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临床大肠息肉临床路径表单

合集下载

5终版.大肠息肉中医临床路径终版.doc

5终版.大肠息肉中医临床路径终版.doc

4.若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息肉综合征、多发息肉、大息肉或复杂情况:多发大于5枚以上,或息肉直径$2cm:或广基息肉;或粗蒂息肉(蒂直径$lcm);或侧向生长型息肉等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活检病理提示为恶性肿瘤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査项目息肉摘除术后入院观察的患者:1 •必需完成的检查项目: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心电图、胸部X线片。

(4)腹部超声。

(5)其它,如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凝血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等。

b•入院行息肉摘除术的患者:1 •必需完成的检杳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心电图、胸部X线片。

(4)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凝血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等。

(A)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湿瘀阻滞证:行气化湿,活血止痛。

(2)湿热瘀阻证: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3)脾虚湿瘀证:健脾祛湿,活血化瘀。

2.外治:根据病悄需要和临床单位的实际情况可选用穴位注射、灸疗、贴敷、等治疗方法。

3.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1 •腹痛、腹泻、便血、便秘等症状消失。

2息肉消除。

3.无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其他脏器基础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者,退出本路径。

2.治疗过程发生病情变化,病情加重,合并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3.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时,或治疗期间出现其他新发的严重疾病时,退出本路径。

消化科临床大肠息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消化科临床大肠息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消化科临床大肠息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大肠息肉(ICD-10:D12.6/D12.8/K62.1/K63.5)行内镜下大肠息肉摘除术(ICD-9-CM-3:45.42)(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钡剂灌肠造影存在充盈缺损,提示结肠和(或)直肠息肉;2.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和(或)直肠息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9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⒈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12.6/D12.8/K62.1/K63.5大肠息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3天。

必须完成的检查: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潜血;2.生化全项、凝血功能、血型、Rh因子、感染性疾病筛查(肝炎全项、艾滋病、梅毒等);3.消化道肿瘤标记物筛查(CA19-9、CEA、AFP 、CA724等);4. 腹部超声、心电图、胸片。

(七)内镜下治疗为入院后第≤5天。

1.术前完成肠道准备及签署结肠镜检查和治疗同意书。

2.行无痛内镜时,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在内镜室观察至清醒,并经麻醉医师同意后返回病房。

3.按顺序进行常规结肠镜检查,检查时应用润滑剂。

4.根据术中所见息肉形态、大小、数目等决定内镜下治疗方案,并按结肠息肉内镜治疗规范实施治疗。

5.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对症处理。

(八)出院标准。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消化内科-结肠息肉

消化内科-结肠息肉

结(直)肠息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结(直)肠息肉(ICD:K63.5)内镜下息肉摘除术二、诊断依据:根据《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年4月第6版)1、病史:腹痛、腹胀、腹泻、便秘、便血;2、体格检查:腹部压痛,部分患者直肠指检触及肿物;3、辅助检查:肠镜检查发现息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年4月第6版)1、病史:腹痛、腹胀、腹泻、便秘、便血;2、体格检查:腹部压痛,部分患者直肠指检触及肿物;3、辅助检查:肠镜检查发现息肉。

4、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5、术后观察治疗:(1)监测生命体征,大便情况,腹部情况;(2)禁食、补液;(3)若有腹部不适,予对症处理;(4)若出现并发症,可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5)追踪病理结果。

6、若息肉无法内镜下切除或切除息肉癌变并侵犯基底部,行外科手术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4-5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直)肠息肉(ICD:K63.5)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时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细胞分析+凝血4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血型鉴定、免疫4项、急诊生化5项、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CEA;2、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消化系B超、肠镜。

七、出院标准:1、无便血、腹痛、发热等表现;2、恢复正常饮食;3、病理结果示良性息肉。

八、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出现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可能导致延长治疗时间及增加医疗费用;2、合并有其他疾病较严重时,可能导致延长住院时间及增加医疗费用;3、节假日(由于患者住院后赶上节假日,从而也使住院时间和费用增加);4、病理结果示息肉癌变并侵犯基底部,需追加外科手术。

结(直)肠息肉住院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结(直)肠息肉(ICD:K63.5)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4-5 天。

脾胃科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临床路径

脾胃科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临床路径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结肠息肉,已进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后住院患者。

一、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结肠息肉(ICD-10:K63.501/K63.853/K63.855)、内镜下大肠息肉摘除术(ICD-9-CM-3:45.42)后。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诊疗方案》。

(2)西医诊断:参照《胃肠病学(第三版)》(郑芝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诊疗方案》。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临床常见证候:湿瘀阻滞证肠道湿热证气滞血瘀证脾虚夹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大肠息肉(结肠息肉)。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住院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中医诊断必须符合大肠息肉(结肠息肉)的患者。

2.已行内镜下治疗。

3.原有或/及术后腹痛、腹泻、便血、便秘等症状明显。

4.若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息肉综合征、多发息肉、大息肉或复杂情况(息肉多发大于5枚以上,或息肉直径≥2cm;或广基息肉;或蒂直径≥1cm的粗蒂息肉;或侧向生长型息肉)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活检病理提示为恶性肿瘤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

(3)心电图。

(4)腹部超声。

大肠息肉临床路径

大肠息肉临床路径

大肠息肉临床路径一、大肠息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大肠息肉(ICD-10:D12.6/D12.8/K62.1/K63.5)行内镜下大肠息肉摘除术(ICD-9-CM-3:45.42)(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钡剂灌肠造影存在充盈缺损,提示结肠和(或)直肠息肉;2.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和(或)直肠息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⒈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12.6/D12.8/K62.1/K63.5大肠息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3天。

必须完成的检查: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血型、Rh因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消化道肿瘤标记物筛查(CA19-9、CA24-2、CEA等);4. 腹部超声、心电图、胸片。

(七)内镜下治疗为入院后第≤3天。

1.术前完成肠道准备及签署结肠镜检查和治疗同意书。

2.行无痛内镜时,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在内镜室观察至清醒,并经麻醉医师同意后返回病房。

3.按顺序进行常规结肠镜检查,检查时应用润滑剂。

4.根据术中所见息肉形态、大小、数目等决定内镜下治疗方案,并按结肠息肉内镜治疗规范实施治疗。

5.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对症处理。

(八)出院标准。

大肠息肉日间手术临床路径+表单(2020年版)

大肠息肉日间手术临床路径+表单(2020年版)
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 径。
(六 ) 入 院 前 。 必须完成的检查: 1. 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潜血; 2. 肝肾 功 能、电 解 质、血 糖、凝 血 功 能、血 型、Rh 因 子、 感染性疾病筛查 (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 心电图、胸片。 (七 ) 内 镜 下 治 疗 为 入 院 后 当 天 。 1. 术前完成肠道准备及签署结肠镜检查和治疗同意书。 2. 行无痛 内 镜 时,术 中 需 监 测 生 命 体 征,术 后 要 在 内 镜 室 观察至清醒,并经麻醉医师同意后返回病房。 3. 术前酌情 使 用 抗 生 素 预 防 感 染,按 顺 序 进 行 常 规 结 肠 镜 检查,检查时应用润滑剂。
大肠息肉日间手术临床路径
一、大肠息肉日间手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 ) 适 用 对 象 。 第 一 诊 断 为 结 直 肠 息 肉 (ICD - 10:D12.6/D12.8/ K62.1/K63.5) 行内镜下大肠息肉摘除术 (ICD-9-CM -3:45.42) (二 ) 诊 断 依 据 。 根据 《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 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 (第12版)》(复旦大学医 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消化内镜学 (第2版)》 (科学 出版社)、 《中 国 早 期 结 直 肠 癌 筛 查 及 内 镜 诊 治 指 南 (2014,北 京)》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 钡剂灌 肠 造 影 存 在 充 盈 缺 损,提 示 结 肠 和 (或) 直 肠 息 肉; 2. 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和 (或)直肠息肉。 (三 ) 选 择 治 疗 方 案 的 依 据 。 根据 《实用内科学 (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 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 (第2版)》(科学出版社)《中国 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 (2014,北京)》等国内、外
˄䰘䇺

大肠息肉临床路径(2019年版)

大肠息肉临床路径(2019年版)

大肠息肉临床路径(2019 年版)一、大肠息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结肠腺瘤样息肉(ICD-10 :D12.6 ),直肠腺瘤样息肉(ICD-10 : D12.8),直肠息肉(ICD-10 : K62.1 ), 结肠息肉(ICD-10 : K63.5 ),行内镜下大肠息肉摘除术(ICD-9-CM-3 :45.42 )。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第2 版); 《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年,第15 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 年,第2 版); Colorectal polypectomy and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 European Society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ESGE)[Endoscopy, 2017 ,49(3): 270-297.]; 《中国大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摘要)》[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编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2, 29(2): 61-64.] 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 钡剂灌肠造影存在充盈缺损,提示结肠和(或)直肠息肉。

2. 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和(或)直肠息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第2 版); 《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年,第15 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 年,第2 版); Colorectal polypectomy and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 European Society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ESGE)[Endoscopy, 2017 ,49(3): 270-297.]; 《中国大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摘要)》[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编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2, 29(2): 61-64.] 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消化内科-结肠息肉

消化内科-结肠息肉

结(直)肠息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结(直)肠息肉(ICD:K63.5)内镜下息肉摘除术二、诊断依据:根据《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年4月第6版)1、病史:腹痛、腹胀、腹泻、便秘、便血;2、体格检查:腹部压痛,部分患者直肠指检触及肿物;3、辅助检查:肠镜检查发现息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年4月第6版)1、病史:腹痛、腹胀、腹泻、便秘、便血;2、体格检查:腹部压痛,部分患者直肠指检触及肿物;3、辅助检查:肠镜检查发现息肉。

4、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5、术后观察治疗:(1)监测生命体征,大便情况,腹部情况;(2)禁食、补液;(3)若有腹部不适,予对症处理;(4)若出现并发症,可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5)追踪病理结果。

6、若息肉无法内镜下切除或切除息肉癌变并侵犯基底部,行外科手术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4-5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直)肠息肉(ICD:K63.5)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时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细胞分析+凝血4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血型鉴定、免疫4项、急诊生化5项、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CEA;2、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消化系B超、肠镜。

七、出院标准:1、无便血、腹痛、发热等表现;2、恢复正常饮食;3、病理结果示良性息肉。

八、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出现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可能导致延长治疗时间及增加医疗费用;2、合并有其他疾病较严重时,可能导致延长住院时间及增加医疗费用;3、节假日(由于患者住院后赶上节假日,从而也使住院时间和费用增加);4、病理结果示息肉癌变并侵犯基底部,需追加外科手术。

结(直)肠息肉住院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结(直)肠息肉(ICD:K63.5)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4-5 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 护理 工作
□协助患者及家属办理 入院手续
□进行入院宣教
□准备次晨空腹静脉抽 血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进行结肠镜检查相关宣教
□协助进行肠道准备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检查治疗后常规护理
□内镜治疗后饮食生活宣 教
□并发症观察
疾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住院第4-5天
住院第6天
住院第7-9天
(出院日)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观察患者生命体 征、腹部症状和体 征,观察大便性状, 注意有无消化道出 血、感染及穿孔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查房记录
□继续观察患者腹部 症状和体征,注意 观察有无并发症情 况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三级医师查房 记录
□观察有无结肠镜检查后 并发症(如穿孔、出血 等)


八、、


长期医嘱: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少渣饮食 临时医嘱:
□血、尿、便常规+隐血
□生化全相、凝血功能、 血型、Rh因子、感染 性疾病筛查
□肿瘤标记物筛查
□心电图、胸片、腹部
超声
长期医嘱: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少渣饮食
临时医嘱:


八、、


长期医嘱: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禁食、少渣饮食
□维持水电解平衡、 营养支持治疗;
□抑酸治疗、抗生素 静滴防治手术创面 感染。
临时医嘱:
□复查血常规
□术后2天复查大便 常规+隐血试验
长期医嘱: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禁食、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饮食
□维持水电解平衡、 营养支持治疗;
□抑酸治疗、抗生素 静滴防治手术创面 感染。
□继续观察患者腹部症状和体征, 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
如果患者可以出院
□通知出院处
□通知患者及家属今日出院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出院后注意 事项,嘱患者不适及时就诊
□饮食宣教,预约复诊时间
□预约取结肠息肉病理报告时间
□将出院记录的副本交给患者
□准备出院带药及出院证明
□如果患者不能出院,在病程记录 中说明原因和继续治疗的方案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根据基础疾病带相关
用药)
主要
护理
工作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 理
□检查治疗后常规护 理
□内镜治疗后饮食生 活宣教
□并发症观察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 理
□检查治疗后常规护 理
□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交费等 事宜
□出院指导
疾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与患者和家属签署结肠镜 检查及治疗冋意书
□签署自费用品协议书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根据需要,请相关科至会诊
□如无结肠镜检查禁忌症,继 续肠道准备
□观察患者腹部症状和体 征,注意肠道准备情况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查房记录
□行结肠镜检查,酌情行 超声內镜检查,根据检 查所见米用相应内镜下 治疗措施
□将回收的标本送病理
消化科临床大肠息肉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 大肠息肉(ICD-10:D12.6/D12.8/K62.1/K63.5)
行内镜下大肠息肉摘除术(ICD-9-CM-3:45.42)
患者姓名:性别:_ 年龄:_ 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曰 出院日期:年 月曰 标准住院日:7-9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天
住院第3-4天|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开化验单,完善内镜 前检查
□确认停止服用阿司匹 林、波利维等抗血小 板药物至少5-7天
□上级医师查房
□评估结肠息肉经内镜下治 疗的指征
□确定结肠镜检查时间,落实 术前检查
□确定内镜下治疗方案,向患 者及其家属交待围手术期
注意事项
□清肠剂(治疗前两天开始肠 道准备。根据不同肠道准备 方法选用不同药物)
□次晨禁食(治疗当日)
□拟明或后日行结肠镜检查 及治疗
长期医嘱:(检查后)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专科治疗后护理
□禁食或少渣饮食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营养支持治疗;
□抑酸治疗、抗生素静滴 防治手术创面感染。
临时医嘱:
□利多卡因凝胶1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