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工艺技术标准

粮油工艺技术标准

粮油工艺技术标准是指在粮油生产中,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生产过程中的要求,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标准。这些标准包括原料的选择与处理、加工工艺流程、设备的选择与使用等方面。下面就粮油工艺技术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

首先,粮油工艺技术标准对原料的选择与处理进行规范。在粮油生产中,选择优质的原料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标准对各种原料的品质要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包括原料的纯度、含水量、储存条件等。同时,标准还对原料的加工处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去杂质、破碎、脱皮等处理工艺,确保原料达到最佳的加工效果。

其次,标准对加工工艺流程进行了规定。加工工艺流程是指产品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标准对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清洗、蒸煮、磨浆、脱水、炒炸等工艺。标准要求生产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时间、压力等参数,确保产品的色泽、香味、口感等优良特性。同时,标准还对各种工艺设备的选择与使用进行了规定,保证加工过程的安全与高效。

再次,标准对成品的质量要求进行了规定。成品的质量是衡量产品好坏的重要指标。标准对成品的外观、含油量、品味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标准要求成品的外观应整齐、无杂质,色泽应鲜明、具有特色。同时,标准还要求成品的含油量应达到一定的标准,品味应纯正、口感应好。这些要求旨在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优良。

最后,粮油工艺技术标准还包括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要求。设备的选择与使用是工艺技术的重要保障。标准对粮油加工设备的选择与选型进行了规定,要求设备具有稳定的性能与高效的工作能力。同时,标准还要求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此外,标准还对设备的操作与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与稳定。

综上所述,粮油工艺技术标准是粮油生产中的重要依据,它对原料的选择与处理、加工工艺流程、成品的质量要求以及设备的选择与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标准的制定与执行,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促进粮油产业的发展。

粮食储藏技术规范

粮食储藏技术规范 篇一: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试卷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培训测试卷 姓名:岗位(工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防止污染、延缓品质劣变。 2、根据我国储粮生态区域划分,我省大部属于第区,即中湿高湿储粮区。 3、入仓的粮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4、储粮通风技术主要为和,气调储粮技术主要有二氧化碳、氮气气调储粮、密闭储藏和小包装气调储藏。 5、稻谷宜采用条件下可储藏2-3年;小麦宜采用热入仓密闭、双低、三低、准低温等储藏技术,正常条件下可储藏3-5年。 6、害虫密度≤6~30头/kg或主要害虫密度≤3~10头/kg属于一般虫粮。 二、术语定义解释(每题2.5分,共25分) 1、储粮有害生物:危害储藏粮油的昆虫、螨类、微生物、鼠类和鸟类。 2、半安全水分:在常规储藏条件下,某种粮食和油料在当地气温较低季节可短期储藏而不能安全度夏的水分含量。

3、房式仓:外形如平房或楼房的粮仓,包括平房仓、高大平房仓、楼房仓。 4、高大平房仓:跨度21m以上,堆粮高度达6m以上的房式仓。 5、常规储藏:在自然条件下,对储藏的粮油采取清洁卫生、自然通风、定期检测粮情等一般技术处理和常规管理措施的储藏方法。 6、准低温储藏:粮堆平均粮温常年保持在20℃及以下,局部最高粮温不高于25℃的储藏方式。 7、双低储藏:实现低氧后再进行低剂量磷化氢熏蒸的储粮技术。 8、三低储藏:达到双低储藏效果后,再降低粮温的储藏技术。 9、常规熏蒸:在密闭仓房或粮堆内,施用常规用药剂量的熏蒸剂,依靠熏蒸气体自然扩散的熏蒸方式。 10、低剂量熏蒸:在低氧粮堆中或采用环流熏蒸技术时,施药量低于常规剂量的熏蒸方式。 三、问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什么是粮油储藏技术? 答:粮油储藏技术是根据不同粮油种类、储藏条件、粮油生理生化变化、粮油品质(工艺品质、烘焙与食用品质、种用品质等)变化规律,采用不同储藏方法和措施,对影响粮油储藏的相关因子进行控制,确保粮油安全的技术组合。 2、粮食入仓前需做哪些准备?

粮油加工工艺学

粮油加工工艺学 第二章:粮油原料的结构特征 1:胚乳的两种不同结构: 1 角质胚乳硬质胚乳:如果填充的蛋白质多,胚乳细胞内的淀粉颗粒之间被蛋白质所充实,将淀粉颗粒挤得很紧密,则胚乳组织坚实而透明,颜色较深,断面光滑平整呈透明状,像角类断面或玻璃断面; 2 粉质胚乳软质胚乳:如果填充的蛋白质少,淀粉颗粒之间及其与细胞壁之间有空隙,甚至细胞与细胞之间也有空隙,则胚乳组织疏松,断面粗糙呈白色粉状而不透明; 2:稻谷按粒形和粒质分为:籼稻谷、糯稻谷、粳稻谷 3:油菜分为:白菜类、芥菜类、甘蓝类 4:马铃薯块茎是其在生长过程中积累并储备营养物质的仓库 其结构:表皮层、形成层环、外部果肉、内部果肉 5:木薯分为苦种和甜种,区别在于氢氰酸的质量分数; 甜木薯:< 50mg/kg 苦木薯:> 50mg/kg 第三章:粮油原料的物质基础 1:胚乳蛋白主要为:醇溶蛋白和谷蛋白 2:同一麦粒不同部位胚乳的细胞结构及营养成分的差别:

离皮层越近,胚乳中维生素含量越高,细胞壁越厚,灰分含量也越多,面筋质量虽相对高但品质次,磨制的小麦粉食用品质差;相反,越近心部,胚乳面筋质质量分数虽相对较低但品质好,细胞壁越薄,淀粉粒越细,磨制的小麦粉食用品质越好,但维生素含量低; 3:小麦中的蛋白质主要分为:麦胶蛋白33.2%麦谷蛋白13.6%麦白蛋白11.1%球蛋白3.4% 4:引起麦粒色泽异常的原因: 1 小麦晚熟使子粒呈绿色; 2 受小麦赤霉病菌的侵染,麦粒颜色变浅,有时略带青色,严重时胚部和麦皮上有粉红色斑点或黑色微粒; 3 储藏时间过久,色泽变得陈旧; 4 受潮会失去光泽、带白色; 5 发生霉变,麦粒上出现白色、黄色、绿色和红色斑点,严重时则完全改变其固有颜色,成为黄绿、黑绿色等; 5:引起小麦气味不正常的主要原因: 1 发热霉变,使小麦带有霉味; 2 小麦发芽,,带有类似黄瓜的气味; 3 感染黑穗病,散发类似青鱼的气味; 4 包装和运输工具不干净,使小麦污染后带有煤油、卫生球或煤焦油等气味; 6:粒度:麦粒大小的尺度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所有开展粮油储存业务的企业。 本标准确立了粮油储藏的一般技术原理、基本储藏技术要求和有害生物控制的一般性原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946 塑料编织袋 GB 17440 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50320 粮食平房仓设计规范 GB50322 粮食钢板筒仓设计规范 GB/T 4789.1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GB/T 4789.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T 5520 粮食油料检验种子发芽试验 GB/T 18835谷物冷却机GB/T 20569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GB/T 20570 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GB/T 20571 小麦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LS 1206 粮食仓库安全操作规程 LS/T 1201 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 LS/T 1202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 LS/T 1203 粮情测控系统 LS/T 1204 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 LS/TXXXX 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和使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粮油grain and oils 各种谷物、豆类、油料以及它们的加工产品(如大米、面粉、油脂等)的总称。 3.2 储粮有害生物stored grain pest 危害储藏粮油的脊椎动物(鼠类和鸟类)、无脊椎动物(储粮害虫、螨类)和微生物。 3.3 安全水分safe moisture content 储藏过程所经历的最高粮温条件下,粮堆平衡相对湿度为65%时所对应的的粮食(油料)水分。 3.4 半安全水分semi-safe moisture

粮油储藏基本技术要求

粮油储藏基本技术要求 1.1 粮油储藏设施的基本要求 1.1.1 粮仓 把粮油放入仓房储藏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避免气候的不利影响,防止有害生物危害,保证储藏安全。建造粮仓要选择地下水位低,地势高,土质坚硬、均匀、干燥,通风良好,排水畅通,交通方便 的地方。岩体地下粮仓要建在山体宽厚、石质坚固、整体性好的部位;要避开滑坡、破碎带,溶裂断层、含水线、风化带及堆积物带; 且仓体轴线走向应与岩石走向正交,不能与岩石节理裂隙相平行。土体地下仓要建在稳定的冲沟、阶地和其他土层厚、地层稳定、地下水位低、便于排水并有动力电源的地方。各种粮仓的地基均应有 足够的强度以承载仓房和装满粮食的载荷。在有白蚁危害的地区要 进行防白蚁处理。应清除粮仓周围的垃圾,防止水淹或水浸等。1.1.1.1 地面 粮仓地面应完好、光滑、坚固、防潮。地面无裂纹或裂缝,以 免聚集垃圾、昆虫和螨类。光滑坚固的地面指用硬化剂处理、有良 好防潮性能的高质量的混凝土。地面与墙壁结合处应处理成光滑的 圆弧状结构以便于清扫。 1.1.1.2 墙体 墙面应完好、光滑,墙体外表面应为浅色(或用高反射率的表面)以减少热量的吸收。最好采取隔热措施。建筑应避免有“死角”,

内部无裂缝。仓房的墙体可以采用石棉水泥,抗锈蚀的钢铁、铝材、石料、浇筑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墙体内侧应有有效的防潮层。1.1.1.3 屋盖 屋盖必须完好无损,其外表面应为浅色(或用高反射率的表面),仓内空间尽量避免使用支撑柱。即使采用“平”屋盖,也应有不小于3%的坡度,以便雨水顺利流走。屋盖应有良好的隔热性,减少热量传递入仓或避免遇寒冷气流时产生内结露。屋盖不应给昆虫和螨类提供隐蔽场所,不受鸟类、啮齿类动物、昆虫、螨类和霉菌的危害。内部的吊顶能改善隔热性能,但吊顶和屋盖之间的空间可能为害虫提供隐蔽场所,因此,这一空间必须与储粮空间严格隔离。低温仓和准低温仓必须吊隔热顶棚,顶棚与仓顶之间必须留30 cm 以上的空隙。屋盖檐槽所有的下水管应在仓墙外面,不能将水管设在仓墙内侧或墙体内。 1.1.1.4门窗 在满足进粮、补仓和通风散气的前提下,门窗数量应尽可能少设,门窗、平房仓的粮情检测小门、浅圆仓和筒仓的进人孔结构要严紧,门窗关闭能隔热密封,开启可通风。在仓房的门窗孔洞处应布设防虫线和防鼠设施(如挡鼠板、防鼠网等),以防止昆虫、啮齿类动物、鸟类和蝙蝠进入粮仓。窗户可安装遮荫天篷以减少外界热量传入仓内。低温仓和准低温仓的门窗必须采取隔热措施。 1.1.1.5 仓内照明

粮油加工工艺学整理

粮油制品分类: 按加工程度分:初加工,深加工 初加工(粗加工):是指农产品收获后年,为了保持产品原有的营养物质免受损失或者为适应运输、贮藏和再加工的要求,所进行的初步加工处理过程。 深加工:在初加工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较为精细的加工。 千粒重:1000粒稻谷的质量。 密度:指稻谷籽粒单位体积的质量。 容重:单位容积内稻谷的质量。 出糙率:至一定数量稻谷全部脱壳后获得全部糙米质量占稻谷质量的百分率。 散落性:指谷物颗粒具有类似于流体具有很大局限性的流动性能。 二章稻谷制米 三大过程:清理→砻谷→碾米 一,清理 1、定义:去除原料中的非原料部分和异种粮粒的作业。 2、作用:保护设备;提高效率;保证产品质量。 二,清理工艺效果的评价指标:净粮提取率和杂质去除率。 a)净粮提取率=清理后净谷量/清理前净谷量×100% b)杂质去除率=(清理前含杂量-清理后含杂量)/清理前物料含杂量×100% c)下脚含粮率,通常以粒/千克表示 三,清理方法及原理 1、风选法: 根据粮粒与杂质在悬浮速度等空气动力学性质方面的差异,利用一定形式的气流使粮粒与杂质分离。设备:吸式风选机、吹式风选机、循环风选机。 悬浮速度:垂直上升的稳定气流中,物料处于悬浮状态所需的气流速度。 2、筛选法: ①原理:根据粮粒与杂质宽度厚度和长度以及形状的差别,借助筛孔分离杂质或将 物料进行分级的方法。合适的筛孔尺寸的筛面组合 ②筛选法必须具备的3个基本条件: a 选择适当的筛面和筛孔 b筛面上料层不宜超过一定厚度,应使物料有充分接触筛面的机会 c保证物料与筛面之间有适宜的相对运动速度 ③筛面形式:冲孔筛、编织筛 ④筛孔形状:圆形孔、长形孔、三角形孔、鱼鳞孔 ⑤筛孔的表示方法:φ6(直径),□1.5×20(宽×长),△3(边长) ⑥常见的筛选设备:a 初清筛:鼠笼式、滚筒式 B 振动筛 c 平面回转筛 d 溜筛 e 圆筛 3、密度(比重)分选法: 根据粮粒与杂质密度不同,在流体介质中,结合适当的工作面使之分离。 设备:重力分级机、比重去石机 比重去石机分类:①吸式:风网(波动稳定)、负压(干净) ②吹式:自带风机(稳定)、正压 3、磁选法:

粮油加工工艺学重点

1.小麦分春小麦和冬小麦,红皮小和白皮小麦,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 2.硬质小麦胚乳质地紧密,籽粒横断面的一半以上呈半透明状,称为角质 3.我国小麦分九种。白色硬质冬(春)小麦『白色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 白色软质冬(春)小麦,红色硬质冬(春)小麦,红色软质冬(春)小麦,混合小麦。。 4.麦粒的横断面呈心脏形,籽粒主要由皮层,表皮,胚,胚乳,麦心组成 5.生产一般质量面粉时,尽量将糊粉层磨入粉中,既提高出粉率,又能提高面粉的营养价 值。由于含不易消化的纤维素,五聚糖,生产优质粉时,不宜将糊粉层磨入面粉中 6.生产一般等级面粉时,把它磨入可以增加营养,提高面粉的营养价值,胚乳中含有的脂 肪易氧化变质,使面粉酸度增加,大量磨入不宜长期保存,另外,胚的磨入也会影响面粉的颜色,优质粉中不宜磨入麦胚 7.谷类中只有小麦面粉含有面筋蛋白 8.通常所说的小麦品质包括小麦的籽粒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 9.千粒重,一千粒风干种子的绝对质量。反应籽粒的大小和饱满程度。千粒重适中的小麦 籽粒大小均匀度好,出粉率高 10.容重,每升小麦的绝对质量。容重大,出粉率高 11.角质率,角质胚乳在小麦籽粒中所含的比例,与质地有关。。角质率高的籽粒硬度大,蛋 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高 12.小麦蛋白质中,赖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苏氨酸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 13.小麦加工品质是指小麦对某种特定加工用途的满足程度。小麦的加工品质包括磨粉 品质,面团品质,蒸煮品质 14.小麦制粉,一般都需要经过清理和制粉两大流程。 15.麦路,将各种清理设备合理的组合在一起,构成清理流程,称为麦路 16.粉路,清理后的小麦研磨,筛理,清粉,打麸等工序,形成制粉工艺的全过程,称为粉 路 17.小麦搭配的目的:保证原料工艺的稳定性,原料工艺性能一致,可使生产过程和生产操 作相对稳定,避免因原料变化引起负荷不均,粉路阻塞等故障发生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合理使用原料,提高出粉率,避免优质和劣质小麦单独加工造成的浪费18.小麦的搭配方法和方法:根据面粉质量和品质要求,搭配不同的小麦,使之磨制出符合 质量要求的面粉。在进行搭配时,首先应考虑面粉色泽和面筋值,其次是灰分和水分含量及其他项目。用配麦器控制搭配比例,配麦器有容积式和重量式两种 19.小麦清理的目的:有效的去除有害杂质,最后得到纯净的小麦,保证面粉质量,满足食 品工业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并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20.小麦清理方法:风选,筛选,去石,磁选,精选,表面处理 21.风选原理:根据原料和杂质空气动力学性质的差别,利用气流将其分离。分离轻杂质 22.筛选原理:小麦与杂质颗粒大小的不同,采用运动的筛面,使小麦在筛孔的筛面上作相 对运动,去除比小麦大或者比小麦小的杂质。方法:初清筛,振动筛,平面回旋筛,高速震动筛 23.去石原理:利用粮食籽粒与并肩石在比重,表面状态等物理特性在差异,将并肩石去除 比重去石机分为吹式和吸式两种 24.磁选原理:根据磁性不同,利用磁力分离混入粮食中的磁性金属杂质的方法。设备是永 磁滚筒磁选机 25.精选原理:根据籽粒长度和形状的不同,利用专门的机械,把小麦中的大麦,燕麦或荞 子等异种粮食分离出来的方法设备:袋孔精选机,抛车 26.小麦表面处理,提高面粉纯度,降低灰分,改善粉色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打和刷两

食用油脂精炼设备脱臭塔制造工艺规范

脱臭塔制造工艺规程及质量要点(试行)1技术要点:脱臭塔制造工艺规程(脱酸塔,脱溶塔参照执行) 2工艺要求 2.1塔体工作特性:保持工作温度265℃;保持工作压力-0.1Mpa。 2.2设备结构应符合设计图纸等技术文件。 2.3设备材质符合图纸要求的不锈钢0Cr18Ni9或304、碳钢Q235 B。钢板及钢管厚度减薄量不大于0.3mm。 2.4制造工艺执行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技术标准。所有宜施焊缝采用双面焊。 2.5塔体按规范进行0.125Mpa气密性检验。 2.6焊缝不得有气孔、夹杂、咬边、弧坑、焊瘤,药皮等。 2.7焊缝整修要求:先刨出缺陷,深度达到板厚的1/6,然后补焊。 2.8不锈钢外表面钝化处理,碳钢表面涂防锈漆,银粉面漆。 2.9使用的焊条、焊剂、配套件,标准件,密封件应符合图纸要求。 3、引用技术标准: 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 JB/T 4709—2000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HG20584—1998 《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 SG/T10148.5—1993 SB/T10148.6—1993 SB/T10148.10—1993 《粮油加工机械技术条件》 4制造工艺规程(以Φ2000mm不锈钢脱臭塔为例)

4.1封头的加工: 4.1.1钢板的拼接,钢板拼接的焊缝之距不得小于100mm。焊缝的走向应为径向或环向,封头钢板直径尺寸为:D =1.2Dg+2H2+δ(Dg为内径尺寸、H2为封头直边高度、δ为钢板厚度)拼接后的钢板要求平整,封头一般委托封头加工厂成形,由于协作加工厂工艺条件的差别,上述计算公式微作调整。 4.1.2制造车间对封头要认真检查验,如封头几何形状尺寸,孔口是否有母材或焊缝深度裂纹缺陷;以封头深度尺寸进行割边;(割边时注意形成焊缝坡口),准确测量封头外径周长尺寸,计算出封头内径尺寸。α=周长/3.14-2δ(直接测量直径不够准确)。 4.2筒节的加工: 4.2.1筒节下料的周长尺寸应严格参照封头周长尺寸,(筒节长度为钢板宽度)公式为:(α+δ)×3.14,成形后的筒节外径周长与封头周长允差不超5mm,(以直径Φ2000钢板厚度8mm计),即筒体与封头搭接时单边错口量不许超过0.8mm。 (筒体的下料直径尺寸的修正量:一般厚度5—8mm的不锈钢板卷制筒体,成型后的直径与预计的基本一致。) 4.2.2最短的不锈钢筒节长度不小于700mm 4.2.3钢板下料对角线误差0——1.5mm 4.2.4筒节圆度以半径样板环检6处以上,最大圆度误差不许超过直径5%。 4.2.5筒节端口错边量最大误差不许超过钢板厚度10%。

粮油加工工艺

1、粮油加工是指对原粮和油料进行工业化处理,制成粮油半成品、粮油成品、粮油食品以及其他产品的过程。 2、粮油加工业主要包括稻谷加工、小麦加工、玉米加工、大豆加工、油料加工、杂粮加工和薯类加工、粮油食品生产、粮油副产品综合利用以及相关机械装备和检测仪器的制造。 3、我国粮油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具备参与国际性竞争实力的集团化企业严重匮乏,竞争能力弱;(2)生产能力和利用率偏低,开工率不足,制约着行业的总体发展。原料和油料等价格波动异常,原料深加工不全面,没有突出特点,在粮油加工技术和粮油加工设备等方面还要进行深入研究,国内原料短缺,依赖进口,行业盈利受全球化因素影响较大。 4、粮油产品按原料的种类划分为谷物类(稻谷、小麦)、油料类(花生、菜籽)、豆类(大豆)、薯类(甘薯、马铃薯)四种。 5、蛋白质的分类:简单蛋白质和结合蛋白质。简单蛋白质根据溶解度的不同可分为清蛋白、球蛋白、胶蛋白、谷蛋白;结合蛋白根据辅基的化学成分不同可分为核蛋白、磷蛋白、脂蛋白、糖蛋白、色蛋白。 6、面筋:将小麦面粉加水和成面团,静置一段时间后,把面团放在流动水中揉洗,面团中的淀粉粒和麸皮微粒都随水渐渐被冲洗掉。可溶性物质也被水溶解,最后剩下来的一块柔软的有弹性的软胶物质,就是面筋。 7、面筋的形成:面团中面筋蛋白质不溶于水,其空间结构的表层和内层都存在一定的极性基团,很容易把水分子先吸附在面筋蛋白质单体表层,经一段时间,水分子便渐渐扩散渗透到分子内部,造成面筋蛋白质的体积膨胀,充分吸水膨胀后的面筋蛋白质分子彼此依靠极性基团与水分子综合交错地联结起来逐步形成面筋网络。 8、面筋特性:○1弹性:面筋的弹性是指面筋拉长或压缩后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能力; ○2延伸性:延伸性是指把面筋拉到某种长度而不致断裂的性能; ○3韧性:指面筋在拉长时所表现的抵抗力; ○4比延伸性:指面筋每分钟被拉长的长度,以厘米表示。 9、淀粉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10、淀粉的物理性质:淀粉为白色粉末,吸湿性很强,天然淀粉粒不溶于冷水,但在热水中能吸水膨胀。 11、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淀粉并不显示还原性分。淀粉遇酸共煮时,即行吸水,最后全部分解成葡萄糖。 12、酶法和酸法测定淀粉含量的原理:淀粉可用淀粉酶进行水解,再经酸作用最后全部水解成葡萄糖。这时测定葡萄糖的生成量即可换算出淀粉含量。 13、淀粉与碘反应:直链淀粉遇碘即生成一种深蓝色的复合物或配合物,而支链淀粉遇碘则呈现红紫色,并不产生配位结构。 14、淀粉的糊化:是淀粉中有序态和无序态的淀粉分子间的氢键断裂,分散在水中成亲水性胶体溶液。 15、淀粉的回生:是糊化的淀粉分子又自动排列成序,并由氢键结合成束状结构,使溶解度降低。 16、油脂的化学成分是脂肪酸的甘油三酯。油脂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17、甘油酯的熔点,随构成脂肪酸的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升高。 18、○1脂肪酸价:中和1g脂肪中的全部游离脂肪酸所必需的氢氧化钾的质量(以mg表示),称为酸价。酸价越高,质量越差。 ○2碘价:与100g脂肪相结合所需的碘的质量(以g表示),称为该脂肪的碘价。碘价愈低,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愈低,碘价愈高,脂肪就愈容易氧化。 ○3皂化价:是指中和1g脂肪中的游离脂肪酸,同时中和与甘油化合的脂肪酸所需的氢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粮油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性产品,其储藏技术规范对保障国家粮油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粮油储藏技术规范是指在储藏过程中,对粮油质量、安全和储存效果等方面的要求,是保证储藏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基础。 一、储藏环境条件 (一)温度 温度是影响粮油质量和储存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不同的粮油品种,储藏时所需的温度也有所不同。若储藏环境温度过高,会使粮油氧化加速,容易产生异味,影响质量;若温度过低,会影响粮油的流动性,使其变得粘稠,也会产生异味。因此,在储藏过程中,粮油的温度应该根据其品种和特性来决定。具体要求如下: 1.谷物类储藏温度应低于20℃,油脂类储藏温度应在0℃~5℃之间。 2.酱油、醋、酒等发酵系列应保持在10℃~20℃之间,低于0℃或高于25℃均会影响其品质。 3.瓶装橄榄油应储存在温度低于25℃的环境中,常温存放也不应超过6个月。 (二)湿度 湿度也是影响粮油储存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因素。过高的湿度会加速粮油的氧化反应,使其变质;过低的湿度则会使粮油流失水分,从而影响品质。因此,在储藏过程中,粮油的湿

度应该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一般来说,不同品种的粮油其湿度要求不同,具体要求如下: 1.稻米、小麦等谷物类应储存在相对湿度在60%~70%间的环境中。 2.酱油、醋、酒等发酵产品的湿度应保持在75%~85%之间。 3.橄榄油、花生油等油脂产品的湿度应低于60%。 (三)通风性 通风性是影响粮油品质和储存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保持储藏环境的通风性可以有效地预防霉变和异味产生。在储藏过程中,要合理调控储藏室的通风量,保证储存环境空气流通,防止潮气过重,出现霉变。同时,为了避免室内异味的影响,应采取适当的空气净化措施,保证通风质量。具体要求如下: 1.谷物类储藏密闭度不宜过严,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空气流通。 2.油脂类保质期长,储存密闭度要求较高,通风量应保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异味产生。 3.发酵系列产品储存室通风量应恰当,以防潮气过重。 二、储藏清理 (一)储藏场地清理 为保证粮油储存质量和安全,应对储存场地、清理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场地干燥、通风、不受污染。在储存清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储藏场地的地面清洁,随时清扫垃圾。 2.对于密闭的储藏库房,应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3篇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第一篇:前言及概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粮食和油品等生活必需品的储备已经成为经济稳定和人民生活保障的基础。粮油储藏技术规范是指粮油储藏行业针对粮油的储藏、保管和管理制定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其主要用途是规范粮食安全和油品供应的质量和数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本规范主要包括粮油的分类、储藏和管理标准、保鲜技术、防虫措施和储藏设备等方面的规定。本规范适用于所有从事粮油储藏和管理的人员和单位,可以作为技术交流和行业标准的参考。 第二篇:分类、储藏和管理标准 1. 粮油的分类标准 粮食和油品是需按不同的品种和质量等级进行分类的。对于粮食,国家已经制定了统一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国家标准GB5474-2013《粮食分级标准》、GB/T 17891-1999《小麦分级标准》等。 对于油品,可以根据其成分、酸值、水分、色泽等指标进行分类。一般来说,油品分为动植物油、精炼和非精炼油。其中,精炼油的酸值和水分较低,色泽较清澈,品质更高。 2. 储藏和管理标准 储藏和管理标准是指为保证粮油品质、数量安全,应该遵循的一系列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布局。应根据储量和使用频次设计储藏库房的

布局,避免粮油混存或错放。 (2) 严格检查。担任储藏管理员的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经验,必须对每批粮油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其质量和数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 定期检测。定期对储藏库房进行检测,检查库房内部环境、温度、湿度等情况,确保粮油品质和储存安全。 (4) 规范操作。所有储藏和管理操作应按规定操作,清理通风设备、防虫设施和消防设备等要定期检查和维修。 (5) 粮油流动控制。为保障粮油特别是易腐坏变质油品的品质和安全,应该建立严格的流动控制制度,避免污染和损失。 第三篇:保鲜技术、防虫措施和储藏设备 1. 保鲜技术 为了保障粮油的质量和数量,储藏管理者需要掌握相关保鲜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控制温度。低温有助于粮油的储藏,温度降低1℃,可使储藏寿命增加10%,粮油储存的温度一般不得超过摄氏20℃。 (2) 保持干燥。粮油的储备库房应该保持干燥,相对湿度不得超过60%。在保管的过程中,应注意加强通风换气,控制库房的湿度。 (3) 真空保存。部分高档油品可以使用真空保存,将油品放入保鲜袋中,并抽取内部的气体,可以有效降低氧气的含量,从而延长储藏时间。 2. 防虫措施 为了防止粮油在储藏过程中被虫害侵袭和污染,应采取以下措施:

芝麻油标准gb

芝麻油标准gb GB/T 26371-2010《芝麻油技术条件》是一种综合调整的国家标准,取代了 GB/T 2646.1-1996《芝麻油技术条件》。该标准规定采用精制 芝麻作为原料,分别采用锤碎和磨碎技术,经脱脂、提取、脱硫等工 艺生产出符合要求的芝麻油产品。 一、总述 1.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精制芝麻作为原料,分别采用锤碎和磨碎技术,经 脱脂、提取、脱硫等工艺生产的芝麻油产品。 1.2 引用的其他标准 本标准还引用了下列标准中有关的条文: GB/T 191 包装、标志和包装标志 GB/T 444《粮油包装材料用塑料试样的制备方法》 GB/T 4985《食品卫生微生物学试验方法》 GB/T 5446《食用精制芝麻表面活性剂清洁剂》 GB/T 6692 《食品中铅、镉、汞、砷和硒限量》 二、术语和定义 2.1 术语 “芝麻油”:经脱脂、提取、脱硫等工艺生产的精制油脂,具有芝麻 特有的清香和淡黄色,主要成分是油脂。 2.2 定义 “芝麻油”:已经过脱脂、提取、脱硫等步骤加工而成的油品,主要 成分是油脂,它是芝麻的二次加工产物,具有清香、淡黄色的特征。 三、技术要求 3.1 成分 芝麻油应满足下列要求: (1)油脂含量为95.0%以上; (2)不溶性固体含量为4.0%以下;

(3)水分含量为0.5%以下; (4)游离酸含量为0.5%以下。 3.2 外观、气味 芝麻油应呈清爽淡黄色,有芝麻特有的清香,无异常气味。 3.3 微生物污染 芝麻油应无微生物污染,经检验符合规定。 3.4 包装 芝麻油的包装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包装材料应具有防止芝麻油受污染或变质的性能和密封性能。 3.5 放射性污染 芝麻油应符合GB/T 6692规定,放射性污染项目不得超过其规定的限值。 3.6 砷类物质 芝麻油应符合GB/T 5446规定,砷类物质不得超过其规定的限值。 3.7 其他 芝麻油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芝麻油应严格按照有关质量标准生产,不得有添加其他物质;(2)不能有明显的畸变、浑浊、变性及其它变质现象; (3)芝麻油产品不得有任何有害物质。

粮油标准质量标准常识

一、我国粮油标准体系 目前,我国粮油标准体系中包括产品标准、卫生标准、检验方法、生产操作规范、机械设备技术规范等,标准总数达到400余项,涵盖粮食及产品、油料及油脂、以及粮食收购、加工、运输、销售等各环节。 根据《标准化法》的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标准化法》同时规定: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 强制性国家标准主要有: ●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质量标准 ●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等粮油产品质量标准 ●粮食卫生标准、植物油料卫生标准、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量限定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 ●饲料卫生标准 二、我国的粮油产品质量标准 我国粮油产品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原粮、油料和粮油加工产品等。 国家标准中对小麦、稻谷、大豆等原粮和油料的分类、等级、主要质量指标都有要求,例如: 小麦用容重确定质量等级。

稻谷用出糙率确定质量等级。 使用不完善粒、杂质、水分等一般质量指标确定原粮、油料的质量好坏。 优质粮食在一般质量指标基础上,增加了食味评分值、面筋含量等品质指标,促进了粮食品质质量的提高。 国家标准中对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脂等粮油产品质量都有要求,例如:小麦粉根据加工精度和品质特点进行分类,对面粉的粉色麸星、含砂量、蛋白质、面筋特性等有相应的要求。 大米根据大米表面的留皮程度进行分等,对其中的碎米、异色粒等有明确的要求。 食用成品油分为四个等级,对油脂色泽、烟点、酸价、过氧化值、溶剂残留等均有明确要求。 此外,国家对粮油产品的包装、标识等也有严格的规定。 三、我国的粮油卫生安全标准 目前,我国粮油卫生安全标准中,对色泽、气味、霉变、真菌毒素、重金属污染物、农药等进行了严格控制,主要包括: 原粮及成品粮色泽、气味必须正常。 霉变粒不得超过2%。 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 (5μg/kg~20μg/kg)、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000μg/kg)、玉米赤霉烯酮(≤60μg/kg)、赭曲霉毒素A(5μg/kg)。 重金属污染物:铅(≤0.2mg/kg)、镉(0.1 mg/kg~0.2 mg/kg)、汞(0.02 mg/kg)、无机砷(0.1 mg/kg~0.2 mg/kg)。 农药:对磷化物、马拉硫磷等140余种农药规定了最大残留限量。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是确保粮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措施。粮油 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储藏环节的质量管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 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储藏环境、储藏设备、储藏管理及技术规范等方 面介绍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的内容和重要性。 粮油储藏的核心是创造适宜的储藏环境。首先,储藏环境的温湿 度控制是十分关键的。粮油品种对温湿度的要求不同,储藏环境的温 度要根据不同品种进行调控。一般来说,粮食储藏温度一般控制在5- 25摄氏度范围内,油脂的贮存温度一般在15-25摄氏度之间。同时, 储藏环境的湿度也应该与之匹配,一般粮食储藏湿度控制在13%-16%左右,油脂的贮存湿度要低于80%。 其次,储藏环境还需要进行通风和防潮处理。通风可以保持粮油 储藏环境中的氧气含量,同时排除储藏环境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等有害气体。防潮处理主要是通过采用防潮设备和储藏罐的密封设计,防止空气中的潮气渗入,避免粮油因受潮而发生霉变、变质等问题。 储藏设备也是确保粮油质量的重要因素。首先,储藏设备的选择 要符合食品卫生标准,保证其材质无毒无害,不会对粮油产品产生污染。其次,储藏设备的容量要适当,以保证储藏过程中粮油的保鲜性 和品质稳定性。此外,储藏设备还需要配备稳定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和 通风装置,确保储藏环境的温湿度符合要求。 储藏管理也是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粮油进 入储藏环节后要进行验收和分拣,及时发现有病虫害、变质等问题的 粮油,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其次,储藏过程中要定期进行检测和 评估,及时掌握粮油的变化情况。同时,还要加强储藏设备的维护和 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此外,储藏管理还需要做好储藏记录和档案 的归档工作,以备查阅和溯源。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确保粮油品质的稳定和提高 储存效率至关重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可以有效避

粮油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粮油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粮油食品工艺学 课程总学时:64学时(其中讲课24学时,实验40学时) 课程分类:必修 适用专业:食品 先修课程:食品微生物、食品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食品加工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是以植物学、化学、物理学、微生物学、作物栽培学等学科为基础,以多种机械操作和化工单元操作为手段(如原料粉碎、清选分级、干燥脱水、蒸发浓缩、物料输送、萃取等),对粮油原料进行处理和加工,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有关酿酒、淀粉生产与制糖、植物油提取精炼和加工、焙烤食品加工的加工工艺和操作要点,经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相关加工品的制作. 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有关粮油加工领域的技术工作,并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三、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理论教学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粮油加工的意义、内容和任务,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一、我国粮油加工的发展概况和现状 二、粮油加工的意义、性质、内容和任务 三、粮油加工的特点及发展动态和趋势 重点:粮油加工的意义、性质、内容和任务. 第一章淀粉生产和淀粉制糖 教学目的与要求:基本掌握淀粉生产的一般工艺过程及淀粉糖化和精制工艺,了解变性淀粉的制备和应用。 第一节概述 一、生产淀粉的原料 二、淀粉的用途 三、淀粉生产的理论依据及方法 四、淀粉的性质 第二节淀粉生产的一般工艺 一、淀粉生产的一般工艺 二、玉米淀粉生产工艺 三、甘薯及甘薯干淀粉的生产工艺 第三节淀粉糖的生产 一、淀粉糖化的概念 二、淀粉糖的种类 三、淀粉酸糖化原理

食用油标准

食用油标准 为了更好地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提高产品的安全和卫生标准,同国际接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会同国 家粮食局,组织制定了《棉籽油》G B1537-2003、《玉米油》G B191 11-2003、《米糠油》G B19112-2003、《葵花籽油》G B10464-2003、《油茶籽油》G B11765-2003、《大豆油》G B1535-2003、《花生油》G B1534-2003、《菜籽油》G B1536-2003共8项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和相关检验方法标准。 其中《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米糠油》、《棉籽油》、《玉米油》标准已于200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大豆油》、《花生油》标准已于2004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菜籽油》标准也于2 005年2月开始正式实施。这些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是我国粮油标准化工作的一件大事,对于提高我国植物油产品质量、 规范植物油产品市场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消费者,我们应知道些什 么呢? 新标准要求统一采用以单一的原料名称对产品进行命名的方式 (如花生油、油茶籽油),禁止将与用途、工艺等有关的词语用在 产品名称中;根据油脂产品的用途、加工工艺和质量要求的不同对 产品分类为原油和成品油,成品油又分为压榨成品油和浸出成品油。原油则指未经精炼等工艺处理的油脂(又称毛油),不能直接用于食用,只能作为加工成品油的原料。增加原油这个类别,是为了使原 油在进行贸易时有章可循。成品油是指经过精炼加工达到了食用标 准的油脂产品。成品油按质量从高到低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

级四个质量等级,分别相当于原来的色拉油、高级烹调油、一级油、二级油。这就是说,消费者只需看看产品标定的等级高低,就知道 食用油的质量了。 新标准增加了原料和加工工艺标识的条款。为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要求在产品标签中对加工工艺按“压榨法”、“浸出法” 进行明确标识。根据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条例》,要求在产 品标签中对是否使用转基因原料和原料产地进行明确标识。如果在 外包装上没有标出上述标准,产品将被禁售。作为消费者只要认真 看清标签,就能有选择地购买产品了。由于“压榨法”和“浸出法”是食用油的两种基本制作工艺。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压榨法”是 靠物理压力将油脂直接从油料中分离出来,全过程不涉及任何化学 添加剂,保证产品安全、卫生、无污染,天然营养不受破坏。而“浸出法”则采用溶剂油(六号轻汽油)将油脂原料经过充分浸泡后,进行高温提取,经过“六脱”工艺(即脱脂、脱胶、脱水、脱色、脱臭、脱酸)加工而成,最大的特点是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这也是浸出油的价格一般要低于压榨油的原因之一。在追求绿色、环保、无污染 食品的今天,压榨油更符合人们的消费心理,而造假者也可能会利 用这一点赚取暴利。 新标准除了对看得见的标签进行了规范,对消费者看不到的制作过程,也有规范和提高的要求。比如说,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健康, 提高产品的安全和卫生标准,标准限定了食用油中的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等指标,注明不得混有其它食用油或非食用油外, 也不得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限定了最低质量等级指标,对压榨成 品油和浸出成品油的最低等级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强制规定。对食用 油的部分质量指标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使其与国际标准和发达国 家标准基本一致,从而改变国内国际标准长期脱轨、难以统一规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