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观点讲解: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红楼梦》多问简答题解析

《红楼梦》教师版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坠儿只得往前凑。
晴雯便冷不防欠身一把将她的手抓住……口内骂道:“要这爪子做什么?拈不得针,拿不动线,只会偷嘴。
眼皮子又浅,爪子又轻,大嘴现世的,不如戳烂了!”(52回)请问晴雯为什么骂坠儿?后来怎样了?这件事可以看出晴雯怎样的性格?答:坠儿偷了平儿的手镯,宝玉知道后告诉了晴雯,晴雯大怒,气得“蛾眉倒蹙,凤眼圆睁”,怒骂坠儿。
(2分)后来晴雯叫宋嬷嬷领走偷镯的坠儿,和麝月把坠儿娘训了一顿,将坠儿赶出了贾府。
(2分)这件事可以看出晴雯的“爆碳脾气”,说明晴雯爱憎分明、直爽的性格。
(1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薛姨妈母子寄居荣国府后,宝钗好奇赏鉴宝玉的通灵玉,口中念:“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她的丫头莺儿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8回)请问宝钗金锁上是哪两句话?请复述这个情节。
答:“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1分)薛宝钗“比通灵”:宝钗生病,宝玉前去看望。
(1分)宝钗要看宝玉之玉,只见正面写着通灵宝玉,下面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1分)宝玉也要看宝钗的金锁。
上面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1分)莺儿说是癞头和尚送的,觉得这几字和宝玉的像是一对。
宝钗没等她说完就把她支开了。
(1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了自己的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
”(8回)“姐姐”是谁?“这八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是怎么回事?请简述相关情节。
答:宝钗。
宝钗生病,宝玉去看她,宝钗便借他的通灵宝玉来看。
宝钗看完后,心领神会,莺儿看后便说通灵宝玉上的字与宝钗项圈上的字是一对,宝玉便也把宝钗的锁要来看,原来,宝钗的金锁上刻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与宝玉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恰是一对。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刘姥姥有这么一段话:“我们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呢。
《红楼梦》120回故事梗概资料

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1-120回)故事梗概高考阅读05-27 1654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1-120回)故事梗概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远古时候,女娲炼石补天,遗下一块顽石未用,遗弃在青埂峰下。
这顽石自经锻炼,已通灵性,便恳求仙人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送他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走一遭。
二仙拗不过,便将它幻化缩小成一块“可佩可拿”的“通灵宝玉”,送至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处。
其时,赤瑕宫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浇灌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行将枯萎的绛珠草,终使绛珠草“得延岁月”,修成女形。
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欲下世为人,绛珠草感念他的恩惠,发誓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他,跟随他下凡历劫,这就是所谓的“木石前盟”、“眼泪还债”。
那块由顽石幻化成的“通灵宝玉”便由这神瑛侍者“携人红尘”。
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路过青埂峰,见一块大石上刻有字迹,便从头到尾抄下,经曹雪芹披阅增删,因成此书。
姑苏城仁清巷内有个葫芦庙,乡宦甄士隐居住在庙旁。
他可怜寄居庙内的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
元宵之夜,甄士隐的女儿英莲被拐走。
不久因葫芦庙失火,甄家又被烧毁。
甄士隐带着妻子投奔岳父,遭到岳父的白眼。
一日,甄土隐听到了一疯跛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贾雨村考中进士,派任县令,来找甄士隐。
甄士隐已不知去向。
不久,因本性贪酷,恃才侮上,终被革职。
于是,他便游览天下胜迹。
后来到林如海家给他女儿林黛玉当老师。
一年后,黛玉的母亲贾氏病逝。
一日,雨村在一家小酒馆碰见了旧相识古董商人冷子兴。
二人便边吃边聊了起来。
冷子兴说到了贾雨村同宗贾家宁、荣二府的许多事,用冷子兴的话来说,目前宁、荣二府“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荣府贾政生了一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了一块玉来,就取名作“宝玉”。
贾宝玉周岁时,贾政便想试一试贾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各种物件摆了无数,与他抓取。
专题05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基础训练)(解析版)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红楼梦》判词中“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指的()A.晴雯B.袭人C.黛玉D.宝钗【答案】A晴雯的判词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袭人的判词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黛玉和宝钗的判词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故选A。
2.下列语句不是出自《红楼梦》的一项是A.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B.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C.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D.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答案】CC项,“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三国演义》的语句。
3.“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是鲁迅先生对哪个人物的评论?A.林黛玉B.贾宝玉C.贾元春D.薛宝钗【答案】B这道题具体考的是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首先要读懂鲁迅先生这句话的意思,然后结合所给选项中的四个人,结合这四人的性格特点分析。
“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的意思就是(他)既亲昵又尊敬一个人,又惟恐违背了这个人的心意。
“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的意思就是爱得太多,但是会心力憔悴,(这样)忧愁和担心会一天天厉害。
总起来说就是,对一个人既亲密又尊敬,每天惟恐违背她的心意,爱得太多会心力憔悴,为此越来越忧心。
这与贾宝玉“博爱”的性格很吻合。
本评论写出了贾宝玉既亲密又尊敬女性的特点。
故选B。
4.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贾母因要带着刘姥姥散闷,遂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与他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
刘姥姥一一的领会,又向贾母道:“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
__________。
”众人不解……刘姥姥道:“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鹉哥儿,我是认得的。
《红楼梦》贾宝玉人物分析

《红楼梦》贾宝玉人物分析【贾宝玉其人】贾宝玉的前世为补天遗石,因凡心大动,被一僧一道携入繁华富费之地历练,转世为人,即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
因出生时口衔通灵宝玉,且是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取名贾宝玉,人称宝二爷。
【贾宝玉形象】《红楼梦》第三回曹雪芹以两首《西江月》明贬实褒,总写了贾宝玉的形象,“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明写其如痴似狂,实赞多情任性。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与国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明写其徒有其表,无可用之才——于国非贤臣良相之任,于家无光耀门楣之能;实赞其有奇才且不同流俗——能诗会文,博学杂收,鄙弃世故,厌恶仕途。
公众号:语文教与学。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明写其性情乖张、为人诟病,实赞其特立独行、追求自由。
两首词都是以封建统治阶级评定人才的标准来评定贾宝玉的,实则是作者激愤、讽刺之语,表达其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作为封建大家族里的“异类”,贾宝玉是一个俊美多情、才华出众、率真任性、不同流俗的反叛者。
一、贾宝玉俊美二、贾宝玉多情1.对黛玉:眼里心里都是她主要情节:木石前盟、宝黛初见、共读西厢、黛玉葬花、赠帕定情、宝玉挨打从小“一桌吃,一床睡”的黛玉对宝玉来说是玩伴,是知己,是恋人。
二人的爱情既有世俗男女的暧昧、朦胧、猜忌、吃醋,又超越了世俗男女的情欲,上升到精神世界的交汇与相知。
林黛玉的前身是绛珠仙草,黛二人前世有“木石前盟”的因缘,故而第三回宝玉初见黛玉就有“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熟悉。
他对黛玉用情至深,处处留意、事事用心,生怕黛玉受委屈。
这在很多情节中都有体现。
第十八回,黛玉误会宝玉将自己做的荷包送人,气恼之下剪坏新做的荷包,宝玉上赶着哄林妹妹,并告诉她荷包珍藏在怀里,二人又重归于好。
第二十回,因为吃宝钗的醋,黛玉与宝玉拌嘴怄气,说出“我为的是我的心”的话,宝玉当然明白黛玉的心思,就回她:“我也为的是我的心。
难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第二十二回,贾母为宝钗过生日,大家一起听戏。
《红楼梦》6-10回整理及答案

《红楼梦》知识点整理清单(六至十回)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周瑞家的给刘姥姥介绍凤姐:“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斗口齿,十个男人斗不过她一个,就只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
刘姥姥先见平儿,误以为凤姐。
凤姐初会刘姥姥,态度不热不冷。
凤姐和贾蓉说借玻璃炕屏的事。
一、要点回顾(填空题)宝玉醒来后因梦遗被丫环发现,二人发生了关系。
自此,二人的关系更与别人不同。
京官后代已沦落乡间务农,因祖上曾和娘家联宗,便让岳母到荣国府找求助。
在太太的陪房的引荐下,刘姥姥终于见到了管家奶奶。
恰好这时奉父命来风姐处借一用,让刘姥姥尽情领略了凤姐的威严和气派,以至于刘姥姥有点语无伦次,事后遭到的埋怨。
在与刘姥姥交谈时,凤姐也说到家事的难处,但刘姥姥终于如愿以偿,得了满意而去。
二、要点精练(简答题)1、★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第6回,刘姥姥有这么一段话:“我们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呢。
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哩!”刘姥姥的这段话是对谁说的?为何说这话?请简叙事情的经过。
)京官后代王狗儿沦落乡间务农,祖上曾与王夫人、凤姐的娘家联宗。
因一年冬天家计艰难,便让岳母刘姥姥到荣国府求助。
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见到王熙凤,凤姐说家事的难处,刘姥姥以为告助无望。
可凤姐还是给了20两银子,并赏了一吊钱,刘姥姥千恩万谢地回家去了。
2、★二进荣国府(第40、41回):刘姥姥为了答谢凤姐对她资助,带了一些时新果蔬第二次进贾府。
贾母设宴招待。
她们留姥姥宴会、游园,拿她取乐,刘姥姥也有意哄着老太太开个心,一开席,刘姥姥便站起来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一句话让众人笑得弯腰曲背,上气不接下气。
接着又让她拿铁箸吃鸡子取笑。
原来凤姐和贾母的丫头鸳鸯要捉弄刘姥姥,欺她没见过世面,以博取众人一笑。
姥姥最后迷了路,醉卧在宝玉床上。
刘姥姥临走时得了许多银子、衣服之类。
《金锁记》读后感

《金锁记》读后感篇一:金锁记读后感金锁记里的曹七巧知道《金锁记》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红楼梦》里薛宝钗的金锁。
宝钗的金锁刻了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而宝玉的玉里有句“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看起来是一对,但从小说中癞头和尚的话里我们可以看出这是注定的悲剧。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金锁给人的感觉,只是深沉的叹息和悲凉。
三十年来,曹七巧带被金钱束缚,她不管何时都想抓住金钱,以至最终心理扭曲,心里或是精神上都没有了自由。
曹七巧想牢牢地抓住金钱,表现在各个方面。
为了金钱,她在分家的时候不断哭闹。
后来侄儿曹春熹和女儿长安一起玩耍,她就以为侄儿在勾引女儿,幻想侄儿是在霸占她家的财产。
她看那些为女儿长安说媒的人,凡是家境不好的,她总疑心人家是贪她们的钱。
以至于女儿长安快30岁了,都还没有嫁出去。
曹七巧的一生,都与钱字有关联。
可悲。
在姜家生活的日子,她受尽嘲弄,受尽欺压。
几十年的折磨终于使她的性格扭曲,也许她是想报复,可是她晚年的情况又是怎样呢?她老是向儿子打听儿媳芝寿的事,乐衷于听不好的方面,然后就到处讲芝寿的不好,到处讲对儿媳不满意。
后来芝寿被折磨死了。
芝寿死后,娟姑娘被扶了正。
张爱玲在小说里就简单交代一句“娟姑娘扶了正,做了芝寿的替身。
扶了正不上一年就吞了生鸦片自杀了”。
然而最让我感到悲凉的是曹七巧对她女儿长安的折磨。
所谓的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说的也许就是长安了。
她给长安裹脚,让女儿吃鸦片,大闹女儿的学堂,最后还毁了长安即将成功的婚姻。
在曹七巧的影响下,女儿长安时时挑是非,学会使小坏,干涉家里的行政,言谈举止越来越像她的母亲。
后来的长安,歪着头,下巴搁在心口上凄凄惨惨瞅住表嫂说道“一家有一家的苦处呀,表嫂――一家有一家的苦处”再看长安的的样子,单叉着裤子,揸开了两腿坐着,两只手按在胯间露出的凳子上,小说里说她成了“一个活脱的七巧”。
所以,在我看来张爱玲的《金锁记》像是一部心理的小说。
我们读者也一眼就能会看出曹七巧心理逐渐扭曲,给人的感觉就是她死了也要拉人陪葬。
《红楼梦》诗词题库

1、《红楼梦》中跛足道人唱《好了歌》的时候是什么穿戴?(麻屣鹑衣)2、《红楼梦》中贾宝玉看了什么诗,并不称赞,痴痴呆呆,竟要滚下泪来?(《桃花行》)3、宝玉为“稻香村”命名借鉴了哪句诗?(柴门临水稻花香)4、说《女儿令》的时候,贾宝玉的酒底是什么?(雨打梨花深闭门)5、贾宝玉游太虚幻境,看到“孽海情天”的对联是什么?(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6、《红楼梦》的诗句:“态生两大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请问诗中的“靥”字是什么意思?(酒窝)7、《葬花吟》中提到哪几种动物?(燕子杜鹃)8、林黛玉哪首诗中含有“湘帘”和“西风”的诗句?(《咏白海棠》)9、林黛玉教香菱作诗,叫她先看哪几个人的诗作底子?(王维,李白,杜甫)10、林黛玉吃完螃蟹之后,作诗之前干嘛去了?(钓鱼)11、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听了哪句俗语好像参了禅一样?(不是冤家不聚头)12、《红楼梦》中“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是形容的是哪个地方?(潇湘馆)13、贾宝玉的《冬夜即事》中出现了哪几种动物(三种,鹤莺鹴)14、邢岫烟的《咏红梅花》用的是什么韵?(一东)15、苏轼有诗云:“遥想后身穷贾岛,夜寒应耸作诗肩”。
《红楼梦》中谁的诗句中也出现过诗肩的意向?(贾宝玉)16、《红楼梦》中最早说“乌眼鸡”一词指的是谁?(王熙凤)17、金陵十二钗中参加芦雪广联诗的共有几个?(6个)18、“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做,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
今生已过也,重结后生缘!”这首诗蕴含一个美丽的传说,一宫女一士兵因此而结缘。
《红楼梦》中那两句诗典出这首诗?(赐裘怜抚戍,加絮念征徭。
)19、《红楼梦》中的芦雪广联诗的顺序是怎么确定的?(抓阄)20、《红楼梦》中写道:“投鼠忌器宝玉瞒赃”。
请问这里的“投鼠忌器”一语指的是什么?(查到赵姨娘伤害探春)21、芦雪广联诗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四个人的次序是什么?(史湘云、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22、《红楼梦》中写道:“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
红楼梦专题选择题1

红楼梦专题选择题11.关于《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中,晴雯性格温柔和顺,处事细心周到,人人称赞;袭人性情急躁直率,待人爱憎分明,受人怨谤。
二人性格迥异,却都走向悲剧结局,令人唏噓。
B.黛玉是诗社中的佼佼者,“温柔敦厚”是姐妹们对其诗风的赞誉。
C.《红楼梦》中写史湘云有金麒麟、薛宝钗有金锁,是为了说明她们有显赫的家世,从而反衬出林黛玉出身的贫寒。
D.《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来自社会底层,农村生活孕育了她精于世故又朴实善良的复杂性格。
(正确答案)答案解析:1.【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对大纲规定的名著名篇有熟悉程度,特别注意情节、人物、主题的把握,还要注意一些细节。
做题时要仔细。
A.“晴雯性格温柔和顺,处事细心周到,人人称赞;袭人性情急躁直率,待人爱憎分明,受人怨谤”错,二人性格正好颠倒,应是“袭人性格温柔和顺”,“晴雯性情急躁直率”。
B.“温柔敦厚”的不是黛玉,是宝钗。
C.“从而反衬出林黛玉出身的贫寒”错,不是为了反衬黛玉的贫寒,是表现她们与宝玉有着某种联系。
故选D。
2.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中长着“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是王熙凤,该人最擅弄权术,例如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破坏宝黛婚姻,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B.《红楼梦》中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贾元春、精明的贾迎春、懦弱的贾探春、孤僻的贾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C.“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林黛玉之手。
(正确答案)D.《红楼梦》中表明贾府收入主要书回的情节在第二十五回“乌庄头交租”一事上,表明贾府“排场费用,又不肯讲究省俭”的主要情节是“可卿丧仪”和“元春省亲”两件事。
答案解析:2.【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观点讲解: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佛教的核心主张为:谏人劝己,不骄不恶,敬益勤劳,富贵永恒。
用这个佛教的金玉良言来
解释红楼梦中的玉锁铭刻(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意思,就能明白
作者的真实意思。
作者的真实意思就是让人们记住,只要永远按佛教的主张指导自己的言行意,时刻做到:谏人劝己,不骄不恶,敬益勤劳,就能永保相貌端庄、身体健康、富贵平安。
红楼梦中贾宝玉自大不敬人、不学不劳、乱搞色情,终究贫贱多病。
贾宝玉后来被薛宝钗劝
进寺庙、重学佛学,作者的意思就是指贾宝玉之所以由大富贵变成贫贱之人,就是指他丢失
了佛教的富贵规律主张。
而薛宝钗虽因娘家和夫家家庭衰败,而自己仍能保住富贵,也是她
坚持了佛教的富贵之道缘故:谏人劝己,不骄不恶,敬益勤劳,富贵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