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鉴赏
音乐剧鉴赏

音乐剧鉴赏音乐剧在当今世界是一种广受欢迎的艺术形式,它结合了音乐、服装、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在舞台上表现出情感丰富,娱乐性十足的场景,被称为“综艺之王”。
音乐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英国的梨园戏剧时期,它是一项综技,将舞台表演、歌谣和音乐有机的地结合在一起,为观众带来既刺激又精彩的艺术体验,受到了英国观众的一致赞赏。
美国的音乐剧又有着它自己的特色,它以华丽且活泼的舞台剧和激昂的歌曲改编而成,借助绘声绘色的歌曲和动感的舞蹈,刻画出人性强烈又伴随着尖叫的节奏。
针对观众而言,音乐剧是一种极具感染力和震撼力的艺术形式,在它面前,人们会感受到热情澎湃,尽情投入欢快的氛围中。
一场音乐剧的表演,可以让观众们在激昂的节奏中忘掉烦恼,像一种人间仙境般的欢乐氛围;也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作品中崇高的人性,被艺术的慰藉拯救。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音乐剧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它更是一种对原著的再现。
音乐剧的演员们往往会通过自身的唱腔,演绎有生命力的舞台表演,把剧中十分强烈的情感再次表达出来。
而一部好的音乐剧则需要缜密的剧本结构,以及层级清晰的人物形象,才能使获得真正的精神震撼。
因此,演出的幕后,编剧、导演、舞台监督以及音乐总监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精心准备和反复调整,才能使一种艺术形式被展现得淋淋尽致,贴切而充满影响力。
如今,音乐剧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大受欢迎。
它以其生动和多样性,成为不少国家和地区最受人们关注的演出形式。
在音乐剧演出方面,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东西方各自演绎出了不同的音乐剧风格。
欧洲音乐剧着重叙事性,融入了精美的音乐,加以浪漫的表现,以一种幽默而有深度的方式来展示出一种文化的内涵;而日本的音乐剧强调简洁,但不失色彩,将日本传统的文化特色以充满浪漫的方式表达出来。
不管哪种,音乐剧都是一种有挑战性且令人折服的艺术形式。
总而言之,音乐剧是一种极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它将综技、戏剧、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元素有机的结合,让观众在其中尽情投入,为观众带来欢快和感动。
音乐剧欣赏与演绎技巧

音乐剧欣赏与演绎技巧音乐剧,作为一种融合音乐、舞蹈和戏剧的艺术形式,自20世纪初以来便迅速流行,并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对音乐剧的欣赏与演绎,不仅需要观众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同时演员也需掌握多种技巧,以便更好地传达剧作中的情感与主题。
本文将从音乐剧的特色、欣赏角度以及演员的演绎技巧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与享受这一艺术形式。
音乐剧的特色音乐剧通常以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为特点,以下几个方面尤为关键:1. 音乐元素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通过旋律、和声、节奏等不同元素构建起整个作品的氛围。
每一部优秀的音乐剧,都会有精心编排的歌曲,往往伴随着生动的乐器伴奏和丰富的声乐表现。
不同风格的音乐,如爵士、摇滚、古典等,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
2. 舞蹈表现舞蹈是音乐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舞蹈,演员能够将人物性格和剧情推进,通过肢体语言传达更多未被歌词和对话覆盖的情感。
不同于话剧中以台词为主的表现形式,音乐剧常常依赖于舞蹈让情节得以升华,而舞蹈编排亦是创作团队展现艺术风格的重要途径。
3. 剧情构建虽然音乐剧包含大量的歌曲和舞蹈,但它仍然是以故事为核心来构建的。
音乐剧通常围绕一个明确而感人的主题展开,通过对人物冲突、情感发展和社会背景等多角度的展现,让观众不仅能欣赏到美妙动听的旋律,还能体验到引人深思的人性探索。
音乐剧欣赏了解了音乐剧的基本特色后,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欣赏技巧,以深入体验这种表演形式带来的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
1. 理解歌词与旋律作为观众,在观看音乐剧时,要注意聆听歌曲中的歌词。
歌词承载着角色内心世界和剧情发展,因此理解其含义至关重要。
此外,不同曲调所传达出的情绪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观众具备敏锐的听觉,抓住歌词与旋律之间的联系。
2. 注重角色塑造在欣赏过程中,要留意演员对角色的诠释。
演员通过声音、动作及面部表情等多种方式展现角色个性,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
音乐剧鉴赏

音乐剧鉴赏音乐剧是一种复合的音乐性文学形式,它将音乐、歌曲、舞蹈、演讲、戏剧等不同的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音乐剧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具有层次丰富、情节曲折、唱腔语调美妙等优点,被西方文化评价为“应用艺术中的奇迹”。
最早的音乐剧出现在17世纪末期,它由现代艺术所有不同类型的艺术表演形式,比如戏剧、歌剧、舞蹈、音乐组合在一起,演示一个完整的音乐剧。
随着世界文化的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引入到国内,并经过本土化处理,形成了许多新的亚类音乐剧,如日本的歌剧、中国的戏曲以及非洲的非洲音乐剧等等。
音乐剧鉴赏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一是鉴赏其故事性。
音乐剧一般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有着强烈的戏剧性,能较好地把观众引入故事世界,将观众的情感引发激荡,令人感动、心动、激动,从而打动观众的心。
二是鉴赏其语言性。
音乐剧的歌词不仅充满激情,而且充满节奏感、押韵、对偶等等,使人感受到节律感强烈,观赏更有趣味。
三是鉴赏其舞蹈性。
在音乐剧中,舞蹈不仅可以表达歌词的情感,而且还具有非常丰富的节奏和舞蹈性,以及多种形式的舞蹈,比如民间舞蹈、芭蕾舞、街头舞等,使音乐剧充满魅力。
从上面可以看出,音乐剧凝聚了浩如烟海的文化知识,它集诗歌、戏剧、音乐、舞蹈、演讲、曲调等艺术形式于一体,将历史、文化、文学、艺术进行完美结合,因此,作为一种综合性的音乐表演形式,许多艺术家和观众都喜欢观看音乐剧。
虽然音乐剧在戏剧、歌剧和舞蹈等文化上具有特殊性,但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演员的表演能力和表演水准必须得到提高,歌曲的质量也要不断完善,使之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影响。
此外,在音乐剧鉴赏中,还需要掌握得更多的音乐和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对音乐剧的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及更好地欣赏音乐剧的艺术美。
总之,音乐剧是一种极具魅力和创造性的艺术形式,它的出现使文化生活多了一种新颖的艺术形式。
如果想要深刻地鉴赏音乐剧,一定要掌握熟练的文化知识和足够的艺术素养,方能从中寻求更多的乐趣。
歌剧音乐剧_音乐鉴赏

图兰朵-今夜无人入睡
三幕歌剧 普契尼 (Puccini,1858-1924)意大利歌 剧作家 今夜无人入睡:帕瓦罗蒂
紫禁城门前的广场上,公主图兰朵向
她的求婚者宣布:在谁能够猜中由她 所出的三道谜语,她就嫁给谁,但若 猜不中就将被处死。很久以来公主的 这三道谜语没有一人能猜出,许多人 在为了这场残酷游戏的刀下。年轻的 鞑靼王子卡拉夫深为图兰朵的美丽容 颜所动心,决心冒死求婚并用他的勇 敢和智慧以及火热的爱情征服了公主, 最终两心相许圆满结合。
快给大忙人让路
“啦啦啦,啦啦啦,我来了,你们大家都 让开!” “一大早我就去给人理发,赶快!” “我活得真开心,因为我这个理发师实在 是高明! 好家伙费加罗,是个运气最好的 人。 我每天每夜东奔西忙,干个不停, 人 人都对我很尊敬。”
“我是塞维利亚城里的大忙人, 人人都离 不开我费加罗。 ‘给我剃胡子!’‘给我 捶捶背!’ ‘替我送封信!’‘给我跑趟 腿!’ ——别忙,别乱,一个个来,请你 原谅! ‘费加罗!’——就来! ‘费加 罗!’——是您哪! ‘费加罗来!’‘费 加罗去!’ ‘费加罗上!’‘费加罗下!’ 我这人手脚勤快,脑瓜聪明, 谁办事都少 不了我费加罗! 好家伙费加罗可真是个好 家伙!”
2
二
1 歌剧中音乐铺天盖地,几乎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一套 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管弦乐队组合的严整的 音乐表现体系。声乐部分追求高难度的歌唱技巧和戏剧的 表现力。乐队起到揭示戏剧性的任务。 音乐剧中音乐成分要少的多,对音乐的戏剧性强度与 深度的要求也远较歌剧弱的多。音乐主体实际上由二十来 首歌曲和舞曲组成,重唱、合唱声部组合要简单的多。宣 叙调一般就由白话台词替代。声乐部分讲究自然平易的发 声、亲切随和的歌唱以及表达词义曲情的诚挚动人。乐队 的功能也较简单。
音乐剧鉴赏

音乐剧鉴赏
音乐剧是一种融合音乐、舞蹈、戏剧的艺术形式,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曲剧,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生动的情节引起了后世的广泛赞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观众的青睐。
因此,音乐剧鉴赏成为音乐艺术界里一个重要的课题。
音乐剧鉴赏要求观众把整部剧团作品作为一个整体,从总体上欣赏它,而不是把它看作一连串的音乐、舞蹈、戏剧等组成部分。
它要求观众分析作品的结构,欣赏作品的配乐、叙事风格和情节构成,并去发现作品的影象色彩、文化内涵、表现力等等。
在音乐剧鉴赏中,乐曲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古典音乐剧对配乐讲求的是和谐美,主要由忧郁抒情、感伤细腻和旋律优美等来表现,古典音乐剧的配乐有主乐章、副乐章及终节曲三种形式。
现代音乐剧配乐不仅按此种形式,也可以加入流行音乐、歌剧和摇滚等多种形式。
此外,音乐剧鉴赏还应结合表演艺术,欣赏角色的塑造及表演,以及剧中的舞蹈、服装、化妆、舞台照明等技术手段。
同时,鉴赏音乐剧也应特别注意到其文化内涵的分析。
现代音乐剧借以西方文化的形式表达中国的传统文化,给观众带来了跨文化的新体验,可以从中发现不同文化中的相同点,并加以深思。
音乐剧鉴赏需要观众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对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其中也特别考虑到新环境影响作品,从中理解新与旧文化交融的发展过程,更加深刻地鉴赏音乐剧。
音乐剧鉴赏是一项非常有趣、挑战性又困难的课题,需要观众仔
细欣赏,有的放矢地发现作品的精髓,为了更好地欣赏音乐剧,观众应尊重作者的精神,与作品建立好的沟通,细腻地去欣赏它们的魅力。
音乐剧鉴赏

音乐剧鉴赏
音乐剧是一种融合了音乐、剧本、舞蹈和戏剧技巧而成的形式,它将文学与艺术相结合,为观众带来惊叹不已的视听盛宴。
20世纪80年代,随着音乐剧的出现,它成为西方文化中最受欢迎的一种艺术形式,如今,音乐剧也被沿用到了中国和世界各地。
以前,音乐剧的舞台布景极为简陋,但是现代音乐剧的舞台装饰十分精致,舞台布景、服装、唱腔、舞蹈技巧和配乐等都经过了精心考究。
另外,音乐剧表演还能够带给观众温馨、喜剧、悲剧等各种感情的视听盛宴。
要想欣赏音乐剧,不仅要把握时装、舞台布景、服饰、指挥、声乐、舞蹈等方面的特点,而且要增强观众的感知能力,运用自身的审美价值,从整体上欣赏音乐剧的绝妙之处。
其次需要识别和分析音乐剧中的音乐、语言、情节、情感等内容,从中把握其主题思想,有助于更加优雅地欣赏音乐剧。
再次,要想欣赏音乐剧,还要弄清楚音乐剧的整体结构,以及剧中不同角色的表演特点,注意观察演员们在舞台上的动作,他们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具有重要含义。
最后,需要观察音乐剧的故事背景,以及演员和舞台布景的融合程度,这样才能更好的鉴赏音乐剧的美妙之处。
音乐剧的流行,不仅使得西方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同时也拓展了中国文化的边界,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中国文化的艺术魅力。
今天,音乐剧中的舞蹈技巧、诗歌、服饰、舞台故事等内容都受到了普
遍赞誉,音乐剧的热播也给观众带来了惊叹不已的视听盛宴。
总之,音乐剧不仅是一种极具魅力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欣赏方式,每个有心人都应该去尝试欣赏音乐剧,从中体验文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享受其令人惊叹不已的视听盛宴。
西方音乐鉴赏-音乐剧《猫》

音乐剧《 音乐剧《猫》诞生缘起
原著:诗集《 原著:诗集《Old Possum Book Of Practical Cats》 Cats》 原作:T.S.Eliot 原作:T.S.Eliot 原制作:Cameron 原制作:Cameron Mackintosh 作曲:Andrew 作曲:Andrew Loyd Webber 作词:T.S.Eliot(部分为Trevor 作词:T.S.Eliot(部分为Trevor Nunn & Richard Stilgoe) Stilgoe) 原导演:Trevor 原导演:Trevor Nunn 原编舞:Gillian 原编舞:Gillian Lynne 伦敦西区首演:一九八一年五月十一日 百老汇首演:一九八二年十月七日(于Winter 百老汇首演:一九八二年十月七日(于Winter Garden Theater演出) Theater演出) 英国诗人T.S.Eliot写于一九三九年的诗作《 英国诗人T.S.Eliot写于一九三九年的诗作《Old Possum Book Of Practical Cats》 Cats》 (《以猫为主题的预言故事》)是他为了孙子而创作的故事。和他的其他作品相比, 以猫为主题的预言故事》 该诗语言简单易懂,诙谐幽默但又发人深省。这部作品伴随着韦伯(Andrew 该诗语言简单易懂,诙谐幽默但又发人深省。这部作品伴随着韦伯(Andrew Loyd Webber)渡过了他的童年时代,出于对那时的记忆,韦伯于1977年开始着手改编它, Webber)渡过了他的童年时代,出于对那时的记忆,韦伯于1977年开始着手改编它, 经过四年的漫长的创作过程,就有了后来的《 经过四年的漫长的创作过程,就有了后来的《猫》。Andrew Loyd Webber改编 Webber改编 T.S.Eliot的诗作,本来是为了在由他创办的Sydmonton艺术节中演出,而不是一开始 T.S.Eliot的诗作,本来是为了在由他创办的Sydmonton艺术节中演出,而不是一开始 就是一部完整的音乐剧(其实《 就是一部完整的音乐剧(其实《猫》也不能称作一部“完整”的音乐剧);于 也不能称作一部“完整” Sydmonton艺术节演出后,由于得到不错的回响,Andrew Sydmonton艺术节演出后,由于得到不错的回响,Andrew Loyd Webber便打算将其改编 Webber便打算将其改编 为电视影集或是歌曲集;没想到却在出乎意料的情况下,与皇家莎士比亚剧团(Royal 为电视影集或是歌曲集;没想到却在出乎意料的情况下,与皇家莎士比亚剧团(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出身的导演Trevor Nunn、编舞Gillian Lynne和制作人 Company)出身的导演Trevor Nunn、编舞Gillian Lynne和制作人 Cameron Mackintosh等三人合作,在T.S.Eliot遗孀瓦莱里·艾略特(Valerie Eliot) Mackintosh等三人合作,在T.S.Eliot遗孀瓦莱里·艾略特(Valerie Eliot) (她在出席1980年爱德蒙顿音乐节(Edmonton Festival)时,她听到了公演的由艾略 (她在出席1980年爱德蒙顿音乐节(Edmonton Festival)时,她听到了公演的由艾略 特的诗改编而成的歌曲,于是她带给韦伯许多艾略特没有发表的诗和故事,其中包括 一首《魅力猫-格里泽贝拉》 一首《魅力猫-格里泽贝拉》。这是一首对于孩子来说太悲伤的诗,所以艾略特没有把 它收入诗集。后来这首诗成为全剧的中心和灵魂,就有了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 它收入诗集。后来这首诗成为全剧的中心和灵魂,就有了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猫》 的经典曲目《回忆》 的经典曲目《回忆》)提供未公开诗作的帮助下,将这部趣味横生的诗集改编为一部 独立的音乐剧。
音乐剧欣赏与分析

音乐剧欣赏与分析一、引言音乐剧是一种集音乐、舞蹈和戏剧于一体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精彩的演出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本文将对音乐剧进行欣赏与分析,探讨其艺术特点、历史发展以及对观众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音乐剧的定义与特点音乐剧是一种结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元素的艺术形式,通常由歌曲、对白和舞蹈组成。
它以故事情节为基础,通过音乐和舞蹈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故事的发展。
音乐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多元化的表现形式:音乐剧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包括戏剧、音乐、舞蹈等,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来传达情感和故事情节。
强烈的视听冲击力:音乐剧以其精彩的演出和华丽的舞台效果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听冲击力,使观众沉浸其中,产生共鸣。
丰富的音乐元素:音乐剧以歌曲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歌曲来展示角色的情感和故事的发展,音乐元素是音乐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音乐剧通常以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为基础,通过音乐和舞蹈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故事的发展,引起观众的共鸣。
三、音乐剧的历史发展音乐剧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经过了一个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发展历程。
以下是音乐剧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早期音乐剧(19世纪末-20世纪初):早期音乐剧以轻松愉快的歌舞喜剧为主,如《狄克西威登》和《卖花女》等。
这些作品以其欢快的旋律和幽默的情节吸引了观众。
白金时代音乐剧(20世纪40年代-60年代):白金时代音乐剧是音乐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经典作品,如《音乐之声》和《西区故事》等。
这些作品以其精彩的演出和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成为了经典。
后现代音乐剧(20世纪70年代至今):后现代音乐剧以其创新的表现形式和大胆的题材选择引起了广泛关注,如《猫》和《悲惨世界》等。
这些作品通过对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深入探讨,使音乐剧更加多样化和深入人心。
四、音乐剧对观众的影响音乐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观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音乐剧对观众的几个方面影响:情感共鸣:音乐剧通过歌曲和舞蹈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故事的发展,观众可以通过欣赏音乐剧来与角色产生情感共鸣,体验到不同的情感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剧《悲惨世界》赏析
法国人克劳德勋伯格根据法国文豪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改编的同名音乐剧自从1985年上映之后就常演不衰,并且这部音乐剧与他自己的另一部音乐剧《西贡小姐》以及英国人安德鲁韦伯的《猫》和《歌剧魅影》并称为世界四大音乐剧。
《歌剧魅影》和《西贡小姐》我并未找到碟片,所以不曾欣赏过,但从《悲惨世界》和《猫》来看,《猫》杂糅了多种音乐元素:爵士、布鲁斯、金属等等;而《悲惨世界》的多数配乐都是以古典音乐作为基础的,而我自己是个古典音乐的爱好者,因此更喜欢《悲惨世界》。
可惜的是,《悲惨世界》已经转入演出淡季且不再百老汇上演了,无法现场亲身体验这部经典名剧实在是非常遗憾。
除了在课堂上欣赏过该剧全球巡演10周年的碟片,我在课余时间又完整地看了两遍,每一次欣赏这部音乐剧都会给我深深地震撼。
虽然没有看过雨果的原著,但这部音乐剧通过视觉和听觉对我的冲击,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原作中所要反映的东西。
下面就就我印象最深的几个音乐片段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第一个触动我的音乐片段是《At the End of the Day》,描述的是工厂里有一个叫芳汀的女工,她的美丽遭到其他女工的妒忌;当她们看到芳汀因对老板的轻薄不从,而且得知芳汀有一个寄人篱下的私生女时,便以此为借口怂恿厂主将其开除。
这首曲子的节奏很快,演员们的词也都很多,但同样的曲调、同样的节奏在两类人的演绎下表现出了不同的感觉。
一类人就是那几个带头的女工,她们一人一句,歌词就象连珠炮似的从她们嘴里蹦出来,好象巴不得一口把芳汀吃掉,言语中透露出来的轻蔑、鄙夷,让人不禁对她们产生厌恶之情。
而她们几个人与跟风起哄的女工们的一唱一和——一句独唱一句合唱相间的安排,则把女工们急于赶走芳汀之心暴露无遗。
另一类人就是孤独的芳汀。
虽然还是一样的曲调,一样的节奏,但演员那略带哭泣的唱腔、委屈无奈的表情则表现出了芳汀孤独无依的窘境。
芳汀一个人还辩驳不上几句,就被女工们更多更大声的无理指责给压了下去。
同样的快节奏,放在芳汀身上,与其说是表现其有力地反驳,倒不如说是表现其在众女工以多欺少的情况下艰难无奈地抓紧仅有的一点喘息之机进行反驳。
随着工厂主的一句“On your way!(马上滚吧)”,芳汀无奈地被赶出了工厂,她也失去了生活的来源。
第二个打动我的音乐片段是《Castle on a Cloud》,描述的是被寄养在德纳第夫妇家中已5年的珂赛特,终日受到非人的虐待;但这对黑心肠的夫妇却对自己的两个女儿疼爱有佳。
可怜的珂赛特幻想着自己能到云端的城堡里,因为那里没有人大吼大叫,也没有人再要她做苦工。
这首空灵的曲子出现在一段“重”音乐之后,整个现场突然间安静下来,只有交响乐团奏出微弱的前奏,接着穿着肮脏破烂的珂赛特唱起了这段空灵的歌曲。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珂赛特的神情:红肿外凸的眼睛、沾满尘灰的脸颊与鼻子,让人顿生怜爱之情。
她唱着“There is a castle on a cloud,I like to go there in my sleep……”,憧憬地望着远方,似乎看到了有这么一个云端城堡能让她摆脱现在无尽的苦工,她能在那里愉快地生活。
突然间,这优美的旋律被老板娘霸道地唱腔打断了,珂赛特又回到了悲惨的现实中,又有一大堆的苦工要做了。
珂赛特刚有一句哀求,就又被粗鲁地骂了回去,更显出这段歌曲的悲凉的一面。
这部音乐剧中还有许多“亮点”片断。
比如描述流浪儿加夫洛许带来了拉马克将军的死讯后,众人在恩佐拉的带领下走上街头争取民众的支持所唱的《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这也是这部音乐剧中最振奋人心的音乐,在这里和最后尾声17个国家让阿冉同唱这首歌时将全场气氛推向了高潮;比如酒馆老板的《Master of the House》,其颇有喜剧感的节奏不禁让人随着节奏摇摆起来;比如珂赛特、马吕斯、爱波宁互诉衷肠的《In My Life》,他们之间的真挚感情把我深深地打动;比如爱波宁独诉相思之苦的《On My Own》;比如爱波宁为革命牺牲时在马吕斯怀里与马吕斯对唱的催人泪下的《A Little Fall of Rain》……这些歌曲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仿佛活生生地站在观众面前:令人爱的,令人恨的,令人不屑的,令人同情的……所有这些构成了这部经典的音乐剧。
《悲惨世界》
改编自雨果同名文学巨著的经典音乐剧《悲惨世界》,音乐剧《悲惨世界》的始作俑者—法国人阿兰·鲍伯利和米歇尔·勋伯格,都曾是音乐剧的狂热歌迷。
1971年,两人在纽约观看了韦伯的音乐剧《万世巨星》,由此萌发出创作一部史诗风格的音乐剧的想法。
两人从韦伯的经典音乐剧《万世巨星》和《艾维塔》中汲取了相当多的灵感,令其既有史诗般的壮丽,又不乏流行文化的精华。
1978年,鲍伯利和勋伯格在巴黎“奇迹般地”完成了这项宏伟的工程。
1980年秋,长达两个小时的音乐剧《悲惨世界》在巴黎体育馆首演。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它竟然被硬插在了拳击和马戏表演之间,并在上演后的第十六周便被迫收场。
哀叹之余,曾经把《猫》成功包装上音乐剧舞台的英国著名演出制作人麦金托什找到了鲍伯利和勋伯格,下决心要把《悲惨世界》搬到“世界歌舞之都”—百老汇。
三人一拍即合,6年后,重新包装后的《悲惨世界》落户百老汇,并正式踏上了国际舞台。
作为一部大型音乐剧,《悲惨世界》聘用的演员总数为421人,幕后的员工更高达1633人。
该剧之所以能连演16年而不衰,除了故事和主题的历久弥新、真切感人外,演员的专业、音乐的动人以及场景的变换等,也都是引人入胜的原因。
例如主角冉·阿让在大战前夕祈祷上苍保佑养女珂赛特的爱人马吕斯的独唱《让我死,让他活》,其神情之恳切、旋律之优美,令人过耳难忘;再者,《悲惨世界》的编导破天荒地利用大型转台,将革命青年和巴黎市民共同堆砌的“战壕”逼真地呈现出来,加上慷慨赴沙场的激昂军乐和充满火药味的枪声、爆炸声,令观众如身历其境,达到了比电影还要真实的震撼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