温比白天的气温低,近地面水汽快速冷凝

C.夜晚的气温比周边山地的气温高,气流呈上升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边山地的气温低,气流呈下沉运动

【答案】7. D 8. C

【解析】

7.根据等压面形态,图示反映出山谷气压比两侧山坡气压高,应是山坡地面受热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谷地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时间是白天,①错,②对。此时吹谷风,③,错,

④对。D对,A、B、C错。

8.甲地附近夜雨较多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夜晚的气温比周边山地的气温高,气流呈上升运动,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成雨,C对,D错。夜晚的气温比白天的气温低,夏季不会快速凝结,A、B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和批示,逐步形成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部署。提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排放。结合“地面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如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9.读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天,晴天比阴雨天气气温高,是因为晴天时④较多

B.天空呈现出蔚蓝色是因为②的缘故

C.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所以②比较强

D.①为短波辐射

10.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排放可以使()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答案】9. D 10. C

【解析】

9.白天,晴天比阴雨天气气温高,是因为晴天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④较少,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①较多;天空呈现出蔚蓝色是因为大气的散射作用较强的缘故,大气的散射属于大气的削弱作用,对应④;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所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④较少,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①较多;①为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据此选D。

10.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排放可以使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②减弱,使得大气逆辐射③减弱,从而使得近地面升温减弱,也就是②减弱、③减弱。据此分析选C。

读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分布(单位:百帕)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1.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④处的风向为()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答案】11. C 12. A

【解析】

11.从图中等压线分布分析,③地等压线最为密集,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最大,故选C正确。

12.④处的气压梯度力由东北指向西南,在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所以最终的风向是西北风,故A项正确。

京津冀地区的十月份本应秋高气爽,但2017年10月该地区却出现了多次重度雾霾天气。读下面大气热量交换过程图,完成下列各题。

13.“秋高气爽”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大,其原因是()

A.①增强④减弱

B.①增强④增强

C.②减弱③增强

D.②增强③减弱

14.2017年10月重度雾霾期间,京津冀地区()

A.大气降水多

B.空气对流强

C.静风天气多

D.气温日较差大

【答案】13. A 14. C

【解析】

13.读图,图中①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秋高气爽”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大,其原因是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①增强,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④减弱,A对,B错。②不变,③不是影响昼夜温差的因素,C、D错。

14.雾的形成条件是静风、逆温天气,2017年10月重度雾霾期间,京津冀地区静风天气多,C 对。大气降水多、空气对流强、气温日较差大不利于雾的形成,雾霾天气少,A、B、D错。

二、非选择题

15.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报告

实验用材:一小堆纸、火柴、铁板。

实验步骤:(1)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

(2)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

实验现象: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

(1)给下图中线条画上箭头表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________

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异→____________→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__________→热力环流。

(2)若下图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请在下图中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等压面的变化。________

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是:________处等压面向下弯曲,________处等压面向上弯曲。(填“高压”或“低压”)

【答案】(1).

(2).垂直运动(3).水平运动

(4).

(5).高压(6).低压

【解析】

(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由于全球各纬度热量不均,导致大气垂直运动,从而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使得大气做水平运动,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2)由于碎纸屑处点燃火焰,气流上升,高空形成高压,对应的等压面向上凸出,而两侧地区气流下沉,形成低压,等压线向下弯曲。

16.读“热力环流及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回答问题。读“热力环流及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2)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

(3)假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甲、乙之间的风向为;

(4)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地。

(5)用箭头画出完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答案】(1)乙甲丁丙

(2)甲

(3)东北

(4)乙

(5)热力环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解析】

(1)海拔升高,气压降低,根据图示高空等压面形态,丁点气压大于丙点。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相反,近地面乙点气压大于甲。近地面气压大于高空,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乙甲丁丙。

(2)近地面,气压状况与气温状况相反,图中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甲。

(3)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假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风由乙吹向甲,则甲、乙之间的风向为东北风。

(4)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乙地,气温低,气流下沉。

(5)沿顺时针方向,画热力环流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